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就是社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00字

环境问题就是社会问题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社会实践

邓仪

摘要:任何一个变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通过一个有想法的社会工作团队,在一个一个不同的活动中,让当地的老百姓在认识的基础上能够上一个台阶、再上一个台阶,这是一个社会的进程。生态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懂得社会就去做生态,我们觉得是不完美的,有时候,也是很可笑的。对阿拉善SEE协会的项目团队来说,环境问题就是社会问题,解决不了社会问题,免谈环境问题。

一、中国民间环保NGO的道路

在介绍阿拉善的工作之前,我先讲一个故事。任何一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在故事里会找到不同的结果,而不同结果的总和也许能反映出一个多元的NGO的社会作用。

一天在河边一个瓶子从上游漂下来,一个人看到了并呐喊了一声,告诉全世界说:这个瓶子对河流是有污染的——这方面较有代表性人物是蕾切尔•卡逊的名作《寂静的春天》——这是环境NGO发展的第一个过程,也就是发现的过程;随着这一声呐喊,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到了河边,接着就有人开始研究这个瓶子到底会对河水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向公众广而告之,说这个瓶子在河里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这就是环境的公众教育和宣传,也就是环境NGO的第二个发展过程——认识的过程;此后不久的一天,终于有个人敢于脱下衣服、跳进河里,将瓶子打捞起来,这就是行动的过程。而随着下河打捞瓶子的人越来越多,开始有人对着媒体高声呼喊:这个河流管理的负责人,怎么不管好这个瓶子呢!于是更多生动的事迹就出现了,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来支持在河边住的人下河去打捞瓶子,并分析你捞瓶子的时候是应该首先脱鞋还是脱裤子,只要符合他们的规则和步骤去捞这个瓶子,你就能获得资金支持,就能成为环保英雄……。慢慢地,河流管理处的感觉到瓶子带来的压力。于是,河边就有了很多穿制服的执法、检查的人,河的两岸很多的机构成立了。而在离河流更远的办公室里,一群人开始研究证明用塑料瓶装矿泉水是不对的,它是后工业文明的产物,这就是在阐述生态文明。他们没到河边去,也没去打捞,但他们推测如果没有后工业文明,如果没有生产这个瓶子,它就不会掉到河里面。于是,为了瓶子不掉到河里面,人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这就开始了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的故事。

不同的组织对河水中的瓶子采取了不同的行动,当然,每一个行动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大家都只在一个发现瓶子和捞瓶子的层面上,永远不去探索瓶子为什么掉下来,那么就算今天的瓶子解决了,明天仍然会有新的瓶子漂下来。在这方面,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行动方向,我们看到这个瓶子漂下来的时候,我们没有去呼喊不要扔瓶子,也没去参与打捞瓶子,我们走到了河的上游,去探究瓶子从哪里来?也许是一个人不小心掉进河里的时候,无意中手中的瓶子漂下来了、也许在上游人的传统习惯里,他们不觉得瓶子掉在河水里面会有什么样的负面影响、也许上游根本大就没有垃圾桶供人扔瓶子等等。所以,我们走向了上游,去探究这个瓶子为什么会从上游漂下来,并产生相应的行动方案。这就是阿拉善SEE关于荒漠生态化保护的一个定位,不是单纯的去制止,而是去发掘一种如何不

让瓶子漂下来的社会形态。

二、阿拉善的症结

在2004年,中国有些企业家突然提出,他们要承担社会责任,于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就此诞生了。那一天刚好是西方的情人节,于是他们戏称这是中国企业家的一次“感情上的集体出轨”。可以说阿拉善SEE协会是中国惟一资金来源全部本土化的环保NGO。这个组织最初的定位是沙尘暴的治理,因为沙尘暴对整个华北地区,甚至韩国、日本,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我们的教育体制里面,几乎任何东西都是可改变的,包括自然,后来慢慢地我们明白了,自然是不可能改变的,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不能被治理的,于是我们转向了阿拉善的生态保护。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最西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其中,由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构成的阿拉善沙漠,面积约占阿拉善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中国的第二大沙漠。今天,阿拉善盟人口20万,而在上世纪50年代却只有3万人。在这个沙漠地区之所以能够维系沙漠不扩展、沙漠以外的地方不再荒漠化的原因,主要依赖的是阿拉善的三大生态系统屏障:第一道屏障是贺兰山;第二道屏障是从东到西800公里长、30公里宽的梭梭林带,第三则是黑河沿线的额济纳绿洲。这三大生态系统,把三个沙漠紧紧锁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

那又是什么导致了现在阿拉善生态系统的不断退化、沙化严重呢?生态系统的变化有两个层面的原因:自然变迁的因素和人为因素。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方式的改变,阿拉善地区的梭梭林面积,已经由上世纪50年代的1700万公顷,下降到了2001年的300万公顷。自然的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人在里面又干了些什么呢?通过几年来与当地人的相处,以及对当地环境指标、气候变化的调查,我们总结出导致生态退化的几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在荒漠化的生态环境下,产生了不适合的生产方式。阿拉善这个地方祖祖辈辈都以游牧为生,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随着民勤人纷纷移民进入阿拉善,将农耕文化引入进来,加上当时一系列国家政策“牧民不吃亏心粮”、“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导致更加变本加厉地“向草原要粮”,仅内蒙古就开垦草原93.3万公顷。种粮缺水怎么办——抽地下水。而阿拉善的年平均降水量仅40到200厘米,蒸发量却由东南部的2400毫米向西北部递增到4200毫米。也就是说,当地极端干旱,整个的生态系统靠地下水维系。因此,抽取地下水种粮,是对当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破坏。来易去难,这种生产方式今天还在延续。

第二个原因是本土文化的衰退。阿拉善有藏传佛教的传统,是六世活佛仓央嘉措曾经传教的地方,蒙古族人也一直传承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习惯。你会发现,在过去他们不能开垦草原、不能砍掉一棵活着的树木、不能随便污染水流……。但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进入,整个区域对幸福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挣更多的钱”已经代替了过去那种慢悠悠的生活,那种苍凉长调所讲述的亲情爱情也成为了过去式,人们对自然失去了敬畏和呵护。

第三个原因,单一性的、违背自然规律的治沙手段引发了新的问题。针对频发的沙尘暴,中央投入了大笔治理费。专家们坐在全空调的办公室里一拍脑袋说:不就是植被减少了么,那就种树吧。于是,“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等一系列的大规模的项目开始实施。但是你会发现,当一排排高大的杨树成活的时候,周围低矮的植被却全部枯死。杨树需要很多的水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抽水机”。所以,单一性的保护是行不通的。而除了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型项目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政策,叫做“围封转移”——不就是自然环境被破坏了吗,那就把它围起来、封起来、把人转移出来——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