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郑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郑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荷塘月色》写的是一个夏夜,作者为了排解苦闷,去观赏月下荷塘所见到的景色和此时此际的心情。
全篇的“文眼”是开头的“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以此统摄全篇。
余光中散文的重要主题是他在诗歌中反复吟唱的乡思乡愁、故国之恋,他的散文以其独特的体验,浓浓的乡思,淡淡的乡愁,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
B . 《听听那冷雨》文字几近奢华,充满了汉语的魅力,不仅染人以目,感人于心,而且还易诵之于口,悦之于耳,季羡林的《亡人逸事》则是痛定思痛的作品。
因此,虽然孙犁选择了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但那哀念之情却深深地渗透在字里行间,强烈地打动着读者。
C .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呐喊》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D .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小说取材于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天宝、傩送兄弟俩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川西风俗画卷。
2.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
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
B . 《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河南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河南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6分)1. (29分) (2019高三上·临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在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杂居,以及“拟态环境”对文化空间的重构,导致了知识在获取、存储、交流、再生产等诸多环节发生深刻变化。
如何面对由此带来的挑战成为摆在广大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大数据时代首先带来了传播话语权的迁移。
在印刷时代,知识分子常常是报纸书籍等纸媒话语权的拥有者。
比如,民国时期的《新青年》、《新潮》、《语丝》、《晨报·副镌》等报刊,其编者常常具有大学教师、编辑、作家等多重身份,这为他们重构文化空间、进行文化启蒙打下了重要基础。
而在大数据时代,由于媒介身份和教育身份的分离,当今学者难以形成占据主导地位的话语权。
文化话语权逐步从传统学者移至媒介巨头,尤其是以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为代表的传媒机构。
无论如何,大数据重构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形态,也打破了原有的话语体系平衡,缔造出新的话语权分布,进而带来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掌握媒介话语权的传媒机构如何重塑文化价值空间?从目前看,媒介文化产业正迅速崛起、快速发展,但由于从业人员的芜杂,资本力量渐渐成为传媒文化的主宰。
特别是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文化的价值向度被严重剥落。
不仅如此,媒介偏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印刷文明推崇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同时鼓励严肃、有序和具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
而大数据不仅用视像渐渐取代传统文字,还使信息变得海量且混杂无章,这导致公众话语变得散乱无序。
正如尼尔·波兹曼的喟叹: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广大学者必须积极应对文化空间和教育背景的深刻变化,特别要处理好“为学”及人文教育等问题。
就为学而言,在印刷媒介时代,藏书、购书与纸媒阅读常常是文人学者为学的主要方式。
河南省郑州市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pdf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C “这三大阵营中的学人都有在国外留学的经历”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无不与外国文化相浸染”。
2.B “信奉的康德哲学在“五四”运动中就起到很好的效果,应该加以弘扬”错误,原文是说“信奉康德哲学的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在“五四”运动中就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文化心态今天仍应该加以弘扬。
” 3.B “一旦打破一些“中心主义”的历史叙事,就征服了“西方中心主义”。
”错误,原文是说“克服“西方中心主义”的有效方法,是首先要打破一切“中心主义”的历史叙事”,这里的“一切中心主义包括“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中心主义”。
原文强调打破一切“中心主义”的历史叙事,目的是要寻求两者的对话途径,不是贬低、拒斥其中任何一方。
4、A 5、D本题考查古代文文化常识的能力。
‘社稷也成就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错误,应该是‘社稷也成为了国家的象征’ 6、C“蛮不讲理”错,应该是“不讲求礼数” 7、(1)公孙弘做了丞相,就向皇上建议说:“右内史辖境内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很难管理,不是一向有声望的重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迁汲黯担任右内史。
”(关键词“言”“治”“素”“徙”各1分,大意1分) (2)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备受尊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能不行跪拜之礼。
”(关键词“说”“下”“贵”“拜”各1分,大意1分) 8、首联描写了溪上春风吹拂、柳花扑面、溪水空碧、澄澈见底的春天美景,营造了一个宁静温馨的意境。
(3分)运用反衬手法,为后面抒发诗人的情感作铺垫。
(2分) 9、①家乡景色清远,表达对家乡山水景物的喜爱之情。
②白鸥自信,自己却出仕元朝,无法与之相比,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之情。
③玄鸟尤知年岁,表达了诗人对人事盛衰、繁华易逝的感叹 ④“苦忆东陵子”“学种瓜”表达了对自己入仕做官的怀疑和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试题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答案1.答案A(“也使文化心理得到快速调适提升,彻底改观”与文中“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其调适提升,绝非旦夕之功”的内容不符。
)2.答案B(文章第③段与第②段一样,都是论证涵养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迫切性。
)3.答案C(A“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的脆弱性”错;B“只要……就”的分析过于武断片面;D“文化开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文化传承”于原文无据。
)4.答案 C (C项,“主要是因为栓叔高超的手艺,使木鱼像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分析不正确,由原文“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败与贫穷”“娘说,是那时太穷了”可知,主要是因为贫穷与饥饿。
)5.①“木鱼”是全文的线索和故事载体,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木鱼”展开的。
②以小见大,展现出物质匮乏对主人公幼小心灵造成的创伤,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
试题分析:从结构上看,小说先详细描写了冬子“吃”木鱼的过程,然后写木鱼在冬子人生中的影响,最后写冬子赠木鱼、收藏木鱼,木鱼贯穿了小说全篇,起到了线索作用。
从主题表达来看,木鱼只是一个小物件,但作者却通过这个小物件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反映出群众心理的变化,以小见大,突出了主题。
6.①因动木鱼挨打遭受讥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冬子内心都充满了无法摆脱的羞愧。
②长大后,“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表现了冬子内心的质疑与反思。
③将做好的木鱼让儿子吃,表现出冬子放下了精神包袱,内心释然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重点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可阅读相关段落,梳理出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然后概括。
第六段到第八段写冬子挨了打,受到乡里人的讥笑,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影子,多年以后仍是“充满羞愧”;第九段写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表明他的心理有了变化,开始反思;第十段到结尾写冬子赠木鱼,收藏木鱼,最后将木鱼放在桌上让儿子吃,表明冬子已经能够坦然面对木鱼,完全放下了心理负担。
郑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郑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可以激发想象。
想象对于作家是否具有神奇的魔力,学术界也。
许多人认为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创造一个又一个声色并茂的艺术境界,以实现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化平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将不存在的事物塑造成的艺术形象。
A . 分庭抗礼跨越惟妙惟肖B . 莫衷一是超越纤毫毕现C . 奠衷一是跨越纤毫毕现D . 分庭抗礼超越惟妙惟肖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为了有效遏制公务接待铺张浪费之风,中央近日做出了工作餐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的规定,但能否令行禁止,关键还要看各级政府的执行力了。
B .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既重视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又强调兼收并蓄、吐故纳新的现代教学理念,为黄梅戏舞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表演艺术人才。
C . 第九届大河财富论坛2013年年会在大河锦江饭店隆重开幕,国内外500余位嘉宾齐聚郑州坐而论道,为中原崛起献计献策。
D . 在广州恒大与韩国首尔FC争夺亚洲杯冠军决赛举行的当晚,羊城万人空巷,无数球迷纷纷涌向天河体育中心为恒大加油助威。
3. (2分) (2019高一上·鹤岗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非洲足联主席哈亚图在韩国郑梦准等人的支持下,将与现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角逐下届国际足联主席的职位的竞选。
B . 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两大领域内,中国科技界以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姿态勇敢地迎战,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表现不俗。
C . 近几年来,关于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主导性文化以及21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的观点,十分流行。
D . 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郑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
郑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下·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据报道,日前“杜牧墓保护研讨会”在西安举办。
当专家赶到杜牧墓遗址时,发现此地已变成残败的菜地。
本来是要共商墓地保护,结果发现墓地已变菜地。
这样的现实,令人感慨嘘唏。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________”,不是每个人都像庄子那样洒脱。
杜牧生前无儿无女,重病时曾作诗一首给裴度,请求打发他的后事。
其中有这么一句:“孤坟三尺土,________?”如今看,真是一语成谶。
这样一位文坛大咖,连长眠之地都不能体面存在,确实让人无地自厝。
如今,专家学者提出要对杜牧墓做好修复工作,这体现出了对杜牧的温情与敬意。
还有种说法是,“陕西文物太多,保护不过来,”这固然是一种调侃,但这不能成为文物保护部门避重就轻的借口。
文物多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我们要在引以为荣的同时避免悲剧的发生。
诗人唐寅曾感叹:“不见五陵豪杰墓,________。
”千百年来,历史如行云流水,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的事确实时有发生,而我们今天所应做的是,承担起文物保护的责任,不能放任文化古墓被糟蹋。
(1)文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一语成谶B . 无地自厝C . 避重就轻D . 行云流水(2)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幽壤为黄埃相望意如何无花无酒锄作田B . 万物为赍送谁可为培栽无花无酒锄作田C . 万物为赍送相望意如何酒醉还来花下眠D . 幽壤为黄埃谁可为培栽酒醉还来花下眠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8高一上·铁山港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中国担当曹文炼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的重大倡议和构想。
河南省郑州市2018 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及答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命题:高二语文组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身的原初意义:中华古礼的原型文身是我国东夷南蛮百越的古俗,东夷南蛮进入华夏,其原来的文身与古礼和风俗的关联已在五帝时代与华夏的融和中渐渐消失。
而百越之地的吴在殷商末年,越在春秋末年仍以文身为俗。
《墨子?公孟》曰“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
这里“剪发文身”是用来治国的,不仅仅是风俗,而且是礼。
墨子讲越国的“剪发文身”,是与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晋文公用“大布之衣,群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楚庄王的“鲜冠组缨,缝衣博袍”以治其国相比较的。
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
越国的“剪发文身”之礼,能与春秋时代的齐、晋、楚三国之礼并行且与之一样达到“其国治”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在于越国之礼虽然外在形式不同于三国,但在内在核心上却与之相同。
从内在核心上讲,“剪发文身”这一源远流长的古礼,具有与其它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
第一,文身图案与氏族的根本观念紧密相关。
身之所文的,是类似于图腾理论所讲的图腾。
既是氏族部落之祖先,又是氏族成员的保护神。
《史记?周本纪》说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害。
”文身关系到百越诸族的根本观念。
第二,文身具有百越诸族的成人礼的作用。
《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劗发。
”这是从冠笄之礼的角度讲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的不同。
冠笄之礼是中原诸族的成人礼。
男子成年行冠札,头上戴冠,以冠束发。
女子成年行笄,用笄束发。
百越诸族则是剪断头发而形成符合越礼的发式。
中原成年之礼,不仅是冠笄,还有相应的服饰,同样百越的成人之礼,不仅要断发,还要拔牙、漆齿、文身。
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意味着将人的自然之躯,按社会、仪式、观念的要求加以改变,显示了自然人向社会(氏族、文化)人的生成,更重要的是,只有文,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
2019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精品教育.doc
2019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2019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胚胎(pēi) 框架(kuàng ) 脖颈(gěng) 着手成春(zhuó)B.龟裂(jūn) 慰藉(jiè) 挣揣(chuài) 解甲归田(xiè)C.轮廓(kuò) 销行(háng) 骄横(hèng) 数见不鲜(shuò)D.氛围(fèn) 攒射(cuán) 缂丝(kè) 日薄西山(bó)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绚烂爆发力无所是从凤毛麟角B.青睐电线杆劳燕纷飞平心而论C.文身协奏曲桀骜不驯抑扬顿错D.膨胀蒸汽机其貌不扬殒身不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B.在“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职业取向下,基层和中小企业一方面急需人才,却难以寻觅;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又聚集大城市,僧多粥少。
C.《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D.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4. 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2分)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
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水印已去除】2018-2019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3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喜爱。
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
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汇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艺术性。
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
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
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道家思想、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这部作品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以及单人独剑四方漂游之行。
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难立,狄云和石破天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C(第二段开头第一句说“原初文字,主要是用作原始图腾或神名的称谓字以及律例、度、量、衡制度所必须的基础纪数字”。
“主要是用作”说明还有其他的用途。
)2.B(“最早出现在商代和周代的甲骨卜辞中”错,应是“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
)3.B(A除少数特例之外,多数文字系统先后步入了单一表音的阶段。
C项不准确,原文提到依类象形对于抽象事物无以为计。
D项从最后一段“这种新的构字法或在表意字上附加声符,或在表音字(假借字)上附加形符,形成形与声相辅相成的形声字。
”可知形声字的构成只有两条途径,选项中的后两种是形声字的类型。
)4. C(C项“老人让他到拉萨投案自首”文中无据)5.(1)营造一种人獒急剧对立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老人的出现做铺垫(或推动情节发展)。
(2)为下文藏族老人教育、感化“他”,突出老人的善良、阅历丰富等优秀品质做铺垫。
藏族老人在关键时候打破对峙局面的方法,表明老人善良、阅历丰富,善于运用以柔克刚的方式解决问题。
(3)为“他”的转变、醒悟做铺垫。
藏獒“通人性”“你要是不接近它保护的那块地,它是绝不会跟你过不去的”等语句暗示人与藏獒应和谐共处,使“他眨巴着眼若有所思”,这是“他”醒悟的思想基础。
(4)为下文凸显主题作铺垫。
既然人与凶狠的藏獒也能化解矛盾,和平相处,那人与人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和平相处。
【评分标准】共6分,上述4点说及3点即给满分。
意思对即可。
6.(1)为一时冲动导致犯罪的悔恨而哭;(2)为自己多年逃亡生活的辛酸苦楚,如今即将结束而哭;(3)为感激藏族老人的关怀、挽救自己的苦心和救命之恩而哭。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7.C(“视频类节目将迎来大发展时期”于文无据)8.B(“这表明这种校园新媒体必将被其他类型校园新媒体取代”这一推断于原文而言,依据不足)9.①新媒体营销,回报率高:校园新媒体广告投放回报率不低于预期的接近80%;②新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是未来的消费主力,而新媒体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获取最新信息的途径;③新媒体有优势:新媒体较传统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互动性强、用户参与感强。
河南省郑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下期期中试卷高二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悲剧与西方传统悲剧的差异性是本质的,是具有历史传承性的,而不是片断的艺术现象。
把人作为认识主体,把万物作为认识对象。
西方哲学十分强调这种主客分离,进而形成主客对立,这便是西方哲学的基本观念。
正因如此,亚里士多德整合了人类的理性思维,创造了对西方人思维有重大影响的《逻辑学》。
从此,西方人所关注的是自然、社会、人的本质构成等问题,强调对事物的理性探寻和辨识,这种思维使西方的悲剧具有突出的理性色彩和思辨特色。
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天人合一”。
中国人认为,人与万物同属一个系统,宇宙是一个放大了的人,而人则是一个缩小了的宇宙。
中国人关注的如何做到“知天”、“顺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所以,不同的认识基础导致不同的审美追求。
西方悲剧结尾往往异常惨烈,给人以情感上的强烈振荡,而中国传统悲剧则往往以大团圆的方式结束,让愤懑的情绪得到安抚。
如窦娥被迫害致死,但她的冤情却能感天动地。
最后,窦父顺天意,禀皇命,为窦娥申冤,悲情被逆转了。
西方悲剧力图借助人的智慧和理性去接触真实社会,但人的意志、情感,真正的人、真实的自我都遭受强烈的挑战,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永久的生命焦虑,即使到了倡导人文主义的莎士比亚,他大多数作品也体现人类生存状态中的无可奈何的无尽焦虑。
而中国人看来,悲剧形成的来源是现实的社会秩序远离了圣人倡导的理想社会秩序,也因小人存在,不但违背理想社会秩序,也在破坏着相对合理的现实社会秩序,使现实社会变得更加黑暗和昏浊,离先贤向往的理想社会模式越来越远。
但中国人总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惩奸除恶,仍有希望、机会回归那个理想社会,所以中国的悲剧从来没有象西方悲剧那样“悲”得那么绝对,一“悲”到底。
西方人希望超越现实世界,通达绝对生命,最终理想要实现生命的超越。
在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中,“绝对精神”是一个中心概念,是人类应该追寻的终极;可置身的现实世界充满缺陷,要超越生命,就首先要超越现实实际,达到精神的绝对和永恒。
郑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郑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62分)1. (6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艺术丰富了城市景现,点燃了平凡单调的城市生活。
手绘墙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是城市年轻、富有活力的象征,与城市文化建设和艺术环境融为一体,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和健康文明的审美价值。
墙壁本身是________的,但当它穿上绚烂的外衣,附上一个有趣的艺术灵魂,便能________地影响居民对文明和艺术的认知,提升居民的文化艺术鉴赏水准。
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能够激发艺术家内心的创作动力,创作出更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让艺术更加生活化,更加贴近大众,赋予艺术更多自由的空间,艺术家便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有了更多的受众,有了内心更强大的表达需求,这样持续的正向刺激无疑对艺术本身的发展很有促进作用。
同时,广大受众也是受益者。
艺术离普通大众更接近,更能装点美化自己的生活,未来也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表达,通过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出来。
()。
手绘墙仅仅是一个艺术门类以一种方式走近大众,能成为________的网红,说明反响热烈,也说明目前这样的形式还比较少见。
所以,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或许应该________,怎么给艺术更多的空间,让艺术走近普通人,为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搭建更多更畅达的通道。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创作动力,让他们创作出更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B . 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艺术家能够激发内心的创作动力,创作出更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C . 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能够激发艺术家内心的创作动力,使他们创作出更富有美感的作品。
D . 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艺术家的创作动力能够被激发,创作出更富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命题:高二语文组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身的原初意义:中华古礼的原型文身是我国东夷南蛮百越的古俗,东夷南蛮进入华夏,其原来的文身与古礼和风俗的关联已在五帝时代与华夏的融和中渐渐消失。
而百越之地的吴在殷商末年,越在春秋末年仍以文身为俗。
《墨子•公孟》曰“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
这里“剪发文身”是用来治国的,不仅仅是风俗,而且是礼。
墨子讲越国的“剪发文身”,是与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晋文公用“大布之衣,群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楚庄王的“鲜冠组缨,缝衣博袍”以治其国相比较的。
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
越国的“剪发文身”之礼,能与春秋时代的齐、晋、楚三国之礼并行且与之一样达到“其国治”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在于越国之礼虽然外在形式不同于三国,但在内在核心上却与之相同。
从内在核心上讲,“剪发文身”这一源远流长的古礼,具有与其它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
第一,文身图案与氏族的根本观念紧密相关。
身之所文的,是类似于图腾理论所讲的图腾。
既是氏族部落之祖先,又是氏族成员的保护神。
《史记•周本纪》说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害。
”文身关系到百越诸族的根本观念。
第二,文身具有百越诸族的成人礼的作用。
《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劗发。
”这是从冠笄之礼的角度讲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的不同。
冠笄之礼是中原诸族的成人礼。
男子成年行冠札,头上戴冠,以冠束发。
女子成年行笄,用笄束发。
百越诸族则是剪断头发而形成符合越礼的发式。
中原成年之礼,不仅是冠笄,还有相应的服饰,同样百越的成人之礼,不仅要断发,还要拔牙、漆齿、文身。
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意味着将人的自然之躯,按社会、仪式、观念的要求加以改变,显示了自然人向社会(氏族、文化)人的生成,更重要的是,只有文,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
第三,文身作为礼的重要功能是对人的等级差别进行外观感性上标识。
《墨子》讲的越王用“剪发文身”之礼以“治其国”,越礼与华夏之礼一样,其重要功能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
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记载黎族规定奴婢不得纹面:“惟婢获则不刺面。
”《礼记•乐记》讲,“礼”的最大功能在“别”(区分)。
《荀子•礼论》讲了“别”就是“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如果说,文身作为一种古礼,最初是平等性的图腾观念,然后有从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社会的再进一步演化,就会提升到别贵贱的等级标志。
从越王的剪发文身而使越国大治看来,文身已经演进到别贵贱的功能了。
文,这种在身体上刻缕图像的行为,使自然之人变成社会之人和文化之人。
文身是在仪式(原始古礼)中进行的。
是仪式使文身具有了神圣性,同时文身之人在仪式中获得的神圣使之成为仪式的核心。
正是文身古礼内蕴着与后来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文”才最后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
(摘选自《新华文摘》刊文,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之时,南面的楚也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百越,仍以剪发文身为礼。
B.从越王勾践的剪发文身而使越国大治看来,在那时越国的文身古礼已经从最初的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演进到贵贱的功能了。
C.百越地区古代的成人礼要断发、拔牙、漆齿、文身,完成了这一系列的仪式,才能够从外观感性上识别人的等级差别。
D.古代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是成人礼中最重要的一项。
在那时只有“文”,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分析到文身是百越的古俗,并引用《墨子•公孟》的文字表明越王勾践的剪发文身是“以治其国”。
B.到了宋代,诗人范成大还在《桂海虞衡志•志蛮》记载:“惟婢获则不刺面。
”这也证明了“文身”有对人进行等级区分的作用。
C.文章以并列的方式论述了“剪发文身”与其他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D.引用论证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文章通篇都是各种例子,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同时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论是越王还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他们都希望通过礼仪定式和礼制规范划分人们的等级从而维护自己的政治梦想。
B.从《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劗发。
”我们看到古代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成人礼的不同。
中原各族男子成年行冠礼,女子成年行笄礼。
C.越的剪发文身之礼与中原华夏之礼都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
按照荀子所说,这种区分就是让“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D.文身古礼蕴涵着与后代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是因为“文”已经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内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寂寞尼玛路叶广芩窗外景色单调而无聊,我在颠簸的车里铺开地图,寻找下车地点。
我不想随着这一车人到拉萨去,那样太没有意思。
我的目光向人迹稀疏处流动,终于停在一个我认为很美丽的点上,那里叫尼玛。
在阿多下车的只有我一个,几个来旅游的大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内心充满着怜悯。
我背后夕阳里那些零乱苍茫的远山,那扬起的硕大风尘,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悲壮的气氛。
他们朝我热烈地挥手,我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去走我的路。
不远处有小饭铺,只卖拉条子。
我问有没有到尼玛的车,有谁说老王的车今天好像要去吉瓦乡,说他要赶过去给丈母娘祝寿,临时加跑一趟。
我立即提起包赶去。
老王的车是个体大客车,比我来时坐的车还破烂。
朝外看,太阳已经向西滑落。
天还很亮,街上不见一个行人,几只脏兮兮的狗在风里迈着蹒跚的步子。
我把头抵在玻璃上,茫然地看着那陌生的街道发呆……过了许久,车停了,我无精打采地睁开眼睛。
外面天已黑透,头顶繁星闪烁。
凉意从窗缝里沁入。
老王没像我上车时那样跟上车的要票,门开了,门关了,老王像没看见这个人。
来人在黑暗里摸索,皮袍子发出很大声响,沉重的身体砸在我旁边的座位上。
我将身体尽量缩小,向窗口靠拢。
隔壁在哼,继而发出鼾声,蓬乱的脑袋朝我的肩上歪过来。
我粗暴地用身子扛他,他全不在乎。
对面有车开过,借助车灯的瞬息闪烁,我看见了那张俗不可耐的脏脸。
这是我千遍万遍看过的、时刻在逃避的脸,这样的脸已经领教得太多太多……天渐渐发亮,可以看清草梢上满是白霜。
这时,皮袍子突然醒来了,站起身使劲抠玻璃。
她向我叽里咕噜说了什么,我才听出这是个女人,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女人。
我帮她把窗户打开了。
一股冷风呼地灌了进来,让我打了个冷战。
皮袍子不怕风,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像太阳神一样飘舞,那黝黑的满是皱纹的脸如同锋利的刀,将扑上来的风划破。
老女人探出半个身子,挥手尖叫。
声音细而尖,活泼欢快得像个小姑娘。
东边的天际出现了淡粉。
车上的人们都醒了,加入到她的呼叫之中。
一车的人都挤在一边,兴奋地朝外面望,还有人吹口哨。
很快,我发现那茫茫的原野上,有个人正骑马向着汽车奔驰而来。
我看清了,那是一匹枣红色的马,那马在东方朝霞的照耀下正如一束霞光,奔腾跳跃,好像从天而降的天神,驾驭着风轻轻掠过地面。
司机老王把车停下,眯着眼看越来越近的“一骑红尘”,嘴里喃喃地嘟囔着:四兔,简直就是一只野兔子……被叫做四兔的骑马人越来越近,越近越真切。
不少人已经跑下车,手舞足蹈。
车上的老女人仍在挥手尖叫,精神十分饱满。
那边的四兔也在向人们打招呼。
吆吆喝喝的喊声在空旷的原野向四面八方扩散。
我没见过这样热烈的相见方式,不过是一次简单的路遇,彼此竟显露出如此真挚的欢愉。
我想,我为什么不是四兔,我为什么不是车里的任何一个人,我应该真诚地欢迎和被欢迎,这该是不难。
四免骑着马来了,四兔是个军人。
人们围着四兔说话,有汉语有藏语,四兔一律撇着河南腔回答,也没有谁说听不懂。
四兔交给老王三封信,让他在吉瓦乡给发了。
老王指着我说,让她在尼玛发吧,何必多转乡里那一道手。
四兔说也好,就把信给了我。
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
四兔好像也再没什么要紧的事情。
他是昨晚十一点从哨所出发往这里赶的,从十一点到现在,整整跑了七个小时。
七个小时是多少公里,我算不来。
我很想和四兔说说话,可四兔有点忙不过来。
老王催大伙上车,说再晚了他就赶不上丈母娘的酒宴了。
四兔跑到我邻座的窗下,老女人俯下身去,将四兔要的东西递了出去,把脏脸在四兔脸上挨了换,四兔在老女人的耳边叽叽咕咕说了许多。
老女人开心地笑了……我说,四兔,你怎么叫四兔呢?四兔说,俺姓司徒,在这儿就被叫成了四兔,四兔就四兔,大家的理解就是四兔,其实叫啥都一样,顺嘴就中。
四兔骑上马要回去了。
汽车继续向西开,四兔打着马往北走,很快就看不见了。
东面脚下的太阳已经喷薄而出,那是大地与苍穹的美丽衔接,万道霞光衬托出高原清晨独有的辉煌,一下变得很美好。
我转过脸去看那老女人,不知什么时候她又进入了梦乡,窗外吹进的风,替她梳理着那头蓬乱的发。
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
(有删改)4.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到“我”对大学生的惊讶、怜悯和热烈报以冷眼,既照应了题目中的“寂寞”,也暗示了“我”沮丧愤激的心情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B.小说景物描写生动,落日笼罩的街道,寒星闪烁的田野,扑面而来的冷风,这些萧瑟的景色与下文清晨的霞光和喷薄而出的太阳形成对比。
C.“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像太阳神一样飘舞”,这处人物描写简练传神,不仅写出了老女人不惧严寒的风采,也说明“我”对她的情感发生了转变。
D.“四兔”与个体大客车的路遇热烈而欢愉,他的乐观随和,以及他“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所表现出的热情豪爽,充满独特魅力。
5.小说为“四兔”的出场作了哪些铺垫?这些铺垫衬托了“四兔”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6.如何理解小说结尾“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这句话的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2017年12月3日起,由中央电视台创建、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在周日19:30黄金档首播。
《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宫两大文化体强强联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领域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