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习俗礼仪(1)
宗教礼仪
伊斯兰教礼仪
• 伊斯兰教禁忌
穆斯林女子外出时要戴盖 头、遮面纱,在我国,老年妇 女要戴白色盖头、已婚妇女要 戴黑色盖头、未婚少女戴绿色 盖头; 忌在礼拜者面前走动、喊 叫、吃东西;忌评论宗教信仰 与民族习惯;忌直接向穆斯林 妇女赠送礼品;忌以人物雕像 或绘画作为礼品(偶像崇拜) ;穆斯林忌食猪、驴、狗肉以 及一切没有鳞的水生动物;忌 饮酒;
基督教礼仪
东正教
牧首(宗主教),是东正教的最高主教。 都主教,是重要城市的教会的主教。 大主教,一般指牧首所管辖的主教。 神父,也称主教,是教堂的负责人。
基督教礼仪
新教
• 牧师,是负责主持宗教仪式 和管理教务的人员。 • 传教士,是指未受神职而在 牧师指导下传道或为尚未领 洗的新入教者讲解经文教义 的人。 • 长老,由各级教堂一般教徒 中推选的参与管理工作的非 专职宗教职业者。 • 执事,由一般教徒中推选出 来协助长老和牧师管理教会 事务的人。
佛教礼仪
• 节日
节、花节(日本)。节日期间,佛教寺庙要举行斋会、放 生等活动,民间要举行泼水、赛龙舟、花车游行等活动, 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成道节:佛教纪念佛祖悟道成佛的节日,民间也称腊八 节。根据牧羊女献乳糜供佛的传说,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煮粥供佛的活动; 涅磐节:佛教纪念佛祖逝世的节日,“涅磐”是佛教修 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寺庙要举办诵经法会,民间要禁 食、禁歌舞以示苦修。
接待不同国家和宗教游客的礼仪
主食大米,副食以蔬菜和鱼类为主,不爱红烧,忌吃牛肉,喜甜辣食。
五、斯拉夫语语族国家和阿拉伯及伊斯兰教国家的风俗习惯
信仰禁忌
礼仪习俗
饮食习惯
斯拉夫语代表俄罗斯
多数信仰东正教,握手递送物品不用左手,忌谈对方胖瘦、他人隐私、送刀子剪子、桥上告别,不在门槛上握手。
加拿大
基督教天主教信徒较多。
二、拉丁语族国家的风俗习惯
信仰禁忌
礼仪习俗
饮食习惯
意大利
忌送菊花、手帕
主要信仰天主教,意大,也忌一只手放口袋一只手与人握手,忌数字13、食狗肉、杀狗,3和7是吉祥数字。
见面礼仪有握手、亲吻、拥抱三种。做客习惯迟到一分钟,西班牙人有晚睡晚起习惯。
一、主要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
信仰禁忌
礼仪习俗
饮食习惯
英国
忌4人交叉握手、百合花、黑猫,不喜墨绿色、大象及图案,认为碰响水杯不吉利,认为星期三是黄道吉日、白马象征好运,喜养狗,信仰基督新教。
忌“13”、星期五、忌一根火柴或火机点三支烟、忌与同行跳舞、忌在别人面前打喷嚏或咳嗽、忌打听别人隐私。
不喜被称英国人,喜被称不列颠人,初次见面礼节为握手,女子一般施屈膝礼。
瑞典
半禁酒,做客不送酒,爱咖啡
挪威
爱红色,宴会礼品包装红色,谈话保持距离1.2米
芬兰
桑拿浴的故乡
四、日本、韩国、泰国的风俗习惯
信仰禁忌
礼仪习惯
饮食特点
日本
多信神教和佛教,忌绿色、荷花图案、夕阳风景画、数字4和42、筷子直插饭中、有动筷子、三人一起合影,喜欢红色和黄色、樱花、梅松竹、乌龟、仙鹤,也喜欢红白相间衣服,送礼忌9,数字6标记强盗。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统的礼仪习俗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习俗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日常生活、庆祝活动、宗教仪式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礼仪习俗的魅力。
一、日常生活习俗1. 拜年在中国,每年过春节时,人们都会拜年。
拜年是中国传统的习俗,意味着表达尊敬之情和祝福之意。
在拜年时,晚辈会向长辈行拜年礼,同时互相道喜,祝福健康和幸福。
这是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象征。
2. 尊重长辈中国文化非常注重尊重和孝顺长辈。
在中国,尊敬父母、尊重长辈被视为一种美德。
当年轻人遇到长辈时,通常会行鞠躬礼,以示尊敬之情。
此外,长辈的意见和建议也经常被称为信仰之源。
3. 宴客礼仪在中国,举办宴会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宴客礼仪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传统习俗,主人要亲自迎接客人,为客人服务,保证客人的满足感。
而客人则应礼貌地接受主人的款待,并表达谢意。
二、结婚习俗1. 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仪式独具特色。
新郎新娘在婚礼当天会先进行传统的迎亲仪式,随后进行敬茶仪式和交杯酒仪式。
这些仪式都有着特定的顺序和规定,代表着新人对彼此的承诺和祝福。
2. 禁忌和习俗中国传统婚礼中有一些禁忌和习俗。
比如新娘在结婚前一晚不能剪指甲,因为在中文中,剪指甲的发音与“分离”的发音相近;同时,新人离开婚礼现场的时候不可回头看,以示对未来美好的祝福。
三、节日习俗1.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用于祭扫和纪念祖先。
在此期间,人们前往坟墓,整理墓地,并祭拜自己的祖先。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龙舟比赛等传统活动,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2.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人民对收获和丰收的庆祝活动。
人们会吃月饼、赏月、赵子龙、写对联、战嬴英等等。
此外,中秋节还与中国传统的家庭团聚有着重要的关联。
四、宗教仪式中国传统礼仪习俗中也包含了一些宗教仪式,例如庙会和神像崇拜。
在中国,庙会是传统的集市,充满了文化、祭祀、娱乐等各种元素。
世界各国宗教的的礼仪习俗
世界各国宗教的的礼仪习俗一、基督教以耶稣言行为指导的宗教(一)经典:《圣经》-上帝如何创造世界和派遣耶稣作为救世主来拯救世界。
旧约全书:法书、历史、先知、杂集新约全书:福音书、历史书、使徒书信、启示录。
全世界现在有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亿人口,不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地,这此夫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文化的不同,礼仪方面也呈现很大差异。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犹太教、印度教。
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信徒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
大该有13亿之多,相当于中国人口的总数。
(二)基本信条1、十戒信奉上帝为万物之主,不信其它神灵。
不为自己雕刻或者敬拜偶像。
不以上帝之名妄名虚誓。
恪守礼拜日孝敬父母不杀人不行奸淫不偷盗不妄证不贪念他人妻子和财物。
2、三位一体:相信圣父、圣子、圣灵3、信原罪:一切罪恶根源是始祖亚当和夏娃偸吃禁果引起的。
4、信救赎:上帝把耶稣派到人间偿还人类偷吃禁果之罪,因此虔诚的信仰耶稣必得到救赎。
5、末世论:相信有世界末日上帝对人类进行最后的审判,无罪入天堂,有罪入地狱。
(三)门派: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摩门教。
(四)礼俗:1、十字架;国际礼仪中忌交叉握手形成十字,代表不详象征。
2、数字13的忌讳耶稣受难前夜,最后的晚餐被第13人的犹大出卖。
如果哪天周五和13重全就成为“黑色星期五”楼层、房间没有13层,被隐晦掉了。
电脑黑客也喜欢在这天发病毒。
3、饼和酒。
基督教在进行弥散活动时,使用饼代表主的身体、酒代表主的血,吃喝主的肉和血,表示已经领受了耶稣的意愿。
可以获得免罪。
饼和酒成为教徒常用的食品。
二、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创建经典《古兰经》。
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成为穆斯林,意思为顺从真主安拉的人。
五个信条;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
教徒要行五功念功-念颂真经礼功-做礼拜,每天做五次礼拜。
斋功-斋戒课功-把收入的一部分奉献给安拉。
第十二章:宗教礼仪
2.宰牲节 3.圣纪节
思考与练习
佛教与伊斯兰教对信徒的称呼各是什么? 基督教教义是什么?基督教分为哪三大派? 佛教的礼节是什么? 三大教派的饮食禁忌分别是什么?
(五)主要节日
1.圣诞节 2.复活节 3.圣灵降临节
(六) 禁忌 1.交往禁忌 2.作为禁忌 3.饮食禁忌 4.特殊禁忌
三、伊斯兰教礼仪
(一)伊斯兰教的起源 (二)教义 (三)礼仪 1.称谓 2.“五功”: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 3.饮食习惯 4.服饰礼仪 5.葬礼 6.禁用左手
(四)主要节日
一、佛教礼仪
(一)佛教的起源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支配者人们日常生活 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反映,产生于史前 社会的后期。
(二)佛教的礼仪
1.称谓 2.戒规 :四威仪;十重戒 3.饮食 :过午不食;不吃荤腥;不喝酒 4.礼节 :合十;顶礼;南无;功课;过堂; 忏悔;朝山 5.葬仪 6.非佛教徒进入寺庙应注意什么
(三)佛教的主要节日
1.世界佛陀日 2.佛诞节
3.成道节 4.涅磐节
二、基督教礼仪
(一)基督教的起源 (二三)教义
1.信仰上帝 2.信始祖原罪 3.信基督救牍 4.信灵魂不灭,末日审判
(四) 礼节
1.称谓 2.洗礼 3.礼拜 4.祈祷 5.唱诗 6.告解 7.终教 8.守斋 9.婚配
第八章
宗教礼仪
一、佛教礼仪 二、基督教礼仪 三、伊斯兰教礼仪
教学目标:
1.了解宗教的起源及其基本教义 2.理解宗教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必然性及其特殊作用 3.熟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基本礼仪 4.掌握各种宗教的有关习俗和禁忌
教学重点:宗教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必然性及其特 殊作用 教学难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基本礼仪和 习俗禁忌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图片展示、案例分析 教学学时:1学时
登礼规矩(1)
登礼规矩是指进入宗教场所时的礼仪规范,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登礼规矩。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登礼规矩:
1.佛教:进入佛寺时,应自认为身处圣地,避免大声喧哗、吸烟、
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在进入佛堂时,应摘下帽子,脱去鞋子,并将脚尖对准佛堂,然后合掌礼拜。
2.基督教:进入教堂时,应摘下帽子,脱去鞋子,并合掌礼拜。
在
唱诗班、圣歌队、敬拜时,应静坐,专心聆听。
3.印度教:进入印度教寺庙时,应脱去鞋子,并在进入寺庙前浇水
洗脚。
在进入寺庙时,应向神像礼拜三次,每次合掌礼拜,然后在神像前点燃蜡烛或花。
4.犹太教:进入犹太教寺庙时,应脱去鞋子,并合掌礼拜。
在进入
寺庙内时,应避免触摸神像或圣书。
5.伊斯兰教:进入清真寺时,应脱去鞋子,并向圣殿礼拜五次,每
次合掌礼拜。
在进入清真寺内时,应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
此外,在清真寺内,男性应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女性应穿长袍或全身盖住的服装。
总之,登礼规矩是为了尊重宗教和保持宗教场所的庄严,在进入宗教场所时应遵守相关的礼仪规范。
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还影响到宗教的观 念,如一神教和多神教的起源受 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 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
(一)宗教仪式 (二)节日
(一)宗教仪式
▪ 1、基督教的仪式 礼拜:
基督教教徒日常主要宗教活动多在星期日 由牧师在教堂主持,内容有祈祷、读经、 唱诗、讲道等。 弥撒:基督教纪念耶稣牺牲的宗教仪式。 2、佛教仪式 :开光、 烧香拜佛等。 3、伊斯兰教仪式:朝拜。
艺术造型上,首先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 录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 直贯全身。
大量采用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 。
雕塑多采用圆雕和接近圆雕的高浮雕。人物形 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 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
▪ 哥特式则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 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 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 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 “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有人说罗马建 筑是地上的宫殿,哥特建筑则是天堂里的神宫。
▪ 哥特式教堂结构变化,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 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宗教观 念,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 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
返回
法
国巴 沙黎 特圣 尔母 教院 堂
德 国 克 隆 大 教 堂
意 大 利 圣 莫 特 教 堂
法 国 圣 特 提 恩 修 道 院
巴洛克式建筑
二、伊斯兰清真寺
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主要是清真寺。 与天主教不同,清真寺不是圣所,而是为教 徒集体集会做礼拜的地方。
▪ 教徒集会作礼拜的地方 ▪ 穹顶 ▪ 上有小亭子-宣礼楼
清 真 寺
比 一
比
伊斯兰堡费萨尔清真寺
第九章世界宗教及习俗《现代商务礼仪》PPT课件
9.4 佛教
9.4.1 佛教概况 9.4.2 佛教的基本习俗 9.4.3 佛教的主要节日
20
9.4.1 佛教概况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纪,相当于我国春 秋时代,诞生于古印度,因创始人佛陀而得名,是世 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它广泛流传于亚洲许多 国家和地区,特别集中流传于东亚和南亚,近代才 传到欧美大陆。佛教在公元1世纪传入我国。经 藏文献。这些文献被统称为大藏经(又称一切 经、三藏等)。“藏”有“箧藏”之意。大藏 经分为经、律、论三类。基本教义主要是四圣 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虽说派系众多,但大 体为两种,即大乘和小乘。
26
9.4.3 佛教的主要节日
1)佛诞节 2)成道节 3)涅槃节
27
13
9.3.2 伊斯兰教的基本习俗
1) 教职 2) 禁食 3) 净礼 4) 问候和拿手
14
9.3.3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
1)开斋节 2)宰牲节 3) 圣纪节
15
与穆斯林交往的礼仪
入寺 进入清真寺要注意衣冠整洁,不袒胸露 臂;不穿短裤或短裙;要保持寺内庄严清静。 不得大声喧哗,更不准唱歌跳舞。不经阿訇的 同意,非穆斯林不准进入礼拜大殿,殿内一般 不准拍照。不得抽烟、口出秽语。 交友 要尊重穆斯林的生活习惯和宗教心理, 话语避免使用伊斯兰教禁忌词汇、不涉及穆斯 林反感的事件,不主动评点不同教派的观点。 不可主动与主妇或年轻女子握手,也不可对其 凝视。不用左手取物递给别人。
10
与基督教徒交往的礼仪
注意习惯 向基督教徒送礼要避免有其他宗教 的标志或神像;如旅游途中遇到寺、观等,可 征求同行基督教徒的意愿,吃、住、行各随其 便,不要强劝。在耶酥受难日期间或星期五或 13日,不要邀请基督教徒参加私人的喜庆活动。
文明礼仪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
文明礼仪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在文明礼仪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从个人行为还是社会层面来看,对于不同宗教信仰和习俗的尊重都是维护和谐社会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尊重他人宗教信仰和习俗的重要性,并提供几点实践建议。
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首先是一个基于道德伦理的问题。
作为一个文明社会的成员,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和信仰宗教的权利。
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是个体和群体认同的表达,也是人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以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是我们作为文明人的基本素养,也是对多元文化社会的尊重。
其次,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在一个多元宗教和多文化的社会中,不同宗教信仰和习俗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我们不能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就很容易引发冲突和矛盾。
相反,通过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我们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认同,减少误解和偏见,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
首先,我们可以加强对不同宗教信仰和习俗的了解和学习。
只有通过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并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
其次,我们可以避免对他人的宗教信仰进行嘲笑或歧视。
无论我们是否同意某个宗教信仰,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的信仰自由,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他人的宗教节日或仪式来展示对他人宗教信仰和习俗的尊重。
总之,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道德伦理,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宗教信仰和习俗,加强相互了解和认同,共同营造一个充满尊重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更加文明的社会,并实现个体和群体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字数:615字)。
宗教场所礼仪须知:尊重当地信仰保持谦逊与礼貌
宗教场所礼仪须知:尊重当地信仰保持谦逊与礼貌在我们的多元社会中,人们信仰不同的宗教,而宗教场所则是这些信仰得以实践和传承的重要场所。
当我们进入宗教场所,无论是参观还是进行祈祷,我们都应该遵守一定的礼仪,尊重当地的信仰,并保持谦逊与礼貌。
本文将探讨宗教场所礼仪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礼仪须知。
宗教场所作为运行与传播宗教信仰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宗教仪式和规矩。
尊重当地信仰是我们进入宗教场所所需具备的基本品质。
我们需要了解当地的宗教习俗和信仰传统,尊重他们的仪式和仪轨,不干扰他人的祈祷活动。
同时,我们要真诚地对待当地教众,尊重他们的信仰选择和宗教领袖。
在进入宗教场所之前,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
保持整洁和得体的穿着是尊重宗教场所的一种表现。
女士们应该选择得体的服饰,避免暴露和过于花俏的装饰。
男士们要穿着得体,避免穿着过于休闲的衣物。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声音的控制,尽量保持安静,以不打扰他人的祈祷。
进入宗教场所后,我们应该保持谦逊与礼貌。
这意味着我们要遵循场所的规矩和规定,不擅自行动或做出冒犯他人的言行。
在宗教场所内要保持庄重的举止和语言,不大声喧哗或说笑。
如果有些宗教场所有特定的礼拜仪式,我们要尊重并遵循仪式的规定。
如果我们不熟悉,可以向教众或者工作人员咨询。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触碰或损坏宗教场所的文物或宗教圣物。
这些文物和圣物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和历史价值,我们要尊重它们,并保持谨慎的态度。
如果需要参与某些祈祷活动,我们应该按照场所的规定行事,并遵循他们的仪式。
此外,在宗教场所内,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信仰和宗教差异。
宗教信仰是个人内心的选择,我们不应该嘲笑或贬低他人的信仰。
我们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和尊重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如果我们对某些仪式或习俗感兴趣,我们可以向教众或者工作人员询问,以获得更多的了解。
总之,进入宗教场所参观或者祈祷是一种尊重和包容的行为,我们应该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矩。
尊重当地的信仰、保持谦逊与礼貌是我们进入宗教场所的基本准则。
第六章宗教与民俗课件
(二)民俗信仰的类型及其与宗教的关系
第一种类型是源于自然崇拜的民俗信仰。
此类信仰最初表现为原始居民把天体、 气像、山川、河流等自然现象及自然力 神化,赋予它们超自然的神力,这即原 始宗教与民俗信仰的合二而一状态。随 着社会的发展,这原始的自然崇拜逐渐 向自然神人格化和世俗化演变,开始按 照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塑造自然 神。
10.各种文明社会宗教一般都带有大众 化的自觉信仰意识,因而教徒的宗教意 识无论何时何地都相当清晰,并无明显 的功利主义色彩。
而民俗信仰一般无自觉信仰意其信仰人 往往带有极为明显和狭隘的功利主义性 质,其崇拜对象和信仰范围往往根据个 人、家庭或小集团的利益或某一具体需 要或目的所决定;
11.各种文明社会宗教都供奉纯属本教的 神祇。
这句话本意在强调作为社 会意识形来自的文艺和作用 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等级秩 序在政治中的作用,但孔 夫子将“风俗”与“上”、 “民”相提并论,充分说 明他对体察民风民俗的重 视。
(三)民俗学在西方
民俗学作为独立的人文学科的专有名词 首先出现的英国,英语原文是Folklo,是 英国民俗学会(Folk-lore Society)创始 人之一、考古学家、英国议会秘书汤姆 士(W.J.Thoms)于1846年用萨克逊 (Saxon)语的两个词(Folk,lore)合 成的。
其中信仰与习惯包括关于自然现象和无 生物迷信,即草木动物、鬼魂精灵、术 占卜、生死仪式、节日等,这些也大多 与宗教信仰有关。
我国民俗学家乌丙安在他的专著《中国 民俗学》中将中国民俗分为四大类:
经济的民俗、社会的民俗、信仰的民俗、 游艺的民俗。
其中社会的民俗、信仰的民俗和游艺的 民俗三部分中多数内容都与宗教信仰有 关。
该类型的民俗信仰大致可分为: 一是家神崇拜,祈求“家神”赐神禳灾,
基督教习俗礼仪介绍
基督教习俗礼仪介绍
*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西方文明之源一一两希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结晶。
它构成了两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
*教基本习俗礼仪
*教的礼仪因教派不同而有所不同。
天主教和东正教部认为有七桩圣事:洗礼、坚振、告解、圣餐、终傅、圣职和婚配。
*教路德宗只承认洗礼和圣餐为圣事。
洗礼:*教的入教仪式,分注水礼和浸礼两种。
坚振:亦称“坚信礼”、“坚振礼”。
入教者在领受洗礼一定时间后,再接受主教的按手礼,如此,可使“圣灵”降于其身,以坚定信仰,振奋心灵。
告解:是耶稣*为赦免*在领洗后对上帝所犯各种罪,使他们重新获得上帝恩宠而定立的。
举行告解时,由*向神甫告明对“上帝”所犯罪过,以示忏悔。
神甫对*所告各种罪,应严守秘密,并指示今后应如何补赎。
圣餐:天主教称“圣体圣事”,其礼仪称“弥撒”。
东正教称“圣体血”。
*教新教称“圣餐”。
终傅:*临终时敷擦“圣油”。
一般在*年迈或病危时,由神甫用经过主教祝圣过的橄榄油,抹在病人的耳、目、口、鼻、手、足,并念一段祈祷经文,认为这样可帮助受敷者缓解病痛,赦免一生的罪过,心安理得地去见上帝。
圣职:人担任神职时,要举行祝圣礼。
神甫或主教念一段祈祷经文,宣称担任神职者可以“圣化”,成为“圣者”,今后有资格主持“圣事”。
婚配:男女信徒成亲时,要到教堂举行结婚典礼,求得上帝的祝福。
印度尼西亚的习俗礼仪
印度尼西亚的习俗礼仪1. 宗教习俗: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人们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印度教等。
因此,宗教习俗在印度尼西亚非常重要。
例如,穆斯林在斋月期间会进行斋戒,白色或绿色是他们的传统颜色。
此外,印度尼西亚的独特文化节日如“Nyepi”(无声日)和“Galungan”(巴鲁根节)也与宗教信仰相关。
2.婚礼习俗:婚礼在印度尼西亚被视为家庭和社区的重要事件。
尽管不同地区和宗教的婚礼习俗存在差异,但一般都包括:订婚仪式、婚礼仪式和接待婚礼的仪式。
在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上华丽的传统服装,并进行传统的婚礼舞蹈。
此外,财富往往是婚礼中的重要元素,新娘和新郎的家庭会互相交换礼物。
3.葬礼习俗:在印度尼西亚,葬礼习俗也因地区和宗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然而,大部分地区都有类似的传统。
在宗教仪式中,教士会为逝者祈祷,并引导逝者的家人和朋友进行哀悼。
在印度尼西亚,火葬和土葬都是常见的方式,土葬被认为是宗教上的一种尊重。
4.家族聚会:印度尼西亚人非常重视家庭和家族关系,因此家族聚会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是婚礼、生日或其他特殊场合,家族聚会是亲人们互相团聚、分享喜悦和关心的时刻。
在这些聚会中,人们通常会准备丰盛的食物,分享故事和回忆,以及参与各种传统游戏和娱乐活动。
5.尊重长辈:在印度尼西亚文化中,尊重长辈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
年长者被视为家庭和社区的领导者,年轻人应该向他们学习和尊重他们的意见。
在社交场合,年轻人通常会向年长者鞠躬,以示尊重和崇敬。
此外,为了表示尊重,年轻人还会主动帮助年长者做一些事情,比如拿东西、照顾他们的需要等。
6.礼品交换:在印度尼西亚,礼物在社交互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常常在特殊场合如节日、婚礼或探望他人时赠送礼物。
在许多情况下,礼物的选择要根据对方的年龄、性别、宗教和文化背景进行考虑。
送礼时,人们通常使用两只手递上礼物,并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和尊重。
总的来说,印度尼西亚的习俗礼仪反映了该国多元文化的特点。
寺院礼仪知识要点
寺院礼仪知识要点寺院作为宗教场所,拥有自己独特的礼仪规范。
参观寺院时,了解一些寺院礼仪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尊重和融入寺院的文化氛围。
本文将介绍一些寺院礼仪的要点。
1. 衣着得体:在参观寺院时,应注意着装得体,避免穿着暴露或过于庸俗的服饰。
女性最好避免穿着裙装或露肩装,男性则应避免穿着短裤。
同时,应注意保持衣着整洁,以示对寺院的尊重。
2. 进入寺院:进入寺院时,应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
在进入寺内时,有些寺庙会要求脱鞋,这时我们应遵守规定,脱下鞋子后再进入寺庙。
3. 行为谦和:在寺庙内,我们要保持谦和的态度,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要吵闹或打闹。
在寺庙内不宜吸烟、喧哗、嬉戏等行为,以免影响其他信众的宗教体验。
4. 不可触碰物品:寺庙内的佛像、经书等物品是信仰的象征,我们不应随意触碰或移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争议或冲突。
同时,也要避免触碰寺庙内的建筑物和装饰物,尊重寺庙的文化遗产。
5. 不可拍照:有些寺庙禁止拍照,我们要遵守规定,不得擅自拍照。
即使允许拍照,也应注意不要打扰他人,尽量保持安静。
6. 参拜顺序:如果我们前往寺庙参拜,应按照寺庙的规定和习惯进行。
通常,我们要先行礼,然后点香,最后才进行祈福或礼拜。
在行礼时,我们要注意双手合十,表示虔诚和敬意。
7. 供奉礼仪:在寺庙内供奉香烛时,应先将香点燃,然后双手合十向佛像或供桌鞠躬,然后再将香插入香炉中。
点香时应注意不要将烟雾吹向佛像或其他人。
8. 听讲礼仪:在寺庙内举行法会或讲座时,我们要保持安静,专心听讲,不要大声交谈或干扰他人。
如果有疑问,可以等待讲座结束后向讲者请教。
9. 尊重僧侣:在寺庙内遇到僧侣时,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不要过度接近或干扰他们的修行。
如果有需要与僧侣交流或请教,应保持谦和的态度。
10. 遵守规定:不同寺庙可能有不同的规定和习俗,我们要尊重并遵守这些规定,不要随意违反或批评。
如果对规定有疑问,可以向寺庙工作人员咨询或请教。
寺院礼仪是对寺庙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的体现,我们在参观寺庙时应该尽量遵守相关规定,保持谦和的态度,以免给他人带来困扰或不愉快的体验。
马来西亚宗教礼仪与禁忌
马来西亚宗教礼仪与禁忌
马来人的习俗与我国中目异处甚多,所以必须加以留意,以免无意中犯了禁忌,造成失礼,或引起误会与无谓的纷争。
在马来人家中作害应注意举止,尊重长者。
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马来西亚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故游客勿以左手触摸物体,而且不可对女土先伸手要求握手,更不可触摸他人头部。
礼仪与禁忌
1如果双方都是穆斯林,宾主要用伊斯兰教特定的问候语打招呼。
2进门时,除非得到主人的许可,客人必须把鞋放在门口或楼梯口,方可进屋。
3进屋后,宾主双方要相问候和握手,握手时双手仅仅触摸一下,然后把手放到额前,以表示诚心。
和当地人握手、拿食物时要用右手,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
4当发现屋里还有其他客人,而自己又必须从他们面前经过时,必须略低下头,并说对不起,尔后走到自己的位置上。
5坐在椅子上不能翘起二郎腿,尤其是在老人面前更不应如此,女子则应并据双脚,表现得更加文雅。
如果席地而坐,男子最好盘腿,女子则要跪坐,不得伸直腿。
6主人摆出饮料、点心招待客人,客人如果推辞,主人反而会不高兴。
7客人要走时,应向主人告辞,主人一般把客人送出门外。
8在黄昏时登门拜访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这时穆斯林都要做祷告,晚上拜访通常应在八点半以后。
9不要随意摸别人的头,也不要用食指指人。
10进入寺庙必须拖鞋,不要将手臂、腿等露在外面,要穿长裤、长裙等比较整齐的服装,女性的服饰不可过于暴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宗教信仰和习俗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信仰和习俗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道教、佛教和儒教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习俗。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其核心思想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宗教信仰方面,道教奉道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个体与宇宙之间的统一和谐。
道教中的道德观念以“无为而治”为主体,鼓励人们追求真我,解放心灵。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中国人会前往道家寺庙祈求健康和平安。
此外,道教的习俗也包括举办祭祀活动,如道教道观会在重要节日或者特殊场合组织祈福和庆祝活动。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的宗教信仰。
佛教强调“修行”和“悟道”,通过对自己心灵的修炼追求解脱和幸福。
宗教信仰方面,佛教强调人的本性是可改变的,通过忏悔和发心可以修缮自己的业障。
在中国,很多人信奉佛教,他们会在佛教寺庙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和福禄。
此外,佛教的习俗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一些人有佛像或者经书供奉在家中,他们每天会念经禅修,以获得内心的宁静。
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第三个核心信仰,它是一种对人类尊严和理智发展的人类主义思想体系。
儒教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
在宗教信仰方面,儒教并不像道教和佛教那样拥有明确神性对象,而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教的信徒在日常生活中会遵循各种礼仪规范,比如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等。
此外,儒教也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鼓励个体通过修身养性来影响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总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习俗相辅相成,相互交织。
宗教信仰提供了思想和灵性上的寄托,而习俗则在日常生活中展示着人们对宗教价值观的践行。
这种和谐的关系使得中国人民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种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并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和习俗也在不断变化和适应。
第八讲宗教及风俗礼仪
四,佛教礼仪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是 最古老的世界宗教,其创始人悉达多 乔达摩,后被尊称为"佛陀",释迦牟 尼,"佛"意为觉悟者. 佛教传入中国大体在公元前后两汉之际. 主要有汉传,西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时期.唐朝皇 帝虽然信道教,但也没排斥佛教.
9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把人生断定为无常, 无我和苦.强调苦海无边,但是人们只 要领会了佛教的教义精神,作到自我净 化,就能脱离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 佛教的主要礼仪有: 1.皈依仪式,即"三皈五戒".三皈---归 顺佛,法,僧.五戒---不杀生,不偷 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 2.忏悔,教徒通过忏悔灭除以往的罪恶. 3.讲经诵佛和坐禅.
5
三,伊斯兰教礼仪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 "和平,顺从",宗旨是主张顺从真主 (安拉)的意志. 伊斯兰教在我国称为回教,穆罕默德教 或清真教. 伊斯兰教诞生于7世纪初叶的阿拉伯半 岛中西部商业重镇麦加,已有1300多年 的历史,其信徒占世界人口20%.
6
伊斯兰教礼仪最严格,有五项基本功: 1.念功,即诵读《古兰经》《清真言》. 2.礼功,即做礼拜,有六个步骤---直立 静默颂经,手放胸前背诵经文,行鞠躬 礼,举双手颂安拉,下跪叩首,跪坐背 诵颂扬安拉的作证词.据计每个教徒在 礼拜期间每天要做拜32次,叩首64次, 诵安拉78次,以此达到一心念主目的. 3.斋功,即斋戒.伊斯兰教历九月被定为 "斋月",教徒在这个月里要严格把斋.
前有宗教信仰的人数约占全世界总 人口的60%. 大多数宗教都倡导扬善惩恶,宽容忍让,施舍分 享,这是宗教和邪教的本质区别. 宗教有世界宗教,地区宗教和民族宗教,土 著宗教三大类. 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不干涉正常的宗教活动; 尊重宗教徒的宗教信仰;不非议不同的宗教信 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
英国人见面时,互相握手问好,一般不行拥抱礼。有“妇 女第一”、“女士优先”的社会风气。
英国人不大讲究烹饪,普遍喜欢快餐。口味清淡,菜肴量 小而精,注意营养成分,喜欢喝茶,尤其喜欢中国的祁门红茶。 喝茶时,一定要先倒一点儿冷牛奶在茶具里,然后再冲热茶, 加一点糖,假如先倒茶再放牛奶就被认为是没有教养。
民俗:回族对肉食的选择非常严格,只 吃食草类的动物和食谷物类的禽肉及带 鳞的鱼类。 礼貌礼节:回族人很讲究礼节,尊敬长 者。晚辈见了长辈,要停下来向长辈问 好,长辈也礼貌地向晚辈问好。客人到 家入座时,按辈分入座,长者在前,晚 辈在后,不得在客人面前走动。吃饭时, 先让客人吃,然后主人才动筷子。陪客 也很讲究,男客人由男主人陪同,女客 人由女主人陪同,晚辈不能陪同客用饭。 禁忌:严禁用食物开玩笑;外出必须戴 帽;人、谈话忌带“猪”字或同音字, 居室内忌放猪皮或猪鬃等制品;不吃猪、 狗、驴、骡等肉或自死的动物;不吃动 物的血;不吃非回民屠宰的牲畜,不吃 非清真店制作的点心和罐头。忌用左手 递送物品。忌讳进食时出声音、喝茶用 口吹后吸出声音。
泰国
泰国是佛教王国,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之称。在泰国, 9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男子成年后,必须削发为僧出家一次,否 则,不仅会遭到社会的蔑视,而且会受到家人的冷漠。出家人可终身 为僧,也可随时还俗。僧侣有许多特权。
泰国人以大米为主食,副食以鱼、虾和蔬菜为主。喜欢吃富有刺 激性的调味品,如辣椒、葱、蒜、姜等。不吃海参、牛肉。食物中不 习惯放糖,餐前有先喝一大杯冰水的习惯。僧人们每天早晨四五点钟 起床,参加完早课后便三五成群托钵外出化缘,家家户户将食品放在 门前,任僧侣领回庙中食用。僧侣不禁肉食。
伊斯兰教
穆斯林特别喜爱饮茶,喜吃牛羊肉,但禁食自 死之物及血液、猪肉以及未诵安拉之名而宰的 牛、羊、驼、鸡、飞禽等。虔诚的穆斯林不喝 酒、不沾酒、也不卖酒。
部分少数民族及港澳台地区的习俗
朝鲜族
主要的节日:春节、清明节、 中秋节。每逢节日都要举行盛 大的民族运动会,进行荡秋千、 跳板、摔跤以及足球、排球比 赛 礼貌礼节:朝鲜族家庭礼节比 较严格,晚辈对长辈格外尊重。 用餐时,一般老少不同席,老 人要单独设席,等待老人举匙 后,全家方能用餐。年轻人不 能在长辈面前抽烟、喝酒。对 老人说话要用尊称。老人因事 外出或远行时,全家人都要鞠 躬相送;途中遇到老人,也要 摘帽点头问安并让路。 禁忌:不喜欢吃鸭、羊、鹅、 肥猪肉、河鱼。虽喜欢吃狗肉, 但在婚丧及佳节禁止杀狗和忌 食狗肉。严禁同宗、同亲通婚。
泰国人很讲礼貌,传统礼节为合掌礼。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有时 也行握手礼,但男女间不能握手。与泰国人交谈要回避政治、王室等 话题,绝不能讲对佛教、国王不敬的话语。可以询问个人情况,接受 礼品不当面打开。泰国人认为左手不洁。不能用左手递物或接物。泰 国人认为头是最神圣的部位。不能随意摸别人的头,小孩子的头只能 让国王、高僧或父母摸,别人是不能摸的。睡觉时,忌讳头向西方。 到寺庙烧香拜佛或参观游览时,必须衣冠整齐,进佛殿要脱鞋。妇女 要避让僧人。
日本
日本人性格内向,感情细腻,注重礼节,讲究礼貌。 大多信奉道教和佛教。
鞠躬礼是日本人的传统礼节。日本人在交往谈话时, 经常使用自谦语,特别是妇女,在与人交谈时总是 语气柔和,面带微笑,躬身相待。日本人最常用的 敬语有:“拜托您了”、“请多多关照”等。
日本人日常饮食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传统的日 本饮食方式,又称“和食”。第二种是中餐。第三 种是西餐。他们常以米饭为主食,副食以海鲜和蔬 菜为主,喜吃生鱼片、生瓜果蔬菜,喜喝酱汤,泡 菜几乎每餐必备。日本人的口味多为咸鲜、清淡少 油、稍带甜酸和辣味。
壮族
民俗节日:除春节、中元节、牛魂节外,壮
族民间最传统的节日是以对歌为主的歌圩节, 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地。
礼貌礼节:客人来访,主人热情招待,让座
递烟,双手捧上香茗。若家里有客人,不得高 声讲话,进出要从客人身边绕行。与客人共餐, 要两脚落地,与肩同宽,不得跷二郎腿。客人 告辞时,主动将另留的鸡肉和客人盘中剩余的 肉用菜叶包好,让客人兜着带回去,客人决不 能拒绝。尊重老人,办事听从老人意见,窄路 相逢,主动给老人让路,赴宴给老人让上座, 要将鸡头等上等菜留给老人。
德国菜以酸、咸口味为主,调味较为浓重。主食以肉类为主。他们烹调肉食的方法,有 红烧、煎、煮、清蒸,还有特制的汤等,偏油腻,他们一天的主餐是午餐,而午餐的主 食大抵为炖的或煮的肉类,其肉食品以羊肉、猪肉、鸡、鸭为主,但是,他们大多数人 是不爱吃鱼,只有北部沿海地区少数居民才吃鱼。他们还爱吃马铃薯、色拉等。德国人 吃起马铃薯来简直不厌其多。他们种出来的马铃薯,味道之佳,有口皆碑。德国人之所 以拿马铃薯为主食,原因就在这里。 忌讳“13”和“星期五”,要是13日碰巧又是个星期五(有“黑色星期五”之说),人们 会特别小心谨慎。 忌讳茶色、黑色、红色和深蓝色。在德国穿黑鞋尤其别系白鞋带,因 为那是纳粹的标志。刀、剪和餐刀、餐叉等西餐餐具。因为有“断交”之嫌。向德国人 赠送礼品时,不宜选择刀、剑、剪、餐刀和餐叉,因为这表明凶兆。而以褐色、白色、 黑色的包装纸和彩带包装、捆扎礼品,也是不允许的。 不宜随意以玫瑰或蔷薇送人,前 者表示求爱,后者则专用于悼亡。玫瑰表示爱,香水与内衣表示亲近,即使女性之间, 也不宜互赠这类物品。
法国
法国人开朗热情,讲话直率,讲究礼貌,在举止行动上处处 体现“女士第一”。法国人见面时常亲面颊或贴面颊。长辈对 小辈亲额头。法国人如同信奉天主教的其他欧洲人一样,对结 婚纪念日颇为重视。
法国的烹调享誉世界,法国菜是西餐中的佼佼者,其特点 是香味浓厚、鲜嫩味美,讲究色、香、味,注重营养的搭配。 法国人以肉食为主,面包是法国最普及的食品,而且特别注重 面包的味道。奶酪消费量占世界第一位。法国人吃饭时大都饮 酒且喝酒比较讲究。喜饮矿泉水,不喜欢吃辣。
禁忌:一般不吃青蛙肉,有的地区的青年妇
女不吃牛肉和狗肉,有的地区忌吃青菜;正月 初一到初三不可出村拜年;妇女生小孩头三天 外人不得入宅。门口若挂有草帽、青竹或张贴 红纸,暗示外人不得入内,如不知贸然闯进, 主人必端上酒及狗肉等食物,来人应当吃掉, 主人才感满意。行商外出忌碗破,新婚出嫁忌 打雷。
回族
英国人墨守成规,少言寡语,不爱交际,忌打听私事,也 不喜欢将自己的事情随便告诉别人。尤其是妇女的年龄,从不 许别人过问。议论天气和新闻是英国人见面时最普遍的话题。 当英国人给你提意见或谈正经事时,要态度严肃,认真听讲, 否则会引起误会。安排英国客人的住房时,要注意他们喜欢住 大房间并愿独住的特点。在英国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 忌一根火柴点三枝烟。忌用大象图案,认为大象是愚蠢的象征。
法国人与陌生人交谈时,和欧美其他国家的人一样,一般 不询问年龄等个人私事,忌讳数字“13”。忌送香水给法国女 性(在法国送香水给女人意味着求爱)。认为核桃是不吉利的 东西。鲜花是备受法国人欢迎的礼物,但是到朋友家做客,忌 送红玫瑰(情人的礼物)和菊花(表示对死者哀悼)。
俄罗斯
俄罗斯是一个好客的民族,用面包和盐接待贵宾,以示热烈 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面包要放在铺着绣花面巾的托盘上,面 包上面放一小包盐。 亲吻、拥抱和握手是俄罗斯的重要礼节。 尊重妇女是俄罗斯的社会风尚。
各国以及各地区风俗习惯
香港
礼貌礼节。香港人在社交场合相见, 以握手为礼。亲朋好友相见时,也 有用拥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向 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 禁忌: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住 址;忌讳询问个人的工资收入、年 龄状况等;对“节日快乐”很不愿 意接受,因为“快乐”与“快落” 谐音。忌讳4字,因为4与死谐音, 为避讳4字常用两双或两对来代替 民俗:在接受斟酒或倒茶时,喜欢 用几个手指头在桌上轻叩来表示叩 谢之意。对吉祥话、吉利数字很感 兴趣。数字“3、8、6 ”在香港很吃香,因为粤语中“3”与 “升”谐音,“8”与“发”谐音, “6”与“禄”同音。
俄罗斯人的主食是面包和肉类,大多喜食黑面包。以吃冷 饮和凉菜而闻名,多数人喜饮烈性酒。最喜欢的热饮料是红茶, 习惯在茶中放糖。俄罗斯人口味浓重,喜咸酸味,不怕油腻。
“13日”和“星期五”被俄罗斯人认为是不祥之日。俄罗斯 人喜欢用单数,如送花要送一枝、三枝、五枝等,双数反为不 吉利。数字“7”意味着幸福或成功。他们认为红色象征吉祥与 幸福,而黑色表示肃穆和不祥。与俄罗斯人初次谈话时,不宜 问生活细节,尤其对妇女,不能当面问她们的年龄。应邀到朋 友家作客,不能坐床,坐床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
宗教、习俗礼仪
制作:刘丹
宗教的习俗禁忌
佛教
僧侣不吃荤腥。这里的荤是指葱和大蒜等气 味浓烈、刺激性强的食物,腥则是指鱼肉类 食品。通常佛教徒不得结婚、不得饮酒。
基督教
基督徒有守斋和忌食的习惯。 守斋即斋戒,斋期只食素菜 和鱼类,忌一切肉食和酒类。 一般基督徒都不食动物血。 忌拜别的神、造别的偶像。 忌数字13和星期五。非基督 徒与基督徒在一起是不要以 上帝名义起誓,更不能拿上 帝或耶稣开玩笑。到教堂参 观时,要衣着整洁,谈吐文 明,不能乱窜,更不能嬉笑 打闹。
台湾
民俗:偏爱红色,以红色象 征吉祥,投亲访友习惯把礼 物用红纸包起来送人,很喜 欢6字,有六六顺之说。 礼貌礼仪:社交场合以握手 为礼,亲朋好友见面惯行拥 抱礼或吻面颊。高山族人迎 客,惯施吻鼻礼 禁忌:忌用扇子、伞、镜子、 毛巾、剪刀、粽子、甜果赠 人,禁以鸭子赠送分娩一个 月以内的妇女和贺喜之礼
澳门
民俗:对吉祥话、吉祥物、 吉祥数字有偏爱,恭喜发财、 鱼、8、6等都是吉祥的 礼貌礼节。在社交场合见面 以握手为礼。亲朋好友相见, 常以拥抱并相互拍肩膀为礼。 表达谢意时,用叩指礼。 禁忌。忌讳13和星期五,若 13日巧逢星期五更令人讨厌。 忌讳有人打听他们的经济收 入、年龄及婚姻状况,尤其 是女士。饮食上一般都不愿 吃酸味和过辣的菜肴。
日本人忌讳“4”和“9”(在日语中与“死”、“苦” 同音),上菜道数、安排客房均要避开这两个数字。 在日本,荷花常用于丧事,因此一般不要送荷花, 也不要赠送带有荷花图案的物品。菊花是日本皇室 专用花卉,一般不得随便使用。日本人喜爱仙鹤和 龟,因为这是长寿的象征。而对饰有狐狸和獾图案 的物品很反感,认为它们是贪婪、狡诈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