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87023694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2024新版
指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和提供国际金融服务的 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
国际金融市场
指由国际性的资金借贷、结算、汇兑以及有价证券 、黄金和外汇的买卖活动所组成的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
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 汇市场、国际黄金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市 场等。
08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货币与其他经济范畴的关系
与价格、价值、资本、利息等经济范畴有密切联系。
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货币制度的概念
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货币金 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等内容。
货币制度的演变
从银本位制到金银复本位制,再到金本位制,最后到不兑现的信用 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
Chapter
金融风险概述
风险的定义与分类
阐述风险的基本概念,探讨风 险的分类方法,如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金融风险的特性
分析金融风险的特点,如不确 定性、传染性、高杠杆性等, 以及这些特性对金融机构和整
个金融体系的影响。
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探讨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如 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
探讨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国际 金融监管合作的主要机制和趋势,如巴塞尔协议、国际证 监会组织(IOSCO)等的作用和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金融市场的分类
根据交易期限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 场;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 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
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点
金融工具的定义
金融工具的种类
金融工具的特点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定位:《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货币银行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务操作,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货币银行的基本概念、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金融机构的运营与管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等,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金融课程和将来从事金融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2. 信用与债务:信用的概念、信用形式、债务与债务工具。
3.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类型、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运作。
4. 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体系。
5.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务。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实务。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务操作:安排学生参观金融机构,使学生了解金融机构的运营与管理。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务操作。
3.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每周安排2课时。
五、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六、教学手段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货币银行学》(第五版),提供全面、系统的货币银行学知识。
2.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信息量。
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金融学网站,了解最新的金融动态和研究成果。
4. 金融软件:教授学生使用金融分析软件,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2024年度《货币银行学》课堂教案
2024/2/2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33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回购协议市场
银行之间为了调节短期资金余缺,进行相 互借贷的市场。
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交 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回 或卖回某一数量的证券。
2024/2/2
9
资本市场特点及功能
01
02
03
04
长期性
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融通的市 场,交易期限通常在一年以上
。
客资料归档。
操作规范
严格执行实名制、大额现金管理、反洗钱等规定,确保存款业务合 规性。
15
贷款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
贷款风险种类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等。
2024/2/2
风险评估方法
客户信用评级、项目评估、担保评 估等。
风险控制措施
制定贷款政策、实行审贷分离、完 善担保制度、加强贷后管理等。
《货币银行学》课堂教案
2024/2/2
1
目 录
2024/2/2
• 货币与银行基本概念 •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
2
01
货币与银行基本概念
2024/2/2
3
货币定义及功能
2024/2/2
货币定义
货币是一种作为交易媒介、价值 尺度和贮藏手段的物品或符号。
风险性
由于交易期限长、市场波动大 ,资本市场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
融资功能
资本市场为企业和政府提供长 期资金来源,支持其扩大生产
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1.2 货币的职能1.3 货币制度及其类型1.4 我国的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与利率2.1 信用的概念与形式2.2 信用制度及其运作2.3 利率及其决定因素2.4 利率的作用与影响第三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3.1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3.2 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3.3 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点3.4 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第四章:银行业务与银行体系4.1 商业银行的业务4.2 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4.3 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4.4 我国的银行体系第五章: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5.1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5.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5.3 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5.4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与调整第六章: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6.1 存款创造原理6.2 存款创造过程6.3 货币供应及其调控6.4 货币供应量的测量第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7.1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组织结构7.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7.3 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7.4 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估与调整第八章:利率政策与利率市场化8.1 利率政策的作用与影响8.2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与条件8.3 利率市场化的国内外实践8.4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与挑战第九章:汇率与外汇管制9.1 汇率概述9.2 汇率决定理论9.3 外汇管制的内容与方式9.4 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与政策第十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10.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0.2 金融创新的影响10.3 金融发展理论10.4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十一章:金融风险与管理11.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识别11.2 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11.3 金融风险评估与监控11.4 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十二章: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12.1 金融监管的原则与目标12.2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与手段12.3 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的关系12.4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挑战第十三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13.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3.2 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关系13.3 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13.4 金融创新的风险与管理第十四章: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14.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14.2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与影响14.3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14.4 我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与策略第十五章: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15.1 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5.2 金融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15.3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影响15.4 我国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主要分为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银行业务与银行体系、货币政策、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利率政策与利率市场化、汇率与外汇管制、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金融风险与管理、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等十五个章节。
货币银行学教案 (2)
货币银行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货币发行与供求、货币政策、货币多重存款创造等相关知识,以及了解货币银行学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货币银行学概述–货币银行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方法2.货币发行与供求–货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因素–货币的数量理论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调控手段–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评估4.货币多重存款创造–存款的本质和特点–货币乘数和存款的创造过程–存款乘数的影响因素5.货币银行学的应用–货币银行学在金融机构经营中的应用–货币银行学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应用–货币银行学在货币政策执行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授环节:结合教材,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详细讲解。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货币银行学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引入货币银行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授货币发行与供求1.介绍货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解析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因素。
3.介绍货币的数量理论,包括货币总量理论和货币质量理论。
步骤三:讲授货币政策1.介绍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
2.解析货币政策工具和调控手段,例如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
3.分析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评估方式。
步骤四:讲授货币多重存款创造1.阐述存款的本质和特点。
2.介绍货币乘数和存款的创造过程。
3.分析存款乘数的影响因素,如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的流动性等。
步骤五: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应用1.分析货币银行学在金融机构经营中的应用,例如货币创造、信贷管理等。
2.探讨货币银行学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如经济增长、通胀控制等。
3.介绍货币银行学在货币政策执行中的应用,如利率调节、汇率管理等。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六章 其他金融机构授课时间第10周第1节教学器材与工具多媒体教室安排授课类型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双语课程□ 其他□(请打√)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了解什么是专业性银行,有哪些类型的专业银行,他们各自办理什么业务了解什么是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信贷银行及其各自的职能和业务有哪些了解在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构成中,有哪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他们各自的业务是什么教学重点及难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职能及业务教学基本内容1、专业性银行2、政策性银行3、非银行金融机构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讲授-课堂提问讨论 ——总结陈述——作业思考教学方法及手段(请打√):讲授□√、讨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与商业银行有何不同?2.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职能和业务是什么?3. 什么是投资基金,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有何区别?4.我国有哪些形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组织?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曾康霖:《金融学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艾洪德,范立夫:《货币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课后小结:填表说明: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详细教案第六章 其他金融机构首先,要跟学生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
然后,再给学生介绍本章的授课安排。
第一节专业性银行专业性银行是指专门经营指定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一般有其特定的客户,它们的业务活动方式有别于或部分有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的存、放、汇业务活动方式。
专业银行的存在是社会分工发展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
一、投资银行(一)概念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货币银行学》教案
《货币银行学》教案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课时数:32学时学分:2学分教材:《货币银行学》(第三版)李洪亮著,高教出版社2024年出版适用对象:经济学、金融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二、课程目标1.掌握货币的基本概念、货币的性质以及货币的发行和货币供求关系。
2.理解银行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以及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和经营。
3.了解银行业务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存贷款、票据与汇兑等业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4.熟悉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掌握央行的组织、职能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
5.培养学生的金融分析和研究能力,提高其货币银行经济学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货币的基本概念1.1.货币的含义和类别1.2.货币的经济功能和性质1.3.货币供求关系和货币的数量理论2.银行的基本功能和作用2.1.商业银行的定义和组织形式2.2.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2.3.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和法律法规3.银行业务的分类和特点3.1.存款业务和存款准备金制度3.2.贷款业务和信贷政策3.3.票据与汇兑业务4.央行与商业银行4.1.央行的定义、组织和职能4.2.央行货币政策和利率调控4.3.央行与商业银行的监管和合作关系5.货币银行经济学的实践应用5.1.金融市场分析和货币政策分析5.2.银行风险管理和评价5.3.货币银行创新和发展趋势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
2.实例分析:引用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和思考能力。
4.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模拟银行业务流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5.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团队合作,进行课程设计和报告撰写,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问题等表现情况的评估。
2.平时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实践案例分析和学术论文等。
3.期中考试:开展课程的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货币供给过程与决定因素
货币供给过程
基础货币提供、货币乘数作用、货币供给形成。
决定因素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 现金漏损率等。
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与政策含义
实现机制
市场供求、中央银行调控、国际收支等。
政策含义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调节货币 供应量,实现货币均衡。
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了金融机构的创新和变革,金融机构的活跃也促进了金融市场 的繁荣和发展。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资源配置、价格发现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04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金融企业。
职能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等。
对国家
为国家制定和实施货币政 策、金融监管政策等提供 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 进经济稳定和发展。
学科发展历史与现状
发展历史
货币银行学起源于古代的商业和金融活动,经历了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实物 经济到金融经济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了现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体系。
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货币银行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 遇,如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和发展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和 变革。
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 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利率政策、汇率政策 等。中央银行通过这些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 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评估
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利率渠道、信贷渠 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等。中央银行 通过调节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影响企业 和居民的投融资行为,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 标。
《货币银行学教案》课件
《货币银行学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各种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的调整方式及其影响;3. 理解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和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4. 分析实际经济问题,提出相应的金融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1. 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演变及其功能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特点我国的货币制度2. 信用与利率信用的概念及其形式利率的性质与作用利率的决定与变动3.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种类与功能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金融机构的类型与职能4. 货币政策的调整与效应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应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5. 信用政策的调整与效应信用政策的概念与类型信用政策的调整方式及其影响信用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调整方式;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货币银行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热点话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4.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金融机构的运作过程。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货币银行学教材;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经济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案例,用于分析讨论;4. 金融市场模拟软件:用于情景模拟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提出的解决方案;4. 情景模拟表现:评估学生在模拟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3. 授课进度: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授课,每周4课时;4. 实践环节:安排4课时进行情景模拟教学,2课时进行小组讨论,2课时进行案例分析。
2024年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含多场景)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含多场景) 教案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一、课程概述《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货币的起源、发展、功能以及银行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货币银行学的核心概念,掌握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银行管理、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金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货币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
2.实践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货币银行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操作技能。
3.思想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增强金融风险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1.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2)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3)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2.金融市场(1)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2)金融工具及其定价(3)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与监管3.银行体系(1)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经营(2)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业务(3)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4.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5.国际金融(1)外汇与汇率(2)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3)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机构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货币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实践操作法:开展模拟银行业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2.学时分配:(1)货币与货币制度:16学时(2)金融市场:16学时(3)银行体系:16学时(4)货币政策:8学时(5)国际金融:8学时3.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2)期中考试:30%(3)期末考试:40%六、教学资源1.教材:《货币银行学》(李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文献:(1)《货币银行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金融市场学》(张亦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国际金融学》(姜波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教学课件:采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配合板书进行讲解。
《货币银行学》 课程教案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八章中央银行授课时间第8周第 1 节教学器材与工具多媒体教室安排授课类型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双语课程□ 其他□(请打√)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了解中央银行的起源2.掌握央行的职能3.熟悉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及与政府的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析教学基本内容1、中央银行的形成及发展2、中央银行的职能3、央行的独立性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讲授-课堂提问讨论 ——总结陈述——作业思考教学方法及手段(请打√):讲授□√、讨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为何要有中央银行?2、中央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3、中央银行为何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美]莫林·伯顿、雷·隆贝拉著水润东、辛呈凤、徐敬桦、杜飞译货币银行学:金融体系与经济(第2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4年10月第一版课后小结:填表说明: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详细教案第九章中央银行第一节中央银行的历史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
一、为什么要有中央银行1、货币统一的需要银行券:是为了满足生产和交易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交易媒介。
银行券不统一造成的弊端:1)各种银行券之间的比价难以确定。
2)真伪难辨,为交易带来不便。
3)银行券仅在其发行银行业务范围内流通,不利于商品的大规模流动。
2、票据清算的需要3、最后贷款人的需要(促使中央银行出现的直接原因)4、金融管理的需要二、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1、中央银行产生的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一般的商业应行演变而成。
如英格兰银行另一种是由政府的设计下直接为担负中央银行职能而设立的。
如美国的联邦储备系统2、英格兰银行的发展史:它成立于1694年,是最早的私立股份制银行。
货币银行学 教案
货币银行学教案教案标题:货币银行学教案目标:1. 了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货币银行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3. 理解货币银行制度的运作机制;4. 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货币银行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2. 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原理和假设;3. 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的关系;4. 货币银行制度的组成和功能;5.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6.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货币银行学基础概念1. 导入:通过引入货币银行学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兴趣;2. 概念解释: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3. 原理解析:讲解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的关系,以及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原理和假设;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课时:货币银行制度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确保学生对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的基本概念有所掌握;2. 组成和功能:介绍货币银行制度的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银行角色,模拟货币银行制度的运作过程;4. 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讨论货币银行制度的优缺点,并总结出对经济的影响。
第三课时:货币政策与经济影响1. 复习:回顾货币银行制度的组成和功能,确保学生对货币银行制度有基本理解;2. 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介绍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常用工具;3. 分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4. 展示和讨论:学生展示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和互动。
第四课时:综合案例分析1. 复习:回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确保学生对货币政策的作用有所了解;2. 综合案例分析:提供一个综合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案例中的货币银行学问题;3. 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并展示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案;4. 总结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评价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实际案例资料;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4. 教学参考书籍和相关论文。
《货币银行学教案》课件
《货币银行学教案》课件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务,掌握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适用对象:金融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十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债务、金融机构体系、银行业务、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国际金融、金融创新与发展等。
二、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务,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实践。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实务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务操作,如模拟银行操作、金融市场交易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债务、金融机构体系、银行业务、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监管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教学难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金融市场的运作、金融监管的实践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权威的货币银行学教材,如《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案例分析。
4. 金融市场模拟软件:用于学生进行金融市场交易实务操作。
五、教学进程安排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2课时2. 第二章:信用与债务,2课时3. 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2课时4. 第四章:银行业务,2课时5. 第五章:货币政策,2课时六、第六章:金融市场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定义、类型和功能,掌握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培养学生分析金融市场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金融市场的概念与分类、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4. 教学重点与难点:金融市场的功能、运作机制和参与者。
(2024年)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
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等,解释汇率的形成和变 动原因。
影响汇率的因素
包括经济因素(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政治因素( 如政治稳定性、国际关系等)以及市场因素(如市场供求 、投机行为等)。
25
国际收支平衡与调节
国际收支概念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全 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包括贸易收支、非 贸易收支和资本往来等。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金融合 作与协调对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9
拓展延伸: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 成熟,金融科技将在风险管理、客户
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数字货币的逐步普及
数字货币具有便捷性、安全性等优点 ,未来有望在跨境支付等领域得到更
金融市场的分类
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
3
金融市场的作用
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提 供融资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风险等。
2024/3/26
12
金融机构类型及功能
金融机构的定义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业务的组织,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 司、信托公司等。
2024/3/26
28
前沿动态与热点问题探讨
2024/3/26
数字货币与金融科技
数字货币基于密码学原理实现去中心化的交易,金融科技则运用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金融监管则是为了防范和化 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国际金融合作与协调
《货币银行学》课堂教案
《货币银行学》教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本章重点内容(1)货币的职能(2)货币形态的演变及其最新发展(3)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4)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5)货币层次的划分2.本章难点内容(1)货币的产生机理及其本质(2)金银复本位制下的格雷欣法则(3)比较和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两种观点,并理解金融创新对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3.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介绍货币含义的学术观点,强调本教材的基本观点(2)介绍不同货币职能的学术观点,强调本教材的基本观点(3)介绍货币及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4)对货币层次进行划分的灵活运用三、本章应讲授的内容1.货币的产生过程从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入手,阐述货币的产生及作用。
2.货币的本质介绍货币是特殊商品的本质,并说明货币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
3.货币的职能介绍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及世界货币的职能。
4.货币形态的演变从支付制度的演化入手,介绍货币的四种主要形态。
5.货币形式的最新发展阐述货币形式的最新发展形式—电子货币及其特征。
6.货币制度的演变从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基本内容入手,阐述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7.货币的层次划分阐述按照货币的职能及货币资产的流动性程度两个指标划分的货币层次。
8.金融创新与货币层次的划分阐述金融创新对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
四、课堂讨论1.讨论题目: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讨论参考资料:《货币银行学》教材。
3.参考答案:参见《货币银行学》教材。
五、课堂习题1. 交换产生的重要前提是()A.不满现状B.市场经济的发展C.社会分工的存在D.有剩余商品2. 货币的产生是()A.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B.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C.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D.国家的发明创造3.当货币价值量不变时,价格与商品的价值量()A.成正比B.成反比C.没有关系4. 货币能否作为价值的贮藏取决于()A.能否带来收益B.货币本身是否有使用价值C.贮藏期不损失其价值D.是否有流动性5. 以下属于信用货币的有()A.现金纸币B.现金硬币C.保险单D.银行2年定期存款6. 在实物交换过程中,要想圆满的完成交换,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六、案例分析请根据列出的数字,计算并说明M0、M1、M2以及L的值。
《货币银行学教案》课件
《货币银行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 货币的起源与演变1.2 货币的职能1.3 货币制度及其分类1.4 我国的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与债务工具2.1 信用的概念与形式2.2 债务工具的分类与特点2.3 债券市场的基本运作2.4 我国的债券市场第三章:利率与利率市场化3.1 利率的定义与计算3.2 利率的种类与作用3.3 利率市场化及其改革3.4 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第四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4.1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4.2 货币供给的构成与变动4.3 货币均衡的实现与破坏4.4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第五章: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5.1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权衡5.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5.3 货币政策工具的类型与作用5.4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应对第六章:金融市场概述6.1 金融市场的定义与功能6.2 金融市场的类型与结构6.3 金融市场的基本参与者6.4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第七章: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7.1 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工具7.2 资本市场的功能与证券7.3 金融市场的关系与互动7.4 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与发展第八章:金融机构体系8.1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8.2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类与功能8.3 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与作用8.4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第九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9.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9.2 金融创新的影响与评价9.3 金融发展的内涵与动力9.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十章: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10.1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及其目标10.2 金融监管的主要手段与框架10.3 金融稳定的内涵与维护机制10.4 金融危机的类型与应对措施第十一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1.1 中央银行的角色与职能11.2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11.3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传导机制11.4 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践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市场与汇率12.1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12.2 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12.3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12.4 汇率制度及其选择第十三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金融政策13.1 开放经济的基本特征13.2 外部冲击与宏观金融政策13.3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3.4 我国开放经济下的宏观金融政策实践第十四章:金融风险与金融衍生品14.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防范14.2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基本概念14.3 主要金融衍生品及其作用14.4 金融衍生品在我国的发展与监管第十五章:金融科技与未来金融15.1 金融科技的兴起与发展15.2 金融科技的主要创新领域15.3 金融科技对金融行业的影响15.4 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货币与货币制度的起源、职能及分类。
2024版《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市场的功能
包括资金融通、风险分散、 价格发现等。
金融市场的分类
按期限可分为货币市场和 资本市场;按交易对象可 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外汇市场等。
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的定义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主要满足短期资金需求和流动性管理。
货币市场的工具
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回购协议等。
货币市场的参与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程内容
本课程涵盖货币制度、信用制度、 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政策 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课程意义
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学生 可以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 掌握基本的金融理论和工具,为 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学术研究打下 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01
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定义
商业银行是银行的一种类型,职责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 用中介的金融机构。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 等。
商业银行的特点
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定义
中央银行是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 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 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负责制定并执行 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 实行金融监管。
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纸币本位制等阶段。每种货币制度都 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条件。
现代货币制度
现代货币制度以纸币本位制为主,辅之以金属准备制度。同时,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和 发展,国际货币制度也经历了多次演变和调整。
货币银行学教案(3课时)
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国法定价格标准的铸币。其特点是:在金本位和银本位货币制度下,它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一致;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
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零星支付之用。特点:不足值的货币;贱金属铸造,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不能自由铸造;有限法偿。
在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的发行权由国家货币管理当局垄断,主币和辅币的名义价值都高于实际价值。
4、建立准备制度
金币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为金准备,又称黄金储备,它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用途: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作为国际支付准备金。
二、货币制度的分类
货币制度以其存在的具体形式看,可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两大类。从货币发展历史来看,各国先后曾采用过以下几种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课次
第1次——第3次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从1教学周——2教学周,共6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
2、掌握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掌握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4、熟悉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
产生背景:1、大宗交易不方便,纸币存在也成本问题
2、信用制度发达、银行结算手段先进、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的出现,打破了实体货币的观念,将货币由有形货币引向无形货币。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
1、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货币银行学教学教案
货币银行学教学教案第1章引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科体系构成,学习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方法;熟悉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学习的意义,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了解现实生活中关于货币、银行的种种课题。
主要内容:学时:2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第一节经济生活中的货币谈谈你所了解的货币从原始的物物交换到今天的电子货币,从残酷的高利贷到竞争性市场化利率,从坐长板凳等待兑换到现代银行多元化服务,时空的跨越和延续使货币、信用、银行的地位、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社会金融已经和空气、水火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货币及其敷衍的诸多创新商品和金融交易日新月异。
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转瞬即逝的投资机会呼唤人们的现代金融意识!(案例赣南果业)第二节学习货币银行学,掌握剖析经济问题的入门钥匙为什么要研究货币货币是经济资源的指挥棒(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欲望的无限性),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根据所持有的货币来供给资源;掌握货币就掌握选择商品的权力;资源的流向由货币指挥,货币是生产的第一推动力,是经济中的血液。
经济中一个引起变动的因素:1)货币引起经济的波动,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
2)货币影响产出,金融机构对货币的吞吐过度膨胀会引起通货膨胀,对货币的过度紧缩会引起衰退。
货币数量影响就业和产出;货币数量影响通货膨胀;货币数量影响金融市场;货币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
为什么要研究银行2、金融机构的作用:1)货币是流通和转换的重要媒介,银行将资金从非生产部门转给生产部门。
2)金融市场将资金从盈余部门转给亏空部门。
3)币种的转换4)金融机构是货币的主要创造者,通过发放贷款派生存款5)金融机构是政策的导体◆银行在资金分配方面有着支配性影响◆银行的行为会影响到货币的总量◆银行为整个经济提供支付网络◆银行是金融机构创新的发动机参考教材.◆黄达,《货币银行学》,◆易纲、吴有昌(1999)《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米什金(中文1998)《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哈里斯著,梁小民译:《货币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1989胡庆康主编《货币银行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百年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协调,孔祥毅等著,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货币、银行与经济,(美)托马斯.梅耶等著,1987年,上海三联书店3.货币金融学(第四版),(美)米什金著,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货币与银行,(美)大卫.H.弗里德曼著,2001年,中国计划出版社5.货币银行学:金融体系与经济(第二版)作者:莫林·伯顿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10-016.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7.(英)多米尼克.卡瑟利著:《挑战风险——金融机构如何生存与发展》,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8.美国货币政策与金融制度(上、下),(美)保罗.M.霍维慈著,1980年,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9.《直面金融业的世故与天真》,巴曙松,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10.《中国经济真实增长的故事》,巴曙松.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六章 其他金融机构授课时间第10周第1节教学器材与工具多媒体教室安排授课类型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双语课程□ 其他□(请打√)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了解什么是专业性银行,有哪些类型的专业银行,他们各自办理什么业务了解什么是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信贷银行及其各自的职能和业务有哪些了解在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构成中,有哪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他们各自的业务是什么教学重点及难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职能及业务教学基本内容1、专业性银行2、政策性银行3、非银行金融机构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讲授-课堂提问讨论 ——总结陈述——作业思考教学方法及手段(请打√):讲授□√、讨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与商业银行有何不同?2.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职能和业务是什么?3. 什么是投资基金,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有何区别?4.我国有哪些形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组织?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曾康霖:《金融学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艾洪德,范立夫:《货币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课后小结:填表说明: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详细教案第六章 其他金融机构首先,要跟学生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
然后,再给学生介绍本章的授课安排。
第一节专业性银行专业性银行是指专门经营指定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一般有其特定的客户,它们的业务活动方式有别于或部分有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的存、放、汇业务活动方式。
专业银行的存在是社会分工发展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
一、投资银行(一)概念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二)区别于其他相关行业的显著特点其一,它属于金融服务业,这是区别一般性咨询、中介服务业的标志;其二,它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这是区别商业银行的标志;其三,它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这是区别其他专业性金融服务机构的标志。
(三)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1.帮助筹资者设计与发行新证券,进行直接融资。
2.充当发行人与投资人的中介,代理客户买卖和承销股票、债券,从事自营买卖,进行股票、债券的国内外二级市场交易;3.投资基金的发起和管理;4.企业重组、兼并和收购;5.项目融资顾问、投资顾问及其他顾问业务;6.自有资本的境内外直接投资;7.代理客户和为自身进行外汇买卖;8.各种资产管理业务;9.国内和国际货币市场业务,如同业拆借。
(四)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在我国,没有直接以投资银行命名的投资银行。
1995年8月,依据《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类机构管理办法》,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公司等五家金融机构合资组建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随着金融业和证券业的发展,国内许多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开始把发展目标定位在投资银行上。
二、储蓄银行(一)概念储蓄银行是指以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为主要业务的银行。
这类银行以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为其主要资金来源,以为居民提供消费信贷和其他贷款为其主要资金运用,此外,其资金也可用于购买政府债券、企业债券或股票,以获得投资收益。
(二)西方国家储蓄银行的发展西方不少国家,储蓄银行大多是专门的、独立的金融机构。
对储蓄银行也大多有专门的管理法令。
其主要内容一方面是旨在保护小额储蓄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则是规定它们所集聚的大量资金的投向。
储蓄银行的业务活动所受到的约束,如不得经营支票存款,不得经营一般工商贷款等,近些年来已有所突破。
有些储蓄银行已经经营过去只有商业银行才能经营的许多业务。
(三)我国储蓄银行的发展我国专门办理储蓄业务的金融机构是邮政储蓄机构。
我国的邮政储蓄储蓄业务在1986年恢复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全国覆盖城乡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
2007年3月20日,历经9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在原邮政储蓄业务基础上组建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
三、抵押银行(一)抵押银行的定义抵押银行(又称不动产抵押银行)是专门经营以土地、房屋及其他不动产为抵押的长期贷款的专业性银行。
(二)抵押银行的业务抵押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发放不动产抵押证券筹资,吸收存款不是其主要资金来源。
抵押银行的资金运用主要有两种:第一,以土地为抵押的长期贷款;第二,以城市不动产为抵押的长期贷款。
(三)我国抵押银行的发展中国没有专设的抵押银行。
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及《贷款通则》等法规中规定了抵押贷款。
四、合作银行(一)合作银行的定义由私人和信用合作社组成的互助性合作金融机构。
它一般是在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与信用合作社相同的宗旨和经营原则。
(二)合作银行的组织形式合作银行的组织形式有两种:1.在各类信用合作社以外单独建立自己的机构体系,并与其他信用合作社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2.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合作银行是信用合作社的全国的联合组织。
这种联合组织是由各信用合作社,为了共同业务和社务的需要,以法人社员资格入股,逐级组成的联合社,为单位信用合作社所共有、共治、共享。
(三)合作银行的主要业务1、合作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是通过组织合作社存款、发行债券和向国外贷款的方式筹集长期资金。
2、合作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是向下一级合作银行或信用合作社提供贷款,或直接发放长期、大额的贷款,以弥补合作社的资金不足。
3、其他业务主要有:在信用合作社之间调剂资金,组织清算和汇兑,开展证券和国外业务等。
(四)我国合作银行的发展1、我国的城市合作银行是在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我国的农村合作银行是在遵循合作制原则的基础上, 吸收股份制的原则和做法而构建的一种新的银行组织形式,从其理论提出到实际组建均是在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
第二节政策性银行一、开发银行(一)开发银行的定义开发银行是指专门为经济开发提供长期投资或贷款的金融机构。
如日本的开发银行、德国的复兴信贷银行、美国的复兴金融公司、印度的工业开发银行等。
(二)开发银行的分类1、国际性开发银行,由若干国家出资共同设立,如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称世界银行)。
2、区域性开发银行的宗旨、业务与世界银行基本相同,服务对象仅限于某一区域的会员国,如亚洲开发银行。
3、本国性开发银行主要对国内企业和建设项目提供长期贷款。
(三)开发银行的主要业务1、资金来源(1)政府投资(2)发行债券(3)吸收存款(4)借入资金(5)借入外资2、资金运用(1)贷款(2)投资(3)债务担保(四)我国开发银行发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于1994年4月成立。
其成立的目的是更有效地集中资金和力量保证国家重点建设,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增强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能力,这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一)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定义农业政策性银行并不是一个通用的专门名称,它是泛指向农业提供信贷,主要是低利率中长期优惠贷款,促进农业生产与经营的一类银行。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职能1.提供农业低利贷款,弥补农业信贷资金“缺口”,满足农业资金需求;2.提供特别政策性贷款,提供补贴或补偿,配合政府农业政策的实施。
(三)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业务1、资金来源(1)政府投资(2)发行债券(3)吸收存款(4)借入资金(5)国外借款2、资金运用(1)贷款(2)担保(3)发放补贴(四)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1994年11月成立。
其成立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进出口政策性银行(一)进出口政策性银行的定义进出口政策性银行是一国为促进出口贸易、改善国际收支,特别是支持本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如美国的进出口银行、加拿大的进出口发展公司、英国出口信贷担保局、新加坡出口信贷保险公司等。
(二)进出口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职能进出口银行一般承担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普通出口商不愿和无力承担的高风险贷款,弥补商业性金融机构提供进出口贷款上的不足,改善本国出口融资条件,增强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
(三)进出口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业务1、资金来源:政府拨入资金、借入资金、发行债券和其他渠道等。
2、资金运用:通过优惠出口信贷来增强本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并且为私人竞争机构提供出口信贷保险,承担的范围主要是政治风险。
3、主要任务(1)设立基金,为出口商提供长期、低息贷款;(2)为大宗货物出口提供卖方、买方贷款和信贷担保;(3)参与国家外贸战略方针的制定和贯彻执行;(4)为本国金融机构在海外开拓业务提供支持;(5)广泛参与国内、国际银团贷款。
(四)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中国进出口银行于1994年4月组建并于7月1日正式开业。
它由政府预算拨款组建,不以盈利为目的。
其建立是中国外贸体制趋于健全的重要体现,对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重要意义。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扩大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货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第三节非银行金融机构一、保险公司(一)保险公司的定义保险公司是指专门经营各种保险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主要是依靠投保人缴纳保费和发行人寿保险单等方式筹集资金,对发生意外灾害和事故的投保人予以经济补偿,是一种以经济补偿为特征的特殊信用融资方式。
(二)保险公司的分类1、按保险标的不同,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其中财产保险又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人身保险又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
2、按保险人是否承担全部责任,可分为保险和再保险;3、按保险经营的性质,可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4、按保险实施方式,可分为自愿保险和强制保险等等。
(三)我国保险公司的发展在我国,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
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02家,形成了既有内资、又有外资,既有国有独资、又有股份制、中外合资在内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公司组织结构。
在我国,保险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保险市场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