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含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d94a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0.png)
意境理论让我们从个别事物中超越出来,进入更加广阔的周遭世界,进而与历史和宇宙发生关联,这对于将今日的艺术实践从对物体和个体的狭隘专注中解放出来尤其重要。现在已经有不少西方美学家起先用气氛、氛围、灵韵等具有中国美学色调的词汇来描述艺术圈,我想它们都不如中国美学中的意境那么精确。在意境范畴启发下建构起来的艺术圈,将犹如时下生态圈和经济圈一样,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新现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
我打针的时候,不但主动卷起袖子伸出胳膊,我还敢盯着医生把针扎进胳膊里,有什么大不了的。
有一天,我去给刘大船送成果单,结果他妈妈狠狠地说了他一顿,我担忧他妈妈会因为成果的事情打他。其次天我看到刘大船,我当心翼翼地、又有些期盼地问他,你妈打你了吗?他说,打啥子打?她敢!为什么不敢?我很新奇。他说,我比她强多了,她连加法都不会做,她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我说,那你爸呢?他说,我老汉儿在水上。
(摘编自彭锋《意境论的重生》)
材料二:
说到意境,我以为,意境是现实生活重压下可以让人们的心灵短暂得到抚慰的一剂良药。人们旅游,或寄情于山水,或暂驻风雪,或赏花问月,为的就是远离人际关系如葛藤一般纠缠在一起的现实生活。董其昌的山水特殊高远清澹,一笔一笔安详安静。这种意境,是他心上笔下的追求,更是他对于动荡担忧动辄便可罹祸的官场生涯惊慌心情的互补。以董其昌那样的身份,以他那样的身份派生出的那样的心情,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追求这样安静的意境,是有意要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既是一种休息又是一种抚慰!这就是艺术的妙谛所在。有唐一代,安史之乱那一段,草木厌兵民不聊生,倒出现了很多意境美丽的田园诗,为什么会这样?那几乎是民众们的集体憧憬,是诗人对民众的一种大抚慰!而在盛唐时期,歌舞升平,“小邑犹藏万斛金”,却产生了以建功立业思想为基础的边塞诗,边塞诗的苦寒意境是人们不乐意经验的,但因为它与人们当时的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所以既变成了一种审美,又被人们称道!艺术的妙谛就是要与生活拉开距离,假如生活是什么样艺术便是什么样,那我们还要艺术做什么?意境是志向化了的,是人类精神的休息场所,让人们于现实生活中看到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美。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67b9c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5.png)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
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三两间,见客擂麻旋点茶”。
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
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
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
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闻名遐迩沧海桑田秀色可餐息息相关B.如雷贯耳沧海桑田秀色可餐休戚相关C.闻名遐迩岁月变迁色味俱佳息息相关D.如雷贯耳岁月变迁色味俱佳休戚相关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关于生态文明》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生态文明》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263a74a98271fe910ef94c.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中国现代化实践因其强调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而具有明显的“生态现代化”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开辟排污权交易市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是,中国环保产业在技术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不足。
整体上,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对于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似乎不能被过高估计。
此外,以环境NGO①为主体的公民社会的成长在促进环境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改进环境治理等方面,也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作用程度依然有限。
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第十二个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这些规划纲要中除了明确提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目标及其工作安排外,还设置一些重要考核指标。
实践证明,这些指标对于政府和经济主体的行为构成较为有效的约束。
此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国发展的统筹协调,强调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中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节选自《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生态现代化—以环境社会学为视角》洪大用)注:①非政府组织英文缩写。
材料二图表:2010-2016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及同比增速(单位:亿元,%)注:“十三五”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污染企业和污染源的政治力度,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渐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预测到2020年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有望达到2.25万亿元。
(选自《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及环保细分市场前景分析》陆澜清)材料三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实现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完全对应,也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战略安排。
2021年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3d9c7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62.png)
2021年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淌的秋虫清音付秀宏中秋是一个丰收的时令,听秋虫在秋夜里声声鸣叫,仿佛是听孔子讲不舍昼夜,听峨眉山的法师讲解禅心,让我的内心变得阔远,因着秋凉的沉静被洗涤,像似秋空和秋水一样。
中年的我,有几年很是热衷法布尔的《昆虫记》,可惜此后,除了听到秋光里蟋蟀的凄清鸣叫,闻到蜻蜓飞过头顶的草色醇香,对那些细小的生灵,我几近相忘。
虽然很长时间没有读法布尔,但我还是记得那个法国长寿老头的昆虫王国。
秋虫,就像秋天一样,辽阔中交融着丰富与淡然、喜悦与凄凉,那种难以言明的情绪总在心头萦绕。
一位朋友曾捉到蹲伏在厨房角落里的一只瘦小的蟋蟀,因为惊惧,它的清脆而响亮的声音戛然而止。
朋友和我提起此事,我笑着说,你打扰蟋蟀作诗了。
蟋蟀是唐朝的李白,黑夜是它饮不完的酒。
噫!秋虫与秋夜之相悦,是把深情写在纸上的那种感觉。
前两天去母亲家,住在那里。
窗外的一棵小樱桃树下,秋虫不停歇地吟唱,我不知道哪一声鸣叫是海子的,哪一声又是北岛的,密密匝匝的樱桃叶子看过去一是无数沉醉的耳朵。
还曾读过一首有关秋虫的诗歌,题目叫《为何不带秋虫回家》,我臆测这里的“家”是人的心灵的家园。
你想啊,秋虫的诗会多像李清照的诗词专场,它可以把人们一颗颗浊躁的心变得一点一点清澈起来。
难怪有人说,彻夜的虫鸣好比山顶银河倾泻的水,洗涤着那些仰望天空的人们……秋虫就是禅修的一种,虽然细微,但非常沉醉迷人,即便有些冷寂,但那种专注、那种深情,可以让人的身心澄明起来,那是秋的暗语与玄机。
一鸣三千里,都写在一个人又一个人的心弦上,恰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境界。
秋虫有清音,它们不嘲笑什么,只是把生命里低沉的基音和高亮的泛音用断续的咏叹表达出来。
秋虫清音的高与低,唱与停,融汇在秋空的高渺与周遭的宁静里……的确,只有这种微小的生命才能发出这样的声音,那是一群执着灵魂的美妙合唱。
2023年高考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十七
![2023年高考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十七](https://img.taocdn.com/s3/m/2436701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8.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系统科学中的系统方法强调在系统发展的总目标制定后,就要为实现这个总目标确定系统结构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确定若干可行方案。
从空间角度来说,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往大处着眼可以上升到流域、经济区乃至全国范围,这就需要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的相互协作和配合。
以长江流域来说,以生态保护的区域协调为契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流动,长江经济带就构成了一个大的空间系统。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往小处细化,可以聚焦到县域、乡域,并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起来。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例如,不同的土地功能的重叠,构成了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乡村“三生”空间,这样的“三生”空间实际上也就形成了一个小的空间系统,需要协调多重目标,实现乡村全面发展。
无论是大到流域空间,还是小到乡域空间,都要从系统的视角,协调空间范围内的主体,充分发挥空间系统的综合功能,确保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的实现。
系统科学中的系统方法还强调在系统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实现方案。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不能急于求成,这项建设任务在时间上呈现出很强的代际性。
这种代际性,体现了当代人与未来人的命运攸关,当代人与未来人的福祉相连。
因此,当代人必须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以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延续。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统筹好,规划好,在时间上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不仅现在要做,未来也要做。
这种“薪火传承,绵绵不绝”的代际性特征,体现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观。
(拥编自张颖,王智晨《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材料二:生态文明在一般意义上是人类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的文明发展形态,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涵容、相互促进的新文明形态。
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所内蕴的本质关系。
离开环境保护、突破生态阈限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
人类应当学会在自然的阈值边界内寻求生产和生活之道,以此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底线。
《中国的文学中始终有生态文学的类型》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中国的文学中始终有生态文学的类型》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ca886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4.png)
《中国的文学中始终有生态文学的类型》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的文学中始终有生态文学的类型。
《易经》中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可谓开启了中国人道法自然的思想先河,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可看作是最早的生态文学。
如果说西方人的文化特征是在逻辑思维之上建立的神学观念,那么,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则是在观察自然、体味人性的感性与理性共融基础上确立的人学观念。
《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点。
在古代文学中,对自然的书写始终是文学的主题之一,意境便是人与自然合为一体时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古代诗学的美学特征之一。
现代以降,中国文学开始向西方学习,尤其是向近现代西方学习,古代文学传统被忽视,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始专注于写人,而忽略了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境,仅能在沈从文等少数作家、诗人那里窥见,大部分作家对自然生态并不重视。
改革开放后,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大力发展经济,使中国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内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生态问题便是突出的问题之一。
王蒙说:“作家往往更早一点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发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呼声。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敏感的作家就已经关注到了生态危机,并通过文学的形式向人类发出生态预警,而他们所采用的大都是报告文学的方式。
以沙青、徐刚、麦天枢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报告文学作家,展现了当时中国方方面面的环境问题,如展现城市生态恶化问题的《北京失去平衡》(沙青);反映水问题的《挽汾河》(麦天枢);提示森林问题的《伐木者,醒来!》(徐刚)。
此外,李青松等作家还关注了珍稀动物、矿产资源等问题。
王治安的《人类生存三部曲》则对中国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生态哲学、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文学著作翻译到中国,与中国作家的生态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自觉的生态写作精神,写作文体从原来的报告文学发展为散文、诗歌、小说、童话、跨文体写作等,这些作品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和批评家的关注,对社会也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8b6d58172ded630a1cb605.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5题。
材料一: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
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
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
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
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
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
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
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
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
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
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
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曾遍精神生态。
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材料二: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
“生态文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生态文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dc6e0d998fcc22bdd10de0.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善待自然、基待生态,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在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斯推进的新时代,生态文学获得了祈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重要性和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生态丈学已成为中国文学的磴要生长点。
这为我们总结生态文学发展规律,探索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提供了条件。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
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基础,是人的生活之需、生存之要、生命之本。
它包括大自然一大气圈、水圈、动植物生物圏等,也就是与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背景。
人从属于置身其中的自然与生态,人和自然万物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丈学是人学,文学距离人自身置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是丈学表达的重要內容,而生态文学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征。
生态丈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超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
在中国,生态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生态文学作品主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
从《诗经》《楚拜》对自然景物特别是植物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到山水田因诗,以及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都可以说是古代的生态文学。
从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理论背景看,其緊荣兴盛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有着密切关联。
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哲学思想,这是中华优秀传统X化的厚重积淀,也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磴要纽成部分。
它们构成了中国生态文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
在今天,推动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和文学遗产十分必要。
中国生态文学具有独特性。
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尤其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优化美化的丈学作品越来越多。
涌现出环境保护丈学、水文学、植物丈学、动物文学等,蔚为兴感。
生态文学作品在历届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都有權眼的表现。
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原卷版
![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dd822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e.png)
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语段阅读(一)1.根据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汉语标点符号中的问号、叹号、逗号等是从国外引进的,句号、顿号、着重号、专名号、书名号、虚缺号等脱胎于我国传统的句读符号,直行文稿的引号则直接借自日本。
1918年,陈望道在《标点之革新》一文中提出,标点可以画龙点睛,让文字更为传神。
(摘自2022年8月21日《光明日报》)【材料二】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摘自鲁迅《故乡》)【材料三】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摘自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关于汉语标点符号的形成,你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2)下面句子中的破折号和省略号是如何让文字表达更传神的?“啊!闰土哥,——你来了?……”(3)对于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你有怎样的建议?语段阅读(二)班级开展“读名著·说友情”主题活动,小明摘录了以下三个片段,作为论据,准备发表对“说友情”的看法。
【片段一】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水浒传》【片段二】杜小康无限感激地望着桑桑,会意地笑着,生意慢慢有了,渐渐地,油麻地的孩子们,再去杜小康那里买东西时,就没有异样的感觉了,仿佛只不过是在从一个朋友那里取走一些东西而已。
——《草房子》【片段三】正待坐下,早看见一个体面的管家,手里拿着一个大红全帖,飞跑了进来:“长老爷来拜新中的范老爷。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42a2f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7.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随着深化改革和“双创”热潮对人才就业市场的影响加深,一向手捧“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也慢慢开场将职业开展由以往的体制内融入到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中。
对此,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针对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状况,围绕公务员“下海”职业流向和开展状况等核心数据进展统计,对公务员群体多元化就业开展趋势做出了视察。
领英的数据显示,在2006~2015这十年间,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科员高达53%。
以工作年限区分,工作0~3年的公务员占到了37%,工作3~6年的公务员占到了23%。
如今,公务员群体由体制中到市场中的职业开展轨迹已不再是少数。
扎实的教化和工作背景,让公务员这个群体越来越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质。
同时,对于传统“铁饭碗”就业观的颠覆,也加强了公务员群体的人才流淌和互通。
公务员跳槽的热门目的行业分别为:金融(12.7%)、法律/会计/询问(12.2%)、政府/社会组织(11.5%)、互联网(9.6%)、房地产/建筑(8.9%)。
房地产、金融等热门行业受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这些行业更需既懂政策、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以扶植企业更顺滑地遵从政府部门的相关法规政策。
以往公务员从体制中“走出来”,通常会选择与之前阅历高度一样的行业。
凭借多年所积累的阅历和人脉,公务员可在这些相关行业里表现得如鱼得水。
但事实上,如今的公务员跳槽目的行业与就业大环境中的热门行业高度吻合。
这充分说明公务员跳槽群体更加注意个人实力和价值的表达。
领英的数据中,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
其中科员高达53%,科级正职、科级副职分别以18%、13%紧随其后。
由此可见,初级公务员更有动力选择跳槽,在更为广袤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在对已经跳槽的公务员群体的追踪中,领英的数据显示,处级干部转型后,在市场化的职业环境中晋升总监及高管的比例最高。
同时,正科级干部担当经理、总监的人数较多,而科员多以从事初级职位为主。
《关于生态保护》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生态保护》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3f1ad2a1c7aa00b52acb5b.png)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材料一:中国环境报: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你们在保护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生态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温华军:目前就我们保护区来讲,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还算是协调得比较好的。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前不久与保护区临近的市打算引进一个项目,是有关光伏发电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办这样一个企业,相关市级领导来征求保护区的意见。
最后我们向他们解释,光伏发电产生光的污染,离保护区太近,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关市级领导在听到我们解释以后,回去开会经过讨论,放弃了原计划,最后在距离保护区几公里外的地方选址。
(摘编自《推进保护区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中国环境报》)材料二:1962年,一支几百人的造林队伍开始进驻塞罕坝的荒漠。
55年来,几代林场人愈挫愈勇,终于把塞罕坝改造成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东北方三百多公里外,就有这样一片奇迹般的凝翠之地。
但很多老北京人都有感受,曾经困扰京城的沙尘暴,近些年越来越少光顾了,这样的变化背后,就有塞罕坝茫茫林海无言的功绩。
当然塞罕坝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它在旅游、苗木、风电、生态涵养等方面的总价值,已经很难用具体的数字形容。
塞罕坝林场从荒到绿的这个创造历程,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塞罕坝的绿色发展之路就像一个标本,印证了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科学性。
党的十八大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纳入,无疑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的重要体现。
塞罕坝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之路,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因眼前利益而造成局部生态严重破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塞罕坝的绿色传奇,以最生动的方式诠释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含义。
塞罕坝55年造林植草,最终实现生态与效益双丰收,以实践证明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关系。
【名师讲题】“生态文明建设”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生态文明建设”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f7614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e.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多次在不同国际场合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战略上阐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强调“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主张“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倡导“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描绘了美好蓝图、指明了方向路径,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
”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不仅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也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主张,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致力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近年来,中国在参与和引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中,秉持“授人以渔”理念,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在哈萨克斯坦,中国的节能改造项目让奇姆肯特炼油厂焕发新生;在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中国绿色化肥试验区促成小麦等农作物最高增产400%;在中非共和国、斐济、老挝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菌草种植技术为当地创造了许多绿色就业机会……从技术交流到项目开发,从人员培训到基础设施改善,中国以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的合作成果,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db31d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8.png)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阅读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说明的含意放在被说明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说明是否与全文保持一样。
从作品思想内涵来看,早期生态文学创作者往往干脆指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以此呼吁人们对生态环境进行爱护。在近年涌现的生态文学作品中,作家更多地把生态爱护话题放置于更广袤的社会现实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不断深化,作家写作姿态更加理性。如阿来中篇小说《三只虫草》,没有单纯渲染挖掘虫草的行为对草原植被的破坏,而是更加强调对生态环境的爱护不应是孤立的,应当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扎实推动基础教化等民生举措紧密联系起来。
C. 本世纪初,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推动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关税下降又使得价格下降,需求大增。
D. 中国汽车工业在经验了仿照、合作、创新等发展阶段之后,在中国对外沟通合作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24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在国内市场的盈利状况良好,这可能会对其海外市场拓展决策的制定产生影响。
在近年来的生态文学作品中,更多的作家起先用多样化笔触表达丰富立体的情感,呈现良性生态环境带给人们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上的变更。很多作家也起先在生态文学写作中重视融入多学科学问,更加全面与系统地还原生态环境获得改善、科学生态观念建立的过程。如艾平中篇小说《包·哈斯三回科右中旗》,通过老牧民在不同牧区的现场感受,呈现当前经济政策在爱护草原生态、提高牧民生活水平方面的主动作用;蒋蓝散文《豹典》串连整合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学问,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与深化地思索。
李朝全《生态文学,中国文学的新生长点》阅读训练及答案
![李朝全《生态文学,中国文学的新生长点》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4b655e53a580217fcfe8b.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学的勃兴,是当前文学创作领域不容小视的重要现象。
近些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生态文学作品,摘取了一些重要的文学奖项,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如肖亦农的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李青松的《一种精神》《乌梁素海》《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叶多多的《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哲夫的《水土中国》等。
生态文学的兴盛是中国现实发展的呼唤与内在需要。
从“再造一个秀美山川”到美丽中国、绿色中国建设,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理念的转变,彻底改变了落后的发展观念,提升了生态文明的地位,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生态文学的生机与活力。
当下生态文学的繁盛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学文化积淀基础。
我国古代的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后来的游记、风景散文等文学作品,堪称最早的生态文学。
而自古便有的天人合一、天行健、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美即和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等深刻的哲学思想,更是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理深处的文化基因。
中国历来重视生态和环境,重视自然与和谐。
中和、协和、平和,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要义,也是生态文学的根本主题。
生态问题催生了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是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强调人的责任和担当。
这是从考察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生态文学而得出的结论。
在这一时期,率先出现的一批生态文学代表性的作品如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江河并非万古流》等,关注中国的森林滥伐、风沙肆虐、国土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赢得文坛瞩目,从而为生态文学名分的确立与崛起奠定了基础。
从题材内容上看,生态文学可以区分为植物文学(包括森林文学)、动物文学、大自然文学、生态文明建设或环境文学、水文学等。
生态文学的体裁样式则囊括了小说、诗赋、散文、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等。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性文本专题训练-------侧重点的不同(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性文本专题训练-------侧重点的不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6b5be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e.png)
非连续性文本专题训练-------侧重点的不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前,公众对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
目前,我们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这些新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
比如,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还有待提升;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力量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其他领域相比仍显滞后等。
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应变局、育先机、开断局。
坚持正确导向,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而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还要坚持唯美唯善的审美导向。
优质、完善、富有个性和审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沉浸式感受文化的力量,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要全力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场景,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参与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涵养人民群众的人文情怀,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
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注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
要特别注重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王蔚《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材料二:所谓文化公平,是指人民群众平等地享有文化资源、文化建设、文化成果的机会和权利,从而能够实现满足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素养综合训练12+非文学作品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练测课件PPT)-【解密中考】中考语文(宜昌专用)
![素养综合训练12+非文学作品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练测课件PPT)-【解密中考】中考语文(宜昌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42002cb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6.png)
总目录索引
返回首首页页
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 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 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 “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 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 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 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 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
总目录索引
返回首首页页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 对美育的重视。今天,我们用“中国梦”来激励人心,一定意义上说 就是全民族的“兴于诗”;加强制度建设、强调制度自信,一定意义 上说也就是新时代的“立于礼”;“成于乐”的“乐”不仅是音乐之 “乐”,快乐之“乐”,而且是在道德的普遍高尚,活力的竞相迸发 ,精神的昂扬向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不断实现的“天下尽欢 颜”
(摘编自孟繁哲《把面人捏进了人民大会堂》)
总目录索引
返回首首页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今天看来,就是全 民族、新时代的美育教育。 B.从古至今,先贤们的各种美育思想结晶,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 大繁荣具有现实意义。 C.通过认识、理解和欣赏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年轻人可以增强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D.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 郎佳子彧做了很好的示范。
总目录索引
返回首首页页
橙子辅导汇编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届11月三校联考试题语文(四)
![橙子辅导汇编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届11月三校联考试题语文(四)](https://img.taocdn.com/s3/m/9445eb7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6b.png)
橙子辅导汇编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届11月三校联考试题语文〔四〕2. 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生态文学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与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整体进行观照有关。
B. 中国生态文学应立足于中国化表达,反响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当起相应责任。
C. 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全人类读者也更容易广泛接受和认可这种文学形式。
D.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 以下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为哪一项〔〕A.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以及主客联欢图,抒发了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 姜戎的?狼图腾?外表上是写狼的习性,却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C. 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羊群与都市人的比照,写出了人性的扭曲,呼唤了人类天性的回归。
D.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4. 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
5. 通观三那么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开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试分条陈述。
〔二〕现代文阅读Ⅱ〔此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粉红色大车李娟自从有了粉红色大车,我们去县城就再也不坐小面包车了。
小面包车一个人要收二十块钱,粉红色大车只要十块钱。
带稍微大点的行李的话小车还要另外收钱,大车随便装。
最重要的是,大车发车有个准点,不像小车,人满了才出发,老耽误事。
2025届高三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2025届高三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4bae9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8.png)
2025届高三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有一定局限性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
中国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有像《山海经》这样涉及自然的神话记录、有像《徐霞客游记》这样有关山川河流人文风物的考察记等,但都与如今的生态文学伦理主张和目标有很大的区别。
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下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
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命运的文学。
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诚然,中国现今的生态文学现状,似乎还更多处于呼唤人们树立与自然共生、收敛一己物质欲望、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阶段,偏向于现场直观传输,还缺乏更加深远精湛的思考表达。
在我看来,生态文学应当是人类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修正改变,是人类跳出自身中心藩篱,主动调整已有成法,融合大自然法则的新的伦理建设和行动出发。
(摘编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一次变革与革命》)材料二:生态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生态文学创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在各个方面呈现出新的气象和新的高度。
首先,生态文学是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文学样式,回答的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这一永恒问题。
人与自然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生态文学的重要表现对象。
目前,我国生态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已经形成多重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了审视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多元视角。
但如何在作品中进一步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构建起人与自然深入的双向互动关系仍然存在深入探索、不断实践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
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
总结当代生态丈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
早期生态丈学多釆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X学形式以报告丈学和散文居多。
报告X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
散丈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
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
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黒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
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
陈启丈《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
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艾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丈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究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
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爭、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曽遍精神生态。
作家们以人文主狡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題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材料二: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丈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
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丈学,是国绕着人的价值利害请景展开的语言叙述。
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丈学界地的。
生态丈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
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
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已感受追求范围內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簽关系与迷茫了。
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看自己的X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毀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
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丈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
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艾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丈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
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
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丈学。
只有在这样
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年4月2日《丈学报》)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
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丈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
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題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
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丈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关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
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報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肄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暧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D.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贵
D.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C.姜戎的《狼图腾》表而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岀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D.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
(4分)
5.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
1.(3分)D A. “但已经蔚为大观”夸大其词:B. “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 不合文意:C.
“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于文无据。
2.(3分)D “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主观臆断。
3.(3分)C ABD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传统文学。
4.(4分)①由新冠肺炎疫情切入,并通过与传统文学对比,提出中心论点:②回溯传统文学发展的历程,揭示出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进而提岀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 ③进一步强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评分参考:答出1点1分,答出2点2分,答岀3点4分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5.(6分)①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岀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②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③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④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髙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评分参考:每点2分。
答岀3点即可。
英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