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运行新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摘要】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实施导师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详细论述了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内容和保证其正常运行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能力;导师制;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知识经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处在实施本科教学初期,许多机制尚在完善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薄弱环节,从而造成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不强,参与创新项目的学生数量很少。

学校还没有真正把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日常工作日程。

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竞争力较差,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弱。

实施导师制就是要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力发掘,创造条件让本科学生较早参与创新项目研究,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目标。

1.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导师制为平台,以“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本科教学改革。

1.1地方本科院校传统学业导师制存在的不足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导师一般试行学业导师。

但由于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偏多,指导的目标仅强调指导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等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因素,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1.2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选题、文献查阅和实验操作,共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等。

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学生们培养了发现问题及查阅文献、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养成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合理构建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2.1地方本科院校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强调应用特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

新时代高校“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探究

新时代高校“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探究

新时代高校“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探究发布时间:2023-02-02T03:09:28.32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8期9月作者:王正直[导读] “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研有机衔接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模式。

王正直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研有机衔接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模式。

共构“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本研一体化”培养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导师育人方式的内在需要,更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诉求。

教育载体是“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关键所在,要将课程教育、科研立项、学科竞赛、导师项目、科研团队、实践活动、毕业设计、学术论文、创新教育、联合培养等有机融合。

推进实施“本研贯通”培养模式要深刻认识到系统谋划是根基、择优遴选是重点、尊重规律是前提、科研训练是核心、名师导引是支撑、评价反馈是保障。

关键词:本研贯通;模式;价值意蕴;教育载体;实践路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要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

“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研有机衔接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模式,基于研究生导师视角,以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和培养为核心,全面打通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实现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构建优秀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和机制[1],实现培养拔尖创新引领型人才。

一、“本研贯通”培养模式的价值意蕴1.理论价值:共构“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有利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四梁八柱”逐渐立稳筑牢,我国研究生教育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成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共识线和遵循线。

如今,研究生教育进入改革攻坚时期,需要进一步释放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活力,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生导师制越来越显得重要和必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学校根据教学需要,把一部分教师委派为本科生的导师,担负着对本科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科指导、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宣传文化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以期为相关学校提供参考。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历程本科生导师制最早在美国发展起来。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学生数量的迅速增长,大学生自主能力和学习能力显著下降,大学师生关系出现矛盾与纠纷,因此,一些大学开展了本科生导师制工作。

近年来,中国的高校也开始逐渐引入本科生导师制。

2001年,北京大学首先推出本科生导师制试点项目,随后,国内很多大学陆续出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规定。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存在问题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指导力度不够:部分导师不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不具备有效的指导力度,学生与导师之间交流互动的渠道不畅,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二)导师缺乏培训:导师是本科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导师缺乏全面的学科知识和指导经验,缺乏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因此无法有效地发挥导师的作用。

(三)制度不完善: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本科生导师制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很多具体实施细节没有明确规定,难以确保质量,进而影响本科生的学业成果。

三、如何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一)加强导师培训:学校应该多组织导师参与培训,提高导师的专业知识和指导经验,提高导师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中,导师应该注意掌握各种先进的指导方法和技能,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指导学生。

(二)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学校应该细化本科生导师制的程序和措施,采用更加清晰和透明的规章制度,以创造一个更加规范和透明的指导体系。

同时,还应该建立一套公正、科学、有效的导师考核制度,对导师的教学效果和能力开展持续性的评估。

(三)拓展实践平台:学校应该尝试在学科建设中邀请企业、学者、专家、校友等相关人才参与导师制工作,以丰富导师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导师的综合素质。

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9年第12期广东化工第46卷总第398期·195·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袁福龙1,李志斌1,陈利强2,姜宪凯1(1.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黑河学院理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The Research of Scientific Promotes Teaching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Personnel TrainingYuan Fulong1,Li Zhibin1,Chen Liqiang2,Jiang Xiankai1(1.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Harbin150080;2.College of Science,Heihe University,Heihe164300,China)Abstract: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organically,through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to make the students attend the teachers'scientific research work,as soon as possible the student through such scientific research thesis work ahead of time,at the same time,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tutor combined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innovation at all levels of project declaration,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aspects of work,mak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quality had improved.Keywords:scientific research;innovative projects;training quality高校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学研究的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究

() 3 研究创新能力实 验平 台 : 为发挥 学生 的研究创 新潜 能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综合能力 、 创新 能力和科学 思维 能力 提供 的一个崭新的平 台, 这一 实验 教学层次形式 较为灵 活 , 不受 课时 限制 , 可在 课 内 或课 外 完 成 。
科学研究实验 : 针对 高分子 材料 、 复合 材料 、 电子材 料 三个 身系统性 和科 学性 的 、 整 的实验 体 系。全 面培 养学 生 的科 学 专业方 向分别开设 , 完 实验以新 材料前沿研究 课题为 主线 , 以教师 作风 , 实验技 能 以及 综合 分析 、 发现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学 生 科研 项 目成果为选材 内容 , 使 以问题 解决方式 为主导 , 整个实 验从 具有创新 、 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J 。 方案设计到仪器 、 析手 段的选择 等完全 由学生独立 完成 , 分 教师 只给予指导性的 建议 。实验 以开放 式实验 教学 为 主 , 发挥实 验 2 1 构 建 多层次 实验 教学体 系框 架 .
作者简介 : 西鹏 (17 一 ) 男, 士/ 91 , 博 副教授 , 主要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的教学 、 科研工作。
21 年 3 0 1 9卷第 2 4期
广州化工
会相关数据 的采 集与分析 。
・4 ・ 1 7
向以及多种形式实验模块 。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循序递进 , 逐步提
高, 在确保学生接 受 系统实验 基本 知识 、 本技 术 、 基 基本 操作 训
成。
材料合成 ( 制备) 与表 征综合 实验 : 主要 将教 师的科研 课题
或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 , 在提高学生学 习积极性 的同时 , 通过 多个二级学科 的交叉锻炼学生独立思维 、 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分析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分析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分析1.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2.[2]湖北科技学院基础医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摘要:本文立足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方式改革。

从学生方面,选题方面以及过程监督管理方面等,对近三年毕业论文相关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新工科建设的角度为后续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提供建议,构建符合新工科背景的人才培养规律与符合学校现状的毕业论文模式,并应用于未来各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监督管理。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高校毕业论文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至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动新工科的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

新工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引领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的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结合当前新工科建设的目标,作为地方高校的工科专业,要能培养出达到行业即定标准认可的工程人才,就必须在教学的所有环节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保证培养的毕业生质量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

其中,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是达成新工科能力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研究以某地方高校某院部三个工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物理方向)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学生方面,选题方面及过程监督管理方面等,对近三年毕业论文相关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新工科建设的角度为后续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提供建议。

1本科毕业论文现有模式高校一般在大三学期末启动毕业论文相关工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择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根据从事的专业方向选择学生。

指导老师的双向选择制度,可以避免学生的盲选性及学生选择指导老师过于集中的现象,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同时,在管理方面,学院分多个阶段进行,导师双选,论文开题,前四项检查(课题任务书,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论文初稿抽查,论文定稿查重,论文答辩,从而避免前期松散后期过于紧张的局面。

提高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

提高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

提高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本科高校毕业设计在学生学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性检验,也是学生展示自己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机会。

近年来一些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如设计内容单一、论证不够充分、创新性不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实际价值,也阻碍了毕业生未来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提高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提高设计质量的方法和实施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本研究试图为本科高校毕业设计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也关注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做出一定的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提高本科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设计已经成为评判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本科高校的毕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无法达到学校和社会的要求,影响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现有问题以及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探讨提高设计质量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为提升本科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高校的毕业设计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总结成功的案例经验,找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各高校在毕业设计方面提供可行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成果,可以进一步完善本科高校毕业设计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具备高水平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不仅可以展现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也是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

优质的毕业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可以为学校提升声誉和办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交叉学科背景下导师团队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创新团队为例

交叉学科背景下导师团队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创新团队为例

DISCIPLINES EXPLORATION 交叉学科背景下导师团队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创新团队为例刘战丽孙霞*郭业民杨青青(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山东•淄博255049)摘要在学科交叉背景下,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单一导师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知识传授+能力 培养+素质提升”“团队导师+导师+副导师”“校内导师+基地导师+管理人员”三位一体的导师团队协同培养模式,在研究生培养实践过程中效果显著,对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科交叉导师团队制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21.03.017R eform and P ractice o f Tutor Team S ystem o f P ostgrad u ate T raining M od e u n d er the B ack grou n d o f In terd iscip lin ary ------A case stud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and traceability innovation team LIU Zhanli, SUN Xia, GUO Yemin, YANG Qingqing(School of A 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Food Scienc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49)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disciplinary,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single tutorial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cooperative training mode of tutor team was proposed,which included"knowledge imparting+ ability training+ quality improvement","team tutor+ tutor+ assistant tutor","intram ural tutor+ base tutor+ management personnel".The effect was remarkable in the process of p ostgraduate training practic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tutor team system;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〇前言世界科技革命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取决于 科技水平与人才素质。

材料化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

材料化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

材料化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材料化学专业毕业论文是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部分,它旨在衡量学生在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从材料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选题材料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在选题环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合适的选题应该是具备一定的创新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足够的研究空间和资源支持。

此外,选题需要与材料化学专业的前沿科学和产业发展密切相关,能够为材料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方法在材料化学专业毕业论文中,研究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材料化学研究采用实验室制备材料样品,并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其进行测试和分析。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材料的合成技术、材料性能测量、材料结构表征、材料性能模拟等。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和实验条件,合理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在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科学规范和安全操作。

三、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材料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验设计中,学生需要明确研究目的、选取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方案,并设计有效的实验步骤。

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提高研究效率,避免无效的实验和数据,同时也可以优化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实验设计中,学生要考虑实验所需的时间、耗材、设备等资源,并合理规划实验进程,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材料化学专业毕业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析结果可以通过理论推导、数据处理、图像展示等方式进行呈现。

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分析,使用适当的数据处理软件或统计方法,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解读。

此外,合理地组织图表、图像和表格等辅助材料,能够更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科学性。

五、结论总结结论总结是毕业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也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优化——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功能材料专业为例

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优化——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功能材料专业为例

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优化———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功能材料专业为例*王志远,田康辉,姜顺达,王丹,郭瑞,刘宣文,王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066004)一、概述目前,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过程中,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科生教育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不仅是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影响“双一流”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1]。

而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即将到来,培养跨学科、综合全面、创新能力强、面向未来能不断适应并引领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成为新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2]。

因此,为了能够顺利推进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以及加快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精准化的培养模式———本科生导师制受到各大高校的青睐。

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最初是由牛津大学“新学院”的创办者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于14世纪创立,即学院为一组学生指定一位导师,在学生与导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3]。

牛津大学实施导师制的核心思想是:教学中个别指导,德育智育并重,学习环境和谐,学习气氛宽松自由。

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

基于精英化人才培养的特点,导师制为牛津大学培养世界级顶尖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

鉴于导师制在牛津大学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双一流”高校建设的不断推进,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再度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

作为一种新型且高效的人培养模式,本科生导师制备受高校青睐。

但我国目前实行的导师制普遍存在对导师制认识不足、“学院-导师-学生”闭环体系缺失、师资力量不够、互选机制不完善、师生互动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缺少评估体系等亟需解决的问题,距离真正实现制度化、个性化、周全化仍有一定差距。

根据我校功能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深化导师制认知,构建“学院-导师-学生”闭环体系,建立“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导师”优化模式,拓展师生沟通渠道,健全师生互选机制和考评激励机制,从六维角度全面构建优化的本科生导师制新体系,解决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弊端,以实现对本科生精准化、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学术质量

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学术质量

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学术质量毕业论文作为学生在大学阶段完成的重要学术成果,对于个人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常常遇到学术质量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毕业论文学术质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是毕业论文学术质量的关键。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有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测量性、在学术领域内尚有探索空间。

同时,在选择课题时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以便更好地展示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合理制定研究方法和方案在毕业论文中,研究方法和方案是评价学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方法和方案应该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靠性。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需要仔细审视自己选择的研究方法是否适合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和说明。

同时,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资源管理也是提高学术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能力和研究条件。

三、系统而全面地搜集文献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需要建立在充分的文献基础上。

在撰写过程中,要注意广泛搜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著等。

同时,要保持学术思维,对文献进行分析、比较和综述,形成对研究问题的理性认识和独立见解。

四、严谨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数据收集和处理是毕业论文学术质量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以使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统计分析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同时要注意避免数据的误导性和不准确性。

五、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准确的表达毕业论文的学术质量还取决于其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论文的组织结构上,要根据研究内容合理划分章节,并确保各章节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和衔接。

在表达方式上,要使用准确的学术语言和术语,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词汇和句子,同时要注意语句通顺,段落过渡自然,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语意模糊的情况。

基于全员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学风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基于全员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学风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20年第3期(总第136期)基于全员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学风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叶㊀旭㊀李㊀娴㊀胡惠婷㊀姚亚平㊀张龙飞㊀李春林㊀陈㊀浩李亚男㊀何智宇㊀杨健美㊀时㊀杨㊀尚荣勇㊀王㊀宇㊀谭㊀麟(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㊀四川绵阳㊀621010)㊀㊀摘㊀要:本科生导师制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是全面推动 三全育人 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㊂在总结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以及一流学科建设,构建了基于 1+3 全员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学风建设体系,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对完全学分制下二级学院学风建设模式及全员全程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可为校内其他学院或其他高校开展全员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㊂㊀㊀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风建设㊀㊀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素质类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7xnsu02);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17GJZX10);西南科技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及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sxb161)㊂㊀㊀作为学分制的重要补充,本科生导师制是实现因材施教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制度保证,是贯彻 立德树人 ㊁全员育人的重要方式,是克服教学与学生教育管理脱节的重要手段,是拓展育人途径㊁丰富育人内涵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12-15]㊂但本科生导师制在不同学校的实施方式和效果差异较大[16-17]㊂以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探索与实践为例,介绍了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沿革和具体开展情况,在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背14景下,针对学风建设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完全学分制下二级学院学风建设模式和全员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机制的探索以及构建全员育人大格局㊁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可为校内其他学院或其他高校开展本科生导师制㊁创新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㊂一㊁本科生导师制基本情况(一)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西南科技大学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㊁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㊂学校在工㊁农㊁理㊁经济㊁法等10大学科门类设本科专业7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四川省 双一流 建设学科(群)2个㊁国防特色学科方向5个㊂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 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 的鲜明特色,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㊁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㊁化学㊁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类别;拥有材料与环境四川省 双一流 建设学科(群),材料学㊁材料物理与化学四川省重点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建设专业㊁教育部第二批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㊁材料物理㊁应用化学(四川省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㊁功能材料和能源化学工程5个重点批次招生本科专业㊂在校本科生2100余人,硕士㊁博士研究生500余人㊂学院所属学科现有教师近200人,博士㊁硕士生导师140余人,正高职称47人,副高职称5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0余人㊂依托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㊁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㊁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㊁四川省水泥基绿色建筑材料工程实验室㊁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实验室(共建)㊁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以及四川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㊁四川省化学与分析测试实验教学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㊂学院学科建设㊁科学研究㊁师资队伍㊁科研教学平台等优势和特色资源为全面推行全员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㊂(二)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发展沿革学院自2002年着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2004年开始正式实施㊂学院一直坚持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大量的经验,并进行了切实认真的总结和不断完善㊂为进一步完善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深化和落实全员育人㊁全方位育人㊁全过程育人,学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与探索㊂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发展沿革如表1所示㊂㊀㊀二㊁ 1+3 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及效果(一) 1+3 全程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1. 1+3 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简介为切实推进全员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学24院成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小组,导师制工作办公室挂靠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运行,在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小组的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㊂表1㊀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发展沿革时间覆盖面实施方式备注2002年开始导师制调研//2003年部分特长学生指派导师(特长导师)试行,部分教师参与2004年部分特长学生指派导师(特长导师)正式实施,全员参与2005年全覆盖指派导师(学业导师)全面实施,全员参与2007年全覆盖指派导师(学业导师)将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绑定,全员参与2009年全覆盖 1+3 双选导师(全程导师)将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绑定,全员参与2013年全覆盖 1+3 双选导师(全程导师)将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绑定,网上双选系统上线,全员参与2016年全覆盖 1+3 双选导师(全程导师)将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绑定,线上(网上)+线下(宣讲)双选结合,全员参与2017年全覆盖 1+3 双选导师(全程导师)将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绑定,线上(网上)+线下(宣讲)双选结合,启动课题组指导模式,全员参与㊀㊀ 1 是指在新生进校时,由学院根据导师学科专业方向㊁科研特色㊁担任本科生导师期间考核结果和学院课题组设立情况,针对不同专业和专业方向,为所有本科生配备导师,通常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超过5人(根据职称㊁学历㊁工作经历㊁考核结果等因素综合考虑)㊂该次配备的导师主要指导学生完成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如毕业要求㊁培养目标㊁学科前沿知识㊁行业发展前景㊁专业发展方向和趋势㊁毕业去向等),协助和指导学生解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㊁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生活和学习特点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帮助新生完成角色转变,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领略科学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㊁行为准则,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㊂3 是指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在学生对学校㊁学院㊁专业和导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㊁职业发展规划㊁科研兴趣爱好㊁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预期,结合本科阶段的定位(如毕业后考研究生㊁出国深造㊁就业创业等),通过本科生导师双选宣讲(各科研课题组代表主讲㊁网络平台宣传等形式)㊁师生充分沟通和交流㊁线上线下结合(建立了专用网络平台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制系统 )㊁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及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全程参与等方式,开展本科生导师的双选和二次配备㊂此次导师配备后,原则上导师必须完整指导学生后续三年的学习直至本科毕业(包括思想政治教育㊁日常教育与管理㊁指导学生完成学业㊁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㊁协助处理突发事件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㊁帮助㊁指导和推荐学生就业㊁指34导学生升学/出国/出境深造等),二次配备的学生人数限制,原则上参照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并综合考虑导师专业背景㊁职称㊁学历㊁工作经历等多方面进行㊂2.全员本科生导师的机制保障学院自2003年启动导师制以来,期间从未间歇㊂学院明确指出,担任本科生导师是专任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并将专任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列入了学院教师的岗位聘任职责,要求本科生导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业指导和成长成才过程(主要环节和内容如表2所示),以深入推进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实现 全员㊁全过程㊁全方位㊁全环境 育人目标㊂表2㊀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的主要环节和内容类别指导环节/内容备注新生入学教育和适应性教育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含开学典礼㊁迎新晚会等)㊁适应性教育㊁思想政治教育㊁理想信念教育㊁安全教育等定期/不定期学习指导专业介绍㊁选课指导㊁专业学习指导㊁学业情况监测与预警㊁考研指导㊁毕业论文(设计)指导㊁创新创业教育㊁社会实践指导㊁科研能力培训㊁课外科技活动指导㊁学风考风建设㊁诚信教育等定期/不定期职业规划㊁就业指导入学教育:新生大学生涯规划教育㊁职业生涯规划㊁就业形势分析㊁就业推进㊁就业动员㊁求职指导㊁就业技能培训㊁职业发展指导等定期/不定期其他日常教育与管理㊁突发事件处理㊁志愿服务㊁社会服务㊁社团活动等协助㊀㊀为了深入推进全员本科生导师制,加强本科生导师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㊁引导,确保学生在顺利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学习和达成毕业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确保本科生导师制落到实处,同时为了避免教育㊁管理和指导学生过程中出现盲区和真空地带,实现无缝连接,对辅导员㊁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进行了明确,特别是在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学业指导方面,明确了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的工作主体责任和义务,并将党/团支部建设㊁辅导员㊁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组㊁关工委成员㊁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团队等纳入通盘布局,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和评价体系㊂根据‘西南科技大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性意见(试行)“㊁‘西南科技大学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和‘西南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制定和完善了‘西南科技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辅导员㊁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队伍建设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机制,每年对本科生导师进行考核㊁评优,对考核合格的本科生导师计发工作量(津贴),对考核优秀的本科生导师再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本科生导师,通过扣减或停发工作量(津贴)㊁领导谈话㊁减少学生指标㊁取消资格等方式处理㊂(二) 1+3 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及效果1.为学院思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与学校绝大多数学院采用 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 全覆盖模式进行比较,目前学院执行的是 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制 学生44管理㊁教育模式和 五位一体 全员育人模式(如图1所示)㊂从具体的工作实施效果来看,学院已经形成了立体化㊁多元化㊁层次化㊁个性化的良性运行体系,本科生导师队伍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大大改善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㊁学历㊁职称㊁年龄㊁学缘等结构,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融入了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 文以载道㊁潜移默化 方式,丰富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㊁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和推进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育人队伍保障,为构建和完善 大思政 工作格局及运行机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㊂图1㊀ 五位一体 全员育人组织模式示意图2.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强大的本科生导师队伍,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竞赛水平充分利用材料科学与工程㊁化学㊁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均归属学院的优势和 材料与环境学科群 一流学科建设契机,将学校各个部门以上三个学科的所有专任教师均纳入了本科生导师库,构建了一支职称㊁年龄㊁学历㊁学缘㊁学科背景等结构合理㊁水平较高的本科生导师队伍㊂本科生导师库中现有专任教师近200人,其中有博士㊁硕士生导师近140人,正高职称47人,副高职称5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0人㊂同时,为了满足对学生实现 因材施教㊁分类培养 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的需求,通过将相关学科或不同学科的优质导师资源共享,打造和构建 复合型 多对一的导师队伍,实现对学生的优质高效综合指导和服务㊂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例,通过跨学院㊁跨学科㊁跨专业等方式组建学生竞赛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之间㊁老师之间的交流,拓宽了学生的有效参与面㊂近年来,不同学院㊁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参与学校以及其他课外科技活动及学科竞赛的比例和人数均大幅提升,学科竞赛的水平和成绩提高明显,如在近几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系列大赛㊁国际SAMPE 超轻复合材料桥梁/机翼学生竞赛(中国赛区)等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了重大突破㊂从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取得的成绩来看,由于整合了学校最优质的师资㊁硬件平台等资源,强化了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的互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科技竞赛的水平和成绩,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20]㊂3.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学院大力支持以课题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导师配备和团队指导,主要从学习能力培养㊁激励学生继续深造(考研㊁出国/出境)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及创业三个方54面与本科生导师制相结合,构建以导师为主导㊁学生为主体的运行模式,最终形成以一个或多个课题组为基本单元的学生学习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团队群(如图2所示)㊂由于学院大多数本科生导师均为研究生导师,同时,学院本科生总生师比为10ʒ1左右,研究生总生师比为2.5ʒ1左右,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为1ʒ4左右,因此各个课题组均较容易实现 导师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本科生 这样一个层次丰富㊁完善的育人梯队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梯队㊂图2㊀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学生课外科研创新团队群构建示意图㊀㊀近年来,学院立足学科优势,采取科技活动进课堂㊁进课程㊁进班级等模式,广泛动员学生,已逐渐形成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大赛 ㊁ 混凝土设计大赛 ㊁ 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 ㊁ 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 ㊁ 化工设计(实验)大赛 ㊁ 金相技能系列大赛 等具有学院学科专业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品牌,每年固定参加的国家级赛事10-12项(部分赛事两年一次),涵盖了学院所有专业和专业方向,已经形成了稳定的 一专业(方向)一品牌 的良好格局,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良好平台㊂第二课堂特别是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㊁培养和挖掘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吸引了广大研究生和本科生积极参与,在指导教师㊁辅导员㊁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团队和本科生导师的指导下,学院每年累计参与第二课堂学生近2000人次,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院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㊂近三年来,学院累计参加国家级赛事近30项,参与研究生和本科生达5000余人次㊂共获得各类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10余项,获奖学生近300人次;本科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64业训练计划项目12项,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39项;本科生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5项[20]㊂4.为学风建设和就业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本科生导师既是学业导师,同时也是人生导师㊂在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方面,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可较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考研率和升学率一定幅度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明显提升㊂学院自2003年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已经有17年左右的运行基础,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并进行了切实认真的总结和改革㊂从运行效果来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运行㊁管理㊁评价等体系也日趋完善,目前学院所有专业学生均实现了本科生导师配备全覆盖㊂从执行情况看, 1+3 全程本科生导师制推行效果良好,本科生毕业率㊁授位率㊁就业率㊁考研率㊁升学率逐年提高,对学习困难学生和学业预警学生的帮扶效果好,学生违纪违规率㊁延长学习年限学生人数降低㊂同时, 1 +3 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在学院和学校具有较大影响力,教师参与积极性高,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高度认可㊂近年来,学院本科生考研报名率接近70%,升学率(含出国/出境)超过35%;学生就业率维持在97%左右㊂近年来,学院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本科生导师,深受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好评,全员本科生导师制已经成为学院育人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如2018年被评为 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 的叶旭教授自2004年共担任62名本科生导师,已毕业42人(正常毕业率100%),考取研究生17人(40.5%),毕业生就业率100%,学生违纪率为0㊂近五年毕业18人,报考研究生13人(72%),考取研究生9人(50%);学生获校级及以上表彰40余人次,获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㊁校级4项,发表论文6篇,申请专利1项,科技活动获奖3人次;学生第二课堂参与率100%;近三年,所带22名学生平均绩点最高3.785,最低2.219,平均3.162(3.0以上15人);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项,如2012年指导学生获得第八届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赛一等奖㊁国赛铜奖㊂三、结语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在中国高校兴起的一种创新性的人才培养制度,全员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对落实 以本为本 和本科生教育的 四个回归 ㊁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㊁完善 大思政 工作格局和机制㊁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㊁加强学风建设以及促进教师积极投身本科生教育培养工作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在后续的工作中将大力推动全员全程本科生导师制与辅导员㊁小班班主任制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为学校特别是普通省属高校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㊂为提升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㊂74参考文献[1]㊀刘继鑫,孙艳宏,孙艳,等.开展 项目-导师制 ,促进实验教学[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2,10(1):48-49.[2]㊀克伯雷.外国教育史料[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㊀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㊁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74-77. [4]㊀赵敏.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看我国施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80-82.[5]㊀杨仁树.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内涵㊁运行模式和制度保障[J].中国高等教育,2017,(6):64-66.[6]㊀安宇,张国强,罗茗.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05:14-16.[7]㊀唐远谋,邵洋,游曌.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学生培养探索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30):181-182.[8]㊀夏船,胡彦霞.本科生导师制国内外历史及现状比较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4,(20):161-161.[9]㊀魏志荣.本科生导师制:历史㊁现状与未来[J].山东高等教育,2015,(10):62-67.[10]陈志忠.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11]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2(1):20-22. [12]王建方,吴文健,满亚辉,等. 本科生导师制 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29(1):44-46.[13]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5):80-84.[14]陈高扬.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21):41-41.[15]王尧,张彦风.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9):152-153.[16]邱国玉,王佩,谢芳.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9):25-27.[17]贾绘泽.高校推行本科导师制的几个主要问题[J].教育探索,2016,(10):44-47. [18]杨仁树,王家臣,刘波,等.以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抓手提升 双一流 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煤炭高等教育,2018,36(2):1-5,25.[19]黄金昭,郭静华,李飞,等.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对促进学风建设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7:11-12.[20]叶旭,李娴,姚亚平,等.多学科融合大学生科技活动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9,46(2):214-215.84。

材料化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022个)

材料化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022个)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材料化学毕业论文选题(1022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材料化学与高技术新材料和信息材料《无机材料化学》课程教学中对网络资源的应用介绍一个材料化学综合性实验基于校企合作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校企合作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两平台双能力”材料化学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材料化学“自主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浅析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关于纳米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分析材料化学工程研究进展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材料化学》选修课教学改革初探浅论《材料化学》课程兴趣的培养材料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浅谈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于《材料化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材料化学实验室创建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基于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材料化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构建浅析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材料化学专业教学探索与思考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运行新模式研究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材料化学科研实践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探索材料化学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依托前沿科学研究提升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材料化学实验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初步探讨浅谈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建设与成果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浅谈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土木建筑材料化学性质和耐久性的分析基于CDIO理念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初探启发式教学在材料化学课中的运用初步探讨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感受《材料化学》的魅力基于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材料化学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型教学在材料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材料化学专业双语教学及课堂发言调查分析地方院校材料化学实验的建设与研究《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材料化学研究进展 C.N.R.Rao研究论文选地方院校综合性材料化学实验的改革实践玉米秸秆加工包装材料化学预处理条件研究材料化学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地方院校材料化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探索纳米材料化学的双语课程教学与实践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材料化学专业分层次法开设实验研究材料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材料化学的评述与展望纳米材料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探讨跨材料与化学一级学科改革我校材料专业研究生培养纳米材料的化学和光化学反应以及应用固硫灰复合胶凝材料的化学激发探索废旧聚合物材料的化学循环利用纳米结构材料的化学Ⅱ浅谈纳米材料的化学锂化与电活性学会用身边的材料做化学实验硅材料的化学提纯工艺优化研究半导体材料的化学-力学平面化分子组装成材料材料化学的实例研究:混合价态、磁性和超导现象采用FSS化学材料加固材料治理滚帮技术高职化学中材料与商品学中材料教学的关系研究材料物理专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高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探讨浅析金属材料元素化学分析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教学价值材料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装饰材料中的化学问题探讨基于Ag@BSA核壳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特异性检测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与认知方法改造金属材料先进化学热处理技术及应用“材料物理化学”绪论课的教学设计研究生《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探创设情境、拓展材料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断裂力学力学、材料科学和化学的集成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化学激发化学材料在消防实践中的应用材料专业分析化学课程创新教学浅谈有机高分子化学材料—塑料“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检测题桥梁裂缝化学材料灌浆的处理方法探析新型化学材料在立井过断层破碎带治理片帮中的应用实践掘进过断层带及处理冒顶中化学材料的应用浅谈加固土体化学材料的性能与应用浅析高分子化学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材料让世界更美好材料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改革从化学材料说开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超分子化学新材料\环境与化学复习点拨大量化学材料的应用让摩天大楼成为火灾加速器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应用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小班美工区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材料科学类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第49课时化学与材料的发展电子材料表面抛光中化学和机械的平衡及其改善方法直击中考中化学与材料类试题充分利用拓展材料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张彭义:应用化学与材料学解决室内空气污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玉米塑料——第四类化学新材料生活化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火电厂在市场化条件下如何有效管控化学大宗材料质量纳米复合材料标记物放大电化学免疫 分析乳制品中的大肠杆菌高分子化学灌浆材料及其在混凝土防渗堵漏工程中的应用探讨化学化工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铝电解用化学防渗材料的研究化学化工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新型高分子化学注浆材料在碱沟煤矿的应用材料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工作探讨金属材料焊接专业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骨修复材料知识引入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焊接专业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新课标高中化学阅读材料——荧光增白剂运用教材中有关化学史的材料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新课标高中化学阅读材料FCC化学填充材料充填技术在高冒区中的应用离子水——新课标高中化学阅读材料节水保水新产品:第四大农用化学生产材料化学固沙材料研究进展刍议国内化学高分子材料应用前景液相化学氢存储材料制氢研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初探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油田化学中纳米材料的应用技术探讨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学案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工科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化学化工及材料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成效分析化学课导言材料的选择探索“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材料专业研究生《缺陷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分析化学在陶瓷原材料检测方面的应用及举例高职化学课外阅读材料教学研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成效甲基丙烯酸甲醋混凝土化学灌浆修补材料的特点与应用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生物电化学中的应用一则高中化学课外阅读材料——锌空气电池材料点石成金且看固体化学机械化学对CaO材料烧结及抗水化性的影响浅谈水工隧洞混凝土化学灌浆工程中材料与施工工艺的合理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浅谈职专化学新教材阅读材料的教学高职化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电化学基础在新能源材料专业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纳米材料与超分子结构物理\化学与应用中国化学建材及建筑防水材料发展展望利用固相力化学反应制备高分子材料实践分析扩展新课标高中化学内容的一篇阅读材料低碳经济时代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环境材料课程的探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思考探究建筑专业化学实验课怎么更好的与材料课相结合耐化学腐蚀树脂基功能复合材料的防护机理概述电化学电容器中二氧化锰电极材料研究进展激发“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化学液相气化沉积C/C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时的温度场研究钛表面电化学刻蚀及HAP/Ti复合生物材料的研究电化学方法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化学成分对Al—Zn—Mg系模具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莫来石陶瓷基复合材料电化学沉积法制备氧化镍/镍电容器电极材料原位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炭黑复合材料及其吸波性能初中化学实验专题教学实例——“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复习课”化学镀碳纤维增强钛酸铝—莫来石基复合材料中考化学考点解读与训练下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中科院化学所成功研制出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化学自组装合成Sn掺杂的纳米TiO<sub>2</sub>介孔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无机化学实验WO<sub>3</sub>/g—C<sub>3</sub>N<sub>4</sub>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材料化学与高技术新材料和信息材料《无机材料化学》课程教学中对网络资源的应用介绍一个材料化学综合性实验基于校企合作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校企合作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两平台双能力”材料化学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材料化学“自主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浅析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关于纳米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分析材料化学工程研究进展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材料化学》选修课教学改革初探浅论《材料化学》课程兴趣的培养材料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浅谈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于《材料化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材料化学实验室创建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基于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材料化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构建浅析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材料化学专业教学探索与思考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运行新模式研究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材料化学科研实践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探索材料化学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依托前沿科学研究提升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材料化学实验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初步探讨浅谈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建设与成果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浅谈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土木建筑材料化学性质和耐久性的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研究吕乾睿
【期刊名称】《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年(卷),期】2022()6
【摘要】近年来,本科生学业导师制逐渐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阐述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起源、发展及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完善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策略与建议。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吕乾睿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对基于SWOT分析的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2.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定位与工作方向——基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思考
3.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调查与分析——以衢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为例
4.基于本科生学业导师视角下的学业导师制度分析
5."双一流"背景下材料化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探讨与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运行新模式研究

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运行新模式研究
并技・ 探索・ 争I 毫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项目 钠
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质量运行新模式研究
周 馨慧 杨 涛 ( 南京 邮 电大 学 材料 科 学与 T* i 学院, 江 苏 南京 2 1 0 0 2 3 )

出现 的问题加 以指导 。毕业论文在经过指导老师和的审查合格之后 . 学生才可进行毕设答辩 .同时成绩的评定标 准必须 坚持公平公正 . 实 事求是的原则 .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实施质量监 控机制也是提 高毕业论文 质量的一项非 常重要的措 施. 监 控机制主要包括初期检查 、 中期检查 和后期检查三 个部分 。由 校、 院、 系三级共 同承担整个机制 的运行和管理 . 对毕业论文工作 的每 个环节实行 跟踪 监督 . 结合本科 教学评估 的标 准和要求 . 强化过程管 理, 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制度 , 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2 _ 3 全面实施导师制 .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指导教 师作 为毕业设计全 过程的主导 . 发 挥着重要 的作 用 . 建立 指导教师 的筛选机制 . 保证指导 教师队伍 的高质量 . 形成 一支责任心 强并且科研经验丰 富的指导教师 队伍 . 这是提高毕业论文指导质量 的 强有力保证 在学校鼓励学生进行学术探索和课题 申报的大环境下 . 应尽快确 定本科生指导老师 .鼓励学生积 极参加指导 老师的研究课 题 。在科研实践过程 中, 学生发现新 的问题 , 分析并解决了这些问题 , 在不 断的发现和解决 问题过程 中.学生不仅可 以巩 固课堂所学知识 . 而且学生 的思维也得到 了应有 的训练 . 使其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 得到不断提高 这些不仅可为后期 的毕业论文 的开展奠定基础 . 为毕 业论 文质量 的提高提供 了可能 . 更 为以后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或者 服务 社会 打下基 础

浅谈教学管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浅谈教学管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浅谈教学管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摘要】本文从加强选题指导、合理安排进度计划、规范论文字数要求、加强论文评阅工作、加强学术诚信教育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相关措施。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这些措施,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不断地完善教学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为高校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教学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提高论文质量、选题指导、进度计划、论文字数要求、论文评阅、学术诚信教育、研究方向、教育质量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完成的重要学术任务,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检验和提升作用。

目前一些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内容雷同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术声誉。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迫在眉睫。

研究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本科毕业论文已经成为衡量学生成长和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指导教师资源不足、评阅工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存在选题不明确、进度拖延、论文重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论文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对本科生综合能力和学业水平的考核,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毕业结业。

教学管理在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规范论文写作流程,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教学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论文质量,更可以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研究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研究

材 料 成 型及 控 制 工程 专 业 教学 工 作 中最 主要 的环 解不 深 , 生关 系短期 内难 以融 洽 , 学 生不 能 深刻 理 师 使 节本科 毕业 设计 ( 论文 )是对 学生 在校 期 间所 学理 论知 解 题 义 , 不 能进 行充 分 的 资料 收 集 准备 ; 生兴 趣 与 , 更 学 识和 专 业技 能 的一 次全 面 检 阅 , 学 生 走 向社会 、 入 安排题 目严重错位 , 是 进 学生态度消极 , 工作被动 , 给毕业设
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薄弱, 择业对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形成较大影响, 提出了可以
借鉴其他 高校在毕业设计( 论文 ) 中试行一年导师制的做法 , 并且要规 范管理毕业设计( 论文 ) 各环 节。只有这样
才 能提 升 质 量 , 高教 学效 果 。 提
关键词 : 本科毕 业设计( 论文)一年导师制 ; ; 材料成型及控制 工程 中图分类号 : 4 . 7 G6 2 7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2 4 0 (0 10 — 0 6 0 10 — 17 2 1 )6 0 3 — 2
2 1 年 第 6期 01 ( 总第 9 4 ) 5期
黑 龙 江教 育 ( 教研究与评估) 高
HE L I ONq I ANG DUCA ON ( g e d ct nRe a h& A pa a) E TI Hih r u ai s r E o ec p r s1 i
N o. 201 6, 1
S ra o.5 e 料 成 型 及 控 制 工 程 专 业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 文 ) 量 提 升 研 究 论 质
王 正 军
( 迁学院, 宿 江苏 宿 迁 2 3 0 ) 2 80 摘 要: 材料成型及控 制工程 专业本科毕 业设计 ( 论文 ) 是教 学中最主要的环节 , 文针 对 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 本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挑战及对策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挑战及对策

第40卷第2期2021年2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CollegeVol.40No.2Feb.2021D01:10.16276/51-1670/g.2021.02.010“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挑战及对策王萍萍,何登良,刘树信,唐杰,陈宁(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新办材料类专业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学校实践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课程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所得结果可为地方高师院校开设相关工科专业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新工科;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挑战;对策中图分类号:G6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12X(2021)02-0048-040引言我国现有大量培养服务于国家基础教育的师范型人才的地方高师院校,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该类院校下设的理、化、生等院系都面临专业拓展与转型的困境,因此许多地方高师院校在原有化学、物理、生物等师范专业的基础上,开办了一系列与原有师范专业紧密联系的非师范理工类专业,其中材料类专业,由于应用性强、需求大及与化学、物理等学科联系紧密等原因,逐渐成为该类院校应用转型过程中新办非师范理工类专业的重要选项之一.近年来,国家高等教育提出进行“新工科”建设,着眼于内涵式质量提升,以适应新产业及技术革命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⑴.但是由于地方师范类院校的历史沿革、学科布局、地缘因素等特点,使得该类院校在举办应用型工科专业时,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服务社会等方面均面临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加快地方高师院校应用型工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就极为迫切23].本文以地方高师院校创办应用型材料类专业为切入点,结合学校实践,系统分析了当前地方高师院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地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课程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对策■1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11材料类专业竞争激烈材料类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分布较广,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主要是综合性大学、理工类本专科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材料类专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办学层次和庞大的办学规模.以四川省为例,目前开设材料类本科专业的本科高校就已达14所,其中有以四川大学为代表的985高校,也有包含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在内的高水平行业类高校,同时也有攀枝花学院等新兴本科院校,另外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师范类本科院校也加入了举办阵营,同时还有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材料类专业在特定领域也具有较强竞争力,因此四川高校材料类专业已形成数量多,分布广,竞争激烈的发展格局•以师范本科院校为例,目前川内开设材料类专业的院校包括四川师范大学(材料化学)、西昌学院(材料收稿日期:2020-02-17基金项目:绵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Mnu-JY18045、Mnu-JY20040)、四川省应用示范课程建设项目(Sc-nmul906)、绵阳师范学院示范课程项目(MnuJY18156、Mnu-JY1822、Mnu-JY2074)、绵阳师范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Mnu-JY18097).第一作者简介:王萍萍(1983-),女,四川绵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环境友好材料.•48•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与工程)、绵阳师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宜宾学院(材料化学),但是师范本科院校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资源、学生就业、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师范院校材料类专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1.2专业定位不准,与师范专业衔接差地方高师院校开设“材料类”专业的院系一般为理化类院系,主要培养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师范型人才,而“材料类”专业属于大类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中对该专业的表述如下:“材料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类本科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8个基本专业,以及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6个特设专业”⑷,可以看出材料类专业覆盖面之广•地方高师院校在开办材料类专业时须克服从化学、物理等学科专业跨越到材料类专业的困难”切•部分高师院校往往忽略了材料类专业与原有师范专业基础如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机衔接•具体体现在:(1)专业定位不清,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定位;(2)软硬件准备不充分,简单套用原有师范专业的教学资源及人才培养模式;(3)脱离原有依托院系的现有办学资源,形成不同学科并行发展,使得专业建设投入过大,难以为继•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中规定,对于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用于实验仪器的添置经费,初期一次性投入一般不低于1000万元;对于新建二级专业,一般不低于300万元⑷;(4)办学模式上大都沿用师范专业,专业建设与管理理念不符合工科专业发展规律.13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短板,不利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基础-目前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资结构主要以师范或理科类专业为主,专业师资来源一是原有专业教师转向进入新办材料类专业;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专业教师;三是从其他高校或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地方高师院校与传统材料类强校相比,由于历史沿革、地缘因素、学科布局、软硬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诸多短板血叫主要体现在:(1)优秀高层次人才引进陷入引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境地;(2)教师学科专业方向分散,专业课程教学、学科方向凝聚、科研团队建设、教学科研成果孵化等方面举步维艰;(3)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无余力进行专业学科建设;(4)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不足,大部分教师缺乏工科专业的实践经验•14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缺乏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是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要求具有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涉及主要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专业见习、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专业研习等环节•地方高师院校原有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主要体现在:(1)非师范专业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专业认可度欠缺,现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如“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验室配备不齐全,实验仪器设备种类及数量不足,实习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等;(2)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为生产型企业或研发型单位,实习实训工作开展流于形式,学生难以获得系统的专业训练;(3)由于软硬件的匮乏,学生工程训练程度较低.2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对策针对面临的挑战,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进行建设,实现新办材料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2.1精准定位,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专业定位必须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同时考虑区域内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规划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认真调研,仔细分析区域内开设材料类专业的院校的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差异化人才培养和错位竞争;(2)客观分析依托高校及院系的学科专业特点、师•49•王萍萍,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挑战及对策资队伍、实践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等条件,做到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3)深入讨论,凝炼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学科专业特色;(4)以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为纲,做好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开展专业建设工作•2.2内培外引,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兴教必强师,高素质师资是专业形成特色和亮点的保障,积极开展“内培外引”,打造“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在学科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2)深挖内潜,注重“内培”.通过学历晋升、职称晋升、访学进修、实践锻炼等形式不断优化现有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素质,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师资队伍•(3)专兼结合.采用兼职制、导师制、联合培养制等多种方式,把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名师、技术能手“请进来”,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4)积极推动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形成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的良好局面,达到平台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5)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与激励制度,促进教师评价的制度化•2.3共享共建,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极为关键.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涵盖课程实验、专业实习、专业见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课程实验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类等学科基础实验;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实验、材料制备与合成实验、材料性能测试实验、专业特色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包括金工实习、专业见习、企业实习、专业研习等;另外毕业论文(设计)需满足一人一题的实际训练⑴问.(2)结合工科专业发展要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高专业教学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水平•建立与产业链对接的开放式的科研创新平台和综合实验教学平台,重点建设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室、大型材料测试表征仪器平台、专业特色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工厂等;(3)创新思维,有效利用共享资源平台•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各类纵向、横向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探索创新实践方式,适应工科专业发展.如采用顶岗实习、集中实习、实习实训结合等方式,盘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资源•2.4强化课程建设,打造优质专业课程体系“新工科”背景下,坚持先进性、针对性、应用型、综合化为原则,以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按照“教师适应课程、课程适应专业、专业适应学生,学生适应社会”的课程建设思路,构建与行业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体系.(1)科学梳理专业课程体系,在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材料制备与合成等传统专业主干课程群的基础上,积极开设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群;(2)强化专业课程的行业特色,在课程类型、课程学分、课程内容、课程考核等均符合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形成自身的特色课程群⑺;(3)紧扣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新时代要求,建立涵盖2-3门在线开放课程、1-2门应用型示范课程、1-2门创新型示范课程的优质课程体系;(4)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保证每门专业课程均有完整、科学的课程资源库(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案、教学日历、教学课件、教材、习题库等);(5)课程教学内容要突出创新性、前沿性与时代性,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及时将学术研究与科研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2.5产学研结合,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地方高师院校应“准确识变,主动求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造“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高校与地方融合发展、融合发力的良好格局[14-16].在学校的新办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等方面务必抓住区域经济发展机遇,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培养、科研成果转化、联合科研攻关、实践资源共享等形式与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形成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转型•3结语地方高师院校理科院系的专业发展向非师范理工类专业拓展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新工科”建设背•50•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应找准专业建设定位,准确识变,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专业综合改革,解决地方高师院校举办非师范专业的各种挑战,从而推动师范类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应用转型•参考文献:[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2]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6-35.[3]万明攀,向嵩,张晓燕,等.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路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89,[4]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惠群,陈志谦,李路,等.从材料类专业现状看我校材料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山东省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11):36-41.[6]孙延一,王悦辉,瞿晓岳,等.浅谈材料化学专业建设[J].广东化工,2012,(04):256-257.[7]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7,5(3):22-35.[8]齐亮,王道武,敬凤婷,等.“1341”金属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山西青年,2019,(16);26-27.[9]张雪辉,梁彤祥,杨牧南,等.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一以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类专业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20,37(03):85-88.[10]张兴辉,师海雄,李姗姗,等.新工科视域下材料类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探索一以兰州文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02):115-120.[11]谭俊华,翟燕,倪波•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工程德育教育建设途径研究一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J]•山东化工,2020,49(01):116-118.[12]周耐根,唐建成,徐玉华,等.面向新工科的材料类专业校内工程实践场所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4)=242-244.[13]崔振铎,原续波,孙清池,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S1)=52-54.[14]胡文娜,刘伟•应用型高校如何谋划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以蚌埠学院为例[J]•广东化工,2018,45(4):184-185.[15]谭洪生,李爱香,杨彦功,等.体现区域经济特色的材料化学专业建设[J].广东化工,2012,39(03):197-206.[16]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17]胡永生.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20-26.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Specialty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y under the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WANG Pingping,HE Dengliang,LIU Shuxin.TANG Jie,CHEN N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Mianyang Teachers'College,Mianyang,Sichuan621000)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specialty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According to the school's practice,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rough talent training model,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curriculum construction,and service to society.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to set up relate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Keywords:new engineering,local normal university,material specialties,challenges,strategies(责任编辑:陈英)・51・。

构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也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

文章通过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以及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现实意义,结合工作实践,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实践高等院校扩招十年来,本科教育规模的迅猛发展,教育资源日趋紧张,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质量令人担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削弱。

因此,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科学管理,使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评价制度化、科学化,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质量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分析1.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检查流于形式。

高等学校一般都有各自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但许多学校的管理规定已经多年没有修订。

在教育发展迅猛的这些年,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不断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广泛调研的情况下进行修订。

还有一些学校虽然规章制度较为完善,但是疏于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过程管理的疏漏,中期检查流于形式,使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2.教师指导学生过多,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高校的扩招,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一些学校的教师需要指导10篇以上的本科毕业论文,再加上研究生论文的指导和科研任务的要求,使得教师很难投入足够的精力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导致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下降。

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不用要求有创新,因此在无形中放松了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要求,形成了“走过场”的态度。

3.学生知识基础不踏实,态度不认真。

近年来,进入高校的“门槛”越来越低,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逐年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运行新模式研

【关键词】导师制;毕业论文;材料化学;本科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能力,是对大学生本科四年学习成果的阶段性总结和审核,同时也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

本科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普遍缺乏系统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经历,因此,有必要经过本科毕业设计这样一个过程的系统训练为以后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或者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同时,本科生毕业设计对于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1-2]。

1 材料化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及原因
材料化学专业是研究从制备到废弃全过程中材料的化学性质,其研究范围很广,既包含了整个材料领域,又包括各类应用材料在有机和无机等多领域的化学性能,它是一门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在工业化生产中与化学和材料有关的问题的学科。

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

材料化学跨越了材料和化学两大类学科。

是一门既具有交叉边缘学科性质又含有应用理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

同时,正由于材料化学学科的交叉
性和复杂性,从而导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凸显出相对于其他传统学科所不同的教学难点和盲区。

这就给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提高了难度,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不断的转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逐年下降。

高校教师指导的学生和毕业论文的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导致每个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指导。

并且在考研、就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于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对毕业论文持应付态度,得过且过,导致论文质量普遍不高。

毕业论文工作易流于形式有的选题偏大或选题落后于当前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水平;有的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内容空泛,缺乏现实依据和说服力,更没有从理论到实践转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试验设计和研究技术路线不合理,试验数据错误;有的毕业论文仅仅是罗列了相关的文献内容,简单概述他人的成果与现状,并没有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甚至存在着抄袭论文的恶劣行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已经达到了所需的某些硬性要求,但其论文的质量并没有实现质的变化。

因此,改变本科毕业论文的现行状况,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3]。

2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对策
2.1 提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本科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常规的本科教学环节,它是高校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首要环节,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综合技能训练。

要想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仅仅是对学生,同时也是对老师的要求。

通常可以采取动员大会、学术论文大赛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从而使教师、学生乃至管理人员认识到毕业论文工作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取代的。

2.2 加强过程管理,实施质量监控
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需要学生、指导老师和组织协同配合,以学生为毕设主体,指导老师为主导,组织管理提供保障。

从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来看,主要包括从选题到答辩等诸多环节,每一个部分都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要求,从而使毕业设计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

具体到每个环节,首先应严把命题关,完善选题管理办法,所选题目应具有时效性。

其次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资格,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师的指导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最好毕业论文的组织撰写,教师应明确各阶段的要求,检查进行情况,并及时总结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毕业论文在经过指导老师和的审查合格之后,学生才可进行毕设答辩,同时成绩的评定标准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实施质量监控机制也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
施,监控机制主要包括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三个部分。

由校、院、系三级共同承担整个机制的运行和管理,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每个环节实行跟踪监督,结合本科教学评估的标准和要求,强化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制度,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2.3 全面实施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主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立指导教师的筛选机制,保证指导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形成一支责任心强并且科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这是提高毕业论文指导质量的强有力保证。

在学校鼓励学生进行学术探索和课题申报的大环境下,应尽快确定本科生指导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

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分析并解决了这些问题,在不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应有的训练,使其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这些不仅可为后期的毕业论文的开展奠定基础,为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更为以后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或者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3 科研导师制的特点
科研导师制是多层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模式之一[4-5]。

以科研作为纽带,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能力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度不同于研究生阶段实行的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