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0021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件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性
研究领域
包括病原体鉴定、病害发生规律、抗病机制等。
重要性
农业植物病理学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体种类
1 真菌
包括霉菌、锈菌、腐霉菌等。
3 病毒
如烟草花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
2 细菌
如黑穗病菌、细菌性斑点病菌。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
果树病害的预警系总结和展望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 深入,我们有望更好地应对病害问题,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病原鉴定
通过病原体形态、生物学特 性等进行鉴定。
病害监测
利用野外观测、实验室检测 等方法监测病害发生情况。
防治措施
研究病害防治的有效方法和 策略。
农业植物病理学应用实例
1
番茄斑点病的防治
利用合理的旋转种植、耐病品种筛选等方法控制病害发生。
2
水稻纹枯病的研究
分析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发高效的防治措施。
《农业植物病理学》PPT 课件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农作物疾病的起源、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的科学。
写作目的
通过这份PPT课件,我们旨在向大家介绍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实例,以加深对 该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农业植物病理学定义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疾病的学科,包括对植物病原体、宿主植物 和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60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3.课程目的(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1.5.学时为325. 建议先修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7.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考勤10%,实验报告成绩:20%(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闭卷考试9. 课外自学要求自学主要参考书:(1)《小麦锈病及其防治》.李振岐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中国小麦锈病》.李振岐曾士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小麦赤霉病研究》.陆维忠程顺和王裕中主编.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新编农药使用手册》.刘乾开,朱国念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及研究进展》.陈其煐等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年(6)《小麦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李光博,曾士迈,李振歧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 (7)《小麦全蚀病及其防治》.郝祥之等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8)《禾谷多粘菌传麦类病毒病研究》陈剑平著.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9)《烟草病害防治图册》.白金铠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10)《杂粮作物病害》.白金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11)《麦类病毒病及其防治》周广和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1986年(12)《油料作物病害及其防治》刘惕若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13)《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综合防治》陈其瑛主编,科技文献出版社.1983年(14)《玉米大、小斑病及其防治》白金铠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5)《果树病理学》(第二版)浙江农业大学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植物病理学一般知识基本内容:(1)一般性介绍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及发展简史(2)植物病害的概念(3)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和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4)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基本要求:(1)学生应当简要了解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科学中的地位(2)明确植物病害的概念,自然生态系和农业生态系中植物病害的构成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植物病害的危害性,植物病害的分类。
农业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1]
《农业植物病理学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07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植物保护专业必修3. 课程的目的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经济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识别和症状特点、病原特性、病害发生规律、病害综合防治的方法与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4. 学时与学分学分为2,学时为405. 建议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等。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 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年(2)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 高小宁黄丽丽主编. 自编教材. 2007年参考书目:(1)农业植物病理学. 侯明生黄俊斌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6年(2)农业植物病理学. 赖传雅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3年(3)果树病理学(第二版). 浙江农业大学等主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6年(4)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综合防治. 陈其瑛主编. 科技文献出版社.1983年(5)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 方中达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年(6)植物保护词典. 丁锦华等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年(7)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 陆家云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年(8)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 方中达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年(9)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 康振生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年(10)果树病害图鉴. 黄丽丽主编.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1年(11)新编农药使用手册. 刘乾开等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12)植物病理生理学. 章元寿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13)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防治. 张绍升主编.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14)植物病毒学(第二版). 谢联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年(15)分子植物病理学. 王金生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年(16)植物病原细菌学. 王金生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年(17)棉花苗期病害. 周建业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18)植物病理学原理. 宗兆锋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年(19)Plant Pathology(第四版). Agrios, G.N. Academic Press. 2004年(20)Diseases of tree fruits. Alan L. North central regional extension publication. 1982年(21)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David 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年(22)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 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on. 1986年(23)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gy (24)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 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on. 1986年(25)Compedium of apple and pear diseases. Minnesota Jones A L . APS press. 1997.(26)Ainsworth and Bisby’s dictionary of fungi. 9th Kirk P M et al. Wallingford: CABI Publishing 2005年(27)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MPMI) /mpmi(28)Phytopathogy /phyto(29)Plant diseases /pd(30)Plant pathology (31)/ppigb(32)/plant_index.cfm(33)/index.htm(34)/ag/plantdisease/lbhome.htm(35)/cropindex.htm(36)/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理论上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主要农作物病害的发病规律,提出相应的防病控病措施;实践上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症状,辨别常见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掌握鉴定植物病害的常用技术与方法,提高实际诊断植物病害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水稻病害(4学时)第一节稻瘟病(1学时)第二节水稻纹枯病(1学时)第三节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1学时)第四节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恶苗病和稻曲病(1学时)本章重点、难点:水稻三大病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和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重要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植物病害症状是寄主、病原物和环境三者互作的结果。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水稻病害的总体发生情况和分布危害情况。
理解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和发病严重程度是寄主、病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重点掌握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章麦类作物病害(4学时)第一节小麦赤霉病(1学时)第二节小麦白粉病和小麦纹枯病(1学时)第三节小麦锈病(1学时)第四节小麦黑穗病和小麦全蚀病(1学时)本章重点、难点:小麦三大病害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和小麦纹枯病,以及小麦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和三种锈病的侵染循环特点及药剂防治适期。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小麦病害总体发生情况,及小麦一般病害的典型症状和病原物。
理解小麦三大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掌握小麦三大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第三章杂粮病害(2学时)第一节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0.5学时)第二节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丝黑穗病(0.5学时)第三节甘薯黑斑病(0.5学时)第四节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病毒病(0.5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以及甘薯黑斑病等重要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选修
适用专业:作物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依据
依据植物病理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内容,学会鉴定各种农作物病害、病原物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应用原理解决实践问题。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掌握部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加强学生对病害的症状和
病原识别。
2、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鉴定病原物、识别病害的方法。
3、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识别和鉴定各种农作物生产上的主要病
害。
4、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1、学时分配: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实验课10学时。
2、教学形式:
1)讲课与实验相结合。
实验课上讲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2)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
3)新鲜标本、盒装标本、浸制标本、挂图、病原玻片等多种手段。
3、实验性质:为应用性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平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七、教材:
1、《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许志刚编农业出版社
2、《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李洪连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总学时:70 ,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30学时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先修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在修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讲授水稻、小麦、棉花、油料作物、玉米、薯类、果树、蔬菜等主要作物的重要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并进行有关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初步掌握上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初步具备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常见植物病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讲授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教师提问与学生答疑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大田作物、果树、蔬菜等常见植物病害症状识别要点,掌握重要病害的病原鉴定、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等理论知识。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配合理论讲授的内容,采用实验室病害症状和病原物形态的观察和病害田间调查等方式对各类作物重要病害进行诊断、鉴定或调查研究,旨在进一步加深和巩固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诊断病害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结构及安排(以典型病害为例,共40学时)第1-2讲第一章绪论(2学时)本章重点(任务和目标):主要介绍本门课程,了解课程性质及主要任务、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参考资料目录等。
1.1 历史大事件1.2 课程性质及任务1.3 目的要求1.4 授课对象及要点1.5 教学方法1.6 课程考试1.7 相关参考资料第3-6讲第五章杂粮病害(4学时)具体病害学时分配:甘薯黑斑病(1学时),甘薯根腐病、甘薯贮藏期病害(0.5学时)、马铃薯晚疫病(1.5学时),马铃薯病毒病(1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英文名称: 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课程编号:101C2004课程类型:专业课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学时: 72学分: 4.5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它属于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完基础数学、物理、化学及专业基础课植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后开设的一门课程。
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操作与田间教学等几个环节,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病害防治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学生在将来的生产实践中能够识别病害、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合理、科学的控制病害的策略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国内外特别是我省病害分布概况和防治技术的进展状况,对各类作物的分布概况、栽培面积、病害的种类和为害情况有个统一的认识。
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各类作物主要病害的分布、为害情况、侵染循环、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预测预报及防治方法等,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和科学研究。
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重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实物标本和观看幻灯片加强学生对主要病害症状的了解程度,在生产时间中遇到某一植物的病害时,能够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达到识别病害,制定防治策略的目的。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学时分配表第一章小麦病害7 1 6 14第二章水稻病害 3 1 3 7第三章杂粮病害7 1 3 11第四章棉花病害 3 1 1.5 5.5第五章油料作物病害 2 1.5 3.5 第六章葡萄病害 4 3 7 第七章果树类病害7 1 3 11 第八章十字花科蔬菜病害 2 1 3 第九章茄科蔬菜病害 4 1 5 第十章葫芦科蔬菜病害 3 1 1 5 合计42 6 24 72五、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第一章麦类病害(时数8 )一、主要内容第一节小麦锈病(一)小麦锈病在历史上发生及为害状况(二)小麦三种锈病的症状特点(三)小麦锈病病原物(三)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循环规律(四)影响小麦锈病发生的因素(五)小麦锈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第二节小麦黑穗病(一)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在历史上发生及为害状况(二)小麦三种黑穗类病害症状识别(三)小麦三种黑穗病病原物(四)小麦三种黑穗病侵染循环规律(五)影响小麦黑穗病发生的因素(六)小麦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第三节小麦病毒病(一)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在历史上发生及为害状况(二)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症状区别(三)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病原物(四)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的发生规律(五)小麦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第四节小麦全蚀病(一)小麦全蚀病在历史上发生及为害状况(二)小麦全蚀病症状(三)小麦全蚀病病原物(四)小麦全蚀病的发生规律(五)小麦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第五节小麦白粉病(一)小麦白粉病在历史上发生及为害状况(二)小麦白粉病症状(三)小麦白粉病病原物(四)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五)小麦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第六节小麦赤霉病(一)小麦赤霉病在历史上发生及为害状况(二)小麦赤霉病症状(三)小麦赤霉病病原物(四)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五)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第七节小麦纹枯病(一)小麦纹枯病在历史上发生及为害状况(二)小麦纹枯病症状(三)小麦纹枯病病原物(四)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五)小麦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二、课程的重点难点本章重点难点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循环过程,小麦全蚀病的TAD现象,小麦黄矮病的侵染循环规律。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教学难点
水稻三大病害的诊断鉴定,病原物特性,病害循环及防治措施;
稻瘟病叶片上四种症状变化,生理小种鉴定,病害季节性消长规律;
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生理分化;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与稻瘟病、白叶枯病的不同点。
教
学
进
程
一、水稻稻瘟病
(一)稻瘟病在不同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症状类型
(二)病原菌生理特性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五)病害控制
三、小麦白粉病
(一)小麦白粉病的症状
(二)病原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五)病害控制
四、小麦黑穗病
(一)小麦黑穗病的症状
(二)病害循环
(三)发病条件
(四)病害控制
五、小麦病毒病(黄矮病、丛矮病)
六、麦类其他病害
小麦霜霉病
小麦根结线虫病
小麦全蚀病
小麦叶枯病、颖枯病
教
学
进
程
一、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
(一)病害症状特点
(二)病原菌特征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因素
(五)综合防治
二、玉米灰斑病
(一)病害症状特点
(二)病原菌特征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因素
(五)综合防治
三、玉米锈病
(一)病害症状特点
(二)病原菌特征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因素
(五)综合防治
四、玉米其他病害
二、甘蔗赤腐病(一)分布及其危症状(二)病原(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五)病害防治
三、甘蔗眼斑病
(一)分布及其危害症状
(二)病原()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GDOU-B-11-213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农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原理与方法的科学,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加深对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掌握病害的变化动态,预防新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同时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完善病害的治理对策,提高现有的防治水平,开辟防治病害新途径。
其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病害症状、病原、病害流行规律以及防治原理与手段等。
我校农业植物病理学是面向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门课程一共70个学时,4个学分。
其教学包括课堂理论讲授、实验课两部分,理论部分共分8章,主要讲授粮、棉、油、杂谷、薯类、蔬菜、果树等作物上重要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特征,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治理措施等系统专门知识与应用技能。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学会识别病害症状与诊断病害,学会分离、培养与鉴定病原物,能够制作病害实物标本,了解重要病害循环与流行规律,能够制定病害防治的综合技术措施。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继《普通植物病理学》后又一门应用理论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深化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使学生能充分巩固与熟练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学生在修完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程后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讲授大田作物、蔬菜、果树等重要病害的症状识别诊断、病原鉴定、病害发生发展规律与综合治理措施等系统专门知识与应用技能。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初步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门课程主要讲授水稻、花生、玉米、薯类、甘蔗、果树、蔬菜等作物上的重要病害。
在教学中,根据各类作物上病害发生危害的严重性与主次,重要病害系统讲授,主要病害讲授重点,一般病害只在实验教学中介绍。
(完整版)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athology)(48学时)一、简要说明:《植物病理学》是为农学专业所设置的一门专业拓展性课程,其中课堂理论教学36学时,实验课教学12学时,3.0学分;课程实习0.5周,0.5学分。
本大纲规定了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和学时分配等。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植物生产类学科专业课程。
是农学专业的拓展性课程。
主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教育。
本课程包括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病原物、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病害的控制、作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6个知识模块。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植物病理学、农作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的知识。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本大纲根据课程在生物安全学科中的地位、任务和要求来制定。
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大部分。
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自主学习,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农作物病害的与防治的知识和植物病害识别的基本技能。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利用多媒体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方法,实践教学采取实验室操作和田间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第三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主要参考书目:赖传雅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华南本,第二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谢联辉主编. 普通植物病理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侯明生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 北京: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五、学分和学时分配:本课程3.5学分。
其中: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课)48学时(3.0学分),课程实习0.5周(0.5学分)。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内容(36学时)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学时)1、目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研究领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汉)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汉)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Agricultural Phytopathology)课程代码:131010019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68/4(其中理论50学时,实验18学时)需预修课程:植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适用专业:适用与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简介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继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后的植物病理学的各论部分,是主要讨论各类常见农作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病害规律和病害防治的生物学科。
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课教学的结合,加强学生对各种病害症状和病原的直观认识,掌握各种主要病害的识别和诊断方法;促进学生了解各种主要农作物常见病害的分布与危害、病害症状、病害规律和病害防治的策略和方法。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麦类病害、水稻病害、杂粮病害、薯类病害、棉花病害、甜菜病害、油料作物病害、果树、蔬菜病害等重要内容。
在学习本课之前必须系统学习和掌握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关于病害概念、病害症状、病害的病原、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和病害防治等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普遍原理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各类农作物病害病原、发生规律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熟悉并掌握各类常见农作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技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植物病害识别能力及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主要与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第4和5条相对应。
本课程主要讲授农作物常见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类型、发病规律及病害防治技术措施,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农作物植物病害防治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麦类病害(讲课8学时;实验4学时)教学内容:1.小麦锈病;2.小麦黑粉病;3.小麦白粉病;4.小麦细菌性条斑病;5.小麦雪腐、雪霉病;6.小麦全蚀病。
农业植物病理总结课件
(根据 Zadoks 和 Schein 原表修订)
减少初使菌量,降低流行速度(r) 减少初使菌量(x0) 降低流行速度(r)
减少初使菌量(x0) 减少初使菌量(x0) 减少初使菌量(x0) 减少初使菌量,降低流行速度(r)
减少初使菌量(x0) 减少初使菌量(x0) 减少初使菌量(x0)
第五章 水稻病害
基本内容: (1)水稻稻瘟病危害症状、分布、病原学、侵染循环、预测预报及其防治 (2)水稻白叶枯病危害症状、分布、病原学、侵染循环、预测预报及其防治 (3)水稻纹枯病危害症状、分布、病原学、侵染循环、预测预报及其防治 (4)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稻胡麻斑病、稻普通矮缩病等一般病害的危害症状、第一章 植物病理学一般知识
基本内容: (1)一般性介绍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及发展简史 (2)植物病害的概念 (3)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和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4)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基本要求: (1)学生应当简要了解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科学中的地位 (2)明确植物病害的概念,自然生态系和农业生态系中植物病害的构成因素及
第七章 杂谷、薯类病害
基本内容: (1)玉米大、小斑病危害症状、分布、病原学、
侵染规律、预测预报及其防治 (2)粟白发病危害症状、分布、病原学、侵染
规律、预测预报及其防治 基本要求: 掌握杂谷类作物常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要
领 教学重点及难点: 玉米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要点
植物病原细菌:多杆状,致病特点:坏死、萎蔫、腐烂、畸 形,常有菌脓。喷菌现象
植物病毒:传播介体;种传;致病特点:变色、畸形、坏死
植物病原线虫:食道腺分泌有毒及其诱病物质
植物病理学(农学)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农学)教学大纲《植物病理学(农学专业)》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病理学(农学专业)课程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for agronomy)任课老师:洪永聪(植保学院植物病理教研室,讲师)一、简要说明(或前言):植物病理学(农学专业)是为农学专业所设置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共48学时。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该课程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一章至第五章),阐述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习农作物病害打下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是农作物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第六章至第十三章),包括生产上重要和在植物病理学上有代表性的病害。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本专业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病害防治学的基本理论,同时学习和掌握农作物物病害的诊断、防治等基本方法。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本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采用两者相合的教学方法。
其中以理论教学为主,一部分是关于植物病害防治学的基本理论(总论)的内容,另一部分是农作物物病害的防治学(各论)的内容。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掌握农作物主要病害的识别、诊断和防治基本技能。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授课教材:《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农学专业用)。
范怀忠、王焕如主编,1985,中国农业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目:《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
许志刚主编,2000,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一版)》(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陈利锋、徐敬友主编,2001,中国农业出版社。
《植物病原真菌学》。
陆家云主编,2001,中国农业出版社。
《植物病原细菌学》。
王金生主编,2000,中国农业出版社。
《植物病原线虫学》。
刘维志主编,2000,中国农业出版社。
《植物病害诊断》。
陆家云主编,1997,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下册)。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编,1995,中国农业出版社。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athology)课程编号:08205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农学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植物学后续课程: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总学分:2.5学分,其中实验0.5学分教学目的与要求:植物病理学是农学类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是为学习栽培、育种等专业知识,为进行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打基础的。
植物病理学是阐述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农作物的主要病害两部分。
通过这两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识别诊断主要病害,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防治措施。
要求学生能将第一部分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到农作物病害的防治中去,掌握识别诊断植物病害以及研究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1、课堂教学:讲授病理学基本原理及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2、实验教学:采用实物标本和挂图等,利用显微镜等仪器及用具,在室内上实验课,直观地观察病原形态及病害症状;3、田间现场教学:让学生直接到田间,观察田间发生病害的症状,调查其发生、分布等情况;4、利用录像片、幻灯片、照片等教学以弥补上述教学方法的不足。
第一部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第一章前言(0.5学时)一、防治和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二、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内容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4.5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第一节植物病害概念一、植物病害形成的原因二、植物病害概念三、植物病害的形成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症状一、植物病害病状类型二、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第三节两类植物病害一、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二、植物非侵染性病害三、植物侵染性病害四、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关系本章重点:植物病害概念、植物病害症状类型、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发生的特点及诊断。
本章难点:植物病害概念。
第三章植物病原学(11.0学时,其中实验6.0学时)第一节寄生现象一、寄生性二、致病性第二节植物病原真菌一、真菌的一般性状二、真菌的主要类群三、真菌病害的识别诊断第三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一、植物病原细菌1、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2、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3、植物病原细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4、植物细菌病害的简易识别方法二、植物病原菌原体1、植物病原菌原体的一般性状2、植物病原菌原体的主要类群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二、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三、植物病原线虫所致病害的症状及线虫病害诊断第五节寄生性种子植物一、寄生性种子植物的概念二、寄生方式三、大豆菟丝子形态、寄生特点、生活史及其防治四、槲寄生的寄生特点及生活史第六节植物病原病毒一、植物病原病毒的一般性状二、病毒的传播方式三、病毒病害症状特点及其诊断第七节植物病原物的鉴定──柯赫氏法则本章重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的基本特点,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识别和诊断。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较全面了解所讲授植物常见病害发生危害概况,重点掌握各类植 物重要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策略及具体内容,熟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病原物室内鉴定的相 关技术手段,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1
重点:主要农作物重要病害症状识别诊断,病原学、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难点:病害症状的正确识别诊断、病原物显微鉴定和主要病害侵染循环特点
1. 在叶鞘上引起的病斑的特点,与稻叶鞘腐败病的区别。 2. 叶片上病斑的特点 (二) 教 (三) 1. 学 2. 3. 进 菌丝融合群在病原菌生理小种分化中的应用 病害循环:
病原菌的越冬 侵入与再侵染 菌核生物学特性与病害流行关系
(四)发病条件: 1. 菌核基数
程
2. 气象条件 3. 水肥管理 4. 种植方式和密度 5. 水稻抗病性及生育期 (五)病害防治 1. 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 2. 清除菌源 3. 种植抗病品种 4. 药剂防治:①水稻封行后至抽穗期间喷药;②分蘖盛期至圆杆期施药;③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 期各施药一次。 5. 生物防治: ①颉抗真菌:青霉属、镰孢属及木霉属的一些种 ②颉抗细菌:假单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的一些种 四、水稻其他病害: 系统讲授当前发生较为流行的水稻病毒病(包括稻条纹叶枯病、稻黄矮病、稻普通矮缩病、稻黄萎 病) 、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害循环、流行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对水稻恶苗病、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线虫病、水稻云形病、水稻黑粉病、水稻褐条病等病害症状识别 要点进行一般介绍。 1. 要求学生预习下次授课内容。
教
第 次课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七章 第七章 授课章节 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 麦类病害 麦类病害 麦类病害
《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植物病理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涵盖了《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诊断》与《植病综合治理》等课程及其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
在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各种病原生物的分类和鉴别特征以及与植物病害的关系、病原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植物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和措施等;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目前植物病理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实践上,要求学生正确识别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症状、辨别常见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掌握鉴定植物病害的常用技术与方法以及制定作物病害防治策略与技术等能力。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总论部分第一章绪论本节内容:括植物病理学简史、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类型、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以及植物抗病性等。
本节重点、难点:植物发病的原因、病害症状类型、植物抗病性的类型与病害循环。
习题要点: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其发生的原因、植物病害症状的种类及在病害诊断中的应用、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病原生物的两种属性、侵染的概念、植物抗病性的类型、以及病害循环。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课程意义;理解植物发病的原因、病害症状类型、植物抗病性的类型与病害循环的概念。
第二章植物病原学第一节植物病原真菌本节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①真菌概述:真菌的概念、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的营养体与繁殖体、菌丝的变态与菌组织;真菌的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的特点与功能;真菌的生活史;真菌的分类学。
②鞭毛菌亚门真菌: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分类学、特征和进化。
了解与植物病害相关主要属的特征。
③接合菌亚门真菌:接合菌亚门真菌的分类学、特征和进化。
了解与植物病害相关主要属的特征。
④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菌亚门真菌的分类学、特征和进化。
了解与植物病害相关主要属的特征。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1.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1.3 学时安排:共64学时,其中包括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
1.4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病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内容2.1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1.1 植物病害的定义2.1.2 植物病害的类型及症状2.1.3 植物病害的危害及经济损失2.2 病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2.2.1 病原物的分类2.2.2 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2.2.3 病原物与宿主的关系2.3 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2.3.1 病害的诊断2.3.2 病原物的鉴定2.3.3 病害的监测与预测2.4 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2.4.1 病害发生的条件2.4.2 病害流行的基本原理2.4.3 病害的循环与传播途径2.5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2.5.1 农业防治措施2.5.2 化学防治措施2.5.3 生物防治措施2.5.4 综合防治策略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病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3.1.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害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过程。
3.1.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病原物的形态特征、病害的症状及发生规律。
3.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植物病害研究动态。
3.2.3 实验室实践: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4.1 考核方式4.1.1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部分,占总成绩的70%。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章节一:农业植物病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植物病害的分类和病因。
3. 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植物病害的分类: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线虫病等。
3. 植物病害的病因:生物病原、非生物病原和环境因素。
4.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活动:1. 引入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2. 通过图片和案例,介绍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害。
3. 讲解植物病害的病因,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病原和非生物病原的作用。
4. 讨论农业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章节二:植物病毒学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3. 了解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1. 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遗传物质和复制方式。
2.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昆虫媒介、种子传播、土壤传播等。
3. 植物病毒的防治方法:抗病种选育、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4. 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鉴定方法: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测和分子诊断。
教学活动:1. 引入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病毒的结构和复制方式。
2. 通过图片和案例,介绍不同传播途径的植物病毒病害。
3. 讲解植物病毒的防治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综合防治策略。
4. 讨论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鉴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章节三:植物细菌学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植物细菌病害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3. 了解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和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1. 植物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植物细菌的形态结构、遗传物质和生理特性。
2. 植物细菌病害的传播途径:土壤传播、水传播、种子传播等。
3. 植物细菌病害的防治方法:抗细菌病品种选育、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OU-B-11-213《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程简介课主要任务农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原理和方法的科学,课程简介: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加深对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掌握病害的变化动态,预防新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同时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完善病害的治理对策,提高现有的防治水平,开辟防治病害新途径。
其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病害症状、病原、病害流行规律以及防治原理和手段等。
个学我校农业植物病理学是面向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门课程一共70章,主要讲授粮、棉、油、84时,个学分。
其教学包括课堂理论讲授、实验课两部分,理论部分共分杂谷、薯类、蔬菜、果树等作物上重要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特征,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治理措施等系统专门知识与应用技能。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学会识别病害症状和诊断病害,学会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物,能够制作病害实物标本,了解重要病害循环和流行规律,能够制定病害防治的综合技术措施。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继《普通植物病理学》后又一门应用理论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深化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使学生能充分巩固和熟练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课大纲程“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学生在修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必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病原鉴定、其主要任务是讲授大田作物、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蔬菜、果树等重要病害的症状识别诊断、从而使学生全面病害发生发展规律与综合治理措施等系统专门知识与应用技能。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掌握本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初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门课程主要讲授水稻、花生、玉米、薯类、甘蔗、果树、蔬菜等作物上的重要病害。
在教学中,根据各类作物上病害发生危害的严重性和主次,重要病害系统讲授,主要病害讲授重点,一般病害只在实验教学中介绍。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农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原理和方法的科学,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加深对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掌握病害的变化动态,防止新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同时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完善病害的治理对策,提高现有的防治水平,开辟防治病害新途径。
其研究内容包括病害症状、病原、植物病害流行以及植物防治原理和手段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学会识别病害症状和诊断病害,学会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物,能够制作病害实物标本,了解重要病害循环和流行规律,能够制定病害防治的综合技术措施。
在及时将学科发展的前言进展传授给学生,任课教师能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掌握的相关信息,教学中,使学生既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又了解相关的研究动态和趋势。
三、面向专业:植物保护:先修课程四、植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化学保护,植物生理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等,(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或相关课程的关系,以及对先修课程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的要求).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水稻病害(8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系统掌握水稻“三大病害”和其它水稻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生物学特性、侵染循环、病害流行规律、病害测报的一般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难点:水稻病害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稻瘟病(3学时)稻瘟病4种叶瘟的症状及其产生相应症状的条件(A)、侵染循环(A)、发病条件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理解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在病害控制中的意义和广东省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分布及优势小种(B) 。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C),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难点:稻瘟病与胡麻斑病的症状区别。
第二节水稻纹枯病(1.5学时)重点掌握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症状特点(A),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理解病原菌生理分化(B),了解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B)。
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第三节水稻白叶枯病(1.5学时)水稻白叶枯病症状特点(A),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理解病原菌生理分化(B),了解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B)。
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第四节水稻细菌性条斑(1学时)水稻细菌性条斑的症状特点(A),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理解病原菌生理分化(B),了解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B)。
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第五节水稻稻曲病(1.学时)水稻稻曲病的症状特点(A),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理解病原菌生理分化(B),了解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B)。
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第二章花生病害(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系统掌握花生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生物学特性、侵染循环、病害流行规律、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难点:花生病害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花生青枯病(2学时)花生青枯病的症状特点(A),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了解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B)。
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第二节花生叶斑病(1学时)花生黑斑病、褐斑病症状特点(A),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B)了解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难点:两种斑病的症状特点。
第三章杂粮病害(6学时)第一节甘薯黑斑病(1学时)甘薯黑斑病的症状特点(A),侵染循环(A),影响发病的条件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了解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B)。
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第二节玉米大(小)斑病(2学时)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圆斑病的病症状特点(A),大斑病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理解病原菌生理分化(B),病原菌的代谢产物的发病机制(B)。
了解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B)。
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难点:三种斑病症状的区别,三种病原菌的形态区别。
第三节黑禾谷类穗病类(3学时)禾谷类黑穗病的症状特点(A)、侵染循环类型(A)、影响发病的因素和黑穗病的防治思路(A)。
理解病害的病原菌形态和生理分化(B)。
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难点:侵染循环类型。
授课形式:教师与学生互动,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查资料课堂讨论,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
学生讨论1。
5学时第四章香蕉病害(16学时)一、香蕉枯萎病(2学时)香蕉枯萎病症状特点(A),香蕉枯萎病菌1号、4号小种对香蕉不同品种的侵染特性(A)、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和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理解病害的发病机制(B)。
了解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B)。
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难点:两种病原菌生理小种在发病症状和病原菌形态等方面区别,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建立。
二、香蕉束顶病毒(1学时)香蕉束顶病毒病的症状特点(A)、侵染循环类型(A)、影响发病的因素和束顶病毒病的综合防治体系(A)。
理解病害的病毒形态和病毒的传播方式(B)。
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难点:控制香蕉交脉蚜的扩散。
三、香蕉叶斑病(1学时)香蕉叶班病症状特点(A),病害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和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六种叶斑病病原菌的形态特征(B)。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B)。
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难点:六种叶斑病病原菌形态等方面区别。
第五章柑橘病害(4学时)一、柑橘黄龙病(1.5学时)柑橘黄龙病症状特点(A),病害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B,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B)柑橘黄龙病的危害特点.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难点:柑橘黄龙病4种症状的特点和区别。
二、柑橘溃疡病(1.5学时)柑橘溃疡病症状特点(A),病害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和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B);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三、柑橘疮痂病(1学时)掌握柑橘疮痂病症状特点(A),病害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和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病原菌的形态、病原菌的生理(B);第六章芒果病害(2学时)一、芒果炭疽病(1学时)掌握病害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和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芒果炭疽病的症状特点(B),病原菌的形态(B)、病原菌的生理(B);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二、芒果白粉病(1学时)掌握病害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和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芒果白粉病的症状特点(B),病原菌的形态(B)、病原菌的生理(B);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第七章荔枝、龙眼病害(3学时)一、荔枝霜疫霉病(2学时)掌握荔枝霜疫霉病的症状特点(A),病害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和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病原菌的形态、病原菌的生理(B);难点:病害的有效调控体系;二、龙眼、荔枝、鬼帚病掌握病害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和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龙眼、荔枝、鬼-帚病的症状特点(B),病毒的形态(B);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第七章木瓜病害(1学时)木瓜环斑病、炭疽病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和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环斑病病毒的种类和炭疽病原菌的形态(B);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第八章十字花科蔬菜病害(5学时学时)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1.5学时)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症状特点(A),病害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和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病原菌的形态、病原菌的生理(B);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1.5学时)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症状特点(A),病害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和病)。
A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病原菌的形态、病原菌的生理(B);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1.学时)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症状特点(A),病害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和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病原菌的形态、病原菌的生理(B);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1学时)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的症状特点(A),病害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和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
病原菌的形态、病原菌的生理(B);病害的危害及分布(C)第九章茄科蔬菜病害(7学时)第一节茄科蔬菜病毒病(2学时)茄科蔬菜病毒病的症状特点(A),病害的侵染循环(A)、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条件(A)和病害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