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科普知识

合集下载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自 我保护意识。
监测与评估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实施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和完善实施 策略。
应用范围和限制
应用范围
该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特 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用于指导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工 作。
限制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和医生 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该指南的 应用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 完善。
脑卒中。
鉴别诊断
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持续时间短,通常不超过24小时,影像学检查
无脑部缺血性病灶。
02 03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的症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似,但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 ,可伴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头痛、呕吐等。影像学检查可见颅内出 血病灶。
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的症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似,但通常表现为抽搐、意识丧 失等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缓解或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缓解。影 像学检查无脑部缺血性病灶。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 低脑卒中复发的风险。
降纤药物
如巴曲酶、降纤酶等,通 过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他汀类药物
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 汀等,具有抗炎、稳定斑 块等作用,有助于降低脑 卒中风险。
手术治疗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 管疾病,其诊治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 和规范。
指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评 估、治疗和康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 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脑梗塞科普知识

脑梗塞科普知识

脑梗塞科普知识如下是有关脑梗塞的科普知识:脑梗塞也叫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塞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一、如何“减少”脑梗塞危险?1、了解您的血压,如果有高血压,找医生帮助控制血压。

2、如果您有糖尿病,仔细听从医生的建议,控制好血糖。

3、定期检查血脂,如存在血脂异常,寻找医生帮助控制。

4、如心律不规则,请来医院找医生诊断是否有心房颤动。

5、如果吸烟,请尽早戒烟。

6、如果饮酒,酒精总量男性不超过25克/天,女性减半。

7、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适量运动。

8、低盐、低脂饮食。

9、平时多关注、了解脑梗塞症状。

10、向医生咨询如何降低脑梗塞的风险。

二、脑梗塞有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脑梗塞发生后,在3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包括溶栓在内的有效救治措施,能够挽救部分尚未坏死的脑组织,极大的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恢复,减少后遗症。

但在我国只有不到2%的患者能够及时到达医院并接受治疗。

三、患者需要长期吃药吗?动脉硬化是人体衰老的必然趋势,和动脉硬化的抗争也是一场持久战。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都是需要终身服药来进行控制的。

有些患者指标正常了,就不吃药了,过一段时间就又上去了,这种人为的波动损害最大。

同时,还需要定期复查,监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得了脑梗塞不可怕,查出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采取正确的预防治疗,脑梗塞完全是可控的。

四、脑梗塞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脑梗塞的出现,我们应注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1、在饮食方面,减少盐分的摄入,少吃高脂肪食品,尽量多吃一些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特别是水果蔬菜,提升身体内钾的含量,以加强对脑梗塞的预防。

2、不吸烟不酗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戒焦戒躁,遇到任何事情理性进行分析,保持良好的心态。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知识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知识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知识缺血性脑卒中又被称之为脑梗死、脑梗塞,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狭窄或血液中的血栓循环堵塞出现脑供血不足和脑部血液循环中断而引发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心血管危急重症。

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突然眼前黑矇,头部眩晕,肢体麻木无力,反应迟钝等。

而严重者还伴随着偏瘫、偏盲、失语、感觉障碍和意识障碍。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日后康复十分重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残疾程度和减少二次发作概率,因此临床建议要认真积极的做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那么我们今天来看看,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知识吧!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主要围绕患者的心理护理、二级预防护理、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康复功能锻炼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内容,让我们一起具体看看吧!(1)心理护理:由于脑梗死是危急者重症病症,有严重的致残致死风险,患者经历过濒死阶段,严重担忧自身出现残疾和寿命周期缩短,整日沉浸在患病的痛苦中,情绪低落,精神压力很大,护理和治疗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排斥。

因此,护理应当先以调整患者的心理情况为开端,先用简单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疾病的科普,而后对患者进行深入的疾病分析,告诉患者自身的偏瘫、偏盲等症状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善的方法,鼓励患者积极的认真的配合治疗,部分临床症状时可以得到改善。

(2)二级预防护理:告知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存在复发的可能,诱因主要包括不持续性服药、不进行饮食控制、不注重康复锻炼,均会导致二次突发缺血性脑卒中。

所以要积极的预防二次脑梗死的出现,首先从疾病开始控制。

自身有糖尿病的需要积极的进行控糖,同时密切监测自身的血糖变化。

自身有高血压也需要服用降压药物进行平稳降压,减少诱发风险。

存在高血脂的,要服用调脂药物,避免脑部斑块破裂,增加堵塞风险。

而生活习惯上则要戒掉烟酒,不要熬夜。

(3)饮食护理:昏迷的脑卒中患者应当行高营养的鼻饲喂养,可以进食的患者饮食原则为少油、少盐、少脂,每日摄入钠盐不超过6g即一个啤酒盖铺满的数量。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和关爱。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01
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症状 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2
加强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 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CHAPTER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总结回顾
指南更新背景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诊治策略不断更新。本次指南更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 床实践,提高患者预后。
定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 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或中断,使 得脑部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 学改变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大量患者 因此病死亡或留下严重残疾。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 血糖、血脂等,可了解患 者一般情况及病因。
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脏病变,如心房 颤动等,为心源性栓塞提 供依据。
TCD检查
可监测颅内血流速度及方 向,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 侧支循环情况。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且不能用非血 管性病因解释者应考虑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ppt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ppt课件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全面关怀服务
重视患者心理支持
建立心理干预团队,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焦虑、抑 郁等负面情绪。
加强患者教育
开展缺血性脑卒中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和自我管理能力。
完善随访制度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生活质量,为患者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策略
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 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 活剂(rt-PA),以溶解血
栓并恢复血流。
适应症与禁忌症
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时间 短、症状严重的患者,但 需排除禁忌症如近期手术、创来自、脑出血等。并发症与风险
溶栓治疗可能引发颅内出 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 ,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
注意事项
避免过快、过度降压,以免引起脑血流灌 注不足;注意药物副作用及相互作用。
调脂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中作用
调脂药物种类
他汀类药物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主要调脂药物。
调脂目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降低目标。
注意事项
注意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副作用。
危害程度
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 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因病变部位和范围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进行综合判断, 确诊缺血性脑卒中。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ppt课 件

脑卒中健康科普知识

脑卒中健康科普知识

脑卒中健康科普知识【原创实用版】目录1.脑卒中的定义与分类2.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与危险因素3.脑卒中的症状与诊断4.脑卒中的治疗方法5.脑卒中的康复与预防正文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栓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神经细胞死亡。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前者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后者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导致。

脑卒中的发病原因较多,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脑血管壁变薄、狭窄或形成血栓,从而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脑卒中的症状因个体差异和病变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一侧面部、手臂或腿部的麻木、无力或瘫痪,言语不清、吞咽困难,以及视觉障碍、眩晕、意识障碍等。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头颅 CT、头颅 MRI 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心电图等辅助检查。

确诊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通常采用溶栓、取栓等方法恢复脑部血流;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则主要采取控制高血压、降低颅内压等措施,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脑卒中的康复与预防同样重要。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预防脑卒中的措施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

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人群,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治疗,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总之,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早期识别和治疗脑卒中,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医学科普知识

脑卒中医学科普知识

脑卒中医学科普知识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称为中风或脑血管病。

脑卒中是指脑部的血管发生阻塞或破裂,导致大脑缺血或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脑卒中的分类1.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大脑血管内的血栓或栓子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缺氧、脑功耗竭和神经元死亡等。

这种类型脑卒中占总数的80-85%。

2.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大脑内的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的疾病。

这种类型脑卒中的死亡率较高,占总数的15-20%。

脑卒中的症状1. 快速出现的头痛2. 突然出现的眩晕、失语、肢体软弱3. 突然失去平衡、行走障碍4. 快速出现视力、听力障碍5. 突然启动的面容降落脑卒中的原因1. 血栓形成2. 脑动脉粥样硬化3. 高血压4. 糖尿病5. 心脏病6. 动脉瘤7. 中风风险因素,如吸烟和酗酒等脑卒中的治疗方法1. 急性期治疗在发生脑卒中的当天输注alteplase可以溶解血栓并保存患者生命。

2. 血栓切除术如果治疗时间内出血本身不是太严重,血栓切除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3. 干预性手术对于有血栓的血管,医生可以在其内部植入一个细长的管(称为支架)以保持通畅。

预防脑卒中的措施1. 控制高血压2. 控制糖尿病3. 停止吸烟4. 避免过度食用甜、油脂和加工食品5. 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6. 必要时进行手术,如瘤或狭窄的动脉等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预防脑卒中方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强锻炼,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如果出现脑卒中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缺血性卒中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分型

缺血性卒中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分型

缺血性卒中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分型1.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0%以上。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内皮损伤、胆固醇斑块形成和斑块破裂出血的一个过程,最终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发脑部供血不足。

2.动脉瘤性缺血性卒中:动脉瘤是血管壁薄弱的异常扩张,容易发生破裂,引起脑出血。

当动脉瘤破裂时,出血可导致脑部缺血,从而引起缺血性卒中。

3.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瓣膜病等,会引发血栓在心腔内形成,然后脱落至脑部供血动脉,堵塞血流而引起脑部缺血。

4.其他原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缺血性卒中病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药物滥用(如可卡因)、血液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脑血管炎、颈部动脉夹层等,这些原因也可以导致脑部缺血并引起缺血性卒中。

1.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血管阻塞: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内皮损伤、胆固醇斑块形成和斑块破裂出血的一个过程,最终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削弱了脑部血液供应,引起脑组织缺血和神经功能损害。

2.栓子或血小板聚集导致的脑血管阻塞:栓子是由于血管内血栓形成而阻塞脑部供血动脉的一种物质。

血栓可以由于自身形成,也可以来自其他部位如心脏、颈动脉等,一旦到达脑部供血动脉,就会导致脑血管阻塞。

3.出血导致的脑血管阻塞:一些情况下,缺血性卒中也可以由出血引起。

例如,动脉瘤破裂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后血液凝固形成凝块,随后导致脑血管阻塞。

4.心脏病造成的血栓形成: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瓣膜病等,会导致血栓在心腔内形成,然后脱落至脑部供血动脉,堵塞血流而引起脑部缺血。

总结起来,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心脏病等,不同的病因也会引发不同的发病机制。

深入研究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据了脑卒中的70%-80%。

它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的脑损伤。

脑梗死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内容,旨在提高公众对于脑梗死的认识,促进早期预防和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部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发生坏死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其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的狭窄和堵塞,导致脑血流不畅或完全中断。

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受累脑血管的位置和程度。

一般而言,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视力障碍、感觉异常和平衡障碍等。

诊断脑梗死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等多种手段。

一般来说,临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评估神经功能,结合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验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和凝血功能等,来确定诊断和评估病情。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两个关键时间窗口,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和机械取栓时间窗。

静脉溶栓治疗是通过将溶栓药物静脉注射,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的方法。

治疗的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内,且需满足一系列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机械取栓治疗则是通过在血管内插入器械,将血栓取出或破坏,实现血流再通。

治疗的时间窗为发病后6小时内,适应症和禁忌症也需要严格遵守。

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和肥胖等。

通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如服用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戒烟和减肥等,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此外,改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定期体检等。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心脏病患者和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干预,如动脉扩张术或植入血管支架等。

脑梗死科普知识

脑梗死科普知识

脑梗死科普知识脑梗死又可以称为缺血性卒中,在中医上可以称为卒中或者中风,这种病例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局部的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造成脑组织的缺血和缺氧坏死,从而造成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根据实际发病的机制不同脑梗死可以分为脑血栓,脑栓塞等等,其中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为脑血栓,大约能够占所以脑梗死病例的60%。

一、脑梗死发病原因形成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房颤动,动脉炎等也可导致脑梗死发生;脑梗死的发生和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基础疾病以及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其中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缺少体育运动,饮食不当,过量饮酒,过度的压力以及抑郁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脑梗死的发生,但是这些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

二、脑梗死的主要症状脑梗死较为典型的症状为半身不遂,突然晕倒以及言语智力的障碍,较为常见的症状可以分为主观症状,脑神经症状以及躯体症状三类,其中主观症状会表现为头晕、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失语甚至昏迷的现象。

脑神经症状为中枢性面瘫或者假性延髓性麻痹,比如饮水的呛咳以及吞咽的困难等等。

躯体症状为肢体的偏瘫,步态不稳,偏身感觉减退,肢体无力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等。

同时还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脑水肿,颅内压的升高以及少见痫性发作等等现象。

三、脑梗死的治疗方式脑梗死早期最有效的治疗是开通血管,患者发病后需尽早就医,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在时间窗内可通过溶栓或取栓开通血管,千万不要抱着“等等看”的心理等到错过抢救的黄金时间;对于梗死区较大的严重患者,需要缓解脑水肿现象,可以使用脱水剂或者利尿剂,降低颅内压,有效地改善脑代谢,如有必要,应采用去骨瓣减压术等来减轻脑水肿,以防止脑疝引起的危险;脑梗死发生后可能会有轻重不一的功能障碍,宜遵医嘱在合适的时机尽早行康复锻炼。

脑血栓是脑梗死形成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其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发病率四个特点,如果过于严重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失去生命,所以还需要终生服药要防止疾病的复发。

缺血性脑卒中-ppt课件全

缺血性脑卒中-ppt课件全

高烧 呕血 中枢性肺水肿
中枢呼吸循环衰竭
死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突然发病
年龄大有高血压 白天二动病急发 昏迷瘫痪高颅压 腰穿血性为继发
急剧转变 血压升高 昏迷偏瘫 语言失利 口角歪斜
2024/8/20
八、出血状态判断
1. 脑 出 血 后 继 续 出 血 : 指 脑 出 血 不 断 发 展 , 在 一 段 时 间 内 ( 24h内活动)血液持续从血管内渗漏的过程。血肿体积 超过33%即可诊断。多见于血肿不规则,血肿近脑室, 嗜酒者。


脑疝
压迫脑干
眼球浮动 瞳孔变化、去脑强直
脑机能障碍
2024/8/20
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膜刺激征
脑出血致死(残)的恶性循环
高血压
+动脉硬化
脑血管破裂 脑实质破坏
脑内血肿 周围脑组织水肿
高颅压
脑疝
昏迷
并 发 症
下丘脑刺激
致残
2024/8/20
抽搐
缺氧
肺、尿道感染 水、电解质紊乱 多脏器功能衰竭
压迫脑干
2.脑出血再出血:指一次出血完全停止后,血管再次破裂出血 。
3.血肿吸收速度:幕上血肿吸收 0.8-1.2ml/d 脑室出血:10d 左右(非梗阻性) SAH(继发性):6-9h 可见血性脑脊液,
半月可黄变。
2024/8/20
脑梗死诊断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致使血液供应缺乏或中断,使其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 生坏死软化而言。(占脑卒中的75%)
临床常见的有: 脑血栓形成(Thrombosis) 脑栓塞 (Embolism) 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l Infarction) 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无症状脑梗死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溶栓时间窗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3小时内,越早溶栓,效果越 好。
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用药时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应尽早 开始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
抗凝治疗
常用药物
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降低血液凝固风险,预防血栓形成。
二级预防策略
01
02
03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和管理,降低脑卒中的复 发风险。
合理饮食和运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适量运动等。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药 物等,预防血栓形成。
生活方式与长期管理
戒烟限酒
戒烟、限制饮酒量,有助 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适用人群
抗凝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高危人群,如房颤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降纤治疗
常用药物
巴曲酶、降纤酶等降纤药物,降低血液 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减少血栓形成的 风险。
VS
适用人群
降纤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患者人群,如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 下进行治疗。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
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与二
级预防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治疗 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减轻残疾 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
义。
康复治疗的方法
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 疗、心理治疗等,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
康复治疗的时间
越早开始康复治疗越好,一般在发 病后2-3周内开始,持续时间因个体 差异而异。

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

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

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引言概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公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预防、早期识别、治疗、康复和生活方式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知识。

一、预防1.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积极参预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 控制体重,维持合适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 戒烟限酒,避免长期暴饮暴食。

1.2 控制高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 减少钠盐的摄入,多食用富含钾、镁的食物。

1.3 控制糖尿病-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 饮食均衡,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 定期进行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二、早期识别2.1 了解脑卒中的症状- 蓦地浮现一侧肢体无力或者麻木。

- 语言难点,口齿不清。

- 蓦地浮现视力含糊或者失明。

2.2 紧急就医- 一旦浮现脑卒中症状,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

-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咀嚼阿司匹林以减轻症状。

2.3 接受早期治疗- 在医院接受脑卒中急救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血液稀释治疗。

- 早期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

三、治疗3.1 药物治疗-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血栓阻塞。

- 脂质调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脂水平。

3.2 血管重建手术- 血管成形术,通过植入支架扩张狭窄的血管。

- 血管搭桥术,通过移植健康的血管取代病变的血管。

3.3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和理疗匡助恢复肌肉功能。

- 言语治疗,通过语言训练和康复匡助恢复语言能力。

-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和支持匡助患者调整心态。

四、康复4.1 家庭护理- 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患者的安全。

-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澡、穿衣等。

-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使用情况。

神经外科科普小知识

神经外科科普小知识

神经外科科普小知识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

它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血栓、栓塞或动脉狭窄等病变,导致局部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梗死。

主要症状包括突发性的面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视力模糊等,需要紧急治疗,如果治疗及时和有效,可以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出血性脑卒中则是指脑血管破裂或破裂后的出血,导致神经组织局部受压和损伤。

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头痛、意识障碍、肢体无力、呕吐等。

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较高,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或者药物干预。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等。

治疗措施包括急性期抢救和恢复期康复训练,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和康复治疗等方式进行。

神经外科医生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或者介入治疗等方式,尽可能地减小神经组织的损伤和后遗症。

在手术治疗方面,常见的手术包括颅内血肿清除、脑室
引流和颅骨开窗等。

在介入治疗方面,可以通过血管内溶栓、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等方式进行治疗。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我们加强预防和治疗。

神经外科医生在脑卒中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通过手术和介入治疗等方式,尽可能地减小神经组织的损伤和后遗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2024年6月,《中华神经科杂志》发布了更新版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

该指南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提供了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诊治的最新推荐意见,涵盖急性期静脉溶栓、机械取栓、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等多个方面。

本文深入剖析这些关键推荐,结合AIS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解读。

01、血压及血糖管理应谨慎缺血性卒中后70%的患者可见血压升高,多数患者的血压水平在发病后数天内可自行恢复。

血压过高可能增加出血转化风险,血压过低则可能加重缺血损伤。

但是,目前对于AIS的降压目标和时间窗仍没有明确结论。

《指南2023》建议,对于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维持术后收缩压在140~180 mmHg可能是合理的,应避免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以下(Ⅱ类推荐,B级证据)。

30%~4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见血糖升高,但急性期血糖控制方案尚不明确。

相比于高血糖,低血糖引起的损伤尤为严重,可导致脑损伤。

因此,加强AIS患者的血糖监测是合理的,但不推荐过于积极的进行降糖干预,并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02、静脉溶栓时间窗有效拓宽随着“缺血半暗带”理论的完善和推广,基于时间窗的溶栓适应证得到了“组织窗”的有效补充。

WAKE-UP试验提出了一种“扩散加权成像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不匹配”模式,可用来筛选能够从静脉溶栓获益的发病时间不明或醒后卒中患者。

EXTEND试验则借助灌注影像提出了“梗死核心-低灌注不匹配”,旨在筛选出有足够缺血半暗带的患者,成功地将静脉溶栓时间窗拓宽到9 h。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未来将会惠及更多患者。

另外,由“缺血半暗带”衍生出的“组织窗”理论极大地扩展了静脉溶栓的适应人群,并强调了AIS个体化精准诊疗的重要性。

03、替奈普酶获得非劣效证据TNK是一种改良的溶栓药物,与阿替普酶相比,具有更强的血管再通能力和更低的出血风险,单次短时推注后患者即可进行转诊。

脑梗塞护理 科普

脑梗塞护理 科普

脑梗塞护理科普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脑梗塞护理的科普知识:
1. 饮食护理:饮食应以低脂、低盐、高维生素为主,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可通过鼻饲给予营养。

2. 休息与活动: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偏瘫患者,应协助其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在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活动,如散步、康复训练等,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3. 心理护理:脑梗塞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和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用药护理: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

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5. 预防并发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6. 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对于脑梗塞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7. 安全护理:对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防止其走失。

对于偏瘫患者,应注意防止其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

总之,脑梗塞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饮食、休息、心理、用药等。

通过科学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缺血性脑卒中》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课件

1 突然出现的头痛
剧痛或胀痛,伴随眩晕或 呕吐
2 面部、手臂、腿部无

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 麻木
3 言语障碍
言语不清或说话困难
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脂 心脏病
高血压 糖尿病 吸烟
诊断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系统评估
检查病人的感觉、协调和反射
脑部影像学
利用CT扫描或MRI观察脑部状况
血液检查
寻找减压方法,保持心理健康
康复期护理
1 康复训练
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肌肉 功能
2 言语疗法
接受言语矫正和康复治疗
3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交支持
结论和要点
缺血性脑卒中
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康复期护理
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
促进认知
通过药物和康复治疗提高认知能力
《缺血性脑卒中》PPT课 件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本课件将介绍其症状、原因、诊断 方法、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以及康复期的护理。
脑卒中的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
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流暂时中断,症状持续数分钟
出血性脑卒中
由于脑血管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药物治疗
使用抗栓药和溶栓药物来恢复血 流
康复治疗
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运动
改变生活方式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戒烟限 酒
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1
定期体检
监测血压和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
健康饮食
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
3
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4
压力管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PT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PT课件
脑梗塞急性期不用5%的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能够通过 血脑屏障,进入梗塞区,从而增加梗塞区的渗透压,加 重脑水肿,脑水肿进一步妨碍脑血流,使局部脑缺血缺 氧进一步恶化。局部脑血流量减少,又促使梗死灶扩大 及脑水肿加重,甚至引起颅内压增高。而且脑组织需要 葡萄糖有氧代谢释放能量,梗塞区(主要是缺血半暗带) 缺血缺氧,葡萄糖不能进行有氧代谢,而进行无氧酵解, 产生乳酸,在局部形成乳酸酸中毒,加重神经系统功能 损害,导致病情加重。
应注意避免因此类检查而延误溶栓时机。 (7)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Ⅰ级推荐)。
23
呼吸与吸氧:(1)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 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 开)及辅助呼吸。(2)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24 h内应常规进 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 护24 h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 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 物。
1
TIA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损伤(RIND) 进行性卒中 完全性卒中(脑梗塞)
2
脑梗塞分为:血栓性梗塞和栓塞性梗塞。血栓性梗塞就 是脑血管本身发生硬化造成官腔狭窄,血流通过受阻而 产生脑坏死。栓塞性梗塞,是因为心脏或者其他部位血 管外来栓子堵塞了脑血管而造成脑坏死。
脑梗塞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缺血 性坏死,或称脑软化。一般来讲,在动脉闭塞后6h以 内,脑组织的缺血性改变是可逆的。但超过8h,就会 出现脑肿胀,脑沟变窄,脑回变平,脑灰白质界限不清。 7-14d开始脑软化,坏死达到高峰,并开始液化。3-4 周后坏死的脑组织液化,被吞噬转移,同时开始胶质纤 维增生,修复病灶。这种修复过程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 1-2年的时间。

缺血性脑卒中-从急性期到二级预防PPT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从急性期到二级预防PPT课件

01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 管疾病,提高公众对缺血性脑卒 中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 防。
02
公众可以通过参加缺血性脑卒中 相关的健康讲座、阅读相关科普 文章和观看教育视频等方式,增 加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了解。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低盐、低脂 、高纤维等,有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 中的风险。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可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单 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视力 模糊等症状。
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如CT或MRI。血液检查和血管检查 也可用于评估病情和确定病因。
02 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 疗
急救措施
01
02
03
04
快速识别
及时识别卒中症状,如肢体无 力、言语不清等,并立即拨打
作业疗法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穿衣、 进食、洗澡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 力。
言语和吞咽治疗
针对语言和吞咽障碍,通过特定的 训练和代偿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 言和吞咽功能。
护理措施
急性期护理
长期护理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
对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提 供生活照顾和日常护理,预防并发症。
03 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
定期监测和控制高血压,保持 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减少
脑卒中的风险。
糖尿病
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水 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
血脂异常
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降 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 化的发生。
吸烟和饮酒
戒烟和限制饮酒,避免烟草和 酒精对血管的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卒中科普知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亿以上,而脑血管病首次发病者约有2/3是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因此,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据卫生部统计,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明显前移的趋势。

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

据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约600-700万。

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3/4不同程度失去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导致脑血管病高发而且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很多人缺乏科学的防病保健知识,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此,加大防治力度,尽快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什么叫脑卒中?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

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脑血管疾病都可以称为脑卒中。

二、脑卒中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下面主要介绍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些常识什么是缺血性脑卒中?即为脑梗塞,也叫做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是脑血管疾病(CVD的最常见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主要原因为: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栓栓塞;②心脏来源的栓子所致脑栓塞;③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炎、血管损伤以及外伤等。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一般在夜间睡眠中发病,常为次晨起床时发现肢体无力或偏瘫,多无意识障碍,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可有动脉硬化史。

缺血性脑卒主要包括哪几种?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样脑梗塞。

什么叫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一种卒中类型。

在这种类型里,脑内的动脉内形成血凝块(即血栓)使血流阻塞,有时候也可能是向脑输送血液的颈部血管(颈动脉或椎动脉)中形成了血栓。

在那些有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的动脉中最容易形成血栓。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动脉管壁上出现了脂肪斑块的堆积,在那些患有咼血压、咼血脂、糖尿病并且有吸烟和饮酒史的中老年人最容易发生,就像下水道中经常会有淤泥沉积一样,这些沉积物会逐渐增多,可以使动脉管腔狭窄,导致血流减慢,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会形成血凝块,有时候可以使动脉完全阻塞。

什么叫做脑栓塞?脑栓塞也是由于血凝块引起的,然而和脑血栓形成不同地是,血凝块不是在脑动脉内直接形成的,而是起源于其他部位的动脉,最常见的是心脏内壁或瓣膜上的血栓。

当其他部位的血凝块(栓子)脱落下来时,栓子会随着血流被带到脑内,由于动脉的分支变得越来越细,一旦栓子到达一个它不能通过的部位,就会停留在那里阻塞血管,这种突然发生的血管阻塞就叫做栓塞。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CVD的70%发病率为110/10万人口。

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先兆症状有:(1)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或无力:嘴歪、流口水,肢体软弱无力,如剃须修胡征,指自己持刀刮须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

(2)突然出现语言障碍:与人交谈时突然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3)突然出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

(4)突然出现看不见东西:数分钟或数秒钟即恢复,不伴有呕吐、头晕、意识障碍,这是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的报警信号。

(5)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而且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6)血压异常。

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上时,是发生脑出血的先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脑血栓形成的先兆(7)哈欠突然增多:频频打哈欠者,是脑卒中的重要报警信号。

缺血性脑血管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8)其他先兆症状:突然出现呛咳、吞咽困难、疲倦、嗜睡、耳鸣等也可能是脑血管病的先兆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发现:尽管缺血性脑卒中一般起病较急,发病时间只有数分钟或数小时,但其还是有其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

在起病初期50%勺患者会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异常情况,即出现一些有预兆的前驱表现,这些症状或症候群是预示脑血管疾病可能发生或即将来临的先兆。

也称前驱症状或前驱症候群。

这时如能仔细观察,就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到医院争分夺秒地进行治疗,从而控制疾病发展,避免严重后果。

了解和掌握疾病早期信号,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的紧急处理:脑梗塞的诊治重在根据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分期,综合全身状态,实施个体化治疗。

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相当重要。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脑血管疾病大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病情很快恶化,危及生命。

但如给予适当、及时的现场急救,对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呼叫急救中心或及时送到附近医院检查 (如做脑CT)、抢救。

(2)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解开领口,颈部垫高,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呕物,以防流入气管,弓|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3)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使病人绝对卧床,以防出血加重,保持合适体位,以保证脑血回流灌注;(4)控制血压:家中有备用血压计者,立即进行血压测量,若血压》23/15Kpa,适当应用现有的降压药对症处理,但不可降至过低。

(5)心理安慰:应保持镇静不惊慌、安慰病人,避免病人因过度紧张或恐惧而使病情加重。

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由于脑卒中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病情很快恶化,危及生命,治疗效果并非十分理想。

所以预防中风的发生比治疗中风的意义更大。

因此,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应给予高度重视。

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那么,什么是一级预防呢?什么又是二级预防呢?一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具有脑血管病危险的人群控制其危险因素,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

也就是指是针对那些有卒中危险因素但还没有发生卒中的人而言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方法降低他们发生卒中的危险性。

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应该首先判断患者有无高血压,并且通过恰当的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如果需要的话,还应该通过控制饮食和药物治疗来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监测血脂包括胆固醇水平,通过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可以使血脂正常。

另外,戒烟和避免过度饮酒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患者曾经有过TIA发作,则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来判断TIA 的病因,并通过对病因的治疗来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卒中。

对于有心律不齐(如房颤)以及其他的心脏病(如人工瓣膜和心肌病)的患者也应该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来预防卒中。

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发生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卒中再发的全部过程。

有研究表明:卒中后再次卒中的发生率很高。

25%勺卒中幸存者在2年内再次卒中;5年内42%勺男性及24%勺女性患者再次发病,70%-80%勺患者常因再次卒中导致严重的致残甚至死亡。

如果患者有TIA或卒中病史,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就非常高。

对于这些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来判断病因。

虽然对每一位患者都应该进行个体化的评估,但是制订治疗策略的总体原则是相同的。

有些患者因为可能出现潜在的副作用或其他的医学问题不适合进行某些特殊的治疗。

因此在治疗之前首先应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诊断性试验来确定患者是否能够接受治疗。

也应该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告诉他们有关卒中和TIA的症状和体征,并让他们说出曾经有关哪些症状和体征。

其中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肥胖、抗血小板聚集,抗血凝,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等,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卒中患者再次发生中风的危险性。

怎样降低缺血性卒中危险性?大部分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都与心血管状态有关,由于卒中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类型,所有保持心脏和血管健康状态的措施都能够有效地降低卒中的危险性。

下面是能够控制卒中危险性的一些最重要的措施,包括通过药物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降低卒中的危险。

1、定期体检:一些危险因素如心脏病、高血压、胆固醇和血脂水平升高可以通过定期体检来发现。

通过正确的药物治疗以及恰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改变或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4~6倍,甚至当血压轻度升高时,就会使卒中的危险性增高。

高血压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还可以使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加,可能会导致血管壁的薄弱部位的破裂。

由于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高血压常常被称为“无形的杀手”。

一般来说,血压应该控制在140/90mmH以下。

定期检测血压非常重要,通过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减少精神紧张和(或)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可以降低卒中的危险性。

记住,只有坚持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但是应该注意,对于老年人来说,血压的突然降低也可以导致卒中发作。

因此,老年人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地控制血压。

一般来说,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血压不应该低于160/90mmHg3、戒烟:研究证实,吸烟可以使卒中危险性升高50%而在戒烟2年以后危险性会大幅度降低。

4、治疗心脏病:许多心脏病,包括心律不齐(例如房颤)、心肌梗死和心脏瓣膜病都能够使心脏不能正常的排出血液,导致血流速度减慢,更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增高卒中的危险性。

治疗这些心脏病可以降低卒中的危险性。

5、改变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饮食都能够增加卒中的危险性。

下面的医学建议对于预防卒中是非常重要的。

必要时可以向医生咨询,以获得更多的帮助,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

(1)避免过多的脂肪:过多地摄入脂肪,特别是饱和性脂肪酸和胆固醇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后者与卒中的关系非常密切。

限制饮食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的方法包括减少烹调油的用量,少吃肥肉,食用低脂或无脂食品,少吃油炸的食品,限制鸡蛋用量(每周不超过3个)。

(2)避免过多的盐: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食盐是饮食中最主要的盐的来源。

在大多数经过加工的或罐装食品中都有大量的“隐形”的盐存在,例如磷酸氢二钠、谷氨酸钠、硝酸钠或类似的化合物中都有很高的钠含量。

因此,我们建议不要吃的太咸,并且要多吃新鲜的食物(3 )饮酒:过量饮酒者的卒中危险性增高,对于大量饮酒者,卒中的危险性更高。

健康的年轻人和老年人一样,大量饮酒都能够增加卒中的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