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实验报告集锦
化学的实验报告(精选6篇)
化学的实验报告(精选6篇)化学的实验报告篇1一、前言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
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通过数次实验证明,在磁场中是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
本实验报告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磁场中,电极是用同种元素、同种化合物。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不同于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二、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1、所用器材及材料(1):长方形塑料容器一个。
约长100毫米、宽40毫米、高50毫米。
(2):磁体一块,上面有一根棉线,棉线是作为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用。
还有铁氧体磁体Phi;30*23毫米二块、稀土磁体Phi;12*5毫米二块、稀土磁体Phi;18*5毫米一块。
(3):塑料瓶一个,内装硫酸亚铁,分析纯。
(4):铁片两片。
(对铁片要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除锈、或用刀片除锈、或用酸清洗。
)用的罐头铁皮,长110毫米、宽20毫米。
表面用砂纸处理。
2、电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让指针能向左右移动,用表头上的调0螺丝将指针向右的方向调节一定位置。
即通电前指针在50微安的位置作为0,或者不调节。
3、"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是直流电源,本实验由于要使用电流表,一般的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按照电流流动方向来设计的,(也有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电流表。
本实验报告示意图就是画的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电流表)。
因此本演示所讲的是电流流动方向,电流由"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流向"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负极,通过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出"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负极。
4、手拿磁体,靠近塑料瓶,明显感到有吸引力,这是由于塑料瓶中装了硫酸亚铁,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化学调查报告(精选13篇)
化学调查报告(精选13篇)化学调查报告 1一.提出背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化学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凤凰中学并没有开新课改所要求的所有实验,只是在条件允许下学生做部分实验。
并且由于实验室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在做实验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操作。
还有部分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实验时不知如何操作,乱作一团。
而且老师对于课堂演示实验也并不是太看重。
基于上述原因,我对凤凰高一年级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态度做以调查。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从高一年级十八个班级中选择六个班级,共429人,其中:1凤凰班,3个实验班,2个普通班。
共发放问卷405份,收到有效问卷376份,占93%。
本次调查结果的统计有我们调查团队(共8人)共同完成,经过多次一起分析调查结果,并各自完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据上述统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很重视,38.6%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非常重要,只有6.4%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不太重要;对于学生实验选择非常重视和重视的占65.9%,仅有3.7%的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但是,关于实验现象的确定问题,仅有21.5%的学生选择有条件的话亲自做实验验证,却有78.2%的学生选择了查资料或者看答案。
这就反映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愿意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帮助自己来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2.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感兴趣程度由以上统计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相当浓厚的兴趣。
关于化学学科特点的问题,48.9%的学生认为化学很有趣,将近一半;但有38.8%的学生选择了是高考科目,所以必须学习。
有94.4%的学生赞同做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拓展实验,仅有5.3%的同学选择了不赞同。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2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实验B)实验名称:白醋中的鸡蛋
实验目的:探究鸡蛋泡在白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实验过程:1,将一枚鸡蛋放入一只干净的玻璃杯中,倒入大约3/2的白醋,观察现象,标记鸡蛋在杯中的位置。
2,第二天,观察鸡蛋壳发生的变化和鸡蛋在杯中位子的变化。
取出鸡蛋,清洁鸡蛋壳的表面,重新放于被子中。
3,连续操作,观察一周,鸡蛋发生了甚么变化。
4,两周后,取出鸡蛋,你又有怎样的发现?
实验现象:第一天,将鸡蛋放入白醋中的时候,鸡蛋沉于杯底,完全浸没于白醋中,但一会儿,鸡蛋的表面冒出了许多的气泡,之后,鸡蛋便开始慢慢上浮,最后漂浮在白醋上,气泡消失了,也有气泡在上升。
第二天,鸡蛋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白醋的表面有棕色,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到浸没在白醋里的鸡蛋壳比没有浸没的要白。
气泡减少了一些。
用手触碰鸡蛋的表面可以感到鸡蛋已经变软,鸡蛋壳变薄了。
第三天,鸡蛋表面的气泡明显变少,鸡蛋壳好象有薄了一层。
整个鸡蛋都膨胀了起来,鸡蛋的长度已有杯子的直径了,增长了原来的一半还多。
第五天的早上,鸡蛋壳沉到了玻璃杯的最底部,白醋表面气泡的数量明显变少,鸡蛋体积再次变大,蛋壳又薄了一些,整个鸡蛋看起来十分有弹性。
一周后,把鸡蛋洗干净后,可以看到整个鸡蛋的表面只剩下一层嫩白色的薄膜,几乎没有气泡了,鸡蛋依然是沉底的。
第二周初,把鸡蛋洗净,鸡蛋变得透明,可以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个球状的黄色的物体,那应该是软黄。
在阳光的照耀下,想的十分美丽。
实验收获:鸡蛋壳含有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反思:观察记录的天数偏少,有可能会错过一些细微的变化,从而影响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集锦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化学探究实验报告集锦篇一:化学探究实验报告1化学探究实验报告1(实验A)实验名称:小苏打加白醋后的变化反应实验目的: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化学反应实验过程:1,将两药匙小苏打加入一只干净的玻璃杯中2,在加如半杯白醋,盖上硬纸片,轻轻摇动玻璃杯3,观察玻璃杯内物质的变化情况,通过接触感受杯子的温度变化4,取下硬纸片,小心扇动玻璃杯口处的空气,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将小苏打加入玻璃杯中后,将白醋倒入杯中,盖上硬纸片,轻轻的摇晃杯子,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杯子里传出了一阵阵的“呲呲”声,并且,白醋中不断的冒出了许多的气泡,用手触摸杯壁,好像杯子的温度比以前降低了一些。
取下硬纸片,小心的扇动玻璃杯口处的空气,用鼻子闻被手扇过来的空气的气味,可以闻到一股不是很浓的酸醋味。
不是很好闻。
实验收获: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醋酸钠。
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正常人的嗅觉条件下没有气味。
但反应物醋酸具有挥发性,因此会有醋酸的味道,此外,反应产生的醋酸钠也具有醋酸的气味,同样会产生醋味。
反思:用的玻璃杯不够薄,可能使杯子温度的变化不够明显。
篇二:化学探究实验报告2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实验B)实验名称:白醋中的鸡蛋实验目的:探究鸡蛋泡在白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实验过程:1,将一枚鸡蛋放入一只干净的玻璃杯中,倒入大约3/2的白醋,观察现象,标记鸡蛋在杯中的位置。
2,第二天,观察鸡蛋壳发生的变化和鸡蛋在杯中位子的变化。
取出鸡蛋,清洁鸡蛋壳的.表面,重新放于被子中。
3,连续操作,观察一周,鸡蛋发生了甚么变化。
4,两周后,取出鸡蛋,你又有怎样的发现?实验现象:第一天,将鸡蛋放入白醋中的时候,鸡蛋沉于杯底,完全浸没于白醋中,但一会儿,鸡蛋的表面冒出了许多的气泡,之后,鸡蛋便开始慢慢上浮,最后漂浮在白醋上,气泡消失了,也有气泡在上升。
第二天,鸡蛋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白醋的表面有棕色,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到浸没在白醋里的鸡蛋壳比没有浸没的要白。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硫酸和钠的反应探究
实验目的:
1. 通过观察和分析反应过程,探究硫酸和钠反应的性质。
2. 分析反应生成的产物。
实验原理:
硫酸和钠的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产物主要是硫酸钠和氢气。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取一个干净、干燥的反应瓶,将一小块钠放入瓶中。
2. 注意安全,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
3. 慢慢将浓硫酸滴加到瓶中,注意不要使瓶中液体溅出。
4.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反应开始时的现象和变化。
5.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停止滴加硫酸。
6. 继续观察产物的性质,记录相关信息。
实验结果和分析:
1. 反应开始时,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观察到气泡的产生。
2. 反应结束时,观察到产物中有白色晶体,经过检验确认为硫酸钠。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硫酸和钠发生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产物为硫酸钠和氢气。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硫酸溅到皮肤或眼睛。
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
2. 实验后应将废液处理妥善,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在进行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探究实验报告册化学(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如滴定、过滤、蒸发等。
3.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实验内容1. 氧气的制取与检验2. 铁的化学性质3. 氢气的制取与检验4. 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滴定5. 氯化钠的溶解度测定6. 铜的化学性质7. 铝的化学性质8.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与性质9. 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10. 硫酸铜溶液的配制三、实验步骤1. 氧气的制取与检验(1)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2)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 铁的化学性质(1)取少量铁粉,加入稀盐酸中,观察铁粉与盐酸的反应。
(2)取少量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铁粉与硫酸铜的反应。
3. 氢气的制取与检验(1)取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稀盐酸中,用导管将氢气导入集气瓶中。
(2)检验氢气:将氢气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4. 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滴定(1)用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2)用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锥形瓶中,观察颜色变化。
(3)记录滴定终点,计算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5. 氯化钠的溶解度测定(1)取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氯化钠是否完全溶解。
(3)记录溶解度。
6. 铜的化学性质(1)取少量铜片,加入稀硫酸中,观察铜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2)取少量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铜片与硝酸银的反应。
7. 铝的化学性质(1)取少量铝片,加入稀盐酸中,观察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2)取少量铝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铝片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8.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与性质(1)取少量氯化铁溶液,加入蒸馏水中,搅拌。
(2)观察氢氧化铁胶体的颜色和性质。
9. 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1)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化学小实验全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化学小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二、实验器材1. 试管:5支2. 烧杯:3个3. 量筒:1个4. 玻璃棒:1根5. 滴管:1支6. 酒精灯:1个7. 火柴:1盒8. 铁架台:1个9. 铁夹:1个10.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氯水、碘酒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将两个试管放置在铁架台上,用滴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盐酸溶液中,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并计算反应生成的盐的量。
2. 实验二:硫酸铜与硫酸锌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锌溶液。
(2)将两个试管放置在铁架台上,用滴管滴加硫酸锌溶液至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反应过程。
3. 实验三:硫酸亚铁与氯水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和氯水。
(2)将两个试管放置在铁架台上,用滴管滴加氯水至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反应过程。
4. 实验四:碘酒与淀粉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碘酒。
(2)将两个试管放置在铁架台上,用滴管滴加碘酒至淀粉溶液中,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反应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加至盐酸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 实验二:硫酸铜与硫酸锌反应实验现象:硫酸锌溶液滴加至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深,直至蓝色。
分析:硫酸锌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锌和硫酸铜沉淀。
3. 实验三:硫酸亚铁与氯水反应实验现象:氯水滴加至硫酸亚铁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深,直至棕色。
分析:氯水与硫酸亚铁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氯化亚铁。
化学实验报告(15篇)
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1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硅片的清洗实验目的:1.熟悉清洗设备2.掌握清洗流程以及清洗前预准备实验设备:1.半导体兆声清洗机(SFQ-1006T)2.SC-1;SC-2实验背景及原理:清洗的目的在于清除表面污染杂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这些杂质有的以原子状态或离子状态,有的以薄膜形式或颗粒形式存在于硅片表面。
有机污染包括光刻胶、有机溶剂残留物、合成蜡和人接触器件、工具、器皿带来的油脂或纤维。
无机污染包括重金属金、铜、铁、铬等,严重影响少数载流子寿命和表面电导;碱金属如钠等,引起严重漏电;颗粒污染包括硅渣、尘埃、细菌、微生物、有机胶体纤维等,会导致各种缺陷。
清除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
我们这里所用的的是化学清洗。
清洗对于微米及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良率有着极大的影响。
SC-1及SC-2对于清除颗粒及金属颗粒有着显著的作用。
实验步骤:1. 清洗前准备工作:仪器准备:①烧杯的清洗、干燥②清洗机的预准备:开总闸门、开空气压缩机;开旋转总电源(清洗设备照明自动开启);将急停按钮旋转拉出,按下旁边电源键;缓慢开启超纯水开关,角度小于45o;根据需要给1#、2#槽加热,正式试验前提前一小时加热,加热上限为200o。
本次实验中选用了80℃为反应温度。
③SC-1及SC-2的配置:我们配制体积比例是1:2:5,所以选取溶液体积为160ml,对SC-1 NH4OH:H2O2:H2O=20:40:100ml,对SC-2 HCl:H2O2:H2O=20:40:100ml。
2. 清洗实际步骤:① 1#号槽中放入装入1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② 2#号槽中放入装入2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
实验材料:1. 硫酸铜溶液2. 盐酸溶液3. 碘溶液4. 氢氧化钠溶液5. 氯化铁溶液6. 干净的试管实验步骤:1. 取一只干净的试管,倒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2. 分别加入一滴盐酸溶液和碘溶液。
3.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清空试管,将少量硫酸铜溶液倒入试管中。
5.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6. 再滴加一滴氯化铁溶液。
7.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和分析:1. 在第一次实验中,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加入盐酸溶液后,溶液变为无色;加入碘溶液后,溶液变为棕色。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盐酸和硫酸铜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无色的产物,而碘与硫酸铜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棕色的产物。
2. 在第二次实验中,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变为蓝绿色;再滴加氯化铁溶液后,溶液变为褐红色。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发生了反应,生成了蓝绿色的产物,而氯化铁与该产物进一步反应,生成了褐红色的最终产物。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化学反应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与反应中的物质的性质有关。
不同的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颜色会有明显的变化,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以及反应的进行程度。
此外,颜色的变化还可以作为分析物质组成和浓度的方法之一。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溶液溅入眼睛或皮肤。
2. 实验前要了解所使用化学品的性质和安全操作方法。
3.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试管等实验器材,并将废液正确处理。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精选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必修1》班级姓名号数课题名称:溴、碘的提取的实验研究实验目的:1、初步卤素单质与化合物之间的互相转变。
2、练习萃取的实验操作方法;3.充分认识从海水中提取卤素单质的化学反响原理实验用品: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药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提出问题】从海水中提取溴和从海带等大海植物中提取碘的化学反响原理?实验步骤现象解说或结论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 3mLKBr 溶液,滴加少许新制氯水,再滴加少许CCl 4。
振荡,静置,察看实验现象。
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3mlKI 溶液,分别滴加少许溴水和新制氯水,滴加少许 CCl 4。
振荡,静置,察看实验现象[ 疑问或领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等级:评论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必修1》班级姓名号数课题名称: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的实验研究实验目的:3、研究碳酸钠的有关化学性质。
4、练习使用PH试纸来测定盐溶液的PH;3.充分认识从海水中提取卤素单质的化学反响原理实验用品: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药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实验步骤现象解说或结论1、在两支干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 3ml 澄清的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察看实验现象。
2、按图 2— 11 所示组装仪器,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瓶中,察看实验现象3、用 PH 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4 在一只烧杯中加入50ml0.5mol.L -1碳酸钠溶液,酒精灯将碳酸钠溶液加热至凑近沸腾。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化学探究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深入探究化学反应的性质、条件与变化规律,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实验材料:1.试管:10根2.试管架:1个3.试管夹:10个4.蒸馏水:适量5.盐酸(HCl):适量6.氧化亚铁液(FeCl2):适量7.硫酸铜(CuSO4):适量8.氯化银(AgCl):适量9.白磷(P):适量10.滤纸:适量11.燃烧器:1个12.酒精灯:适量实验步骤:1.观察氧化亚铁液与盐酸反应:取一支试管,装入适量的氧化亚铁液,再加入少量盐酸,观察观察产生的现象。
2.观察氯化银溶液与酸反应:取一支试管,装入适量的氯化银溶液,分别加入盐酸、硫酸、醋酸等,观察产生的现象。
3.观察硫酸铜溶液与白磷反应:取一支试管,装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白磷,观察产生的现象,并记录下变化。
4.观察盐酸与金属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盐酸,再分别加入铁粉、锌粉、铝粉等金属试样,观察产生的现象,并进行记录。
5.观察铁与硫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硫粉,再加入铁粉,用醋酸来加速反应,观察产生的现象。
6.观察氧气燃烧现象: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过氧化氢,用木条浸其中,再点燃试管内的木条,观察氧气的燃烧现象。
实验结果与分析:1.观察氧化亚铁液与盐酸反应:在实验过程中,当氧化亚铁液与盐酸反应时,观察到产生了气泡,并且放出了氯气的刺激性气味。
这是由于盐酸与氧化亚铁反应产生了氯化亚铁和氢气。
2.观察氯化银溶液与酸反应:根据实验结果观察,加入酸类溶液后,原本无色的氯化银溶液逐渐变为白色。
这是由于酸与氯化银反应生成了沉淀物,即白色氯化银。
3.观察硫酸铜溶液与白磷反应:实验中发现,在加入白磷后,原本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变为了深绿色。
这是因为白磷与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黑色磷化铜。
4.观察盐酸与金属反应:当盐酸与铁粉、锌粉、铝粉等金属试样反应时,观察到产生了氢气气泡。
这是由于金属与酸反应,释放出了氢气。
化学实验报告(集合15篇)
化学实验报告(集合15篇)化学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三、仪器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普通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蒸发皿。
试剂:粗盐、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1、溶解:①称取约4g粗盐。
②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
③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
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3、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
五、现象和结论:粗盐溶解时溶液浑浊,蒸发时蒸发皿中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蒸发皿中逐渐析出晶体。
结论:过滤可以出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化学实验报告2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探究高锰酸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高锰酸钾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性质。
4. 分析高锰酸钾在不同反应中的表现。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紫黑色晶体,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实验中,通过观察高锰酸钾在不同反应中的表现,来探究其性质和应用。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烧杯、量筒、玻璃棒、石棉网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稀硫酸、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碘化钾、氯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高锰酸钾的制备(1)将KMnO4固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将溶液倒入烧杯中,用滴管滴加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性质(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MnO4固体,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2)滴加几滴碘化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滴加几滴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 高锰酸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制备氧气:将KMnO4固体加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气体产生。
(2)测定过氧化氢含量:将KMnO4固体加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高锰酸钾的消毒作用:将KMnO4固体加入水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用KMnO4溶液进行消毒实验。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高锰酸钾的制备:KMnO4固体溶解后,溶液呈紫红色;滴加稀硫酸后,溶液颜色变深。
2. 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性质:滴加碘化钾溶液后,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棕色;滴加氯水后,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绿色。
3. 高锰酸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加热KMnO4固体,产生氧气;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KMnO4溶液具有消毒作用。
六、实验结论1. 高锰酸钾是一种紫红色晶体,易溶于水,具有强氧化性。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集锦文档
2020化学探究实验报告集锦文档Contract Template化学探究实验报告集锦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篇一:化学探究实验报告1化学探究实验报告1(实验A)实验名称:小苏打加白醋后的变化反应实验目的: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化学反应实验过程:1,将两药匙小苏打加入一只干净的玻璃杯中2,在加如半杯白醋,盖上硬纸片,轻轻摇动玻璃杯3,观察玻璃杯内物质的变化情况,通过接触感受杯子的温度变化4,取下硬纸片,小心扇动玻璃杯口处的空气,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将小苏打加入玻璃杯中后,将白醋倒入杯中,盖上硬纸片,轻轻的摇晃杯子,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杯子里传出了一阵阵的“呲呲”声,并且,白醋中不断的冒出了许多的气泡,用手触摸杯壁,好像杯子的温度比以前降低了一些。
取下硬纸片,小心的扇动玻璃杯口处的空气,用鼻子闻被手扇过来的空气的气味,可以闻到一股不是很浓的酸醋味。
不是很好闻。
实验收获: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醋酸钠。
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正常人的嗅觉条件下没有气味。
但反应物醋酸具有挥发性,因此会有醋酸的味道,此外,反应产生的醋酸钠也具有醋酸的气味,同样会产生醋味。
反思:用的玻璃杯不够薄,可能使杯子温度的变化不够明显。
篇二:化学探究实验报告2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实验B)实验名称:白醋中的鸡蛋实验目的:探究鸡蛋泡在白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实验过程:1,将一枚鸡蛋放入一只干净的玻璃杯中,倒入大约3/2的白醋,观察现象,标记鸡蛋在杯中的位置。
2,第二天,观察鸡蛋壳发生的变化和鸡蛋在杯中位子的变化。
化学实验报告(集锦15篇)
化学实验报告(集锦15篇)化学实验报告1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cook-cooh+naoh===-cook-coona+h2o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实验编号123备注mkhc8h4o4/g始读数3、产物粗分: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
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
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
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化学实验报告含摘要(3篇)
第1篇实验名称:硫酸铜与铁的置换反应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硫酸铜溶液与铁的置换反应,观察并分析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现象,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并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铁能够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且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1. 观察硫酸铜与铁的置换反应现象。
2. 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3. 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的活动性高于铜,因此铁能够将硫酸铜中的铜离子置换出来,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反应方程式如下:Fe + CuSO4 → FeSO4 + Cu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铁钉、试管、漏斗、滤纸、镊子、滴管、酒精灯、温度计、计时器。
2. 试剂:硫酸铜溶液、稀硫酸、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
2. 将铁钉放入烧杯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 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记录反应过程中颜色的变化和沉淀的形成。
4. 取另一烧杯,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5. 将铁钉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沉淀的形成。
6. 取另一烧杯,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加入适量蒸馏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7. 将铁钉放入烧杯中,用计时器记录反应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同时有红色固体(铜)析出。
2. 加入稀硫酸后,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但反应速率加快。
3. 加热后,溶液颜色变化加快,反应速率明显提高。
4. 加入蒸馏水后,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反应速率基本无变化。
六、结论1. 铁能够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2. 稀硫酸和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3. 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沉淀的形成。
2. 加热时,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化学变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观察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2. 探究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原理。
3. 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实验原理: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将硫酸铜中的铜离子还原为金属铜,同时铁被氧化成亚铁离子。
反应方程式如下:Fe + CuSO4 → FeSO4 + Cu实验材料:1. 铁片(约0.5g)2. 硫酸铜溶液(约50ml,0.1mol/L)3. 烧杯4. 试管5. 玻璃棒6. 滴管7. 铁架台8. 烧杯夹9. 滤纸10. 铜片(用于对照实验)实验步骤:1. 将铁片用砂纸打磨干净,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
2. 在烧杯中加入约50ml的硫酸铜溶液。
3. 将打磨干净的铁片放入烧杯中。
4. 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
5. 反应完成后,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铜离子均匀分布。
6. 用滴管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滤纸上,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产生。
7. 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8. 将收集到的滤液倒入另一个烧杯中,加入少量铁片,观察是否发生新的反应。
实验现象:1. 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后,表面迅速出现红色金属铜沉积。
2.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3. 反应过程中,溶液中产生气泡。
4. 滤纸上的溶液呈浅绿色,没有蓝色沉淀产生。
5. 将铁片加入反应后的滤液中,铁片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1.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了红色金属铜和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
2. 气泡的产生可能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铁与溶液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氢气。
3. 滤纸上的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已经被还原,没有剩余的铜离子。
4. 在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铁片,没有发生新的反应,说明溶液中已经没有硫酸铜。
实验结论:1.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了红色金属铜和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
2. 反应过程中,铁被氧化成亚铁离子,硫酸铜中的铜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铜。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化学试验报告1班级:姓名:座号【试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试验仪器和试剂】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试验过程】1.试验步骤对比试验1(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试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验结论:【问题讨论】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推断依据有哪些?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班级:姓名:座号【试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试验目的】1.通过试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2.通过试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试验仪器和试剂】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试验过程】【问题讨论】对比试验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班级:姓名:座号【试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试验目的】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肯定的限度;2.通过试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试验仪器和试剂】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试验过程】1.试验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集锦
篇一:化学探究实验报告1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1(实验A)实验名称:小苏打加白醋后的变化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化学反应
实验过程:1,将两药匙小苏打加入一只干净的玻璃杯中 2,在加如半杯白醋,盖上硬纸片,轻轻摇动玻璃杯3,观察玻璃杯内物质的变化情况,通过接触感受杯子的温度变化 4,取下硬纸片,小心扇动玻璃杯口处的空气,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将小苏打加入玻璃杯中后,将白醋倒入杯中,盖上硬纸片,轻轻的摇晃杯子,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杯子里传出了一阵阵的“呲呲”声,并且,白醋中不断的冒出了许多的气泡,用手触摸杯壁,好像杯子的温度比以前降低了一些。
取下硬纸片,小心的扇动玻璃杯口处的空气,用鼻子闻被手扇过来的空气的气味,可以闻到一股不是很浓的酸醋味。
不是很好闻。
实验收获: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醋酸钠。
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正常人的嗅觉条件下没有气味。
但反应物醋酸具有挥发性,因此会有醋酸的味道,此外,反应产生的醋酸钠也具有醋酸的气味,同样会产生醋味。
反思:用的玻璃杯不够薄,可能使杯子温度的变化不够明显。
篇二:化学探究实验报告2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实验B)实验名称:白醋中的鸡蛋实验目的:探究鸡蛋泡在白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实验过程:1,将一枚鸡蛋放入一只干净的玻璃杯中,倒入大约3/2的白醋,观察现象,标记鸡蛋在杯中的位置。
2,第二天,观察鸡蛋壳发生的变化和鸡蛋在杯中位子的变化。
取出鸡蛋,清洁鸡蛋壳的表面,重新放于被子中。
3,连续操作,观察一周,鸡蛋发生了甚么变化。
4,两周后,取出鸡蛋,你又有怎样的发现?
实验现象:第一天,将鸡蛋放入白醋中的时候,鸡蛋沉于杯底,完全浸没于白醋中,但一会儿,鸡蛋的表面冒出了许多的气泡,之后,鸡蛋便开始慢慢上浮,最后漂浮在白醋上,气泡消失了,也有气泡在上升。
第二天,鸡蛋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白醋的表面有棕色,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到浸没在白醋里的鸡蛋壳比没有浸没的要白。
气泡减少了一些。
用手触碰鸡蛋的表面可以感到鸡蛋已经变软,鸡蛋壳变薄了。
第三天,鸡蛋表面的气泡明显变少,鸡蛋壳好象有薄了一层。
整个鸡蛋都膨胀了起来,鸡蛋的长度已有杯子的直径了,增长了原来的一半还多。
第五天的早上,鸡蛋壳沉到了玻璃杯的最底部,白醋表面气泡的数量明显变少,鸡蛋体积再次变大,蛋壳又薄了一些,整个鸡蛋看起来十分有弹性。
一周后,把鸡蛋洗干净后,可以看到整个鸡蛋的表面只剩下一层嫩白色的薄膜,几乎没有气泡了,鸡蛋依然是沉底的。
第二周初,把鸡蛋洗净,鸡蛋变得透明,可以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个球状的黄色的物体,那应该是软黄。
在阳光的照耀下,想的十分美丽。
实验收获:鸡蛋壳含有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反思:观察记录的天数偏少,有可能会错过一些细微的变化,从而影响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篇三:化学实验研究报告
? 化学实验研究报告
我们初三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化学,从中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初步学会了用简单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的方法,同时也对化学有了不少感性认识。
初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和理论虽然还很肤浅,但是它为我们了解化学、建立初步的化学观念打下了基础。
下面是我做的关于二氧化碳的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
实验名称:对二氧化碳的探究
实验地点:家里
实验时间:20xx年4月27日
实验目的: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实验步骤:
⒈准备实验用品:
玻璃杯、充足的二氧化碳、小蜡烛、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充足的水
⒉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靠近鼻子,用手轻轻扇动。
⑵将小蜡烛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
⑶将适量的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盖上瓶盖,摇晃矿泉水瓶。
⒊观察现象:
⑴吸入二氧化碳后,鼻子感到没有气味;吸入过多会稍有不适。
⑵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的小蜡烛熄灭。
⑶摇晃水瓶后,发现水瓶有明显的变扁现象。
⒋得出结论:
⑴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能供给呼吸,但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此外它还是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⑵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于灭火。
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简单的实验,使我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更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各种化学产品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当中。
只有正确认识存在于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化学现象,就能在生活中更好地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贡献,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从而增加社会责任感,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节约各种资源和能源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