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理论探究
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课程改革探析
写教材成长很快 ,对课程结构和专业发展有 了更加清楚 的
认 识 ,最重要一点 ,编写的校本教材是根据学校的实习条
定 ” 变化 ” 间的矛盾。 与“ 之 二、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如何科学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值得研究 。中职教育主要 强调技术与能力 。这两点既是一名就业者的素质与能力的
需要 , 解放思想 , 开放办学 , 充分 利用政府服 务和保 障作用 , 把本市 的职教事业做 大做强 ,为地方 的经济发展培养更多
学 习适应专业和技能 ,并通过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
和方法 ,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 , 最终形成综合职业 能力 。以汽车运用 与维修 专业为例 , 我们研究开发了《 汽车
基地共建方 面得到指导和保障 , 才能做 到有序发展。 我校近
几年的快速发展得到 了各级部门的支持和重视 ,教学 条件
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 习的统一 。通过 体化 的课程设计 , 找到学习 内容的合适载体 , 让学生借此
一
和基地建设有 了明显改善。 如今 ,黄 冈市正在组建职教集 团,融合现有 的职教 资 源, 发挥最大 的资 源配置优势 , 就是顺应 国家职教发展形势
核机制 , 综合评价学生 , 鼓励教师参与考试改革研究 。 六、 致策支持如虎添一 各中职学校要积极寻求 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 持, 在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 、 资金投入 、 专业整合 、 资源共享 、
工学结合 , 让学 生在真实工作情境 中对技术( 服务 ) 或 工作
的任务、 过程和环境进行整体化感悟和反恩 , 而实现知 识 从
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课程改革探新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班主任工作内容与载体探究
以就 业 为 导 向 的 班 主任 工作 . 以 学 生 的 “ 业 化 ” 育 为 要 职 教 主 要 内容 , 职 业 指 导 理 论 于 班 级 常 规 管 理 工 作 、 生 思 想 工 融 学 作 及 班 级 活 动 中 。 为 实 现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 高 学 生综 合 素 质 和 提 职 业 能 力 的 总 目标 .班 主 任 工 作 需 要 分 阶段 确 立 一 个 小 目标 强语文 课程 的功能体 现 . 织各 种相关 组 的 课 外 活 动 、 团 活 动 、 会 实 践 活 动 社 社 是很有 必要 的。这些 活动 如班 级办 报 、 记 者 协 会 、 家 园 地 等 . 仅 渗 透 着 德 作 不 育 思 想 、 文 关 怀 , 且 充 分 体 现 了 语 人 而
中 职教 育 “ 以就 业 为 导 向 ” 指 导 思 想 . 定 了 中 职 班 主 任 的 决 工作 应 以培 养 学 生 的就 业 能 力 为 目标 就 业 能 力是 个 体 在 劳 动
进 . 新 教 育 理 念 , 力 学 习 职 业 指 导 理 论 , 练 掌 握 职 业 指 导 更 努 熟
一
般 知识 、 法 和技 巧 。 方 班 主 任 工 作 内容 要 以 学生 的 “ 业化 ” 育 为 中 心 职 教
力 市 场 成 功 地 获 得 工 作 、 持 工 作 以及 转 换 工作 时 所 具 有 的 知 保 识 、 能 、 性 特 征 及 各 种 条 件 的集 合 。教 育 部 、 力 资 源 和 社 技 个 人 会 保 障 部 《 于 加 强 中等 职 业 学 校 班 主 任 工 作 的 意 见 》 确 规 关 明 定 班 主 任 工 作 的 重 要 职 责 之 一 是 对 学 生 进行 职 业 指 导 因 此 . 作 为 学 校 德 育 和 学 生 管 理 工 作 的 重 要 力 量 的班 主 任 要 与 时 俱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教学策略分析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教学策略分析中职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策略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以下是对中职学校教学策略的分析:1. 实践教学为主中职学校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训、实习和实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操作和工作环境。
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提前适应就业环境。
2. 工作岗位导向中职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设定学生就业岗位的目标。
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了解行业需求和用人标准,并根据这些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提供实际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3. 开展职业咨询和指导中职学校可以设立职业咨询和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
学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讲座和座谈会,向学生介绍行业动态和就业形势。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和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
4. 开设专业实践课程中职学校应注重开设专业实践课程,让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技能,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更好地胜任就业岗位。
这些实践课程可以结合实训和实习,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5. 强化职业素养培养中职学校除了注重技能培养,还应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课程,教育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伦理,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责任感。
学校还可以组织职业素质培训,如沟通技巧培训、职业形象塑造等,提高学生的职业背景和行为。
6. 学生就业跟踪和服务中职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学生就业跟踪和服务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就业咨询和帮助。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毕业生就业见面会和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推荐。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理论探析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理论探析作者:卜祥奥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以实用技能为主的应用型专业技术技术人才。
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教育理念的要求,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中职课程体系,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在课程体系、结构、理念及贯彻实施方面更应不同于以学术及理论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及标准。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理论;探析;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对来讲比较单一:培养满足社会需在的中等技术型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课程作为培养人才的载体,是人才质量培养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这就要中职教育在课程体系、结构、教育理念、课程实施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校。
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毕业生就业为办学目标。
而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1中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1片面定位课程目标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服务一线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但实际在教学实践中,这一目标并未能够真正达到;再是对技能培养的片面理解,没有真正培养出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片面理解全面职业能力的概念,把其等同于单纯的岗位操作技能,忽视了对人才的全方位培养。
1.2课程设置的任意性一个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培养要求的优质的课程体系,首先必须要对社会的职业领域现状及未来发展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从而真正实现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上所起的统领作用。
鉴于此,我们在充分考论证的前提下,明确课程目标,优选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落实课程任务,创新课程讲授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完善,制订了完备的课程体系及一系列的课程标准。
另外,课程结构以及内容的职业特色不明显也是中职课程体系所暴露出的了一个问题,对于此,我们也高度重视,进行了相当大的改进。
2.以就业为导向对中职教育提出的要求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从事一线工作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目标上进行明确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了解企业信息和最前沿的社会需求,及时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为人才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校本教研
师 才会 反思教学遇到的问题 ,才会思索 自身遇到的问题 , 才会把 教学 、 研和学校 的发展 、 科 学生 的培 养结合起来进
行 反思 , 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
2 .教师 自身 问题 。中职教师早已习惯了在计戈 制
下形成 的教学理念 一 紧扣教材 , 注视双基 教学。对本专 业之外 的知识漠 不关心 , 知之甚 少 ; 于本专业在 学生 的 对
的发展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自由个性 、 动手能力成为 当 代教育追 求的 目标 。只有平 等的师生关系, 才能实现学生 的个性 自由 , 才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 的培养和发展 。师生 关系也是教师面临 的问题之一。 3 .教材 问题 。 过去中职学校教材偏重理论 , 强调大而 全, 往往忽视学生对知识 的运用和技能 的培养 。教材 的内
一
三 、 行 校 本教 研 的 几 个 着 力 点 进
1 .研究社会需求
种教学研 究制度 。 这种研究制度开始把教师 的 目光从书
虽然校本教研强调以校为本 , 但校本教研不 能局 限在 学校内部。学校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 , 要把学校 的改革 放在 当前的社 会改 革的大背景之下来研究。 学校的改 革和 发展要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前提。因此 , 学校 的
发展方 向 、 币 教9 角色的转变 、 人才培 养 目标 、 程设 置 、 课 校 本课程 的开发和实施 ,归根到底要 根据市场 的需求来调
本 引向学校 内外 , 他们开始关 注学校存在 的问题 , 使 开始
关注 自身生存和社 会 、 学校 的发 展之间 的密切 关系 , 开始 思考如 何使 自身和学 生更具有 竞争 力 , 并通过 自身 的行动
论“就业导向”下的中职学生培养
集 合 相 关 专 业 所 需 的 知 识 和 技 能 ,为 今 后 的 转 岗和 继 续 学 习 奠 定 “ 识 和 技 能 ” 础 ; 二 阶 段 称 为 活 模 块 知 基 第
阶段 , 其功能 是学生在选定 好模块后 , 针对相 对确定 的
一
个 或 几 个 就 业 岗位 进 行 训 练 ,为 就 业 做 技 能 方 面 的 的时 间 内 , 于 素 质 相 对 较 差 的学 生 , 现 “ 基 础 ” 对 实 宽 是
般 情 况 下 , 生 顶 岗实 习 的企 业 就 是 学 生 就 业 的企 业 。 学 三 、 就 业 导 向 ” 中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运 作 “ 下 “ 业 导 向 ” 中 职 人 才 培 养 的 关 键 是 培 养 学 生 职 就 下
具 备 职业 的 概 念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要 解 决 的 首 要 问题 就 是 学 生 的 职 业 意 识 问 题 ,让 学 生 知 道 选 择 的 专 业 将 来 是 干 什 么 的 、 什 么 地 方 干 、 什 么 人 一 起 干 、 什 么 到 与 用
达 到熟悉 工具 的使用性 能和使用 技巧 的 目的。
4制 作 作 品 阶 段 , 间 2 3月 。这 一 阶 段 , 业 课 . 时 — 专 的 目标 就 是 让 学 生 在 学 会 使 用 工 具 的基 础 上 ,用 工 具 加 工 生 产 作 品 , 学 生 有 成 就 感 。 就 感 对 学 生 的 未 来 使 成 发 展 非 常 重 要 , 学 生 职 业 生 涯 的 前 奏 。 生 只 有 树 立 是 学 自信 , 能 爱 职 敬 业 , 能 养 成 吃 苦 耐 劳 的 实 干 精 神 , 才 才 才 能形成认真踏 实的工作作风 。 5预 职 业 生 涯 阶 段 , 间 1 。预 职业 生 涯 阶段 , . 时 年 也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思考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就业导向的理论依据,深入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对学生进行职业前途的导向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行动教学体系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教育改革金融危机过后,就业形势回暖,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一路回升,但我们还是经常看到用人单位以大学生“缺少实习经验”为由拒绝应聘,有些大学生表现出“专业技能水平低或学习能力不强”的缺陷等相关报道。
就业形势向好,但是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自己迟迟找不到理想的“饭碗”。
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实习经验”。
那导致大学生求职困境的原因何在?1 职业教育的缺陷目前,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师资,二是课程体系。
先说师资。
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接受过良好的学科教育,多是硕士、博士,他们的数理逻辑、语言智能十分发达,但他们的实践能力匮乏,根本无法接受职业教育技能型的授课方式。
他们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就到高校任职,他们只是在变相的重复课本上的知识。
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多生于90年代,他们朝气蓬勃、个性鲜明,逆反心理强。
上大学以前的机械重复已经抹杀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现在“苦尽甘来”,再让他们照抄照搬,必然受到学生的心理排斥。
由此看来,职业学校最欠缺的就是“双师型”的教师,最欠缺的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而有些学校乃至上级主管部门却仍然以“拥有多少个博士、硕士教师”为荣,并以此作为对学校的考核标准。
其实最终受苦的还是学生!再来说教学体系。
迄今为止,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都是学科型的,还没有形成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体系,高职的课程只是大学课程的简化版,而中职的课程也就是高中课程的简化版,如此一来,“换汤不换药”,职业教育仍然是“旧瓶装新酒”。
以就业为导向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探讨摘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方式,学生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法都与大学培养存在一定区别。
从中职院校进入高职院校需要经过一定的考核,不同地区考核方式不同。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提倡根据院校特点进行考核模式的合理调整,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完成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工作,增加学生继续深造的机会。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就业教育衔接中职与高职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有着较大帮助,两者均以市场需要作为学生培养的出发点,通过科学的教育体系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胜任社会上的工作,在就业时会有一定的优势。
国家对中职与高职的教育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教育部一直在扩大从中职到高职继续学习的学生人数和比例。
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到高职的教育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从中职到高职教育的转换。
1 我国常见的中高职教育模式1.1 通过高考实现两者的衔接目前按照教育部规定,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如果想要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需要参加高考并达到规定的标准,实际上这种衔接模式与正常的高中生进入大学基本一致,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衔接方式。
尽管高考是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些缺陷,中职学生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参加高考的话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与自己的专业技能不相关的文化知识,这是与中职教育的宗旨相违背的,参加高考也会导致一些文化课程基础较差,但专业技术很好的学生不能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这对学生对社会都是一个损失。
1.2 “3+3”中高职贯通模式从2000年开始,上海周边地区陆续在一些中高职院校尝试了这种衔接模式,初中毕业后希望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经过学校考核后即可进行为期3年的中职教育,中职教育结束后学校会安排对学生的进一步考核,如果学生达到了学校的标准,将有资格进入指定的高职院校继续深造,这种衔接模式可以避免中高职院校课程的重复,能够很好地完成衔接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此种衔接模式只实行了3年就停止了。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研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正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动力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不仅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就业率低等,这需要我们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
本文将以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为主题,探讨如何构建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必要性1. 职业领域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造成学生毕业后就业能力不足,就业率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
有必要对现行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学生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
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许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3. 社会对职业教育质量的要求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
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由于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常常被诟病。
对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具有紧迫性,必须制定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地位,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
通过实习、实训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掌握所学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其职业素质和能力。
2. 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doc
“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教育思考摘要: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新模式。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从高职教育的特征、作用、定位、意义等多方面论述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性。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破冰”增加学生的就业人数以及提高就业率,是高校行政的重中之重。
而由于往届毕业生参与竞争、应届毕业生的期望值与就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及金融危机影响等原因,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
以往的高职教育长期沿用与高等教育完全一致的“学科专业”的教育模式,仅强调受教育者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造成了培养目标定位与职业岗位要求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成为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鉴于此,高职教育模式必须寻找新的教育途径,而这一途径就是“就业”,即让我们的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
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的特征(一)专业建设灵活、主动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比例也随之变化。
处于这种动态社会中的高等职业教育要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就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地分析职业性质与需求,依此来设置专业,使其能够覆盖相当数量的社会职业。
目前的专业设置更注重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
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职业出现了综合趋势,许多传统的职业逐渐消失,新兴的职业、交叉的职业不断山现,这就要求毕业生不但具有广泛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
所以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的毕业生越来越难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找到位置。
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作出动态调整,灵活、主动的去适应市场的需求。
尤其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下,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成为了专业设置的两大驱动要素。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就业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就业,导致了人才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许多国家开始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通过与企业合作、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就业信息平台等措施,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我国也亟需改革现有职业教育体系。
本文将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改革的路径,分析改革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为未来职业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有望构建起更加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1.2 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在以往的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脱节,导致许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的局面。
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许多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后无法顺利就业。
一些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竞争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必须对现行职业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内容结束】1.3 研究意义职业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当前社会对于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中职教师工作总结——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教师工作总结——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践与思考一、引言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连接基础教育与职业发展的重要桥梁,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备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积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以下是我对这一工作实践与思考的总结。
二、以就业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积极调整了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计上,我更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例如,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我不仅讲解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还组织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学习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关注行业动态,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堂,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
通过这些调整,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至关重要。
因此,我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我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训、模拟操作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我安排学生进行网店运营实训。
学生们分组进行,从市场调研、产品选择、网店搭建到营销推广等环节,全程自主操作。
通过这样的实训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电子商务的实战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开展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的共享。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们有机会进入企业实习,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锻炼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选拔优秀人才,为自身的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积极与企业导师沟通交流,共同指导学生实习。
我鼓励学生们向企业导师学习请教,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目前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
本文主要以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来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实施模块化课程教学,主要从项目化教学、课程建设等方面来展开讨论。
关键词:动漫设计就业导向项目化教学课程建设1 动漫设计行业的背景动漫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截止2008年,在国家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下,全国动漫生产基地已达20余家,动漫游戏制作公司约有6000多家,但这还远远难以满足中国动漫市场1000亿的潜在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影视动画人才总需求量至少在15万人以上,而实际从业者不足1万人。
在一个行业里,从业人员紧缺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动漫设计作为新兴的创意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地位相对较高,薪资水平也普遍高于传统行业。
2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就业的根本保证。
杜威认为:“一种职业,只不过是人生活动所遵循的方向,使这些活动由于活动的结果使个人感到活动有意义,同时使他的朋友感到活动有好处,职业的对立面既不是闲暇,也不是文化修养。
”动画专业是一个具有很明显职业生命力的行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行业,可以影响其他行业的扩展。
若想让我们的学生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动画行业中站稳脚跟,就需要深刻了解市场的需要,关注公司的工作模式和流程,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使我们的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做到这些都需要我们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
3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的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应以市场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来实施教学。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整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二为一,同步进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一一对应。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计算机操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计算机操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摘要: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在从理论知识型教学向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转变。
就目前中职《计算机操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思想,提出了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操作》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并据此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教学改革1 中职《计算机操作》课程教学现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大范围扩招,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准入门槛极低,进入中职院校进行学习的学生大多数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等毕业、混证书的学生大有人在。
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学生,虽然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和应用技能较高,但是由于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他们放弃了努力学习、等待高考的目标,而选择了中职院校完成学业。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率普遍较高,但是能够真正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仅占50%左右,大多数都是从事组装计算机、销售计算机等岗位级别较低的工作,很少有中职学生毕业之后能够从事网站建设、网站开发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计算机操作》课程时,需要用到大量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但是,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只有简单的计算机机房,并没有能够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计算机实训机房、多媒体实训机房等。
而且,部分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甚至存在其他学科教师转行教授《计算机操作》课程的情况。
2 中职《计算机操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2.1 教学目标不明确,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大多数企业要求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之后能够从事计算机组装操作、网站建设维护、网页制作设计和计算机设备安装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但是,现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大多数倾向于软件的应用,学生毕业之后只能从事一些图像设计、图像处理等工作,其它应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浅谈中职生的就业观
E NROLLMENT&E MPLOYMENT招生就业160OCCUPATION2015 07浅谈中职生的就业观文/裴淑格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院校在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
各中职院校为了加大就业力度,提高学生的竞争力,纷纷对学生加强就业教育。
本文探讨了中职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即把提升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及社会求职技能作为基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适度降低薪酬等价值取向为跳板,把转变自我、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作为追求,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去追求乃至实现自我人生的美好价值。
关键词:技能水平 面试技巧 适者生存“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人才”这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宗旨,中职生就业问题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调整学生就业定位,转变就业观念就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为一名从事中职教学近二十年的教师,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心得,以供参考。
一、奠定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众所周知,中职学校是培养以技术人才为重点的学校,中职学生在走进校园之前就已经定好了所学专业,在以后的校园学习生活中都围绕着该专业进行扩展,以便为将来走入社会谋求相同或相近的职业做准备。
当今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就业提供了很多机遇,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旦有了工作就拥有了“铁饭碗”。
恰恰相反,市场经济是以优胜劣汰作为衡量尺度的,即使中职学生拥有了工作,若不能胜任也将会被淘汰。
所以如果中职学生不想拥有工作后被辞退,就应当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刻苦学习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利用见习或实习的机会,把书本上学来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去印证,再把从见习实践中学到的经验来检验、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如此反复循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丰富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为以后的顺利就业奠定扎实、牢固的基础。
二、积累求职面试技巧有了扎实的技能水平而没有一定的面试技巧,也是不全面的。
中职生在求职面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选择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习,而中职体育专业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中职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模式,则是一个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实际技能的教育模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探究这种教学模式。
一、教学理念: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和职业素养,把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环境。
此外,还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实践的能力,以及职业规划和创新思维等素质的培养,这些都是当今职场所需的基本素质。
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师范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模式中,课程设置需要满足职业实践需求。
因此,课程设置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和技能性的培养,学生在课程中要深入了解体育运动规律和教学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课程设置还应该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的教育,教导学生如何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如何制定职业规划,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获取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竞争力。
实践教学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实习、实训、实践课程等等。
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职场的情况,提升职业素养。
四、结语: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模式,它为中职学生提供了更加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拓宽了教育和职业实践的紧密联系。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够全面提高职业素养和规划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略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设计
3 5 0 浙江省温州市 瓯海 区职业 展职 业 教 育 的决定 》明确 提
出 , “ 持 以服 务 为 宗 旨、 以就 业 为 导 向 的职 业 教 育 办 坚
据 需 要 有针 对性 地调 整和 设 置专 业 。 以就业 为 导 向 ,
加实践制度 ,并作 为对教 师考核 的一个指 标。 中职 学校
师资队伍不仅 要有较 高的 师德水准 和 系统 的专 业理论知 识 ,而且还 必须有丰 富的实践经验 和熟练 的系统操作技
能 ;要 求 教 师 的 配 备 按 专 业 设 置 和 课 程 结 构 进 行 ,加 大
加 剧 ,专业 建 设 的核 心地 位 已越 来越 得 到显 现 。而 就 业导 向要 求学校 更 加 关注 劳动 力 市场 的需 求信 息 ,通
操作 型人才上。据 此 ,作 为中等职业教育 ,我们 有必要 对专业 课程设计 、实践教 学进 行一 系列 的改革 ,从 而使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 的欢迎。
一
用也 日渐增 多,对操作型 一线员工 的需求也将增 大。 因
此 ,学 校 应 与 企 业 建 立 良好 的 合 作 关 系 ,并 应 充 分 重 视
业 的接 轨 。
我们 必须打破 旧思 想、 旧框 架的束缚 ,打 破传统 的学科 系统课程模 式 ,构 建以项 目课程 为主体 的模块 化专业 课 程体 系,把诸如文秘 、财会等传 统专业打 造成技能 型的 特色专业。
以就业 为 导 向 ,以服 务 为 宗 旨 ,是职 业 教育 定位
要 培养 操 作 型人 才 ,必须 有 操作 型 教 师队 伍作 支 撑 。学校在 安排常规 教学工作任 务之外 ,应坚持教 师参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中职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越来越多的关注。
语文作为中职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
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职业需求。
中职语文课程内容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顺利就业。
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研究背景】中职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性凸显,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分析现有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探讨实践案例,提出教学策略,以及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和展望。
通过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如何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中职生的就业能力提升,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职业技能,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希望通过对中职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研究,为促进中职生的就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推动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中职学生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群体,其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特殊性。
中职生普遍学习动力不高,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认为语文与将来的职业无关,因此学习动力低下。
中职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影响了教学效果。
中职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职业需求脱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由于中职生学习压力较大,语文教学过于注重考试,忽视了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创新探究一、现状分析申请了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必须充分了解现状的教学模式。
目前,传统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为主,实践较少,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掌握较弱。
老师们对行业趋势和就业形势的了解不够深刻,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用工的匹配度较低。
二、就业需求分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个有着广泛就业需求的领域,就业岗位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维护工程师、计算机网络管理工程师、计算机硬件维护工程师等。
从企业用工的需求来看,企业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仅仅是书本知识。
教学模式必须从企业就业需求出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
三、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基于以上的现状和就业需求分析,我们需要开始对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训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加大实训课程的设置力度。
设置更多的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够尽早接触到真实的计算机设备,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训课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技能,为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2. 行业研究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设置行业研究课程,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动态,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与综合能力。
只有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
3. 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学校应该与相关企业建立起实习实训基地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深入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到企业对于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用工体系当中。
4. 比赛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各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比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理论探究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以实用技能为主的应用型专业技术技术人才。
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教育理念的要求,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中职课程体系,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在课程体系、结构、理念及贯彻实施方面更应不同于以学术及理论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及标准。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理论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对来讲比较单一: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中等技术型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课程作为培养人才的载体,是人才质量培养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这就要中职教育在课程体系、结构、教育理念、课程实施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校。
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毕业生就业为办学目标。
而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1中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片面定位课程目标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服务一线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但实际在教学实践中,这一目标并未能够真正达到;再是对技能培养的片面理解,没有真正培养出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片面理解全面职业能力的概念,把其等同于单纯的岗位操作技能,忽视了对人才的全方位培养。
1.2课程设置的任意性
一个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培养要求的优质的课程体系,首先必须要对社会的职业领域现状及未来发展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从而真正实现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上所起的统领作用。
鉴于此,我们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前提下,明确课程目标,优选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落实课程任务,创新课程讲授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完善,制订了完备的课程体系及一系列的课程标准。
另外,课程结构以及内容的职业特色不明显也是中职课程体系所暴露出的了一个问题,对于此,我们也高度重视,进行了相当大地改进。
2 以就业为导向对中职教育提出的要求
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从事一线工作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目标上进行明确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了解企业信息和最前沿的社会需求,及时对课
程体系进行调整,为人才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2以岗位人的职业素质为导向
中职教育要以社会所需求的全面素质来对学生有目的的培养,这不仅要求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基本思想品德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不仅要精选专业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加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技能储备。
2.3以岗位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
当前社会要求职业人要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基本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
作为中职教育也要在课程体系上进行适当的体现,通过这类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砝码。
当今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在加速,作为职业人,很难在一个岗位上长久固定,这就要求每一个都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在学生时期,就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观念,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密切的关系,在中职教育的整个阶段的课程体系设计上,要自始至终贯彻这种理念。
针对中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面向社会需求、面向一线应培养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专业技能人才,是我们中职教育长期的目标,而
要实现这一目标,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非常关键的。
3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理念
3.1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以知识为载体的,中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抛开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载体的观念,专业课程体系要以技能为核心,所有课程要围绕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来开展,加大培养学习职业能力课程的比重,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现代职业人。
3.2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以技能知识为载体,这类课程表达了课程的内容以及组成要素,体现的是该课程的静态的一面,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课程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这些技能如何内化成学生的身心素质的,而这一过程是表现课程动态的一面。
在课程选取上强调课程对于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对于知识的掌握,高度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同时调动学生对知识的积极获取的能力。
课程选择上选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选取的课程适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课程的具体实施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的指导思想,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中职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以被所有教师所认可,并付诸教学实施过程中,但实践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通过多方调查并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了解到以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最主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表现的机会,自学的机会以及创新的场合,让他们在教师所营造的环境下,能自由发挥,并充分表现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对于操作性强,动手性强的课程,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讲授理论为主为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优势,为学习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我为主体”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郑建红.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结合之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
[2] 余敢才,何健.对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理性思考[J].成人教育,2012(6).
[3] 吴言.供给驱动转为需求驱动:预测制度亟待建立[J].职业技术教育,2010(1).
[4] 莫丽娟,王永崇.终身・全民・全纳――论职业教育内部三大国际教育思潮的统合[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