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作为语言学概念

合集下载

浅议语言学习中语境对把握语义的作用

浅议语言学习中语境对把握语义的作用

浅议语言学习中语境对把握语义的作用[论文关键词]语言学习语境语义[论文摘要]当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时,它所表达的意义只能是众多义项之一,甚至变成了词典上所没有的临时含义,究其原因,语境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学习语言的人,除了学习词语的基本含义外,还要了解语境对词语含义的影响,应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

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很多时候会求助于词典,然而词典并不是每次都能帮上忙。

原因在于,词典上罗列的是词语的基本含义,而当词语进入特定语境或言语片断时,其意义往往要发生变化。

因此,要想正确理解这类词语,不仅要了解其基本含义外,更重要的是“揣摩词句的语境含义”。

一、什么是语境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环境,人的语言活动也不例外。

“语境”一词,由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首先提出。

对这一术语的理解和使用学术界历来有较大的分歧。

但大体上,人们认同于把“语境”看成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

”在我国,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汉语修辞学的奠基人陈望道最早明确提出语境问题并作出理论探讨。

后来王德春教授又把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明确。

他说:“什么是语境呢,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性格、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二、分析语境对把握语义的作用1.语境使语义单一化“一个多义词虽有几种或十几种含义,但只要把它用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一般不会产生歧义,这是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把这个多义词的其他讲不通的含义都排除了。

”(1)语境有助于义项定位词的多义现象使得语言可以用较少的词语表达较多的意思,体现了语言的节约多效机制,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这种现象给阅读带来的不便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往往看着众多的义项无法确定是哪一个。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分析语境。

例如,“走”的义项很多,但是在“讲话~了嘴”一句中只适用“漏出,泄漏”这一义项。

《语境学》理论介绍

《语境学》理论介绍
实证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语境学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语言使用数据来验证和 发展理论,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跨学科研究的融合
语境学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了语境学理论的创新和 发展。
语境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1 2 3
深化基础理论研究 进一步探讨语境的本质、分类、功能等基础理论 问题,为语境学的应用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交际策略选择
在不同文化语境中,人们可能选择不同的交际策略,如直接或间接、 明确或含蓄等。
避免文化冲突
了解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交际规范和禁忌,有助于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04
语境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Chapter
语境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确定词义和句义
语境可以帮助读者确定文本中词语和句子的确切含义,消除歧义。
02
语境的构成与分类
Chapter
语境的构成要素
言语环境
01
包括说话人、听话人、时间、地点、场合、话题等要素,是语
境的基本构成部分。
社会文化环境
02
指言语交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社会制度、历史文化、
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
认知环境
03
指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背景、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是影响语
境理解和表达的重要因素。
《语境学》理论介绍
目录
• 语境学概述 • 语境的构成与分类 • 语境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 语境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 语境在社会文化中的应用 • 语境学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语境学概述
Chapter
语境学的定义与发展
语境学的定义
语境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中的环境、情境、背景等因 素对语言意义、理解和表达的影响的学科。

语境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

语境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

语境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语境在语用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语境最狭义的理解是把它看作是语言的上下文,即一句句子在更大的语言段落中所处的位置。

但这种对语境的理解远不足以解释语言使用中的现象。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背景,语言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场景、特定的人之间进行的。

因此,对语境的确切理解必须考虑这些语言外的因素。

从语言的角度看,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即所谓“上下文”,显然它是以某语言片段作为主体而言的。

主体既可以是词、短语,也可以是句子、句群、段落,它们都必居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其上有上文、其下有下文,更重要的是它和上文、下文之间一定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只是一篇作品的开头没有上文,结尾没有下文而己。

从言语的角度看,语境是言语环境。

若进一步追究它由哪些因素构成,问题就比较复杂了,而且众说纷纭,目前似乎没有大家公认的界说,以致皮特•科德认为这是“语言学中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国外语言学通观》“语境”条列了两个义项一为上文所说的语言环境,二是“指与语言单位的系统使用相关的非语言世界的特征,也称作情景语境”,这范围可就大了。

但它接着说:“在这一广义概念范围内,这一术语还有几种较狭义的用法。

语境意义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在其社会语境里所具有的用途,例如,它与说话人的年龄、性别或职业等因素是如何关联的。

在弗思学派的语言学里,情景语境是指所有被认为与话语分析有关的外部世界的特征。

”仍然使人不得要领,症结在于说话者的年龄、性别或职业等要素,虽然与话语分析有关,而且对于被分析的话语本身来说也属外部世界的特征,它们究竟是否属于语境因素。

我国不少语言学家认为:“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者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即肯定说话者的身份等主观因素也是语境因素。

有的语言学家认为语境由情境和题旨两大部分构成,而情境则包括“情感”、“审美情趣”等说话、写作者的主观因素;而题旨则包括主题思想和交际动机。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在日常交际中,语境总是在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这导致了语境中的词义也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语境的变化造成了词义的变化,语境对词义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不同的语境下,词义和词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标签:语境;词义;影响;关系一、概念阐述(一)语境概念语境,即语言环境,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

根据交际的原则,语言交际必须符合语言环境。

语言是一套不完备的体系,词义不可能完全由它自身决定,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一般可以概括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两大类。

狭义的语境指一定的语言上下文,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背景知识、情景知识以及交际双方的相互知识,包括狭义语境,及与人的言语表达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环境气氛等等。

(二)词义概念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

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它所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其中的词义也就理所当然地有了很多变化,一般来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感情色彩的变化等等。

语境和词义的关系就是指词义在不同语境中发生的以上的变化。

二、语境和词义的关系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词义有制约作用。

首先表现在对词的理解和选用上。

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时就要依据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理解。

单词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因为没有语境我们就无法确定讲话者想用这个词所表达的哪个确切意义,很多词的词义往往是特定的语境中扩展出来的。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独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结构和意义。

英语语言学中语境的功能分析

英语语言学中语境的功能分析

英语语言学中语境的功能分析摘要:语言是每一个民族重要特征之一,不同民族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是不尽相同的,其受到每个国家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交流过程当中所处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因此,我们将这种环境称为语境,所以语境所包含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站在英语语言学视角,阐述语境的相关功能以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语境;应用策略语境强调的是每个国家不同文化底蕴以及交流过程当中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环境,由于人们的交流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所以语言的表达也是不尽相同的。

选择这一领域进行研究能够很好的理解英语多义词和话语当中所蕴含的含义,在实际交际过程当中提高口语应用能力和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

一、英语语言学中语境的功能语境在应用过程当中一个非常显著的功能就是帮助学习者,对于英语多义词加强判断和学习。

在中文环境当中,同一个字或者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之下所表达的意思,很可能截然相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也是如此。

尤其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想要判断一个词所表达的确切意思必须要将其和语境紧密联系。

比如terrible这个单词一般可以译为“糟糕的”,由它延伸出来的词叫做“terribly”,其实这个词除了“糟糕地“,还有一层含义是“非常”,在terribly interesting这个短语当中,所表达出来的就是“太有趣了”。

其次,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在应用过程当中,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对其进行翻译,将其翻译成自己的母语来深入理解。

但是翻译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作用并不仅仅单纯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侧重的是语言信息之间的传递,因为翻译本身也会受到语境的制约。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到作者的身份、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种种方面,最大程度上将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传递给读者。

所以在翻译过程当中,只有真正结合语境才能够准确给出文本当中词汇的含义,从而保留著文章的精髓,在进行美感加工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01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01

1.符号: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2. 语言: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3. 音位: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4. 音位变体: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5. 音位的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6. 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7. 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8. 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9. 内部语言: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

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10. 语音: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11. 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12. 音强: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13. 音长: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常识----语言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3、小学:指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语文学,但一般认为…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4、训诂:是解释字义和研究它的演变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从词义方面来解释古书的文字。

5、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称为…。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叫…。

6、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7、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8、语言层级性(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学语境论

语言学语境论

语言学语境论语言学语境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而语境则是指语言使用的背景和环境。

因此,语言学与语境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言学中的语境论进行详细阐述。

一、什么是语境?1.定义在语言学中,语境通常指的是一个句子或话语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背景。

这个环境和背景包括了说话者、听话者、时间、地点、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

2.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语境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1)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句话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2)逻辑关系:在一个段落或篇章中,前后句之间可能存在着逻辑关系,这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语境。

(3)上下文:一个句子所处于的上下文也是一种重要的语境因素。

二、什么是语用?1.定义在研究人类使用自然语言时,除了考虑纯粹的形式和结构外,还需要考虑人们在特定情况下使用自然语言所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这种考虑称为语用。

2.分类语用可以分为直接语用和间接语用。

直接语用指的是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思,而间接语用则指通过话语所达到的其他目的和效果。

三、什么是言外之意?1.定义言外之意指的是话语中未明确表达出来但可以被推断出来的含义。

这种含义可能包括了说话者的态度、意图或者暗示等。

2.例子例如,当一个人说“今天真热啊”,如果他在一个空调房间里,那么他可能想表达出对空调温度设置过高的不满。

这种不满就是言外之意。

四、什么是交际行为?1.定义交际行为指人们使用自然语言进行交流时所进行的行为。

这种行为既包括了发言者所表达的内容,也包括了听众对内容作出反应时所做出的行为。

2.分类根据不同标准,交际行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1)信息传递:当发言者使用自然语言向听众传递信息时,这就是一种信息传递型交际行为。

(2)情感表达:当发言者使用自然语言表达情感时,这就是一种情感表达型交际行为。

(3)请求和命令:当发言者使用自然语言请求或命令听众时,这就是一种请求和命令型交际行为。

五、语境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1.语义分析在对一个句子或话语进行语义分析时,需要考虑它所处的具体语境。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语言迁移: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这就叫语言迁移。

2.音位: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3.书面语:书面语是文字产生以后才出现的语言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4.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音标,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标音含混的缺陷,能够比较精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

1.元辅音分析法:元辅音分析法是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一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

音节结构可氛围V、C-V、V-C、C-V-C等四种不同结构类型。

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这四种基本类型。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3.义项: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是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确定的。

例如,“凉”既可以表示“温度低”,也可以表示“灰心或失望”,因而是两个义项4.外语教学的听说法:听说法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反应”学说影响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听说法基本上不使用本族语教学,不大进行语言对比,一般也不讲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法在读写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较弱。

1.语言获得:主要是指掌握一种母语,特别是儿童掌握自己母语的过程。

2.双语现象:指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3.借词:是指音和义都是借自外语词,又叫外来词。

4.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1.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言特征叫区别特征。

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音位的辩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

什么是_新媒体语境_程曼丽

什么是_新媒体语境_程曼丽

2013年第08期专栏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新媒体语境”一词被研究者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借助任何一个搜索引擎,都可以看到不少相关题目的论文,例如“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节目创新”、“新媒体语境中的广播应对之策”、“新媒体语境下的电影营销”、“新媒体语境下的品牌传播”、“新媒体语境下的广告传播策略”、“新媒体语境下的危机传播与应对策略”等等。

然而细察之下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大都将“语境”一词一般性地等同于“背景”、“时代”、“环境”,而未对“语境”,尤其是“新媒体语境”进行必要的界定。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语境”一词来源于希腊文“contextre”,英文为“context”,是“交织在一起”的意思。

“语境”是语言学的概念,指的是各种词汇的交织,强调的是一个单词或者一句话的意义,是由它存在于其中的语段或对话决定的。

现今人们使用的“语境”概念是由英国人类学家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的。

他将“语境”细分为两种,一种是“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一种是“文化语境”(context ofcultura),前者被用于不同语言的翻译和解读中,后者则用以分析语言交际活动参与者所处的文化背景。

1976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T.Hall)在《超越文化》一书中对语境与文化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阐释,提出了“高语境”(high context)和“低语境”(low context)的概念。

在他看来,在高语境中,绝大部分信息或者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个人,很少出现在编码清晰的信息里。

在低语境中,境况正好相反,大量信息要靠编码清晰的信息来传递。

这意味着,在低语境交际中,人们更多地依靠语言使用本身来达到交际目的,而在高语境交际中,语言使用的作用可能就要小多了,人们对于微妙的环境提示相对敏感。

[语境是什么意思]浅析语境因素分析在听力测试中的应用

[语境是什么意思]浅析语境因素分析在听力测试中的应用

浅析语境因素分析在听力测试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语境听力测试言语意义论文摘要:语境是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语言的习得和运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如何在听力测试中,应用语境理论来寻找符合试题设计者意图的言语意义,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应试者克服听力测试中的困难。

1引言听是一种输入性的言语活动,是一个积极的接受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告诉我们,语言习得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语言输入。

如果没有语言的输入,语言习得就无从谈起。

因此听对于学生的语言习得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在我国,由于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一般学习者得到的听觉输入相对于视觉输入来说要少得多,所以听力成为了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的一个瓶颈。

对于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方面,国内一些学者研究和探讨了语境因素的重要性。

换言之,在具体的听力过程中,如何根据已知的信息去创设语境对提高听力理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语境理论在语言学领域,人们认为,语境是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来的。

他区分出两类语境:文化语境contetofculture,即说话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情景语境contetofsituation,即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景。

他说,语言基本上直根于说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社会生活和习俗,不参照这些广泛的语境便难以正确理解语言。

英国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Firth 接受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他将语境的内部关系主要描写为:参与者的有关特征,包括参与者的言语活动和参与者的非言语活动;有关的事物;言语活动的影响。

何自然在《语用学概论》中指出语言的理解是人类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这种复杂性展现在言语受制于交际场合和社会文化因素,也表现在说话人的话语组织依赖于听话人在特定交际环境中的语境假设能力及理解能力。

可见,语境是话语理解的前提,对话语理解起着决定作用。

语境包括言语语境和非言语语境。

语境研究综述及语境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语境研究综述及语境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语境研究综述及语境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黄远来源:《学周刊·C》2013年第01期摘要:语境对语言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运用得当,首先需要对语境的本质、教学和语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境;语言教学语境,即语言环境,是一个内涵与外延相对较广的概念,学习者主体之外与语言学习、运用相关的一切因素,都包括在语言环境这个概念里。

对于语境,较狭窄的理解是语法单位的上下文,显然,这种理解远不足以解释语言在具体交际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一、语境研究综述最初使用“语境”这个概念的是人类学家Malinowski,他提出并区分了“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的不同,主张语境和语言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言语行为需要与语境结合才有实际意义;认为语言的意义是在使用中体现出来的,语言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活动的方式参与到交际行为中来。

因此,要考量语言的意义就必须要重视语境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后期英国语言学伦敦学派的代表Firth在Malinowski的基础上提出了语境论,将交际双方的话语、面部表情、体态动作以及周围环境都纳入到了语境的概念中来。

Firth提出了“情景上下文”和“上下文”的概念,认为语义的基本单位不是简单的字词,而是处在上下文表达中的句子,而句子的意义则进一步表现为它在一个更大的意义单位中的功能。

美国语言学家Hymes在《语言与社会背景相互作用的例子》中将语境定义为话语实体的内容、背景、对象、目的及语用风格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截止到这个阶段,语境虽然与语用主体的主观倾向有一定的关联,但更多时候在我们的认知中它还只是一个存在于客观范畴的概念。

Sperber和Wilson则打破了以往的定义,认为语境是一个“心理构建体”,是交际双方对世界所做出的假设的一部分。

影响话语理解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头脑中的这些假设,客观世界只是间接地影响话语理解而已。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背景,语言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情景和对象之间进行,对语境的确切理解必须考虑这些语言外的因素。

语境(情景语境)理论

语境(情景语境)理论

第二部分:马氏语言理论简介
• 20世纪20年代,英国出现了马林诺夫斯 基的“情景意义”思想,其语言学说最 重要的在于强调语言的功能及语境研究 的重要性。马林诺夫斯基使用“情景意 义”来探讨语义,认为语言是工具,而 工具的“意义”在于它的使用。“(语言) 是一种活动方式而不是反映的工具。”
• 马林诺夫斯基在《基里维纳语的分类 小品词》(1920)、《原始语言中的意 义问题》(1923)、《珊瑚园及其魔力• 第二卷》(1935)等几部著作中较为系 统地论述了语言的功能和意义间的关 系,先后提出了“情景语境”和“意 义是语境中的功能”的观点。 • 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理论包括情景语 境和文化语境。
2.著作
• 1913年:《澳大利亚土著家庭》(The Family among the Australia Aborgines) • 1926年:《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 (Crime and custom in savage society) • 1927年:《两性社会学:母系社会与父系社 会底比较》(Sex and reperssion in savage society) • 1935年:Coral gardens and their magic • 1944年:《文化论》 • 1948年:《巫术、科学与宗教》(Magic, Science, and Religion)
第六部分:语境理论在中学英语词汇教 学中的应用
1.情景语境的应用 •在教学生如何用词时除了注意词的字面含义, 还应注意用词的得体性,即所用语言是否适合于 所用的场合。由于选词不当引起的交际失败的例 子比比皆是。 •例如: Bottom up! (一青年译员在正式宴会上口 译中国官员的祝酒辞“干杯”) 在例句里。所以,在这样 正式的场合,应改用“Drink to...”或“To...”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序论部分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

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

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

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

语境作为语言学概念

语境作为语言学概念

语境作为语言学概念语境作为语言学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于1985年提出来的。

Wegner 告诉我们.语言的意义是通过实际使用而产生的,语言的意义也只有根据语境才能确定(朱永生,2005:3)。

而后,Malinowski系统地提出语境概念。

他把语境分为三种:话语语境(context of utterance)、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eultune)。

话语语境就是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指。

使用语言的一般环境”,文化语境则指“作为语言基本渊源的文化现实和人们的生活与习惯”(刘辰诞,1999:84)。

胡壮麟(1994:182)更为清晰地将语境归结为三类:语言语境(1inguistic context),即篇章内部的环境,或称上下文(co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

即篇章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文化语境(context ofculture),即说活人或作者所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

首先正式提出“动态语境”这个概念的是丹麦语用学家Mey(200l:40),他认为:“语境是动态的,它不是静态的概念。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它是言语交际时不断变化着的环境”。

在此之前,国外语言学家V柚也多次对语境的动态性作出过论述。

朱永生(2005:29)通过对H批day语域理论的总结,提出。

所谓的动态语境.即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中的某一个、某两个甚至所有这三个因素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语言使用的现象”。

语境的静态观与动态观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认为。

语境是预先给定的;而后者认为,语境是选择建构的。

到目前为止,静态的语境观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把语境解释为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语言活动参与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系统地决定了话语的形式,话语合适性以及话语的意义;另一类就是把语境解释为语言活动参与者所共有的背景知识,这种背景知识使听话人得以理解说话人通过某一话语所表达的意义。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2语文学一门研究古文献和书面语的学问。

3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和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对比语言学主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4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母语。

5 描写语言学:是和历史语言学相对,即截取某一历史阶段的语言,对其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要素进行观察、描写、分析、研究。

6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7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某一段时期情况的语言学,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8个别语言学:其研究的对象是一种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9普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10 语言的语言学:语言的语言学是以“语言”为唯一对象的语言学,指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系统。

是一种静态、同质的纯语言学。

11言语的语言学:言语的语言学是一种动态的、异质的、涉及方方面面的语言学。

12内部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只对语言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13外部语言学(宏观语言学):指与语言相关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

14对比语言学:就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

15微观语言学(内部语言学):只对语言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16 宏观语言学(外部语言学):指与语言相关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

17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侧重研究语言的一般理论,狭义的理论语言学就是普通语言学,广义的理论语言学也可以包括个别语言学的理论部分。

18 应用语言学:侧重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

语言学语境论例子

语言学语境论例子

语言学语境论例子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从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王建平先生从语用学的角度给语境下了定义:“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

我们可以发现,在很多关于语境的书或者文章中,作者往往引用外语的例子来解释语境理论,这对我们使用汉语为第一语言的人们来说,如果你不懂用于例子的外语,这样的解释还是难以理解,因此,本文将以汉语中的例子来对一些语境理论作出解释,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些语境理论。

在言语交际中,语境对话语的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这样一个例子:
(1)我们两个人分一筐苹果。

(2)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3)我的手划破了,流了很多血。

(4)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不怕流血牺牲。

(5)我已经够了,吃不下了。

(6)你的话我已经听够了,不要再说了。

言语意义的语境解读

言语意义的语境解读

言语意义的语境解读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它包括使用语言的一切主客观因素。

语言学家一般把语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语境即语言内语境,是指语言本身的环境,如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篇章内部的种种关系等;广义的语境即语言外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社会环境和说话时的具体情景以及对话双方的情况如身份、职业、文化素养、社会经验等。

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通论》中把语境分为小语境和大语境。

小语境指的是语言内语境,即上下文;大语境是指语言外语境,包括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和心理语境。

语境对语言意义的正确理解和把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在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其含义往往是十分复杂的,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人们要正确解读话语真正的确切的含义,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语境。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任何语言里的任何一句话,它的意义决不等于一个个字的意义的总和,而是还多些什么。

按数学上的道理,二加二等于四,不能等于五。

语言里可不是这样。

”“在人们的语言活动中出现的意义是很复杂的,有语言本身的意义,有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

”“所以才有‘言不尽意’、‘意在言外’这些个话。

” 所以,语境能给我们提供除字面意义以外的更为丰富的涵义,即言外之意。

那么,为什么借助语境我们就能体会到多重的丰富的言外之意呢?这是因为:语境具有生成功能,即语境可以生成语言材料本身没有的某些意义。

语言意义虽然复杂多样,毕竟还是有限的。

在交际活动中,言语意义却几乎是无穷多的。

语境对话语的生成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境能显现和推断语句的暗示意义。

所谓暗示意义是指有意不明确地透露其真实含意,而是使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把所要表达的真实意义隐藏在表层意义之下,让对方透过表层意义去体会、探测真实的言语行为。

也就是说,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表达者有意识地不把要表达的意义直接明示,而是说得含而不露,让接受者凭自己的认知经验来领悟留下的言语空白。

语言学语境论

语言学语境论

语言学语境论
语言学语境论是一种研究语言使用的理论,它认为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是与语境密切相关的。

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环境,包括语言使用者、时间、地点、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

语言学语境论认为,语言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语言学语境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的意义是由语境决定的。

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红色的苹果”在描述一个苹果的颜色时,意义是明显的;但是在描述一个人的性格时,它的意义就不同了。

因此,理解语言的意义需要考虑语境的影响。

语言学语境论还强调了语言使用者的角色。

语言使用者的语境知识和语言能力对于理解语言的意义至关重要。

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但是语言使用者可以通过他们的语境知识和语言能力来理解这些差异。

除了语境的影响外,语言学语境论还关注了语言使用的目的。

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交流信息、引起注意等等。

因此,理解语言的意义需要考虑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

语言学语境论认为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是与语境密切相关的。

理解语言的意义需要考虑语境的影响、语言使用者的角色和语言使用的目
的。

这一理论对于语言学、语言教育和翻译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境

语境

语境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关于构成语境的因素历来众说纷纭。

20世纪20年代马林诺夫斯基最先提出了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两大类;伦敦学派语言学家弗斯认为,语境不仅指的是“语言的上下文”,还包括“情景的上下文”;韩礼德则提出“语域”的概念来代替“语境”,他所说的语域包括“话语的范围”、“话语的方式”和“话语的风格”。

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语境因素有:“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目的、音调、交际工具、风格和互相作用的规范等。

”而国内关于语境构成因素的研究最早始于陈望道。

他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情境“的概念,认为情境包括“六何”: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

王德春认为,语境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部分构成,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主观因素包括使用语言者得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境等。

王希杰认为,语言环境是交际活动中的四个世界(语言的世界、物理的世界、文化的世界、心理的世界)的统一。

熊学亮认为,人的知识结构是对外部世界结构化(概括或抽象化)的结果,而具体场合及个人经常用到或出现的语言使用特征,也可以在大脑中结构化。

这样一来,原来的知识结构就变成了推理的逻辑部分,原来的具体语境因素就变成了大脑中的种种关系,比如一提到某一具体场合,便会自然想到在该场合可能使用的语言表达;一提到某种语言表达,便会自然想到与这种表达有关系的具体场合。

这种语用因素结构化、认知化的结果,就是大脑中的认知语境。

何兆熊从交际主体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方面将语境归纳为以下几类:语言知识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对语言交际上文的了解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常识)语境背景知识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特定文化的会语规则交际的时间、地点语言外知识情景知识交际的主题交际的正式程度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关系相互知识冉永平教授的观点看起来更有道理:语境既包括认知语境,也包括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

认知语境尽管在语境中处于绝对地位但还是不能完全替代具体语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境作为语言学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于1985年提出来的。

Wegner告诉我们.语言的意义是通过实际使用而产生的,语言的意义也只有根据语境才能确定(朱永生,2005:3)。

而后,Malinowski系统地提出语境概念。

他把语境分为三种:话语语境(context of utterance)、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eultune)。

话语语境就是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指。

使用语言的一般环境”,文化语境则指“作为语言基本渊源的文化现实和人们的生活与习惯”(刘辰诞,1999:84)。

胡壮麟(1994:182)更为清晰地将语境归结为三类:语言语境(1inguistic context),即篇章内部的环境,或称上下文(co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

即篇章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文化语境(context ofculture),即说活人或作者所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

首先正式提出“动态语境”这个概念的是丹麦语用学家Mey(200l:40),他认为:“语境是动态的,它不是静态的概念。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它是言语交际时不断变化着的环境”。

在此之前,国外语言学家V柚也多次对语境的动态性作出过论述。

朱永生(2005:29)通过对H批day语域理论的总结,提出。

所谓的动态语境.即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中的某一个、某两个甚至所有这三个因素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语言使用的现象”。

语境的静态观与动态观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认为。

语境是预先给定的;而后者认为,语境是选择建构的。

到目前为止,静态的语境观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把语境解释为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语言活动参与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系统地决定了话语的形式,话语合适性以及话语的意义;另一类就是把语境解释为语言活动参与者所共有的背景知识,这种背景知识使听话人得以理解说话人通过某一话语所表达的意义。

这两类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语境先于交际过程而存在,交际者根据这个语境来确定意义。

这种静态语境观不适用于动态的的言语交际过程,不能有效地起到解释并且指导交际的作用。

因为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循环状的过程,参与者轮流扮演发话者和受话者的角色。

言语交际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当受话者把反馈信息传递给发话者时,发话者的状态已与起始状态有所不同,当交际过程进入下一回合时,交际双方都将面临新的情况,交际双方使用的语言及非语言的交际手段成为交际双方继续交际的新的语境要素。

二、动态的语境观关于动态语境的研究,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研究语言的使用情况,对语境这一概念的界定和构成要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如波兰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从提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概念,维索尔伦提出了语境适应论的观点,指出语言不仅是语言成分和语境因素相互适应的双向动态过程,而且也是语言使用者策略性的选择过程。

无论哪种观点本质上都认为语境是不断运动着的、可变的。

为了便于研究语境的动态特征,我们把语境定义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对某一言语活动有影响的共有知识的统一体。

我们研究语境的动态特征,就是把语境置于发展变化的言语交际过程中进行研究。

交际过程也是语境的构造过程。

发话者能够有意识地操纵“共有知识”来构造有利于实现自己交际目的的语境统一体;受话者能够从“共有知识”中激活相关的要素,并且加入交际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信息,构造能够有效地理解话语的语境统一如:Interviewer: Have you visited the skill center? Electrician:Yes, Idid. Interviewer: So you’ve had a look at the workshops?Electri-cian :Yes. Interviewer: You know what the training allowance is? Do you? Electrician: Yeah. Interviewer: Have you visited the skillcenter? Bricklayer:Yes. I’ve been there. Yeah.Interviewer: Soyou’ve had a chance to look around’?And did
you look in at thebrick shop? Bricklayer:Ah yeah. We had a look around the brickhop.And whit looks.0k I mean it’s…Interviewer: All right. Bricklayer: Pretty good yeah.这则对话选自Gumperz(2003)面记录。

对话中的电工和砌砖工同时申请参加一个公共机构的带薪培训项目。

面谈人对他们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但两人的回答方截然不同。

电工做出了最简单的答复,对提问只被动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措辞简练没有向对方提供任何有关个人的信息。

而砌砖工在做出肯定回答的同时加入了一些描述性话语(I’ve been there.Yeah.)显示出他对这个培训项目的强烈兴趣话语虽然不长,却在面谈中有效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和谐气氛,以至于砌砖工在面结束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表达自己的评价时,面谈人给予了他帮助。

砌砖工就建立了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和谐语境。

而电工拘谨的回答使他与面谈人的距离一直保持到最后。

三、动态语境与话语理解
语境是使用语言时的实际语言环境,是交际双方共同的认识前提。

认知是心理的一部分,是与感情、动机、意志等活动相对应的心理思维过程,是大脑对客观世界及其关系进行信息处理从而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因而人的认识也可以分为两部分: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形成表象和意象、概念、范畴的过程和对事物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语境是一个心理的产物,其复杂性表现在说话者的话语组织依赖于听话者特定的交际环境中的语境假设能力和推理能力。

我们在研究语境的过程中应把语境置于发展变化的言语交际过程进行动态地研究。

在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者能够通过有意识的言语行为组织一个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的语境框架。

例如:What are we supposed todo?如果这句话的语境是父亲向儿子了解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句中的第一人称we实际上替代了用来指称对方第二人称you,这里父亲有意识地调用第一人称we指称第二人称you吸引儿子注意,是利用了指示代词的动态特征来构造语境。

又如会话过程中,信息推导实际上是受话人对认知语境内容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搜索或寻找过程,即受话人的认知语境搜索过程。

不同的语境会造成不同的话语理解,动态境影响着话语理解。

语境不是静态的,而是由不断被激活的语境因素和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动态地生成的。

动态语境影响着话语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