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整体管理思路

合集下载

河蟹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河蟹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河蟹的养殖技术和方法概述河蟹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产品,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河蟹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对于保障其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河蟹的养殖技术和方法的一些要点。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对于河蟹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养殖场的水体应保持适宜的温度、pH值和溶氧量。

一般来说,河蟹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摄氏度,pH值应在6.5-8.5之间,溶氧量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为了维持良好的水质,养殖者可以进行定期清洗养殖池,并加入适量的水质调节剂和生物酶。

种苗选育选择优质种苗对于增加出栏率和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优质种苗应具备以下特点:体壳坚硬、外观完整,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潜力。

在选育过程中,要选择来自正规养殖基地的优质品种,同时注重种苗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态。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河蟹养殖的关键。

河蟹的饲料一般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如鱼粉、虾粉等,同时也可以添加适量的植物性饲料,如麦麸、菜籽粕等。

养殖者应根据河蟹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控制饲料的种类和比例,并适时调整饲料量。

另外,饲料投喂应均匀、有规律,避免过度喂养或不足喂养。

疾病防控河蟹养殖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疾病问题,如黄河蟹病、软壳病等。

为了有效防控疾病,养殖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滤水器的使用,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检查蟹体,发现异常立即隔离治疗;定期消毒养殖池和设备,杀灭病原体。

此外,养殖者还可根据需求使用一些安全、低毒的防病药物,但使用药物应遵循正确的方法和剂量,避免滥用。

适宜养殖环境河蟹适应性强,可以在不同类型的水体中生长,但对光照和气温有一定的要求。

河蟹喜欢在温暖、适度通风、有一定光照度的环境中生长,因此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是成功养殖的关键。

养殖者应选择光照充足、无污染的水源养殖,同时要注意环境温度的调控,避免极寒或极热的环境对河蟹生长的不利影响。

结语河蟹的养殖技术和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养殖者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河蟹养殖总结范文

河蟹养殖总结范文

一、前言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河蟹养殖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本文对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管理措施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河蟹养殖关键技术1. 选址与池塘建设河蟹养殖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方。

池塘面积一般在1-10亩,深度1.5-2米。

池塘建设要求做到防渗、防漏、防逃,确保养殖环境稳定。

2. 种苗选择与放养选择健康、活力强、规格整齐的河蟹种苗。

一般放养时间为春季,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气候等因素确定。

一般每亩放养量控制在2000-3000只。

3. 饲料投喂河蟹的饲料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小麦、玉米、豆粕等。

饲料投喂要遵循“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原则。

每天投喂2-3次,投喂量以河蟹摄食后2小时内吃完为宜。

4. 水质管理保持池塘水质稳定,pH值在7.5-8.5之间。

定期更换池塘水,每10-15天更换1/3-1/2的水。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确保水质符合河蟹生长要求。

5. 病虫害防治河蟹养殖过程中,常见病虫害有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寄生虫病等。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池塘消毒、合理使用药物、调整养殖密度、优化饲料配方等。

三、河蟹养殖管理措施1. 加强日常巡塘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巡塘,观察河蟹的生长状况、摄食情况、水质变化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适时分池根据河蟹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分池,降低养殖密度,提高养殖效益。

3. 科学调控水质根据水质指标,适时调整施肥、换水等措施,确保水质稳定。

4. 加强病害防治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合理使用药物,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 存在问题(1)养殖技术不成熟,部分养殖户对河蟹养殖技术掌握不足,导致养殖效益低下。

(2)病害防治措施不力,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河蟹生长。

(3)市场波动较大,养殖风险较高。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和科学的养殖技术,能够实现河蟹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提高养殖效益。

第一,合理选址。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是河蟹高产高效养殖的前提条件。

选址应选择水质清洁、水源充足、水草丰富的场地,避免选址在垃圾污染物或工业废弃物的附近。

第二,优质种苗。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要选择优质种苗进行养殖。

优质种苗应具备生长健壮、体形完整、无疾病和虫害的特点。

要进行疫病检测,确保种苗的健康。

合理饲料。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要合理配制饲料,提供全面的营养供给。

根据河蟹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科学配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比例,使其得到全面、均衡的营养。

第四,科学管理。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要进行科学管理,包括养殖环境的监控、水质管理、疾病防控等。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控制水温和PH值,减少养殖密度,注重卫生清洁,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等问题。

第五,合理养殖密度。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合理确定养殖密度。

密度过高会导致螃蟹生长缓慢、易患疾病,密度过低又浪费资源。

根据河蟹的品种、生长阶段和水质资源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养殖密度。

第六,科学养殖技术。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要使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包括养殖设备的使用、育苗技术、养殖方法等。

选择高效的养殖设备,采用科学的育苗技术,合理施行墨西哥花园技术等,提高河蟹养殖的效益。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措施,可以达到河蟹高产高效养殖的效果。

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推动河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养殖河蟹的技巧

养殖河蟹的技巧

养殖河蟹的技巧养殖河蟹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农业产业,具有投资少、回收快、风险低等特点。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养殖河蟹的技巧。

一、水质维护:1.选择清洁、富氧、水量充足的池塘或水池作为养殖场。

确保水源的干净、清澈,没有污染。

2.养殖期间,定期检测水质,保持合适的pH值和温度。

可添加鱼类饲料或水质调节剂,维护水质的稳定。

二、饲料管理:1.河蟹主要以水草、浮游生物、腐殖质和其他小型生物为食物。

养殖者可提供一定比例的人工饲料,以增加蟹苗的生长速度。

2.适当控制饲料量,避免过度投喂,防止饲料浪费和污染水质。

三、养殖密度:1.养殖河蟹时,需根据河蟹的体型和水池的面积,合理确定养殖密度。

一般来说,每亩养殖池养殖3000-5000只蟹。

2.养殖初期,可适当降低密度,等到蟹苗长大后,再逐步增加密度。

四、疾病防治:1.定期为池塘清洗、杀菌,以预防病虫害发生。

2.加强对病害的防控,如注入抗生素、消毒液等药物,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五、控温保温:1.河蟹对水温环境比较敏感,宜控制水温在20-30摄氏度之间。

当水温过低时,可采取加温措施。

2.冬季来临时,可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池塘,保持水温稳定,防止冰冻。

六、水池管理:1.合理规划水池的大小和形状,确保通风良好,避免因积水而导致河蟹发生病害。

2.不要让水中有杂草、野草等,以免影响河蟹的生长和养殖场的水质。

七、收割和销售:1.河蟹养殖主要以肥料蟹和中蟹为主,可以根据不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2.达到销售标准后,进行集中捕捞、清洗和分级。

选取体型健康的蟹进行销售。

八、市场营销:1.加强与经销商和超市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2.提供优质的产品,确保产品需求市场价格稳定。

九、技术培训:1.养殖者可参加相关的培训班,提升养殖技术,了解最新的养殖发展趋势。

2.与同行业者沟通交流,分享经验,提高养殖效益。

总之,养殖河蟹需要充分了解河蟹的生物特性和养殖技术,合理调控各个环节,确保水质、饲料、密度、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管理,才能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和高产高效。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一、引言河蟹养殖是近年来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养殖业,其产值和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本文将对河蟹的养殖技术进行介绍,包括水质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二、水质管理水质是河蟹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管理水质可以提高河蟹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首先要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杂草。

其次,保持水质的稳定性,控制水温、pH值和溶解氧等指标在合适范围内。

另外,要注意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饵料浪费,以免造成水体污染。

三、饲料配制合理的饲料配制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河蟹是杂食性动物,可以食用植物和动物性饲料。

常用的饲料包括小麦、玉米、豆饼、鱼粉等。

饲料的配制要根据河蟹的生长阶段和数量进行调整,保证蟹体健康生长。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状况,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四、疾病防控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害,如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养殖户应定期检查蟹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同时,要加强池塘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

在疫苗预防方面,可咨询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疫苗接种计划。

五、养殖技巧1. 合理密度:河蟹的养殖密度应根据池塘的大小和水质条件进行合理调整,避免过度密集导致蟹体生长缓慢和疾病传播。

2. 定期清理:要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杂草,保持水体清洁,防止蟹体受到污染。

3. 温度控制:根据河蟹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水温,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蟹体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 防风防寒:在冬季或恶劣天气条件下,应采取措施防止池塘内的水温过低,如设置保温设备或加大饲料供应。

5. 疾病监测:定期检查河蟹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六、市场前景河蟹养殖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河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河蟹养殖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河蟹的主要养殖模式

河蟹的主要养殖模式

·渔业渔政
河蟹的主要养殖模式
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经济蟹类。

近年来,河蟹养殖效益颇为可观,养殖户对河蟹养殖的热情日渐高涨,养殖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其管理措施也不尽相同。

笔者介绍河蟹的几种主要养殖模式及其管理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一、河蟹养殖模式之池塘养殖扣蟹
(一)池塘条件
池塘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面积以2001~3335平方米为宜;池塘呈长方形,以坡比1∶(2~3)、长宽比3∶1为宜,池塘水深1~1.5米;进排水方便,呈东西向独立设置,进水管用60~80目筛绢网制成的网袋包裹,防止进水时敌害生物随水进入扣蟹养殖池,降低扣蟹成活率。

池塘底部开挖“U”木桩作为立柱固定,每两个立柱间距
养殖池栽种水草。

扣蟹养殖由于池塘水较浅,对水草的遮蔽功能和净化水质的功能要求较高。

养殖前期的水草类型包括苦草、轮叶黑藻,并配以一定的伊乐藻,在离池边
草种植采用条播种植模式,每条水草的间隔为米,保持水深
要以水花生为主,水花生在池塘中的分布呈棋盘式或条式,这样有利于提高扣蟹塘水草的分布,增加蟹种的躲避空间,能降低蟹种在浅水区域蜕壳死亡的风险。

养殖前期水草覆盖面积为
殖中后期水草覆盖率为
与水花生,既可培育天然优质饵料供蟹苗摄食,同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李金龙
河蟹的生态环境。

在深水区域以黄丝草和轮叶黑藻为主,在浅水区域种植苦草。

苦草采用草籽均匀散播;轮叶黑藻前期采用芽孢播种,后期可用植株根部裹泥抛种的方式补种;伊乐藻主要是用鲜草植株进行挖坑覆土移栽或者扦插移栽的方式进行种植;。

河蟹养殖塘的日常管理方案

河蟹养殖塘的日常管理方案

河蟹养殖塘的日常管理方案日常管理是预防河蟹疾病及增产增效的关键步骤,以下方案仅供河蟹养殖户参考。

1、合理投饵:根据季节、天气、水色及摄食情况进行投饵。

晴天,水温高、水色好,吃食旺时可多投,而阴天,水温低,炎热夏天闷热天,水色差,吃食少,应少投饵。

2、饵料要科学搭配:河蟹是杂食动物,饵料搭配要根据不同生长季节,坚持“两头精,中间粗,荤素搭配”的原则,以防河蟹动物性蛋白质饵料充足河蟹早熟,影响河蟹蜕壳增大。

3、均匀投喂:制做饵料要新鲜适口,投饵均匀,使河蟹吃饱吃好,消化吸收快,提高饵料利用率,不得饥一顿,饱一顿,忽多忽少,隔1-2天投喂一次,因河蟹生长个体大小差异,争食互相格斗伤亡,影响成活率,可在投喂时多设几个点分布均匀,避免争食伤亡。

4、勤巡塘:每日早中晚要巡塘一次,了解河蟹的活动摄食,水质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早调治,避免延误最佳调治时间,影响河蟹生长发育。

5、勤换水:特别是在夏季蟹生长旺盛,投饵量增长,代谢废物亦增多,溶氧降低,有害物质含量提高,水质富营养化,应经常排出一些老水,再加入新水,改善水质,冲淡有害物质含量,提高水体中溶氧,有助于河蟹有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6、定期检测化验水质进行消毒:平时可每隔30天用生石灰、漂白粉或生物制剂消毒水体,夏季可每隔半个月进行一次水体消毒杀菌,生石灰用量为每立方水体20克,漂白粉1克,兑水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

7、促使蜕壳或蜕壳同步,可在蜕壳前池水中泼洒钙能速补、磷酸二氢钙补充钙质和蜕壳素,促进河蟹蜕壳同步,减少蜕壳时伤亡,提高成活率。

8、及时清除残查剩饵。

每天清除池中漂浮杂草和漂浮物,以免污染水质,经常消毒食场,杜绝注入有病源和污染水源,杜绝病蟹乱丢、乱放,发现及时深埋,以防病菌相互交叉感染。

河蟹生态养殖思路

河蟹生态养殖思路

河蟹生态养殖思路近年来,河蟹养殖业得到了广泛发展和应用。

为了保护环境和提高产量,人们开始探索河蟹生态养殖的思路。

河蟹生态养殖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通过模拟自然环境,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为河蟹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产量的提高和环境的保护。

一、生态池塘的建设生态池塘是河蟹生态养殖的核心环节。

在建设生态池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池塘的选址:选择具备良好水质和适宜水温的地点建设池塘,避免水源污染和过高的温度对河蟹的影响。

2. 池塘的规划:根据河蟹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池塘的大小和形状,确保河蟹能够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和食物供应。

3. 池塘水质的管理:通过合理的水质管理措施,保持池塘水质的稳定和清洁,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4. 池塘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池塘周围种植适宜的植物,形成生态屏障,保护池塘的生态环境,防止外界污染和入侵物种的侵袭。

二、生态饲料的利用生态饲料是河蟹生态养殖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饲料往往含有大量的化学添加剂和抗生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存在一定风险。

而生态饲料则是利用天然材料,如水生植物、水生昆虫等,代替传统饲料,使河蟹能够获得更加天然和健康的食物。

1. 水生植物的利用:在池塘中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如菖蒲、水葱等,提供河蟹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栖息环境。

2. 水生昆虫的利用:利用水生昆虫,如浮游虫、蚊子幼虫等,作为河蟹的天然饲料,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3. 垃圾回收利用:将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转化为河蟹的饲料,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三、生态管理的重要性生态管理是河蟹生态养殖成功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监测,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河蟹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

1. 定期监测水质:定期检测池塘的水质指标,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异常。

2. 控制池塘的温度:根据河蟹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池塘的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河蟹的影响。

3. 控制河蟹的密度:合理控制河蟹的种植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资源竞争和疾病传播。

河蟹养殖塘日常管理方案池塘清淤施工方案

河蟹养殖塘日常管理方案池塘清淤施工方案

河蟹养殖塘日常管理方案池塘清淤施工方案清晨的阳光洒在河蟹养殖塘上,波光粼粼,一群群河蟹在水中嬉戏。

作为养殖塘的日常管理者,我深知池塘清淤的重要性。

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河蟹养殖塘的日常管理方案以及池塘清淤施工方案。

一、河蟹养殖塘日常管理1.水质管理水质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我们要确保水质清洁、溶氧充足。

每天早晨,我都会巡视一圈池塘,观察水质变化。

发现水质恶化,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更换新水、泼洒微生物制剂等。

2.投喂管理河蟹的投喂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天按时投喂,保证河蟹充足的营养。

我会根据河蟹的生长状况和天气变化,适时调整投喂量。

3.疾病预防河蟹容易患有肠胃炎、水肿等疾病,我们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发现病蟹,及时隔离治疗,并对池塘进行消毒。

4.养殖环境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整洁,清除池塘内的杂草、垃圾,防止病原菌滋生。

同时,要定期检查池塘设施,确保设施完好。

二、池塘清淤施工方案1.清淤前准备(1)确定清淤时间:选择在河蟹生长季节结束、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清淤,以减少对河蟹的影响。

(2)准备工具:准备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辆等清淤设备。

(3)制定施工方案:根据池塘大小、淤泥厚度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清淤方案。

2.清淤过程(1)挖掘机作业:挖掘机进入池塘,将淤泥挖掘出来,放入运输车辆。

(2)推土机平整:挖掘机清淤后,推土机进入池塘,将挖掘出的淤泥进行平整。

(3)运输车辆运输:将挖掘出的淤泥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堆放。

(4)池塘冲洗:清淤结束后,对池塘进行冲洗,清除残留的淤泥。

3.清淤后管理(1)池塘消毒:清淤后,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菌。

(2)水质调整:调整水质,保证水质清洁、溶氧充足。

(3)恢复养殖:待池塘消毒、水质调整完毕后,重新投放河蟹。

4.施工安全(1)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3)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确保设备完好,防止事故发生。

河蟹生态高效养殖六步法

河蟹生态高效养殖六步法

今日三农网,一、改善养殖条件河蟹池塘养殖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埂面宽在2米,池坡比为1:3,池埂应夯实不渗水,进排水系需配套,四周采用钙塑板做好防逃设施。

二、确保晒池与消毒养蟹塘放养前必须经太阳曝晒15-20天,然后注水10厘米,每亩使用生石灰75-100公斤进行消毒,彻底杀灭池内残留的细菌和病虫害。

三、移植培育水草用网片在池内围出80-90%的水面,作为水草培育区。

培育方法可以先移栽一批“轮叶黑藻”、“伊乐藻”,待春季3、4月间再播种一茬“苦草”,力争5月河蟹放开后水草覆盖面积占池水的1/3-2/3。

四、选育健壮蟹种河蟹种子放养时间一般在2至3月份,气温达l0℃左右时较为适宜。

放养的种蟹须是无病无伤、附肢齐全、活动性强、反应灵活的个体,规格在100-160只/公斤的长江水系幼蟹。

以自繁自育一龄幼体为宜,外购种蟹注意不应购买花色蟹、海水苗、嫩苗、药害苗、脱壳苗及“老头蟹”。

亩放养量参考数为500只左右,放前须采用药物浸泡消毒,先放入暂养区内养殖,5月份待水草生长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放入大池。

五、立体养殖增效益在不影响河蟹生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域资源,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增加收益。

一是套养青虾。

套养春季青虾,规格2.0-3.5厘米,每亩放养10~20公斤,可产上市虾25~35公斤。

套秋季青虾,规格1.5厘米左右,每亩放养3-4万尾,产上市虾5-10公斤。

二是套养鳜鱼。

放养规格6~7厘米,亩投放10~15尾,以小鱼为饵料,能有效控制池中野杂鱼的数量,每亩可产商品鳜鱼5- 7.5公斤。

另一种是套养数为30~50尾,但每月需增补一次饵料鱼,如鲫鱼、鲢鱼、鲮鱼等,每亩可产商品鳜鱼15~25公斤。

六、生态管理措施(1)水:整个养殖期间,要求水质清新,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

水位相对稳定不易(宜)太低,水少了蟹易上岸打洞,水太高了使水体透光缺少,影响浮游生物的繁殖,对河蟹生长同样不利。

溶氧要确保在5毫克/升以上,PH值控制在7.5~8.5之间,氨氮、亚硝基氮不超过0.5和0.2PPM。

夏季河蟹养殖管理

夏季河蟹养殖管理

夏季河蟹养殖管理
1、繁殖管理:对夏季河蟹的繁殖和种质资源管理,要注意采取一定
的技术措施,保证质量和数量,有效增加河蟹的产量。

2、水质管理:要经常检查河流水质,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水质检
查结果及时通知给河蟹养殖者,以便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处理,调节水质,保持河流的稳定和安全。

3、饲料管理:要选择营养丰富的饲料,准确计算喂养量,及时补充
物质,采用定时定量的喂养方式,使河蟹及时获得丰富、均衡的营养,以
便达到良好的生长效果。

4、兽医管理:要及时预防和控制病害,以免病变造成浪费,在饮食、繁殖等方面,要定期观察河蟹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
有效措施治疗。

5、采捕管理:应根据河蟹增长发育状况,不断改进采捕技术,实现
准确精确采捕,减少浪费,保证夏季河蟹质量和产量。

河蟹池塘养殖后期管理技术

河蟹池塘养殖后期管理技术

河蟹池塘养殖后期管理技术摘要:河蟹养殖入秋以后,随着气温下降,河蟹活动量增加,摄食量也随之提高,并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养殖的河蟹将完成最后的、增重最大的一次生殖蜕壳。

为促进河蟹的蜕壳生长,提高河蟹规格、产量和品质,河蟹池塘养殖后期的科学管理尤为重要。

一、打捞和清除部分池塘水草温河蟹养殖入秋以后,随着气温下降,河蟹活动量增加,摄食量也随之提高,并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养殖的河蟹将完成最后的、增重最大的一次生殖蜕壳。

为促进河蟹的蜕壳生长,提高河蟹规格、产量和品质,河蟹池塘养殖后期的科学管理尤为重要。

一、打捞和清除部分池塘水草温度下降后,河蟹摄食水草根茎的量变大,要及时打捞被河蟹摄食后漂浮的水草。

种植苦草为主且生长过长已覆盖水面的蟹池,要8m~10m定距离、东西方向清理出2m左右的蟹沟,增加池塘水面与风力的接触面积,利用风力的作用促使池塘内水体的流动,使蟹池底层有机物分解的有害气体及时逸出,促进池塘上下层水体的对流,改善下层水体的溶解氧条件。

种植伊乐藻为主的蟹池,伊乐藻受生命周期影响和夏季高温抑制处于休眠期状态,在新的植株生长前,有机物的附着容易滋生青苔,在清理出蟹沟的同时要重点将生长青苔较多的伊乐藻及时捞出,防止沉底腐烂而影响水质。

对于病死的河蟹要及时予以打捞清除,定点掩埋,并做好消毒处理。

二、勤换水池塘经过6个多月的养殖,底部有机物沉积,水草生长覆盖和季节变换带来的光照时间减少,这一时期也是养殖水体水质变化最快的。

水质过肥、老化都会严重影响河蟹摄食和生长。

定期加注新水,改善水质条件,有利于防止水质恶化。

位于水源清新、取水方便的养殖池塘,采取早上排水、上午进水的方法,应每隔3天~5天换水1次。

外源水系不理想的养殖池塘,应采取少量多次进水的方法,结合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噬菌、蛭弧菌等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塘水环境的微循环,调节好水质。

三、投喂精饲料养殖河蟹在最后一次蜕壳前和蜕壳后的阶段应多投喂以动物性饵料和小杂鱼为主的精饲料,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小鱼的投喂量掌握在河蟹体重的6%~8%,并增加植物性饵料1%~1.5%进行投喂。

池塘养殖河蟹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池塘养殖河蟹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池塘养殖河蟹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一、池塘建设与改造:1.选址选择水质清洁、水流量适中、积温适宜、土壤酸碱度适中的地方。

2.池塘设计合理,尽量避免死角,便于清洁和管理。

3.池塘底部使用细沙或腐殖质较高的土壤,使其适合河蟹栖息和生活。

4.在池塘的入口处设置鱼网,防止河蟹的逃逸。

二、水质管理:1.控制水质温度在15-28摄氏度,保持水质的稳定。

2.做好调理工作,保持水体的含氧量充足。

3.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溶解氧含量等,保持合适的水质条件。

4.喂食河蟹时,避免过量投喂,以防过度杂质导致水质变差。

三、饲料与投喂:1.选择适宜的饲料,如鱼粉、虾粉等,保证其营养均衡。

2.投喂次数要合理,每天2-3次,分散投喂。

3.喂食量要适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4.定期清理饲料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四、疾病防治:1.做好池塘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沉积物和杂草。

2.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河蟹的免疫力。

3.发现疾病症状,及时隔离患病的河蟹,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五、种苗选育:1.选择品系良好的河蟹种苗,保证其健康和生长速度。

2.种苗选育时,要控制好种苗的密度,避免过度密集。

3.使用嫩苗时,要做好适应性培养,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六、采收与养殖环境:1.河蟹的采收时机要根据河蟹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确定。

2.采收时,采用低强度捕捞的方式,保持河蟹的完整性。

3.池塘养殖时,要对河蟹的生长环境进行定期清理和维护,避免堵塞和水质污染。

七、市场销售与推广:1.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寻找合适的渠道和销售商。

2.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

3.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产量。

河蟹在家里养殖方法

河蟹在家里养殖方法

河蟹在家里养殖方法引言河蟹作为一种美味佳肴,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里养殖河蟹,既可以满足口腹之欲,又能享受自然和放松身心的乐趣。

本文将介绍河蟹在家里的养殖方法,以帮助有兴趣的人成功地养殖出美味的河蟹。

1. 准备工作在开始河蟹养殖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

河蟹需要清洁的水源和足够的空间来生长。

其次,购买健康的河蟹种苗,可以到当地的水产市场或者养殖基地购买。

最后,搭建适合河蟹生长的养殖箱或池塘,确保有良好的水质和适宜的温度。

2. 养殖环境河蟹生长的环境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保持水质清洁。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应保持水质清澈透明并定期更换。

其次,维持适宜的水温,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为宜。

此外,提供适当的饲料和养分,保证河蟹获得足够的营养。

3. 饲养管理河蟹的饲养管理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首先,注意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提高养殖效益,避免激烈的竞争和疾病传播。

其次,掌握适当的投喂量和时间。

河蟹的饲料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合理配比,每天分几次投喂,避免过量或者不足。

此外,定期清理养殖池塘或者箱子,保持水质干净。

4. 疾病防治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为了保证养殖的成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做好环境卫生。

保持清洁的养殖环境,不留下淤积物和废料,减少疾病的滋生和传播。

其次,定期检查河蟹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此外,可以使用一些安全可靠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但应按照药物说明使用,避免药物滥用。

5. 收获与销售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河蟹将逐渐成长并达到可食用的状态。

此时可以进行收获。

为了确保蟹肉干净美味,我们可以提前进行对河蟹的饲养戒断,让它们排出体内的废物。

收获的河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处理,如煮食、蒸食等。

如果有多余的河蟹,可以考虑进行销售,或者分享给亲朋好友。

结论河蟹在家里的养殖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但只要做好准备工作,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便能成功地养殖出美味的河蟹。

河蟹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河蟹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河蟹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河蟹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品,其肉质鲜美受到广泛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河蟹的养殖方法。

本文将介绍河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选址、池塘建设、种苗购买、养殖管理等方面的要点,旨在为想要养殖河蟹的农民提供帮助和指导。

正文:一、选址养殖河蟹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场地。

合适的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有充足的水源,保持水质清洁稳定;地势开阔,排水顺畅;周围环境无污染,无工业废气、垃圾等污染源;无洪涝和渗水等问题。

选址时还需考虑到交通便利、后期市场销售等因素。

二、池塘建设为了养殖河蟹,场地必须搭建适宜的池塘。

首先,选用地膜做铺底,以防污染和土壤渗透。

其次,池塘水的深度要适中,一般控制在60-80厘米。

池塘大小可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但要保证每只河蟹有适当的生长空间。

池塘必须保持水质清洁,以免影响养殖效果。

三、种苗购买选择优质的种苗是成功养殖的关键。

购买种苗时应选择周身无病无伤的健康螃蟹。

一般情况下,选择体型较大的优质种蟹,以便增加产出。

同时,要注意种苗的育种来源,避免引入疾病或变种。

四、养殖管理1. 水质管理:河蟹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在养殖过程中需多次更换池塘水,以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投放净化剂进行净化,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2. 饲料管理:河蟹的饲料要选择优质、新鲜的饲料。

可选择水培大量繁殖,并根据螃蟹的需求合理喂养,保持恰当的饱腹感。

3. 温度管理:河蟹是一种温度适应范围较广的物种,但是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在冬季,特别是寒冷的地区需要加强保温。

4. 疾病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对于成功养殖河蟹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蟹苗身体是否有异常,如发现感染病菌或疾病,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传染。

5. 定期清理池塘:河蟹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残渣和排泄物,定期清理池塘并保持池塘水质清洁,防止蟹苗受污染。

五、收获与销售当河蟹达到出售适宜的大小和重量时,就可以采摘出售。

河蟹质量安全全程管理措施

河蟹质量安全全程管理措施

畜禽水产料中添加150~200毫克糖精,育肥猪吃后膘肥体壮;哺乳母猪吃后食量大增,泌乳量增加。

也可在仔猪开食料中添加2%白糖,使其顺利通过补料关。

饲喂时可先将糖或糖精溶于少量水中,然后再将其拌入饲料中。

另外,在西药粉剂中加入适量糖还可引诱猪自食药物。

有条件的饲养户,可在晚春、夏季、早秋加些白糖,早春、晚秋和冬季加些红糖,每千克饲料添加1~3克糖,效果比糖精更好。

3.苦。

苦味瓜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可促进胃酸分泌,增加胃酸浓度,从而增加食欲。

因此,炎热夏季让猪吃点苦味瓜果蔬菜,既营养促生长,又清热解暑,猪肉质量也好。

可将新鲜的苦瓜、杏仁、莴笋、苦麻菜打浆或切成2~3厘米长后拌料,每头猪用量为100~180克,每天4~5次,用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

也可制成干粉添加在饲料中饲喂,添加量为2%~8%。

4.辣。

胡椒粉、辣椒含辛辣味与香气,且有刺激性,在饲料中少量加些,能使猪的胃肠分泌物增多,促进猪的胃肠蠕动,进而提高消化能力。

尤其是泌乳母猪在饲料中添加少许胡椒粉等,不仅可以增加母猪的采食量,还可以降低仔猪的发病率,促使仔猪提前断奶。

5.咸。

在猪日粮中拌入适量盐(一般每天每只用量不能超过6克),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加猪的食欲和饮水量,促进生猪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旺盛。

(资料来源:猪云社)蟹质量安全全程管理措施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河蟹养殖业形成了土池育苗、蟹种培育、成蟹养殖、产品营销和出口创汇等完整的产业链,已成为目前我国淡水养殖单品种产值最大的产业。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食用安全、卫生、营养、保健的需求,河蟹养殖必须加强从池塘到餐桌的质量安全管理,因为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容易引起人们对河蟹消费的恐慌,给产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河蟹质量安全全程管理必须抓好以下关键措施。

1.场地环境达标。

河蟹养殖场要求建在生态环境好、远离工农业和城镇生活等无潜在污染源的地方。

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在养殖前必须对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评估和检验,重金属、残留农药等有害有毒物质必须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检测不达标的池塘不能用于河蟹养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蟹养殖整体管理思路提纲1、选择合适的塘口,避免“先天性缺陷”2、使用生态养蟹技术3、选择合适的放养密度4、饲料的选择和管理技巧5、有效实用的水质和底质管理方法6、简单、易操作的病害防治措施一、选择合适的塘口,避免“先天性缺陷”1、良好塘口的特点:1)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量不足,夏天没水可用)2)水质良好,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周围有大量农田、工厂,工业污染严重)3)进排水要方便,分开(共用一条河流)4)周围敞开,无高大树木遮挡(自然增氧不足,池水不活跃)----背风养殖效果不好。

2、充分清塘:●清淤、暴晒、消毒----淤泥多(20cm以上),发生问题的池塘没有进行处理。

二、使用生态化河蟹养殖技术A、栽种水草。

B、放养蛳螺。

C、混养技术。

●加强生态养殖技术---- A、栽种水草。

●栽种水草的几个关键:1、栽种种类:2-3个优势种,避免单一;浮水和沉水。

(推荐: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浮萍、水花生)。

2、覆盖面积:高温季覆盖面积60-70%。

3、时间分布:春夏秋都有。

4、空间分布:东西向有几条“水道”,水面没有水草。

忌乱七八糟生长。

“水道”的优点:1)方便船划行,投饵和施用药物;2)让水体形成风浪,促进水体与空气物质交流。

●管理水草、防死亡、消除草死亡产生有害物的方法:1、促进水草生长、防死亡的注意事项(营养盐,光照,DO,T):1)水体保持充足营养盐(N:P=7:1),特别早期。

2)施肥前后2天以上,避免使用石灰。

3)确保水体有一定的透明度,浑浊时使用一些可以增加透明度的产品(下雨,蟹活动,其他养殖不当)。

4)水草上有泥,在投饲或巡塘时,定期用棍轻轻敲打,抖落污泥,以增加光合作用,利于生长。

5)7月底开始适当增加新活饵料供应,满足营养供应,防止蟹对水草的消耗与破坏,特别是主养苦草。

6)尽量不要将耗氧型微生物直接洒在水草上,方案:(晴天上午10点使用微生物,溶氧高)(使用微生物1-2h前,可以使用颗粒型增氧剂)(多选择使用PSB)7)高温期避免盲目将水位升高,防止死草。

控制在1.4m以下。

8)在高温期经常使用缓释型增氧剂,增加溶氧,防死亡。

9)高温来临之前,对伊乐藻进行“打头”。

(方法:水下10-30cm,高温期还可以1-2次)2、消除水草死亡产生有害物的做法:1)及时捞除漂浮在水面上残草,并且不要搁置在池塘以便的坡上。

2)使用一些底质改良剂,能氧化吸附降解腐败产生的有害物。

3)增氧,氧化,防缺氧。

4)使用一些护水解毒类的产品,消毒毒性。

5)换水。

●加强生态养殖技术----B、放养蛳螺●螺的重要性:1、提供优质动物性饵料---饲料,品质好。

2、有效遏制底质恶化和水质恶化。

●存在问题: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质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

●基本方法:1、第一次:清明前,亩放螺300-400斤。

2、第二次:6-8月,第二次量:300-400斤。

3、一般前放稍多,后略少。

也可以连续多次。

●加强生态养殖技术----C、混养技术●混养的重要意义:1、防止水质和底质恶化。

2、充分挖掘池塘生产力。

3、混养技术也是科学健康养蟹的重要模式,是提高养蟹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混养的品种:青虾、鳜鱼、花白鲢、草鱼、鮊鱼(白鱼)、花骨、鲫鱼、黄颡鱼。

●常见套养方案:1、单一套养青虾在2-3月放养2-3cm的大规格幼虾3-5kg。

在7月份再补充一次虾苗1-2cm规格的虾苗3-4万尾/亩。

或采用池塘中原有亲虾自繁的虾苗。

2、常用模式:放蟹前放养虾苗1.5-2cm,2万尾/亩;在3-4月份放养10-15cm/尾的花白鲢30尾/亩左右(花:白=1:3);在6月份开始放养5-6cm/尾的鳜鱼5-20尾/亩。

视水草多寡还可以再放一些草鱼。

3、以白鱼、花骨鱼为主的(宜兴)时间:早春全部放养。

数量、规格:白鱼400-500尾/亩,规格15cm以上;花骨300-400尾/亩,规格7cm以上。

注意事项:需要专门的饲料,并且在池塘中搭饵料台(类似草食台),技术比较复杂。

三、选择合适的放养密度1、苗种选择1)基本要求:略。

2)以本地自培扣蟹为最佳。

2、放养推荐:1)一般情况下:适宜的放养密度要根据生产计划和管理水平而定。

2)最佳放养密度:1只/平方米。

3)放养规格:50-150头(100-300只/公斤)。

4)养大规格成蟹的投放数量和规格:250-400只,放养规格50-60头(100-120只/公斤)。

3、放养前处理:需要进行复壮浸泡处理。

----能增强下塘后的适应能力。

----提高第一次脱壳成活率。

四、饲料的选择和管理1、推荐种类:1)全价品牌配合饲料。

2)海水冰鲜鱼。

3)自然种类:杂鱼、活螺蚬、玉米、小麦、红薯、黄豆、南瓜。

2、饲料投喂的误区:1)认为冰鲜鱼的营养非常好,可以代替配合饲料。

2)全程蛋白量不加控制,前后量没有区别。

3)后期育肥只使用冰鲜或杂鱼。

4)投喂量忽略温度的影响。

3、饲料管理技巧、原则----荤素搭配、自配和商品料相结、不要浪费。

1)一般原则:6月前和8月下旬后: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中间的养殖,动物性饲料适当减少。

2)以池养蟹为例,营养搭配方案:●养殖开始-6月中旬前:动物:植物=60:40●6月中旬-8月中旬:动物:植物=50:50●8月下旬-养殖结束:动物:植物=70:30●早期粗蛋白质量推荐为41%左右,中期为36-40%,后期41-46%。

可以看出:● 18-30℃范围内,蛋白质消化率随水温上升而增大,34℃时,蛋白质消化率下降。

(中间粗,两头精)●不同期对营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4、注意事项:1)养殖早期务必保证动物性饲料(比如冰鲜)的充足供应,能显著提高扣蟹成活率;中期应减少动物饲料的投放;后期育肥应选择杂鱼与正规厂家优良配合饲料相结合的方式。

育肥:肌肉(faa)/性腺饱满:呈味aa的比例:45%蛋白含量的饲料>全动物饲料>全植物饲料:冰鲜特别注意防腐败。

2)自配和代加工饲料的,要添加河蟹营养促进剂、脱壳素。

3)草少池塘,应经常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

4)避免冰鲜的腐败(坏水;有毒;影响寻找;营养价值;肠炎)5)投喂量应根据温度、水深、DO等灵活掌握●高温期不要往深水区投饵料。

浅水DO丰富区,水岸结合处。

●高于34度,低于15度时,应减少投喂量。

●傍晚甚至可更多些。

●脱壳期应适当增加投饵。

6)虾蟹混养池,虾放养量较多时(20-30kg/以上)后期利用原池种虾自繁的,6月左右,有仔虾孵出,若饵料生物不够,视情况加泼一次豆浆1次/天,并喂足喂饱,防止青虾饥饿发生死亡。

7)虾蟹大量蜕壳后,应喂足喂饱,防止残杀。

5、使用恰当的产品浸泡饲料:1)活菌:用EM益生菌、PSB、芽孢杆菌喷洒在饲料上,稍晾干后,再投喂,可以促进生长、防止肠炎、提高抗病力、改善蟹的口味。

(芽孢能刺激河蟹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2)冰鲜鱼在使用前用大蒜素拌和:杀菌、促生长。

但无须经常使用;也可以使用前用活菌拌和。

五、有效、实用的水质和底质管理方法1、排换水(注意外河水的质量)。

2、酸碱度管理:水质偏酸小于7时:应定期泼洒生石灰,每亩用5-10公斤,化水泼洒。

原则是“少量多次”。

最佳7.3-8.3。

3、透明度管理:●“清水大闸蟹”不是“瘦水大闸蟹”。

●水质偏瘦时,需要施肥:建议施用生物肥料。

好处:不会发生蓝藻;净化和稳定水质;不会导致青苔生长。

在开始可以使用粪肥作废基肥(必须要发酵过),有助于种植的水草生长成活。

N:P=7:1。

无机复混肥后施用芽孢杆菌。

●出现太肥、其他水色时:施用颗粒增氧剂,然后再用微生物。

●水非藻类引起的浑浊时,需要用净水剂,以增加透明度。

4、矿物质管理:每15天使用1次能补充多种矿物质(钙、磷、镁、铁、钾等)实验案例:将刚脱下壳的软壳蟹,分别置于甲、乙、丙三个容器中,甲含池塘水,乙含丰富矿物源的水,丙为纯净水。

结果:甲经18-20小时壳变硬,乙经6-7小时壳即硬,而丙则放至第6天仍硬不起来。

研究表明:当水中钙硬度调至50毫克/升,饲料中的钙为0.15%,钙磷比例为1:1.9时,河蟹能获得最大生长率和较高蛋白质利用率。

补充多种矿物质的好处:●促进脱壳,促进生长;改善河蟹光泽和体色。

●增加重量和产量。

●调节水质,促进水草生长;防止疑难问题。

5、溶解氧管理:定期使用颗粒型颗粒增氧剂。

好处:1)提高蟹成活率。

2)防止水草死亡。

3)预防河蟹上岸。

4)减少还原性毒害物质(死草及残饵)的产生。

说明:1)在高温期,使用频率要加大,视情况掌握。

2)闷热的后半夜,要使用。

3)无水可换时,建议颗粒增氧剂使用:1次/5天。

(还有:控制投饵量、使用优质颗粒饲料)6、使用微生物进行水质改良:1)时间和频率(视水草多寡灵活掌握):●梅雨前使用:2-3次微生物。

●梅雨后使用:2-3次/月(特别是水源不足)。

2)品种:PSB、EM、芽孢杆菌3)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晴天上午10点左右。

●避免直接泼洒到水草上。

●使用前1-2h使用粒粒氧效果好。

●加新鲜塘水(200倍)和红糖培养1-2天泼洒。

●定期使用,效果最好。

●不适宜直接用于治病。

7、底质改良1)改什么?●增加底层溶解氧。

●消除有机质不完全分解产生的氨、硫化氢等。

●彻底分解底部有机质。

2)方法:●定期交替使用底改和“粒粒氧”改良底质。

●在蟹上岸、水草死亡时,上述一种或两种合用.●EM或PSB与泥拌和后施放。

8、生物预防青苔的措施1)通过施用生物肥料,避免施用纯无机肥料2)人工捞除。

3)根据池塘本身的承受能力适量使用杀青苔药。

4)提高pH值。

六、简单、易操作的病害预防措施1、创造良好的水质条件。

2、选择合适的内服“药物”进行拌饲预防。

3、定期使用外用安全型消毒剂。

4、定期杀虫。

1、如何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拌饲料预防?1)营养类(一般指微量营养素,有氨基酸、维生素-多维/维C、矿物盐等)。

2)免疫增强类(直接刺激蟹免疫系统,增强抗病力)比如:一些多糖类。

3)活菌类:PSB、EM、芽孢杆菌。

(抵御有害菌;提供营养;促进吸收;提高免疫力)。

4)药物类:中药:三黄粉等、大蒜素(中)、氟苯尼考等。

2、在饲料中添加“药物”的预防方法:●如何选择:营养类+免疫增强类的一定种类与药物类中的西或中药物搭配使用。

●使用周期:3-4天/15-30天;●活菌类可以长期添加,但注意避免和药物直接添加。

●高温、闷热、疾病易发生期、上岸、水质不良时、水草不足时,应加强多维、维C、及多糖类,也可以选择一些中药添加。

3、外用消毒:视情况选择碘类、戊二醛等安全性的消毒剂。

1)对蟹刺激小。

2)对水草几乎没有影响。

说明:高温期、梅雨天闷热期、水体缺氧时,禁用杀虫剂,消毒剂的使用应慎重。

4、定期杀纤毛虫:4-5月要杀一次,作为预防。

提倡对河蟹养殖进行精细化管理在每个养殖环节都力求做的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