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高血压脑病最常见的症状

高血压脑病最常见的症状

高血压脑病最常见的症状
高血压脑病是一种由高血压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它可能导致大脑功能受损。

这种状况通常发生在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中,尤其是当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时。

高血压脑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但有一些症状是最常见的。

头痛:患者可能会经历剧烈的头痛,这通常是高血压脑病的早期症状之一。

头痛可能在头部的任何位置,但通常位于前额或后脑勺。

意识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或混乱,这是由于大脑受到压力导致的。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变得嗜睡或昏迷。

视力问题:高血压脑病可能导致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这是由于视网膜受到压力或损伤所致。

恶心和呕吐:恶心和呕吐也是高血压脑病的常见症状,这可能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癫痫发作:在某些情况下,高血压脑病可能引起癫痫发作,这通常是由于大脑受到刺激或损伤。

肌肉僵硬和抽搐:患者可能会经历肌肉僵硬和抽搐,这可能是由于大脑中控制肌肉运动的区域受到影响。

情绪变化: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或易怒,这可能与大脑中调节情绪的区域受到压力有关。

记忆问题:短期记忆受损也是高血压脑病的一个症状,患者可能会发
现自己难以记住最近的事件。

步态不稳:平衡和协调能力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患者行走时步态不稳。

高血压脑病是一种紧急医疗状况,需要立即就医。

如果出现上述任何
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以避免可能的严重后果,包括永久性脑
损伤或死亡。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定期监测血压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来控制血压至关重要,以降低患高血压脑病的风险。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

高血压的护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长期血压增高可引起严重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并最终导致功能衰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仍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的疾病,是导致人类致残及死亡的重要疾病。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约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此类患者仅占高血压总数的5%左右。

【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原发性高血压起病缓慢,病程常达10~20年以上。

早期多无症状,偶于查体、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发现血压增高,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血压升高时可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

体检可无特殊阳性发现,病程较长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尖部第四心音,主动脉瓣区收缩早期喷射性杂音等。

2.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舒张压持续≥130mmHg,伴有头痛、视物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预后很差,常死于肾衰竭、心力衰竭及脑卒中。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3.并发症表现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

(1)脑部表现:头痛、头晕为常见;血压急剧升高可发生脑血管痉挛,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出现头痛、失语、肢体瘫痪,历时数分钟至数天恢复。

在长期的高血压血管病变基础上,可致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

(2)心脏表现: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如心肌肥厚,心脏增大。

早期在心功能代偿时期症状可不明显。

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则出现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查体可有心脏扩大,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心电图呈左心室肥厚。

(3)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晚期可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4.高血压危象按照2005年版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

高血压的危害和临床表现

高血压的危害和临床表现

高血压的危害和临床表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身体器官、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等方面介绍高血压的危害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

一、身体器官受损长期患有高血压会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损伤。

首先是心脏,由于心脏要承担更大的负荷推动血液流动,逐渐会发生心肌肥大,甚至发展为心力衰竭。

此外,冠状动脉供应心脏所需氧气和营养物质,当冠脉狭窄或堵塞时可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其次是脑部受损,高血压容易引发脑中风(中风),特别是缺血性中风。

长期存在过高的血压使得脑动脉内皮细胞出现损伤和炎症反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增加了脑血栓的风险。

中风的病情可能造成轻微的神经功能损伤,如言语困难、下肢无力等,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如大面积脑梗死或出血。

此外,高血压还可影响眼部健康,导致视网膜疾病,进而对视力产生不良影响。

患者可能会出现模糊视觉、感觉到眼前有闪光物体或漂浮物体等症状。

二、心血管系统异常高血压是一种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长期患有高血压可以增加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以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使得动脉壁变得僵硬和不弹性,形成动脉硬化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这可能阻碍了冠脉供应血液到达心肌组织,并增加了冠脉事件(如冠脉栓塞)的风险。

同时,高血压还可以增大心脏负荷,导致左室肥厚和扩张。

此外,高血压还会影响心脏的电活动,使得心律不齐和心率过快。

这些异常的心电图表现可能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三、神经系统受损神经系统是高血压的主要靶器官之一。

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很可能出现神经系统方面的并发症。

头痛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尤其是清晨或咳嗽时头痛更为明显。

此外,高血压还容易引起晕眩、视觉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功能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所需完全供应需要较多而持续稳定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消耗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当由于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导致大脑微细结构遭到损伤时,就容易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高血压百度百科

高血压百度百科

高血压求助编辑百科名片高血压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

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

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

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自20世纪50年代起,卫生部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曾组织了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异常升高症状,并会伴随心脏、脑组织及肾脏器官功能障碍,对人们生命质量造成较大威胁。

根据《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非同日三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疾病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及生活习惯,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需要患者长期用药,除此之外还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日常护理,从饮食、情绪等方面进行控制。

为确保患者血压控制良好,应加强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文章以讲述高血压患者日常护理为重点,对其予以深入分析。

一、高血压临床表现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因人而异,对于发病早期来说,症状不明显,常见症状为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

且会受到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影响出现血压异常升高,而休息充分后方可恢复正常。

但随着病程延长,血压升高明显,且会伴随多种症状发生,此种情况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

对于缓进型高血压病来说,会存在明显的症状表现,其中包括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患者症状表现与血压水平存在较大关联,对于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不适症状会在紧张、劳累后加重,并且在清晨活动后血压升高明显,而出现清晨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当血压水平升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心悸及眩晕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神志不清、抽搐等现象,此种情况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并会提高患者安全风险,可在短期内脏器器官受损与病变,并出现中风、心梗、肾衰等疾病。

对于继发性高血压来说,患者临床症状较为多样,其中高血压是症状之一,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症状表现可依据自身情况,对于动脉缩窄所致的高血压患者来说,症状集中在上肢。

二、高血压治疗对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主要目标为控制血压水平,使血压达标,并且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护理学基础知识】高血压护理的考点总结及例题解析

【护理学基础知识】高血压护理的考点总结及例题解析

【护理学基础知识】高血压护理的考点总结及例题解析在卫生事业单位医疗护理专业考试中,循环系统是内科护理学必考章节,而且是重点考察的章节,因此,广大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复习。

今天医疗考试研究院专家为大家对护理学基础知识中的高血压的常见考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

一、常见考点(一)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1)症状:头痛、头晕、疲劳、心悸、耳鸣等,但并不一定与血压水平呈正比。

可因为过度疲劳、激动或紧张、失眠等加剧,休息后多可缓解。

(2)体征:一般较少,除了血压升高外,心脏听诊可闻及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及收缩期杂音。

皮肤黏膜、四肢血压、周围血管搏动及血管杂音检查等,有助于继发性高血压的判断。

2.并发症(1)脑血管的并发症。

(2)心脏的并发症: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左心衰;冠心病。

(3)肾脏的并发症。

(4)其他:眼底改变及视力及视野异常;鼻出血;主动脉夹层。

(二)护理措施1.头疼、头痛:与血压升高有关。

(1)减少引起或加重头痛的因素。

(2)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降压药物治疗,监测血压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视力模糊、意识改变或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有关。

(1)避免受伤。

(2)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处理:①直立性低血压的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在联合用药或者加量时应特别注意。

②指导病人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方法。

③应指导病人在直立性低血压发生时采取下肢抬高位平卧,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3.潜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

(1)避免诱因;(2)病情监测;(3)高血压急症的护理: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和不必要的活动,协助生活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安定病人情绪,必要时用镇静剂。

连接好心电、血压、呼吸监护。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尽早应用降压药物,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出现血压骤降。

特别是应用硝普钠和硝酸甘油时,严格遵守医嘱控制滴速,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高血压病临床病例

高血压病临床病例

健康教育
休息与活动
• 指导病人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合适运动,如太极拳、散步、 慢跑、原地踏步、骑自行车,运动时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风 ; 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2小时进行运动,一般一 周3-5次/30-60分钟。高龄和已有心脑肾损害的应控制运动量。
• 运动三阶段:5-10min的热身,20-30min的有氧运动,5min的放 松阶段。
健康教育
用药指导
强调长期用药的重要性,用降压药血压降到正常水平 后,应持续用药维持,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不能擅 自停药,经治疗后得到满意血压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 如果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
告知冰热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嘱病人必须遵 医嘱用药,如根据自觉症状来增减药物,忘记服药或 在服药时补上上次剂量均可导致血压波动。
发病机制
一、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
各种病因
大脑皮层下神经 中枢功能变化
神经递质与活动 异常
小动脉阻力增加
儿茶酚浓度升高
交感神经系统活 动亢进
发病机制
二、肾性水钠潴留
各种病因
肾性水钠 潴留、血 容量增加
为避免组 织过度灌

全身阻力 血管收缩, 外周阻力
增加
血压升高
发病机制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140~150mmHg,
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降压药物治疗
以下五类均可作为降压治疗的起始和维持用药: 利尿药 呋塞米、螺内酯、氨苯蝶啶、噻嗪类 β受体阻滞剂 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地尔硫卓 钙拮抗剂(CCB) 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氯沙坦、替米沙坦 其他:交感神经抑制剂 可乐定、利血平

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

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

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病(hypertension)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本报告将对一位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表现和治疗。

1.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为一位55岁的女性,体重80千克,身高165厘米。

她正在接受体检并进行高血压治疗。

此外,她还有家族高血压病史。

2.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和疲劳感。

她还抱怨经常出汗和睡眠质量不佳。

3. 病史调查患者的家族病史显示她的父亲和兄弟都有高血压。

她本人多年来一直有高盐饮食习惯,并认为自己的饮食习惯健康。

4. 体格检查在体格检查中,患者的血压测量结果显示为160/100毫米汞柱(mmHg),超过了正常范围。

此外,她的心率也较高,达到100次/分钟。

5. 实验室检查患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 血压监测:连续三天的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其平均值为150/95mmHg。

- 血液学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和肾功能指标正常。

- 尿液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蛋白尿和尿常规正常。

- 心电图(ECG):结果显示轻度左心室肥大。

6. 诊断和治疗计划根据以上所述的病史和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治疗计划如下:- 调整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减少摄入盐分、增加体力活动、改善睡眠质量和控制体重。

- 药物治疗:开方抗高血压药物(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以降低血压,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7. 随访和效果评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了定期的随访和检查。

半年后的随访显示她的血压已降至正常范围内(120/80mmHg),头痛和眩晕症状也有所缓解。

她的体重减轻了5千克,并且她正在积极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

8. 结论本报告的患者是一位高血压病患者,具有部分家族史,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和疲劳感。

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患者的血压得以控制,并且症状得到缓解。

这表明,高血压是一种可以通过综合治疗管理的慢性病。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血压持续增高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潜在而且常见的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旨在介绍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高血压常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因此,只有进行血压测量才能准确诊断。

但是,在一些病例中,高血压还是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如头痛、头晕、心悸、失眠、视力模糊等。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并结合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因素进行病情鉴别。

二、血压测量血压测量是高血压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肱动脉方法、桡动脉方法、踝肱指数法等。

在测量中,还应注意测量环境、姿势、测量前后的休息等因素,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三、血压分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血压可分为正常血压、高正常血压、正常高值、一级高血压、二级高血压和三级高血压。

对于不同分类的高血压,医生会采取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血压分类非常重要。

四、相关检查除了血压测量外,高血压的鉴别诊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相关检查。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肾脏功能以及有无并发症。

五、鉴别诊断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主要是通过排除其他导致高血压的病因,以确定患者是否为原发性高血压。

常见的病因包括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相关的判断和评估。

六、治疗方案高血压的治疗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非药物治疗措施(如调整饮食、合理运动、戒烟限酒等)和药物治疗。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还需注意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和药物的适应症等因素。

七、预防与注意事项高血压是一种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积极预防来降低发病率的疾病。

预防高血压的关键在于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面。

02-高血压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02-高血压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诊断与诊断与药物药物药物治疗治疗治疗张岫美 山东大学医学院摘要摘要::本章介绍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药物治疗。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利尿降压药、β受体阻断药、转化酶抑制药、钙通道阻滞药、AT 1受体拮抗药及α受体阻断药等。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减轻或逆转病人的终末器官损伤, 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病人寿命。

因此应做到有效治疗与终生治疗、提倡联合用药、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和个体化用药。

关键词关键词::高血压高血压,,利尿药利尿药,,钙拮抗药钙拮抗药,,转化酶抑制药转化酶抑制药,,β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一、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病因、、病理病理、、临床表临床表现与诊断现与诊断现与诊断 ( (一一) ) 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病因和病理和病理和病理正常人血压为140/90mmHg(1mmHg = 0.133kPa)。

高于正常标准,即属于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约占90%)和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约占10%)。

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在成人大约为20%。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不明,但已知体内有许多系统与血压的调节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有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此外,血管舒缓肽-激肽-前列腺素系统、血管内皮松弛因子-收缩因子系统等都参与了血压的调节。

(二)高血压的临床表现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和诊断和诊断 1. 临床表现(1) 一般表现 原发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可以多年自我感觉良好而于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少数患者则在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

高血压可以出现头晕、眩晕、疲劳等症状,但并非一定与血压水平相关。

听诊时可由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或收缩早期喀喇音。

高血压后期的临床表现与心、脑、肾等功能不全或器官并发症有关。

(2) 并发症 血压持久升高可有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

① 心:左心室长期面向高压工作可致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原发性高血压有哪些症状?

原发性高血压有哪些症状?

原发性高血压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

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一般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的关联,因高血压性血管痉挛或扩张所致。

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

高血压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其他原因的头痛,往往与血压高度无关,例如精神焦虑性头痛、偏头痛、青光眼等。

如果突然发生严重头晕与眩晕,要注意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过度降压、直立性低血压,这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功能减退者容易发生。

高血压患者还可以出现受累器官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

另外,有些症状可能是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所致。

高血压脑病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脑病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脑病的诊断标准高血压脑病是指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脑部病变,临床上常见的有脑出血、脑梗死、脑水肿等。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和减轻高血压脑病的严重后果至关重要。

因此,准确的诊断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一、临床表现。

1. 头痛,高血压脑病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多见于早晨或半夜醒来时,头痛剧烈,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 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晕、眩晕、视物模糊、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

3. 意识障碍,高血压脑病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

二、体征检查。

1. 血压升高,高血压脑病患者常伴有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2. 神经系统体征,包括脑膜刺激征、肢体肌力减退、病理反射亢进等。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减少。

2. 尿常规,蛋白尿、红细胞尿等异常。

四、影像学检查。

1. 脑CT或MRI,可发现脑出血、脑梗死、脑水肿等病变。

2. 脑血管造影,可发现脑血管痉挛、闭塞等情况。

五、其他辅助检查。

1. 心电图,观察心脏是否有异常。

2. 脑脊液检查,排除脑膜炎、脑炎等感染性疾病。

六、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可以综合判断是否为高血压脑病。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可做出高血压脑病的诊断:1. 有明显的高血压病史;2. 头痛、头晕、神经系统症状等表现;3. 血压升高;4.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支持。

临床医生在诊断高血压脑病时,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脑部病变,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同时,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定期监测血压、定期体检、遵医嘱服药,是预防高血压脑病的重要措施。

希望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能够重视高血压脑病的诊断和治疗,共同努力降低高血压脑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高血压诊疗规范

高血压诊疗规范

高血压诊疗规范高血压是一种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是伴随脂质、糖等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代谢紊乱综合征。

可并发心脏、脑、肾脏、血管、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

根据患者血压水平、是否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并发其他临床情况将其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组。

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10%~15%。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及高血压水平的分级和危险性分层1.常见症状:轻度头痛、头晕、耳鸣、颈部发沉,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常自行缓解。

也司无症状。

高血压危象发作时出现心悸、口干、多汗、皮肤苍白或发红、烦躁、震颤,以及动脉痉挛造成受累器官的缺血症状。

高血压脑病时,有弥漫性严重头痛、意识改变,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性抽搐。

2.高血压的分级:血压测量以坐位右上臂为准,收缩压与舒张压读数分别以柯氏第1音与第5音作为标志。

以静息、非药物状态下非同日3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服降压药,本次测量血压高于140/90mmHg,也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按《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详细分级见表2-2。

表2-2 成人血压水平分级标准(≥18岁)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理想血压﹤120 ﹤80正常血压﹤130 ﹤85正常高限130~139 85~891级高血压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2级高血压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按较高的级别分类。

以上标准适用于男女两性任何年龄的成人,对于儿童,目前尚无公认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通常低于成人高血压诊断的水平。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不同的高血压个体,其临床表现、自然病程及预后不同。

这主要取决于高血压的原因、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状况及其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程度等。

因此,对每一位拟诊对象或确定为高血压的患者应进行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其它辅助检查在内的临床诊断评估,以问答以下几个问题:①证实是一个经常性的血压增高;②寻找可能的病因;③评价现存的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④评估总体的心血管危险性。

1高血压的临床表现1.1 一般症状不同高血压个体的临床表现相差较大。

部分病人临床症状较明显,出现较早,而大多数高血压病初期症状很少或无任何症状,而仅在常规体检或其它原因就医偶然发现血压高,有的直至发生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才知道自己血压高。

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心悸、胸闷、颈胸疼痛、健忘、失眠、耳鸣、易怒、神经质等。

一般讲,高血压的上述症状除血压增高产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所致外,还与本人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有关。

1.2 血压的变化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一般是随着病程而逐渐升高的。

在高血压的初期,只是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体力活动时暂时升高,然后仍能恢复正常。

这个阶段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以后血压升高变得明显而持续,休息或去除诱因仍不能降至正常水平,最终成为稳定性高血压。

而此时血压仍有波动性,在不同季节、一天内不同时间或不同的生理、心理状态下,血压水平仍有波动,差异较大。

研究发现,24小时动态平均血压及家庭测得的血压值较诊室血压要低几个mmHg,老年人尤为如此。

2高血压的诊断2.1 血压的随诊由于血压的波动性,高血压的诊断和分期不能以单次偶测血压为准。

初次测量升高的血压读数,应该被随后数次的重复测量证实。

随访血压不仅可确定初次血压升高是否持续存在或已恢复正常,同时可决定是否需要立即处理或密切观察或只需定期复查。

血压随访的间隔时间由最初的血压测量水平决定,并根据过去可靠的血压值以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情况而修正。

高血压临床表现

高血压临床表现

高血压临床表现高血压病根据起病和病情进展的缓急及病程的长短可分为两型,缓进型(chronic type)和急进型(accellerated type)高血压,前者又称良性高血压,绝大部分患者属此型,后者又称恶性高血压,仅占高血压病患者的1%~5%。

(一)缓进型高血压病多为中年后起病,有家族史者发病年轻可较轻。

起病多数隐匿,病情发展慢,病程长。

早期患者血压波动,血压时高时正常,为脆性高血压阶段,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时易有血压升高,休息、去除上述因素后,血压常可降至正常。

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可逐渐升高并趋向持续性或波动幅度变小。

病人的主观症状和血压升高的程度可不一致,约半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格检查或因其它疾病就医时才发现有高血压,少数病人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时才明确高血压病的诊断。

病人可头痛,多发在枕部,尤易发生在睡醒时,尚可有头晕、头胀、颈部扳住感、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

这些症状并非都是由高血压直接引起,部分是高级社会功能失调所致,无临床特异性。

此外,尚可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复出血,如眼结膜下出血、鼻衄、月经过多,少数有咯血等。

早期病人由于血压波动幅度大,可有较多症状,而在长期高血压后,即使在血压水平较高时也无明显症状,因此,不论有无症状,病人应定期随访血压。

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明显而持续性地升高,则可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在并发主动脉粥样硬化时,其收缩压增高常较显著,并发心肌梗塞或发生脑溢血后,血压可能降至正常,并长期或从此不再升高。

1.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和头胀是高血压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也可有头部沉重或颈项扳紧感。

高血压直接引起的头痛多发生在早晨,位于前额、枕部或颞部,可能是颅外颈动脉系统血管扩张,其脉搏振幅增高所致。

这些病人舒张压多很高,经降压药物治疗后头痛可减轻。

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可为暂时性或持续性,伴有眩晕者轻音乐和,与内耳迷路血管性障碍有关,经降压药物治疗后也可减轻,但要注意有时血压下降得过多也可引起头晕。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指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高危因素。

通常情况下,高血压病本身并不会引发过多严重症状,但是如果长期忽视和不治疗,会有很大的危险性,例如心肌梗塞、脑中风、糖尿病和肾脏病等。

因此,高血压病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本文主要讨论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以帮助大家对该病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1. 轻度高血压患者轻度高血压患者常常没有太多明显的症状,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可能会有轻微的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和神疲乏力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早上起床时会有所缓解。

2. 中度高血压患者中度高血压患者常会出现头痛、眩晕、心悸、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

其他症状可能还包括:面色潮红、心慌、出汗多、手脚发麻、嗜睡等。

3. 严重高血压患者严重高血压患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头痛、眩晕和恶心等症状。

除此之外,他们还可能出现呕吐、心悸、胸闷、腰酸背痛等。

最为危险的是,严重高血压患者可能不知不觉中爆发心肌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因此一定要积极治疗。

二、高血压病的诊断分析1. 血压检测主要针对成年人而言,日常检测在两次不同时间点,正常为120/80mmHg,相对高标准为140-159/90-99mmHg,高血压的绝对标准为160/100mmHg。

2. 心血管检查通过对病人的心脏、大血管等器官进行检测,可以确定是否有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心血管损害。

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光等。

3. 血液检测血液检测可以查看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糖、总胆固醇等项目是否超过正常水平。

这些检查结果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防并发症非常有帮助。

4. 家族史家族史对于高血压病的发病前景、治疗依从性和预防措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家族中有高血压病患者的人来讲,必须采取积极预防和治疗。

5. 体格检查通过测量体重、身高、体脂率、腰围等指标,可以直观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此外,还可以检测病人的心率、肝脏、肾脏等器官。

高血压鉴别诊断

高血压鉴别诊断

高血压鉴别诊断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通常有以下鉴别要点:一、原发性高血压1、肾血管性高血压1)发病年龄较轻,早期多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或突然出现持续性高血压,大多数患者有夜间发作性呼吸困难、周期性下肢水肿、腹部有可触及的腹部肿块等。

2)尿常规检查多有轻度蛋白尿,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尿和管型尿。

3)超声检查可显示肾脏血管狭窄或闭塞,显示受累肾脏萎缩,皮质变薄等。

4)肾动脉造影检查多显示肾脏动脉狭窄或闭塞。

5)多数患者对血管扩张剂、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有效。

根据上述临床特点,结合超声、肾动脉造影等检查可作出诊断。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长期高血压、进展迅速、常表现为持续性,多数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2)肌无力及周期性瘫痪(钠重吸收过多致钠储留引起低钾血症所致)。

3)尿常规检查示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尿比重低,尿钠浓度高,尿醛固酮浓度增高。

4)长期低血钾可引起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烦渴、夜尿增多等临床症状。

醛固酮瘤患者血浆和尿醛固酮水平增高,对螺内酯(醛固酮竞争性抑制剂)治疗有戏剧性效果,可作出初步诊断。

测定血浆醛固酮水平不受体位的影响,清晨及下午的醛固酮水平具有很好的重复性,测定24小时尿醛固酮水平可反映24小时醛固酮的总体水平。

在单侧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中,醛固酮水平增高仅限于肿瘤侧,因此测定24小时尿醛固酮总体水平仅能反映单侧肿瘤的情况。

而血浆醛固酮水平则能反映双侧肾上腺皮质功能。

由于醛固酮的分泌存在昼夜节律性变化,因此应分别测定白天及晚上的醛固酮水平。

如果血浆醛固酮水平测定正常而尿醛固酮水平明显增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较为可靠。

如果两者均增高则应考虑为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的可能性较大。

在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应注意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也可见血浆和尿醛固酮水平增高。

但是上述疾病一般均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且测定24小时尿醛固酮总体水平往往不超过正常上限的两倍。

在给予螺内酯治疗时上述疾病不会有戏剧性的效果。

高血压三高三低症状及临床表现

高血压三高三低症状及临床表现

高血压三高三低症状及临床表现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导致盐摄入量的比例比较重,所以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显著增加。

1958年的发病率为5.11%,1980年的普查显示: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7.89%;1991年普查显示:患病率已达11.26%,较1979-1980年10年间增高25%,即90年代初,我国已有高血压患者9500万,到1996年调查,这种升高的势头仍在持续,截止2002年底,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1.5亿,并且还在以每年300多万人的速度增多。

在我国,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高血压病患者。

“三高”患病率高:11.26%(超过1亿人)危害性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增长趋势高:人口老龄化,危险因素增加,认识严重不足“三低”知晓率低:高血压病人中只有35.6%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治疗率低:高血压病人中只有17.1%进行治疗控制率低:高血压病人中只有4.1%坚持服药并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错误认识有的患者吃药后如果症状好转了就停止服药,症状反复后再吃,没按照医嘱服药,容易导致心、脑、肾的损伤。

高血压治疗的误区有:1. 不能长期坚持服药;2. 不能按时、按次数服药;3. 降压不达标;4. 不配合非药物方法;5. 不符合个体化原则。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一)高血压的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往往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

2、可有头痛、眩晕、颈部不适及耳鸣等症状。

症状与血压水平并不一定相关。

3、初期只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血压升高;随着病程的延长,血压升高逐渐趋于明显而持久,但一天之内,白昼与夜间血压仍有明显的差异。

4、查体: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等。

(二)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1、收缩压增高为主2、脉压增大3、血压波动大4、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5、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6、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导读:早期高血压病人可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可不一致。

……
高血压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情进展情况,临床上分缓进型高血压病和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病两种。

缓进型高血压病比较多见,约占95%,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病程长达10~20年以上,早期常无任何症状,偶尔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个别患者可突然发生脑出血,此时才被发现高血压。

高血压往往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起初血压波动较大,易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增高,去除病因或休息后血压能降至正常。

随着发展,高血压经休息不能转为正常,需要服降压药治疗,收缩压明显升高,常提示动脉硬化。

早期高血压病人可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可不一致。

后期血压常持续在较高水平,并伴有脑、心、肾等靶器官受损的表现。

这些器官受损可以是高血压直接损害造成的,也可以是间接地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产生而造成的。

这些靶器官受
损的早期可无症状,最后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发生衰竭。

如高血压引起脑损害后,可引起短暂性脑血管痉挛,使头痛头晕加重,一过性失明,半侧肢体活动失灵等,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以恢复,也可发生脑出血。

对心脏的损害先是心脏扩大,后发生左心衰竭,可出现胸闷、气急、咳嗽等症状。

当肾脏受损害后,可见夜间尿量增多或小便次数增加,严重时发生肾功能衰竭,可有尿少、无尿、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