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
运动再学习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卒中主要由神经系统损害所致,对应脑区功能会逐渐恢复,提示神经元具有潜在的修复功能,神经元之间的联络能重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2]。大脑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是对患者进行特殊训练,训练内容与大脑功能的改善程度有着直接关联[3]。运动再学习是一种利用生物力学及运动科学为理论知识,使得脑功能得以重组,使用科学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动作及功能的训练,通过反复运动再学习及再训练,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使得患者自身能力得以不断提高,使得患者能够体验运动动作及运动感觉,加强对运动的控制度,使得患者的肌群协调能力得以提高,促使肢体功能得以恢复[4-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运动再学习治疗,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得以改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提高。
1.3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包括面瘫、失语、意识、感觉、语言障碍、凝视及上下肢肌力等方面,总分4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呈反比;采用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AM)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巴塞尔指数(ADL)进行评定,满分100分,分数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
关键词:运动再学习疗法;脑卒中;神经缺损程度;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为临床多发疾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成为引发中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且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研究得知,该种疾病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男性从事体力劳动较多,且精神压力大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运动再学习疗法基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强的基础上,对运动功能损伤的患者进行恢复训练的一种方式,是人体进行运动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1]。本文将80例脑卒中患者平分为两组,分别实施运动再学习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具体内容呈现如下: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皮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皮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皮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的脑血管病,其主要病因是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
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肌肉、神经和运动功能受损,尤其是下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从而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下肢功能,许多恢复治疗方法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其中,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和头皮针运动疗法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是一种通过机械装置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通过模拟人体运动的方式,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
头皮针运动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头皮上插入特定的针刺点,刺激脑神经和相关穴位,从而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将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和头皮针运动疗法相结合,探究其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这项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了一定数量的脑卒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接受了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皮针运动疗法,对照组接受了传统的理疗和功能锻炼。
研究者通过评估下肢功能的变化,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步态参数等指标,来判断两组之间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治疗结束后的下肢功能评估中,明显优于对照组。
首先,实验组患者的肌力得分比对照组高出显著差异。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的机械装置帮助患者进行肌肉训练,有效增强了患者的肌肉力量。
其次,实验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也比对照组更好,这意味着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和头皮针运动疗法对患者的关节灵活性有显著改善作用。
最后,实验组患者的步态参数,如步态周期和步伐长度等,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表明患者的步态恢复更为快速和稳定。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皮针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
脑卒中的运动疗法

脑卒中的运动疗法
常见康复问题
运动 障碍
脑卒中的三级康复体系
一级 脑血管病病房 7天
二级 康复科 20天
三级 80%
2个月 社区康复
20%
脑血管病专科康复中心
返回
脑卒中的三级康复体系
康复任务
一级
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
二级
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三级
80% 进行社区康复,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进一步提高运动 功能|交流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20%经专科康复中心治疗患者能达到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力自理
关节松动术 软组织牵伸技术 水中运动 医疗体操 引导式教育 麦肯基疗法 ……
其他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
作业治疗 OT 言语与吞咽治疗ST 康复心理治疗 矫形、辅助器具治疗
确定康复目标
康复目标
如独立生活、部分 康复目标必须根据病人情况作修正,对 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 每个病人每月举行一次评定会议,评定 独立部分介助、回 一个月要 三个月后 是否达到目标,如果达到则制定新的目 归社会、回归家庭 求达到的 应达到的 标及计划,如果没有达到,要分析其原 等等。 康复目标 康复目标 因,变更目标,修正训练内容。
康复治疗方案
②训练程序: a、床上训练。 b、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c、从坐到站起训练。 d、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 e、步行训练(步行前准备运动,扶持步行式平等 水内步行、改善步态的训练,上下后 训练、复杂 步行练习) f、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肩关节和肩带的活动,肘关 节活动,腕关节屈伸及桡、尺侧偏移;掌指、指间 关节各方向的活动以及对掌,对指,抓掌,释掌等, 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训练)。
脑卒中康复常用治疗方法之运动疗法

脑卒中康复常用治疗方法之运动疗法脑卒中康复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运动疗法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运动疗法可以通过改善患者身体的功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来帮助患者康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脑卒中康复运动疗法。
1.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康复期间,从使用助行器到逐渐增加步行距离,患者可以逐步重建步行能力。
步行训练可以通过增加步行时间和步行速度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并改善平衡感。
2.动作训练动作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手指和手臂的功能。
常见的动作训练包括弯曲和伸展手指,抓握和放松物体,以及手臂屈伸。
这些动作可以帮助患者增加手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3.肌肉训练肌肉训练是通过增加肌肉力量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使用各种器械和重量,患者可以进行肌肉训练,如卧推、深蹲和举重等。
肌肉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并增加骨密度。
4.平衡训练脑卒中过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平衡问题,这会影响其日常活动和安全性。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患者提高平衡能力。
例如,站立时闭上眼睛,通过锻炼神经系统来提高平衡感。
此外,使用平衡板和其他辅助设备也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5.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这种训练方法包括上下楼梯、穿衣、洗澡等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活动。
患者可以通过这些训练来提高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从而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
除了以上几种运动疗法,还有其他一些辅助性的康复方法,如助步器和矫形器等。
这些辅助设备可以帮助患者在康复期间保持平衡、减轻负担,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通常,康复专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满足其康复需求。
总结起来,运动疗法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步行训练、动作训练、肌肉训练、平衡训练和功能性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身体的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汇报人:XX
时间:X年X月
-
1 运动疗法的作用 2 运动疗法的实施方式 3 疗效评估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事件,
01
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患者
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偏瘫等症状
下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中常见
02
➢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 对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 进行了为期12周的对比试 验,其中60例接受了运动 疗法。结果显示,接受运 动疗法的患者在平衡能力 、肌肉力量和日常生活能 力方面有显著改善。这表 明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改善 患者的肢体功能,还能提 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疗效评估
➢ 在一项对70例脑卒中偏瘫 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 研究者发现接受为期8周 的抗阻训练和平衡训练的 患者在平衡能力、肌肉力 量和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 改善。这表明针对下肢功 能的特定训练可以有效地 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生 活质量
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者将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 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的个体化运动疗 法。结果显示,实验组的Fugl-Meyer运动评估得分在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步行速度和步幅也有显著改善。这表明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运 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防止肌肉挛缩
主动运动:患者通过自主 收缩肌肉来完成的动作, 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协
调性
抗阻训练:使用外部阻力 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平衡训练:通过调整身体 姿势和重心来提高平衡感
步行训练:针对步态的纠 正和改善,提高行走能力
3
疗效评估
疗效评估
对于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多项研究已经进行了评估。以下是 一些相关研究的结果
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作业疗法与运动疗法的应用效果

81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4月上第21卷第10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作者简介:赵艳,康复治疗科,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作业疗法与运动疗法的应用效果赵艳(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康复治疗科,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作业疗法以及运动疗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选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研究时间段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例数均是30例。
对照组施予常规康复疗法和运动疗法,以此作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加以施予作业疗法以及运动疗法,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情况(即SIAS)、运动功能情况(Fugl-Meyer 运动评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即ADL)。
结果:观察组患者SIAS 各功能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肌张力、躯体控制、语言功能),Fugl-Meyer 运动评分和ADL 评分也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联合实施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可获得显著效果,可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速度,有利于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应用价值高,建议推荐使用。
【关键词】运动疗法;脑卒中;康复治疗;作业疗法;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图分类号】R743.3……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0-0081-03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中,脑卒中作为常见疾病类型,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多方面因素造成机体脑部出现急性循环障碍,导致脑细胞以及脑组织坏死的一种脑血管急性病变[1]。
在临床中,根据疾病类型,可将其划分为两种,即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大部分患者可出现颅内压上升、肢体不遂、压疮、语言功能障碍、癫痫、肺水肿或者肺炎等相关并发症,由于该病发生急骤,且大部分患者病情危急,可在疾病发生后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发展至高峰,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2]。
临床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机制解析

临床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机制解析脑卒中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它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然而,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运动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机制。
影响:1. 运动疗法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运动疗法通过恰当的运动模式和训练方法,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
研究表明,运动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肌力、肌耐力和协调性,这对于恢复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运动疗法改善认知功能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认知功能的受损,如注意力缺陷、记忆力减退等。
而运动疗法被证明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3. 运动疗法促进心理健康脑卒中患者往往面临诸多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等。
运动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方式,可以促进患者身心的放松,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机制解析:1. 神经再生和重塑运动疗法通过刺激运动皮层和大脑皮层,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连接,有助于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突触的形成和增强,加速大脑的重塑。
2. 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运动疗法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脑血液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和废物清除,有助于恢复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
3. 调节神经递质和神经保护运动可以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如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此外,运动还可以激活神经保护机制,减少脑卒中引起的细胞损伤。
4. 改善心理状态和社交支持运动疗法本身具有一定的愉悦性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
此外,参与运动疗法的群体活动还可以提供社交支持,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疗法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有专业的指导和监督。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探讨运动疗法的最佳实施方式和持续时间,以及其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应用,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修复 ; 加速 神 经纤 维髓 鞘 的生成 ; 压 氧下机 体体 液 高 免 疫 功能 减退 , 减 轻 自身 免 疫 反应 J 可 。本 研究 观 察 组 总有效 率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实 高 压 氧 治疗 一 证
( 收稿 日期 :000 .7 2 1 -31 )
强 制 性 运 动疗 法 用 于 脑卒 中偏 瘫 康 复 治 疗 效 果 观 察
一
脑卒中偏瘫患者 , 观察 了其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的
影 响。现 报告 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
脑卒 中偏瘫患者 4 例 , 3 9 男 2例 ,
女 1 ; 龄 (89±1 . ) 。其 中脑梗 死 3 7例 年 5. 17 岁 6例 ,
脑 出血 1 3例 ; 左侧 偏 瘫 2 8例 , 右侧偏 瘫 2 例 ; 卒 1 脑
f
东医药 2 1 00年第 5 O卷第 3 期 1
压 随 之增 高 , 可加 速血 液 中碳 氧血 红蛋 白的解 离 , 使 氧化 碳 中毒迟 发 性脑 病效果 确 切 。
参 考文 献 i
[ ]关里 , 1 赵金垣. 急性 一氧化 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发病机 制的研究进 展[ ] 中华 内科杂志 。07 4 ( )5 1 2 . J. 20 , 6 : - 2 6 2 5 [ ]叶任高. 2 内科学 [ . M] 5版.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0 :6 . 2 195 0 [ ]张瑞霞. 3 高压 氧治疗 与一氧化 碳中毒迟发性 脑病 的关 系[ ] 临 J.
通讯作者
≥Ⅲ级 , 1人扶持下 能够站立并且 至少可辅助步 在 行 1 速度 < 6m mn 排除标准: 0 m, 3 / i。 ①脑血管疾病 遗留功能障碍 ; ②下肢骨关节疾患 ; ③严重的认知功 能障碍、 视觉障碍 、 沟通障碍等 。④严重 的高血压、 心脏病 等不 能完 成 训 练 任 务 。将 4 9例 患 者 随机 分 为治疗 组 2 6例 和对照 组 2 3例 。两 组一 般资 料具 有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缺氧、脑细胞坏死等症状。
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患者从急性期到康复期的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重点介绍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目的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产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内容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电疗和热疗等。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和功能训练。
运动训练是指帮助患者恢复肢体活动和平衡功能,包括步态训练、上、下肢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等。
功能训练是指帮助患者恢复吞咽等日常生活功能。
电疗和热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语言治疗语言治疗是指帮助患者恢复或者提高语言和交际能力的治疗过程。
包括言语理解、表达、阅读、写作、交际等方面。
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正常的言语能力,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通过心理调节,认知行为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减轻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支持和温暖,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增强康复信心。
康复治疗原则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是指在患者出现脑卒中后尽快开始治疗,以尽早恢复脑部功能。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迅速恢复语言、视力、听力、感觉和运动功能,防止患者后遗症的加重和发展。
个性化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制定的。
家庭康复治疗家庭康复治疗是指康复医师、患者家属和患者本人密切合作,组成一个康复团队,为患者提供家庭康复服务。
这种方式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全面的关注和照顾,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结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An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exercise therapy in motor dysfunction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作者: 卢贵林[1] 叶彬[2]
作者机构: [1]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辽宁沈阳110102 [2]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辽宁沈
阳110102
出版物刊名: 辽宁体育科技
页码: 49-5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运动疗法 脑卒中 运动功能 康复
摘要:运动疗法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脑卒中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四大特点[1]。
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的干预中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最大程度提高运动功能。
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60例观察

动和 器械训 练 。结 果 : 急性期 治疗效 果明 显好 于恢复期 治 疗 , 非常 显著 性 差异 ( 0O ) 有 P< . 1 。结论 : 期 康 复运 动训 练 可 早
扶 双杠或柱 拐练 习。为增 加难 度 可进行 爬坡 训 练来缓解 下 肢 肌 肉痉挛 提高韧 带功 能。上 下楼 梯训 练一 定要选 择 台阶
6 例 均 为 首次 发 病并 经 头颅 C 0 T和 M I 诊 的 脑卒 R确 中偏 瘫患者 , 志 清楚 , 合 作 。不 伴 有 其 它 神 经 肌 肉和 神 能 骨骼 等疾病 。将 6 例 分 为急 性 期 和恢 复 期 两组 。急性 期 0 组 3 , 1 例, 1 例 ; 0例 男 8 女 2 年龄 3 ~ 9 , 8 6 岁 平均 5 . 岁 。 78 恢复期 组 3 O例 , 1 男 9例 , 1 女 l例 ; 龄 3 年 9~7 l岁 , 均 平 5 . 岁 。评价肢 体 肌无 力 采 用 国 内通 用 的 L V 啊 徒 手 65 0E 肌力检查 法 , 力分 O一 肌 5级 ( 为正 常 )并 按 上下 肢 分 5级 , 别记 录。急性期 组肢 体瘫痪 , 级 2 1 0个 , 级 3 , 2 0个 3级 1 0 个。恢复期 组肢 体瘫痪 , 级 6 , 级 2 1 个 2 4个 , 3 。 3级 0个
的兴奋 , 局部皮 肤温 度 升高 、 肤颜 色 潮 红 , 用者 有艾 灸 皮 使 的灼热 及针 刺样 的感 觉 , 产生 的刺 激 量甚 至 比传 统针 刺 所 及艾灸 更强 。所 以 , 康 复 芯 片刺 激 颈 椎 病 的 相 关穴 位 , 用 具 有祛 除病 因 , 畅通 气血 而达 到 治疗疾 病 的作 用 。
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

良好 的肢体 位置 的摆 放 ,是 针对脑卒 中偏瘫患者 ,从治疗 的角度
出发设 计 的一 种临 时性 体位 ,可预防上 肢屈肌 、下肢伸肌 的典 型痉挛
做 肘 关节屈 曲伸 展训 练 ;用健侧 手握 住 患侧手 做腕 关节 屈 曲伸 展训 练 ;将患侧手放 在胸前 ,用健 侧手对患侧 手指做屈 曲伸展 训练 ;用健 侧足 插入患侧足 下方 ,利用健 侧下肢的力量 将患侧下肢抬 起 ,再慢慢
运动处方是指根据患者或体育健身者的身体状况,以处方的形式
来制定 运动 的内容 、运 动的强度 、运动 的时间及运动 的频率 ,并指出
运动 中的注意事 项。按运 动处方 的对 象不 同,分为康复 治疗性运 动处
方 和预 防健身性运 动处方 。对脑卒 中患者的运 动处方属于 前者 ,也称 运 动治疗处方 。
22运 动方 式 -
提高 生存质量 非常重要 。而在 脑卒 中患者 的治疗过 程中 ,运动 疗法的 早期 介入 ,可以预 防或减轻继 发性损伤 的发生 ,还 可以为患者 的下一 步康复 治疗奠 定基础 ,对 患者肢 体各项功 能的恢复起 到 了积极 的促进
作用 。
运动疗法 是指通过各种 形式 的主 动和被动运 动的具体锻 练 ,以促
使患者康 复的一类治疗 方法 。被动 运动有两种 方式 ,一种 由旁人帮助
进行 ,以预防肌 肉萎 缩和关节 孪缩固定 t另一 种是患者 自己利用健康
1运 动 疗法 介入 的 时机
脑 卒 中分 为缺血性 脑卒 中及 出血性脑 卒 中,其 中缺血 性脑卒 中 占
脑 卒 中患者 总数 的7%左 右。 出血 性脑卒 中发病率 虽然低于 缺血性脑 0
模式、防止肩关节半脱位以及预防肢体运动异常模式的部 下方垫 一枕头 ,防止髋 关节屈 曲外旋 ;患侧肩关节 及上
脑卒中的运动康复疗法

脑卒中的运动康复疗法张璇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广东深圳 518002)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脑卒中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每年新发的脑卒中患者在200万以上,其中有70%~80%因为残疾不能独自生活。
为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非常重要。
良肢体位摆放良肢体位是指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特定体位的方法。
对于卒中患者,待生命体征稳定后,要进行良肢体位摆放。
不论是平卧位或是侧卧位状态,都需尽量保持上肢肩关节前伸、肘关节伸直,然后将前臂旋前、腕关节背屈,保持指关节处于伸展;下肢要保持膝关节微微屈曲的状态,能够防止肢体痉挛在状态下,出现髋关节外旋的表现。
如何移动患者在搬动患者,或帮助患者翻身、穿衣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患侧上肢的保护,因为牵拉患肢极有可能造成肩关节脱位。
患者在乘坐轮椅的过程中,需避免患侧上肢悬垂致损伤程度加重。
患者坐在轮椅上时,可在其肘部下方用软枕将患侧上肢垫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肩关节,并为后期肩关节训练做好准备。
进行被动运动若患者不能活动侧的机体,长时间处于受限状态下,肌力水平会一直下降。
因此,要用软枕将患侧上肢垫高,并在肢体还处在软瘫期进行被动活动训练。
如右侧肢体瘫痪,家属可帮助患者卧位,并将其双手握住,使得双肘关节保持伸直,并轻柔缓和地进行双上臂举起动作。
此外,应尽早帮助患者坐起,有利于呼吸功能和肌肉力量的重建。
被动运动的方式具有保护患者关节功能、改善偏瘫侧肢体软组织及肌肉状态的效果,为日后机体恢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帮助患者训练的过程中,手法一定要轻柔,在无痛的前提下让关节在正常范围内活动。
由于患者发病时,多是一侧肢体出现偏瘫,另一侧能够自由活动。
此时,可让患者用健侧手轻揉按摩患侧手,以消除肿胀,刺激感觉恢复;并且可起到刺激神经元,促进主动运动的效果。
躯干核心力量训练胸背腰腹区域是人体的核心区域。
躯干核心力量的稳定是人体各种姿势变换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核心力量减弱,翻身就会较为困难。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康复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包括物理运动、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和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
首先,物理运动是康复治疗方案的核心。
脑卒中导致了患者肢体功能的丧失或损伤,通过物理运动能够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保持关节的活动性,并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康复师会根据患者不同的运动能力和康复目标,设计出合适的运动方案,包括主动和被动运动,如抬腿、握力、拉伸等。
此外,康复师还会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其次,语言训练也是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着言语障碍,如失语、理解障碍等。
语言训练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疗法和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语言能力。
例如,口肌锻炼、发音训练、模仿和重复练习等。
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的语言训练计划,并且逐步加大难度和目标。
语言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和耐心,但对于恢复患者的交流能力和社交功能至关重要。
除了物理运动和语言训练,认知训练也是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的重要方面。
脑卒中往往导致患者在注意力、记忆和思维方面存在问题。
认知训练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认知功能。
康复师会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活动,如记忆游戏、问题解决、注意力练习等,帮助患者改善认知能力。
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大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促进脑卒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决策。
此外,心理支持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脑卒中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问题,它还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和自我认同方面的困扰。
康复治疗方案应该以患者的心理健康为重点,提供心理咨询、支持和教育。
通过情绪管理、心理疏导、认知重建等方法,帮助患者应对情绪问题,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康复效果。
总结起来,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特定情况,通过物理运动、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A dtregop r utg e o t ec nc dct n a tesmet e n e r saejs i n rui l i meia o t h a i .Weass m sm t n t n b h h u v n i a l i m sesl b oo f ci yte i ru o
(9cSS ,xei n o t l ru ( 9 css n o t lgop 1 ae ) a et i t a e t ru r g e 1 ae ) ep r t nr o p 1 ae )a d cnr u ( 9 css .P t ns n r t n gop ae i n me c o g or i e m v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具有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三高的特点多数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从不同方面加重了家庭社会的负担
第2 6卷第 5期
21 0 0年 5月
山东体 育学 院学报
J un lo h n o g Isi t fP yia d c t n a d S o s o r a fS a d n n t ueo h sc lE u ai n p r t o t
法 : 5 脑卒 中伴肢 体偏 瘫 患者前 瞻性 随机 分 成 治疗组 、 将 7例 实验 对 照 组和 对 照组 , 别进 行 运 动 疗 法训 练、 分 常规 康 复训练 和 自我 随意锻 炼 , 三组 同 时接 ul yr法评 定 肢 体运 动 功 能 和 Br e指数 评定 A L at l h D 。采 用 S S 60统计 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处理 , 内 自身纵 向 比较 采 用重 复 性 方 差 分析 ( e P S1 . 组 R. pa dMesrs , 问横 向 比较 采 用 O e—Wa N V 分析 。 结果 : 疗组 、 et aue)组 e n yA O A 治 实验 对 照 组和 对 照 组 各组 Fg — ul Mee 评 分及 Br e指数 评 分治疗 前后 比较 差异 均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0 0 )三 组之 间进 行 比较 , yr at l h P< .5 ; 治疗组 治 疗
运动疗法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

生努力 的一个 漫长过程 , 由于 脑 功 能 重 建 的 漫 长 性 和 肢 体 缺 乏 运 动 出 现 的 费 用 性 运 动 障 碍 使 得 脑 血 管 病 人 需 要 终 生 锻 炼, 以巩 固 和 强 化 息 侧 肢 体 的 功 能 , 一 旦 放 弃 将 会 因 费 用 而 产 生 继 发 运 动 障 碍 而 致 前 功 尽 弃 。 所 以要 在 康 复 治 疗 过 程 中 , 复 讲 述 康 复 治 疗 的 重 要 性 , 时 调 整 患 者 心 态 , 教 会 反 随 并 患 者 自我 训 练 和 家 属 帮 助 训 练 , 过 循 序 渐 进 的训 练 , 患 通 使
篙 。 三 段 弄 手 釜 蔡 涪 蚤 茬
爱 二 蕹 练 善
E弄 哥 :
根 失 防 及 骞, 碱 病 调、 零 .垄 . 其 症 , 复 人 据 并 及 塑 脑 塞 人在 梗 病 发病8时 血 人 发病1 时 两 d 脑出 病 在 5 及 d 对照 愿 尊 窭 养・ 疗 组 期 疗同 组 发 ‘月 别进 衡 表、 式 lM 望 誊 休, 法 翦 治 病人 病1 后分 行平 量 简 g 个 — 在患 征平 生 稳后( 塞3 d 血7 量表( 动 评 表) 精 状态 查量 -试, 脑梗 ~7, 脑出 ~ 运 功能 定量 、 简易 神 检 的. - 测 ̄ -
.
,
表 1 两 组 治 疗 前后 各量 表 数 值 比 较 ( 士 s )
两 组 治 疗 前后 比 较 具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 0 0 ); 对 照 组 治 疗 P .1 与 后 比较 也 具有 显著 性 差 异 ( < 0 0 )。 P .1
3 讨 论
本 组 病 例 显 示 , 动 疗 法 组 与 对 照 组 在 平 衡 、 动 及 认 运 运 知 方 面 的治 疗 后 与 治 疗 前 比较 , 在 显 著 性 差 异 ( < 0 0 ) 存 P . 1 说 明 药 物 治 疗 对 缓 解 急 性 期 脑 损 伤 存 在 良好 效 果 , 两 组 但 间 的 比较 显 示 , 动 疗 法 组 疗 效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异 显 著 运 差 ( P< 0 0 ), 明 运 动 疗 法 的早 期 介 入 对 脑 血 管 病 人 的 康 复 .1 说 效果 显 著 。 年 研 究 证 实 [ ]以促 进 技 术 为 主 的运 动疗 法 是 近 】 , 脑 血 管疾 病 患 者 康 复 治 疗 中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的 方 法 , 在 临 床 并 得 以 广 泛 应用 和 推 广 。理 论 认 为 , 动 训 练 能 提 高 相 应 脑 区 运 的 血 流 和 突 触 联 系 , 而 加 强 脑 区 的 兴 奋 性 和 反 应 性 , 有 从 并 利于 病灶 周 围脑 组 织 或 健 侧 脑 细 胞 的重 组 或 功 能 代 偿 , 而 从 形 成 新 的 神 经 通 路 。实践 也 证 明 了脑 血管 病早 期 运 动 疗 法 的 介入不仅能显著改 善患者 的运 动功能和 日常生 活能力 , 亦能 显 著 改 善 病 人 的认 知 能 力 和 心 理 状 态 , 大 地 提 高 了患 者 的 极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 患 者 的生 存 质 量 提 高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另 外 对 需 要 重 视 的是 在 康 复 治 疗 过 程 中 , 注 意 调 动 患 者 及 家 属 的 要 主动 参 与 。对 于 脑 血 管 病 人 而 言 , 复 锻 炼 是 长 期 甚 至 是 终 康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效果及患者自理能力分析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效果及患者自理能力分析发布时间:2022-12-29T14:52:53.60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7期作者:李田超张垒[导读] 目的:分析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
李田超张垒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广元 628000【摘要】目的:分析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1.4-2022.4收治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观察组(强制性运动疗法)与对照组(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自理能力、肢体功能、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肢体功能、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行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有效增强患者自理能力,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可推广。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自理能力脑卒中属于脑血管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多发于老年群体[1]。
患者发病后,其临床表现为言语障碍、突发性头晕、偏瘫等,严重者神经功能受损,且伴有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循环系统障碍等,且大部分患者于抢救后,躯体功能会严重损害,形成偏瘫,给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带来较大影响。
为了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需对患者予以强制性运动疗法。
基于此,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分析强制性运动疗法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60例收治时间2021年9月~2022年9月,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43-80岁,均值(65.11±2.12)岁。
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4例,年龄44-81岁,均值(66.23±2.03)岁。
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所有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均知情,已经在入组同意书上签名。
基于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产生的影响

基于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产生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时开展早期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筛选符合实验要求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病例选择区间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运动疗法治疗,分析早期运动疗法对实验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肢体FMA活动评分、生活能力B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指数、肢体功能改善50%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实验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5.222,P<0.05)。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运动疗法治疗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提升,神经功能缺损指数明显降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有积极促进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早期运动疗法脑卒中合并早期偏瘫患者需要进行早期运动治疗[1],主要作用是避免患者关节挛缩,尤其是上肢要注意肩关节的半脱位。
待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后,可以让患者尽快的坐床训练,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肺部的感染、泌尿系统的感染以及双下肢的静脉血栓的形成,后期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是纠正步态的异常,可以使患者步行更安全[2]。
本文以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为实验研究对象,对早期运动疗法对实验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筛选符合实验要求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病例选择区间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研究组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19例,患者年龄48~71(57.2±2.5)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20例,患者年龄46~70(57.9±2.2)岁。
纳入标准:(1)患者为第一次脑卒中偏瘫发病,发病后及时就医。
(2)无严重意识障碍,治疗依从性较好。
实验患者及监护人签署实验知情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摘要:本研究通过运动疗法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的探讨,论述运动治疗方案对于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并根据脑卒中患者的患病特点找出科学的、合理的康复方案。
运动可以使生物体内部结构的动态变化,它是人类最常见的生理性刺激,对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运动能力,较常规疗法具有较强优势。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方案;运动疗法脑卒中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中风,它是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常见现象,因为其发病往往比较突然,所以又被称为脑血管意外的一种。
通常指的是脑血管疾病患者,因为各种病因所引起脑内的动脉逐渐狭窄、闭塞,直至动脉破裂,进而造成患者往往会出现急性脑血液循环的障碍,这种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脑功能障碍症[1]。
其在临床方面的主要表现是猝然昏扑、不省人事甚至是突然发生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等现象。
脑卒的过程中就给患者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在该过程中患者的严重程度以及恢复的状况,都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患者都是在发病后的数天开始恢复,两个月左右是最大的回复限度,在发病后的第3个月由于挛缩的形成,恢复就也变得非常的缓慢,六个月后基本上患者就失去了恢复的可能性[2]。
所以,在脑卒中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条件下,第一时间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患者尽可能的缩小局部受损范围,来保障治疗的最佳效果,在锻炼时必须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且不可盲目的进行。
有美国的心血管护理分会、心脏病学会、体力活动以及代谢分会和卒中分会共同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卒中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最好每周进行5次左右的有氧运动,每次有氧训练的时间要控制在20分钟左右,这样对卒中患者减少卒中复发的危险是及其有效的[3]。
同时报告中还指出,运动的形式可根据不用的人而略有所不同,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可有适当的间隔,但是每天的运动时间之和必须要大于20分钟。
患者在进行恢复训练是的计划要结合其病史与体检结果来进行,所用的运动器械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做相应的调整。
卒中后的患者经常会出现肌力减弱的现象,所以该报告还建议其应进行必要的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的强度为每周要不少于3次,康复训练的内容要包括多组主要肌肉群[4]。
1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脑卒中是全球非常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当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医疗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就使得原来无法治愈的病症,得到了很好地治疗,患者可以得到恢复,可是脑卒中的患者虽然大部分能够治疗,但其相对致残率却是非常高的[5]。
所以,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不是一个迅速的过程,通常需要大量的时间,正是由于长时间的住院治疗费用非常昂贵,很多的患者在没有完全康复后就出院,使得没有得到全过程的治疗[6]。
在出院后患者非常需要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同时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进而不断的促进患者身心功能方面恢复。
所以,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后期康复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患者处于休眠状态,在其得到信号刺激时,就会被激活。
患者后期康复训练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的得到刺激,就可以让更多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被激活,进而增强患者的神经系统的自身修复能力,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7];患者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功能代偿以及结构重组的自然恢复能力,进而对大脑功能修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往往表现为受损伤的神经元死亡,在其的神经元的轴突的侧枝长出新芽。
突触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最强的部位,它在很高程度上反映了脑的可塑性,在这其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与细胞内钙离子的活动起到了非常主要的作用[8]。
神经对组织的支配利用兴奋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突触,再通过神经递质的相关作用,对患者的支配组织发挥重要的作用;大脑的神经元在生成的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营养因子,这就使得大量的肌糖原及其蛋白质可以快速有效的合成,进而起到了防止肌肉萎缩的作用。
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早期康复的康复训练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早期的康复训练能够尽早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不断的提高日常生活方面能力。
患者的脑卒中早期是代偿的最敏感时期,因此,在这个时间段进行锻炼能够非常有效的促进偏瘫肢体的康复,超出这个时间段,患者的功能改善效果就会越来越差。
康复训练能够促使处于休眠状态的突触发芽激活,进而再生,对于潜伏通路的启用是非常有效的;另外还能够预防习得性废用综合症的发生[9]。
2 脑卒中的康复方案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尽早用肢体运动功能锻炼、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的训练、针灸推拿、及心理康复治疗,以降低致残率,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病情稳定、神经系统体征好转的病人应当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先做被动运动,每日3~4次,每次时间逐渐延长;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即可进行主动运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
脑卒中患者语言障碍,吞咽困难,会使患者内心压抑,情绪急躁,因此语言和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引导患者做呼吸控制、下颚运动、口面运动、舌运动、软腭运动,同时进行发音、听觉理解、口语表达等训练;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即给予早期针灸治疗,既能控制病情发展,也能有效地减轻症状。
选取相应穴位,隔天轮流使用,针灸的同时配合推拿,可以促使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在疾病状态中,人的心理活动复杂,进行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性质,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可以使用重要康复治疗,为了改善脑缺氧、促进脑功能恢复,可以采用高压氧疗对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
3 适合脑卒中患者运动的原则合适的运动强度就是“中等强度”,通俗地说,就是运动时感到“有点累”的运动强度,既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劳。
目前针对我国大多数成年人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的现状,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
具体要求是:每天至少运动1次;运动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天;运动时保持适宜心率。
适宜心率(次/分)-170-年龄。
例如某人70岁,170-70-100,那么该人运动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0次/分钟左右。
体育锻炼应从轻量、短时运动开始,循序渐进;运动的形式因人而异。
运动过程中要按照“热身-运动-放松”三部曲进行。
脑卒中可使患者的运动能力受损,而卒中后的抑郁也可削减患者的运动动力。
活动度和运动耐量的进一步降低最终可引起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下肢血流循环受损等一系列并发症。
体力活动是卒中防治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不但可以降低卒中的病死率和再发率,还可以改善血管侧支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提高心脑血管系统的工作率和储备能力。
运动还可通过增强肌力和提高柔韧性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哈佛医学院的一项有关72488名40~65岁的妇女6年的随访调查研究显示,每天做30min强度稍大的运动,哪怕仅仅是轻松地散步,也能减少30%患脑卒中的机率。
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对运动与减少卒中患病率之间的联系问题进行研究。
4 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以增加患者的独立性,最后回归社会自主生活。
患者的运动介入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的功能恢复率,有助于提高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充足能力。
运动疗法的应用应在患者的基本情况得以稳定后进行,由医师开出运动处方执行并进行监督回访,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方案,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随时进行调整。
患者由于长期卧病在床,身体关节及肌肉的运动能力减弱,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动作要轻柔,避免拉伤情况的发生。
临床常规用药10周,配合运动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肢位摆放,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B: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训练时遵循阻力原则和超常负荷原则。
C:平衡训练,遵循常规三级平衡训练(卧-坐-站)原则。
D:协调训练。
双上肢交替运动,以旋转对角线方向运动为主,视线对着手指,为将来手眼协调作准备训练;双下肢交替运动;定位方向性活动;全身协调性运动。
E:步态调节:患者在一直线上前后移动两足;沿弯曲的线步行;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沿平行线步行;尽量准确地踏着预先画好的脚印步行。
F: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动作,把饮食、穿衣、入厕等日常活动通过助力活动和主动运动纳入训练之中。
家属可协助患者进行此康复训练。
通过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训练的目的是让患者通过经济、有效的再学习,诱发挖掘其潜在的运动能力,学到一些生活技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早日回归社会。
5 脑卒中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脑卒中患者在运动疗法中应注意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脑出血复发;深静脉血栓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无症状的下肢DVT易被临床漏诊,因此应采取防范措施预防血栓脱落同时尽早进行幻之功能锻炼;在运动疗法训练前,要简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尽可能避免长期卧床,逐步增加坐起和站起的角度,在进行斜床站立训练前,最好先在床上行双下肢的主、被动运动同时胸部保护带最好不要系得太高,在站立训练过程中,必须观察患者的情况;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所以在运动强度、运动方式方面要注意不要加重高血压;注意运动要适度,预防冠心病;小心摔倒;注意不要在运动过程中痉挛;在运动疗法过程中要克服认知障碍和心理障碍[10]。
6 结论运动疗法是一种经济、简单、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与常规临床用药相结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是在传统康复理论基础上,引入神经生理学,经过长期动物实验研究,并在新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可靠的神经科学基础。
是以功能性为导向,以指向性任务为原则,以密集重复训练为基础的一种新兴方法。
因此,运动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臧文举.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 医药论坛杂志,2009(07):109-110.[2]梁红霞.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08):67-68.[3]刘爱花.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探讨[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02):187-188.[4]朱美红,时美芳,董力微,傅建明,曹小英,杨叶珠,顾旭东. 早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12):320-321.[5]徐英,夏峰. 68例老年人脑卒中偏瘫治疗方法与疗效分析[J]. 华中医学杂志,2008(02):154-155.[6]张建君. 综合治疗脑卒中80例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06):102-103.[7]黄剑,彭支莲,丁盼. 电针配合醒脑开窍法对脑卒中肢体偏瘫疗效的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1(06):143-144.[8]王淑君. 手法康复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J]. 家庭护士,2008(06):167-168.[9]施鸣飞,曹笑益. 运动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45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6):109-110.[10]李敏. 针灸治疗脑卒中肢体肌痉挛34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4):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