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引路,快乐作文”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2018-2019】小学童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结题报告-word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小学童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结题报告篇一:儿童诗教学研究论证报告“儿童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篇二:论文:浅谈小学儿童诗教学附件1:论文编号:(由教研室统一按市、县编码编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学会201X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征集评选登记表说明:一、学科类别: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 4.中学物理 5.中学化学 6.中学生物 7.中学政治 8.中学历史 9.中学地理 10.小学语文11.小学数学 12.小学思品 13.小学英语 14.小学科学 15.中小学音乐 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17.中小学美术18.中小学信息技术19.通用技术20.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1. 学前教育 22.特殊教育23.职业教育 24.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
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论文题目:浅谈小学儿童诗教学【内容摘要】儿童诗是开展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材料。
在散文诗教学的组织与指导中,教师能否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高效优质地将儿童诗所蕴涵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儿童,将直接影响着儿童对诗歌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以及儿童诗教学的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
因此,如何组织和指导好儿童诗的教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那么,在小学儿童诗教学中,应该如何引领孩子进行儿童诗的学习呢?以下是我在小学儿童诗教学中的几点实践和体会,在此和老师们一起交流、探讨。
一、加强朗读指导,读出节奏韵律; 二、采用表演诵读,加深情感体验;三、教师激情引领,体会诗歌佳境;四、感悟诗歌特点,激发读写兴趣。
快乐习作课题总结
快乐习作课题总结第一篇:快乐习作课题总结快乐习作课题总结于晓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以“走进生活”为载体,以“真情体验”为突破口,以“快乐习作”为主渠道的方法,使习作成为小学生的生活需要,成为有趣的快乐体验,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自主表达,自由表达,凸显个性,实现快乐习作。
尝试改进小学习作教学。
先将课题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实现了以下研究目标:1、利用本土资源,开拓习作生活内容的选择,探索与生活习作训练的有机结合,在体验生活中让学生积累素材,言之有物,构建快乐习作指导的多元模式。
2、使学生在用词、布局谋篇上打好扎实基础,而且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写作,观察思维有独立性,想像联想有创新性,评价修改有自觉性,运用言语有规范性、和谐性、情趣性、独特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言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在快乐写作中受到生动、具体的人文性的教育,凸显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语文素养得以综合提高。
4、促进学校作文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此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最终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1、创设和谐氛围,体验心境之乐:师生共同解放思想。
打破应试教育对学生习作的思想束缚,避免老师过于机械和繁琐的指导,让学生充分放松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努力实现习作与思想的和谐发展。
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多施微笑,多搞民主、多给高分、多作辅导、多想后进生、多搞交流、多法比赛、多辟园地、多类评奖、多次加分。
2、注入时代活水,拥有内容之乐:习作内容生活化,开放式的习作教学,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本身,打通课内外、校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实现习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缀,让学生感悟生活,感受到习作是生活真实表达的需要。
从生活中寻找材料、从大自然中索取材料、从活动中创造材料,从阅读中积累材料、从课文中挖掘材料。
小学低年段学生童诗研究报告
小学低年段学生儿歌、少儿诗写作能力培育的研究报告马睿一、课题的界定: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任何时候都与教育同在。
在我国自有“庠序之教〞的那天起,诗歌就成为最重要的根本教材之一。
儿歌、少儿诗是指以少儿为对象的,切合少儿的心理和审美特色,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
狭义的儿歌、少儿诗是指少儿自己创作的诗,广义的儿歌、少儿诗还包含合适少儿阅读的成人诗歌和成人为少儿创作的儿童诗歌。
诗是心灵智慧的产物,是文学最原始、最永久的艺术形式。
而少儿诗歌在天真无邪的感悟、自由自在的想象、率直稚拙的语言中,更能表达人类原始的生命激动和灵性激荡。
少儿身上独有的异样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奇异丰富的想象能力,是少儿诗歌的诗质所在。
少儿诗歌包含着巨大的教育潜力。
儿歌、少儿诗写作是学生个体依据已有的阅读体验,经过睁开儿歌、少儿诗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建潜能。
本课题主假如针对现阶段小学低年段学生如何提高儿歌、少儿诗写作能力进行实践与研究,进而探究出提高学生儿歌、少儿诗写作能力的教课方法,以抵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诗的年纪,第一是他们极富想象,令人忍俊不由的无忌童言,让他们经常不经意地表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性来;再次,他们拥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形象思想异样开朗,那好奇的眼睛,单纯的心灵经常在大自然中,在平时生活中感觉、捕获、发现和探究,而后不经意地去表达能打动他们心灵的东西。
第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现在三五岁的孩子,在家长、幼儿园老师的指引下,会背好多古诗、儿歌和少儿诗,初步养成了读诗的兴趣,初步领会了诗歌的音乐美、境界美。
进入小学后,识字量渐加,在大批朗读琅琅上口的诗歌后,让他们试试与他们的年纪相适应的儿歌、少儿诗的写作,不会是件困难的事。
所以,我以为在小学低年段合适睁开少儿诗、儿歌的写作活动,有益于加强孩子们的音乐感、节奏感和形象思想能力,同时也切合课标的理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道德涵养和审美情味,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儿童诗专题性研究报告
儿童诗专题性研究报告篇一:儿童诗教学研究论证报告“儿童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篇二:小学低年段学生童诗研究报告小学低年段学生儿歌、儿童诗写作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马睿一、课题的界定: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任何时候都与教育同在。
在我国自有“庠序之教”的那一天起,诗歌就成为最重要的基本教材之一。
儿歌、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
狭义的儿歌、儿童诗是指儿童自己创作的诗,广义的儿歌、儿童诗还包括适合儿童阅读的成人诗歌和成人为儿童创作的儿童诗歌。
诗是心灵智慧的产物,是文学最原始、最永恒的艺术形式。
而儿童诗歌在天真无邪的感悟、无拘无束的想象、率真稚拙的语言中,更能体现人类原始的生命冲动和灵性激荡。
儿童身上特有的异常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奇特丰富的想象能力,是儿童诗歌的诗质所在。
儿童诗歌蕴含着巨大的教育潜力。
儿歌、儿童诗写作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阅读体验,通过开展儿歌、儿童诗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现阶段小学低年段学生如何提高儿歌、儿童诗写作能力进行实践与研究,从而探索出提高学生儿歌、儿童诗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首先是他们极富想象,令人忍俊不禁的无忌童言,让他们常常不经意地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性来;再次,他们持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形象思维异常活跃,那好奇的眼睛,纯真的心灵常常在大自然中,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捕捉、发现和探索,然后不经意地去表达能打动他们心灵的东西。
第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如今三五岁的孩子,在家长、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会背很多古诗、儿歌和儿童诗,初步养成了读诗的兴趣,初步领略了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
进入小学后,识字量渐加,在大量诵读琅琅上口的诗歌后,让他们尝试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儿歌、儿童诗的写作,不会是件困难的事。
小学童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童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 童诗是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需要1、增强语言的凝聚力,提高语言素养进行语感和想象力训练的最好材料莫过于诗歌,这是由诗歌的语言形式决定的。
诗歌的语言形式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语言高度凝炼,富有韵律节奏感,极有抒情性和意蕴美。
而要解读一首诗,须通过诵读、品味、想象,刺激各感官的参与,进而唤起内心的视象,把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经过读者的再创造,从而达到在新的广度和深度把握语言具象。
同时,意蕴的形象化促进对涵义往往不确定及模糊性词句的理解。
“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诗语言特有的秉性,对于训练学生语感确是管用的方法。
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从草稿到成品往往需要反复诵读,推敲锤炼,如觉得拗口的,便增删换改,直至读来琅琅上口、音节协调,达到词句之间组合的最优化,进而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色,进而提高语言素养,增强语感。
2、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拓思路,提升作文的力度学生作文的最大通病就是思路狭隘闭塞,题材不广,完全被生活所约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想象。
针对这一弊端,许多地区已开始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如湖南湘西的童话引路作文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流派之一,江西张秋林、张厚德(四寄)提倡的幻想作文教学,鼓励学生借助想象和联想,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追求艺术上的真实。
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是提高作文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诗歌的诞生依赖于丰富的想象,雪莱认为: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
诗是一种创造,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诗的想象更丰富,更新颖,如果我们有意识的让学生对诗歌的用词结句遣章,反复咀嚼品味,体会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那么学生的脑海中就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栩栩如生的意象,从而学生在作文塑造形象时更能深刻的把握文章的内部结构,以及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只有观察生活,并善于思考,善于想象,把观察到的感性的东西作诗意的升华,由此及彼的联想,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深度。
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究微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问题的提出小学生普遍对作文不感兴趣,全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陷身于“题海”。
加班加点做作文,身心负担重。
(1)小学生作文中假话,套话,空话的现象严重,少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利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2)在作文指导上,存在机械地仿写范文,背诵现成文章和“老师出提纲,学生填内容”等现象,不利于开发学生智慧的潜力和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
(3)文体训练单一,而且记叙文的训练到小学高年级趋向文学化,忽视实用体的教学,使学生不懂得作文的实用价值,不能将其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来使用。
作文没有成为自我表达的需要。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摆脱困境,爱上作文呢?根据小学生喜欢生活,喜欢玩的天性,我们联想到生活实际,提出了以“生活”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以“快乐作文”为主渠道的方法,尝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
2.理论依据(1)作文教学的价值:人文的和谐统一。
小学生写作文,无非是写他们的生活,假如这件事是他们自己做过的,或者看到的,听到的,他们对这件事就会有认识,有感情,那么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强调的是“诗外”的学习――生活的体验,只有拥有丰富的生活,积极的情感体验,健康的道德品德,才能真正把握“诗内”的功夫,才能让学生做健全的人,写健康的文,达到人文的和谐统一。
(2)作文本质的返朴归真,生活本源。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也就是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
所以说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便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生活是作文之本。
”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
这是作文教学返朴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
3.研究的意义价值(1)进一步发展我校课题的研究成果。
(2)尊重学生个性,将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引导他们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敏于观察生活,勤于阅读积累,乐于体验交流,将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使作文成为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成为有趣的快乐体验。
小学中年级童诗童话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中年级童诗童话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摘要: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文学教学〞或适合于小学生阅读欣赏的童诗童话创作教学活动,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有效载体。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情感与人格开展关键时期与敏感期,情感细腻、联想丰富,心灵纯洁,是进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关键开展期。
通过儿童诗歌和童话教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提炼素材、创设意境、品味言语、运用语言等作文能力,而且在这样一次次的实践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安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准确优美的语言运用和欣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童诗童话教学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开展,将我们带入了科学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经济时代。
同时,科技进步必然会推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同步开展,并使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对小学阶段的文学教育而言,其对学生的开展目标的设想也必须紧跟时代价值观念变更的步伐,在满足社会的工具性目标的同时,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撒下人文精神的种子,并促成其生根发芽。
以"让童诗童话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让儿童文学唤醒沉睡于孩童心灵深处的善性〞为理念,对学生进展儿童文学教育。
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文学教学〞或适合于小学生阅读欣赏的童诗童话创作教学活动,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有效载体。
师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泉根曾说"一个人的素质上下恰恰是表达在人文素质上,而人文素质表达在他的文学修养上。
文学素养可以说是涵盖了一个人的各方面的素养与修养,正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最终表达。
而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又正是其童年时代从儿童文学的承受、理解开场的显然,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转轨以及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等跨世纪的工程中,儿童文学的普及教育将有不可替代的功用……〞因此,王教授大声疾呼:"为中国的素质教育计,为亿万少年儿童的开展计,儿童文学应尽早独立出来才好!〞同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情感与人格开展关键时期与敏感期,情感细腻、联想丰富,心灵纯洁,是进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关键开展期。
有关快乐作文的实践与探究报告
有关快乐作文的实践与探究报告师寨镇二中娄玲、李彩红内容摘要:“快乐作文”是储晋老师首创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
它的核心观念在于降低写作文的难度和要求,缓解学生紧张情绪,逐步打消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培养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要从看、听、说、读、写几个方面下功夫。
看。
在平时就指导学生多看,看什么呢?看人。
看景。
、听。
倾听他人的语言,听大自然语言。
说。
语言是人类心灵表达的工具,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习说。
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达到如此境界,必须多读。
、听。
倾听他人的语言,听大自然语言。
说。
语言是人类心灵表达的工具,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习说。
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达到如此境界,必须多读。
写。
许多实验证明没有多写做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可能的。
关键词:看、听、说、读、写我们师寨镇二中的语文老师从2010年10月开始,在七、八年级进行有关快乐作文的实践与探究。
任何一个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疼的恐怕都是同一个问题——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偏低,又难以改变现状:面对作文,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有话说不出,即便说出来,也都是些“低分文字”。
于是我们便以“作文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要靠多年积累,要有兴趣和毅力,要有文学功底,要有……”这样的“肺腑之言”来“告诫”学生,致使很多学生只能“望文兴叹”、“望文生畏”,也把作文教学推到了一个很尴尬的位置,既难倒了学生,也难住了老师。
“快乐作文”是储晋老师首创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
它的核心观念在于降低写作文的难度和要求,缓解学生紧张情绪,逐步打消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为了实现这一点,也为了验证“快乐作文”模式到底能否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我开始在初一(3)班和初一(4)班开始了实践。
在第一课“怎么想就怎么写”中,就有很大的收获。
首先,我提出“作文难在哪里”的问题,同学们讨论回答很踊跃,接着对半截砖头作用的想象更是丰富多彩,这一点我事先是没有预见到的,这也说明并非是学生差而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引导。
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作文不仅是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手段,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能够集中的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和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位置。
而事实上,我们经常听教师提起作文,叫苦连天,到考试期间,甚至有老师为应付考试强行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因此作文课如一潭死水,每位老师不敢涉足。
久而久之,许多学生谈文色变,写作文就如无米之炊。
每次写作文时,学生们绞尽脑汁、东拼西凑,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学生写作文苦不堪言,对作文厌恶之极。
著名教育家XXX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
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让学生爱上写作文。
因此,必须创造一种快乐作文教学法,减轻学生作心理负担,给学生一个欢乐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欢欢喜喜地用手中的笔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以及想说的话用语言文字自由地表达出来。
根据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教师作文教学行为与学生研究行为,针对学生怕作文的最显著的共性特征,我们确立了“小学快乐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
二、中心概念及其界定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
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点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裕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
《小学生现代儿童诗歌写作兴趣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现代儿童诗歌写作兴趣培养的研究》播种诗心收获诗趣——《小学生现代儿童诗歌写作兴趣培养的研究》研究总报告一、课题简介(一)课题背景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许多璀璨的诗篇润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熏陶和教育。
今天,科技的进步,传媒的发达,为孩子们提供了便捷的感官信息,同时也占据着他们的学习和业余生活。
加上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诗歌的诵读与写作也被学校、老师、学生乃至家长逐渐淡化了,读诗写诗的人日渐减少了。
一天,我的一堂诗歌教学课对孩子们有了一些触动。
因此,我敢断定,学生对诗歌的需求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这种需求与诗歌之间的沟通问题,主要是激发、引导鼓励、欣赏。
我想,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诗歌欣赏和写作能力。
何不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现代诗歌写作的兴趣?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任何时候都与教育同在。
现代儿童诗歌,语言通俗、形式自由、充满童真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里的特点。
诗性、诗心、诗情、诗意、诗兴潜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儿童身上特有的异常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奇特丰富的想象能力,是儿童诗歌的诗质所在。
我希望课题研究,开展现代儿童诗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如何提高现代儿童诗歌写作兴趣培养的研究,从而探索出提高学生现代儿童诗歌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因此,儿童诗歌需要我们去研究、挖掘、弘扬。
“读诗的孩子不会变坏”,把诗歌引进课堂,让孩子读诗赏诗写诗,就是对他们进行美的教育,因美而真,因美而善,以美育人。
(二)立项情况《小学生现代儿童诗歌写作兴趣培养的研究》是我申报的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海南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训对象专项课题)。
《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作文不仅是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手段,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能够集中的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位置。
而事实上,我们经常听教师提起作文,叫苦连天,到考试期间,甚至有老师为应付考试强行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因此作文课如一潭死水,每位老师不敢涉足。
久而久之,许多学生谈文色变,写作文就如无米之炊。
每次写作文时,学生们绞尽脑汁、东拼西凑,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学生写作文苦不堪言,对作文厌恶之极。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
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让学生爱上写作文。
因此,必须创造一种快乐作文教学法,减轻学生习作心理负担,给学生一个欢乐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欢欢喜喜地用手中的笔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以及想说的话用语言文字自由地表达出来。
根据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教师作文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针对学生怕作文的最显著的共性特征,我们确立了“小学快乐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
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
小学童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童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 童诗是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需要1、增强语言的凝聚力,提高语言素养进行语感和想象力训练的最好材料莫过于诗歌,这是由诗歌的语言形式决定的。
诗歌的语言形式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语言高度凝炼,富有韵律节奏感,极有抒情性和意蕴美。
而要解读一首诗,须通过诵读、品味、想象,刺激各感官的参与,进而唤起内心的视象,把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经过读者的再创造,从而达到在新的广度和深度把握语言具象。
同时,意蕴的形象化促进对涵义往往不确定及模糊性词句的理解。
“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诗语言特有的秉性,对于训练学生语感确是管用的方法。
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从草稿到成品往往需要反复诵读,推敲锤炼,如觉得拗口的,便增删换改,直至读来琅琅上口、音节协调,达到词句之间组合的最优化,进而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色,进而提高语言素养,增强语感。
2、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拓思路,提升作文的力度学生作文的最大通病就是思路狭隘闭塞,题材不广,完全被生活所约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想象。
针对这一弊端,许多地区已开始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如湖南湘西的童话引路作文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流派之一,江西张秋林、张厚德(四寄)提倡的幻想作文教学,鼓励学生借助想象和联想,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追求艺术上的真实。
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是提高作文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诗歌的诞生依赖于丰富的想象,雪莱认为: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
诗是一种创造,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诗的想象更丰富,更新颖,如果我们有意识的让学生对诗歌的用词结句遣章,反复咀嚼品味,体会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那么学生的脑海中就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栩栩如生的意象,从而学生在作文塑造形象时更能深刻的把握文章的内部结构,以及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只有观察生活,并善于思考,善于想象,把观察到的感性的东西作诗意的升华,由此及彼的联想,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深度。
快乐式作文批改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2)
“快乐式作文批改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习作教学一直是让语文教师头痛的一个话题,上作文难,批改起来更难。
难也不怕,怕的是你辛辛苦苦字斟句酌地批改,可学生并不关注。
一个等第就已证明一切,何必再去看那些红圈圈,红杠杠呢?你的付出就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未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并未加浓。
叶圣陶先生说:“老师批改作文是够辛苦的。
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批改方式呢?我看值得研究。
”叶圣陶先生在《给(语文学习)编辑部的信》中说:“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
……打破精批细改是很不容易……于是,老师只好做这劳而少功或劳而无功的事了。
老师辛苦了,学生吃亏了。
”把批改的权利教给学生,让作文批改更轻松,让学生更能从批改中受到震憾。
拉近作文批改与学生作文水平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学会批改作文,愿意批改作文,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从批改中获得快乐。
特提出此课题。
快乐就是感到幸福和欢乐。
作文批改就是对作文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判。
快乐作文批改就是把批改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批、互批、生评、师评等环节中尝试到作文批改的快乐,并从批改中学到知识、习得作文的方法,把教师从无效的、繁琐的批改中解放出来。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我认为让学生进行作文批改正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实践与提升。
《课标》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标》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其中写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快乐作文实验报告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深化研究》————子课题《儿童快乐作文与语文课程标准深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安阳市健康路小学2010年11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深化研究》————子课题《儿童快乐作文与语文课程标准深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安阳市健康路小学王小玲健康路小学于2007年承担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深化研究》子课题《儿童快乐作文与语文课程标准深化研究》的实验研究任务。
目前,我校共有24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达一千余名,参与该试验的教师队伍日益壮大。
通过全体实验教师的全力以赴,不懈努力,此项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课题的研究工作也推动了我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弊端重重:“应试化”倾向严重。
许多教师疲于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文学化”倾向严重。
过于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将习作要求人为拔高,甚至将习作异化为文学创作。
习作教学脱离了生活的需要,而人人生活、工作所必需的,却练得很少,甚至不练;“命题化”倾向严重。
以命题作文为主,违反了作文产生的自然程序;“三话化”倾向严重。
学生的习作中“三话”(即假话、空话、套话)盛行,几乎看不到笔随心动的真情作文。
教师害怕教作文,对作文教学束手无策,学生害怕写作文,视习作为难题,对习作毫无兴趣可言;教师迫于“考试”、“评比”等的压力,又不得不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只好为应试而作文,为作文而造情,言不由衷,胡编乱造,敷衍凑数。
以致学生想写的,不让写;教师想要的,写不了,要不到。
于是,学生的习作普遍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练得越多,雷同、平庸、应付、抄袭之作也就越多。
作文教学陷入了令学生人格分裂、思维萎缩、语言贫乏的费时低效、恶性循环的“怪圈”,摆脱这一尴尬境地已刻不容缓。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的普遍原理。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不竭源泉,作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快乐作文”教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快乐作文”教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可见,只有培养学生兴趣和自信心,才能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才会调动他们积极快乐的去观察,去我手写我心。
而事实上,我们经常听教师提起作文,叫苦连天,到考试期间,甚至有老师为应付考试强行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因此作文课如一潭死水,每位老师不敢涉足。
久而久之,学生怕写作文,说假话,写假事;小孩子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内容不实在,不具体、造成学生望文生畏,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恶性循环现象班班所见,严重影响了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纵观之,“兴趣”、“自信心”缺乏的问题,不仅仅来之于学生,更来之于教师。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那么,连老师都望文生畏,学生怎能和作文有缘?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激发学生快乐有兴趣的写作文?如何调动教师积极主动的探究作文之路快乐教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我快乐我习作”有效作文教学低年级段课题研究中,我们以“远教媒体资源”为支撑,以课例为平台,以“生活”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以“快乐写作”为宗旨,以“探究学习”为主渠道的方法,采用小专题的形式,初步探究了我校低年级段写话的策略。
;一、领导重视,促使教师参研热情。
本次的课题研究是我校建校以来最大的一个课题,也是我们每个老师都碰到的难题,我们本着解决问题,真正探索写话和作文教学的路子的目的,来实施本课题。
在刚公布本课题时,听到每位语文教师的种种顾虑:“作文没法上……肯定会失败……公开示范课上作文,挂讲台上岂不是学生笑话……”为了卸下教师的沉重包袱,我们首先让教师明白研究课题的意义就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的过程,“哪怕是挂在讲台上,我们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设计,继续上,没什么丢人的,因为我们是探究嘛……”同时为了促使每一位教师的评课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领导首先身先士卒,在每次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课题研究活动中,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共同学习探究,积极进行网络和理论学习,用专业引领教师探究本校有效作文教学的途径。
“童诗引路,快乐作文”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央教科所立项课题子课题“童诗引路,快乐作文”实验研究结题报告涟水县实验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概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地处于江苏名镇——涟城镇,“原汁原味的水乡,千年积淀的文化”,丰厚绵长的文化底蕴,正是激发孩子们习作表达、凸显学校作文特色氛围的丰厚土壤。
1.开展童诗教学研究,是提升学生人文品位的需要。
现代社会迅猛发展推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同步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情感细腻、联想丰富,心灵纯洁,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关键期,应在实现工具性目标的同时,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撒下人文精神的种子,并促成其生根发芽。
童诗这一人文精神的载体充满了情感的空灵与丰富的想象,我们应借助童诗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让童诗唤醒沉睡于孩童心灵深处的善性。
2.开展童诗教学研究,是新课改的需要。
“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新课改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适合于小学生阅读欣赏的童诗教学活动,正是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载体。
大力倡导诗意作文教学,能彻底解放学生的写作个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回归到生命的真实境况中来。
3.开展童诗教学研究,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由于缺乏一种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教育理念,从而阻碍了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泉根曾说“一个人的素质高低恰恰是体现在人文素质上,而人文素质体现在他的文学修养上。
文学素养可以说是涵盖了一个人的各方面的素养与修养,正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最终体现。
而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又正是其童年时代从儿童文学的接受、理解开始的。
““要作文,先做人”,通过童诗引路,诗意作文,对学生加强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意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央教科所立项课题子课题“童诗引路,快乐作文”实验研究结题报告实验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概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原汁原味的水乡,千年积淀的文化”,丰厚绵长的文化底蕴,正是激发孩子们习作表达、凸显学校作文特色氛围的丰厚土壤。
1.开展童诗教学研究,是提升学生人文品位的需要。
现代社会迅猛发展推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同步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情感细腻、联想丰富,心灵纯洁,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关键期,应在实现工具性目标的同时,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撒下人文精神的种子,并促成其生根发芽。
童诗这一人文精神的载体充满了情感的空灵与丰富的想象,我们应借助童诗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让童诗唤醒沉睡于孩童心灵深处的善性。
2.开展童诗教学研究,是新课改的需要。
“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新课改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适合于小学生阅读欣赏的童诗教学活动,正是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载体。
大力倡导诗意作文教学,能彻底解放学生的写作个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回归到生命的真实境况中来。
3.开展童诗教学研究,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由于缺乏一种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教育理念,从而阻碍了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泉根曾说“一个人的素质高低恰恰是体现在人文素质上,而人文素质体现在他的文学修养上。
文学素养可以说是涵盖了一个人的各方面的素养与修养,正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最终体现。
而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又正是其童年时代从儿童文学的接受、理解开始的。
““要作文,先做人”,通过童诗引路,诗意作文,对学生加强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意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上个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发出要“出版更多优秀作品,鼓舞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指示,既极大地鼓舞了辛勤耕耘在儿童文学园地的广大园丁们,也吸引了一批成人文学家们加盟儿童小说创作。
最近几年,许多儿童文学作家都在呼吁:教育应极力在小学里推动“儿童诗歌教学”,因为诗能启发儿童的智慧,造成精神的活泼、思想的活泼。
著名诗人金波说:“童真与童诗有着天然的机缘。
现在,我们提倡在学校里进行文学教育的时候,而诗教则首当其冲。
”儿童诗,是任何其他文学样式所不能替代的,它开启童蒙、凝聚精神、焕发活力、滋润心灵。
教育界许多有识之士一致认为,少儿学诗是一项极有意义的举措。
陆襄在《读读、吟吟、唱唱》一文中介绍,北京、湖北上海等地的“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已经启动,几百万3岁—13岁的少年儿童,学生不但对课外读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诗歌的欣赏水平,更为可喜的是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这对于促进作文教学,无疑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因此,课题组成员认为在小学阶段适当开展儿童诗的教学和写作活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课题的界定童诗引路,诗意作文指创作者在原先较为丰厚的童诗的阅读、欣赏、创作“根柢”之后,在创作其他文学、艺术作品时,将“诗”的诸多的“美”予以意解、渗透。
我们既强调“渗透”的过程,也重“渗透”后的实效。
从外在形式上看,“诗”好象已意为作文(或其他样式的作品),但“诗意”却在那儿芳香馥郁。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以童诗引路,诗意作文为平台,以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基点,并以之为突破口,在合理借鉴中外历史上诗教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建构符合时代需要的新诗教的理论框架与基本原理以及操作系统,让学生从小就得到诗意熏陶,蕴蓄人生激情,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1.理论层面:探索中外教育史上诗教思想、小学语文“新诗教”的基本理念,整体构建诗意语文教学、诗意语文教师培养、诗意学生培养的崭新模式及探索价值取向。
2.实践层面:本课题实践研究的内容拟从从三个维度展开。
①课程内容——编写《倾听花开》、教材以及《花开有声》,利用童诗挖掘语文的诗意美,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语文课程个性化、诗意化。
这是实验的凭借。
②教师内容——探索、实验“诗意教师”的培养机制,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研究素养。
这是实验的关键。
③学生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诗教活动,学习诗教的方法,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是实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题研究的宗旨。
三维目标互相促进,螺旋上升,形成一个诗意场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一)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①整理优秀的儿童诗作品,研究儿童诗的特点,从中提炼儿童诗创作的基本方法。
②阅读有关儿童诗教学的文章,获取儿童诗教学的相关经验。
2.调查法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主要采用:①问卷调查法。
②访谈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儿童诗歌”的兴趣和创作的基础,并通过观测、访谈对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第二、三阶段,我们注重运用“行动研究法”引领学生借鉴赏析优秀诗作,指导发掘生活素材,进行创作,从而观测记录学生在“儿童诗歌”研究过程中的发展状况,并及时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归纳。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第四阶段,通过综合、整理,以论文、学生作品展示、结题报告等形式,总结归纳“儿童诗歌”创作研究中所取得的经验,以便推广、运用,而且这一方法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升华。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操作措施:(一)培养教师童诗教学的真正落实和成功开展,关键在教师。
为此,我们制定了“请、学、研、写”的教师培养方针。
“请”即邀请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及儿童诗教学上有建树的老师到学校进行讲学指导;“学”则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儿童诗创作理论、教学方法、儿童文学等的学习;“研”就是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经验,交流学习、教学心得,以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理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及相互沟通等能力。
“写”就是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
(二)、诗教课程童诗进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向课外延展,让学生读诗、写诗,在读写中接受诗教。
学校把诗教确立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
我们在童诗教学内容的选择、诗教课的类型、阅读和写作课的基本模式,以及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探索。
1.童诗教学内容选择多样化。
童诗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内容有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谜语诗、故事诗、讽刺诗、抒情诗、配画诗等等。
我们分册编写《花开有声》在选择诗教读本和自选内容时,注意内容选择的多样化。
既选有说理诗,又选有写景诗;既选有教育诗,又选有抒情诗;既选有国内的童诗作品,又选有国外的童诗作品。
2.总结诗教课的类型。
我们强调:课堂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以促使学生诗情激荡,思维飞扬,使课堂诗意弥漫。
根据这样的原则,我们经过实践,总结了在诗教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可以分析出多种课型,基本上有以下七种类型:⑴“析诗课”以分析为主,通过分析使小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意境、形式和写作方法有初步的理解。
⑵“诵诗课”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以达到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诵读的形式有独诵、齐诵、小组诵和集体诵等各种形式。
⑶“评诗课”以评点为主,通过评点,以达到对诗歌各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体验。
有时评名作,有时也评习作;有时评点一组诗,有时也一诗一评。
⑷“赏诗课”以欣赏为主,辅以音乐、舞蹈、表演、画画等方式方法,以达到品词品句,融情入境的目的。
⑸“作诗课”以写作为主,有模仿写作,有提供材料或意境或题目进行写作,有感而发的自由创作等。
⑹“改诗课”提供一首或几首学生习作,大家共同修改,有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形式。
⑺“赛诗课”现场给题目作诗,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评出优秀诗作,给予表彰鼓励。
我们更多的是“综合课”:“阅读综合课”,即以读诗、析诗入手,进而赏诗、评诗。
“写作综合课”,即以读诗、总结回顾入手,进而作诗、改诗。
边学边练,学中有练,练中有学。
3.构建童诗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⑴阅读课基本模式:导入――――――→探究―――――――→总结↓↙↓↘↓(教师)呈现教材→提出要求→组织交流→启发诱导→归纳总结↓↓↓↓↓(学生)选择教材→小组学习→反馈讨论→欣赏品味→巩固提高⑵写作课基本模式:回顾――――――→运用―――――――→评改↓↓↓(教师)诱导回顾―――――→提出任务―――――→组织评讲↓↙↓↘↓(学生)例举分析→确定题材→组织语言→提炼语言→修改定稿该基本模式,能比较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探究学习”的精神,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顺应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重视发挥学生的潜能,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学生性格、兴趣和主动探究及进取的精神等。
三、诗教阵地1.校园环境建设。
“在碧波荡漾的涟漪湖旁,在一座小学沐浴的春光……”一曲校歌唱出了我校的校园特色。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校园环境素雅、质朴、自然而富有灵气,犹如一位小家碧玉,使人享心悦目,独具校园地理文化品位。
这些无不折射着学校环境的诗意语言,无不凸显出诗意校园的浓厚氛围,这是学校诗教的大阵地。
2.班级阵地建设。
⑴开辟班级诗文读书角、“诗墙”。
推荐佳作名篇,鼓励勤读,让学生敞开心扉与名家对话,与历史对话,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诗墙”以《诗歌天地》、《诗圃》、《优秀诗选》等为刊名,介绍名诗人、名诗篇、诗歌写作小知识,发表同学优秀习作,同学们都把自己满意的习作贴在诗墙上,有的还配上简笔画,贴上小图片。
⑵开展形式多样的童诗评比:开展“读书摘诗”,一月一评,评出最佳读书笔记;开展“写循环小诗”,每小组5人,周一至周五每人写小诗一首,每组选出最佳诗一首参加全班评比;进行“擂台赛”,每人朗诵自己的诗作,大家参与评点,优者为“擂主”。
⑶结合班队课,开展以读诗、谈诗、赛诗为中心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3.诗社阵地建设。
春蕾文学社展征集组稿、诗赛创作、编辑诗报、推荐佳作等活动。
校报《春蕾》“诗苑星空”栏目,成为学生展示童诗童心的天地,大大激励着学生多读、多写、多练。
诗报以刊发学生优秀习作、获奖诗歌为主,并辅以名诗人、名诗篇、诗歌知识等,并多方联络领导名家题词为诗报锦上添花,为诗教推波助澜。
如:著名诗人教授蒋风为诗社题书了“”著名儿童诗人金波题书了“”,青年诗人雪野录题了“”……编辑《春蕾》报30期,诗歌专辑多版,选发学生优秀诗作30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