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减水剂与木钠复配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技术与应用分析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技术与应用分析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技术与应用分析摘要:随着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飞速发展,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性能也越来越趋于成熟,因其自身具有的良好的减水和保坍作用,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本文就聚羧酸减水剂在生产应用中的复配与应用问题进行分析,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复配;应用1聚羧酸系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属于高性能减水剂,其主要构成物质是接枝聚合物,试剂呈浅褐色,具流动性,梳形分子结构,分散性能好。

聚羧酸系减水剂掺加到混凝土中,本身不跟水泥发生化学反应,也不会产生新的水化产物。

其作用机理是减水剂分子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作用,极性较弱的长链吸附在水泥颗粒的表面上,而使水泥颗粒带负电荷的是极性部分。

聚羧酸减水剂作为新型高性能减水剂,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分散性好、生产过程无污染、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低,混凝土收缩小等优点,克服了其他减水剂的一些弊端。

由于聚羧酸系减水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工程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2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技术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方案包括聚羧酸减水剂的不同母液之间的组合使用,以及聚羧酸减水剂母液与缓凝、引气、状态调节剂等功能组分(常指小料)的物理性复配。

2.1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的复配聚羧酸减水剂属于高性能减水剂,通过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拌合状态决定附加某些小料的方法来改善性能,笔者认为前提是通过母液的复配来达到基本的要求,然后通过小料进行微调。

母液的复配,可以使产品的分子侧链密度得到调节,取长补短,产品设计的多元化是良好复配的基础,也可以引入具有特殊性能的母液以改善质量。

如引入保坍性良好的母液,或者引入缓释型的保坍剂。

当需要降低成本时,可采用引入经济型的聚羧酸减水剂。

母液的复配有些是性能的加权平均,有些可获得1+1>2的叠加效应。

单个母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或许多种母液组合能发挥所需要的作用。

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是聚羧酸减水剂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母液(含保坍剂)的复配是满足保坍性的最好手段,并能较好适应混凝土原材料(特别是砂)的质量优劣或者波动等。

木质素磺酸钠接枝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木质素磺酸钠接枝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木质素磺酸钠能够提高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和力学性能[1],但因其减水率低、引气性高,在混凝土中应用时往往需要大掺量,这样会导致混凝土含气量增大,强度下降,因此应用受限[2]。

而聚羧酸作为一类减水剂,减水率高,能在较低掺量下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3-4],因此应用广泛,但是其保坍效果较差[5],敏感性较高。

因此,提高聚羧酸保坍性能,降低其敏感性是改善其性能的重要方向。

已有研究表明,采用木质素接枝聚羧酸能优化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性能[6-7],降低其敏感性,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但对木质素磺酸盐接枝聚羧酸减水剂在高含粉量和高含泥量用砂制备的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木质素磺酸钠、丙烯基聚醚和丙烯酸为原料,常温合成木质素磺酸钠接枝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M-PCE),研究了其对高石粉含量和高含泥量用砂条件下制备的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1、试验部分1.1 原材料水泥:山东某水泥厂P·O 42.5水泥。

砂:包括河砂和机制砂,均为中砂,细度模数2.4,机制砂含粉量10%,河砂含泥量5%;石子:碎石,粒径5~25mm。

粉煤灰:山东黄台火电厂II级FA。

矿粉:鲁新S95级。

外加剂: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PCE),减水率25%,市售;M-PCE,减水率25%,自制;PCE-CK,减水率25%,自制,与M-PCE的合成工艺一致,但未进行木质素磺酸钠(MN)接枝的减水剂。

水泥、粉煤灰、矿粉的化学组成见表1。

表1 胶凝材料化学成分%1.2 木质素磺酸钠接枝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M-PCE的合成步骤如下:(1)固态大单体溶解:将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基醚、去离子水倒入四口烧瓶中,然后放置在加热套内,同时插入温度计以便于实时监测反应温度,然后在四口烧瓶内插入搅动棒搅拌至大单体全部溶解;(2)分别制作A瓶滴加液和B瓶滴加液并使液体均匀,A瓶为丙烯酸(AA)和纯净水,B瓶为VC、巯基乙酸(TGA)、MN和纯净水;(3)以双氧水为引发剂,10min后,缓慢滴加A液和B液,A液滴加2h,B液滴加2.5h,反应温度25~35℃;(4)滴加完毕后,保温反应1h;(5)NaOH溶液调节pH值至6~7,即得到M-PCE。

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

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

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摘要: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是继木钙为代表的普通减水剂和以萘系为代表的高效减水剂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科技含量最高、应用前景最好、综合性能最优的一种高效减水剂。

本研究对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与萘系、氨基磺酸盐系、木钠系及脂肪族系等高效减水剂的复配试验,寻求其相互间的复配规律。

关键词: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试验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减水剂,它掺量低、减水率高、增强效果显著、坍落度经时损失低,对凝结时间影响较小。

我们都了解像传统的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萘系减水剂、脂肪族系减水剂以及氨基磺酸盐系减水剂等,完全可以相互复合掺加使用,以满足不同工程的特殊配制要求,或获得更好的经济性。

一、聚羧酸减水剂复配性能试验研究通过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与萘系、木钠系、氨基磺酸盐系及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按不同比例两两复合,研究不同比例配合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净浆流动度试验采用配合比为水80g,水泥300g,为了便于比较,单独使用每种减水剂时,本试验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采用一致标准,从而选择了不同浓度的减水剂掺量均为水泥质量的2%。

1、聚羧酸减水剂与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复配试验。

采用10%聚羧酸减水剂与20%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复配试验。

聚羧酸减水剂与氨基磺酸盐复配时,随着氨基磺酸盐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净浆流动度总体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氨基磺酸盐减水剂掺量是40%时净浆流动度降低达到最小值100 mm,之后随着氨基磺酸盐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净浆流动度逐渐增大。

当氨基磺酸盐减水剂掺量是10%时,净浆流动度为165mm,明显比单独使用聚羧酸减水剂的效果要差很多,这是因为氨基磺酸盐减水剂的掺入,减水剂会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与聚羧酸减水剂存在竞争吸附,导致复合减水剂减水效果降低。

当氨基磺酸盐减水剂掺量增加到40%时,两种减水剂竞争吸附作用最为激烈,所以复配效果最差。

之后随着氨基磺酸盐减水剂的增加,两种减水剂会产生叠加的作用效果,会使复配后的减水能力逐渐加强,且另一方面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颗粒的吸附争夺作用明显不如氨基磺酸盐减水剂,所以随着氨基磺酸盐减水剂比例的增加,净浆流动度会逐渐升高。

浅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技术综述

浅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技术综述

浅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技术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0 前言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是应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一种水泥分散剂,早期开发的产品是以主链为甲基丙烯酸,侧链为羧酸基团和MPEG(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的聚酯型结构,目前多为主链为聚合丙烯酸和侧链为聚醚Allyl alcoholpolyethylene glycol 的聚醚型结构,聚羧酸减水剂是具有一定长度和数量的亲水性长侧链及带有多样性强极性活性基团主链组成的特殊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

聚羧酸减水剂产品在润湿环境下,其多个侧链支撑的向外伸展的梳齿结构为水泥粒子的进一步分散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排列效应,能使水泥分散能力和保持的时间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减水剂,从而满足混凝土施工流动性及其保持时间。

聚羧酸减水剂的结构多样化使得此类产品的开发和发展更具有意义,工程师可以通过合成技术的“分子设计”方法,改变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梳形结构、主链组成,适当变化侧链的密度与长度,在主链上引入改性基团调整或改变分子结构,而获得适用于不同需求的聚羧酸产品,实现产品的功能化和更佳的适应性。

聚羧酸减水剂产品除了母液合成技术中“分子设计”方法外,也通过添加缓凝剂、引气剂、消泡剂、增稠剂、抗泥剂等小料的方法,使其适应不同季节、不同材料和配合比的混凝土施工需要,最终获得性能优异的复合型高效减水剂。

对于大中型的聚羧酸厂家,从聚羧酸合成技术入手研制混凝土所需要的优质聚羧酸减水剂、获得不同类型的功能型母液是必须的选择,对于复配为主的聚羧酸减水剂应用型小厂,应该能够掌握母液间的复配及辅助小料的物理性复配,由母液特点和小料的物理性复配来解决技术问题。

1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聚羧酸减水剂产品于2005 年前后陆续投放市场之后,经历了早期的APEG 聚醚类、酯类产品到甲基烯基聚醚的更新,目前,APEG 聚醚类、酯类产品几乎已退出了市场。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应用中的问题及复配技术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应用中的问题及复配技术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应用中的问题及复配技术导言建筑行业一直被视为污染环境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十几年来,中国建设规模愈来愈大,与此同时现代化大型工程都对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

因此,混凝土必须要往绿色、经济、高强、耐久等方向去发展。

所以说包括高效减水剂在内的混凝土外加剂在今后的工程中也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减水剂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木钙为代表的第一代普通减水剂阶段;以萘系为代表的第二代高效减水剂阶段和以聚羧酸系为代表的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阶段。

由于前两代木质素磺酸盐系普通减水剂和萘系高效减水剂自身材料和性能的局限性,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建设工程实际的要求。

而在20世纪90年代,所兴起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由于其良好的技术特性和环保优点,从而非常符合现代化混凝土工程的建设。

聚羧酸系减水剂有害物质含量低、掺量少但减水率高、保坍性能好,减小收缩且提高强度,这些优良的特性使其迅速占据了减水剂的市场,大幅度的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我国的三峡工程、北京电视中心、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混凝土工程中都使用了聚羧酸系减水剂,从其在这些工程中出不难看出,聚羧酸系减水剂在我国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应用趋势势必从过去的重大工程转向一般工程、普通工程中去。

聚羧酸减水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率先研发推广应用聚羧酸减水剂的是日本。

早在1986年,日本触媒公司最先成功研发出具有一定比例的亲水性官能团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该减水剂以其高减水率和低坍损迅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随后逐渐应用在实际混凝土工程中。

在1995时,日本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用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萘系减水剂,大约占市场份额的80%。

日本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命名为高效能AE减水剂,,且分别1995年和1997年先后纳进JISA6024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欧美[国家对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研究起步都晚于日本,美国等国家更加偏向于研究使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以后新拌混凝土的减水性能、坍损情况、以及混凝土泌水等问题,但其整体的使用量是远远小于日本,大约仅占两成左右。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木质磺酸钠复配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及泵送剂的研究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木质磺酸钠复配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及泵送剂的研究
水: 混凝 土拌和用水 。
系商 I 生能减 水剂为代表 的第三代减 水剂具有 掺量低 、 水率 减 高、 落度损失 低、 坍 分子设计 自由度大 、 对环境污染小等突出 优点 。 目前 我国大部分搅 拌站仍 未大量使 用聚羧 酸系高 但
性 能减水剂 , 主要是因为聚羧 酸系高性能减水 剂价格较高 、

_ s j
聚羧 酸系高性 能减水剂与木质磺 酸钠 复配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及 泵送剂 的研究
杨 柳 王 玲 张 萍 中国建筑材料 科学研究总院 绿 色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
Hale Waihona Puke 摘 要 :选 用目 前较 有代表性 的醚类聚羧 酸 系高性能减水剂和木 质素磺 酸钠减 水剂复
配 , 过 试 验 , 究 复 配后 产品 对 新 拌 混 凝 土 工作 性 以及 硬 化 混 凝 土 强 度 的影 响 。 验 通 研 试 结果表明: 聚羧 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木质素磺 酸钠减水剂按 一定比例均匀混合, 可复配出
3试 验 配合 比
根据 《 混凝 土外加剂》( B 8 7 — 0 8 、《 G 0 6 2 0 ) 混凝土外加
质量不稳定且 对掺 量 比较敏感 。 】 而木 质素磺酸钠减 水剂发 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 BT 8 7 — 0 0 , G / 0 7 2 0 ) 通过改变木质素磺
展 得 已较 为成 熟 , 成本 较低 且质量 比较稳定 。 因此 , 用优 采
聚羧酸 系高性能减水剂掺入 木质素磺酸钠减水剂后 , 对
混凝 土各项性能影响见表2 。
2原 材 料
水泥 : 符合G 0 6 B8 7 标准规定 的基准 水泥;
细骨 料 : 合GBT 16 4 符 / 4 8 中Ⅱ区要求的 中砂, 细度模 数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
02
试验中,我们发现某些化学物质可以增强减水剂的 分散性能,而另一些则可以改善其稳定性。
03
通过优化配方,我们成功地提高了减水剂的减水率 ,同时增强了其保坍性能。
对工业化生产的建议
建议在工业化生产中,对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配方进行进一步优化,以提高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
应注重研发新的复配方案,以满足不同混凝土工程的需求。
02
试验材料与设备
材料
水 碎石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不同种类的水泥
沙子
设备
搅拌器
电子称
01
02
03
试验管
滴定管
04
05
研钵
设备
筛子 量筒
计时器 电热板
03
试验方法与步骤
试验前准备
仪器设备
准备电子天平、砂浆搅拌 机、坍落度仪、压力试验 机等试验设备。
原材料
准备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水泥、砂、水等原材料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 验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试验目的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试验方法与步骤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结论与建议
01
试验目的
提高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
01
02
03
提高初始流动度
通过优化复配成分,改善 聚羧酸减水剂的初始流动 度,以满足混凝土高流动 性的需求。
增强保坍性能
探究不同复配方案对聚羧 酸减水剂保坍性能的影响 ,以保持混凝土的坍落度 稳定性。
与市售减水剂的性能对比分析
01
与市售减水剂相比,聚羧酸高性 能减水剂具有更高的减水率和更 好的流动性,同时对砂浆的含气 量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复配技术及其在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初探_邱诚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复配技术及其在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初探_邱诚
DO I :10.13204/j .gyjz2010.s1.056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复配技术 及其在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初探
邱 诚 陈泽兰 单 东
(上海源筑新型建材有限 公司 , 上海 201900)
摘 要 :主要研究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几种常用外加 剂的复配 性能以及其 在混凝土 , 特别是 高强混 凝土中的应用技术 。 结果表明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氨基 磺酸盐高 效减水剂不 能复配 , 与萘系高 效减水 剂的复配效果不甚理想 , 与木质素 、葡 萄糖酸钠 可以按 一定比 例进行 复配 , 与脂肪 族高效 减水剂 复配比 较理 想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应用于高强混凝土有较大的优势 , 是配制 C60 及其 以上高强混 凝土不可 或缺的优 质减水剂 。
从图 1 可以看出 , MN 的掺入 , 一定程度上增加 了净浆流动度值 , 当 M N 掺量大于 0.02 %时 , 净浆 流动度值的增加幅度很小 。 从表 1 可以看 出 , M N 的掺入 , 混凝土的坍落度有一定增加 , 坍落度 1 h 经 时损失有一定降低 , 当 M N 掺量大于 0.02 %时 , 混 凝土坍落度 的增加 及坍落 度 1h 经时损 失基 本与 M N 掺量为 0.02 %时相当 ;另外 , 混凝 土的抗压强 度随着 M N 掺量 的增加 有所减 小 , 凝 结时间 随着 M N 掺量的增加而延长 , 当 MN 掺量不超过 0.02 % 时 ,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凝结时间较有保证 。可见 , SNF 与 M N 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可以复配 , 但 M N 的 掺量不宜超出 0.02 %。
1)聚 羧酸 系 高 性 能减 水 剂 (以下 简 称 “ S N F”): 采用绍兴市华元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 SNF 聚羧酸 减水剂(液体), 固体含量 11.13 %。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鉴定材料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二0一一年十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鉴定技术资料目录编号资料名称份数1 鉴定大纲 12 工作报告 13 技术报告 14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5 应用情况 16 主要完成人 1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鉴定大纲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二0一一年十月鉴定大纲“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是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的研究课题,课题组已完成了研究内容,现提交全部鉴定资料。

请集团公司专家,对该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一鉴定依据国家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

二鉴定具备的条件混凝土分公司已完成了该课题的研究,具备鉴定条件。

三鉴定目的针对目前使用外加剂厂家提供聚羧酸外加剂成本高、产品对混凝土的影响性能调整慢等特点,混凝土公司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及时为顾客提供满意产品,特对聚羧酸减水剂进行复配研究。

四鉴定内容1 审查提交鉴定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符合鉴定的要求;2 项目研究的价值;2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五鉴定程序1 通过鉴定大纲;2 成立鉴定委员会;3 由主任委员主持鉴定评议;4 鉴定结束。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工作报告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二0一一年十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工作报告一、项目研究进展基本情况本项目起止时间为2011年3月-2011年10月,项目负责人刘永奎,主研人姚雪涛、姚志玉、刘丁宇。

二、选题立项的背景及其目的、意义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1981年日本首先研制,1986年进入市场。

目前仍以日本研究较快。

主要生产厂商有日本的花王、美国的MASTE公司、GRACE公司,意大利的MADI公司、瑞士SIKA公司等。

在日本,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生产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经常应用在高层建筑领域。

而我国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发展较慢,聚羧酸减水剂的使用量不到普通减水剂总用量的2%,随着时间推移,它在工程中的应用正逐渐增加。

聚羧酸类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

聚羧酸类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

聚羧酸类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 谢谢聚羧酸类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主要针对目前市场常用羧酸工艺北京科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潘科锋一。

合成总述目前市场所使用聚羧酸类高性能减水剂人们习惯性的分为醚类和酯类。

酯类一般是指用不同分子量的MPEG(甲氧基封端的聚氧乙烯醚)在浓硫酸或者对甲苯磺酸等催化剂作用下与含有不饱和键的羧酸进行酯化。

形成所谓的“大单体”。

然后再用“大单体”和其他含有不饱和键的小分子单体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开链共聚,生成聚羧酸类高性能减水剂醚类是指直接用一定分子量的含有不饱和键封端的聚氧乙烯醚直接与其他含有不饱和键的小分子量单体在酸性条件下直接共聚成聚羧酸类高性能减水剂。

目前市场上这种醚大概分为三种:1,APEG(烯丙基封端聚氧乙烯醚).2,HPEG(异丁烯醇封端聚氧乙烯醚)。

3,TPEG(异戊烯醇封端聚氧乙烯醚) 一。

酯类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合成工艺一般酯类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合成所用MPEG的分子量都是在600-1200左右;也有专门跟厂家订做分子量600。

800.1000的。

MPEG是环氧乙烷在碱性条件下,用甲醇做起始剂生产的。

一般成品都经过用醋酸中和后PH值在7左右。

所用含有不饱和键的酸一般为:(甲基)丙烯酸;衣糠酸;马来酸(酐);富马酸等。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甲基丙烯酸和衣糠酸。

催化剂一般使用浓硫酸和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在隔绝空气或者厌氧条件下进行。

在酯类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合成中,酯化的好坏对最终产品的性能起决定作用,是控制的关键~酯化温度一般在125-135度。

由于在此温度下MAA有可能自聚。

所以要在反应中加对苯二酚或者吩噻嗪等做阻聚剂。

酯化后聚工艺比较灵活。

一般都在去离子水介质中自由聚合。

国内目前以过硫酸铵(APS)做引发剂参与共聚的小高分子也很多。

比如:(甲基)丙烯酸(AA,MAA);烯丙基磺酸钠(AS);甲基烯丙基磺酸钠(MAS);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磺酸钠(AMPS);(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醋酸乙烯酯等参考实例:MPEG1000酯化和聚合工艺配方 1.主要原料: MPEG1000;对苯二酚;对甲苯磺酸;甲基丙烯酸(MAA,分子量86);甲基丙烯磺酸钠(MAS,分子量158.2);过硫酸铵(APS) 2.酯化配方: 摩尔比:MAA/MPEG 4/1 对苯二酚用量为MAA 重量的1% 对甲苯磺酸用量为MPEG1000重量的2% 注意: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聚羧酸一木质素复合型外加剂的研制

聚羧酸一木质素复合型外加剂的研制
6 . 7 . 1 9 0 05 8 0 O .
31 外加剂 匀质 性 . 不 同复 合外 加剂 匀质 性试 验结 果见 表 2 。
表 2 不 同聚 羧 酸 原 料 复 配 的 复 合外 加 剂 匀质 性
中效 外加 剂代 号
固含 量 , % P H值
3 0 7 0
50 4 50 5 4 ∞
响。
中效 外加 含气量 坍 落度 损 失 /m 终 凝 时 间 m
剂代号

强度 / %
R R4 R 8 , 1 2
/ %
4O .

5 O
O5 1 . . O
5 I ) 50 0
6 . 8 . 1 . 85 5 5 21 O
B C D E F
减水 齐 的夕加 齐 。 0 l 因此 , 我们 尝试 开 展 聚羧 酸减 水 剂 与木 质素 复 配而 成 的中效外 加 剂的研 制工作 ,希 望能 够 以木 质素 类外 加 剂价 格 低廉 、 相容 性较 好的特 点 , 3聚 羧酸 外 加 剂 的不 足 , 弥 1 、 又 能借助 聚羧酸 外 加剂 的减水 率高 、 坍性 能好 等优 点 , 长 保 取 补 短。通 过研 究 , 合理 复配 , 制 出 了以聚羧 酸 一木 质素为 研 基础 的 中效 型外 加剂 ,以满足 中低 标号 混 凝土 市场 的 需要 以及混 凝土 材料 多方 面性能 的要 求 。
40 . 26 . 45 . 53 _ 2
46 .
4 O 4 0 3 0 8 5 10 2
10 4
8 5 3 I 1 9 5 9 0 4 5
1O 2
4 0
5O l 50 4
7 . 1 _ l 10 90 OIO 3 . 6 . 7 . l 30 45 7O 1 . 6 . 8 . 1 10 77 9O 1 . 6 . 8 . 1 O 0 60 4 0 1 . 7 . 97 l 2O O7 "O 4 . .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复配和应用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复配和应用

95度
C 酯醚结合型
采用酯与醚不同类型单体共聚合成
精选课件
12
封 端 聚 醚
A类:不同类型的封端聚氧乙烯醚产物 关键因素是:封端方式不同-活性聚醚种类不同 (显著因素)及聚合工艺

质量:产品性能、质量及适应性,具有较大潜力(好于酯
羧 类)

B类:活性大单体甲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
关键因素:酯化程度、双键保护
0.002%K12 • 防冻剂:PC0.25%+0.01%葡钠+0.003柠檬酸+ 亚钠0.5
%+三乙醇胺0.035% +0.002%K12 • 冻融F200:PC0.25%+0.01%葡钠+0.003柠檬酸+消泡剂
0.0005% +0.007%K12 • 注意亚硝酸盐与柠檬酸、亚硝酸钠与个别木钙有反应性
A:M=2:1 0.2% 295 295 290 280 3233
精选课件
22
• 两种聚羧酸减水剂各有优势,无法进行性 价比比较,因此将聚酯类和聚醚类按照一
定比例进行复配,并进行水泥净浆流动度 试验和价格统计,结果如表2。从结果看, 综合价格和性能,当A:M=1.5:1时得到的 聚羧酸减水剂性价比最高。
聚羧酸减水剂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寄希望解决混凝土的 所有问题。当出现难以解决的状况时,需要寻求客观的原 因,包括查找其他材料、配合比及施工等方面的原因。
• 不能将解决混凝土施工性和其它各种性能要求的问题过多 地寄希望于外加剂。再者,不考虑其它原材料以及其它原 材料与外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孤立地去认识外加剂问 题,在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应用和采用聚羧酸系减水剂配制 的混凝土的应用方面却常常产生许多技术难题。
• 对砂石含泥量、含粉比较敏感。对铁锈有一定反应性。

浅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技术综述论文

浅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技术综述论文

浅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技术综述论文•相关推荐浅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技术综述论文0 前言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是应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一种水泥分散剂,早期开发的产品是以主链为甲基丙烯酸,侧链为羧酸基团和MPEG(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的聚酯型结构,目前多为主链为聚合丙烯酸和侧链为聚醚 Allyl alcoholpolyethylene glycol 的聚醚型结构,聚羧酸减水剂是具有一定长度和数量的亲水性长侧链及带有多样性强极性活性基团主链组成的特殊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

聚羧酸减水剂产品在润湿环境下,其多个侧链支撑的向外伸展的梳齿结构为水泥粒子的进一步分散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排列效应,能使水泥分散能力和保持的时间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减水剂,从而满足混凝土施工流动性及其保持时间。

聚羧酸减水剂的结构多样化使得此类产品的开发和发展更具有意义,工程师可以通过合成技术的“分子设计”方法,改变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梳形结构、主链组成,适当变化侧链的密度与长度,在主链上引入改性基团调整或改变分子结构,而获得适用于不同需求的聚羧酸产品,实现产品的功能化和更佳的适应性。

聚羧酸减水剂产品除了母液合成技术中“分子设计”方法外,也通过添加缓凝剂、引气剂、消泡剂、增稠剂、抗泥剂等小料的方法,使其适应不同季节、不同材料和配合比的混凝土施工需要,最终获得性能优异的复合型高效减水剂。

对于大中型的聚羧酸厂家,从聚羧酸合成技术入手研制混凝土所需要的优质聚羧酸减水剂、获得不同类型的功能型母液是必须的选择,对于复配为主的聚羧酸减水剂应用型小厂,应该能够掌握母液间的复配及辅助小料的物理性复配,由母液特点和小料的物理性复配来解决技术问题。

1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聚羧酸减水剂产品于2005 年前后陆续投放市场之后,经历了早期的APEG 聚醚类、酯类产品到甲基烯基聚醚的更新,目前,APEG聚醚类、酯类产品几乎已退出了市场。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复配和应用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复配和应用
分类
根据化学成分和性能特点,聚羧酸高 性能减水剂可分为标准型、缓凝型、 早强型和引气型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经历了从第一代木质素磺酸盐类、第二代萘系到第三代聚羧酸系的发展历程,性能不断提升。
现状
目前,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已成为混凝土外加剂的主导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高性能化
随着建筑行业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 增加,高性能减水剂的市场需求也将 持续增长。
智能化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 实现减水剂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国际化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减水剂技 术的国际化发展,拓展海外市场。
06 实验研究及案例分析
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
VS
复配目的
通过复配,可以改善单一减水剂的缺陷, 提高减水率、保坍性、增强效果等,同时 降低成本,实现高性能减水剂的高效、经 济应用。
常见复配组分选择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具有高减水率、低掺量、保坍 性好等优点,是复配中的主要 组分。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
减水效果较好,价格较低,但 保坍性较差,可作为经济型复 配组分。
绿色生产技术创新
原料选择
采用可再生、低毒、低污染的原料,从源头上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生产工艺优化
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降低能耗和物耗。
产品性能提升
通过研发新型高效减水剂,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 耐久性,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绿色化
未来减水剂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性 能,推动绿色化生产和使用。
1 2 3
高性能混凝土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降低水灰比,制备出高强度、高耐久性的高性能 混凝土。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常用减水剂复配性研究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常用减水剂复配性研究

如何科学使用水泥助磨剂一, 概述回顾十几年前,水泥助磨剂还是一种对大多数水泥企业觉得陌生的东西,很少有人接触它,使用的企业就寥寥无几了,当时能够提供助磨剂的公司也是没有几家,做市场推广的更是举步艰难。

但到目前,助磨剂对于水泥企业来说几乎是人人皆知,能够提供所谓的助磨剂的公司竟然也已超过数百家之多。

发展之快堪称世界之最,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不少,令人担忧。

助磨剂是一种应用性非标产品,如何选择合格的助磨剂,如何正确使用助磨剂,使助磨剂对水泥企业的生产发挥最大的效益,还需要助磨剂公司和水泥企业去进一步深入研究。

助磨剂对于水泥企业来说是小产品,但如能够挑选到技术先进的助磨剂公司和助磨剂产品,并能正确的使用,助磨剂就能发挥大作用。

能为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甚至为企业扭亏为盈作出巨大的贡献。

本文根据笔者对水泥粉磨工艺和水泥产品需求的了解,并结合十几年对助磨剂产品研发和应用技术研究,分析如何正确应用助磨剂并使之使用效益最大化,供大家参考。

1, 助磨剂定义及历史发展水泥助磨剂是水泥粉磨时加入的为了改善水泥粉磨工艺,提高粉磨效率而又不损害水泥性能的外加剂,国内外都有相应的标准规定,标准允许在水泥粉磨过程中加入水泥助磨剂,其加入量一般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

在我国由于部分水泥助磨剂供应商的不法经营,以助磨剂的名义加了大量对水泥质量和耐久性等有害的成分,所以,行业标准及有关主管部门经研究规定,水泥助磨剂的添加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的0.5%,希望通过减少添加量来减少有害成分的带入。

水泥助磨剂又可称为水泥粉磨工艺外加剂,它是国际上所称的水泥添加剂的一种。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就开始使用水泥助磨剂来改善水泥的粉磨工艺。

其中最早之一记载使用水泥助磨剂并获得英国专利的是在1930年,当时采用的是添加少量的树脂。

三十年代初期,美国格雷斯公司发明并获得的专利产品TDA,并又于1965年发明的专利产品HEA2,这些产品在二十世纪中后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常用减水剂复配性研究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常用减水剂复配性研究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常用减水剂复配性研究本文阐述了聚羧酸系减水剂(PC)的性能特点和应用趋势。

就PC 与常用的5种减水剂,即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LS)、萘系高效减水剂(NSF)、密胺系高效减水剂(MSF),羧基焦醛高效减水剂(SAF)、和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ASF)之间的复配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1)仅从溶液的互溶性来看,实际工程中PC与MSF或SAF减水剂溶液不能复配在一起掺加,PC可与LS,NSF,ASF进行复配(2)从复合掺加后的叠加效果来看,PC与LS和SAF存在复合掺加使用的可能性,但由于PC与SAF不互溶,实际上PC只能与LS进行复配使用。

减水剂,羧基焦醛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相溶性,复配聚羧酸系减水剂是一类分子中含羧基接枝共聚物的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呈梳形主链短,由含羧基的活性单体聚合而成,侧链长,主要为PEO链具有较高的空间位阻效应。

其具有诸多优点,如掺量低、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对凝结时间影响小、使用效果不受掺加顺序影响等,其某些性能还可以通过优化合成工艺而达到,如活用聚合方法可调整分散性能和引气性能等。

另外,由于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和其他任何有害原材料,属于环境友好型的减水剂产品。

所以,聚羧酸系减水剂非常受研究界和工程界重视。

目前,聚羧酸系减水剂已成功地在高强商品混凝土、自密实商品混凝土、清水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预制精品构件等特种商品混凝土中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另外,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商砼站已经开始使用聚羧酸系减水剂来配制商品商品混凝土。

为适应不同工程的要求,或为降低产品成本、扩充产品种类、形成系列化产品,通常将不同品种的减水剂复配,或将某种减水剂与缓凝、早强、引气等化学组分复配在一起使用,获得取长补短、事半功倍的应用效果。

如萘系高效减水剂常与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缓凝组分、引气组分、保水组分等复配,一方面降低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延缓商品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或改善商品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和泵送性能。

浅谈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复配改性

浅谈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复配改性

浅谈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复配改性潘轩[提要]:为了探讨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复配改性,本文选择葡萄糖酸钠、消泡剂与聚羧酸系减水剂进行复配。

采用相同配合比,在葡萄糖酸钠、消泡剂不同掺量情况下进行混凝土性能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对聚羧酸系减水剂进行复配可优化混凝土的性能,但存在一个最佳掺量。

[关键词]:聚羧酸系减水剂,复配,混凝土性能试验1. 概述现代社会迅猛发展,我国的混凝土工业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新月异。

混凝土外加剂在经历了传统的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脂肪族氨基磺酸盐之后,发展出了最新的聚羧酸系减水剂。

聚羧酸系减水剂根据减水剂对水泥的作用机理,通过分子设计方法合成的具有梳型结构的分子链,从分子结构上解决了传统减水剂普遍存在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大,减水率相对较低,以及会对环境产生危害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聚羧酸系减水剂必将成为21世纪绿色混凝土减水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利用复配方法对聚羧酸系减水剂进行改性,可提高其性价比,有利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推广与应用。

2. 聚羧酸系减水剂复配试验2.1 与传统减水剂复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子结构由人工设计,多为“梳状”或“树枝状”,其分子主链上接有多个有一定长度和刚度的支链,在主链上也有能使水泥颗粒带电的磺酸盐或其它基团,一旦主链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后,支链与其它颗粒表面的支链形成立体交叉,阻碍了颗粒相互接近,从而达到分散(即减水)作用。

传统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缩合物、磺化三聚氰胺等)的分子均为线状结构,一旦分子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分子磺酸盐基团使水泥颗粒表面带电,形成电场,由于带电颗粒互斥,使颗粒在介质(水)中分散,从而达到减水作用。

二者有效成分比例不同,分子量相差大,如共同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致使混凝土不具工作性。

2.2 与缓凝剂复配由于萘系等高效减水剂坍落度损失大的原因,以往的减水剂往往采用复配缓凝剂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缓凝剂多种多样,与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也不完全相同。

木质素在聚羧酸减水剂中的应用研究

木质素在聚羧酸减水剂中的应用研究

木质素在聚羧酸减水剂中的应用研究
杨羡羡;邱年丽;陈晓彬;熊秋闵;关基灿;张珂欣
【期刊名称】《广东建材》
【年(卷),期】2024(40)3
【摘要】本文选用三种木质素液复配聚羧酸减水剂,分析其复配掺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及混凝土的减水率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木质素复配聚羧酸技术对不同强度等级(C30、C40、C50)混凝土性能(坍落度变化、含气量、容重、凝结时间、强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木质素液与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较好的相溶性,木质素液复配掺量低于2.0%时,稳定性较好。

控制木质素液复配掺量为1.0%~2.0%,在混凝土中具有引气效果,可提高混凝土和易性及保坍性能,同时可改善木质素外加剂在混凝土中应用的敏感性。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杨羡羡;邱年丽;陈晓彬;熊秋闵;关基灿;张珂欣
【作者单位】科之杰新材料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5
【相关文献】
1.木质素磺酸钠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研究
2.聚羧酸减水剂与木质素复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木质素磺酸钠接枝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木质素改性聚
羧酸减水剂研究(Ⅰ)——合成、表征与性能5.一种接枝木质素缓释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复配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试验步骤与操作规范
01
02
03
04
试验准备
准备好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各种添加剂、搅拌器、滴定管
等试验设备和试剂。
复配操作
按照一定比例将聚羧酸高性能 减水剂与其他添加剂进行混合
,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滴定分析
对复配后的减水剂进行滴定分 析,测定其浓度、密度等参数

试验记录
详细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操作、 数据及异常情况。
搅拌时间对聚羧酸高性 能减水剂的性能也有影 响。应保证足够的搅拌 时间,使减水剂与混凝 土充分混合,发挥最佳 性能。
温度对聚羧酸高性能减 水剂的性能也有影响。 应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 度和入模温度,避免温 度过高或过低对混凝土 性能的影响。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 储存条件对其性能也有 影响。应选择干燥、阴 凉、通风良好的地方储 存减水剂,避免阳光直 射和高温环境。
02
原材料准备与试验设备
原材料种类及性能要求
01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主要原材料,具有高减水率、低 掺量、高分散性等特点。应选用 质量稳定、性能良好应符合相应国 家标准。
02
各种掺合料
如粉煤灰、矿渣粉等,用于改善 混凝土性能,应符合相应国家标
准。
04
砂、石
用于制备混凝土,应符合相应国 家标准。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 验
汇报人: 2023-12-20
目录
• 引言 • 原材料准备与试验设备 •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配方设计 • 复配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性能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概述

木质素磺酸钠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研究

木质素磺酸钠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研究

木质素磺酸钠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研究张育乾;刘志鹏;刘明华【期刊名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年(卷),期】2012(025)003【摘要】以木质素磺酸钠作为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原料,在水溶液中与聚羧酸减水剂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制得木质素磺酸钠聚羧酸减水剂,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实验方案为:木质素磺酸钠质量分数为16%,PEG-1000和MA的物质的量比为0.9∶1.0,丙烯酸与马来酸酐物质的量比为2.8∶1.0,聚合时间为3h,酯化时间为4h,最优条件下制得的产品的水泥净浆流动度(掺量为0.2%,水灰质量比为0.29)为241 mm.红外测试表明木质素磺酸钠分子结构上成功接上了聚氧乙烯基、酯基、羧酸基及酰胺基等官能团.【总页数】5页(P1-5)【作者】张育乾;刘志鹏;刘明华【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省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福州350108;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省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福州350108;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省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2;TQ353.9【相关文献】1.木质素磺酸钠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研究 [J], 王锦之;王文军;何明;李本刚;朱丽珺;罗振扬2.一种交联型早强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J], 张业明;张三丰;田静;罗紫隆;张德顺;张全贵;王付刚3.超长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工艺与性能试验研究 [J], 白武东;曹红红;赵彦亮;刘晓斌;韩晓鹏4.高适应性机制砂混凝土用聚羧酸减水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J], 张小芳;柯余良;方云辉;郭元强;林志君5.VPEG型聚羧酸减水剂低温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J], 王昭鹏;钟丽娜;柯余良;方云辉;张小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