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基础知识李岩
冠脉造影从流程到诊断,基础必备!
![冠脉造影从流程到诊断,基础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7eeae84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f.png)
冠脉造影从流程到诊断,基础必备!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介入手术数量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虽然支架降价带来一定影响,但是介入仍然是急性心梗的主流治疗手段,冠脉造影作为介入基础,无论是介入医生还是临床检查需要,都是必须要掌握的。
冠状动脉局部解剖1. 冠状动脉开口与主动脉冠状动脉开口于主动脉根部的冠状动脉窦,分为左冠窦、右冠窦和无冠窦。
造影时,导管想要到达冠状动脉窦均需经过升主动脉,而想要到达升主动脉,无论从桡动脉还是股动脉途径入路,则需经过主动脉弓。
主动脉弓分支有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如为桡动脉入路,通过头臂干或左锁骨下动脉进入;股动脉入路,则于降主动脉逆行到达主动脉弓。
故病人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异常则影响导管到达。
2. 冠状动脉切口3. 冠状动脉正面观前降支及回旋支从左主干发出后很快分支,前降支走行于室间沟,回旋支走行于左房室沟,右冠仅有一个主分支,从右冠开口后走行于右房室沟。
4.冠状动脉后面观(膈面)膈面观主要有两个血管分布,一为回旋支分支,从左房室沟过来发出钝缘支支配左室侧壁;右冠从右房室沟过来发出后降支及左室后支到达左室侧壁。
所以左室侧壁有两个血管供血,如果病人发生下壁心肌梗死,则有两种可能——回旋支闭塞或右冠闭塞。
5. 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6. 冠状动脉7. 冠状动脉开口冠脉造影流程1. 血管造影机的组成2. 造影剂造影剂是一种诊断用药,最主要的成分是碘,碘的特点是不透X 线。
造影剂被注射到动脉或静脉中,会很快分布于血管系统,但不会在体内代谢,必须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① 离子型:如泛影葡胺、碘他拉葡胺、碘克沙酸等。
离子型造影剂的副反应发生率高,耐受性差。
现已很少应用。
② 非离子型:如威视派克、欧乃派克,优维显,碘必乐等。
水溶性好,弥散力强,具有低渗透压、低化学毒性、低粘度和吸收快等优点。
从而增强了组织对造影剂的耐受性,很少发生严重副反应。
对高危患者应使用低量、非离子型造影剂。
冠脉造影基础
![冠脉造影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ddf4314770bf78a642954ef.png)
造影体位选择:充分暴露病变
常规体位: RCA:LAO45o:近、中、远段病变 Ap-Cranial:开口和远端病变 RAO30o:中段病变 LCA:LAO45o—Cranial Caudal AP—Cranial Caudal RAO30o—Cranial Caudal
C型 弥漫性,长度>20mm 偏心+钙化 困难,近段重度弯曲 >90° 完全闭塞或移 植血管 病变 重度 完全>3 月 位于开口或分 叉处, 需保护 有 <60%
冠脉狭窄程度的表示法
血管直径
2/3 = 67%
血管横截面积
901/3 = 33%
面积法
50%
Limitation of Coronary Angiogram
LAD
OM
Septal
LM LCX
Diagonal
Septal
LAD
OM Ramus
LAD LM
OM LCX
LAD
OM Diag
LCX
LM
?
LAD
RCA PLV
PDA
AM
RCA
PLV
PDA
RCA
AM PLV
PDA
Suggested angulation for coronary angiogram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1.左主干 2.前降支近段 3.前降支中段 4.前降支远段 5.第一对角支 6.第二对角支 7.回旋支近段 8.回旋支远段 9.钝缘支 10.后降支 11.窦房结动脉
12.圆锥支 13.右冠状动脉近段 14.右冠状动脉中段 15.右冠状动脉远段 16.房室结动脉 17.后降支 18.左心室支 19.右心室支 20.锐缘支 21.室间隔穿支 22.左心房支
一文读懂手把手教你做冠脉造影(精美图文教学)
![一文读懂手把手教你做冠脉造影(精美图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40537ed902d276a200292ebd.png)
一文读懂手把手教你做冠脉造影(精美图文教学)现阶段,冠状动脉造影仍然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为实现“今天做造影,明天就上班”的安全、准确,熟练掌握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是重中之重。
本期,我们步步为营的讲解方式,手把手向您介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细节,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内容欢迎转发分享,既可以用作新手入门的参考,又可以用于教学资料。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知识的共享,让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提升自我。
1.完善术前检查,排除相关禁忌症: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BNP凝血全套甲状腺功能输血前全套心电图心脏超声造影剂皮试(部分医院已取消)2.备皮+消毒+铺巾常规消毒桡动脉及股动脉穿刺区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已为主流,但桡动脉穿刺不难见到高位桡动脉、严重迂曲、血管直径过细、严重血管痉挛等情况,所以股动脉区域常规消毒有备无患。
桡动脉及股动脉区域常规消毒铺巾3.器械准备下图中列举了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所使用的器械,现广泛使用的多功能造影导管,即可同时用于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的导管。
这种导管在经右桡动脉操作时极为方便,但有时通过左侧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型号便偏小,可借助其他类型造影导管进行操作。
介入器材多为亲水涂层,沾水便极为滑利、便于操作。
猪尾造影管用于左心室造影检查,但左心室造影并非所有中心都常规开展的项目。
4.药物配制每个中心常规配制的药物不太一样,部分中心还喜欢使用混塔的“鸡尾酒”。
我中心常规配制药物:肝素钠(用于术中肝素化,60-80U/Kg),维拉帕米及硝酸甘油缓解血管痉挛。
“鸡尾酒”配置及其浓度5.桡动脉穿刺及置管穿刺点定位:约桡骨茎突上一横指,桡动脉搏动较强处。
此处桡动脉搏动一般较为良好,且血管走形较直,便于穿刺。
且此处桡动脉离桡骨骨面较近,便于术后压迫止血。
为何不直接选择腕关节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呢?是因为此处虽便于穿刺,但可能术后不利于止血,故非上上之选。
桡动脉穿刺置管采用的是广为使用的Seldinger穿刺法,如下图所示。
冠脉造影基础知识及解剖结构分析
![冠脉造影基础知识及解剖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ae5dde6137ee06eff918bc.png)
迂曲成角病变
心肌桥
冠状动脉造影报告
穿刺径路、所用鞘管及导管 描述造影所见:优势型、开口正常/异常、走行区钙 化、LM、LAD、LCX、RCA、血流分级、侧枝血流 分级 结论:冠心病?、几支病变、梗死相关(罪犯)血管 术中情况及处理、用药 术后医嘱
D
d
狭窄程度
Proudilit分级:
正常,无冠状动脉狭窄 二级,轻度狭窄,狭窄小于30% 三级,中度狭窄,狭窄介于30%~50%间 四级,重度狭窄,狭窄介于50%~90%间 五级,次全闭塞,狭窄程度为90~ 99% 六级,完全闭塞,管腔完全闭塞,无血流通过
小于30%的弥漫性的狭窄称为“不规则病变”。
血管狭窄、三支血管狭窄 左主干
冠状动脉TIMI 血流分级 名称来由: 1986年 TIMI 1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研究
Eugene Braunwald
冠状动脉TIMI 血流分级
TIMI 0 级: 无再灌注或 闭塞远端无 血流
冠状动脉TIMI 血流分级
TIMI Ⅰ级: 造影剂部分通过闭 塞部位,梗塞区供 血冠状动脉充盈不 完全
冠状动脉TIMI 血流分级
TIMI Ⅱ级: 部分再灌注或造影 剂能完全充盈冠状 动脉远端,但造影 剂进入和清除的速 度都较正常的冠状 动脉慢
冠状动脉TIMI 血流分级
TIMI Ⅲ级: 完全再灌注, 造影剂在冠状 动脉内能迅速 充盈和清除
冠状动脉病变的特殊表现
左主干病变 分叉处病变 成角病变 桥血管病变 溃疡 钙化 支架内再闭塞
“瘤样”扩张 血栓 气栓 痉挛 心肌桥 夹层 远段栓塞——无复流
左主干病变
分叉处病变
溃疡与夹层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基础
![冠状动脉造影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1e379b5910ef12d2af9e7a9.png)
冠状动脉造影基础——李虎博士作者:李虎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8-6-30 13:47:57减小字体增大字体冠状动脉造影基础(一)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李虎(博士)1.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和禁忌证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目的:明确有无冠状动脉疾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1999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推荐了冠脉造影适应证(表1)。
应参照指南把握冠脉造影的适应证,不应随意扩展,尤其避免过度使用,增加患者花费和临床风险。
表1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1999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推荐证据水平1.稳定型心绞痛或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1.予以药物治疗的CCS Ⅲ级和Ⅳ级心绞痛患者。
BA2.不管心绞痛的严重程度,通过非侵入性检查发现高危因素的患者(附表1)。
B3.成功救治的心源性死亡患者、持续性(>30s)单形性室速或者非持续性(<30s)多形性室速患者。
2.不稳定心绞痛患者B1.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高危或中危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附表2);药物治疗稳定后症状复发的患者。
这类患者推荐行急诊冠脉造影2.冠脉造影的禁忌证冠状动脉造影的禁忌证包括不能解释的发热、未治疗的感染、血红蛋白<80g/L的严重贫血、严重电解质紊乱、严重活动性出血、尚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洋地黄中毒、以前有过造影剂过敏但事先未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及活动性中风患者。
1999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制定的冠脉造影禁忌证,(表2)。
表2冠状动脉造影相对禁忌证(1999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制定[1]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妥善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的时机。
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或精神状况处于稳定或改善时应及时进行冠脉造影,以免贻误时机。
进行冠脉造影之前,应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资料,术前应具备心电图、肾功能和电解质、全血细胞计数和血凝参数,如拟同期完成PCI,推荐术前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
冠脉造影基础知识及解剖结构分析
![冠脉造影基础知识及解剖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ee0a2816fc700abb68fcfa.png)
“瘤样”扩张
血栓 气栓 痉挛 心肌桥 夹层 远段栓塞——无复流
左主干病变
分叉处病变
溃疡与夹层病变
动脉瘤与瘤样扩张病变
血栓
支架内再狭窄与支架内血栓形成病变
远端栓塞与无复流
痉挛
气栓
钙化病变
迂曲成角病变
心肌桥
冠状动脉造影报告
穿刺径路、所用鞘管及导管
描述造影所见:优势型、开口正常/异常、走行区钙 化、LM、LAD、LCX、RCA、血流分级、侧枝血流 分级 结论:冠心病?、几支病变、梗死相关(罪犯)血管 术中情况及处理、用药 术后医嘱
冠状动脉TIMI 血流分级
名称来由:
1986年 TIMI 1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研究
Eugene Braunwald
冠状动脉TIMI 血流分级
TIMI 0 级: 无再灌注或 闭塞远端无 血流
冠状动脉TIMI 血流分级
TIMI Ⅰ级: 造影剂部分通过闭 塞部位,梗塞区供 血冠状动脉充盈不 完全
冠状动脉TIMI 血流分级
TIMI Ⅱ级:
部分再灌注或造影 剂能完全充盈冠状 动脉远端,但造影 剂进入和清除的速 度都较正常的冠状 动脉慢
冠状动脉TIMI 血流分级
TIMI Ⅲ级:
完全再灌注, 造影剂在冠状 动脉内能迅速 充盈和清除
冠状动脉病变的特殊表现
左主干病变
分叉处病变 成角病变 桥血管病变 溃疡 钙化 支架内再闭塞
LM
LAD
LCX
正常冠状动脉解剖
2. LAD:近段指开口到S1发出处,中段与远段的分界 定义模糊,通常向下转折处。
正常冠状动脉解剖
3. LCX:近段指开口到OM1,远段在此以远。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知识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fd38c020b4c2e3f56276305.png)
冠状动脉解剖和分段
冠状动脉解剖和分段
冠状动脉解剖和分段
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 1.狭窄 判断方法三种:目测、定量冠脉测 量、冠脉内超声。
• 目测时直径与面积的关系:狭窄50%、75%、 90%;75%、95%、99%。
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 2.血流判断 • TIMI 0级:无灌流,即在闭塞部位及远端无前
冠状动脉解剖
• 左、右冠状动脉是从主动脉发出的,也是极端重要 的第一个分支,完全靠它向心脏提供血液。它们的 开口深处主动脉根部,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内。 若以主动脉瓣附着缘连线为界,可将主动脉窦分为 窦内和窦外,开口的绝大多数(80%~91%)均处于 窦内,其余的开口在窦外或窦线上。左冠状动脉初 为一总干(左主干),长约0.1 ~ 2.8cm,埋藏在肺 动脉起始部与左心耳之间心外膜深层脂肪组织中, 但也有极个别人无总干,此时的前降支和旋支并列 分别开口于左主动脉窦内。总干在左房室沟内分为 前降支和旋支,42%的人在两支之间发出一中间支, 个别也有发出两个中间支的。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类型
• 在整个心脏,由于左室心肌所占比重大,左冠状动脉对 心脏提供的血液总是大于右冠状动脉所提供的,大体上 是心脏所需血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但在临床上,为了易 于了解冠状动脉大致的分布,常以后纵沟内后降支的来 源将冠状动脉分为三型。
• 1.右优势型 由右冠状动脉在心脏膈面发出后降支,供 应左、右心室壁膈面。
旋支及其分支;
• 5)后前位足位(正足位AP+Caudal25度-35度)观察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段分 叉;
• 6)左前斜足位(蜘蛛位 “spider”位 LAO40度-45度+Caudal30度)观察左主干及三分叉部 位。
冠脉造影基础知识课件
![冠脉造影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763a8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5.png)
冠脉造影基础知识课件目录1.冠脉造影概述............................................2 1.1 定义与原理.............................................2 1.2 冠脉造影的发展历程.....................................31.3 冠脉造影的重要性.......................................42.冠脉造影技术............................................6 2.1 介入技术...............................................7 2.2 影像学技术.............................................82.3 图像处理技术...........................................93.冠脉造影操作过程.......................................10 3.1 术前准备..............................................11 3.2 手术步骤..............................................133.3 术后护理..............................................144.冠脉造影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5 4.1 适应症................................................164.2 禁忌症................................................175.冠脉造影并发症及预防处理...............................18 5.1 常见并发症类型........................................20 5.2 并发症的预防策略......................................215.3 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26.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与意义...............................246.1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256.2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指导意义..........................276.3 冠脉造影对预后的评估价值..............................287.冠脉造影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297.1 当前发展趋势分析......................................307.2 新技术在冠脉造影中的应用前景展望......................311. 冠脉造影概述冠脉造影是一种用于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和狭窄情况的诊断性心血管介入手术。
冠脉造影基础精品PPT课件
![冠脉造影基础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1dceca964bcf84b8d57b27.png)
3. 房室结支: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 来源于左回旋支。
4. 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
。
6
右冠状动脉(RCA)
起源于右冠窦中部,或发自近主动
脉瓣或右冠窦-主动脉交接处。下 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 传导血管至后室间沟。
1.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 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 肺动脉瓣。
险 导管直接进出血液循环系统,有感染风险 需使用对比剂,有过敏和对比剂肾病风险
15
冠脉造影的基本步骤(1)
操作准备 消毒、铺巾、准备心电压力连接 穿刺、鞘管准备 导管(肝素水)冲洗 急救药物准备 三联三通准备
16
冠脉造影的基本步骤(2)
穿刺外周动脉,插入鞘管 股动脉 桡动脉 肱动脉(应严格指征)
穿刺外周动脉 准确定位动脉穿刺点,不能太高和太低 尽量一针见血 避免穿透血管后壁 鞘管导丝无阻力送入
23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要点(2)
前送造影导管至主动脉根部 透视帮助导丝前行,别误入颈动脉和冠脉内 避免左冠一次进入冠脉左主干口内 撤导丝、抽回血、接压力、排气体
导管进入冠脉口 在冠脉口左前斜位进(LAO 45o) 规律手法:“拧螺丝钉原则”(顺钟向进,反之出, 升主动脉扩张者例外) 操作轻柔,无阻力 避免“顶进”左冠口,和“跳进”右冠内 注意特殊导管(如AL1)的特殊操作性:应顺畅
12.圆锥支 13.右冠状动脉近段 14.右冠状动脉中段 15.右冠状动脉远段 16.房室结动脉 17.后降支 18.左心室支 19.右心室支 20.锐缘支 21.室间隔穿支 22.左心房支
12
Coronary Anomaly
13
第二部分
冠脉造影基础
冠脉造影基础知识及解剖结构分析
![冠脉造影基础知识及解剖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ee0a2816fc700abb68fcfa.png)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正常冠状动脉解剖
D
常用缩写
RM
LAD S
左前降支:LAD
对角支:D 间隔支:S
LCX OM
中间支:RM
左回旋支:LCX
钝缘支:OM
右冠脉:RCA
左室后支:PLV 后降支:PDA 锐缘支:AM
RV RCA PLV PDA
正常冠状动脉解剖
1. LM:长度0.2~4cm,直径2.5~5.5mm(4.0mm),无 分支,分出LAD和LCX,可无LM。
D
d
狭窄程度
Proudilit分级: 正常,无冠状动脉狭窄 二级,轻度狭窄,狭窄小于30% 三级,中度狭窄,狭窄介于30%~50%间 四级,重度狭窄,狭窄介于50%~90%间 五级,次全闭塞,狭窄程度为90~ 99% 六级,完全闭塞,管腔完全闭塞,无血流通过 小于30%的弥漫性的狭窄称为“不规则病变”。
冠状动脉TIMI 血流分级
名称来由:
1986年 TIMI 1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研究
Eugene Braunwald
冠状动脉TIMI 血流分级
TIMI 0 级: 无再灌注或 闭塞远端无 血流
冠状动脉TIMI 血流分级
TIMI Ⅰ级: 造影剂部分通过闭 塞部位,梗塞区供 血冠状动脉充盈不 完全
狭窄程度
• 目测直径法:% = (D-d) / D %,最常用(>50%:有 血液动力学意义),有经验的术者准确性很高 • 计算机定量分析(QCA):相对耗时,治疗前为 获得准确的病变情况方使用 • 冠状动脉内超声面积测定法( IVUS):是判断冠 状动脉狭窄程度最准确的方法,但技术条件要求 高,耗费资金大而不作常规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知识PPT文档107页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知识PPT文档107页](https://img.taocdn.com/s3/m/245c4f1ff8c75fbfc67db234.png)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渗透效应以及对肾小管的直接毒性共同作用结果
高危因素 预防与治疗:水化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东部 西部 北部
左前斜(LAO) 45º+ 头位(CRA) 20º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右肩位) 观察LAD中、远段;
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 (右肩位)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后前位(AP)+ 足位(CAU) 20º 观察LM、LAD、LCX开口、近端,LCX体
左前斜(LAO) 45º+ 足位(CAU) 20º (脾位、蜘蛛位)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头位(CRA) 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正位(AP)+头位(CRA)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左前斜(LAO) 45º+ 头位(CRA) 20º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左冠造影导管的正确选择
右冠造影导管的选择
Judkins造影导管
与其他检测手段的比较
核素心肌显象 血管内窥镜 血管内超声 IVUS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 像 OCT 多层螺旋CT冠脉造 影(MSCT)
造影剂
第一代 高渗 离子型单体 碘酞酸盐 第二代 低渗 非离子型单体 碘普罗胺(优维显) 碘海醇(欧乃派克)碘帕醇 第三代 等渗 非离子型二聚体 碘克沙醇(威视 派克)
左回旋支(LCX)
几成直角起自LM,向后下至左房室沟,止于膈面。 1. 钝缘支(OM): 1-4支。第一OM较粗大,其后
的LCX明显变细。供应左心房、左室外侧壁及前 上壁的血液。 2. 后降支:约10%的LCX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 3. 房室结支: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源于LCX。 4. 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
冠状动脉解剖和分段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冠状动脉示意图
冠脉优势分型
主要看左心室下壁、后壁由右冠还是回旋 支供血。
由右冠发出后降支与后侧壁支者为右冠优 势型;由回旋支发出者为左冠优势型;回 旋支与右冠均发出者为均衡型。
国人右冠优势型占绝大多数,86%左右, 左冠优势型4%左右,均衡型10%左右;
冠脉造影适应症
5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绞痛复发,药物治疗不能控制 6瓣膜病患者欲行换瓣术前,年龄在45岁以上,在人工瓣膜置换 术前应进行冠造,以除外合并存在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7先天性心脏病,有临床心肌缺血表现者 8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9其他非心血管疾病(如胸腔镜大手术前需排除冠心病者等)
冠脉造影禁忌症
使远端冠状动脉充分显影; TIMI 2级:经过3-4个心动周期后,前向造影剂才使
冠状动脉完全显影; TIMI 3级:完全灌注,前向造影剂在3个心动周期内
使冠状动脉完全显影;
穿刺技术
1桡动脉穿刺术 2股动脉穿刺术 3肱动脉穿刺术
造影导管及其选择
Judkins造影导管(最常用); Amplatz造影导管 ; 多功能导管 ( purpose ); 猪尾巴导管 ( Pig tail ); 内乳动脉导管 ( InternalMammary ) ;
1不能控制的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3发热及感染性疾病 4碘制剂过敏者 5急性心肌炎 6凝血功能障碍者 7低钾血症 8预后不好的心理或躯体疾病 (严重的痴呆或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的精神障碍,晚期播散性癌肿)
冠状动脉解剖学
常用缩写
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 LCA); 左主干(Left Main, LM); 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造影剂对机体的影响
1局部反应 2血管扩张反应 3红细胞损害 4内皮细胞损伤 5心脏毒性 6肾毒性 7特异质反应(抗体抗原反应、细胞释放介质、激活系 统、胆碱能作用)
对比剂肾病CIN
定义:应用碘对比剂后48小时内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0.5mg/dl(44.2mmol/L)或比基础值升高25%
核心机制:对比剂引起的肾髓质损伤,是肾血流下
冠脉造影适应症
治疗目的
1临床上已明确冠心病,欲行冠脉内血管成形术或外科搭桥术者 2急性心肌梗死出现下列情况是,应考虑急诊冠脉造影
a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病在6小时以上仍有持续性胸痛者 b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导致心源性休克或急性 泵衰竭,经过积极内科治疗病情仍无法控制者,需行急诊手术治疗。 c梗死后心绞痛 3年轻患者无创性检查(包括Holter监测、运动试验或运动放射核素心肌 灌注扫描)显示有心肌缺血证据者 4陈旧性心肌梗死 a新近发生心绞痛经内科积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b并发室壁瘤
Werner Forssmann, Eberswald Germany,1929
Dr. Mason Sones
1958 年儿科心脏病专家
冠脉造影的历史1967
Melvin Judkins (1922-1985)
Andreas Gruentzig (1939-1985)
冠脉造影适应症
诊断目的
1不典型心绞痛,如胸痛综合征、上腹部症状(食管、胃症状),需与心绞痛鉴别 2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肌断层显像或多巴酚丁胺负 荷试验等无创性检查有心肌缺血征象者 3不明原因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者 4原发性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者 5心电图示束枝传导阻滞、T波低平、倒置或高耸,非特异性ST-T改变者 6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激光、旋切、旋磨、PTCA等)或CABG术后反复发作的不 能控制的心绞痛 7无症状但怀疑有冠心病,而准确诊断对就业(如飞机驾驶员、高空作业)或保险 事业非常重要者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右前位(RAO) 观察RCA中段;
RCA RAO30°
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
血管及病变部位的确定; 狭窄程度的测定;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状动脉血流分级;
左前降支病变
对角支病变
狭窄程度的测定
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 以造影导管为参考(通常选用5F造影导管,
1.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2. 远端分为2支:
a. 后降支(PD):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b. 左室后支(PL):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 下行至心尖时发出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冠状动脉造影常用投照体位
冠脉造影常用术语
RAO (右前斜位): 影像增强器在患者的右前 位 LAO (左前斜位): 影像增强器在患者的左前 位 CRA(头位): 影像增强器邻近患者的头部 CAU(足位):影像增强器邻近患者的足部 L.L(侧位): 影像增强器在患者的侧面
左冠脉解剖
左主干(LM)
起源于升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 向左或后伸展,0.2~4cm,多在0.6-1.0cm。 行至前室间沟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 发出中间支。
左前降支(LAD)
左主干的直接延续,沿前室间沟走行,下行 至心尖或绕过心尖,止于膈面。供应大部分左 室、心尖部、右室前壁及室间膈前2/3的血液。 1. 室间隔支(S):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 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1217支。 2. 对角支(D):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 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 细小。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 或更粗大。
中度 完全<3 月 位于开口或分叉处, 需保护 有 60-85%
C型 弥漫性,长度>20mm 偏心+钙化 困难,近段重度弯曲 >90° 完全闭塞或移植血管 病变 重度 完全>3 月 位于开口或分叉处, 需保护 有 <60%
冠状动脉血流(TIMI血流)分级法
TIMI 0级:无灌注,即阻塞远端无血流; TIMI 1级:部分灌注,造影剂通过阻塞段,但不能
脏;
LCA LAO60°
LCA RAO30°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 (OM) 开口和体部;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LAO 45º+ CAU 20º(脾位、蜘蛛位): 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钝 缘支(OM)开口和体部
冠脉造影基础知识
李岩
冠脉造影的历史
1929年,Forssmann开始尝试心导管检查 1945年,Warren用导管法诊断了第一例房间隔缺损 1950年,Larson用动脉切开行左心导管检查术 1953年,Seldinger创立了经皮血管穿刺术 1959年,Sones偶然进行右冠状动脉造影 1967年,Judkins采用穿刺股动脉的方法进行选择性冠 状动脉造影 1973年,国内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右冠脉解剖
右冠状动脉(RCA)
起源于右冠窦中部。行于右房室沟内。供 应右心房、右室前壁与左室后下壁的血液。
1.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RCA 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 达肺动脉瓣。
2. 窦房结动脉:约50%的窦房结动脉起源 于RCA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