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共45页文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导言课件

• 11、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 学”的思想论争》,三联书店2003年版
• 12、汪荣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 时代》,岳麓书社2000年版
• 13、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岳麓书社2004年版
• 如何理解? •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除障碍,创
造必要的前提”。
• 后一个任务是什么? • 根本目的。 • 实现现代化。(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
背景下来认识)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
• 一代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 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
•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
•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和 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贯 穿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 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第四,中国社会主要任务的变化。 • 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谋求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 注意:两大主要任务的关系
本次授课到此结束
•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 政治结构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
• 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 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政治保障,但在很大 程度上也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 经济结构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社会结构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
制度
• 文化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 •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
应断西遗 知柱来址 挨颓恶今 打垣盗存 因铭狂处 衰耻掳处 落辱掠残 ,,,, 国励东凄 富精土零 兵图明更 强治珠著 社换毁几 稷新恨分 安天添寒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讲)第一章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领会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 等级制度。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识记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 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 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 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 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另一方面,造成 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第三,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 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 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综合应用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 主要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 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 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 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识记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 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 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侵略者。美国派海军 在琅峤登陆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被台湾人民 击毙。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 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识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档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文档第一讲近代中国社会的特征与性质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
但同时,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各种投资,又对中国的民族工商业造成了直接的经济压迫。
这就使中国的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形态。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一定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软弱,大部分与我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以及中国地域广大,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帝国主义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分裂中国,中国处于分裂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加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广大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化,毫无政治权利。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地主阶级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仍然占有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
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不过,大多数地主仍主要依靠地租剥削生活,一些城居地主也往往是兼营土地、高利贷和工商业。
(2)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01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 立的斗争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
本章重点难点
•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 学习这一时期历史,要注意掌握下述几个重点问 题:(1)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了解鸦片战 争的经过,能够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 2 的影响;(2)了解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及其经过和影响(3)了解中国 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屈斗争。 • 本章难点 本章难点: • 本章学习的难点在于: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如何理解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 化和社会矛盾、革命任务的变化。
中国社会的变化
(1)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成度大大加深,引 起中华民族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其一,列强掀起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贪欲 其二,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
(2)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势力。帝 国主义极为恐惧,多次胁迫清政府镇压义和团,5月,各国决定对华 武装干涉。 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西摩统帅英、俄、德、法、美、日、意、 澳八国联军2300多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遭到了清军和义和团的英勇 抵抗,帝国主义侵华势力遭到了沉重打击。但清政府的战和不定及对 义和团的出卖,最终天津、北京陷落,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 美、日、意、澳、西、比、荷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条约,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变化:
加快了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演变—— (1)加速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国家领土和独立主权进一步沦丧
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蓄谋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制定 了旨在侵略中国,然后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 1894年,日本借口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大举派兵入朝,然后劫持 1894年,日本借口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大举派兵入朝,然后劫持 朝鲜国王,并不宣而战,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史称 “甲午战 争”。黄海海战之后,日军侵入中国领土,经过旅顺保卫战、威海卫 保卫战之后,清政府接连失败,走上了求和之路,与日本签订了《 保卫战之后,清政府接连失败,走上了求和之路,与日本签订了《马 关条约》,这是《南京条约》 关条约》,这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

第一章
中国近代历史是怎么开始的?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 国近代历史的开始
第一章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 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主要特征,加深 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 封建斗争的认识。 (二)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 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 系。
几个基本线索
1.―两个过程论”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帝国主义 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 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 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2.“三次革命高潮说”
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中,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 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 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 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 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20世纪80年代 中期以来出版的教科书和中国近代通史 著作,基本是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编写的。
宇宙的年龄是150亿---200亿年 地球距今约46 亿—50亿年
一个民族 有一些关注 天空的人, 他们才有希 望; 一个民族 只是关心脚 下的事情, 那是没有未 来的。 ——黑格尔
太阳距今约50 亿年 太阳所在的系称银河系,它包含1000亿颗以上的 恒星——1999《辞海》
人 类 历 史 中 的 三 次 革 命 性 转 变
《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成的一部编年体 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书影
司马光小楷《天圣帖》
《天工开物》: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写成, 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1、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中国封建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 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落后就要挨打。而经 济技术的落后与封建 制度的腐败又是分不 一的。许多封建官吏 昏庸愚昧,不了解世 界大势,不懂得御敌 之策。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 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1年他组织翻译了 英国人慕瑞的《地理 大全》,编成《四洲 志》一书。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1、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与衰落 2、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与衰落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从昌盛到衰落的原因:必须从世 界与中国社会内部两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没有 发展,中国无所谓落后的问题,而西方发展了, 中国没有发展,那就必须从中国社会内部来找 原因。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割地赔款,遭受抢掠
1900年,八国联军几乎洗劫 了北京。 列强不仅在中国设立了“国 中之国”--租界,而且外 国军队还可以在中国驻军。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 记者写道: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 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 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 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 镶有珠王的时计和宝石,又把 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 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 打碎。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从1840年到1919年,是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 八十年。在这八十年中,由于西方列强的侵 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八十年,也 是中国人民不断觉醒,为了民族独立和中国 的进步而斗争的八十年。帝国主义的侵略和 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斗争,是这八十年历史最 基本的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 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 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 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康有为1898年4月:“吾中国四万 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 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 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 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 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 之奇变。”
3、扶持各派系军阀首领,导致连年混战。 外国帝国主义对他们的支持,就成了对中国 独裁统治的支持,成了中国政治走向民主化 的严重的直接障碍。
4、践踏中国人权
• 在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残暴统治下,中 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财产权、平等 权都受到粗暴地践踏。
• “东亚病夫”、“猪仔” • 诗人丘逢甲:“英之在香港,以狗与华人
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 如对人民反帝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 叙用”。
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军
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
3、扶植、收买代理人
1、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列强扶植曾国藩、 李鸿章等湘系、淮系军阀,并帮助他们购买、 制造洋枪、洋炮和练兵。
2、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 洋军阀政府。
租界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 中国的法律在这里不发生效力,俨然是 “国中之国”。租界成了“冒险家的乐园” 和外国侵略中国的据点。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勒索赔款 : • 《南京条约》,中国赔款2100万元。 •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向英国、法国各赔
款800万两白银。 • 《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是清政府
并论;俄之在旅大,则人与牛马同税。” •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三、经济掠夺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中国现代史资料

中国现代史讲义(华中师范大学)前言第一讲北京政府时期的军阀政治与社会经济一、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与袁世凯柄政二、军阀派系的形成与维系三、军阀混战线索四、军阀政治思想五、社会经济第二讲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新取向一、孙中山等争取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二、现代教育的发展三、新文化运动四、五四运动五、中共的成立六、国民革命第三讲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内政外交一、国民党各派系争夺中央政权的基本线索二、中央与地方政治体制三、中间政治派别与思想四、初期对外政策第四讲南京政府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进一步确立二、发展概况三、农村经济四、“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论争五、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出现第五讲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挫折与新生一、工农武装暴动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二、红色政权理论三、“左”倾错误四、红军长征第六讲 1927—1937年的中国文化一、国民党官方“文化复兴”主张二、文艺流派与论争三、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大论战第七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日本武装侵略中国的加深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评析三、西安事变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第八讲抗战时期的中国战场一、抗战初期二、抗战相持阶段三、抗战胜利阶段第九讲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一、国民政府战时建制二、国共关系三、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性质与特点四、伪政权的建立第十讲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一、国统区经济二、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经济三、沦陷区经济四、“孤岛繁荣”第十一讲抗战时期的中国外交一、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二、抗战初期(1937.7.7—1938.10)三、1938.10—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四、1941.12.8—1945.2(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胜利前夕)五、抗战后期(1944—1945)第十二讲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一、文化中心的散落二、中西哲学的融会三、战时文艺四、战时教育五、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第十三讲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战后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第十四讲国共和谈一、重庆谈判二、“台上握手,台下踢脚”三、东北:争夺的焦点四、马歇尔调处第十五讲全面内战的演进一、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二、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三、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四、战略决战第十六讲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崩溃一、国统区经济二、解放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成长三、战后中间道路四、《美中关系白皮书》五、国民党统治在大陆崩溃的原因第一讲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政治与社会经济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与袁的柄政军阀不仅是一个概念而且是一种体系或体制;不仅是军事史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心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灾难性后果: ◇屠杀中国人民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勒索赔款、 ◇勒索赔款、劫掠财富
近代中国主要赔款
战
鸦片战争
争
条 约
赔 款 金 额
总额2100万元。其中军费1200 总额2100万元。其中军费1200 2100万元 鸦片费600 600万 商欠费300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万,鸦片费600万,商欠费300 另外,广州赎城费600 600万 万。另外,广州赎城费600万。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19世纪40年代 “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 我国从19世纪40 20世纪40年代中期 世纪40年代中期, 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 105年时间 年时间, 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 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 都打过我们, 们,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 即抗日战争, 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 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 以外, 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 失败, 失败,签定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 终。”
一、军事侵略 1840年以来 资本— 年以来, 1840年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 战争基本情况: 战争基本情况: ◇五次侵略战争 ◇三次武装入侵: 沙俄侵占伊犁 日本侵占台湾 日本侵占台湾 英国入侵西藏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1840年以来 资本— 年以来, 1840年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 战争基本情况: 战争基本情况: ◇五次侵略战争 ◇三次武装入侵 ◇一次奇怪战争: 日俄战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披着宗教外衣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第一编第一讲西方列强的侵略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间的关系
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Copyright by dyh
Copyright by dy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编
Copyright by dy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编
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什么是半殖民地 什么是半封建 沉沦 进步
Copyright by dy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编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 战争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对外推 行殖民扩张政策。 中国的禁烟运动。
第 一 次 鸦 片 战 争 形 势 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编
1842.8.中英《南京条约》 1843.10.中英《虎门条约》 1844.7.中美《望厦条约》 1844.10.中法《黄埔条约》 1851.8.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Copyright by dy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编
一次鸦战后,民族 矛盾产生了,阶级 矛盾激化了; 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 —帝国主义先后对中国实行 蚕食、瓜分政策,使民族矛 盾逐渐激化; 《辛丑条约》签定后,民族矛盾深化,阶级斗争中 蕴涵了民族斗争。
Copyright by dy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编
2.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
Copyright by dy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编
战争的经过
1900.5.底,英、法、德、日、 意、俄、美、奥等八国组成联 军。
6.10.由天津向北京进犯,公然 挑起了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总司令西摩
Copyright by dy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1章-PPT课件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的重要主权。进出口关税的 降低,有利于资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和 掠夺原料,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经济发展 的作用。
▲资本-帝国主义掌握近代中国海关,是帝国主 义打击和压制中国民族工业,扩张其在华势力的 重要手段。
▲中国国内的商品要缴纳远高于关税额的厘金和 其他苛捐杂税,中国商人还经常受到官吏的敲砸 勒索。由于关税的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华商和洋 商处于极其不公平的竞争地位。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一、军事侵略
主要表现: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签定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和划分实力 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1)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1月) 中法战争(1883年—1885年)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个基本概念: 资本-帝国主义
一个基本问题: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需要弄清楚的一个基本概念
资本-帝国主义:
这个概念更准确地界定了我们经常所讲的 外国侵略中国外国历史的本质属性。本章所讲 的这段历史时期正是西方国家和日本的资本主 义由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 主义,即帝国主义这个阶段。本章所讲的反对 外国侵略的斗争,既包括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 段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也包括 帝国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斗 争。
3、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 出,以《马关条约》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1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 亡。——孙中山 • 人们要在历史发展与未来生活的创造中达 • 对国家和社会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有更多 的自觉,才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第一,感受历史,愉悦精神
• • • • • • 为人类带来一个广阔的精神领域 思接千载,神游万里 享受历史,消费历史 与古人交流,替古人担忧 娱乐 戏说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第二,启迪思想,增加智慧
• 增长知识,培养识见 • 历史可以使人明智——培根 • 如果你对现实感到迷惑,你就去读读历史, 其实一切都发生过。如果你对历史感到迷 惘,你就来看看现实,其实历史正在发生。 • 历史不完全是过去,人们对它的重新认识, 可以不断深化人们的见解,滋养人们的聪 明才智。
(1)近现代中国人的三个选择:选择了马 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 会主义道路。
(2)历史选择具有历史必然性、正确性、 进步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第三,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 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1)爱国主义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主 旋律。 (2)爱国主义情感有时需要激发。 (3)理性爱国。 (4)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与历史责任
• 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性 • 中国近现代史: 1840—1949 中国近代史 1949—至今 中国现代史 •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门与现实政治、社会关 系密切的学科,对中国近现代史抱何种看 法,会影响到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看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