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科学之光 第2课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优质课件 苏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浙江专用)2016-2017高中语文专题一科学之光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课件苏教版必修5

(浙江专用)2016-2017高中语文专题一科学之光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课件苏教版必修5
揩(kāi)_揩__油__
忧(yōu)_忧_虑___ ② ⑤尤悠((yyóōuu))__悠怨____闲天____尤__人__
优(yōu)_优__秀__
三、近义词辨析 ①反映·反应
[辨析]作动词时,都有对客观事物及其影响作出相应的表 现的意思。“反映”表示向上级或有关单位申诉意见、报 告情况,也指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客观事物的实质,可带 宾语,一般是主动的;“反应”表示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应 对,不带宾语,一般是被动的。
●基础梳理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①核苷.酸(gān) ④辜.负(gū) ⑦懈.怠(xiè) ⑩垂涎.(xián) ⑬疟.疾(nüè)
②阐.明(chǎn) ③诞.生(dàn)
⑤衍.生(yǎn) ⑥砌.砖(qì)
⑧岛屿.(yǔ)
⑨粳.米(jīng)
⑪战略.(lüè)
⑫囊.泡(náng)
⑭诊.断(zhěn) ⑮对症.下药(zhèng)
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小白鼠。这些白鼠被分为两组, 通过喂不同的食物,一组白鼠体内逐渐缺乏促使AMPK产生的 基因。一段时间后,研究者让两组白鼠在滚轮上运动并进行 比较。戏剧性的结果出现了,正常白鼠可以在滚轮上连续运 动20分钟,运动距离约为1千米,而缺乏AMPK产生基因的白 鼠则只能在滚轮上小跑约40米。研究者认为,这一研究结果 同样适用于人体。
——卡尔·波普尔
◆科学本身就有诗意。
——斯宾塞
3.典例赏析 揭开遗传奥秘
原文:1832年的一天,奥地利西里西亚地区一个名叫 海因赞多夫的小村庄,10岁的约翰正忙着帮助父亲嫁接果树。 父亲酷爱园艺,是果树栽培嫁接方面的行家,左邻右舍的农 民经常来向他请教。约翰从小就在父亲影响下学会了干各种 农活,并且对果树嫁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7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科学之光第2课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课件

2017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科学之光第2课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课件

2.
奉献与感恩共存,人生的河流才会宽广辽阔,河流上的行
舟才会一往无前。奉献与感恩同在,社会中的大爱才能生根发
芽,枝繁叶茂,碧绿参天。
在奉献与感恩的两岸,人生的河流流淌出最美的神韵 ,映射出
最灿烂的光辉。
摆渡于奉献与感恩的两岸间,竟也是最难忘的徘徊。
诗海拾贝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比 较基因 组学 、古 代
DNA、 “ 食物基 因组计 划 ”、 “
环境基因组计划”的推进,具有科学、经济、医学意义
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图都将问世。②我们可以从序列中得
息 ,已经 比到现 在为 止的 所有生 物研 究积累 的信 息还要
生命科学第一次不再是以假说与概念为导向,而是将以
式及其他生物的基因组序列为基础进行定量的研究。
【赏析】 这是一首教子诗,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 赞扬;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后两句,特别强调了做学 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是做学问的诀窍。诗人在书本与实践 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种独到的见解,不仅在封 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大有裨益,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 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请概括带来了哪些冲击。[明确]
①任何“优生”“劣生”的观点, 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更是不符合人性的,所以要善待他人;②基因将成为我们日常
生活、饮食起居的参考书,所以要与我们的基因建立起和谐关
系,善待自己;③一个成员的基因组信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
隐私,要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④人类与生物自然的联系 ,
2.对应目标1 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序列化”?它有什
么意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在科普类文章中 ,重要概念往往占据着比较特殊的位置。如本 课中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理解了这个概念,文章中其他意 义就可能迎刃而解。所以 ,理解科普文,就要重视重要概念。 重要概念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含文章主题 思想、能够体 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它们对理解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 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要注意它们在文中的 具 体含义 ,包 括其内 涵( 特有 属性) 和外延 (包括 哪些对 象)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2课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讲义 苏教必修5苏教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2课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讲义 苏教必修5苏教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2课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讲义苏教必修5苏教人类基因组方案及其意义(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杨焕明,1952年生于浙江。

197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1988年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

后为法国马塞免疫中心博士后,1992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博士后,1994年成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

现为博士生导师。

担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一职,为争取和主持完成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立下汗马功绩,为国际“人类基因组方案〞中国协调人。

2002年被《科学美国人》杂志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人物。

作品《人类基因组方案及其意义》。

评价著名基因组学家,国际“人类基因组方案〞中国主持人。

(二)人物轶事心中的丰碑XXXX年,杨焕明作为中国的代表参加了第五届国际基因战略会议,会议主持人只给他5分钟的发言时间。

他以拥有扎实的工作根底、优秀的人才、翔实的工作方案,为中国争取到参与国际重大工程的时机。

1%测序任务争取下来以后,资金并没有到位。

杨焕明捐出了自己的积蓄,基因组的其他同志也都捐了钱。

为此,杨焕明和汪建曾经有过一个创意,在办公室外面的草坪上竖立一块碑,碑文是杨焕明起草的,这是创业时期他们共同的心声:“苍天在上,磐石作证,此时此地,一群普普通通的炎黄子孙,用他们的泪汗心血和青春为他们古老的民族争得一个险些失去的历史机遇。

岁月无情,他们和他们的支持者都将随时光而逝去。

此心昭昭,他们的执着奉献和自信,将作为人类基因图的一小局部而留驻历史。

〞这块碑最终没有立在草地上,但是他们在心中都立了一块这样的丰碑。

背景链接20世纪初期,人类发现了生命的根本规律之一——遗传规律。

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提出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模型,翻开了人类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

70年代开始的DNA克隆技术和后来蓬勃开展的转基因技术,动物、植物克隆技术,让人类对生命奥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与此同时,人们还发现,几乎人类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解析】本课选自必修五的第一板块——科学之光,在单元小结中,它强调了“热爱科学的人们不仅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与探索的无穷乐趣,更能养成科学的精神”,“对科学与生活、科学与审美的多样化的理解”。

所以我把本课的讲解划分为三个板块:1.写了什么,通过对文章脉络和结构的把握,从题目入手明确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锻炼学生快速收集信息能力;2.怎么写的,通过一则案例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同时挖掘文本,研究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3.为什么写本文,通过案例和情境,体会自然科学的“双刃剑”性质和文章最后作者的忧虑,感悟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意识。

【教学目标】1.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对说明对象形成综合理解,并理解文章的结构。

2.领会本文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及其效果。

3.感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科学的“双刃剑”性质和科学探究中的人文意识。

【学生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说明文本来就枯燥,本文的对象又是离学生日常生活比较远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虽然文本文字并不难,但学生研读起来不免觉得乏味。

所以适当穿插案例,可以让学生的了解更直观,感悟更深刻。

【教学策略分析】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总结转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古往今来,长寿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我们之前学过庄子的《逍遥游》,里面有一位以长寿而为人所称道的人是谁?【明确】彭祖师:对,相传他活了八百八十岁,不过这是按当时66天为一年的纪年法算得的,如果按现在365天为一年纪年,他将近160岁,哪怕放在科技发达的现在也是极为少见的。

因为在很大程度上,疾病尤其是癌症一直困扰着人类。

二、整体感知其实,美国从70年代起已启动了“肿瘤计划”。

但是,不惜血本的投入换来的是令人失望的结果。

人们渐渐认识到,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人类疾病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

测出基因的碱基序列,则是基因研究的基础。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掌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3)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在我国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资料;(2)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成果和意义;(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3)人类基因组计划在我国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2. 教学难点:(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应用前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新研究动态;(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3)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概念;(2)收集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关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3)准备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它有何重要意义?”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概念;(2)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3. 合作探讨:(1)小组内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3)全班进行互动交流,解答疑问。

高二语文必修五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课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高二语文必修五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课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二、阅读课文第3~10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3.第3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提示:该段总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导向性意义,有总领 后文的作用。 4.第4段中提出的“新的要求”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表现在领头科学家的素质、工作人员的团体精神、 超大型实验室的管理形式等方面。
5.第5段中的“里程碑”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提示:用“里程碑”作比喻,生动形象地指出 了序列化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划时代意义。
所谓“筛选”,就是要对文中所有的信息分类,区分首要 的、重要的、次要的、无用的信息;要对信息加以归类,哪一 个信息是统领的,它统领几个小的信息,这几个信息的先后地 位如何,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出来的信息依据主次进行分 类归纳,恰当表述,使筛选出来的信息更加系统化、条理 化。对信息的加工,特别是明确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筛选 信息的关键,例如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 系(哪句话包括在哪句话之中),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即“母 信息”与“子信息”的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 了解并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并能够对文章观点提
目标 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1.把握本文总分结构对于表达说明对象与文章内
能力 容的意义
筛选并
目标 2.结合具体语句,替换词语,感受说明文语言准 整合文
确严密的特点
中的重
1.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 情感 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一、读准字音 1.单音字 (1)核苷.酸( ɡān )
(2)囊.泡( nánɡ )
2.多音字 (1)因词而异
①与与 参.其 与.

第一专题 第2课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优秀课件

第一专题  第2课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优秀课件

ù
读 jiě 解 . jiè 3.解押解 . 解数 . xiè
便pián 大腹便 . 5.便 biàn 方便 .
下药zhèng 对症 . 4.症 zhēng 结 症 .
n 祸huà 患 惑 8.ɡǔ蛊 酒zhōnɡ 盅 虑 yōu忧 yōu悠 闲 10. u尤 人 怨天yó 秀 yōu优
返回
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
美学的因素。一项出色的科学理论、技术成功,往往具有
美学上的价值。
返回
科学美广泛地体现在科学创造和科学理论的建立之中。 譬如,一种科学理论,如何能以最简洁的形式,完美地总结
出自然界的某些规律,使人见之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进而
思之又联想翩翩,回味无穷,甚至拍案叫绝。许多著名的科 学理论,都具有这种美的魅力。牛顿仅用了三大定律,就概 括了宇宙间一切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被认为是自然图景的 最美描述。麦克斯韦方程组将法拉第电磁反应定律、安培定
律、欧姆定律等分散的、孤立的电磁定律统一成一个整体,
返回
化成优美的数学形式,并出色地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故 被誉为“神仙写出的公式”;卢瑟福—玻尔的原子结构模 型,曾被爱因斯坦视为一种奇迹,称它为“思想领域中最 高的音乐神韵”;爱因斯坦建立的广义相对论,更被认为 是“一切现有物理理论中最美的一个”,“一个被人远远
维xiān 纤 . 6.纤 绳 qiàn 纤 .
返回
二、字形辨识
n鉴 于 jià 1. 署 签 qiān 抗 dǐ 抵 3. 掌而谈 zhǐ 扺 n 诞 生 dà 2. n 涎 垂xiá i 概 念 gà 4. 慷kǎi 概

浙江专版 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第2课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 12

浙江专版 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第2课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 12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语言运用(2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惧于做最坏的打算,所以能抵砺.(lì)“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心与勇气,执着于付出更多努力,所以爬坡过坎不喊苦,闯关夺隘.(ài)不停顿。

B.曾经在柏.(Bǎi)林国际电影节上,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获得最佳电影奖,廖.(Liào)凡荣赢“最佳男主角”称号,成为柏林电影节首位获奖华人。

C.相关企业如果收购不到足够的生鲜.(xiǎn)乳,却又想维持正常产量,可能会暗中添加用奶粉勾.(ɡōu)对而成的复原乳,以此来代替生鲜乳。

D.强拆、官员贪腐、富二代的骄横.(hènɡ)对平等、权利、人心的践踏必须得到遏制,社会分配不公所累积的社会紧张必须得到有效释放。

解析:选D。

A项,“抵砺”应为“砥砺”;B项,“荣赢”应为“荣膺”,“柏林”的“柏”应读Bó;C项,“勾对”应为“勾兑”,“生鲜乳”的“鲜”应为“xiā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2010年,作为四大国粹之一的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体现出它的珍贵,也预示..了它的式微。

从1790年徽班进京到今天这二百多年的历程,很多故事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甲]京剧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是全国第一大剧种,但在今天,京剧地位尴尬,每况愈下....。

画脸谱是京剧演员进入特定角色的一种化妆..方式。

[乙]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艺术形式。

[丙]脸谱以颜色表现人物性格类型——红色表现忠贞、英勇,如关羽。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

....,.如包公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预示B.每况愈下C.化妆D.刚直不阿解析:选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3篇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3篇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第一篇: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历史和背景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个历时13年、由国际范围内的科学家们参与的生物技术项目,旨在完整地揭示人类基因组的DNA序列。

该计划于1990年启动,1998年完成了60%的目标,2001年完成了90%的目标,2003年终于宣告完成,标志着科学家们第一次实现了完整的人类基因组的测序。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源自于在20世纪60年代,人类遗传学家开始尝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人类遗传学。

这些努力导致了多种基因组计划的启动,以比较同一物种的不同基因组为主要研究内容,最终导致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人类对人类自己的好奇与求知欲。

普通人们希望知道,我们的生命和健康,到底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塑造的,还是基因在决定一切,而且人类的基因中究竟有些什么样的信息。

同时,人类基因组计划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用来更好地理解人类进化和种族差异,也可以用来研究和治疗基因疾病。

总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源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好奇和求知欲,也反映了人类探索知识、改善生活的不懈努力。

这项计划的实现,对我们理解和研究人类自身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技术和方法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庞大的研究计划,它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和复杂的研究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技术和方法。

1.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可以大幅度提高DNA序列的测定效率和整个基因组计划的进程。

高通量测序技术使用已经被分离的DNA作为样本,在高速计算机的辅助下分析DNA序列。

最初使用的是Sanger技术,但是这个方法无法应对大规模测序的需求。

后来又出现了Illumina和ABI平台等使用高密度芯片测序的技术,也进一步促进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

2.物理和遗传基因图谱在完整地揭示人类基因组的DNA序列之前,人类基因组计划使用了物理和遗传基因图谱来定位某些基因。

物理基因图谱是通过光学显微镜、核磁共振仪和其他测量方法来确定基因位置的。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步骤和研究成果。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步骤及研究成果。

2. 教学难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技术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过程和应用价值。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形象直观地展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学》高中版2. 参考资料: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关论文、报道、案例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它的意义何在?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3. 课堂讲解讲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步骤、研究成果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4.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其价值。

5. 互动环节提问: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哪些潜在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7. 板书设计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概念:……目的:……意义:……步骤:……应用:……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环节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知识分享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课后作业1. 深入阅读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普文章或科研论文,提升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017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科学之光第2课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课件

2017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科学之光第2课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课件

◎课内挖掘 责任,让人勇往直前: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协作会议确定中国承 担 1%的测序任务, 按计划, “工作草图”要在 2000 年春末完成。 对中国来说,从 1999 年 9 月到 2000 年的春末,只有不到一年的 时间。面对自己争取来的挑战,以杨焕明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不 畏艰难,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团结一致,勇往直前,义 无反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人类做 出了贡献。
洁,并且和上面的“十八般兵器”对应,我们在这里把这最 古人早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发展出各式各样的武器。
后两个字略去,只写出它们前面的字,那就是丙、缬、亮、
异亮、苯丙、脯、色、丝、酪、半胱、蛋、天冬酰胺、谷氨
酰胺、苏、天冬、谷、赖、精、组。
在这里先说说蛋白质的重要性和任务。任务清楚了,蛋白
质为什么要这么多种“兵器”就清楚了。
除了以上功能以外,蛋白质最复杂、最繁重的任务,还是催 化各种化学反应。生命活动是通过几千种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包括利用外来物质建造自己的身体,氧化食物中的分子以获取 能量,生产前面提到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分子,如转运蛋 白、抗体、激素、凝血因子等。化工厂里面要实现各种化学反 应,常常使用高温高压的条件。但是在人体中,一切化学反应 却必须在体温和常压下进行。这就给我们出了个难题。
【赏析】 这是一首教子诗,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 赞扬;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后两句,特别强调了做学 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是做学问的诀窍。诗人在书本与实践 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种独到的见解,不仅在封 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大有裨益,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 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三、解题思路
1.精心审题,明确方向 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存在 二、选项设置的四种方式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说稿课教类优秀范文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说稿课教类优秀范文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说稿课教类优秀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一则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希望你们能喜欢。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说稿课教类优秀范文一1、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3、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二、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略见教参)(二)文体介绍本文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

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也是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的,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

(三)学生自读课文,抓住文章结构的总体框架,用提纲或图表的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筛选出来。

(结合文本研习3)1、(1-2)交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

2、(3-10)这一计划的意义(六个方面)3、(11-18)谈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总分结构,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特别是对学科以外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归纳总结,分纲列目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四)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1、下定义:“人类基因组计划......重大工程。

”2、列数字:“人类基因组计划......技术人员参加。

”3、举例子:“这些细微差异......极为少见。

”这些方法的使用都使得说明更清楚、通俗。

(五)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的特点。

提问:本文语言通俗性表现在哪里?除了绕不过去的专业术语外,尽量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收到很好的科普效果。

(六)小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1、完成《评估》上的作业;2、思考“积累与运用”第3题;3、预习《南州六月荔枝丹》。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说稿课教类优秀范文二2001年2月12日,科学家首次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

到2003年4月15日,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正式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全部完成。

十万个为什么:你了解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吗?为什么它有如此重要的意义?1986年3月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雷纳托.杜尔贝科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癌症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的文章。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人类基因组计划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概念。

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掌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步骤。

1.2 教学内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概念介绍。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和意义讲解。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步骤讲解。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概念。

分组讨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展示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理解。

第二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2.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过程。

掌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里程碑。

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结果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过程讲解。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里程碑介绍。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过程的角色扮演。

教师展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里程碑。

分组讨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结果和影响。

第三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3.1 教学目标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掌握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生物科技领域的贡献。

探讨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社会和伦理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讲解。

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生物科技领域的贡献讲解。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社会和伦理的影响讲解。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生物科技领域的贡献。

分组讨论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社会和伦理的影响。

第四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前景与挑战4.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前景。

掌握人类基因组计划面临的挑战。

4.2 教学内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前景讲解。

人类基因组计划面临的挑战讲解。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方向讲解。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前景与挑战的展示。

教师展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方向。

分组讨论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社会的影响。

第五章:评估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回顾和评估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反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性和影响。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阅读附答案.doc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阅读附答案.doc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阅读附答案-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这是一个有关世界及各个国家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美国白宫可能很早就认识了这一问题并开始考虑了。

21 世纪反对生物恐怖主义计划或者别的名字已经说明白宫的考虑已不只是停留在经典的、传统的生物武器上了,如生物神经毒气等。

在不久的将来,敌对分子将可以利用致命的病因和基因工程生产的衍生物制造与人类基因有关的生物武器。

人种之间、族群之间,确确实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这些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成为第一代识别敌我的种族或群体特异性生物灭绝武器。

举几个例子:从人种来说,白种人中不少见的对艾滋病(AIDS)病毒的天然免役功能,在亚洲人(黄种人)中还没有发现或极为少见;而中国至今没有发现过的CF(囊泡纤维化),在白种人中的发病率却为1/400,人群中的携带者的比例为1/301/20。

从群体来说,中国南方并不罕见的蚕豆病患者,他们的一个基因组中的细微差异可能使他们吃上几颗蚕豆便将毙命(如果不知病因或抢救不及时的话)。

针对基因安全,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人类基因和人类权利的全球宣言》写进了相关内容,而且要求各国遵守。

对这个问题的防范,关系到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也关系到每一个有责任心的科学家,而且要保证民众的知情权。

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远远超过了后者),就是出于这样的忧虑。

我很希望在这一问题上,在这一颗基因原子弹爆炸之前,通过我们的努力与建立国际性的合作,防患于未然。

历史将证明这样做的必要性。

6、对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远远超过了后者),就是出于这样的忧虑中对这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种指、种族、群体各自之间的差异足以成为第一代能识别敌我的种族或群体特异性生物灭绝武器。

B.指人种之间、群体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差异。

C.白种人与黄种人对艾滋病免疫的差别。

D.人种、族群、群体的差异导致第一代能识别敌我的种族或群体特异性生物灭绝,对这个问题的防范,关系到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也关系到每一个有责任心的科学家,而且要保证民众的知情权。

高中第一单元科学之光第2课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落实应用案必修5 试题

高中第一单元科学之光第2课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落实应用案必修5 试题

第2课人类基因组方案及其意义一、语言运用1.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生物信息的序列化,是生命科学进入21世纪的划时代的________碑,也是生命科学成熟的一个阶段性标志。

②也就是说对人类基因组方案的奉献份额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________。

③由于生命物质的一致性与生物进化的连续性,以及人类基因组方案所建立的策略与技术的通用性,这就意味着可以奠定________生命最终奥秘的根底。

A.里程反映揭B.里程反响揭露C.历程反映揭开D.历程反响揭露解析:选A。

里程:指开展的过程。

历程:经历的过程。

反响: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者行动。

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

揭开:使某样东西暴露出来。

揭露:使隐蔽的事物显露。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 )A.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开展,业界专家均表示,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开展引人注目....。

B.“四风〞问题要解决,前提是把问题找准,才能针对“病灶〞,对症下药....、手到擒来。

C.长安区一家宾馆内,发生了一件耸人听闻....的HY碎尸案,死者是一名男性,48岁的郭某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

D.环境管理体系的设定,应该立足防患于未然.....,一切事后的处置只能是亡羊补牢,虽不能说无济于事,但其作用已经大打折扣。

解析:选C。

“耸人听闻〞指夸张或者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

此处应用“骇人听闻〞。

3.把下面的新闻报道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15字)新华社7月9日电(记者朱涵、张乐) 首届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9日在闭幕。

来自海内外的400多位华人遗传学家齐聚一堂,74位知名专家在会上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分享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其中半数以上的研究成果将会首次对外公布。

大会为期3天,一共设置了“医学和人类遗传学〞“全基因组相关分析〞“线粒体生物医学〞“动物遗传学〞等众多主题进展学术讨论。

答:解析:解答此题应先找出消息的主要内容,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据此再进展改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20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的话或捏造事实,使人
巧辨 巧析
听了非常震惊。是没有其事,故意夸大,强调 有意为之。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
的坏事)。指坏事情使人震惊。
21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领会本文为了 更好地说明事理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效果。 3.对文 中的某些观点,要学会辩证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2
一、认读字音
(一)单音字
胰.岛素(yí) 阐.明(chǎn)
耸.人听闻(sǒnɡ) 衍.生(yǎn)
框.架图(kuànɡ)
13
(二)多音字 (1)秘奥 秘.秘 鲁.( (mBìì)) (3)核核 杏.酸 核.( (hhéú))
(2)与参 与.与 其.( (yyùǔ) ) (4)纤纤 纤. .维 绳( (xqiiāànn))
第一单元 科学之光
第 2 课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1
◎语林撷英 名家谈“基因”
1.人类的 DNA 序列是人类的真谛,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 事情都与这一序列息息相关……
——杜尔贝科 2.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的意义远远大于抗生素的发明!
——布莱尔
2
3.人类基因组序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最神奇的图谱, 也是迈向解读人类生命语言的第一步。
5
◎作者档案 杨焕明,1952 年生,浙江温州乐清人, 中科院院士、基因组学家。1978 年毕业 于原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1982 年于原
简 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获硕士学
介 位,1988 年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2007 年 12 月 27 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北 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
——克林顿 4.下个世纪能够超过我的世界首富一定来自基因领域。
——比尔·盖茨
3
◎诗海拾贝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4
【赏析】 本诗主要写泛游汉江见到的壮丽景色。首联 写汉江雄浑壮阔,由湘入楚,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 气氛。颔联写江水流长邈远,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 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尾联写 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全 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 给人以美的享受。
6
作 《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等
品 杨焕明及其研究小组于 2002 年 4 月在《科学》杂志发 表的《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是世界上首次将完
评 整的水稻基因组草图序列向公共数据库公开的文章。
价 杨焕明因此被《科学美国人》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人 物”
7
◎人物颂歌 浓浓的人文情怀
作为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必 将带来一场改变世界、影响每个人的革命。杨焕明教授的这 篇学术报告,首先以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用通俗的语言介 绍这一前沿科学的情况,文章更以一个科学家的责任心,阐 明目前科学研究应具有更大的人文关怀的空间,冷静地意识 到科学的“双刃剑”性质以及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性。
16
四、辨析近义 1.滥用 乱用
17
课本原句 这些信息被滥用或被错用又怎么办?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指使用不当。不同之处在
巧辨巧析 于:“滥用”指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乱用” 指无条件无秩序地随便使用,用的对象不适当。
18
2.鉴于 基于
课本 原句
鉴于自然科学的“双刃剑”性质,在它给人类带来 好处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信息落在生 物恐怖主义者或其他人类公敌手里怎么办?
8
从杨教授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科学家的责任意 识和人文情怀。人,不仅仅是职业中的个人,更多的时候还 属于家庭,属于社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单纯地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值得我们拥有,如责任、诚信……
9
பைடு நூலகம்
◎背景探寻 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早在 1985 年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美
10
◎相关知识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演讲稿,语言通俗易懂。在结构上,为了适应 学术演讲的需要往往安排得条理清楚,纲目分明。学习中, 要善于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说明方法,体会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11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诞生 20 世纪初,人类发现了生命的基本规律之一——遗传规律。 20 世纪 50 年代初,英美科学家提出遗传物质 DNA 的双螺 旋模型,打开了人类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70 年代开始的 DNA 克隆技术和后来蓬勃发展的转基因技术、动植物克隆 技术,让人类对生命的奥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此同时, 人们还发现,几乎人类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在这样的 背景之下,人类基因组计划诞生了,目的是解决人类健康问 题,并以此带动生物信息产业的发展。
国的杜尔贝科提出。1990 年 10 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 式启动。中国于 1999 年 9 月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承 担了 1%的测序任务。我国科学家杨焕明教授为争取和主持 完成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立下汗马功劳。在《人 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一文中,作者对这一计划尤其是实 施这一计划的意义作了详细的说明。
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含有“觉
巧辨 巧析
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用于可以引为借鉴或 经验教训的事。 基于,侧重强调思维或行动的基准、原则、出发点,
相当于“根据”。
19
3.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
课本 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耸 原句 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
14
二、辨识字形
(1)mmàànn( (曼 谩) )哈 骂顿 màn(蔓)草 和xié(谐) xié(偕)老
(3)kǎi(楷)书 kāi(揩)油 免yì(疫)
(5)战yì(役)
dàn(诞)生 (2)垂xián(涎)
yōu(忧)虑 yōu(悠)闲 (4)怨天yóu(尤)人 yōu(优)秀
15
三、积累词语 1.无米之炊:没有米而要做成的饭,比喻没有必要条件而 要求做成的事。 2.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3.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4.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道按哪个办法做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