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七至九年级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2分)昭阳①谓楚王曰:“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
”楚王曰:“然则奈何?”对曰:“韩珉②转国也,好利而恶难。
好利可营也;恶难可惧也。
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
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
彼惧吾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
约绝之后,虽勿与地,可。
”楚王曰:“善。
”乃命大公事之韩,见公仲曰:“夫牛阑之事马陵之难亲王之所见也,王苟无以五国用兵,请效列城五,请悉楚国之众也,以图于齐。
”韩人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注释】①昭阳:曾为楚国的令尹,相当于相国。
②韩珉:韩国相国,字公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好利而恶.难()(2)其心必惧.()(3)楚王曰:“善.”()(4)而楚果弗.与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然则.奈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B.我厚赂之以.利以.衾拥覆,久而乃和C.其.心必营其.真不知马也D.则五国之.事困也择其善者而从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彼惧吾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
4.选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2分)1一、【参考译文】楚相昭阳对楚王说:“五国如果打败了齐国,秦国一定会乘机向南进攻楚国。
”楚王说:“这可怎么办呢?”昭阳回答说:“韩珉在韩国独断专行,贪图私利,害怕危难。
贪图私利,可以对他施以利诱;害怕危难,可以对他进行威胁,我用重利去拉拢他,他内心一定会被利所诱。
我发动大军去威胁他,他一定会感到害怕。
他害怕我们的大军,又贪图我们的重利,这样五国联盟攻齐的事,一定会失败。
他们的盟约被撕毁以后,即使不给韩国割地,也是可以的。
”楚王说:“好”。
于是他派大公事去韩国,会见韩相国公仲,说:“当初牛阑之役,马陵之役,都是您亲自见到的,大王如果不与五国联合攻齐,我们愿意献出5个城邑,不然,我们就出动全军来和齐国共同对敌。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名之者谁(________)②觥筹交错(________)③山岳潜形(________)(2)下列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C.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D. 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小石潭记》)【答案】(1)①取名;②酒杯;③潜藏(2)B【解析】【分析】(1)①名之者谁:命名它的人是谁?“名”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取名。
②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互交错。
觥,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这里翻译成酒杯。
③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潜”是一词多义:隐藏;隐居;专心。
(2)A. 好像/好像。
B. 因为/用来。
C. 归家/归家。
D. 离开/离开。
故选B。
故答案为:⑴①取名;②酒杯;③潜藏;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节选)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①先乎吾,吾从而②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③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①固:本来。
②从而:动词,学习。
③庸:副词,表示反问,岂。
(1)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从而师之②生平吾后③亦先乎吾④其闻道也A. ①④②③B. ④②①③C. 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2)作者认为“师者”的价值在于“________”,主张不拘于________、________,向比自己有专长的人学习。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模拟检测(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一)(2019衡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何间.焉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①忠之属.也②属.引凄异C.①战则请.从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1D.①故.逐之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肉食者谋之.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可以.一战②以.君之力C.①战于.长勺②所患有甚于.死者D.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2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卷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乙】景公①之时,雨②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雨(yù):下。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臣之妻私臣私:②时时而间进间:③公被狐白之裘被:④晏子对曰对:(2)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3)齐威王的“善”,带来的最终结果是“”(用原文回答);齐景公的“善”,可以看出他具有的君主风范。
(4)请结合【甲】【乙】两个语段,简要说说邹忌和晏子是怎样劝说国君的。
【答案】【小题1】偏爱,间或,偶尔,同“披”,穿着,回答【小题2】略【小题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从谏如流【小题4】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思的掌握。
①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
私,偏爱。
②句意: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
间,间或,偶尔。
③句意: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
被,同“披”,穿着。
④句意:晏子回答说。
对,回答。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
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注】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
②湩(dóng):乳汁,这里指汤汁。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庐基侧________②会虎为暴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 数日湩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 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C. 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D. 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②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答案】(1)搭建庐舍;适逢,正赶上(2)B(3)①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②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扫描☆名师点拨考点剖析☆聚焦高频1考点:文言文阅读例1:(2018深圳中考)文言文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7.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3)王数.封我矣(_______)(4)而子辞.(_______)8. 翻译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9.问答题: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答案】7.(1). 发:起,指被任用 (2). 衡:通“横”,梗塞、不顺 (3). 数:多次 (4). 辞:2推辞,谢绝8. (1)这样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9. 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会是兵家必争,没办法长期占有,而寝之丘是一块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讳,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孙叔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在位之时不倨傲,多次拒绝大王的封赏,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
【解析】7.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余,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上自劳军________②天子且至________③囊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②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主要记叙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B. 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处处被要求遵循军令,足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C. 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
D. 本文情节回环曲折,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充分展示了周亚夫的才华与个性。
【答案】(1)慰问或犒劳;将要;先前(2)①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
②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盛甲。
(3)C【解析】【分析】⑴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②其名为银________③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________(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骈死于槽枥之间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 何陋之有D. 甚矣,汝之不惠(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答案】(1)其中的;它的;他;难道(2)C(3)设问(4)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②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解析】【分析】⑴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其:代词,其中的;②其:代词,它的;③其:代词,他;④其:表反问语气,难道。
⑵“惟弈秋之为听” 和“ 何陋之有”都属于宾语前置句式,A、B、D三句都是倒装句,故选C。
⑶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句意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一问一答,起到强调作用,属于设问句。
⑷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①虽:虽然。
俱:一起。
若:比。
句意是: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② 其:表选择疑问,是…还是… 。
句意是: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故答案为:⑴① 其中的;② 它的;③ 他;④ 难道。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3)悲守穷庐..:1(4)此即日习.于傲矣:2.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险躁则.不能治性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假诸人而.后见也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
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__________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__________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2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语句划线的词语。
①泉香而酒洌_______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③伛偻提携(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段中,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来排遣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
C. “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
D.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答案】(1)清;离开;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2)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题型九文言文阅读(一)课内外对比阅读(2019·宁波)文言文阅读。
【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
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
③遑:闲暇,空闲。
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吴汝纶①忍让为居家美德。
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
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③”,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
②掌:同“长”。
③疢(chèn)疾:疾病,比1喻忧患。
【释义·懂文】1.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B.给人看C.表示D.教导(2)谕( )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B.告诉C.知道D.比喻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圈点·品味】3.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
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
②效:献,呈献。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魏王闻之闻:听说B. 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C. 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D. 王且何利利:好处(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B.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 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 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 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②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面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连月不开________②朝晖夕阴________③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④日星隐曜________⑤樯倾楫摧________⑥把酒临风________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⑧去国怀乡________(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B. 览物之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D. 不以物喜/以君之力(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1)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2)A(3)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课内的文言实词注意平时的背诵积累。
开:今义多指关的反义词,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放晴”;晖:翻译为“日光”;或:该词含义比较多,在这里翻译为“有时”;曜:日、月、星都叫曜,在这里翻译为“光芒”;倾:翻译为“倒下”;把:翻译为“持、执”;求:今义多翻译为“请求、寻求”,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探求”;国:今义多指国家,古义在这里翻译为“国都”。
中考(7-9)年级课内文言文训练大全(含答案)【人教版】
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魏晋()..,鸡犬相闻()②无论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4.简答。
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③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④“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5.“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2.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
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张,乃越琴也。
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
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
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琴阮记后》)[注]①夷陵:地名。
②舍人:官名。
③萧然:悠闲,潇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B.名之者谁/有仙则名C.山间之朝暮也/皆朝于齐D.余为夷陵令时/不足为外人道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之景的不同。
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张不同的琴,琴越来越好,作者反而越来越不快乐。
D.两篇选文都以写青山绿水为主,目的都是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4.从选文来看,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课标23篇文言文集训一、《<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博学之,审问①之,慎思之,明辨②之,笃行③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节选自《中庸》)[注]①审问:审慎地探问。
②明辨:明晰地分辨。
③笃行:笃实地履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学而不思则罔.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友好C.弗措.也措:搁置,终止1D.有弗问.问:求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①学而.不思则罔②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B.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②吾妻之美我者.C.①问之.弗知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①虽.愚必明②虽.有千里之能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分)(2)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分)4.在学习方面,甲、乙两文提出的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5.甲、乙两文提出观点的方式有什么不同?(2分)2二、《陋室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
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
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
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①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
建初中,将作大匠②任隗举凤直言,到公车③,托病逃归。
推其财产,悉与孤兄子。
隐身渔钓,终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注]①巫:古代以求神、占卜为职业的人。
②将作大匠:古代官职名称。
③公车:汉代官署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苔痕上.阶绿( )(2)无丝竹之乱.耳( )3(3)不已.( )(4)投兵谢.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①有龙则.灵②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B.①何陋之.有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C.①家以农亩为.业②全石以为.底D.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分)(2)固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2分)44.甲文的作者与乙文中的高凤都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2分)5.甲、乙两文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的写作手法有何异同?(4分)三、《爱莲说》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5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王弘,字休元,琅琊临沂人也。
曾祖导,晋丞相,祖洽,中领军,父珣,司徒。
弘少好学,以清悟知名。
珣颇好积聚,财物布在人间,及薨①,弘悉燔②券书,一不收责,其余旧业,悉委诸弟。
时内外多难,在丧者皆不得终其哀,唯弘征召一无所就③。
宋国建,为尚书仆射掌选,领彭城太守。
后迁江州刺史,省赋简役,百姓安之。
永初元年,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
三年入朝,进号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帝④因宴集曰:“我布衣,始望不至此。
”傅亮之徒并撰辞,欲盛称功德。
弘率尔对曰:“此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
”时称其简举。
(节选自《南史·王弘传》,有删节) [注]①薨:死。
②燔:焚烧。
③就:上任,就职。
④帝:指宋武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亭亭净植.( )(2)不蔓不枝.( )(3)帝因宴.集曰( )(4)弘率尔对.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6A.①以.清悟知名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①此所谓.天命②此之谓.失其本心C.①为.尚书仆射②为.人谋而不忠乎D.①百姓安之.②齐国之.美丽者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分)(2)傅亮之徒并撰辞,欲盛称功德。
(2分)4.下面两件事分别表现了王弘怎样的优秀品德?其优秀品德可用甲文中的哪些句子来概括?(4分)①烧毁债券,将家业交给弟弟打理。
②宴会上坦言回答武帝。
7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4分)四、《河中石兽》(一)[2019·荆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 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逐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8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②难:驳倒。
③易置:撤换。
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幻莫测的军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竟.不可得竟然B.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C.佯.败走假装D.而绝.其粮道切断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山门圮于.河介词,在B.如其.言代词,他(的)C.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D.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9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的推断。
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他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分)(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2分)10(二)[2019·厦门]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居卫河侧者言:河之将决,中流之水必凸起,高于两岸;然不知其在何处也。
至棒椎鱼集于一处,则所集之处不一两日溃矣。
父老相传,验之百不失一。
棒椎鱼者,象其形而名,平时不知在何所,网钓亦未见得之者,至河暴涨乃麇①至。
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则决在斯须间矣,岂非数哉!然唐尧洪水,天数也;神禹随刊②,则人事也。
惟圣人能知天,惟圣人不委过于天,先事而绸缪,后事而补救,虽不能消弭,亦必有所挽回。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麇:成群。
②随刊:实地勘察,因势利导。
11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 ( )(2)啮.沙为坎穴( )(3)象其形而名.( )(4)虽.不能消弭( )2. 下列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B. 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C. 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D. 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分)(2)至河暴涨乃麇至。
(2分)124.智慧源于生活。
我们可以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什么道理?(5分)五、《三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望,壁立峻①绝。
袁山松为郡,尝登之瞩望焉。
北对夷陵县之故城。
城南临大江。
夷陵县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马穿。
尝有白马出穴,人逐之入穴,潜行出汉中。
汉中人失马,亦尝出此穴,相去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