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概念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概念规划

目录

第一章任务与框架

一、范围与期限

二、技术依据

三、规划原则

第二章景区建设条件分析

一、生态敏感性分析

二、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分析评价

三、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第三章目标与主题

一、主题定位

二、功能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项目布局

一、规划指导理念

二、功能组团区划

三、分区项目布局

第五章游赏线路规划

一、道路现状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布局

四、游赏线路组织

第六章景观系统规划

一、规划设计原则

二、景观系统规划

三、主要景观主题

第七章分期发展规划

一、分期发展的原则

二、建设期目标

1、近中期建设目标

2、远期发展目标

三、近中期建设项目指引

1、高尔夫度假区

2、水上运动论坛酒店

3、高尔夫度假别墅

四、规划实施建议

一、范围与期限

该景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小兴安岭国家地质公园桃山园区,由位于桃山林业局跃进林场内的大小27座山峰组成,最高海拔909米,距桃山林业局局址37公里。整个景区山峦起伏、浑然集中,景景相连,景区主要有奇特的山石景观、壮美的森林景观和丰富的气象景观构成,可以用“怪石、险峰、苍木”来概括。根据项目发展需要,规划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28°28′——128°30′,北纬46°48′——46°50′,规划总面积7.1平方千米。

规划期限:2012——2025年。

近期:2012—2015年

中期:2015—2020年

远期:2020—2025年

二、技术依据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2000年)

●《黑龙江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

●《伊春小兴安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1~2020)》

●其它相关法规、技术规范、文件

三、规划原则

1、起点要高

以旅游产品现代化为指导,以建设与小兴安岭旅游相辉映的、黑龙江省重要的国际化旅游胜地为目标,高品位多功能地建设科普、休闲旅游度假设施。

2、特色鲜明

培育核心竞争力,充分考虑黑龙江省现有的旅游设施基础,全面借鉴国内山地旅游区的成功发展案例,慎重考虑主题地质公园的建设,特别是主题的选择。在景区的设计、建设、设施和服务上作充分的研究,打造黑龙江省著名的风景名

胜地。

3、生态居先

充分认识该景区森林的重要性,重点考虑生态环保需求。在开发强度上注意尽量减少地形改造,低密度建设,不出现高层建筑,建筑之间的间距必须高于建筑高度。景区山体的轮廓线保持不变,旅游厕所的建设要参考国家旅游局有关环保厕所的标准要求。把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作为远期的发展目标,从规划即开始努力。

4、以人为本

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区”的设施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考虑游客中心、无障碍设计、残疾人厕所等,努力将该景区建设成为“生态平衡,环境优雅,景观独特,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实践区。

5、产业联动

发挥旅游业作为“动力产业”的行业功能,尽量将规划区旅游项目与当地的农业、林业、商业、文化产业等紧密结合,并升级换代,造福社区群众,造福桃山和伊春,从而推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6、区域整合

着眼大区域,特别是规划区周边平顶山、汤旺河、狩猎旅游等旅游产品,强化各自特色,避免雷同竞争和重复建设,形成产品集团方阵。

7、引领趋势

研究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需要首先研究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领先于群众的消费趋势并擅加运用于旅游开发。目前有六个方面的趋势十分明显:一是汽车进入家庭,汽车时代的来临对于旅游区的规划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一要考虑景区进入的便利性,二要考虑汽车给自然景区带来的反生态影响;

二是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以及老年保障机制的日益完善,旅游成为众多老年人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给旅游景区的规划提出了建设适宜老年游客的度假设施;

三是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越来越注重实地教育,体验式教学;

四是“亚健康”群体的壮大和对健康的关注快速上升,对体育旅游的期望越来越高;

五是“静养式”度假行为的蔓延。

这些对于旅游区的开发都是值得重视、应当结合的题材。在该景区规划中,对这五个方面的趋势加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利用于旅游产品开发。

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

一、生态敏感性分析

1.1技术路线

本规划是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导向,力求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使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业的共同持续发展。而生态敏感性分析就是在不降低或者破坏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变化的适应能力。生态敏感性分析主要从自然生态资源的角度来分析区域内各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反应,并从自然、社会和环境等生态因素中选取了坡度、坡向、高程、汇水排水、植被多样性、景观价值、光照等七个生态因子,采用单因子加权叠加法,应用GIS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对该景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是进行该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规划区作土地利用开发、土地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划的分析,对该性质、功能定位、空间形态具有指导作用。

内外关于旅游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研究尚属于较新的领域,目前采用的分析万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使用德尔菲法通过生态因子评分法和GIS技术对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最敏感区、敏感区、弱敏感区和非敏感区4个等级,然后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敏感性等级采取相应的保护及开发措施,具有操作简单、直观易懂的特点,适用于区域性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目前还仅属于半定量的研究,带有较多的主观因素;另一种方法是以Arcinfo系统为平台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通过制定各单因子生态敏感性标准及其权重,对各用地单项生态因素敏感性等级及其权重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单因素图的叠加,按各土地利用单因子敏感性分级在计算机上形成各单因素图层(Layers),每层都分三级,然后用加权多因素分析公式进行分析,得到综合生态敏感性分层,并把现状的道路、水域和构筑物叠加到图上,即得到生态敏感性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评价全球或区域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不仅有利于多学科融合的高效理性规划设计,更可以加强规划设计数据和成果的动态管理存储和表现方式。

鉴于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考虑因素的复杂性、科学性、合理性,本规划采用第二种方法,以GIS技术为支持,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并针对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开发、土地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划做了分析。

1.2生态因子选取

根据研究重点与客观条件(用地现状、开发目标、开发性质等),从众多的因素中选择对研究地区开发建设影响最大的关键性因素作为调研对象,例如地质,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气象、环境质量、土地利用、景观价值、交通等作为重点对象,尤其是其中的自然因素。依据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显著性以及资料的可利用性筛选出评价的因子:坡度、坡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