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琴》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民族乐器教案

2023年民族乐器教案

2023年民族乐器教案2023年民族乐器教案1【活动总目标】1、喜欢参加《民族乐器》的主题活动,激发对民族乐器的兴趣,感受中国民族乐器的丰富和独特。

2、尝试运用调查、交流、讨论等活动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乐意与老师、同伴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各种民族乐器不同的音色及演奏方式,重点认识二胡、琵琶、大鼓、笛子等民族乐器,了解用这些乐器演奏的代表作。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安静地倾听和观看民族乐器的表演并爱惜民族乐器。

5、乐意与同伴相互协商分配,在音乐伴奏下能专注地进行合作模仿演奏,体验共同表演的乐趣,获得成功感。

【活动方案】活动一:欣赏歌曲《阿拉穆罕》主要涉及领域:艺术活动目标:1、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表演,初步认识各种民族乐器。

2、模仿女子十二乐坊的表演,学做各种乐器的演奏动作。

3、对中国民族乐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1、女子十二乐坊的《阿拉穆罕》光碟。

2、各种民族乐器的替代品(羽毛球拍、木棍、玩具高尔夫球棒等)。

活动过程:1、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阿拉穆罕》,激发活动兴趣。

★指导语:你看到了什么?她们演奏的是什么乐器?2、再次欣赏,了解各种乐器的演奏动作并模仿表演。

★指导语:××乐器是怎么演奏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分别模仿二胡、琵琶、笛子、扬琴等各种乐器的演奏动作。

)3、运用各种乐器的替代品进行表演。

(1)讨论各种乐器的替代品。

(2)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替代品,跟着音乐进行演奏。

(3)交换乐器进行表演。

活动二:参观民族乐器展主要涉及领域:艺术、社会活动目标:1、通过参观民族乐器展,感受中国民族乐器的丰富和独特。

2、对民族乐器感兴趣,在参观活动中能大胆地与有关工作人员、老师和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建议:1、事先与幼儿共同讨论有关民族乐器的问题及调查内容。

2、与民俗博物馆民族乐器展厅联系好参观事宜(了解幼儿的问题、进行适当的介绍、部分乐器演奏等)。

活动三:我知道的民族乐器主要涉及领域:语言、社会活动目标:1、通过交流、欣赏等活动,初步了解二胡、琵琶、大鼓、笛子等常见民族乐器的特征及演奏方法,激发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园教学设计:本课是“文人情致”单元第一课时,选用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中代表性作品:古琴曲《流水》,这首作品反映了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古琴曲中各种不同音色特点以及多种指法的运用特色,赋予音乐丰富的表现力,意境幽远而有古朴性。

聆听《流水》的部分音乐,结合课本和课件文字相关提示,初步感知古琴的韵味。

重点欣赏《流水》,通过引导学生用唱一唱主题音乐,对比不同风格的音乐等方式参与欣赏,进一步从感性到理性,加深对古琴曲的音乐风格特点的印象。

最后的环节主要拓展学生对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的知识面,告诉到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方式方法,做到学有所获。

选用古琴主奏的音乐《阳关三叠》入手,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歌声,创设音乐情境,高一学生对唐诗----《阳关三叠》中的歌词并不陌生,可以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学唱作品,感受诗歌结合的意蕴。

教学内容:1、古琴曲《流水》2、古曲《阳关三叠》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流水》部分音乐,初步了解古琴音乐风格特征,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

了解古琴中泛音,按音等音色特点及滚拂指法的运用,体验并感受音乐的表现意境。

2、通过采用体验、探究、合作的方法来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歌曲《阳关三叠》,初步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中国古代诗词歌曲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等,感受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1、欣赏古琴曲《流水》,对古琴曲音色特点的分辨。

2、学唱《阳关三叠》。

教学难点:1、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对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的把握。

2、探究古曲中诗与歌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课前欣赏现代古风作品《卷珠帘》音乐片段,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2、播放红楼梦中宝、黛交流的场景,提问: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导入课题《文人情致》。

古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古琴是文人必修的乐器,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化身。

小学音乐活动教案(大全9篇)

小学音乐活动教案(大全9篇)

小学音乐活动教案(大全9篇)小学音乐活动教案1教材分析《洗手绢》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

曲调短小、流畅、节奏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词等劳动歌曲的特点。

全曲使用素材节奏,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可爱形象。

教学策略在不同的层面运用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遵循音乐的教育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音乐的欣赏、创作、演唱、表演、画图、游戏等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1、为《洗手绢》创编动作2、制作手绢3、劳动节奏创编活动(感受二声部节奏)教学目标1、通过律动表演《劳动最光荣》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为歌曲《洗手绢》创编动作,培养学生即兴创编的能力,提高表演、表现能力。

3、通过游戏、律动初步感受二声部的节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4、通过学生设计手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为歌曲《洗手绢》创编动作。

2、二声部节奏合奏。

教学准备幻灯片、手绢、颜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律动播放《劳动最光荣》学生边唱边表演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听见曲子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做什么?生:小蜜蜂采蜜……师:你能表演一下小蜜蜂采蜜的动作吗?生:……师:你真勇敢!有哪个同学能做出不一样的动作?生:……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给他鼓鼓掌。

播放《劳动最光荣》创设唱演的情境,能够在课堂伊始,诱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孩子们忙进入角色。

二、节奏游戏师:这些都是爱劳动的小动物,你们在家里、学校都参加过哪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呢?生:拖地、洗碗……师:谁能按节奏表演一下拖地的动作呢?生:……师:你的动作真形象,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出示节奏某某│某某│)生:集体表演师:有谁能来表演一下洗衣服的动作?记住要按节奏哦!生:表演师:你真棒!再想想有哪些不一样的动作?生:表演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出示节奏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现在请大家一起按节奏来洗衣服吧!生:表演一遍师:老师请同学们一边拖地一边洗衣服来演奏一曲《劳动进行曲吧》看看谁表演的最好!(此环节渗透二声部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二声部的'节奏)通过肢体动作感受节奏的美,培养孩子们的表现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1走进古琴关山月|人音版(2023)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1走进古琴关山月|人音版(2023)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古琴的基本构造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讲解古琴的组成部分,如琴面、琴底、琴弦等,强调古琴作为“四艺”之一的地位,理解古琴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关山月》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分析《关山月》的起承转合结构,讲解其音乐旋律、节奏和调式特点,使学生掌握这首古琴曲的核心要素。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古琴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设置可能不够开放,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为此,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古琴音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古琴文化的了解仍较浅显。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增加古琴文化背景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演奏实践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琴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走进古琴关山月》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琴这一传统乐器充满了好奇。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古琴的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以下几点需要反思和改进。
首先,理论介绍环节,我意识到自己在讲解古琴基本构造和演奏姿势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程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结合实物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琴。

《流水》之走进古琴教学设计

《流水》之走进古琴教学设计

欣赏《流水》之走进古琴微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古琴文化,培养学习古琴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深刻感悟古琴艺术的内涵,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将古琴精髓传承下去。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古琴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欣赏和鉴赏高雅的古琴艺术。

知识与技能:认识古琴音色、形态、构造,学习基本演奏技巧,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和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古琴相关知识。

难点:理解古琴艺术的人文内涵和深远意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思考视频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绝弦的故事。

师:同学们说的太对了,这就是“知音”的典故。

师:视频中演奏的乐器是什么,音色又是什么样的呢?生:古筝;古琴;不知道;音色是深沉古朴,余味悠长的。

师:古琴和古筝的确有相似之处,但在形制音色上还是有区别的,古代文人常用古琴来表达情感,因此琴也是四艺之首。

【设计意图:通过“知音”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古琴艺术直接联系在一起,加深了学科间的渗透和交流。

】(二)认识古琴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去了解和认识古琴吗?生:愿意。

师:下面让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古代传统乐器的大家长——古琴。

(课件介绍古琴的历史文化、构造、喻义)生观看并学习。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古琴和我们大家的身体结构有什么联系吧。

生(交流讨论后):和我们人体相似,都有头颈肩腰尾足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对啊,古琴的结构与凤身是相对应的,别看乐器不大,可是“五脏俱全”。

人琴合一看起来形态也很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古琴的基本知识,体味古琴构造的形态美,感悟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涵。

】(三)学习古琴师:同学们,古琴的意境十分高深,音色变换丰富,你们知道有哪些基本的技巧吗?生:不知道师:基本的演奏技巧是绰注吟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生观看视频,学习基本技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学设计篇1: 22.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世所稀。

知音共饮醉当歌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鼓”是什么意思?(弹。

)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争取读通课文(2)指名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少选之间”的“少”读shǎo。

“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2.教师出示课件,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

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应放在首位。

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

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适合反复诵读,所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五篇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五篇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五篇高中音乐鉴赏教案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丝竹乐的基础知识、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1)、让学生在民间丝竹乐欣赏中感受丝竹乐的艺术美,提高对民间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外自觉的去查阅、收集有关丝竹的资料,懂得民乐的同学,能够自己组成一个民乐队来演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

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原因。

教学难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辨别。

教学方法:聆听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上课礼仪2、请几位懂得民乐的同学上台表演一段民乐合奏。

二、导入: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这几位同学的表演,精不精彩?(生:……)。

那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几位同学在表演中分别使用了哪些乐器吗?(生:……)。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有二胡、笛子。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

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乐器种类众多,刚才同学们看到几位同学表演中使用的乐器只是我们众多民族乐器中的一小部分。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第二十四节:高山
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古琴、了解古琴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聆听《流水》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熟悉《流水》主题,视唱乐曲第一、二部分,分段感受情绪。

区别古琴和古筝的不同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寻琴学在古琴音乐文化中的艺术宝藏,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我国传统音乐古琴曲的欣赏,高中学生思维较活跃喜欢流行、快节奏的音乐,古琴音乐对于他们而言会感到枯燥,
所以这节课要尽量利用多媒体,使这节课上的轻松活泼,丰富一些,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

3重点难点
1、通过听、看、讨论、探究等活动,体验《流水》的意境,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2、视唱乐曲第一、二部分,分段感受情绪。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视频导入
课前视频导入(播放影片中的古琴片段)。

《走进古琴》陈涛

《走进古琴》陈涛

古琴
在历史上有很多 一个重要原因是其 过于相似,因而失去 如排箫即因其音色 传多时,瑟也因其音 近而几乎绝迹。古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夫所看中,本身也正 的独特与过人之处
古琴
同学们,古琴不仅音色优美,同时还具有精深高妙的 涵,深沉蕴藉,飘洒潇逸的风格特点,古色古香,典雅 文人气度,这正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灵魂所在。古琴 善于用“虚”“远”来制造一种空灵的美感,追求含蓄 在的神韵和意境。它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表面上极其 散漫的形式。同学们只有用心去体会古琴音乐,才能明 音乐的博大精深有更深刻的了解。

走进名家
古琴
• 管平湖(1897-1967),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画 苏州,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世家;名平,字吉庵, 湖,自称门外汉;清代名画家管念慈之子;从小随
弹琴,幼年丧父后,广泛求艺,拜杨宗稷为师
金绍城,学花卉、人物,擅长工笔,笔法秀丽
成法所拘,为"湖社"画会主要成员之一,后任教
华美术专科学校。
古琴与古筝的区别
古琴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筝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
琴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古琴
5.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 谱”,到了唐朝后称“减字 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
谱”、“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省级优秀教学设计6篇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省级优秀教学设计6篇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能利用双气泡图整理对比收集到的信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透过语言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重难点:重点:能利用双气泡图整理对比收集到的信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透过语言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修身的必备技能。

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古代只叫作琴,近代区别于其他乐器,才习惯叫作古琴或七弦琴。

孔子所教授的课程“六艺”中的“乐”就有弹琴咏唱诗歌的项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琴”有关的文章——《伯牙鼓琴》。

二、自读课文,理解文意1、指名检测重点字词的读音、解释。

2、分组读、合作读检测课文朗读。

3、说说两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调动五觉,想象画面1、《伯牙鼓琴》这篇课文中,伯牙弹的琴曲是什么样的?课文中是如何描写伯牙弹琴的?2、锺子期的语言让你想象到了什么?3、调动“五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分别说一说“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让你想象到了什么?4、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用上“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尝到了……触到了……”将自己的想象描述出来。

四、人物对比,感受“知音”1、快速阅读资料袋,说说什么是知音?2、思考,为什么伯牙和锺子期二人会成为知音呢?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找出课文中进行对比的两个人物。

(2)逐句分析,将提取到的信息分别填入相应人物的气泡上。

(3)将相同点填在中间的气泡,不同点填在两边的气泡中。

师总结:伯牙弹琴,锺子期听琴;伯牙用将高山流水的情志寄托在琴声之中,锺子期能用语言描述出;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他们二人不愧是彼此的“知音”!这种图表叫做双气泡图,它可以帮助我们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点。

关于伯牙和子期,你肯定还想了解更多,下面让我们阅读补充资料,完善双气泡图。

3、小组合作,练习巩固。

六年级语文上册22《伯牙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22《伯牙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22《伯牙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3. 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欣赏,知音难觅以及音乐的魅力。

4. 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拓展了解中国知音文化。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朋友间知音难觅的情感;了解中国知音文化。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走进课文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一组诗,找位同学来读,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生:读这组诗有什么共同点?——生:每句诗中都含有“知音"二字(板书知音)师:古往今来人们感叹着知音难觅。

知音这个词就源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言文——齐读《伯牙鼓琴》(提前板书课题)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伯牙,指生读生:读师:认识了伯牙,再来看“鼓”是什么意思——生:弹。

师:伯牙鼓琴就是——生:伯牙弹琴。

师:我们再来看看伯牙弹的琴,(出示)请你介绍生:介绍。

二、纵情吟诵1、分句读师:下面来看课文,这篇文言文一共四句话,课前都预习了,下面请四个同学来读,一人一句。

(1)生:读第一句(伯牙鼓琴......)师:锺子期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他是一位樵夫,也就是砍柴的人(2)生:读第二句师:(读得好:节奏读得很好)不好纠正:善哉乎、巍巍乎是子期听完琴声后一种由衷地赞叹,所以三个字不能分开要读好这句,需注意句子中间这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乎,读的时候得适当延长,再停顿,调子上扬再略微下降,就能读出古文的味道,听老师读——师范读可以加手势读指生读:(师评价:读出了赞叹的语气)一起读(3)生读第三句:(少选之间......)师:截止到目前,这句话是最难读的,她不仅要读好这个乎字,还要读好这两个多音字,第一个是少选,请问少选什么意思?(预设:读错,有没有同学哪个字和他读的不一样?生读对,师:少选什么意思?生:少选的意思是一会儿不久,表示时间少。

走进古琴音乐教案

走进古琴音乐教案

走进古琴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走进古琴音乐教学目标:1. 了解古琴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

3. 欣赏并理解古琴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重点:1. 古琴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古琴音乐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古琴乐器。

2. 古琴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料。

3. 关于古琴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琴音乐的录音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古琴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古琴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演示:老师演示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揉弦、拨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古琴的演奏方式。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古琴基本演奏技巧的练习,老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5. 欣赏:播放多种风格的古琴音乐,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古琴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6. 总结:对古琴音乐的历史、文化、演奏技巧和特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古琴演奏家进行现场演奏和讲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古琴音乐演出或音乐展览。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古琴音乐,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指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考察学生对古琴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3. 考核学生对古琴基本演奏技巧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进行总结和分析。

2. 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4篇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4篇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4篇《阳关三叠》教学设计11、本课的引入部分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并成功地引入到课题;确实激发了学生想对古琴做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2、在感受与体验这一部分,两次对比鉴赏层层深入:通过吟唱上阕,对琴歌中上阕与下阕的音乐要素对比,学生可以感受到歌曲情感的递进,深刻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比如:课堂上学生讨论到八度大跳所表达的情感起伏;反复吟唱所表达的无限眷恋与依依不舍之情等;接下来是合唱版与琴歌版的对比,通过对音色、速度、力度、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对比鉴赏,学生能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并由此关注现代的合唱作品是如何传承古代音乐文化的。

3、在创造与活动这个环节,学生积极性被调动,参与面也很广,几乎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部分都积极参与,场面活跃。

辩论赛上,两组学生都能很准确地阐述自己对古代音乐文化传承的'认识,并很具说服力。

在创造性的改编活动中,学生结合所学,新的创意层出不穷,让人大吃一惊。

整个后面的环节,可以说课堂里学生妙语连珠,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4、不足之处在于对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的背景等介绍还不够。

还有吟唱的部分还可再加强一点。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2《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而改编的歌曲。

为了让“友情”这根主线贯穿于整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几个环节:一、激情导入二、诵读古诗通过对古诗的讲与诵读,去了解、体会诗人王维与元二之间的深厚友情三、释疑、解决难点1、讲解“阳关三叠”的含义。

2、同音相连、八度大跳、切分音、强音记号。

四、新歌教学1、通过视唱、模唱旋律,感受音乐情绪。

2、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词,来体会诗人对元二那种伤感、悲凉、惜别、期待的内心世界。

3、通过齐唱、接龙唱、同桌深情对唱等形式的演唱,让学生熟悉歌词的同时,引导他们珍惜友情、师生情、同学情。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3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苏少版)九年级音乐《阳关三叠》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利用百度搜索唐代诗人王维及《送元二使安西》(2)利用百度搜索古代乐器图片:编钟古琴古筝埙等二、教学课题《阳关三叠》教室前方投影背景幻灯三、教材分析这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琴歌,编入教材第三单元―悠远古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第【1】篇〗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课文。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并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巧激趣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震撼人心、发人深省。

2.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课讲述的本身就是关于音乐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自读,师巡视。

3.检查初读情况。

课件出示:1.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2)猜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花样朗读晓停顿1.教师范读。

(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2.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全 音乐教案 张双楼矿校 张鑫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全 音乐教案  张双楼矿校 张鑫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华夏古韵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讲音乐故事,观赏古琴曲流水2、唱歌阳关三叠。

二、教学目的:“知音〞故事。

2.理解古琴曲流水音乐内涵,相识古琴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可以感受和表现出歌曲根本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学唱歌曲,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深沉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古琴,沟通古琴学问提问:今日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我们中国古代特别宝贵乐器,这件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

这是什么乐器呢?(2)沟通学问提问:古琴有几根琴弦?①提问:琴面上白点名字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②老师介绍古琴构造:琴有头、颈、肩、腰、尾、足,琴反面有两个孔,是古琴出音孔。

③提问:古琴面和古琴底分别是什么形态?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④老师介绍琴名与音色⑤听一段古琴曲,学生初步感受古琴音色。

⑥老师讲解琴歌根本概念2、(一)讲音乐故事〔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故事吗〔2〕请学生讲故事,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

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

老师适当补充。

(假如学生不理解,由老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学生答案可能涉及到挚友间友谊,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

学生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激励。

〔4〕听古琴曲流水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支配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

也可以由老师在古琴曲流水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某些片段加以观赏。

老师要留意激励学生自主领悟音乐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1.学生先观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支配学生朗读诗句,老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 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特点。

比方,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

应留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唱曲情感表达作用。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简谱) :梅花三弄-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简谱) :梅花三弄-教案

才在“琴”的前面加了“古”字,成为“古琴”。

(教师出示古琴图片,以《梅花三弄》为背景音乐)(2)师:那么“古琴”长什么样子呢?同学们请看,(教师出示古琴实物),古琴的造型质朴,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古琴有七根弦,由粗到细、自外而内排列,并且有标志音律的十三个徽,古琴摆放位置应当宽头朝右,窄头朝左,最细的线朝自己,同时宽的那头,是要悬空在摆桌子右侧外面的。

(3)师:古琴能发出怎样的音色呢?你听(教师弹奏)生:浑厚、高雅、清澈……3.引出课题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古琴的音色“和雅、“清淡”,因此古人曾说:“琴为声之最清”,最清亮、淡雅的声音是由古琴发出来的,那么,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用琴来衬托,与琴相匹配呢?——“梅为花之最清”,在花的世界中,梅花是最清淡、高雅的,“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这就是古琴曲《梅花三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琴曲——《梅花三弄》。

(出示课题)【教学意图】:结合图片、实物及音响,教师适时提出设问,帮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古琴的历史、基本结构、音色等。

(二)音乐聆听与音乐实践活动1.聆听乐曲第一部分(1)师:首先,我们来听乐曲的第一部分,这段音乐使你想到梅花怎样的形象?生:这一部分音乐使我想到梅花在自然淡雅的开发。

师总结:第一部分古琴的音色清澈透明,使人想到梅花的清纯、高洁。

(2)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乐曲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这段旋律既有二拍子,又有三拍子,它们交替出现,是变换拍子。

二拍子怎么划拍,三拍子怎么划拍,和老师一起来做……下面老师来视唱这段主题旋律,你来划拍,在心里默唱。

(3)师:现在请你跟随老师的琴声,划着拍一起来唱一唱主题旋律。

(4)师:同学们唱的很好,下面把竖笛拿出来,我们一起来吹吹这段主题旋律,你们自己先练习一会儿。

(5)学生用竖笛演奏主题,教师指谱划拍。

(6)师:同学们吹的非常好,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件乐器,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拿出竹笛)下面我们来完整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当主题旋律出现时,老师用竹笛来吹奏,你来听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7)师:同学们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三次,正是因为主题旋律进行了前后三次的重复,所以称为“三弄”,同时这又是一首描写梅花的作品,所以叫做“梅花三弄”。

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精选5篇)

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精选5篇)

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精选5篇)第一篇: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音乐赏析教案古筝曲《流水》【教学思路】我国古代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

尤其是古代音乐艺术更是博大精深,耐人品味。

本课通过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琴曲《流水》和围绕古琴曲的艺术特点与古琴文化的探究,并适当扩展到其他中国古代乐曲和古代乐器的学习,从而对琴歌古曲有一个清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

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民族意识。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音乐教学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之上,掌握和领会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风格、神韵和气质,引领学生高层次地鉴赏音乐,丰富音乐文化知识,提高音乐艺术修养”。

“音乐鉴赏作为增进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针对现阶段学生热衷流行歌曲、情歌和摇滚的现象和社会环境强大气流的冲击,所以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情体验,初步认识、了解我国古代器乐曲的发展简史;感受、体验蕴含于古琴曲中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古琴曲《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

这首古曲淡泊、优雅、深邃,意境深远。

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作者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精神。

该曲式为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个部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古琴曲《流水》,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古琴的知识,感受古琴的音色,体会古琴的文雅深邃,并初步理解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古琴曲《流水》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讲述、讨论、练习、自学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淡泊、优雅、深邃,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增进他们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走进古琴评课

走进古琴评课

走进古琴评课
古琴是中华历史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乐器,由于它一直被当作帝王文人的专利,与人民大众相距较远。

针对这一现象,《走进古琴》这一教学内容设计上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古琴所要表达的音乐文化内涵。

因此,本设计不仅定位在对古琴琴曲、琴歌的学习,还包括对古琴音乐文化内涵的探究,并进一步寻找其文化中音乐本身的价值。

本设计首先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琴的资料;其次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参与实践、探究的环境,做到以学生为本;再次,整合教学内容把内容分为:(1)认识古琴;(2)感受古琴;(3)表现古琴;(4)拓展延伸四大模块,使学生在认识、欣赏、交流、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意义:
1、了解古琴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欣赏琴曲、学唱琴歌,了解古琴的音色、琴曲的音乐内涵,感受和体验琴歌的艺术魅力。

3、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创编音乐情景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结:古琴作为一种乐器,它的音域范围较广,音色独特,也接近于人的声音。

因此,无论是独奏的形式还是合奏的形式,它都能十分胜任。

古琴与舞蹈——《神人畅》。

以古琴曲为名的舞蹈不多,古琴既是道具又是乐器,舞蹈既有优美的舞姿,又有富于韵律的节奏,真可谓“天人合一”。

(欣赏古琴与舞蹈《神人畅》)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运用音像资料,悉心引导,有效组织讨论,让学生从中感受古琴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积累感性认识,为下面的实践环节打下基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古琴》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选自人教版第三单元《华夏古韵》之《古琴》。

古琴是中国文化艺术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积淀最深厚的国粹艺术。

从伏羲氏削桐为琴至今,先辈们留下了三千多首琴曲以及完整的琴学理论,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琴学体系。

通过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母语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设计思路:
古琴是中华历史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乐器,由于它一直被当作帝王文人的专利,与人民大众相距较远。

针对这一现象,《走进古琴》这一教学内容设计上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古琴所要表达的音乐文化内涵。

因此,本设计不仅定位在对古琴琴曲、琴歌的学习,还包括对古琴音乐文化内涵的探究,并进一步寻找其文化中音乐本身的价值。

本设计首先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琴的资料;其次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参与实践、探究的环境,做到以学生为本;再次,整合教学内容把内容分为:(1)认识古琴;(2)感受古琴;(3)表现古琴;
(4)拓展延伸四大模块,使学生在认识、欣赏、交流、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了解古琴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欣赏琴曲、学唱琴歌,了解古琴的音色、琴曲的音乐内涵,感受和体验琴歌的艺术魅力。

3、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创编音乐情景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感受古琴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学习琴歌的独特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欣赏古琴独奏曲《流水》音乐片段。

二、导入:
导言:1977年,美国科学家从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文明中选择了部分音乐作品,代表地球文化的精华,刻成一张唱片搭载在“航行者号”太空船上,发往浩淼的太空,作为人类的使者去寻求“宇宙间的知音”。

被认为是“人的意识与宇宙的交融”的古琴曲《流水》即是其中之一。

今天让我们伴随着深沉而浑厚的旋律走进古琴的世界,去揭开这一吉老乐器神秘的面纱。

三、新课教学:
(一)认识古琴
1、讲一讲:
古琴自产生以来,就与历代的文人雅士结下了缘,有关古琴的传说和美谈己使它的艺术价值超过了一般乐器。

下面请同学们讲讲你所知道关于古琴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从学生现有的文学经验入手,通过语言表述来感悟音乐文化,使学生有进一步挖掘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愿望。


2、看一看:
请学生把课前搜集的有关古琴的图片资料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使他们明白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形成自我构建知识的意识。


3、弹一弹:
教师出示古琴(实物),初步认识古琴。

邀请部分同学随意弹一弹展示的古琴,感受其独特的音响效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探索乐器的奥秘,在教学中教师以直观、生动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新鲜的情境,使学生随着活动自愿地思考。


4、想一想:
古琴的形制繁多,你能说出它们的种类吗?(看图片回答) (仲尼式、伏羲式、师旷式、正合式、神农式……)
(设计意图:对于常识性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前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获得需要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概括总结,以达到教学实效。


(二)感受古琴
教师播放几种不同艺术形式的古琴演奏片段,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演奏特点,感受其丰富的艺术效果。

播放:古琴与乐队——《平沙落雁》。

讨论:古琴在乐队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结:古琴作为一种乐器,它的音域范围较广,音色独特,也接近于人的声音。

因此,无论是独奏的形式还是合奏的形式,它都能十分胜任。

古琴与舞蹈——《神人畅》。

以古琴曲为名的舞蹈不多,古琴既是道具又是乐器,舞蹈既有优美的舞姿,又有富于韵律的节奏,真可谓“天人合一”。

(欣赏古琴与舞蹈《神人畅》)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运用音像资料,悉心引导,有效组织讨论,让学生从中感受古琴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积累感性认识,为下面的实践环节打下基础。


(三)表现古琴
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不同艺术形式的古琴表演。

下面我还要为大家介绍古琴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琴歌”。

1、请全体学生朗诵《送元二使安西》。

2、教师现场演奏古琴曲《阳关三叠》,并演唱。

3、介绍琴歌《阳关三叠》,学生聆听录音。

4、谈谈初听这首琴歌的体会。

5、学唱《阳关三叠》,教师出示《阳关三叠》歌谱。

6、教师演奏《阳关三叠》,学生轻声演唱,感受琴歌中的节奏特点。

7、教师介绍琴歌特殊的演唱方法,鼓励学生带着方法富有感情地演唱。

小组讨论: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分析琴歌的旋律与诗歌的结合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琴歌的特点,感受它独特的表现功能,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琴歌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
根据《阳关三叠》的诗句和音乐,学生分组即兴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自己的作品,从中体验成果的喜悦。

学生评价作品,培养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自己对琴歌的感受表现出来,顺应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创作、表演、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启了学生想象闸门,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五)结束课程
学生畅谈对古琴及其音乐文化的认识和感想。

欣赏合唱《阳关三叠》,学生伴随音乐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本课教学效果,让学生的感受得以交流,把对古琴音乐文化的体验与感受延续到课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