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雾废气治理方案2010-12-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江化学废气处理工程
设
计
方
案
2010年12月20日
目录
一、概况 (2)
二、技术规范与标准 (2)
2.1、设计依据 (2)
2.2、设计原则 (2)
2.3、排放标准 (3)
三、设计内容 (3)
四、工艺流程及说明 (4)
4.1、工艺流程 (4)
4.2、流程说明 (4)
五、工程投资费用预算 (5)
5.1、蒸馏车间及盐酸、硝酸包装房酸雾废气工程费用 (5)
5.2、硝酸储存罐、盐酸储存罐酸雾废气工程费用 (8)
5.3、氨水包装房、氨水储存罐酸雾废气工程费用 (10)
六、售后服务 (12)
一、概况
该企业主要是生产工业盐酸、硝酸、氨水等酸碱溶液的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各种酸类在蒸馏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雾废气;而在氨水人工包装房、硝酸包装房及盐酸包装房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硝酸、盐酸和氨气具有挥发性,产生小量的酸雾废气和氨水废气。蒸馏过程和包装过程中如酸雾废气和氨水废气不治理直接排入大气中,将对周围环境、人体健康及其它动植物产生严重的危害。针对该类废气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治理工程,使处理后的气体可直接排放。
二、技术规范与标准
2.1、设计依据
(1)厂方提供的相关处理要求、车间平面尺寸、废气种类;
(2)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27-200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3)《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卷);
2.2、设计原则
(1)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达到或优于设计标准;
(2)采用功能可靠,运行稳定,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的处理工艺技术,以达到投资省、占地少、运行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等目的;
(3)结合工程条件谨慎合理进行工程设计,并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装备质量;
(4)合理采用机械与自动化操作,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3、排放标准
废气经处理后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
氯化氢:100mg/m3酸雾:35mg/m3氨:30mg/m3
三、设计内容
根据该企业的现状,酸雾废气和氨雾废气产生的来源主要包括:
A、蒸馏车间产生的酸雾,空间尺寸为:11.7米×8.9米×4.6米;有2个进
出门口,尺寸分别为:3.9米×3.5米及2米×1.5米。
B、硝酸包装房产生的酸雾,空间尺寸为:3.2米×2.1米×2.4米;
C、盐酸包装房产生的酸雾,空间尺寸为:3.1米×2.5米×2.4米;
D、硝酸储存罐、盐酸储存罐气阀泄露的少量酸雾;
E、氨水包装房产生的氨雾,空间尺寸为:3.9米×2.5米×2.6米;
F、氨水储存罐气阀泄露的少量氨雾;
四、工艺流程及说明
4.1、工艺流程
针对该公司酸雾废气和氨水废气的化学特性,均易溶于水,故采用溶液吸收的化学反应捕捉废气中的污染物,使处理后的气体达标排放。工艺流程如下:
4.2、流程说明
A 、蒸馏生产车间工艺产生的酸雾废气或酸储存罐酸雾废气在耐腐蚀风机引起的负压作用下,经收集系统收集后经输送管网接入湿式雾化装置底部,气体由下向上,碱性吸收液由循环装置通过布液设备以雾状或小水滴均匀向下喷淋,气
液两相在多面球填料形成逆流充分接触反应,此填料具有表面积大,空隙率高,传质性能好的优异性能,经雾化后的吸收液均布在多面球填料上,液气充分接触吸收,有效捕捉废气中的污染物,从而除去酸雾中的硝酸及盐酸。除去酸雾后的湿润气体经除雾干化装置除去水雾后,经排放烟囱直接排放。
B、氨水包装工艺产生的氨雾废气或氨水储存罐酸雾废气在耐腐蚀风机引起的负压作用下,经收集系统收集后经输送管网接入湿式雾化装置底部,气体由下向上,酸性吸收液由循环装置通过布液设备以雾状或小水滴均匀向下喷淋,气液两相在多面球填料形成逆流充分接触反应,此填料具有表面积大,空隙率高,传质性能好的优异性能,经雾化后的吸收液均布在多面球填料上,液气充分接触吸收,有效捕捉废气中的污染物,从而除去氨雾中的氨气。除去氨雾后的湿润气体经除雾干化装置除去水雾后,经排放烟囱直接排放。
五、工程投资费用预算
5.1、蒸馏车间及盐酸、硝酸包装房酸雾废气工程费用
5.2、硝酸储存罐、盐酸储存罐酸雾废气工程费用
5.3、氨水包装房、氨水储存罐酸雾废气工程费用
六、售后服务
1、我司承诺设备保修一年,以需方设备运转之日起算,终身维护,超出保修期
限以外的维修服务,另外计费。
2、保修期内,需方按照供方提供的产品技术数据进行操作、维护和保养;由于
需方错误使用造成产品质量问题,需方自负其责。
3、保修期内,属于产品质量问题,供方自负其责。
4、其他:
A、交货时供方负责进行技术培训。
B、付清货款,所有权转移。
C、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或依法处理。
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