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泡剂复配及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消泡剂复配及性能研究

消泡剂复配及性能研究

消泡剂复配及性能研究背景介绍泡沫是液体表面的气体泡集合。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形成泡沫可以起到预期的作用,如饮料中的碳酸气泡、浴液中的泡沫等。

但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泡沫的产生会造成一系列问题,如影响生产质量、降低效率、改变产品性能等,因此需要采用消泡剂来控制泡沫产生。

消泡剂是一种在液体表面添加的化学物质,可使液体中的气体在表面形成的气泡破裂而消失。

消泡剂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作用机理,可分为表面活性剂型、油剂型、硅灰石型、生物型、缩合型等几种类别。

消泡剂的种类和复配方式对其消泡效果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消泡剂复配方式单一消泡剂单一消泡剂即只采用一种消泡剂,可根据不同的泡沫情况调整使用剂量。

表面活性剂型消泡剂表面活性剂型消泡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和疏水基,可吸附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防止泡沫的产生。

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型消泡剂有硅酮、硅橡胶等。

油剂型消泡剂油剂型消泡剂是油溶性化合物,能够在液体中形成一层薄膜。

与表面活性剂型消泡剂相比,油剂型消泡剂对脂类、光刻胶、洗涤剂等有更好的消泡效果。

常见的油剂型消泡剂有液体石蜡、白油等。

复合消泡剂复合消泡剂是指将两种或以上的消泡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复合,以达到更好的消泡效果和稳定性。

复合消泡剂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异构复合消泡剂异构复合消泡剂是指将两种或以上异构体进行复合。

在异构复合消泡剂的复配中,多数是硅灰石型消泡剂和其他消泡剂的组合。

异构复合消泡剂具有泡沫阻止持续时间长、抗交联损失性能好的特点。

反应型复合消泡剂反应型复合消泡剂是指将两种或以上的消泡剂按一定比例复合后,可通过一定的反应生成新的复合消泡剂,如聚硅氧烷-六氢苯酚复合消泡剂。

反应型复合消泡剂的优点在于更好地利用消泡剂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消泡剂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混合型复合消泡剂混合型复合消泡剂是指将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的消泡剂进行混合。

混合型复合消泡剂能充分发挥每种成分的特点,达到更完善的消泡效果。

消泡剂的制备及应用实验报告

消泡剂的制备及应用实验报告

消泡剂的制备及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消泡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消泡剂是一种可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化学品,能够有效地防止气泡在液体中聚集,并使气泡迅速消失。

在化学实验中,由于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容易导致气泡聚集,而消泡剂的添加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消泡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本实验采用的是硅油消泡剂的制备方法。

硅油消泡剂是一种常用的消泡剂,具有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三、实验步骤
1.将硅油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正庚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

2.将三口烧瓶放在加热板上,加热至60℃,并持续加热1小时。

3.在加热的同时,不断搅拌烧瓶中的液体,使之充分混合。

4.加热1小时后,关闭加热板,让烧瓶自然冷却至室温。

5.将制备好的硅油消泡剂倒入干净的小瓶中,保存备用。

四、实验结果
制备出的硅油消泡剂外观为透明油状液体,无色无味。

在实验中,将硅油消泡剂滴加到产生气泡的溶液中,气泡很快消失,证明硅油消泡剂的消泡效果非常好。

五、实验应用
本实验制备的硅油消泡剂可以应用于化学实验中,有效地解决反应过程中气泡聚集的问题。

同时,硅油消泡剂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如啤酒、可乐等饮料的生产过程中,用于消除气泡。

六、实验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出了硅油消泡剂,并证明了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硅油消泡剂的制备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食品用消泡剂研究报告总结

食品用消泡剂研究报告总结

食品用消泡剂研究报告总结食品用消泡剂研究报告总结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和口感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许多食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影响了其外观和口感,甚至会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食品用消泡剂的研发和应用。

本报告旨在总结食品用消泡剂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回顾了消泡剂的定义和作用原理。

消泡剂是一种能够破坏气泡结构、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以达到去除或减少气泡的效果。

消泡剂的主要作用机制有两种:机械作用和表面活性作用。

机械作用是通过消泡剂的物理性质,破坏气泡的结构并促使其破裂。

表面活性作用是通过消泡剂在气液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使气泡稳定性降低,从而使气泡破裂。

了解消泡剂的作用原理对于其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接着,我们探讨了常见的食品用消泡剂的类型和应用情况。

食品用消泡剂主要有化学消泡剂和天然消泡剂两种类型。

化学消泡剂一般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如聚乙二醇、硬脂酸甘油酯等。

天然消泡剂则是从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物质,如明胶、蛋白酶等。

这些消泡剂在不同的食品生产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化学消泡剂在饮料、乳制品、油脂等行业中被广泛使用,而天然消泡剂则在食品加工、烹饪中被广泛应用。

消泡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气泡对食品外观和口感的影响,提高产品的质量。

然后,我们介绍了食品用消泡剂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

研究食品用消泡剂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试验、应用试验和感官评价。

实验室试验是用于评价消泡剂去泡性能的定量方法,包括测定消泡剂的表面活性、表面张力降低率等指标。

应用试验是将消泡剂应用于食品生产中,通过观察气泡变化、测量食品流变性等来评价消泡剂的效果。

感官评价是通过专业人员或消费者对食品的外观、口感等方面进行直接评价,以确定消泡剂的应用效果。

这些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为消泡剂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我们展望了食品用消泡剂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的提高,食品用消泡剂的研究和应用将得到更大的关注。

纺织印染消泡剂的研制、性能与应用

纺织印染消泡剂的研制、性能与应用

纺织印染消泡剂的研制、性能与应用夏建明陈晓玉李纪亮摘要:简述纺织印染消泡剂研制和客服方面的一些体会,包括纺织印染用消泡剂研制的经验,性能测试的多种方法,纺织印染行业如何选用消泡剂等。

关键词:消泡剂;纺织印染;研制;性能;测试;选用中图分类号:TS19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346(2008)02-0013-061引言由于纺织染整助剂的大量使用,纺织染整在湿加工过程中,有大量泡沫产生,使生产操作不便,生产能力降低,产品质量下降,给正常操作带来困难。

因此,纺织染整行业要消除有害泡沫。

事实证明,使用消泡剂消除有害泡沫,是纺织染整行业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

以下是我们在纺织印染用消泡剂研制和客服方面的一些体会,包括纺织印染用消泡剂研制的经验,性能测试的多种方法,如何选用纺织印染用消泡剂等。

2纺织印染用消泡剂研制2.1纺织印染对消泡剂的要求对消泡剂性能的要求最应该得到关注。

作为直接使用者纺织印染厂,看重消泡剂的使用性能,通过上机试用确认产品质量,要求消泡剂:粘稠度不宜过高、便于使用、便于控制添加量、成本经济,消泡迅速且抑泡持久,分散性好、不漂油、无硅斑,安全无毒、符合环保要求。

印染助剂公司,自产多种助剂产品,重在配套,要求消泡剂:产品浓稠、便于稀释和复配,产品有较长的保质期,产品具有高的性价比,解决与助剂的复配、提供技术支持。

染化料的贸易商,多有成熟用户,要求消泡剂:产品具有高的性价比,产品质量稳定,提供技术支持。

实践证实,纺织印染用消泡剂应具有:消泡迅速和抑泡持久,具有高的性价比;分散性好、耐高温、耐酸碱、耐电解质、耐剪切,与各种染化料配伍性能好,不漂油、无硅斑;安全无毒、符合环保要求;质量稳定,适宜的粘稠度和浓度,便于使用、稀释;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为了能提供理想的纺织印染用消泡剂,满足纺织印染行业对消泡剂的要求,国内外研究者和制造商都在不懈地工作。

2.2纺织印染消泡剂的研制消泡剂品种较多,通常分为硅系和非硅系两类。

乳液型二甲基硅油气相SiO2双酰胺复配消泡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乳液型二甲基硅油气相SiO2双酰胺复配消泡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表2乳化剂的乳化性能比较
●I自l‘Lk.....-_....-.--.-----L..‘J.-_‘_‘‘-j。。-......................_-.‘-·.‘‘...-_....。....~,.。..。......__‘-_........。。_...._._-._.._.‘·.。·.._·....、...........J.-J龋
为了保持乳液的稳定性,需要加入稳定剂,常用的稳 定剂有甲基纤维素(MC)、CMC、羟乙基纤维素(HEC)、 聚乙烯醇(PVA)、D¥6000等。CMC的溶解度高,增稠效 果明显,实验选用CM C作稳定剂,其用量为0.5%时乳液 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2.5消泡剂技术指标(表3) 2.6消泡剂应用实验
万方数据
Technology 技术进步
新型的乳液型复配有机硅消泡剂。
1实验部分
1.1主要原料 二甲基硅油,100~1000m Pa·s,天津科密欧化学试
剂l气}Nsi02,比表面积150-200m2/g,南占化学一[业公 一J;双酰胺表面活性剂,自制;Span60、Tween60,天津科 密欧化学试剂。 1.2双酰胺表面活性剂制备工艺
将自制的乳液型复配消泡剂(T S)与聚醚消泡剂 (GPE)、有机硅消泡剂(xQ—SI)进行消泡性能对比,结 果她表4。
由表4叮以看出:乳液型复配消泡剂(TS)与XQ SI、 GPESHI:B,对不同的发泡液均具有更好的消泡效果,即同 等实验条件下,消泡时间最短。
图6乳化剂用量对消泡剂性能影响 注:w(Span一60):w(Tween一60)=1:1.5,消泡剂用量0.4%。
由图2叮以看出,枷(三硬脂酸什油酯):/7(DETA)
<0.625时均有较高的转化率;随着物料比的增大,转 化率明显下降。三硬脂酸什油酯与D E TA摩尔比控制在 0.625较合适。 2.L3催化剂的用量

强酸介质用消泡剂研究

强酸介质用消泡剂研究

强酸介质用消泡剂研究陈 坤 魏 鹏(湖北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武汉430068)曾海波 陈均平(湖北荆襄磷化公司磷酸厂,钟祥431910) 摘 要 妥尔油与二乙醇胺反应制取脂肪酸二乙酯胺,复配其它表面活性剂,获得强酸介质用消泡剂,研究了消泡剂在湿法磷酸生产中的消泡性能。

关键词 脂肪酸二乙酯胺 消泡剂 消泡性能1 前言在酸解磷矿石或碳酸盐过程中,产生大量的CO 2气体,CO 2气源夹杂矿石中的有机物,在酸解池表面形成300~700mm 的泡沫层,致使反应液外溢。

后继闪蒸工段尾气带液严重,既浪费了原料,又给尾气处理带来麻烦,因此,生产中加强消泡非常必要。

通常的消泡方法有化学法和机械法,国外针对强酸介质开发了系列消泡剂,主要品种有脂肪酸[1]、脂肪醇[2]、磷酸酯[3]、脂肪酰胺[4]等。

而国内这方面研究报道较少[5]。

2 实验部分作者以妥尔油与二乙醇胺反应,制取脂肪酸二乙酯胺,作为消泡剂的主要成分,具体反应为: 3RCOOH +(HOCH 2CH 2)2NHRCON (CH 2CH 2OH )2+RCOOCH 2CH 2N HCH 2CH 2OOCR (I )211 主要原料妥尔油工业级,酸值166,粘度40su s 99℃,皂化值167,18%的不可皂化物;矿石使用前粉碎至200目、含P 2O 5为31%~33%。

212 脂肪酸二乙酯胺( )的合成取妥尔油300g 加入三颈瓶中,搅拌,加热至70℃,从滴液管中缓慢滴加二乙醇胺30g ,加毕,迅速提温至205℃,开启真空泵抽真空,维持压力313kPa 6h 后,降温至90℃,由反应器中取出反应物测定酸值达16为合格(生成双酯的理论酸值为16),产物不经分离,直接复配成消泡剂。

3 结果与讨论311 消泡机理探讨及配方确定消泡机理有多种[6]。

一般认为,泡沫中各个气泡相交处形成如图1所示的P lateau 交界[7]。

图1 P lateau 交界 A 处液体有自动流往P 处的趋势,液膜逐渐变薄至一定程度后,泡沫破裂。

消泡剂在聚羧酸盐减水剂复配中的应用研究

消泡剂在聚羧酸盐减水剂复配中的应用研究

消泡剂在聚羧酸盐减水剂复配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许多聚羧酸盐减水剂表面活性高、保泡性好,直接用于混凝土时,混凝土含气量大、强度低,因此必需复配消泡剂使用,以降低混凝土含气量,提高混凝土强度。

本文述及了四种消泡剂,油型、乳化型、溶解型和固体消泡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了能稳定存在于聚梭酸盐中可溶解型消泡剂的性能。

聚羧酸盐减水剂是上个世纪90年代首先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出现的新型减水剂,它具有加量少、减水率高、保坍性好和混凝土工作性能优异等其他减水剂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它刚刚出现就引起了国内外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密切关注。

近儿年来,国内聚梭酸盐减水剂的发展异常迅速,其合成技术日益成熟,超分散性能的聚梭酸盐减水剂在市场上己经呼之欲出。

现今聚梭酸盐减水剂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提高聚梭酸盐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和降低聚梭酸盐混凝土的含气量。

前者是研发的最难点,一般来讲只能通过合成来解决。

后者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合成,也可以通过复配来解决。

用合成的方法解决聚梭酸盐混凝土含气量大的问题,一般是在聚梭酸盐分子结构中引入基团,以调节减水剂的HLB值,提高其表面张力,通常情况该基团具有消泡分子特征。

通过复配解决,一般是加入消泡剂。

优选何种消泡剂,并使消泡剂与聚梭酸盐减水剂相溶是复配问题的难点。

众所周知,按Rose 假说,只有不溶于体系的物质才起消泡作用,而溶解的物质都起稳泡作用,因此该消泡剂必需不溶于聚梭酸盐减水剂,但是又能在聚梭酸盐减水剂溶液中稳定的存在。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验,优选了四种消泡剂,油型、乳化型、溶解型和固体消泡剂,并对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

1. 原材料聚梭酸盐减水剂:上海A,南吕B,日本C,韩国D,台湾E. 消泡剂:油型k,乳化型I,溶解型m.固体消泡剂n. 缓凝剂:葡萄糖酸钠,柠檬酸钠。

水泥:冀东P.0.42.5,琉璃河P 0.42.5,兴发P.0.42.5,北水P.0.42.52. 实验方法水泥净浆流动度实验:按GB/T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实验方法》,W/C比0.29,水泥用量为300g. 混凝土坍落度及损失:按GBJ80-85《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30L混凝土。

降表面张力,消泡复配

降表面张力,消泡复配

降表面张力,消泡复配
降表面张力、消泡的复配技术可以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水处理、印刷、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应用。

以下是具体的使用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目标是降低表面张力还是消泡。

因为两种目标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和方法。

如果目标是降低表面张力,可以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物质,可以有效地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例如,在印刷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油墨的润湿性和流平性,从而提高印刷质量和效率。

如果目标是消泡,可以采用加入消泡剂的方法。

消泡剂是一种能够破坏泡沫结构的物质,可以有效地消除泡沫。

例如,在水处理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消泡剂可以消除水中的泡沫,从而提高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当然,以上两种方法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和条件进行选择和调整。

例如,需要选择适合的表面活性剂或消泡剂,需要考虑其与原料的相容性、添加量、使用条件等因素。

综上所述,降表面张力、消泡的复配技术可以通过选择适合的化学试剂和方法来实现。

具体使用方式需要根据目标和条件进行选择和调整。

适用于气田产出水的消泡剂复配体系研究

适用于气田产出水的消泡剂复配体系研究

适用于气田产出水的消泡剂复配体系研究李杰训;孙云峰;王志华;魏立新【摘要】The application of deep well high temperature foaming process and high carbon dioxide gas coating process has put forward a higher requirement for the ground defoaming technique of the Xushen gas fiel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ystem to divide the types of produced water and describe foaming features. Screening and compounding out a kind of de-foaming agent system bases on silicone and polyether, which is suitable for produced water of the gas field,and views the defoaming time as the main index to evaluate its defoaming ability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optimize the fortified concentration of 0.15%. The defoaming agents system has a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corrosion inhibitors, methanol, triethylene gly-col and other chemicals used in the gas field. The ability of self elimination can be realized without affecting the efficiency of other reagents,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foaming pro-cess, within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time of 4 s, the defoaming ability can still be imple-mented. At the same time, basing on single well validated in field test, the dosing system of compounding defoaming agent system is recommended from the filling volume, dilution ra-tio, filling, etc. It provides the basis and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high efficient operation of gas field surface production system.%深层气井高温泡排工艺和部分高含二氧化碳气井防腐工艺的应用对徐深气田地面消泡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系统分析来划分产出水水型并描述起泡特征,以有机硅和聚醚类消泡剂为主剂,针对性地筛选复配了适用于气田产出水的消泡剂体系,以消泡时间为主要指标评价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消泡能力,并优选出消泡剂体系的应用浓度为0.15%.所复配的消泡剂体系与气田在用缓蚀剂、甲醇、三甘醇等药剂均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在不影响其他药剂效能的同时,自身消泡能力仍可满足对实际消泡工艺过程所测算4s以内的时间控制要求.同时,基于单井进行现场试验验证,从加注量、稀释比、加注方式等方面推荐复配消泡剂体系的加药制度,为其推广应用及维持气田地面生产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依据和一定的技术参考.【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气田;排水采气;产出水;消泡剂;复配;配伍性【作者】李杰训;孙云峰;王志华;魏立新【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东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正文语种】中文在深层及低产气井中突出的井底积水问题直接影响着气藏的正常开发,产水气藏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了柱塞举升排水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优选管柱、泡沫排水、气举、机抽、电潜泵、射流泵等工艺技术,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1-2]。

聚醚酯/高级脂肪醇复合乳液消泡剂的配制及影响因素

聚醚酯/高级脂肪醇复合乳液消泡剂的配制及影响因素
多种助剂并 采用合适的乳化 工艺等 , 制备 了高效的聚醚酯 /高级 脂肪 醇复合乳液 消泡剂。考察 了各种 组 分对 消泡剂性能的影响 , 确定 了最佳复配和乳化条件。聚醚酯 用量 8 、 g 混合 高级 脂肪醇用量为 1g 0
及 二 种 混合 液 态烃 3 g 配 以多种 乳 化 剂 及 助 剂 。 消 泡剂 适 用 于造 纸 工 业 体 系 , 泡 、 泡 能 力 强 , 0, 该 消 抑 具
时 , 化效果 较 好 , 乳 否则 消 泡剂 的稳 定性 较差 , 致 油 导 水 分离 。常 用 的乳 化剂 有 司盘 、 温 、 平加 、 吐 平 聚氧 化
23抑泡性 能 的测定 方 法 .
在 1O OmL的 起 泡 液 中加 入 2滴 1 %的 消泡 剂 水 溶液 , 氮气 , 时启动秒 表 , 泡沫上升 至 20 通 同 当 0 mL 时停 止鼓 泡 , 录 时间作 为评 价抑 泡 能力 的指标 。 记 3 影 响因素 31合成 的聚 醚酯 用量 对 消泡剂 性 能的影 响 . 合 成 的聚 醚酯 用 量对 消 泡 剂性 能 的影 响见 表 1 。 结果表 明 : 成 聚醚 酯用 量越 大 , 合 乳液 粘度 越 大 , 定 稳 性越 强 , 由于 粘度 大 乳 液 流 动性 差 , 而 影 响 它 在 但 从
作者简介 : 于正浪(9 4 )女 , 18 一 , 陕西科技 大学在读研 究生, 究方向: 研 非硅 类消泡剂主单体的合成及 复配消泡剂
造 纸 化 学 品 与 应 用
秒 表 ,以泡 沫 降至 5 m 高时 所需 的消泡 时 间评 价 消 m
泡性 能 。
乳化 剂的选择 以亲水 亲油平衡值 H B为依据 。 L 当乳化剂 的 H B值与被乳化物所需的 H B值相协调 L L

电厂用涡轮机油复配消泡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电厂用涡轮机油复配消泡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电厂用涡轮机油复配消泡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窦鹏;车美美【摘要】以低含氢硅油和烯丙基聚醚为原料,在氯铂酸/异丙醇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得到聚醚改性硅氧烷,然后将其与磷酸三丁酯进行复配,添加乳化剂、增稠剂等助剂,得到效率更高、性能稳定的复配消泡剂.研究了主要成分含量对消泡剂性能的影响,聚醚改性硅氧烷的最佳合成条件是:低含氢硅油:烯丙基聚醚质量百分比为20%:80%,反应温度为70~80℃,反应时间为5~6h.复配消泡剂的最佳添加量为0.01%~0.1%.该复配消泡剂能很好地与涡轮机油相容,性能稳定,可以快速解决汽轮机油泡沫超标问题,不会对油品理化指标产生不良影响,消泡速度快,抑泡时间长.【期刊名称】《润滑油》【年(卷),期】2018(033)006【总页数】5页(P46-50)【关键词】消泡剂;涡轮机油;硅油;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三丁酯【作者】窦鹏;车美美【作者单位】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2;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820 引言泡沫特性指标是运行涡轮机油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

泡沫超标,会使油箱内的泡沫过量累积,这对机组的安全运行构成危害。

首先油中含气泡,会加速油的氧化劣化,在高压下气泡破裂会影响油的润滑特性;气泡进入油泵会引起油泵的气蚀;如果泡沫过多还可能影响油泵的正常工作,甚至发生泡沫从油箱顶部呼吸口溢出的情况。

目前,电厂处理的方法是向涡轮机油中添加消泡剂,常用的消泡剂种类有非硅类聚合物和有机硅类聚合物。

非硅类消泡剂是指脂类聚合物或脂醚共聚物,在涡轮机油中应用最多的非硅类聚合物消泡剂是丙烯酸酯和烷基丙烯酸共聚物,它们在矿物油中的溶解性好,但是抑泡时间短,常常需要多次添加[1]。

有机硅类消泡剂包括硅油和改性有机硅聚合物,如疏水气相二氧化硅具有高比面积,可以有效结合二甲基硅油,增强消泡剂消、抑泡性能,而且其疏水性能可以有效提高消泡剂乳液的稳定性[2-3]。

消泡剂复配及性能研究

消泡剂复配及性能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消泡剂复配及性能研究学院: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专业:轻化工程姓名:刘欢指导教师:张宾2014年6 月4 日消泡剂复配及性能研究A 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Defoamer摘要本论文研究了三种消泡剂ESD-C(有机硅类)、Z-25AS(聚醚类)、TL-56-1(有机硅类)的消泡、抑泡性能,对其进行了复配实验,考察了各组分对消泡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复配工艺,并且与消泡剂702进行试验对比。

结果表明:配比为1:3的配比为Z-25AS(25%)和TL-56-1(75%)的复配消泡剂(0.05%)为最佳,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消泡时间,时间为4s,抑泡时间为9s。

该复配消泡剂消泡、抑泡能力较好,性能优越,稳定性好。

关键字:消泡剂;硅油型消泡剂;聚醚型消泡剂;复配;稳定性AbstractIn this thesis , three defoamers ESD-C ( silicone ), Z-25AS ( polyether ), TL-56-1 ( silicone ) of defoaming performance and to carry out complex with experiment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nti-foaming effect of each component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mplex process ,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 702 defoamer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 the ratio of 1:3 ratio of Z-25AS (25%) and TL-56-1 (75%) of compound defoamer ( 0.05% ) is the best, reduce the maximum extinction soak time , time of 4s, defoaming time of 9s. The complex defoamers defoaming ability is better , superior performance and good stability.Keywords : defoamer ; silicone defoamer ; polyether defoamer ; complex ; stabilty目录1 前言 (1)1.1泡沫及其性能 (2)1.1.1泡沫的形成 (2)1.1.2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3)1.2消泡剂 (4)1.2.1消泡剂物化特性 (4)1.2.2消泡剂的成分 (4)1.2.3消泡剂的分类消泡剂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 (4)1.2.4消泡剂的应用 (6)1.2.5消泡剂的消泡机理 (6)1.2.6消泡剂的发展概况 (7)1.3聚醚改性硅油消泡剂 (8)1.3.1聚醚硅油消泡剂的反应原理 (8)1.3.2聚醚硅油消泡剂的消泡机理 (9)1.3.3复合型消泡剂 (9)1.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9)2 实验 (11)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11)2.1.1实验试剂 (11)2.1.2 实验仪器 (11)2.2 实验部分 (12)2.2.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LAS)配制及起泡性测定 (12)2.2.2 消泡剂固含量的测定 (12)2.2.3 单一消泡剂的消泡、抑泡性能测试 (12)2.2.4 消泡剂复配及消泡抑泡性能测定 (13)2.2.5 稳定性测试 (13)3 结果与分析 (15)3.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LAS)起泡性 (15)3.2 消泡剂固含量的测定 (16)3.3 单一消泡剂的消泡、抑泡性能测试 (17)3.4 消泡剂的复配 (18)3.4.1ESD-C与TL-56-1复配结果 (18)3.4.2 Z-25AS与TL-56-1复配结果 (19)3.4.3 Z-25AS与ESD-C复配结果 (19)3.5 稳定性的测试 (21)3.5.1 离心稳定性 (21)3.5.2 热稳定性 (21)4 结论 (21)致谢 (23)参考文献 (24)1 前言在工业生产的某些场合往往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以满足溶液体系在诸如清洗、润滑、防锈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聚醚硅油消泡剂的合成工艺及复配研究

聚醚硅油消泡剂的合成工艺及复配研究
( . 山学 院 教 务 处,安 徽 黄 山 2 5 4 ;. 山学 院 化 学 系 ,安 徽 黄 山 25 4 ) 1 黄 4 0 1 2黄 4 0 1
摘 要 : 简要 概 述 了改性 聚 醚硅 油 消泡 剂 的种 类和 特性 的基 础 上 . 在 综合 介 绍 了聚醚 改性 有机 硅 消泡 剂合成 工 艺条件 及 其乳 液复合 消泡剂复 配过 程主要 成 分 选择 的一般规 律 和技 巧 , 并对 聚醚 改性 有机硅 复 合
第 1 2卷 第 5期 21 0 0年 1 0月
黄 山 学 院 学 报
J u a f Hu n s a ie s o r lo a g h n Unv r n
Vo _2 N 5 ll . O.
0泡剂 的合成工艺及复配研究
陈 国平 , 常贯 儒
作 者 简 介 : 国 平 (9 6 . 徽 黟 县 人 , 山学 院 教 授 , 士 , 究 方 向 为应 用 化 学 。 陈 15 -)安 黄 硕 研
第 5期
陈国平 , : 等 聚醚硅 油 消泡剂 的合成 工 艺及 复配研 究
・ 9・ 2
氢加 成法 制 s- 型聚 醚硅 油为 例 ,探 讨 了原 料 聚 ic 醚 有 机硅 消 泡剂 中 s_ 键 不 同聚 合度 、聚醚 链 段 io
温、 耐强碱 性 弱; 聚醚 类消 泡剂 , 然扩 展 系数 大 , 而 虽
水 溶性 好 , 耐高 温 、 耐强 碱 , 消泡 速 度 和抑 泡 时 间 但
都 不太 理想 。近 年 来 . 聚醚 改性 聚 硅 氧 烷成 为 国 内
外研 发 的热 点 。通 过聚 醚接 枝 或 嵌 段改 性 , 挥 出 发 了 两种 组分 的协 同性 能 , 亲水性 的聚 醚 链段 赋 予 自 乳 化 性 ,疏 水 性 的 聚 硅 氧 烷链 段 赋 予 其 低 表面 张

脂肪醇乳液消泡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脂肪醇乳液消泡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脂肪醇乳液消泡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作者:刘杨单珍曹添来源:《中国造纸》2018年第08期摘要:以脂肪醇为主要原料制备脂肪醇乳液消泡剂,通过不同碳数脂肪醇混合比例、乳化剂选择、乳化剂用量研究了脂肪醇乳液的消泡和抑泡性能、乳液粒径以及储存稳定性。

结果表明,以脂肪醇总质量100 g计,C16醇∶C18醇∶C22醇的质量比为30∶50∶20,在兼顾原材料成本的同时,制备的消泡剂具有较好的消泡和抑泡性能;乳化剂中单硬脂酸甘油酯、平平加O-3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用量比为6%∶1%∶1.5%,脂肪醇与乳化剂的用量比为90%∶10%时,制备的脂肪醇乳液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粒径分布对制备的脂肪醇乳液稳定性不起决定性影响,且温度在5~40℃范围的储存条件下,脂肪醇乳液在40℃储存时稳定性最差。

关键词:造纸;脂肪醇乳液;消泡剂;稳定性中图分类号:TS727+.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80/j.issn.0254-508X.2018.08.004在纸机湿部,根据不同纸种会用到施胶剂、助留剂、助滤剂、增强剂等具有表面活性的助剂[1],在白水封闭循环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气泡,气泡的存在对纸张有很大的影响,如施胶效果差以及纸面出现斑点、透光点和小孔等纸病,甚至引起断纸,且容易使泵的运行效率下降,增加能耗[2]。

造紙湿部助剂属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它们在造纸湿部中生成的气泡比较小,表面能比较大,容易吸附到细小纤维的表面,不容易脱除[3]。

造纸湿部用的消泡剂根据组成成分可以分为本体型和乳液型,本体型指的是改性聚醚,乳液型指的是脂肪醇乳液。

对比两类消泡剂的市场价格和对纸张施胶、成品纸质量的影响,脂肪醇乳液型消泡剂均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4-6]。

因此,脂肪醇乳液深受学者和用户的青睐。

脂肪醇乳液主要是由合成脂肪醇制备的,但是合成脂肪醇的价格是制约脂肪醇乳液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广大学者都想通过天然醇来解决问题,但天然醇制备的乳液一般都不稳定,或需要通过昂贵的乳化剂和复杂的工艺来改善稳定性,不利于实现工业转化[7-10]。

乳液型二甲基硅油/气相SiO2/双酰胺复配消泡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乳液型二甲基硅油/气相SiO2/双酰胺复配消泡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性能好、 化学性能稳 定、 乳液扩散性能好 的优 点。 目前, 有
机硅与其它成分 的复 配消泡体系具 有使 用成本低 、 同效 协
中图分类号 : 7 7. T 2+2 s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 21 0 8 0 0 0 0 1 7 1 2 0) 0 5 — 4 0 9 ( 2
d ty nla i D T ) sm i rw m t isa das rs0 mu ihI e i n E A a an a a r l n ei f e e m e( r ea e e 1 .
so p o o n eo mesweepe ae f r musf aino e int ec mp u dd fa r r rp rdat y e e lic t fh i o l mie y tm f i ty i o ig sp a eSi /ia d t Sp n x ds se o meh l l nol a h s O2bs miewi a - d si c / h T e o o n musfig a e tAniv siainwa d o le we nc mp u d e li n g n. ne t t sma et h y g o efc fmaeilai, musfiga e td s g n mus yn g n f to tr t e li n g n o a ea de li iga e t e ar o y f rt ntepo u t e fr n ea dteo t l rp rt ntc n lg- ai o h rd c r ma c n h pi e aai e h oo i o p o ma p o c I o dt n r ee mie .T e rs l flee p r n n iae a c n io sae d tr n d h e ut o h x e i tidc td i s me ta h eo me a o dsa it u lya df eds eso rp F h t ed fa r dag o tbl q ai n i ip rinpo e t h i y t n t swi t n eo migp we. i t sr gd fa n o r e h o Ke or yw ds:ltx bs mies r ca tdmeh l ic nolc mp u d ae ; ia d uf tn; i ty slo i o o n a i ;

聚醚硅油消泡剂的合成工艺及复配研究

聚醚硅油消泡剂的合成工艺及复配研究

黄山学院学报2010年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的泡沫,不仅操作不便,影响生产和产品的质量,甚至破坏生产设备,极大地降低生产能力,故国内外在许多工业领域都使用消泡技术,如化工、纺织、印染、造纸、食品、医药、涂料、发酵、纤维合成、金属加工等各个领域。

仅在石油行业中,采油、钻井、油气分离、常减压蒸馏、石油发酵、延迟焦化、芳烃抽提及润滑油加工等过程都需要使用消泡剂。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商品消泡剂品种繁多,性能各异,按消泡剂的形式可分为油型、溶液性、乳液型、粉末型和复合型;按消泡剂的组成可分为聚醚型、有机硅型、非硅型和硅醚混合型;无论哪种消泡剂,除了发泡体系的特殊要求外,均应具有以下性质:[1,2]1.消泡性能好,用量少;2.加到起泡体系中不影响体系的基本性质;3.表面张力低于起泡液;4.扩散性、渗透性好;5.化学性质稳定,耐热、耐氧化性好;6.气体溶解性、透过性好;7.不溶于起泡液。

1聚醚改性硅油消泡剂的特性甲基硅油作为消泡剂,具有低表面张力、低水溶性、高活性、低挥发性、化学惰性、无生理毒性等特性,消泡速度快、抑泡时间长,适用面广,但耐高温、耐强碱性弱;而聚醚类消泡剂,虽然扩展系数大,水溶性好,耐高温、耐强碱,但消泡速度和抑泡时间都不太理想。

近年来,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成为国内外研发的热点。

通过聚醚接枝或嵌段改性,发挥出了两种组分的协同性能,亲水性的聚醚链段赋予自乳化性,疏水性的聚硅氧烷链段赋予其低表面张力,降低聚硅氧烷在油体系中的亲和性及溶解度,增加其水溶性,不仅提高了消泡和抑泡性能,还赋予其优良的耐热性、耐酸碱、抗老化、电绝缘、柔软性、无毒无味、储存稳定及使用方便等优点。

2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工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缩合法制Si-O-C 型聚醚硅油;另一种是氢硅化法制Si-C 型聚醚硅油。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以硅聚醚硅油消泡剂的合成工艺及复配研究陈国平1,常贯儒2(1.黄山学院教务处,安徽黄山245041;2.黄山学院化学系,安徽黄山245041)摘要:在简要概述了改性聚醚硅油消泡剂的种类和特性的基础上,综合介绍了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合成工艺条件及其乳液复合消泡剂复配过程主要成分选择的一般规律和技巧,并对聚醚改性有机硅复合消泡剂的消泡机理、失活原理进行综述。

消泡剂的机理和性能要求

消泡剂的机理和性能要求

消泡剂的机理和性能要求消泡剂,顾名思义是消退泡沫的一种助剂。

它消退的对象是对日常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的泡沫。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只要涉及搅拌的都会存在泡沫问题,如制浆造纸、纺织印染、涂料加工等。

这些工业过程中的泡沫可能会造成无数问题,如生产能力减小、原料铺张、反应周期延伸、产品质量下降等。

由此可见,有害泡沫的控制和消退有极大的技术与经济意义。

泡沫消退办法无数,有机械办法和化学办法。

机械办法主要通过调整体系的温度和压力等办法消泡,化学办法主要指向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消泡剂。

消泡剂消泡机理消泡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进入泡沫的双分子定向膜,破坏其力学平衡,从而达到消泡的目的。

消泡剂的消泡机理可分为以下3种方式。

(1)化学反应法消泡剂与发泡剂发生化学反应而消泡。

例如发泡剂为肥皂时,加酸使其变为硬脂酸,也可以加入Ca2+、Mg2+等金属离子,使其成为不溶于水的固体,导致泡沫破碎。

(2)降低膜强度法一些非极性消泡剂如煤油、柴油等,还有小分子醇类的消泡剂,它们的表面张力低于泡膜的表面张力,能在气泡液膜表面顶走本来的起泡剂,使泡膜强度降低(因为这些油性物质本身分子链短,不能形成结实的吸附膜),从而达到消泡的目的。

(3)造成泡膜中局部张力差异一些消泡剂以及某些固体疏水性颗粒,例如含氟表面活性剂、、、胶体SiO2、二硬脂酰乙二胺(EBS)等,能够进入泡沫的双分子膜中,使泡膜中局部表面张力降低,而其余部分的表面张力不变,这种张力差异使张力较强的部位牵引着张力较弱的部位,从而产生裂口,使泡内气体外泄而消泡。

消泡剂的性能要求作为消泡剂,应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HLB值,不溶于发泡介质之中,但又很易按一定的粒度大小匀称地簇拥于泡沫介质之中,产生持续的和均衡的消泡能力。

因此,消泡剂应具有下述性能:a.消泡剂的表面张力应当低于被消泡体系的表面张力或比起泡剂有更高的表面活性,能促使起泡剂脱附,但它本身所形成的表面膜强度较差;b.消泡剂泡沫表面有较好的铺展性,在其铺展过程中促进泡沫的排液作用,使液膜变薄;c.在被第1页共2页。

食品用消泡剂研究报告范文

食品用消泡剂研究报告范文

食品用消泡剂研究报告范文食品用消泡剂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消泡剂,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使用,能够有效降低食品中的起泡现象,提高产品质量。

然而,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增加,对消泡剂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种类的消泡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为食品加工行业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次研究使用了三种常见的消泡剂,分别为聚乙烯醇(PVA)、硅油和去离子水。

同时,我们还选取了常见的食品原料,如发酵酱油、酸奶和饼干作为加工对象。

2. 方法:首先,将不同种类的消泡剂分别与食品原料混合搅拌,待消泡剂均匀分布于食品中。

然后,将样品置于恒温搅拌器中,设置相同的时间和温度条件,进行消泡剂的作用时间试验。

待试验时间结束后,通过观察和记录起泡现象的程度来评估消泡剂的效果。

三、结果与讨论1. 聚乙烯醇(PVA):将聚乙烯醇与食品原料混合后,我们发现聚乙烯醇能够显著减少食品中的起泡现象。

特别是在发酵酱油中,聚乙烯醇能够有效地阻止气泡的生成,使酱油呈现出更加浓郁的色泽和口感。

然而,在使用聚乙烯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用量的控制,过量使用可能会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2. 硅油:硅油是一种常见的消泡剂,在食品加工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与聚乙烯醇不同,硅油能够较快速地在食品中起到消泡的作用,能够迅速去除食品中的气泡,提高产品的质量。

但硅油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异味和不适。

3. 去离子水:去离子水是一种常见的消泡剂替代品,具有成本较低和对食品无毒性的优势。

我们发现,在适量的去离子水作用下,食品中的起泡现象明显减少,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然而,在使用去离子水时,需要注意水的质量和季节因素对食品加工的影响。

四、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消泡剂进行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 聚乙烯醇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消泡剂,能够减少食品中的起泡现象。

在使用时,需要在合适的量下进行调整,以避免对食品的影响。

PGA_Ⅱ型消泡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PGA_Ⅱ型消泡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主搅拌速度的确定在中二甲基硅油当制成水包油乳液型消泡剂在水体系中使用时能在水中迅速分散并快速铺展于水中使液膜局部变薄达到临界厚度时促使液膜破裂从而消除泡沫加上二甲基硅油表面张力低的特点被分散到发泡体系时抑制了泡沫的产生
技术进步·开发技术
P G A - Ⅱ型消泡剂
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肖继波胡胡勇有胡谢 磊 (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参考文献
[1]韦异,翁立新,蒋茂胜等.新型高温消
[1]泡剂的研制[J].广西工学院学报, [1]2001,12(1) [2]张宝银,孙军玲,夏红兵等.复合型有 [1] 机硅乳液消泡剂的制备〔J〕.山东化 [1]工,2001,30(2) [3]肖继波,胡勇有,颜智勇等. 消泡剂 [1]PGA 的研制与应用〔J〕.精细化工, [1]2002,19(10) [4]幸松民,王一璐. 有机硅合成工艺及 [1]产品应用〔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1]社,2000 [5]焦学瞬,张琼,安家驹等.消泡剂的制 [1]备与应用〔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 [1]版社,1996 [6]潘涛.GXP-114 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 [1]及性能〔J〕.有机硅材料及应用,1998 [1](4)
36
《中华纸业》第 24 卷第 6 期 2003 年 6 月
技术进步·开发技术
2 与结果与讨论
2 . 1 主搅拌速度的确定 在中二甲基硅油当制成水包油乳 液 型 消 泡 剂 在 水 体 系 中 使 用 时 ,能 在 水 中 迅 速 分 散 ,并 快 速 铺 展 于 水 中 ,使 液 膜 局 部 变 薄 ,达 到 临 界 厚 度 时 ,促 使 液 膜 破 裂 从 而 消 除 泡 沫 ,加 上 二 甲 基 硅 油 表 面 张 力 低 的 特 点 ,被 分 散 到 发 泡 体 系 时 抑 制 了 泡 沫 的 产 生 。故 乳 液 型 有 机 硅 消 泡 剂是依靠细小的二甲基硅油的微 粒 在 水 中 分 散 、铺 展 以 达 消 泡 、抑 泡 的 目 的 。当 粒 径 太 大 时 ,乳 液 不 稳 定 ;粒 径 太 小 时 ,消 泡 、抑 泡 效 果 均 不 理 想 。在 消 泡 剂 的 制 备 过 程 中 ,粒 径 大 小 的 直 接 体 现 就 是 搅 拌 器的转速。搅拌速度大于1 0 0 0 r / m i n 时,剪切的粒径过小,消泡效果 较 差 ;搅 拌 速 度 过 低 ,形 成 的 乳 液 不 稳 定 ,乳 液 易 分 层 。实 验 选 择 搅 拌速度为600 ~8 0 0 r / m i n 。 2 . 2 主二氧化硅的选择与用量的确 定 在中选择二氧化硅作为活性组分 与 二 甲 基 硅 油 进 行 复 配 ,以 提 高 二 甲 基 硅 油 的 消 泡 效 果 。可 用 于 二 甲 基硅油消泡剂的二氧化硅有气相 二 氧 化 硅 、沉 淀 二 氧 化 硅 、硅 胶 、硅 溶 胶 及 石 英 粉 末 等 。气 相 法 二 氧 化 硅比表面积大,密度小,易分散,制 成 的 乳 状 液 稳 定 ,但 价 格 高 ;硅 溶 胶以硅石粒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 不 易 沉 降 ,具 有 良 好 的 稳 定 性 ,但 粒 径 过 小 ,消 泡 剂 的 消 泡 效 果 差 。 硅胶和沉淀二氧化硅是用于乳液 型 消 泡 剂 的 最 好 形 式 ,沉 淀 二 氧 化 硅因价格便宜是理想的选择对象, 其 粒 径 对 消 泡 效 果 有 显 著 影 响 ,粒 径 太 小 不 足 以 破 泡 ,粒 径 太 大 稳 定 时间短。实验选择2 ~2 5 μm 的沉淀 二氧化硅。 在中二氧化硅作为乳液型有机硅 消 泡 剂 的 载 体 ,用 量 必 须 恰 当 ,当 用量大于1 . 5 % 时,乳液不稳定易分 层 且 影 响 消 泡 剂 的 成 本 。二 氧 化 硅

一种非硅类乳液消泡剂主单体的合成及复配的开题报告

一种非硅类乳液消泡剂主单体的合成及复配的开题报告

一种非硅类乳液消泡剂主单体的合成及复配的开题报告题目:一种非硅类乳液消泡剂主单体的合成及复配摘要:为了降低工业生产中泡沫对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开发了一种非硅类乳液消泡剂。

该消泡剂主单体通过合成反应制备而成,并通过复配得到最终的消泡剂。

文中介绍了该消泡剂主单体的合成过程、复配配方以及消泡剂的性能测试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该消泡剂可以有效降低乳液中的泡沫,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非硅类消泡剂;主单体合成;复配配方;性能测试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工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和工艺过程都会产生泡沫,这些泡沫不仅会影响反应和分离的效率,还会危及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因此,消泡剂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消泡剂是硅基消泡剂,但由于硅基消泡剂的应用受到了环保的限制,非硅类消泡剂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旨在合成一种非硅类乳液消泡剂主单体,并通过复配制备出最终的消泡剂。

该研究对于开发新型消泡剂、降低工业生产中泡沫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1.消泡剂主单体的合成为了制备出非硅类乳液消泡剂主单体,本研究选取了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二甲氨基甲酸四丙酯作为原料,在过硫酸铵的作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

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如下: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甲氨基甲酸四丙酯+过硫酸铵→非硅类乳液消泡剂主单体2.消泡剂的复配配方根据消泡剂主单体的性质和应用需求,本研究进行了消泡剂的复配。

具体的复配配方如下:消泡剂主单体:7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聚醚硅油:8%脂肪醇聚醚:20%3.性能测试为了评估所合成的乳液消泡剂的性能,本研究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测试:(1)泡沫高度测定:采用泡泡高度方法测定泡沫的高度。

(2)泡沫消除时间测定:将消泡剂加入泡沫中,观察泡沫的消除时间。

(3)稳定性测试:将乳液消泡剂存放在室温下,定期观察其稳定性。

(4)循环使用寿命测试:进行多次消泡实验,评估其循环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消泡剂复配及性能研究学院: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专业:轻化工程姓名:欢指导教师:宾2014年6 月4 日消泡剂复配及性能研究A 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Defoamer摘要本论文研究了三种消泡剂ESD-C(有机硅类)、Z-25AS(聚醚类)、TL-56-1(有机硅类)的消泡、抑泡性能,对其进行了复配实验,考察了各组分对消泡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复配工艺,并且与消泡剂702进行试验对比。

结果表明:配比为1:3的配比为Z-25AS(25%)和TL-56-1(75%)的复配消泡剂(0.05%)为最佳,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消泡时间,时间为4s,抑泡时间为9s。

该复配消泡剂消泡、抑泡能力较好,性能优越,稳定性好。

关键字:消泡剂;硅油型消泡剂;聚醚型消泡剂;复配;稳定性AbstractIn this thesis , three defoamers ESD-C ( silicone ), Z-25AS ( polyether ), TL-56-1 ( silicone ) of defoaming performance and to carry out complex with experiment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nti-foaming effect of each component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mplex process ,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 702 defoamer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 the ratio of 1:3 ratio of Z-25AS (25%) and TL-56-1 (75%) of compound defoamer ( 0.05% ) is the best, reduce the maximum extinction soak time , time of 4s, defoaming time of 9s. The complex defoamers defoaming ability is better , superior performance and good stability.Keywords : defoamer ; silicone defoamer ; polyether defoamer ; complex ; stabilty目录1 前言 (1)1.1泡沫及其性能 (2)1.1.1泡沫的形成 (2)1.1.2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3)1.2消泡剂 (4)1.2.1消泡剂物化特性 (4)1.2.2消泡剂的成分 (4)1.2.3消泡剂的分类消泡剂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 (4)1.2.4消泡剂的应用 (6)1.2.5消泡剂的消泡机理 (6)1.2.6消泡剂的发展概况 (7)1.3聚醚改性硅油消泡剂 (8)1.3.1聚醚硅油消泡剂的反应原理 (8)1.3.2聚醚硅油消泡剂的消泡机理 (8)1.3.3复合型消泡剂 (9)1.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9)2 实验 (11)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11)2.1.1实验试剂 (11)2.1.2 实验仪器 (11)2.2 实验部分 (12)2.2.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LAS)配制及起泡性测定 (12)2.2.2 消泡剂固含量的测定 (12)2.2.3 单一消泡剂的消泡、抑泡性能测试 (12)2.2.4 消泡剂复配及消泡抑泡性能测定 (13)2.2.5 稳定性测试 (13)3 结果与分析 (15)3.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LAS)起泡性 (15)3.2 消泡剂固含量的测定 (16)3.3 单一消泡剂的消泡、抑泡性能测试 (17)3.4 消泡剂的复配 (18)3.4.1ESD-C与TL-56-1复配结果 (18)3.4.2 Z-25AS与TL-56-1复配结果 (19)3.4.3 Z-25AS与ESD-C复配结果 (19)3.5 稳定性的测试 (21)3.5.1 离心稳定性 (21)3.5.2 热稳定性 (21)4 结论 (21)致 (23)参考文献 (24)1 前言在工业生产的某些场合往往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以满足溶液体系在诸如清洗、润滑、防锈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加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体系因存在气体或搅拌等因素,易生成大量的泡沫[1]。

泡沫的产生有时是有利的,如矿物的泡沫浮选,消防上的泡沫灭火,石油开采中的泡沫驱油等;但是,在某些领域却是不利的,如溶液浓缩、发酵生产、造纸过程中的纸浆处理、乳液生产等,需要使用消泡剂减弱、抑制或彻底消除泡沫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2]。

对消泡剂的研究最早始于德国实验物理学家Quincke,他首先提出了用化学方法来消泡的概念,例如用乙醚蒸气来消除肥皂泡。

之后,19世纪的胶体化学家J.Plateau对液体起泡性进行了研究,提出表面力小、黏度大的起泡液体起泡性较强。

美国胶体化学家S.Ross 在二次大战期间开始研究润滑油的消泡问题,战后连续发表多篇关于消泡的研究报告,在消泡剂的作用机理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道康宁(DowCornjng)公司的C.C.Currie对当时的消泡剂文献做了较大规模的整理,对造纸、发酵、锅炉等方面的消泡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消泡剂的使用量大增,对消泡剂的消泡效率、使用成本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消泡剂在某些特定领域的不断扩展,对其在诸如高温、强酸强碱、高剪切等苛刻条件下使用的稳定性能和消泡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3]。

1954年,美国Wagnd-ott公司首先投产聚醚型消泡剂,很快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对聚醚消泡剂的广泛应用和研究是从近几年随着聚醚工业的发展才开始的[4]。

我国对消泡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

到6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润滑油、传动油的消泡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有助于飞机、燃机车、舰艇、轿车等工业领域的发展。

后来又对造纸、印染、发酵、天然气脱硫、混凝土等方面的消泡问题进行了研究。

从60年代末,我国开始研究聚醚型消泡剂,并自70年代开始生产聚醚型消泡剂。

聚醚型消泡剂首先被应用于抗菌素发酵行业,之后逐渐被推广到其他领域;品种也由当时的单一品种甘油聚GP,发展到现今的GPE、PPE、BAPE等。

80年代时,各种各样的消泡剂大量涌现,消泡技术开始在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

目前大量使用的消泡剂主要集中在硅油型和聚醚型两大类。

硅油型消泡剂属低毒、抗氧化、破泡能力较强的消泡剂,且由于硅油本身具有亲油性,因此对油溶性溶液的消泡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但是它的水溶性较差,使其在水体系中的使用收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对微酸性发酵效果差,对菌丝发育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发酵行业的应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此外,在纺织印染行业,尤其是浅色织物的印染过程中,由于沉淀在织物上的硅斑不易洗净而又一次受到限制。

聚醚消泡剂的优点是亲水性好,且抑泡能力较强,因此在水体系中有较好的消泡效果。

但是它又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破泡率低,一旦产生了大量的泡沫,聚醚消泡剂并不能一下有效地消除泡沫,而是需要补加一定量的消泡剂才能慢慢解决问题[6]。

考虑到将上述两种消泡剂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优势,即产生了一种新型高效消泡剂: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又称聚醚改性硅油消泡剂)。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是通过选择具有较强抑泡能力的聚醚,和疏水性强、破泡迅速的聚硅氧烷为原料进行反应,从而在聚硅氧烷分子中引入聚醚链段制得的共聚物(简称硅醚)。

将合成的硅醚,再与增稠剂、乳化剂等成分有效混合,得到具有表面力低、消泡迅速、抑泡时间长,成本低、用量少、应用面广等特点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

同时由于聚醚改性硅油的耐热性,抗剪切性及耐酸碱盐性能好,可用于许多苛刻条件下的消泡,比如纺织品高温染色工艺、发酵工艺中的消泡,各种油剂、切削液、不冻液、水性油墨等体系中的消泡,也适用于印刷行业感光树脂制版后,洗掉未固化树脂的消泡。

目前,此产品在国还处于研制阶段,其产品十分欠缺。

聚醚改性硅油消泡剂能迅速溶于水中,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助剂配合使用,稳定性好,不发生破乳漂油现象,也无沉淀物产生;同时对非水体系也非常有效。

聚醚改性硅油消泡剂是有机硅消泡剂中理想的新品种,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1泡沫及其性能1.1.1泡沫的形成泡沫在轻化工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肉眼中可以看出,泡沫是一部分气体被液体或者固体所包围而形成的密闭空间。

仅有一个界面的“泡”叫气泡;由液体薄膜或固体薄膜隔开的具有多个界面的气泡聚集体称为泡沫[7]。

一般情况下,在纯液体中形成的气泡,如果相互接触或从液体中逸出时,就会立即破裂。

若某种液体容易成膜,并且不易破裂,这种液体在搅拌时就会形成大量的泡沫。

泡沫产生之后体系中的气.液表面积大为增加,体系的不稳定性随之增加,因此泡沫易于破裂。

但是,如果体系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情况就不同了。

表面活性剂分子被吸附在气.液界面上,不但降低了气.液两相间的表面力,同时会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力学强度的分子膜从而使泡沫不易破灭。

1.1.2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力、表面黏度即液膜的强度、表面力的自我修复作用、表面电荷、泡沫气体的扩散以及添加的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等。

具体分析如下:(1)表面力及其自修复作用。

泡沫形成后体系的气.液表面积增加,体系能量随之增加。

从能量的角度考虑降低液体的表面力有利于泡沫的形成,但无法保证泡沫有较好的稳定性。

只有当表面膜有一定的强度,能形成多面体泡沫时,低表面力才有助于泡沫的稳定。

但是,许多实际现象已经说明,液体表面力不是泡沫稳定的决定因素。

表面力的另一个作用,是在泡沫的液膜受到冲击而局部变薄时可使液膜厚度复原,使液膜强度恢复,这种作用称为表面力的自我修复作用[8]。

(2)表面黏度。

决定泡沫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液膜的强度,而液膜的强度主要取决于表面吸附膜的坚固性,通常用表面黏度来衡量。

表面黏度越大,液膜表面强度越高,同时使临近液膜的排液受阻,延缓了液膜的破裂时间,增加了泡沫的稳定性。

(3)气体的透过性。

泡沫中的气泡总是大小不均的。

小气泡中比大泡中的压力高,于是小泡中的气体会通过液膜扩散到相邻的大泡中,造成小泡变小甚至消失,大泡变大直至破裂。

所以,透过性越好的液膜,其气体通过它的扩散速度就越快,泡沫的稳定性也越差。

同时,气体的透过性与表面吸附膜的紧密程度有关。

表面吸附的分子排列越紧密,表面黏度就越高,气体透过性就越差,泡沫也越不易破裂。

(4)表面电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