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主要病虫灾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棉花主要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棉花害虫种类很多,而且世代重叠,交替发生,对棉花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以及抗虫棉品种的推广与发展,有些原来的非“靶标性”害虫,前些年在棉花上的危害很轻微,现在已上升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比如绿盲蝽、棉蓟马等.

下面我把棉田常发生常见的危害明显的一些害虫作阐述:

1 地老虎:又称土蚕,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危害棉花的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危害较重的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有时小地老虎和大地老虎混合发生。

1.1 特征

●地老虎的特征:成虫体长16-23mm,前翅深灰褐色,后翅灰白色;幼虫,初孵幼虫砂褐色,取食后体色转绿,入土后转为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37-47mm,头部褐色。

●黄地老虎的特征:成虫体长14-19mm,前翅黄褐色,后翅白色;老熟幼虫体长33-45mm,头部深黑褐色,有不规则的深褐色网纹,体表多皱纹。

1.2 危害特点:地老虎初在顶心昼夜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天窗”式被害状;幼虫稍大可将叶片咬透,形成小洞或缺口,也危害棉苗生长点,致使真叶长不出来,形成子叶肥大的“公棉花”或多头棉,这是低龄幼虫造成的常为人们疏忽的严重危害;3龄后幼虫入土昼伏夜出,从幼苗近地面处咬断嫩茎,特别是5-6龄的幼虫食量大,进入暴食期,能转移危害,有的能在已经木质化的红茎处咬断,把上半截幼苗托入洞中,常造成缺苗断垄。

1.3 发生特点:小地老虎在黄淮流域棉区一般每年发生4代。但是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第一代孵化盛期在4月中下旬,幼虫危害盛期在4月中旬?-5月上旬。

1.4 防治方法

1.4.1 清除棉田内及周围的杂草,消灭草上的卵和幼虫。

1.4.2 药剂防治毒饵诱杀:用

2.5%敌百虫粉250g加热水化开,再加10份水喷在棉仁饼上拌匀,傍晚撒于田间,每亩用量4-5Kg,对于3龄以上的幼虫杀伤效果好.

可用90%晶体敌百虫1:1000倍液或80%DDV乳油1500倍喷洒,也可用2.5%敌杀死或20%速灭杀丁1500倍,在地膜直播田或育苗移栽前后(苗床内或大田于傍晚)喷洒,防治效果可达97%以上。

2. 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在黄河流域棉区危害严重,是常发区。

2.1棉铃虫的特征:成虫体长15-20mm,雌蛾前翅赤褐色或黄褐色,雄蛾多为灰绿色或青灰色;幼虫5-6龄,多数为6龄;老熟幼虫体长34-36.7;幼虫体色变化较大,随着虫龄不同,体色也有变化,大致有黄白色,橘黄色、淡红色、绿色、灰色、棕褐色和黑色几种类型。

2.2危害特征:因为棉铃虫的生活习性是成虫具有趋光性(黑光灯),趋嫩性,趋味性(杨树枝杷),所以一般旺长幼嫩棉田发生重,在同一株上开始都在嫩叶及顶心处危害,随虫龄增大,逐渐危害幼蕾,4龄后,幼虫食量大增,取食大蕾、花朵和青铃。幼蕾被害后,苞叶张开,发黄有空洞,继而脱落。1只幼虫在整个幼虫期危害蕾、花铃可达10-20个。蕾受害后脱落,花受害后不能发育成铃,青铃受害后,虫孔易遭病菌浸染,形成烂铃、僵瓣,产量、品质下降。1992年,棉铃虫大暴发,曾经发生5代,整天都在棉田打药,并配合人工捕捉幼虫,结果还是造成了减产。

2.3 发生规律:温度25℃~28℃,相对湿度70%~90%,最适合棉铃虫发生。每年4-5代,

多数年份发生4代,第5代发生不完整;棉铃虫的第一代在棉田以外的寄生植物上发生危害,第2、3、4代在棉田危害,一般北方棉区出现的第3代危害严重,第4代在南方棉区特重,幼嫩棉田发生重。

2.4 棉铃虫的防治方法:根据多年来的虫情定点观测,棉田第一代多数年份在6月10日前后开始落卵,6月15日前后进入落卵高峰,落卵量以后逐渐下降。根据棉铃虫的防治原则:“即治虫不见虫,施药用在卵高峰,以及治早、治小”的原则,所以非抗虫亲本在6月15日前后也正是防治棉铃虫第一次用药的有利时机。由于初孵化的幼虫耐药性差,所以一见药就易死亡,再根据棉铃虫有趋嫩性产卵的习惯,所以绝大部分都在顶心及嫩叶上,因此,这一遍施药重点是保顶心。

方法:可采用40%久效磷800-1000倍或50%甲胺磷600-1000倍滴芯,可把喷头去掉,用个棉球或其它物品微堵喷杆,气不要打的过足,每株1-2滴,这样既省药,保苗效果又好,6月19日-20日对非抗虫亲本进行第二次用药,用药的种类要有单一的有机磷类+菊脂类药物,即可用久效磷1000倍+敌杀死(2000倍)或用灭多威及高氯辛等,这一代虫一般有这两遍药基本上就可以了,关键是第3代和第4代,由于有乱代现象,给防治会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每代虫至少要治上3遍,即每月的15日-25日之间,用3-4遍药,每遍药间隔3天左右,用药种类可结合各地情况,选用市场销售的复配药;也可用有机磷类+氨基甲酸脂类(如灭多威)或菊脂类(如敌杀死、速灭杀丁等)。

总之要掌握经常替换农药品种的原则,以免产生抗药性,对抗虫亲本,这一代棉铃虫可不治,但蚜虫、红蜘蛛、盲蝽蟓不可忽视。

3 棉盲蝽属于半翅目盲蝽科。主要有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和牧草盲蝽,在黄河流域棉区以绿盲蝽、苜蓿盲蝽和三点盲蝽较普遍,其中又以绿盲蝽最为严重。。

3.1 绿盲蝽的特征:体长5.2mm,绿色,前胸背板上有微弱的小刻点,前翅绿色。

3.2 危害特点:棉盲蝽蟓的成虫和幼虫均以刺吸危害,将刺吸口器刺进棉花的嫩头、生长点或幼蕾、花、铃。危害后的症状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顶芽边心受害子叶期顶芽受害使真叶芽枯死,成为无头苗,3-6片真叶期顶芽受害严重的棉株,侧芽便形成分叉头苗、破头疯,轻的新叶先出现黑色斑点,随叶生长成为孔洞,称为破叶疯。这在前几年发生相当严重,它的危害远远超过了棉铃虫。

●幼蕾和幼铃受害受害幼蕾变黑枯死脱落,幼铃受害呈现黑色刺点,若刺点多于20个,蕾、铃则全部脱落,受害刺点较少的形成畸形铃,受害部位棉籽受损,纤维发育不良。

●大蕾和花受害若15天以上的大蕾受害,一般不脱落,但在花蕾的花冠部位出现黄色水斑。开花后柱头两旁的花药萎缩发黑成为黑心花,花药内花粉囊干瘪,花粉粒发育不全,严重进因花粉死亡不能受精。

3.3 发生规律绿盲蝽在黄河流域棉区一般每年发生5代。3月下旬-4月初,当5天平均温度达10℃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完成1代后,6月份陆续迁入棉田危害,6月低至7月份危害盛。

3.4 防治方法苗期可结合治蚜虫兼治。6、7月份后,可用久效磷1000倍+盲蝽蚧杀(复配药)(1500倍)喷雾防治。

4 蓟马危害棉花的蓟马主要是烟蓟马和花蓟马,属于缨翅目、蓟马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