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常经》原文诵读、白话译文

《佛说无常经》原文诵读、白话译文

《佛说无常经》振嵩法师诵读来自人海觉音00:00 09:47 佛说无常经亦名《三启经》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稽首归依无上士,常起弘誓大悲心,为济有情生死流,令得涅盤安隐处;大舍防非忍无倦,一心方便正慧力,自利利他悉圆满,故号调御天人师。至诚顶礼、归依佛——至高无上的大觉者:誓愿弘深、悲心广大,为救济有情脱离生死流转,令其得到涅槃的安稳境界,难舍能舍,防非止恶,忍辱精进,摄心禅定,智证无生,善达诸法,自利利他皆已圆满。所以称作众生的调御师、天上人间的大导师!

稽首归依妙法藏,三四二五理圆明,七八能开四谛门,修者咸到无为岸;法云法雨润群生,能除热恼蠲众病,难化之徒使调顺,随机引导非强力。至诚顶礼、归依法——甚深微妙的智慧宝藏: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依此三十七道品来修学的,都能正见“苦、集、灭、道”四圣谛,证悟圆满的真理,到达不生不灭的解脱境界。正法如云似雨的滋润着众生,能灭除心中的热恼和生死的病根;即便是刚强难化之徒,也能使之调柔随顺,这不是暴力的强加屈服,而是随其根机的善巧引导。

稽首归依真圣众,八辈上人能离染,金刚智杵破邪山,永断无始相缠缚;始从鹿苑至双林,随佛一代弘真教,各称本缘

行化已,灰身灭智寂无生。至诚顶礼、归依僧——随佛修行的圣弟子们: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这八辈尊者皆能远离染着,以金刚宝杵般的智慧破除邪见,永远断除了无始以来的烦恼束缚。

这些圣弟子们跟随佛一辈子,从鹿野苑初转法轮,到娑罗双树林涅槃示寂,孜孜不倦的弘扬佛的真实教法,最后都自称住世教化的因缘完成了,纷纷熄灭虚妄的身心,进入自在无碍的无余涅槃,不再受生死的流转。

稽首总敬三宝尊,是谓正因能普济,生死迷愚鎮沉溺,咸令出离至菩提。

至诚顶礼、归依佛法僧三宝,这是普度众生的正因,一切沉溺在生死苦海的迷愚众生,皆能归靠三宝获得护佑,解脱生死到达觉悟的彼岸。

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假使妙高山,劫尽皆坏散,大海深无底,亦复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上至非想处,下至转轮王,七宝镇随身,千子常围绕,如其寿命尽,须臾不暂停,还漂死海中,随缘受众苦,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亦如蚕作茧,吐丝还自缠。

无上诸世尊,独觉声闻众,尚舍无常身,何况于凡夫?父母及妻子,兄弟并眷属,目观生死隔,云何不愁叹?是故劝诸

人,谛听真实法,共舍无常处,当行不死门。佛法如甘露,除热得清凉,一心应善听,能灭诸烦恼。有生就最终都会死,容貌都是要衰老的,强健的体魄也挡不住病痛的侵蚀,没有人能避免老病死啊!

即使是雄伟壮观的高山,劫数到了也是分崩离析;无边无际的大海深不见底,劫数到了也照样枯竭;乃至大地和日月,最终也必归于灰烬。是啊,从来没有什么,是不被无常所吞噬的。

上至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下到人间的转轮圣王——七宝跟随其身,千子围绕左右;寿命虽长却终有尽头,一旦命终就瞬间漂流死亡苦海,随着业缘遭受种种苦果,像汲水的井轮一样,在三界之内循环不息;又像蚕吐丝作茧一样,任凭自己的惑业缠缚自己。

至高无上的诸佛世尊,缘觉、声闻的圣者们,尚且不得不舍去无常的身体,更何况是我等凡夫呢?父母和妻子、儿女,还有兄弟姐妹、所有亲属,看着我等死去,从此生死两隔,怎么会不愁苦不哀叹呢?

所以啊,恳切的劝告诸位:一心听闻佛说的真理吧,放下无常的虚妄的贪求,一起修行解脱生死的法门吧!佛法像甘露一样,能够消除烦热带来清凉,我等应该一心善听,由此能灭一切烦恼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

时佛告诸苾刍:“有三种法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何者为三?谓老、病、死。汝诸苾刍,此老、病、死,于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若老、病、死,世间无者,如来应正等觉不出于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調伏事。是故应知,此老、病、死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由此三事,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于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尔时世尊重说颂曰:外事莊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唯有勝法不灭亡,诸有智人应善察。此老病死皆共嫌,形仪丑恶极可厌,少年容貌暂时住,不久咸悉见枯羸。假使寿命满百年,终归不免无常逼,老病死苦常随逐,恒與众生作无利。尔时世尊说是经已,诸苾刍众、天龙、药叉、揵闼婆、阿苏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我是这样听闻到的,一次世尊在室罗伐城的逝多林给孤独园。当时佛告诉比丘们:“世间有三种东西是不可爱的,是不光泽的,是不可念的,是不称意的。哪三种呢?就是老、病、死。比丘们,你们应当知道,老、病、死在这世间,实在是不可爱、不光泽、不可念、不称意!如果世间没有老、病、死,佛就不会出现于世间,为众生宣说所证悟的真理,以及调伏烦恼的方法。所以你们应该知道:这老、病、死在世间,是不可爱、不光泽、不可念、不称意的;因为有老、病、死这三事,佛才出现于世间,为众生宣说所证悟的真理,以及

调伏烦恼的方法。”这时世尊重新用偈颂宣说如下:“外表的装束打扮终归败坏,身体也是一样要衰老死亡,只有殊胜的真理不会灭亡。各位有智慧的人啊,要善思明察!这老病死的样子,没有人不嫌弃的,丑态百出令人厌恶至极。少年的容貌都是暂时的,不久就统统羸弱干瘪了,即使寿命能满百年,终归免不了无常的逼迫。老病死的痛苦啊,一直追随着众生,一直加害于众生。” 这时佛说完了此经,诸比丘大众、天龙、药叉、揵闼婆、阿苏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常求诸欲境,不行于善事,云何保形命,不见死来侵?命根气欲尽,支节悉分离,众苦与死俱,此时徒叹恨。两目俱翻上,死刀随业下,意想并慞惶,无能相救济。长喘连胸急,短气喉中干,死王催伺命,亲属徒相守。诸识皆昏昧,行入险城中,亲知咸弃舍,任彼绳牵去。将至琰魔王,随业而受报,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明眼无过慧,黑闇不过痴,病不越怨家,大怖无过死。有生皆必死,造罪苦切身,当勤策三业,恒修于福智。眷属皆舍去,财货任他将,但持自善根,险道充粮食。譬如路傍树,暂息非久停,车马及妻儿,不久皆如是。譬如群宿鸟,夜聚旦随飞,死去别亲知,乖离亦如是。唯有佛菩提,是真归仗处,依经我略说,智者善应思。一直在追求各种欲望的满足,却不去积极行善,可这躯体哪能永远保住呢?怎么就没看到死亡的临近呢?

一旦命终气息将尽,肢体一节节都快分离了,伴随死亡的所

有痛苦齐聚而来,这下子只有哀叹和悔恨了。两只眼睛一吊白,死亡之刀随业力砍下,顿时意想错乱、疑惧惶恐,没有什么能够给予救济的。喘息困难、胸口憋闷,呼吸短促间喉咙干渴痉挛,这时只能任凭死神的催使,亲人眷属在旁守着也是徒劳。

接着心意识都昏昏昧昧,行入了危险的死亡境地;亲人好友都不得不弃舍了,只有任凭业力绳索牵引而去。将到阎魔王的跟前,随生前造的业而承受报应,凡是种有善因的就往生善道,造恶业的就堕落地狱等恶道。

再明亮的眼睛也比不过智慧,再怎样的黑暗也比不过愚痴;病苦是最大的冤家,死亡是最大的恐怖。有生就必然有死,造了罪恶必遭痛苦的折磨;应当精勤策发身口意三业,坚持修福修慧啊!眷属终究都要舍去的,财货就任人拿走吧,在生死的险路上,只有拿自己的善根作粮食了。就像车马在路边树下暂歇,不可能永远停留;你的妻儿也是如此,不可能永远在你身旁。就像夜里聚居树上的群鸟,到了天亮就各自飞走了;你与亲人好友也是这样,将随着死亡而纷纷离散。只有佛所觉悟的真谛,是你的真正归依处啊!我依据佛经略说如上,有智慧的人啊,请善自思维!

天阿苏罗药叉等,来听法者应至心,拥护佛法使长存,各各勤行世尊教。诸有听徒来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常于人世起慈心,昼夜自身依法住。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

生,所有罪业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天人、阿修罗、夜叉等,来听法的请心存至诚,拥护佛法使长存于世间,各各精勤行持世尊的教诲。

各位前来闻法的听众,或在地上或居空中,请发慈心对待人世间吧,昼夜依法安住自身。

祈愿世界永远安稳,福慧无边利益群生,所有的罪业统统消除,远离一切苦难,归于圆满寂乐。

戒行是真正的香粉,恒用此来涂抹洁净的身体吧;禅定是最舒适的衣服,常用此来装束脆弱的身体吧;觉悟的智慧是美妙的花朵,就用此来庄严所有地方吧;只要修持戒定慧,无论在何处都会是安乐的!

注:本经梵名Anityata^-su^tra,全一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唐代三藏法师义净译于大足元年(701)。本经初后赞叹偈颂,乃是尊者马鸣菩萨取经意而集造;中是正经,佛口所说;事有三开,故又称无常三启经、三启经。本经是印度僧团的晚课诵本,即每天傍晚都要读诵的经典!在中国,自译出之后流传未广,湮没无闻。直至民国,弘一大师特为推重,笔墨敬抄并撰《无常经叙》,倡导流通。

振嵩法师祖籍苏州阊门早年因仰慕南山律宗弘一大师而出家为僧。依止世界佛学泰斗印顺导师的门生、唯识学家常觉长老修学佛法。以弘扬「纯正的佛法」为己任,倡导「法

律并重·悲智双运」的修学体系。以文章见解深刻文采斐然知名,长于禅学研究、佛法教学与修学指导。十年余来,阅藏潜修之余,讲授佛教史、阿含学、律藏及大乘法义。现住持唐代古刹惠安报劬院,肩负万佛宝殿重修重任,披星戴月为法忘躯。每周末讲授论典《成佛之道》,开示佛法根本正见与汉传佛教修学次第。每月初八主持「普贤愿海精进共修」。弘法微信:q12289889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