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上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引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剪纸被认为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传统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还是传递情感和表达想法的方式。
在我教授剪纸技巧时,我选择了教授学生如何制作姥姥的剪纸作品。
本文将对这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探讨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姥姥的剪纸艺术,并通过实践学习基础的剪纸技巧。
具体而言,学生应该能够: - 了解姥姥的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 掌握剪纸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 学会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纸、剪纸和铺贴; - 制作并展示一件姥姥的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前期准备在教学之前,我对姥姥的剪纸艺术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准备了相关的材料和工具。
我编写了一份详细的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评估方式。
介绍姥姥的剪纸我开始了介绍姥姥的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我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些姥姥的剪纸作品,并解释了剪纸作品中的图案和意义。
我还与学生们分享了我个人对姥姥的剪纸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演示基本剪纸技巧在介绍完姥姥的剪纸后,我进行了一次演示,向学生展示了基本的剪纸技巧。
我演示了如何正确地折纸、剪纸和铺贴,以便学生们能够理解和学习。
指导学生制作作品在学生们理解了基本的剪纸技巧后,我分发了剪纸材料和工具,并指导他们制作姥姥的剪纸作品。
我花时间与学生们一对一地交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答问题,并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展示和评估作品学生们完成作品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展示和评估。
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和我解释了作品的设计和主题。
我提供了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和赞赏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到了一些教学优点和不足,如下所述:优点•深入了解:在教学之前,我对姥姥的剪纸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项艺术形式。
•演示和指导:我通过演示和指导学生们学习剪纸技巧,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剪纸技巧。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前言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跟着姥姥学习剪纸。
那个时候我还小,但姥姥的手艺却非常好,每次看着她剪出一个漂亮的纸鹤或者花花草草我就很想学习。
那个时候姥姥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许多教育资源,她只是在空闲时间向我介绍一些基本的剪纸技巧,但是这还是让我感到非常有趣与刺激的。
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对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教学方式姥姥的教学方式其实很简单。
她首先会教我基本的剪纸技巧,例如:纵向对折,横向对折,并将纸进行折叠。
接下来让我剪出花朵、鸟或其它简单的形态。
如果我遇到一些技巧复杂的剪纸,姥姥也不会让我放弃学习,她总是那么耐心地讲解,每一步都讲得非常清晰。
如果我还是做不来,她会辅导我,或者让我在她的帮助下完成。
得益于像姥姥这样的教导,我渐渐爱上了剪纸。
当我学会了一些技巧和方法后,我发现我可以自己发挥创意去完成更复杂的剪纸形态,这是令人非常兴奋和激动的。
教育哲学姥姥的教育方式和哲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要注意的是她的方法,她没有给我强加任何形式的课程计划或限制,一次只是教我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并鼓励我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更多的变化。
而这正是现代教育系统中需要的优点。
我们不应该只注重书本,而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创意。
除此之外,姥姥的教育哲学还包括:•耐心与耐性:姥姥非常耐心地指导我,并且对错误充满耐心。
在我做错的时候,她总是会提醒我并再次将步骤详细讲解,直到我掌握技巧为止。
•独立思考: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姥姥也鼓励我独立思考和创新。
当我学到了一些基本技巧后,她给我自由发挥剪纸的创意,这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工作价值:姥姥让我明白我们所做的每一个任务都是有价值的。
虽然从生动的角度来看剪纸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但我从姥姥那里学到的技巧和态度非常有价值。
总结在姥姥的教育方式中,我发现了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虽然这种教学方式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它鼓励我们独立思考,发挥创意,并教会我们工作价值,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和态度。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篇一: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
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
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
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篇二: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从中感悟姥姥的话是经验之谈,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姥姥为什么如此熟练,下面的“总剪”二字透露端倪,因为老是不断地剪,岂能不熟练?手都有准头了,因为总剪,再熟练不过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就心中有数,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要注意什么,剪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岂不是有了准头了。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05
教师自我反思
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
总结词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 确保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
详细描述
在《姥姥的剪纸》教学中,教师需要 有效地管理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保持课堂秩序,并根据教学计划合 理安排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是否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在《姥姥的剪纸》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后进行反思, 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中的优点 和不足,并寻求改进的方法,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和水平。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 更新,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技能。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教学评价是否具有激励作用?
总结词:基本满足
详细描述:目前的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学生努 力学习,但激励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分数和排名。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这种评价方式可能无法激发他 们的学习动力。
教学评价是否能够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总结词:较为有限
VS
详细描述:虽然我们通过教学评价收 集了一些反馈信息,但由于评价方式 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些信息对于教 学改进的指导意义较为有限。我们需 要更加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方式来 为教学改进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详细描述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 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 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的参与和表达 ,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师是否能够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总结词
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 身的教学水平。
02
教学内容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12《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12《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苏教版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 12《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苏教版读懂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特点——《姥姥的剪纸》《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读懂故事情节,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分成两个部分: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
剪纸技艺的高超显而易见暂且视为“明线”,祖孙亲情虽不强烈外显,但是绵延深厚,可以看成文章的“暗线”。
双线交织,“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齐头并进,叙事与抒情携手向前,合成课文的“主脉”。
教学时,我们依照这条“主脉”前行,一定能够达到理想教学目标实现的彼岸。
题目《姥姥的剪纸》明确告诉我们,剪纸是中心词。
适当的进行剪纸知识的介绍,对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展示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简介一下剪纸艺术的来龙去脉。
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剪纸的美,还能极大的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课文很长,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么教学起来一定显得杂乱的。
让明线更“明”。
我们可以先来感受一下姥姥剪纸艺术的高超。
第一层次,书中左邻右舍对于姥姥剪纸的评价怎么样?文中一至三自然段主要描写别人眼里姥姥的剪纸是个什么样子。
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在书上进行“批注”,尝试着用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来概括。
预计学生的答案如下:“无所不能”“啧啧赞叹”“神了”……然后我们一起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更深刻的理解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情感。
进而了解姥姥在邻居们的眼里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心灵手巧”、“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勤劳善良……这些关键词通过咀嚼,让姥姥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然后再次通过朗读让这种情感感受“宣泄”出来。
真正在语言文字中走上一个来回。
第二个层次,我们来寻找“我”眼中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子,这个应该是文章的四到六自然段。
2023年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2023年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2023年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姥姥的剪纸》一课,我把重点和难点定为: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学课文前,通过学生回忆自己跟姥姥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质疑问答,以学定教。
如此一来,带着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走进课文。
__并不是单纯写姥姥的剪纸,而是透过写剪纸来诠释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我通过让学生朗读,结合关键词句谈体会,感受姥姥剪纸的高超技艺,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感受那么多人喜欢姥姥的剪纸,称赞姥姥的剪纸,作者当时内心的自豪与骄傲,体会姥姥剪纸为什么那么“神”。
然后在作者“刁难”姥姥的那一部分,我出示了“喜鹊登枝”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剪纸的细微处,由此联想到姥姥的手艺之精巧。
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考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更加佩服。
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围绕剪纸,让学生把7—12自然段中具体描写“牛兔图”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并为剪纸起名字,用自己的话说说剪纸的内容。
我还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并进行换位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如果自己就是姥姥,也要剪纸,还会剪什么内容的牛兔图?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想象明白到,无论怎么剪,无论老牛和小兔的形象怎么改变——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
这样顺其自然,学生就会明白牛代表什么,兔代表什么,这牛兔图的剪纸代表的是作者和姥姥生活场景的再现。
最后一幅剪纸,通过抓词语“定定地”、“出神地”,感受姥姥内心又是希望朝夕相处的孙儿能留在身旁,又想让孙儿去更广阔的田地发展的矛盾心情。
语文《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范文

反思教学,是一种教育改进的重要方法,它对于寻找教学弱点,推动语文教学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一、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将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而是单纯地讲授课文重点句子和词语,忽略了学生的语文实际需求。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讨论,在互动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强调了一些重点语句和词语,而未能更深地挖掘文章中的寓意。
尤其是对课文中精神内核的讲授,也显得比较肤浅,未能完全阐述精神内涵,使得学生的阅读驾驭力不够。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很少通过多种方式对课文进行讲解,例如通过唱歌、朗诵等方式,缺乏多样性,易导致学生对课文的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不佳。
三、评价方法不够完善在教学评价方面,老师常常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另外,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也未能科学地进行评价。
建议:一、教学方法应更加针对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更多的思维锻炼和实践经验。
二、教学内容应更加深入,突出重点,注重寓意阐述,并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兴趣激发、记忆深刻,并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精神内涵。
三、评价建立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评价制度,监督老师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在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扬和评价。
四、要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愉悦体验,学习应当具有可持续性和长久性,微笑中串串细节的学习方法,应当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目标,以实现学生的快乐而有效的学习。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简短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简短背景介绍剪纸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用剪刀或刻刀将纸张剪出各种形状,形成美丽的图案。
姥姥是我的亲人,也是一位剪纸艺术家,她熟练地剪纸技艺让我深受启发。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我作为一个教学者的教学反思,以及在教授姥姥的剪纸技巧时我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目标在教授姥姥的剪纸时,我的教学目标是:1.介绍剪纸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其文化价值;2.指导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并能够剪出简单的图案;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4.提倡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实施步骤1:引入剪纸的历史和发展我先向学生介绍了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并展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
通过讲解剪纸的文化价值,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这门艺术形式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2:演示基本剪纸技巧在这一步骤中,我和姥姥一起表演了一段剪纸的实际操作过程。
我们向学生展示了剪纸所需的基本工具,如剪刀、纸张和刻刀。
然后,我详细介绍了如何正确使用剪刀或刻刀进行剪纸,包括握持工具的姿势、剪纸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步骤3:学生实践剪纸技巧在这一步骤中,我给每个学生分发了剪纸工具和纸张,并指导他们进行实操。
我鼓励学生先从简单的图案开始,逐渐提高难度。
我在旁边进行实时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他们尝试更多复杂的图案。
步骤4:学生团队合作展示作品在学生们熟练掌握基本技巧后,我组织了一个小组合作活动。
每个小组由两到三个学生组成,他们需要共同设计一个剪纸作品,并使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制作。
在活动结束时,每个小组被要求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和心得。
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授姥姥的剪纸技巧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通过向学生介绍剪纸的历史和文化,我发现能够激发学生对这门艺术形式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在教学实施中,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在掌握剪纸技巧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速度。
因此,我需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求提供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
姥姥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剪纸教学反思引言剪纸是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在我小时候,每当过年的时候,姥姥都会教我如何剪纸,她准备了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和一个小样板,耐心地教我剪出各种精致的图案。
今天,我想通过这篇文档,对姥姥剪纸教学进行一下反思和总结。
教学方法分析姥姥的剪纸教学方法简洁实用,非常适合初学者。
以下是我对姥姥剪纸教学方法的分析:1. 清晰的示范姥姥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先给我做清晰的剪纸示范,向我展示如何折叠纸张、使用剪刀,以及剪纸时的手势和技巧。
这种示范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步骤,让我能够更容易地模仿姥姥的动作。
2. 适当的引导姥姥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给予我适当的引导。
她会提醒我要注意剪纸时的力度和速度,避免剪断纸张;她会告诉我该如何选择适合剪纸的纸张,以及如何使用特殊的剪刀等。
这些引导帮助我更好地掌握剪纸的技巧和要领。
3. 督促与激励姥姥对我的学习进行了积极的督促和激励。
她总是在我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后,给我以鼓励和赞美,让我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信心。
这种督促和激励让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剪纸教学中,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教学反思对于姥姥的剪纸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1. 缺乏理论知识介绍姥姥的剪纸教学主要以实践为主,缺乏对剪纸的理论知识介绍。
虽然姥姥的示范和引导能够帮助我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但是缺乏对剪纸的历史、种类以及剪纸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的介绍,影响了我对剪纸的全面理解。
改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对剪纸的理论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起源、发展和传统。
2. 缺乏个性化指导姥姥的剪纸教学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并不一定适用。
姥姥没有根据我的兴趣和能力给予我个性化的指导,导致我在剪纸技巧上的提升有限。
改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3. 缺乏互动与合作姥姥的剪纸教学主要以姥姥的示范和引导为主,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限制了我在剪纸教学中的交流和学习。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简短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简短引言在教育领域,教学反思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和总结,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围绕《姥姥的剪纸》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姥姥的剪纸》这一主题的教学,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剪纸艺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完成一件作品,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我选择了以下教学内容和方式: 1. 首先,我会简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剪纸艺术,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剪纸作品,让他们对剪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然后,我会向学生演示一些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步骤,让他们知道如何开始进行剪纸。
3.接下来,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几名学生组成,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件剪纸作品。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4. 最后,我会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和反馈,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流程的设计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剪纸作品,向学生引入剪纸艺术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
2.演示:向学生演示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步骤,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操作方法。
3.分组合作: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由几名学生组成,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件剪纸作品。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4.展示和点评: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和反馈。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我可以了解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而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改进和优化。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摘要】这篇文章将围绕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估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听课反馈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姥姥的剪纸教学活动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目标设定和实施、方法选择和运用、效果评估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和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并得出结论。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关于教学反思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剪纸、姥姥、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生认知水平、听课反馈、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姥姥的剪纸》这一课程成为了我重点关注和思考的对象。
这堂课程是以传统文化剪纸艺术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以及展示作品的形式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让课堂更富有趣味和实用性。
教学反思不仅是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检讨和总结,更是对自身教学理念和价值观的反思。
通过这篇文章,我将详细探讨我在《姥姥的剪纸》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以及对未来教学的规划和改进方向。
愿我的教学经验能够为他人提供借鉴与启示,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2. 正文2.1 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
而且,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学反思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教学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避免问题逐渐积累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和动力。
苏教版六上《12、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上《12、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之一《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在作者的记忆里,姥姥的剪纸声“清清爽爽”:没有什么功利,只是生命的享受。
作者每一忆及,便心境豁达,梦境澄明,“有声有色”的生活于是启航。
我的教学也以“有声有色”为突破口,扣住“神”和“栓”两字,引领学生走进姥姥的剪纸,走进姥姥。
课题虽然是以剪纸为中心,但是这篇文章不是介绍剪纸,是写人的。
当然,剪纸在文中的作用却是很大的。
剪纸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抓住这个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我觉得孩子们读这样的文章,孩子们可以读出“人”,悟出“情”,并能学会欣赏语言文字的表达上的妙处。
利用贬义词,来表达褒义,这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由于课文太长,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把他舍弃了,在第一课时中就渗透了。
象征的手法运用,是本文突出的表达方式,比如老牛象征敦厚的姥姥,剪纸象征姥姥对我的浓浓亲情。
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捕捉到了,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一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作为教师总想在课堂上渗透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训练。
因而时间的控制就尤为重要,一节课里哪些环节要处理的祥,哪些环节有处理的略,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往往前松后紧,一进入创设的情景就忘记了时间,对学生的收放还不够自如,对时间的把握还有待加强。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结束了,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一系列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思索,有思才有所得,发现不足才能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面对这些不足,努力改善之,竭力超越之。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之二《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一、引言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我特别向姥姥请教剪纸技艺,并希望能够亲自参与其中。
然而,姥姥的剪纸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使我开始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剪纸教学更加有效和高效。
二、问题分析在姥姥的剪纸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1. 缺乏系统的教学步骤姥姥并没有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来展开教学,而是随意剪纸,然后指导我去模仿。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我没有清晰的学习路径,无法逐步掌握剪纸的技巧和方法。
2. 缺乏详细的技巧讲解姥姥并没有详细地向我解释剪纸的技巧和要领,而是通过示范的方式向我展示。
这种示范虽然直观,但我不能从中理解剪纸的原理和技巧,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3. 缺乏实际操作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姥姥并没有让我进行实际的剪纸操作,而只是要求我观看她的剪纸过程。
这种 passively learning 的方式使我很难真正掌握剪纸的技巧,因为缺乏实际的练习和实践。
三、教学改进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改进方案:1. 制定教学步骤在教学开始之前,先制定好教学步骤,并告知学生每一个步骤的目的和关键点。
例如,先讲解剪纸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示范如何剪出基本的剪纸形状,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掌握剪纸的技巧。
2. 提供详细的技巧讲解在示范操作时,不仅要展示如何剪纸,还要详细地向学生解释每一个步骤的技巧和要领。
比如,如何握剪具、如何控制手指的力度、如何选择合适的剪纸角度等。
通过详细的技巧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剪纸的原理和技巧。
3. 强调实际操作的练习在示范结束后,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剪纸练习。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剪纸模板和练习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实际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剪纸的技巧和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剪纸思维模式。
四、教学效果评价为了评价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1. 学习进步观察学生在教学改进后的剪纸表现,比较其剪纸水平的提升情况。
2023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_3

2023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2023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__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
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同学们,这句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都剪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形象逼真)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句子四: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三、剪纸喻理。
1、过渡:姥姥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剪纸的过程中还教会我一个道理——到底是什么道理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部分,想想教会我一个什么道理?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6、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2023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2【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023年《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_2

2023年《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2023年《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在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一、披文入情环环相扣经过这反复思索,我将落脚点放在“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和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上。
把握了这个重点,就以“神”为线索展开教学,我采用圈画关键语句、读、批、悟、谈等方法进行了有效的突破。
上课就按着“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感受姥姥的技艺高超;“姥姥是如何练就这一手绝活的”——让学生知道姥姥不光是在剪纸,也是在用剪纸教育我,感受姥姥对我的疼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么多呢?”——进一步感受姥姥把对我浓浓的爱倾洒在一幅幅剪纸中。
这样学生就深刻体会到姥姥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二、利用好电子白板辅助教学虽然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使用电子白板的机率不是很高,但我还是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使用电子白板中的“笔”圈画重点词“剪”,通过反复引读,体会姥姥剪的时间长、次数多;使用放大镜效果出示“乡亲们对姥姥赞叹的话语”,放大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富有教学机智,注重课堂的生成性本来板书“神”是在教学完1-3自然段后请学生概括,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在读相应的句子时就把这个字读好了,我就相机板书。
对“拴”的处理,我认为也较为到位。
结合当时是“密云多雨的盛夏”的危险和作者的活动,文中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拴”,引出课文中的“拴”,与学生进行热烈地讨论“课文中用什么拴住了什么”,经过追问明白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的身体,更用剪纸拴住了我那颗贪玩的心……为领悟祖孙俩那浓浓的情作好辅垫。
在快要结束课文时,因时间还有多余,我就灵机一动,增加了一个板块“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谁?说说你的理由”,将感恩教育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在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孩子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综合科目、教学管理、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案大全、经典语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mprehensive subjects,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ing design, lesson plans, classic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西场镇壮志小学高晶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如果创设出文章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和氛围,唤醒学生以往的感知体验和美的记忆,学生才会渐入佳境,体会到作者的胸境。
《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至六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
我通过他们的感情朗读体会出来。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
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
语文教学具有巨大的弹性,诸如时代背景的简介、知识的补充、信息量的拓展,这就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可实施德育渗透的广阔空间,把握时机,精心设计,圆满完成预期的目标。
在教完课文内容后,我补充了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当我读着这些文字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
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