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人教 新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人教 版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人教 版

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非选择题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笔在答题纸上书写。

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50分)一、古诗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文言文阅读(32分,选择题每题3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23分)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1-5题和第9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伯说,与郑人盟说:“悦”,高兴。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

C.唯君图之图:考虑。

D.晋军函陵军:军队。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画横线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其西封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微斯人,吾谁与归A. 两个“封”不同,两个“微”相同B. 两个“封”不同,两个“微”不同C. 两个“封”相同,两个“微”相同D. 两个“封”相同,两个“微”不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出师表》)..之力不及此 B.先帝不以臣卑鄙C.若亡郑而有益..之往来,共其乏困..于君 D.行李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最新2020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doc

最新2020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doc

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第Ⅱ卷(114分)13.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分)(2)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分)14.请用“/”为下面文言文断句。

(3分)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四、诗歌鉴赏:(11分)15.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海臧克家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1)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请问诗人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2分)答:(2)诗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答: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这首诗第一联采用________表达方式,第二联采用_______表达方式。

(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分)17.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2)像梦中飘过,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雨巷》))(3)软泥上的青荇,。

(《再别康桥》)(4)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5)荡胸生层云,。

(《望岳》)(6)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1题。

(19分)从一个微笑开始刘心武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问依依垂柳,怎么办?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

一些固有的格局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新 人教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新 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古代散文阅读 (本题共12个小题,共34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14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1.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A. 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B. 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C. 秦伯说(yuè)杞(qǐ )子杨孙戍(shù)之D. 逢(féng)孙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不知(zhì)2. 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以其无礼..之力不及此..于晋,且贰于楚也 D. 微夫人3. 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 何厌之有B.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以其无礼于晋4.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分)(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5—8题(12分)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2019-2020学年度】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2019-2020学年度】
使命。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代和文化的视野
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社会影响)上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
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
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
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02201712070212.doc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02201712070212.doc

上学期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02(总分为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组都相同的一项是( )A.荷.塘/负荷.乘.凉/乘.风破浪点缀./拾掇.偕.老/诙谐.B. 氓.隶/流氓.守拙./罢黜.百家渐.染/逐渐.踯躅./踌躇.C. 帷裳./衣裳.忏.悔/阡.陌纵横曲.折/歌曲.便.利/便.言D. 踱.步/定夺.子衿./自矜.功伐宴.席/晏.起垝.垣/诡.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幽辟渺茫没精打采脉脉含情B.譬如淅历揠苗助长涸辙之鲋C.猗郁苍茫芳泽杂揉龙盘虎据D.落寞陨落欲盖弥彰一泄千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奥巴马带着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入主白宫时信誓旦旦....,要把国家从战争、经济衰退的泥沼中拯救出来,要彻底改变美国。

B.在看到近六成女大学生愿嫁“富二代”时,既不必义愤填膺....,同时也不能不当回事儿,要看到这种选择倾向背后的社会问题。

C.据报载,某市专门制定幼小衔接课程方案,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午睡逐渐减少半个小时,以更好地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专家认为,这种揠苗助长....行为带来的后果是极为可怕的。

D.当下置身危机中的美国金融机构、制造企业和民众,已如竭泽而渔....,是否有足够耐心等待奥巴马激西江之水而来,值得打上一个问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奥巴马声称:如果超过10亿的中国居民现在过着和澳大利亚人、美国人同样的生活模式,那么地球将因无法承受压力而陷入非常悲惨的状况。

B.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福建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卷

福建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卷

福建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下·抚顺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

月球背面是天文学家的观测场所,将填补低频射电观测点的空白。

整个降落过程可谓惊心动魄,嫦娥四号继承了嫦娥三号绝大部分月面软着陆技术,但落月难度更大。

嫦娥四号与地面交流需要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中转,其间会产生约60秒的,这对于的降落过程显然太久,因此落月全程需要由它自主完成。

嫦娥四号探测器之所以能够完全自主判断,实现“盲降”,靠的是CNC系统。

研发费时三年的CNC系统担负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环月、奔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

为了防范在最紧张的、不可逆的月球背面着陆过程中“鹊桥”出现问题,影响数据上传,CNC系统设计了数据延时注入功能,即把要注入着陆器计算机的数据做成带有时间标签的数据包提前发送到着陆器的某个地方暂存。

()。

CNC系统还可以“全程自主故障诊断与重构”,万一发生故障,系统可以随时自己给自己进行“诊断”,找到并剔除病灶,保障机体整体功能的正常,确保落月过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朝思暮想延时变幻莫测万无一失B . 梦寐以求延迟瞬息万变安然无恙C . 梦寐以求延时瞬息万变万无一失D . 朝思暮想延迟变幻莫测安然无恙(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时间相同时,数据便自动注入B . 待到该标签时间和着陆器上的时间相同时,数据便自动注入C . 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时间相同时,自动被数据注入D . 待到该标签时间和着陆器上的时间相同时,自动被数据注入(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费时三年研发的CNC系统负责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奔月、环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B . 研发费时三年的CNC系统担负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奔月、环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C . 费时三年研发的CNC系统担负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环月、奔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D . 研发费时三年的GNC系统负责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环月、奔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8高二上·汕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高一十月考语文答案

高一十月考语文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1. A(B项,“创作颇丰”错;原文为“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

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C项,“关注了行政区划划分”错。

D项,“地域、自然、文化等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不是《文心雕龙》提出的观点。

)2. C(C项,“不在于……而在于………”错。

)3. D(A项,主要讲创作风格受家庭环境影响;B项,主要讲创作内容受人物影响。

C项,主要讲创作受历史事件影响。

D项,主要讲路遥的创作受地域陕北的影响。

)4. ①开篇引用《文心雕龙》,增强文章说服力;②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两个层面,论证了地域与文化的关系;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5. ①自然层面。

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基本因素,从来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②人文环境。

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

6、B(“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错误,“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表现壮士的身份。

)7、D(“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错误,在这种色调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壮热烈的故事。

)8、①热烈的梦境与凄凉的江庵,②壮士叱咤风云的当年和孤身独栖的现实。

9、①用景物作结,寓情于景,意味深长,意蕴深远,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②江潮澎湃,契合了壮士壮烈的胸怀,突出了人物形象;③隐喻在壮士的感召下,众多抗日勇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④江潮波澜壮阔,有力地烘托了抗战激情,升华了爱国主题。

10. B 11. D 12. B(“双亲去世”错误,原文说“亲老家贫”,由此可见,应是双亲年迈。

)13. (1)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酒喝。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一语文试卷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可复制的魏晋风度张宏杰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除却清淡一面。

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

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

许多士人的纵情越礼达到怪诞骇俗的程度。

历史上最有名的片段是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之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

阮修则“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饮”。

阮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醉便眠其妇侧”。

“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

这些都令后世读者心向往之而行不敢至。

他们公然蔑视礼法。

阮籍当众放言:“礼岂为我辈设也!”他在《大人先生传》中说出这样大逆不道之言:“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

”他们中的很多人视仕途为污秽之地,在权力面前表现出的傲慢令人吃惊:为拒做官,嵇康忍痛与山涛绝交;为拒权贵,阮籍曾一醉六十余日。

《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既少年时期就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吏部尚书实在是不算低了,而且还是频招,可王羲之却“皆不就”,传统中国社会以功名利禄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衡量体系在魏晋时代坍塌了。

从这些言说、举动和故事中,我们能分明感受到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傲视天地和独立不羁。

如果说士族社会中的汉朝和唐朝更像贵族时代的西周,整饬有序,礼乐辉煌,文化雍容大度,那么魏晋就像贵族时代的春秋战国,是一个个性和才情能得以充分展示,因此极富创造力的时代。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春秋战国时代高度相似。

这个时代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如同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

与皇权的不稳定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世家大族的稳定性。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人教 新目标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人教 新目标版

2020高一年级10月份月考试题语文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这是高中阶段第一次语文测试,这份语文试卷将为你提供展示才情和学识的舞台,希望它能点燃你们智慧的火花。

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祝你取得满意的成绩。

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语文天生浪漫(节选)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

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

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分值:160分时间:150分钟一、单选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确?(A)这款保养品的效果极佳,才刚上市,名声便不径而走(B)实验已接近完成,却因一时疏忽而功亏一篑,令人惋惜(C)废寝忘食地苦练后,他的演出果然不同反响,赢得满堂喝采(D)昏睡中的乘客面对电车突如奇来的警铃声,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2. “写诗就像在帮□□造字,把每个当下拉住,所以回看旧作我感到不后悔,很庆幸把年轻的心情都留下来!”根据文意,句中□□处填入下列何者最恰当?(A)文学 (B)世界 (C)知音 (D)时间3. 下列文句「」中的语词,何者使用最恰当?(A)这家餐厅以「无线」畅饮、「无限」上网来吸引顾客。

(B)「身首」矫捷的他,如今竟然因车祸而「身手」异处。

(C)放下「报仇」的想法,就是给予灵魂最大的「报酬」。

(D)「权利」再大的人,也不能随意侵犯他人的「权力」。

4. 下列文句,划线词语哪个使用正确?(A)放学后学生们各自返家,殊途同归(B)母亲过世后,她伤心欲绝,如丧考妣(C)她对这次的展览品如数家珍,十分熟悉 (D)这对双胞胎谦和有礼,情同手足,令人称羡5.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最为精简?(A)人生的际遇好比像似潮水般起起落落 (B)此起彼落的鸟鸣仿佛一场露天音乐会(C)天空的颜色似乎像是一幅未干的水墨画 (D)串串葡萄焕发着仿若水晶一般似的光泽6. “友情如一坛醇酒,愈陈愈浓郁醉人。

”句中以“醇酒”比喻“友情”的恒久动人。

下列文句,何者也是用具体事物来比喻抽象概念?(A)沿岸的枫叶以血掌印证,船头是水云的故乡(B)围墙边绽放的繁花,是造物主所设下的美丽陷阱(C)孤独是一匹衰老的兽,潜伏在我乱石磊磊的心里(D)那蓬松的发,如天空的乱云,把她衬托得更具风情7. 下列文句中的“如”字,何者与“如期完成”的“如”字意思相同?(A)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B)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C)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D)有不“如”法者,以付廷尉,依律治之8.下列文句,何者有语病?(A)车子驶向这块久别之地,我不禁有近乡情怯之感(B)昂首望去,眼前是一片万丈深渊,令人心生畏惧(C)忙碌的现代人无暇寻幽访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D)黑暗中,漫长的静默里,父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9. 下列选项「」中的字,何者读音前后相同?(A)青云直「上」/平「上」去入 (B)个性倔「强」/「强」弩之末(C)「伺」机而动/茶水「伺」候 (D)不堪负「荷」/「荷」枪实弹10. “在国内的医疗系统,所谓的安宁照护还是偏重于生理层面□如何让一个人在生病与往生过程中不要受到太多生理折磨。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 版(1)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 版(1)

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余年来,随着工业革命“机器时代”的推进,以及当下全球“智能时代”的崛起,机器代替手工的趋势愈演愈烈,人们逐渐意识到手工创造之于人类生存、生活的独特价值。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只懂操作机器的国度,如何生长出灿烂持久的文明。

今天,回归手工不是回到低产能的前工业化状态,而是回到人之创造活动的原点——动手体验,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类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获得机器无法比拟的创造性动能,从而逐渐恢复文化创新能力。

进一步提振手工并释放其能量,可以使手工艺通过创造性转化不断重放光彩,对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生态的完整性,维持社会情感勾连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进一步释放手工的能量,大致可从城市与乡村两套体系入手。

在两套体系的践行过程中,始终穿插着一根主线,即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

一些具有文化品质的手工体验空间正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崛起,更为大批创业者、手工艺人和手工研究者提供了广泛平台——他们中的一些人利用网络资源开设网店、开发APP,让曾经默默无闻的传统手工技艺得到广泛社会传播。

与此同时,在许多一二线城市繁华商圈中,相继涌现出各种“手工坊”“手作联盟”,内容也从单一的陶器、木工、银饰、剪纸等手工作坊,逐渐发展为容纳手工市集、作品展览、专业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手工体验空间。

此类手工体验空间都在尝试引导人们从物质消费转化为精神消费,从消费商品转化为消费时间,从普通观看升级为动手体验,塑造人们对于休闲文化和美好生活的新体验。

民间是手工技艺的原生土壤,都市中的社区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代民间”。

目前,在国内重要城市中已经出现一些极富特色的手工体验社区或街道,如北京的大栅栏、史家胡同、什刹海以及上海的石库门老街等,它们大多依托当地保存良好的传统古建筑和安静闲适的胡同、弄堂文化,进行“在地性”手工项目体验与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一上期 10 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9 分,每小题3分)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社会影响)上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

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

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

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

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深而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

诗歌可以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能。

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歌的社会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

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

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

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

从艺术本源来看,诗歌首先是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时空的阻隔,浓缩“我”与“你”、“他者”、世界的关系;诗歌是未来时间里最美的存在方式,是逍遥的自在,是灵性之光。

那些震烁古今的诗作均浸润着心灵的雨露,蕴藏着丰富的心灵材料。

写作、阅读、朗诵诗歌的过程是心灵受外物感动得以滋养的过程,缺失心灵的书写,不是好的诗作。

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体思想等方面,好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豪斯曼曾在题为《诗的名称与实质》的讲演中说:一首好诗能够从它沿着人们的脊椎造成的战栗去判定。

好诗,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

饱含情感、见得到人性的光和影的诗歌必然会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从诸多世界经典诗篇中,我们会在瞬息间读出心灵的悸动,感知到精神的压抑或敞亮、温暖或孤寂,好诗可以给予我们无穷的心力源泉。

(摘编自孙晓娅《诗歌的三个维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当下社会,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因此诗歌虽然不会改变人的命运,但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B.诗歌可以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这是由诗歌本身的文体特性决定的。

C.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它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人们以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这种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提供的。

D.诗歌对社会的担当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以及用来交流、传承或者延续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根据孔子有关《诗》的论述和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中的观点,可以看出诗歌除了具有艺术性之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B.诗歌对社会的担当不是谁强加给它的,完全是源于文学意义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因此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C.诗人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担负起社会责任,回归社会,用诗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

D.诗歌从艺术本源来看首先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需要时空概念,却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之间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歌直指人的心灵,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作用,因此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必然没有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要靠诗歌照亮。

B.诗人既要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

如果不用心灵去创作,谁也写不出好的诗歌作品。

C.优秀的诗歌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体思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

D.豪斯曼《诗的名称与实质》演讲词告诉我们,判断一首诗歌的好坏,关键要看这首诗歌是否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13 分)荆轲塔断想柴福善①荆轲塔,在河北易县荆轲山上,后人为纪念荆轲而建。

②当初,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都于蓟,即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世称燕上都。

后迁都易水之滨,为燕下都,都城长达十几里,居战国都城之首,世事沧桑,今也只存断壁残垣,任凭野草掩映,风雨剥蚀,荒台下落日,山水有余情了。

想燕昭王励精图治,招贤纳士,修筑黄金台,从而使燕国由弱而强,终于战败齐国。

千年来,李白来此凭吊,特作《古风》:“燕昭延①郭隗,遂筑黄金台”,谁知笔锋一转:“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不免以古思己,有些哀怨了。

③其时,秦统一天下,已大势所趋,太子丹凭借荆轲一介武夫,刺杀秦王,就想保住江山社稷,太异想天开了。

而荆轲带秦武阳赴咸阳,武阳色变震恐,荆轲展图现匕,行刺未果,命丧殿上。

读《史记》刺客列传,总觉司马迁笔下有些演绎。

难怪,史书本身就是断简残篇,过去的历史是无法原本再现的。

④荆轲未刺死秦王,即使真刺死了,马上就会有另个秦王站出来,区区燕国依然要亡的,天下依然要统一的。

这么说,我无意否定荆轲的英雄壮举,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可以荆轲为代表。

而这一壮举,令后人景仰,尤其在易水河边,太子及宾客皆以白衣冠送,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歌流传至今,当地人谈此,竟念出续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

”易县今有白虹村,传说因荆轲仰天呵气,直贯夕阳,化成一道白虹,见者称异而得此村名。

⑤我们常吟咏英雄壮举,其实还有个尾声:那击筑相送的高渐离,后变名姓为人庸保,因善击筑受秦始皇召见,识出,秦惜其技艺,赦免一死,乃矐其目(即用马粪熏炙使其失明)。

后在演奏时,以铅置筑中,举筑扑击秦皇不中被诛。

荆轲一样的英雄,历史不应该忘记。

⑥我来时,天蒙蒙细雨,怎奈山路湿滑,不便车行,只得在车中远远地凭窗而望:塔高十三层,每层八隅悬有风铎,微风摇动,清脆悦耳,声传四野。

幽幽地,耳畔似有所闻。

【注】①延:邀请。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②段中李白的诗句,既有对礼贤下士的燕王的赞美又有对郭隗的羡慕,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

B.结尾的环境描写与开头景物描写形成前后呼应,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抒发了沧海桑田斯人已逝之C.历史是无法原本再现的,因此作者认为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史官所写的文章都可能有自我的演绎。

D.客观所限作者虽然最终没有登上荆轲塔,但此番畅想亦让作者耳畔似有悠悠不止的“历史回声”。

5.作者为什么要写高渐离的故事?(6 分)6.对太子丹遣荆轲刺秦一事,作者有怎样的看法?(4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19 分)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使子婴为相楚左尹项伯者,.也.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 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 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 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 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 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 .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 .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 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选.》》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含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击破沛公军 B .留侯张良C ..善遇之 D .然.8.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四面都有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张良用“金城千里”概括关中 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B.季父:指最小的叔父。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C.东向:指坐西面东,是古人设宴时室内最尊的座次。

其次坐北面南,再者坐南面北,最卑坐东面西。

因此有“西宾”一说。

D.《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而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则是《战国策》。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详尽的心理刻画,鲜明的对比手法,从而表现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不同性格。

B. 选文开头就具体交代了刘邦、项羽两军的驻地及其兵力,旨在表明二人力量悬殊:项羽占有绝对的优势,沛公方面则岌岌可危。

C. 项伯徇私告密,张良临危献策,使迫在眉睫的战争出现了转机,之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到此有所缓解,故事性增强。

D. 鸿门宴中范增见一计未成,再生一计,其中“起”“出”“召”等动词连续而急促,写出了范增另定计策决心杀刘邦的迫切心情。

10.翻译。

(10 分)(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5 分)译文:(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