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读后感
暑假里,我阅读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一书,这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经典价值的教育智慧读本。书中介绍了蒙田、夸美纽斯、康德、赫胥黎、杜威、蔡元培、叶圣陶等50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关于教育的精彩论述。这是一本让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走近教育大师,回到教育原点的好书,是帮助我们树立教育思想,回归教育本原,实现教育情怀的引航之灯,教育家们对教育的本质、教育艺术、教师的职业生活等问题的认识有着独到的见解,使我豁然开朗。
整本书都是围绕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展开,包括大师的选择及其观点、文章的截取及其长短、专辑的安排及其结构等,无不体现编者作为特级教师对教育的思考及其智慧,他把大师们的教育观点剥离出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带领我们一起去感悟、去思考,一起去大师那里寻找教育的原点与智慧。作者花了大量的精力,阅读了古今中外的大量教育论著,在走进大师教育思想的同时,又能回归教育实践的现实困惑,力图将大师的教育思想通过合理的整合和结构的安排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使教师的教育思考与困惑能建立在大师教育思想的高度之上。
赫尔巴特指出:“教学的特权就是掠过草地和沼泽,不能总是让人在舒适的山谷中游荡,相反却让人练习登山,并使人在获得广阔视野中得到补偿。”他认为,经验与交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教学应该成为对经验与交际的补充。教学应该能够从充满希望的心灵中产生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产生出超越经验和交际的东西,教育者本身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丰富而直接的经验对象。
爱因斯坦指出了育人的最终目的,无论学到多少知识,但都应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康德的教育观阐明了教师的工作的重要性。“人有许多种子不曾发芽。我们的责任便是设法使这些种子生长,平均的发展他的各种自然禀赋。”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观阐明了爱的多面性。“因为爱、感激、信任和服从的情感的产生,是母亲和孩子之间本能的情感吻合的结果,所以这些萌发了的情感的进一步发展便是人类崇高的艺术! ”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阐明了教师的工作的复杂性。“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这个大干世界,是一面镜子,我们应该对镜自照,以便正确地认识自己。
叶圣陶说过:“若有人问我干什么,我的回答将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我决不说教书。”他认为教育就是要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做人,能做事,能成为健全的公民。因此,他理解的教师责任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而决不仅仅是教书。
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一书的结构体系来看,编者似乎暗示我们,关于教育是什么的探讨,一定要放到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加以考量。仅把目光限于一时一地的已有经验,是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的。编者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专注于大师论著与问题阐释的同时,其清醒的现实感也跃然纸上,体现了一位特级教师应有的人文关怀。针对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的“回到教育原点”的观点,作者的思考却更深一步,那就是什么是原点的教育?即“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并将此问题化解为与教育现实密切相关的若干具体问题。编者从浩如烟海的经典中寻求答案,自身对教育的思考却又并未让典籍所淹没,其强烈的主体意识仍借助全书的结构和问题而充分显露出来。读者在阅读这些大师文章的时候,总会不经意间浮现出自己在教育工作中习以为常的某些细节、困惑以及问题,答案也往往在与大师的精神交流中自然获得。我们仿佛和编者一起潜入教育的深处,从大师那里寻找教育的智慧和温暖。
阅读美文让我们读者沐浴在教育智慧的光芒之中,享受着心智的快乐,从而也就多了一份教育的眼光,多了一份教育的思维,多了一份教育的感悟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