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word 教育资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word教育资料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 第一章总论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1.2 原始资料 .....................................................1.2.1设计参数资料.........................................................1.2.2基本设计要求......................................................... 第二章供热负荷计算..............................................2.1.供热面积的计算 ........................................................2.2.供热负荷的计算............................................... 第三章供热方案设计 ..............................................3.1室外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3.1.1供热管道平面布置类型........................................3.1.2供热管道布置原则............................................ 第四章热伸长及补偿器选择计算....................................4.1 热伸长及固定支架确定.........................................4.1.1热伸长......................................................4.1.2固定支架....................................................4.2 补偿器 .......................................................4.1.1设置补偿器的意义............................................4.1.2补偿器的选择................................................ 第五章供热管网水力计算及水压图..................................5.1管网水力计算 .................................................5.1.1水力计算的一般要求.........................................5.1.2水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5.1.3部分管路计算实例............................................5.2水压图绘制及分析 .............................................5.2.1绘制管路水压图的必要性.....................................5.2.1 水压图的原理及其作用.......................................5.2.2 绘制水压图的步骤和方法..................................... 第六章其他........................................................6.1 主要参考资料...........................................................6.2附表..........................................................附表1——供热负荷计算及初步水力计算表 ..........................附表2——详细水力计算表.........................................结语 ............................................................. word教育资料..word教育资料第一章总论1.1 设计任务及要求本次设计为太原市XX小区二次网工程设计。
天津市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首先是选择某地一建筑物,然后根据该地的气象资料特征。
计算该建筑物热负荷,合理选择确定该建筑物的供暖系统方案。
以及散热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并根据该供暖方案对该系统进行水力计算以及系统的阻力平衡。
绘制该建筑物的平面图.供暖系统图。
考虑该地区气象特征以及建筑物的特点。
根据当地节能;环保要求。
选择最合理的热水供暖系统。
进行该系统的设计计算。
关键词:热负荷;散热设备;水力计算目录目录 (1)第1章概述 (1)第2章设计依据 (2)第3章供暖热负荷计算 (5)第4章热水供暖系统设计方案比较与确定 (11)第5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13)第7章辅助设备的选择 (20)设计总结 (22)参考文献 (23)第1章概述1.1 设计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供热工程、流体输配管网课程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算、制图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室内采暖系统的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
采暖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2 工程概述本工程为天津市雅苑小区3号楼2单元,共四层,建筑层高为3.3米,供水温度为tg=95℃,回水温度为th=70℃。
室外供热管网为地沟热敷设,管道中心标高-1.5米,与A 轴线平行,距A轴线5米1.3 设计任务本设计为整栋建筑冬季热水供暖工程。
设计主要内容为:(一)设计准备(收集和熟悉有关规范、标准并确定室内外设计参数)(二)采暖设计热负荷及热指标的计算(三)散热设备选择计算(四)布置管道和附属设备选择,绘制设计草图(五)管道水力计算(六)平面布置图、系统原理图等绘制(七)设备材料表、设计及施工说明的编制第2章设计依据2.1 设计参数2.1.1 室内外设计参数1、室外气象参数= -9℃,极端最低温度为查《空调工程》附录表A-2:供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twt= -13.1℃;冬季室外平均风速为3.1 m/s。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前言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暖通空调、流体输配管网课程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算、制图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室内采暖系统的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采暖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录一.设计原始资料 (3)二.最小传热阻校核 (4)三.热负荷计算 (6)四.采暖系统的选择与确定 (11)五.散热器的选择 (12)六。
管道的布置 (16)七.管道的水力计算 (17)八。
附属设备的选型 (20)九。
总结........................................................................十.参考文献 (15)一、原始资料1.设计题目本工程为呼和浩特市某宿舍楼,整个建筑物为4层,建筑面积约2175。
9平米,建筑占地面积约518。
76平米,建筑总高12。
4米。
一四层层高为3.2米,二三层层高为3.0米。
一层设有大厅,每层都带有水房.热源由城市热网提供,供回水温度为:95℃、70℃,引入口管径为DN50,供回水压差为30kPa。
2.气象参数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呼和浩特市,查《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查出当地的气象资料如下室内设计参数见表如下:3.土建资料根据设计资料,有:(1).外墙采用250mm厚钢筋混凝土(λ=1。
547w/m·K,S=14.95 w/m·℃),外保温采用50mm 厚可挥发性聚苯乙烯板(λ=0。
047 w/m·k,S=0。
7 w/m·℃),表面用20mm混合砂浆((λ=0.872 w/m·℃,S=9.472 w/m·℃)。
(2)。
内墙采用空心砖厚240mm(λ=0。
供热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冬季热水供暖工程

目录第1章绪论 (1)1.1设计目的 (1)1.2工程概述 (1)1.3设计任务 (1)第2章设计依据 (2)2.1主要参考资料 (2)2.2设计范围 (2)2.3设计参数 (2)2.3.1 室外设计参数 (2)2.3.2 室内设计参数 (3)2.4设计原始资料 (3)2.4.1 土建资料 (3)2.4.2 建筑结构 (3)2.5动力与能源资料 (3)2.6其他资料 (3)2.7朝向修正率 (4)第3章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5)3.1热负荷组成 (5)3.2负荷计算 (5)3.2.1 围护结构计算参数 (5)3.2.2主要计算公式 (5)3.3热负荷计算 (7)第4章热水供暖系统设计方案比较与确定 (8)4.1循环动力 (8)4.2供、回水方式 (8)4.3系统敷设方式 (9)4.4供、回水管布置方式 (9)第5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10)5.1散热器的选择 (10)5.2散热器的布置 (10)5.3散热器的安装 (10)5.4散热器的计算 (10)第6章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11)6.1确定系统原理图 (11)6.2系统水力计算 (11)6.2.1 散热器计算 (11)6.2.2 户内水平系统水力计算 (12)6.2.3 单元立管与水平干管采暖系统水力计算 (19)附录 (23)参考文献 (24)总结 (25)第1章绪论1.1 设计目的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完《供热工程》后的一次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程,按照工程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图集和有关参考资料,独立完成建筑所要求的工程设计,掌握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设计流程,通过对系统的设计进一步掌握供热工程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负荷计算、水力计算、散热器计算、系统选择的具体方法,从而达到具有能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供暖系统设计的能力。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目的: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设计内容:1. 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供热原理、热负荷计算、热力循环等方面的内容。
2. 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热源选择、管道设计、设备选型等方面的内容。
3. 供热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设备安装、管道连接、系统调试等方面的内容。
4. 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系统运行监测、故障排查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设计要求:1. 学生需要参与课堂教学,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学生需要参与实验操作,掌握供热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
4. 学生需要参与供热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熟悉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设计步骤:1. 理论学习:学生需要参与供热工程的相关课堂教学,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参与供热工程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际操作技能。
3. 设计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
4. 安装调试:学生需要参与供热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熟悉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5. 经验总结:学生需要结合实际操作和设计任务,总结经验并进行报告。
设计评价: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按照要求编写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过程、结果分析等。
2. 设计成果: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并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工作,取得可行的设计成果。
3. 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备注:该课程设计说明书仅为参考,具体的设计内容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1+0.02)=244.32W (4)北内门 传热系数 K=2.91W/m2*℃,温差修正系数 =0.7,传热面积 F =1×2.1×2=4.2 ㎡ 北内门基本耗热量为: Q4 KF (tn twn)a =2.91×4.2×(20+3.9)×0.7=204.47W (5)北内墙 传热系数 K=1.345W/m2*℃,温差修正系数 =0.7,传热面积 F= (3.6+3.6+2.2)×3.2-1×2.1×2=25.88 ㎡
围护结构
传热系数 W/m2*℃
外墙 0.54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内墙
外窗
内门
1.345
2.34
2.91
屋面 1.169
2.4 其他资料
热源:换热站 热媒:热水 热媒参数:95℃/70℃ 建筑物周围环境:城市内、无遮挡
三、供暖热负荷计算
3.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围护结构耗热量包含内容: ①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②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③冷风渗透耗热量; 上述代数和,分为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2
六、管道的布置 6.1 干管的布置 6.2 支管的布置
七、采暖系统水力计算 7.1 水力计算 7.2 水力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7.3 各用户水力计算 7.4 立管水力计算的示例 7.5 不平衡率的计算
八、附属设备选择 九、课程设计总结 十、 参考文献
3
一、设计要求
1.1 目的及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继课程之后进行的。它是深入学习和消化课程内容的重要环
3.3 负荷计算示例
下面 107 房间为例进行热负荷计算: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注:以上为房间编号,每层对应的房间编号分别是在编号前加上对应的楼层号,例如,一层 1 东户卧室 1 对应编号为 101
6、围护结构低限传热热阻:������0.������������������ =
������ (������ ������ −������ ������ .������ ) ∆������ ������
2
序号 1 2 3 4 5
设备及材料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包括: (1)室外参数,室内参数:
(2) 热媒及总耗热量: (3)散热器型号及总片数: (4)管材选择及管道连接: (5)保温材料及保温方式: (6)系统安装完毕后进行的水压试验说明: (7)管道支架的选择说明: (8)管道表面的刷油说明: 室内管道与散热器刷红丹防锈漆一遍,银粉漆两遍; 立管与干管有保温层,在保温前进行除锈处理,并涂刷一层防锈漆(铁红酚醛防 锈漆) ,保温外护层防锈措施:刷两边调和漆。 (9)采暖系统的其他统一说明: 连接散热器的支管 i=0.01,其他未尽之处详见简明供热设计手册 22 论述设计特点,存在的不足之处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1、概述: 地址:北京市地形特征: 2、土建资料见建筑图 3、气象资料: (1) 、北京市中心位置:北纬 39°54′20″,东经 116°25′29″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 20~60 米,山地一般海拔 1000~1500 米 (2) 、设计用室内外气象参数及其他参数 表 1-1 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 门厅、卫生间、卧室 起居室、餐厅 18℃ 18℃ 表 1-2 冬季气象参数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冬季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 冬季最多风向 最低日平均温度
3 窗户:窗框材料取塑料,窗户类型为单框 LOW-E 中空式,即双层窗,得:kch=2.2w/(m .k) ○ 2 4 外门:取 kwm=2.0w/(m .k) ○ 2 ’ 5 地面:采用 50mmEPS 挤塑板保温 Ri=1.91m .℃/W,用 R0 =R0+Ri 得: ○ ’ 2 第一地带: k0 =0.25w/(m .k) ’ 2 第二地带: k0 =0.16w/(m .k) ’ 2 第三地带: k0 =0.10w/(m .k) ’ 2 第四地带: k0 =0.06w/(m .k) 8、列表计算各房间的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见附表 1) 9、计算冷风渗透及冷风侵入耗热量 (1)渗透空气量:V=Lln 朝向修正系数 n:北向:0.35,东向:0.15,南向:0.70,西向:0.90 3 ’ ’ 双层窗 L 取 3.2,ρ w=1.4kg/m , Cp=1.0kj/kg. ℃ , Q2 =0.278Vρ wCp(tn -tw ) ’ ’ (2)冷风侵入耗热量:Q3 =NQwm ,N=65n% 10、求出建筑物总耗热量并汇总成表(见附表 2) ’ ’ ’ ’ Q = Q1 + Q2 + Q3 11、选定散热器型号: 四柱 813 散热面积 0.28m/片 水容量 1.41/片 重量 8Kg/片 工作压力 0.5MPa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K = 2.503 △t ^0.293 W/m •℃ 热水传媒当△t = 64.5℃时的 K 值为 7.87 W/m •℃ 确定散热器内热媒的平均温度(双管) ,tpj=(tsg+tsh)/2=(95+70)/2=82.5℃ 12、确定各房间所需散热面积及散热片数(见附表 3) 13、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及特点,供暖系统本身的技术和经济拟定合理的供暖系统形式:本次 系统采用双管-异程式采暖系统,采用热水供暖,供水温度 95℃,回水温度 70℃ 14、确定供暖系统引入口的位置: 15、绘制供暖系统轴测草图,并对各立管编号(见轴侧图) 16、确定最不利环路并进行最不利环路的水利计算(见附表 4) 17、按同样方法对最近环路或相邻环路进行水力计算(见附表 4) 18、检查各环路之间压差的不平衡百分数,调整个别管径,使其不平衡率在规定的允许范围 内(见附表 4) 19 确定供暖系统所需的作用压头(保证供暖系统有 10%的富裕压头) : 20 附采暖系统的设备及材料明细表
供热工程课设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0454132学号:***********:***课程名称:供热工程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5.11.30—2015.12.18.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第2章设计依据一、原始资料二、规范及标准三、设计参数第3章供暖热负荷计算一、房间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计算二、房间热负荷计算举例第4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式一、散热器的选择二、散热器的布置三、散热器片数的计算第5章水力计算附表1 房间热负荷计算表附表2 散热器片数表附表3 水力计算表第1章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哈尔滨市一栋三层居民楼,建筑总供暖面积约1052平方米。
系统与室外管网连接,该工程采用热源为城市集中供热,重力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
第2章设计依据一、原始资料1、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2、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规范及标准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
三、设计参数1、室外气象参数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t w=-24.2℃,最低日平均温度为t p.min=-37.5℃;冬季大气压力100.15KPa,冬季室外平均风速为v w=3.2 m/s,主要风向北风,西北风。
围室内设计温度由《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表4.1-1可以查得本设计所用到的民用建筑供暖室内计算温度,整理后列于下表中:不同房间供暖室内计算温度表2.12,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概况:墙体均选用红砖。
内墙为240mm厚。
外墙为620mm厚‘外窗为双层塑钢窗,尺寸(宽×高)为2m×1.5m。
外门为双玻平开门,尺寸(宽×高)为 1.2 m×2.5 m。
内门为单层木门。
地面为不保温地面,K值按划分地带计算。
查天正构造库将结果将上述计算结果整理得:屋面、外墙、、内门、外门、外窗的传热系数分别为: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表2.2第3章供暖热负荷计算对于本居民楼的热负荷计算只考虑围护结构传热的耗热量、冷风渗透引起的耗热量以及冷风侵入引起的耗热量。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项目背景供热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居民和企业提供舒适的冬季供热服务。
本工程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目标1. 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能源利用方式。
2. 学会设计和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和系统。
3. 熟悉供热工程的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
4. 培养学生解决供热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内容1. 供热工程的概述和发展历程。
2. 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
3. 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
4. 供热设备的选型和性能计算。
5. 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学生学习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能源的利用方式。
2. 学生进行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供热设备和系统配置。
3. 学生进行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包括管道的选型、布置和敷设。
4. 学生进行供热设备的选型和性能计算,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
5. 学生学习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包括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和检查。
五、项目评估标准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能源利用方式,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设计方案合理性评估情况。
3. 学生能够进行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4.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并进行性能计算,设备选型的合理性评估。
5. 学生能够理解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六、项目实施时间计划本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计划用时4周,每周2次实验课或实践操作。
七、项目预算及资源需求1. 实验室设备和工具:计算机、CAD绘图软件、热负荷计算软件等。
2. 学习资料:教材、参考书、教学资料、实验指导书等。
八、项目成果1.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供热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述和设计项目1.工程概述本工程为兰州A 研究所办公楼供暖系统设计,整个建筑物为两层,第一层高3.0米,第二层高3.3米。
源由城市热网提供,供回水温度为:95℃、70℃。
建筑物内墙为240mm 双面抹灰粘土砖墙,外墙为370mm 内表面抹灰粘土砖墙。
所有外窗均为塑钢框双层玻璃窗,窗高1500mm,窗台下沿距本层地面1000mm,外窗下均设有与窗同宽的散热器壁龛(深120mm、高1100mm)。
走廊外门为塑钢框双层带玻璃外门。
屋面结构如图所示。
2.设计项目本设计为整栋研究所冬季热水供暖工程。
设计主要内容为:(一)设计准备(收集和熟悉有关规范、标准并确定室内外设计参数)(二)采暖设计热负荷及热指标的计算(三)散热设备选择计算(四)布置管道和附属设备选择,绘制设计草图(五)管道水力计算(六)平面布置图、系统原理图等绘制(七)设备材料表、设计及施工说明的编制二、气象条件的确认1.冬季室外计算参数。
查《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第二版)表1.1-8可得1)室外计算温度11t=-℃。
w2)供暖设计室外计算风速:查得风速为0.5m/s。
3)相对湿度为58%。
4)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风。
2.冬季室内计算参数室内设计计算温度:走廊、楼梯间、档案室设计为16℃其余设计为18℃。
三、设计依据1.陆耀庆. 供热通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872.赵秉文等.供热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建筑工程常用数据系列手册编写组.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第二版).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J 114-198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6.邵宗义.建筑供热采暖工程设计图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四、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1.散热器的选型选择钢管柱式散热器,这类散热器系列规格多,热工性能好、承压能力好、安装方便、外形美观,占地小,便于布置。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编制日期:2012年12月31日
目录
一、摘要---------------------------------------------------------------------------------------------------------------3
Q′2=0.28cpρwL′ol(tn-t′w)n
其中
Q′2---冷风渗透耗热量(W);
cp-----冷空气的比定压热容,cp=1KJ/(kg·K);
ρ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
0.28---单位换算系数1KJ=0.28W;
Q‘1,j= q′= KF(tn-t′w)a
(2)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主要包括朝向修正、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耗热量等。
其中:
朝向修正率xch
朝向
xch
朝向
xch
北、东北、西北
0%~10%
东南、西南
-10%~-15%
东、西
-5%
南
-15%~-30%
外门附加率xm
外门特征
xm
外门特征
xm
一道门
65%n
9.1 采暖设计施工说明及图例
9.2 一层采暖平面图
9.3 采暖系统图
一、摘要
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热量。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称为热能工程。生产、输配和应用中,低品位热能的工程技术,称为供热工程。供热工程又分为供暖工程和集中供热。
供暖工程是以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为主要任务;集中供热是以热水或蒸汽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设计说明书 (1)设计计算书 (2)供暖热负荷计算 (2)散热器计算 (5)水力计算 (6)附表 (8)供暖热负荷计算表 (8)散热器计算表 (13)局部阻力系数计算表 (14)水力计算表 (17)施工图图纸首页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供暖系统图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设计说明书地理位置:西安市气象资料:(根据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以下简称《供热手册》))室外计算参数:经度:34°18′纬度:108°56′海拔高度:397.5m大气压力:冬季:981.0hPa 夏季:957.1hPa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供暖:-3.2℃冬季通风:-4.0℃冬季空调:-5.6℃夏季通风:30.7℃夏季空调:35.1℃夏季空调室外设计湿球温度:25.8℃室外相对湿度:冬季空调:66% 夏季通风:54%室外平均风速:冬季:0.9m/s 夏季:1.6m/s冬季:最多风向:NEN 平均风速:1.7m/s 频率:6%夏季:风向:NE 频率:18%极端温度:最高:41.8 ℃最低:-16℃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30.7℃供暖期天数:99 天建筑气候分区(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建筑平面图及说明:详见设计书最后图纸。
室内计算参数: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京地方标准)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办公室:20℃会议室,档案室,接待室:18℃锅炉房,走道,开水间,楼梯间,洗手间:16℃散热器种类、规格以及安装方式:散热器选用较为常见的铸铁设计热媒及系统形式:95℃/70℃双管上供下回式重力循环热水系统根据公用建筑办公楼适宜水温不超过95℃的原则,选用供水温度为95℃,回水温度70℃的热水供暖系统。
选用双管上供下回式重力循环热水系统,其特点为不消耗电能,室温可调节,但是作用压力小且易产生垂直失调,只适用于作用半径不超过50m的三层一下建筑,考虑到该项目为2层办公楼,故采用此系统方案。
供热课程设计书

供热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了解各种供热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能够进行简单的供热系统设计和计算。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供热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2.了解各种供热设备(如锅炉、热泵、散热器等)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3.掌握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供热系统的模拟和计算;3.能够进行供热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能源的节约和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对供热行业的兴趣和发展热情;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热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各种供热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以及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供热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2.锅炉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3.热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4.散热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5.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6.供热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各种供热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分析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供热案例,让学生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供热系统的模拟和计算;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能够进行供热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各种供热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2.参考书:提供更多的供热系统设计和计算方法的相关资料;3.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供热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情况;4.实验设备:提供实际的供热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安装和维护的操作。
供暖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暖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供暖设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我国北方,供暖问题是每年冬季必须解决的大事,而供暖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效果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因此,对于供暖设施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供暖设备的运作原理、安装方法、使用技巧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使学员能够全面理解供暖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掌握供暖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保养等技能,提高供暖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提高学员在供暖领域的专业水平。
三、课程内容1. 供暖设备的种类和特点2. 供暖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3. 供暖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技巧4. 供暖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法5. 供暖设备的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四、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场地:配备供暖设备的实验室和模拟教学场地;2. 教学设备:各类供暖设备及其配件、工具和安全防护用品等;3. 教学资料:教材、课件、案例分析、实验指导书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学员的出勤情况、听课、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等;2. 实验操作:学员的实验操作技术和实际操作效果;3. 课程论文:学员撰写的论文质量和水平。
七、结业证书结业证书将按照学员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评定,颁发给合格的学员,并在证书上注明课程学时、教学内容和成绩等相关信息。
八、课程总结本课程通过系统、全面、实用的教学方法,为学员提供了一套有效的供暖设备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了学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满足社会对供暖领域的需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供暖技术人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 - -编号:采暖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某三层办公楼采暖设计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学生:卢振斌学号:11指导教师:文远高2012年12 月30 日目录摘要3引言31 设计任务、原始资料及设计依据42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的计算72.1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72.2 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113 供暖系统散热器的选择163.1 散热器的选择原那么163.2 散热器的计算173.3 散热器的布置184 系统选择、供暖系统引入口的位置194.1 系统选择194.2 供暖系统引入口的位置195 水力计算以及附件选择195.1 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195.2 水力计算215.3 供暖系统的附件选择25.2 干管、立管及散热器的安装18.3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96 结论2参考文献 (27)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环境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环保、平安性高等因素越发受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供暖事业得到了迅速开展。
一个建筑物或房间可能有各种得热和散失热量的途径。
当建筑物或房间的失热量大于得热量时,为了保持室在要求温度下的热平衡,需要由供暖通风系统补给热量,以保证室要求的温度。
为了满足现今社会的要求,对工程建筑进展供热采暖设计是更好的到达节能环保目的的重要前提。
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容是以热水为热媒的建筑物集中供热系统。
本文首先根据根本设计资料计算了某办公大楼的热负荷,然后根据热负荷及建筑物的形式等条件,提出了供暖系统设计方案,选择布置了供暖管网系统,绘制出了该系统的平面图和系统图,还对该系统进展了水力计算,选择管径和流速,使管网系统较好地符合了水力平衡要求。
最后还计算了散热器的片数,并布置了散热器。
关键词:环保节能;供热设计;负荷计算Abstract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ing, the indoor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fety higher factors by more people's attention. Especially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our country's heating undertaking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A building or room may have various to heat and heat loss of the way. When building or room heat loss is greater thanthe heat gain, in order to keep indoor temperature in the requirements of heat balance, the heating ventilation system supply heat, in order to assure indoor temperature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rn society,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r heating design is the bett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av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main content is hot water for heating medium building centralized heating system. This paper firstly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design data to calculate the heat load of a certain office building,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thermal load and type of building conditions, puts forward the heating system design scheme, the choice to arrange the heating pipe network system, draw out the system plan and system diagram and the system of the hydraulic calculation, select the diameter and flow velocity, pipeline system is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hydraulic balancing requirements. Finally, the calculation of radiator piece number and arrangement of the radiator.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Heating design; Load calculation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环境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基础资料1.设计城市:济南市。
2.气象资料:室内设计温度tn =20℃,卫生间tn=23 ℃冬季室外平均温度tw=-7℃。
3.土建资料该建筑为小区住宅楼,占地面积50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40.8平方米,分为六层、两个单元,一单2户、二单元3户,墙体结构为24墙,双面抹灰,窗全部为单层钢窗,楼面结构见图,层高为2.80m 。
下面是墙、门窗、屋顶的相关参数。
外墙:砖墙(240mm),20mm厚抹灰,传热系数K=0.34W;外窗:双层玻璃塑钢窗(1.5m K=2.5W/(m2·℃);外门:内加保温层的钢制防盗门K=2.67 W/(m2·℃);屋顶:保温屋顶,传热系数K=0.4W/(m2·℃);地面为不保温地面,K值按地带决定(第一地带K=0.47W/(m2·℃),第二地带K=0.23 W/(m2·℃);4.热源资料:本建筑供暖系统接城市小区供暖管网,供回水温为80℃和60℃,室外管网为地沟敷设。
三、热负荷计算1 房间供暖设计热负荷(1)编号首先,将采暖房间编号,一层101-1至101-6、102-1至102-5、103-1至103-6、104-1至104-6、105-1至105-5、106-1至106-6;标准层101-1至101-6、102-1至102-5、103-1至103-6、104-1至104-6、105-1至105-5、106-1至106-6;顶层101-1至101-6、102-1至102-5、103-1至103-6、104-1至104-6、105-1至105-5、106-1至106-6。
(2)围护结构朝向及名称,修正系数、传热面积房间总耗量等依次记录。
(3)房间的热负荷Q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23QQQ Q =++ 式中:1Q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 2Q --冷风渗透耗热量; 3Q --冷风侵入耗热量; 2.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1)维护结构稳定传热时,基本耗热量可按下式计算1()n w nQ K F t t α=- 式中: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2/Wm C ︒⋅; F --围护结构的计算面积,2m ; n t --冬季室内空气的计算温度,C ︒; wn t --冬季室外空气的计算温度,C ︒;α--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是用来考虑供暖房间并不直接接触室外大气时,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会因内外传热温差的 削弱而减少的修正,其值取决于邻室非供暖房间或空间的保温性能和透气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长春市曙光苑小区热力管网及换热站工程设计院(部):热能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热电)班级:热动102姓名:周成文学号: 2010021291指导教师:刘学来胡爱娟完成日期:2013.6.27目录摘要 (3)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 (4)第二部分第二章热负荷计算 (6)2.1 原始资料·2.2 负荷计算·第三章供热系统方案的选择 (10)3.1 系统热源型式及热媒的选择·3.2 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3.3 供热管道的定线原则·3.4 管道的保温与防腐第四章供热管网的水力计算及水压图 (12)4.1 供热管网的水力计算·4.2 水压图的绘制·设计小结 (19)参考文献 (21)摘要本设计名为长春市曙光苑小区室外供热管网和换热站工程设计。
随着国家计量供热的逐步推行,供热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计量供热是供热行业从粗放型管理方式向精细型管理方式的一次深刻转变。
计量供热的主目标是节能环保。
计量供热的成功实行必须依托高精确的热网调控。
而热网的高精确调控基础是热网的设计和建设。
这对我们供热系统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能否设计出满足热网精确调控需求的供热系统是当前我们设计人员面临的一道重要难题。
供热工程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设计。
各地区都努力从现有条件出发,积极调整能源结构,研究多元化的供热方式,实现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计量供热的节能目标。
计量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的可靠地高品位热源,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而且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
有利于城市美化,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
城市供热管网的设计,首先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既要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又要实事求是的对热负荷进行调查和计算。
在了解热负荷的性质、类别、用途等多方面现场的资料后,进行供热外网的设计。
本次设计以节能建筑的热指标为基础,以热网的精确调节为最终目标,尽量降低热网的各项指标,尽量应用精确调节的阀门和设备,为计量供热打好基础。
本设计以经济、环保、节能为原则,通过借鉴以前的设计方法和经验,采用了合理的技术措施,使设计的各个系统达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集中供热;供热管网;换热站;节能;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一、我国城市供热的技术走向1,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技术方向,主要采用热电联产的型式,这是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当然,集中供热的首要前提是节约能源,但是当前我国电力紧张的局面也是不能忽视的。
在供热的同时,生产一定量的电力,也能缓解部分用电的需要。
2,落实热负荷,是集中供热一切要素之首。
没有准确的热负荷,热电站的建设将似海滩上的建筑,不仅不能节约燃料,更无经济效益可谈。
3,目前,我国建设资金短缺,无论是建设热源还是管网,耗资都相当大。
因此,改造老凝汽式电站为热电厂,既可大大降低投资,也可缩短工期,且运行效益可立竿见影。
这是集中供热应优先考虑的热源。
4,尽可能在老厂扩建供热机组,降低生产与非生产设施投资,并且技术上有比较强的后盾,安全生产有比较可靠的保证。
5,热源内机组参数的选择,应优先选用较高参数的机组。
12MW及6MW容量机组,宜选用次高压;3MW及以下机组宜选用中压机组。
总之应尽可能少用和不用次中压或低压机组。
6,热源内机组型式的选择,宜以背压机组带基本负荷,在多台机组中可选用一台抽汽冷凝机组,以增加负荷调节的灵活性。
7,在大、中城市采暖负荷较大时,宜选用大容量的两用机组,采暖季节降低部分电负荷供热,非采暖季节仍恢复正常运行,节能效益是非常理想的。
8,近年发展起来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许多优点:煤种适应范围广;适应负荷变化范围50%~100%;热效率较高;易于脱硫且投资少,适宜作建筑材料。
9,集中供热方案的优化方面,现已有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单位研制了优化软件,它包括热源布点优化、热源机组组合选型优化、热力管网管径、路径优化、并可计算热力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等。
今后应广泛应用,以节约能源,降低投资,提高效益。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对已经学过的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分析总结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
它对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增强就业后的竞争能力至关重要。
学生在课程设计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参考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工程设计图集及其它参考资料,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专业设计的计算步骤、方法。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熟练一定电脑绘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为以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指导思想目前,我国的能源紧张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被认为是当今世界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我国能源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但是能源浪费却十分严重,所以本工程的设计应该尽量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要因地制宜地确定综合利用能源的供热方案,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在确定设计方案时也要力求节俭,减少工程造价。
本设计就是在遵循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经过经济分析比较后,设计小区集中供热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
第二部分 小区管网系统设计第二章 热负荷计算2.1 原始资料2.1.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长春市) 长春市气象资料:1﹚冬季室外供暖计算温度:c t w 23'-= 2﹚冬季主导风向:北风3﹚冬季室外平均风速:m v pj 2.4= 4﹚冬季日照率:55% 5) 冬季采暖天数: 174天 6)最大冻土深度: 145 cm 7﹚缝隙渗风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北 东北 东 东南 南 西南 西 西北0.35 0.35 0.15 0.25 0.7 1.0 0.9 0.42.1.2 土建资料度假村平面布置图,包括道路走向、建筑物分布、建筑面积、建筑用途、区域的地形标高和位置坐标。
2.1.3 热媒低温热水 95℃/70℃;有城市管网供0.6MPa 的饱和蒸气 2.1.4 采暖方式采用对流辐热式钢铝散热器 2.2 负荷计算2.2.1 集中供热系统热负荷的概算 2.2.1.1 集中供热系统集中供热系统系统指的是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集中向一个具有多种热用户的较大区域供热的系统. 2.2.1.2 热负荷的类型 (1)按性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季节性热负荷,它与室外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和太阳辐射热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室外温度在全年中有很大的变化.另一类是常年性热负荷主要取决于生活用热和生产状况,其日变化较大,而在全年的变化较小.(2)按热用户的性质分:a、供暖设计热负荷;b、通风设计热负荷;c、生产工艺热负荷d、生活用热的设计热负荷2.2.2 热负荷的计算2.2.2.1 采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热源设计时,对于办公建筑、民用建筑等可利用供暖面积热指标计算采暖热负荷,热指标选取参阅教科书或有关设计手册。
室内采暖设计时,应进行围护结构的热工计算,分别计算建筑的热负荷,其设计参数详见设计手册。
热指标是表示各类建筑物,在室内外温差1℃时,单位体积(面积)的供暖热负荷。
对于热指标的估算,主要取决于通过垂直维护结构向外传递的热量,它与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和层高有关,因而不直接取决于建筑平面面积,热指标有体积热指标与面积热指标两种方法,体积热指标更能准确的反映出建筑物的传热状况,但是采用面积热指标比体积热指标更易于概算,计算方法简便。
因此,本设计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热指标法进行计算。
选择热指标的大小,主要与建筑物的结构外形以及层高有关,建筑物的维护结构传热系数越大,采光率越高,则建筑物的热损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热指标可取较大值;反之,则取较小值。
因此热指标的选择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热负荷的计算值以及系统的总的耗热量。
表2-1各类建筑物采暖热指标推荐值q h(W/m2)注: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针对长春市曙光苑小区采用60%-65%节能,由上表的采暖热指标推荐值对小区节能热指标推荐如下:曙光苑度假村建筑物供暖面积节能热指标推荐值取值符合推荐值要求。
建筑面积热指标法,其计算公式为: .Q h=q n A10-3 (2-1)式中:Q h——采暖设计热负荷(kw)q n——采暖热指标(w/m2)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以度假村主楼为例(计算它的热负荷):从曙光苑度假村平面布置图可知主楼的面积A1=33000 m2,qn =40 w/m2 ,Qh =33000*40=1320kw。
其他计算结果如下表:曙光苑度假村建筑物供暖面积与热负荷汇总表根据表2-2可知总供热面积为108010㎡,总采暖热负荷为4407.22KW。
第三章供热系统方案的选择3.1 系统热源型式及热媒的选择根据对曙光苑度假村的调查,该度假村有如下特点:(1)度假村处于建设阶段,且规划负荷只采暖热负荷无生活热水热负荷;(2) 该区域内建筑物以旅馆为主,间有培训中心,职工食堂,别墅区等且该区热负荷较集中。
(3)度假村建筑总面积为10.801万m2,设计总热负荷为4407.22KW。
基于上述特点,本规划以汽-水换热站作为供热热源,以热水作为度假村供热管网的热媒,换热站设在洗衣厂后面。
3.2 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供热管道平面布置图示与热媒的种类、热源和热用户相互位置及热负荷的变化热点有关,主要有枝状和环状两类。
枝状网比较简单,造价较低,运行管理比较方便,它的管径随着到热源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其缺点在于如没有供热的后备性能,即一旦网路发生事故,在损坏地点以后的所有用户均将中断供热。
环状网路的主要优点是具有供热的后备性能,可靠性好,运行也安全,但它往往比枝状网路的投资要大很多。
本设计中,力争做到设计合理,安装质量符合标准和操作维护良好的条件下,热网能够无故障的运行,尤其对于只有供暖用户的热网,在非采暖期停止运行期内,可以维护并排除各种隐患,以满足在采暖期内正常运行的要求,加之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国情,故设计中的热力网型式采用枝状网。
3.3 供热管道的定线原则(1)敷设方式: 管线采用无沟(直埋)敷设方式。
目前最多采用的型式是供热管道、保温层和保护外壳。
三者紧密粘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的预制保温管结构型式。
(2)经济上合理,主干线力求短直,使金属耗量小,施工方便,主干线尽量走热负荷集中区,管线上所需的阀门及附件涉及到检查井的数量和位置,而检查井的数量应力求减少。
(3)技术上可靠,线路尽可能走地势平坦,土质好,水位低的地区,尽量利用管段的自然补偿。
(4)对周围环境影响少而协调,少穿主要街道,城市道路上的供热管道一般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尽量敷设在车道以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