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验性教学的探索(1)

情感体验性教学的探索(1)
情感体验性教学的探索(1)

情感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探索

乐清市乐成镇第一小学卓娉

内容摘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建议,我们已耳熟能详,但我们对情感体验的理解、思考和实践都还刚刚开始。本文试着从“情感体验”的涵义与特征,“情感体验”的理论依据和“情感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操作方法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情感

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情感体验阅读教学

对课程标准提出这一建议的缘由还需从理论上进行深层的追问,对具体实践方案的探寻还需更加深入。唯如此,情感体验才将不仅成为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新的着力点,而且也将成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新的增长点。

一、诠释:“情感体验”的涵义与特征

何谓体验?“体”是“亲身”,“验”是察验。关于体验的权威解释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设身处地地着想。

综上所述,“情感体验性”阅读教学可以描述为:指学生在语文阅读领域内或相关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感受理解、感染熏陶、感悟体验等多元化创意的情感发展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体验性

根据认知活动带来的体验和人的行为效率与心理激奋水平有关而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自主性

在学习的内容、方式、进度等选择,情感表达的呈现,学生拥有高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仅是指导者和帮助者。

(三)探究性

其实质是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在情绪化学习动力的驱动下,思维方式与探究方式的体现和运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互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其学习内容的过程是由情绪、情感、情操三者交互作用而生成的过程,内容会因体验的不同而不同,具有动态流变、多元性的特点。

(五)开放性

主要表现在情感体验的主题选择,学习形式以及问题的解决途径,结果呈现以开放的视野加以融合。

二、阅读教学何以强调“情感体验”

(一)追问情感和认知活动互相作用的原理

情绪心理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

(二)认识的具体体验原理

从方法论看,情感体验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具象存在对儿童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

(三)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

教学中创设的许多情感体验的“知识场”,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对象,使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知识模块)增加,使潜意识内容丰富,情感体验变得丰富多彩,多端深刻,学生灵感的产生,培养了学生相似性思维后再创造的能力。

(四)人的认识是一个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无意识心理活动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1)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认知作用。(2)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内部体验作用。

(五)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的过程。

教学作为一种认知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在其中,否则,人们常言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失去了理论根据。

三、探寻:“情感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操作方法

要将理论上的可能性变为实践中的现实性,还必须探索寻求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根据我的思考,结合一些优秀教师的实践探索,我认为“情感体验性”阅读教学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读是阅读课情感体验永恒的主题。它既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手段,又可表达情感体验的成果。读可入文、解文,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亦可入情、悟情。声情并茂的朗读本身能使读者与听众都进入语言文字构筑的有声有色的画面,进行积极、立体的情感体验。

如《西沙渔人》一文中描写虎鲨的句子“尖利的牙齿能一下子把一个壮年汉子咬成两截,猛烈挥动的尾巴只要擦到你的皮肤,立刻会使你血肉模糊。”学生初读句子,从字面上明白鲨鱼是凶猛异常的。学生再读句子,通过感情朗读表达鲨鱼的凶猛。教室里书声琅琅,学生表情动人,似乎他们面前真的有这样一个恶相险生的动物世界。接着,引导学生精读,抓住文章中的点睛之笔“只要擦到”深入,学生体味着并研究读法,在声音所营造的情境里,学生深深震撼于鲨鱼令人惊惧的凶猛、强悍。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所以通过朗读促进体验必须根据需要灵活选择、灵活运用。学生感悟不深或无法感悟的内容,教师就要通过范读扶一把。当学生个别读无法造成气势时,就可以选择小组齐读的形式来调节气氛。

(二)活现形象,深入体验

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大多充满形象。而文本的形象,与影视、绘画、雕塑等形象不同,它不具有实体性,不能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不能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直接感受它们,而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中介诉诸

于读者的想象和再创造,才有可能感受并还原出形象。但是,了解语言未必就自然而然地还原、活现形象,教学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促进学生完成形象的再现。

如《白杨》中有一句话:“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有位教师摒弃了简单地让学生对白杨的品质进行理性概括的做法,先让学生想象,说说白杨在风沙、雨雪、干旱前的种种表现,促使学生眼前呈现出白杨在各种恶劣条件下顽强生长的表象,心中竖立起白杨的高大形象,进而再让学生从形象中感悟白杨的可贵品质。这样,学生对白杨品质的认识,就不再是抽象、理性的概念,不再是浮浅的、可以随处张贴的标签,而是建立在由表及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的感悟,内在而深刻。

(三)联系生活,促进体验

学生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体验的产生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在阅读中,一旦遇到与生活有关的语言,就能借助生活体验来理解。尽管现在的教材编写已经注意了贴近儿童的生活,但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性,生活积累的相对贫乏,一册教材中,真正描写儿童已曾经历的生活的文章是不多的。此时,教师就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本中生活相似性的体验。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为了体验邱少云在烈火中煎熬的痛苦,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的情景,开始孩子们只说出“冒汗”、“头发烧光”等几种情况。于是教师调动学生的相似性体验:“你们见过熬油吗?”孩子们一顿,不忍心地说:“烈火烧身也会熬出油来。”“是啊!从活生生的人身上熬出油来,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呢?”教师的语言有效地强化了与学生原有体验间的联系,在随后的朗读中,孩子们噙着晶莹的泪花,读得真切感人。这一教例中,情感的升华是源于生活得以实现的。联系生活、借助想象,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获得了一次感悟英雄钢铁般意志的情绪性体验,达到了“富情于教,以教育情”的目的。

(四)鼓励实践,情感体验

教材中有些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值得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去体验。根据学生活泼、想象力丰富和表现欲强等特点,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如课本剧、情境模拟活动或其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使他们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体验,以便更深入地感悟课文。

如下面《三个儿子》的教学片段:

师:为什么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了一个?

生:因为那两个儿子不帮妈妈干活。

师:难道给妈妈唱歌、翻跟头带来快乐就不好吗?(所有学生都陷入了沉思)

生:因为妈妈现在太累了,需要帮助。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书)一桶水可重啦……(让班里最弱小的女孩,试着提水桶)

师:(采访)这位妈妈,一桶水怎么样?(生:很重)现在你胳膊都……(生:痛了)腰也……(生:酸了)

师: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出了语气)

师:水这么重你还是要提着回家的,走吧!

师:(采访)这位妈妈,您现在需要歌声吗?(生:不需要)需要儿子给你翻跟头带来快乐吗?(生:不要)那您需要什么?(生:需要有人帮我提水)

教师没有一句提示,全班同学都跑上前来抢着帮“妈妈”提水。

整个过程中没有生动的讲解,只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进行了适当的采访与追问。但可以看到学生的情感由最初的“迟疑”,到亲身体会读出情感,再到强烈同情付诸行动,情感层层升华、步步推进。最终,深刻感悟了课文含义,师生共同巧妙地完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总之,阅读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必须明晰其涵义,把握其特征,在此基础上采取得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情感体验必然成为阅读教学新的高效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施茂枝.多维视野下的语文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薛法根.推敲新课程课堂[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3]《唤醒情感-情境体验教学研究》李秀伟山东教育2007年

[4]《艺术教育》北京: 中国文化报社 2009年12期

组织学与胚胎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组织学与胚胎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结合我校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我们构建了组织胚胎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新模式,主要包括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的构建、开放性实验教学运行体系的构建和开放性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等。结合网络教学平台,该实验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了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的自主学习、探索、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平台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十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他们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并创造条件给学生以表现和实践的机会。在这些高等学校中,实验室、实习基地大部分都是开放性的,实验、实习内容多以学生自行设计、操作为主,学生可以做课内规定的项目,也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胆思维、不受约束、能充分发挥个性的空间和条件。事实上,国内很多高校也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并且不乏成功之经验。我们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结合我校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在组织胚胎学科创建了一个以技能训练为基础、以研究性实验为核心、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就深化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作出初步探索。 1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概念 开放性实验教学是指,在科学的实验思想体系指导下的,以熟练掌握学科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前提,在实验中引导学生依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过程,锻炼探究、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验教学体系。 2 组织胚胎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组织胚胎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的构建、开放性实验教学运行体系的构建和开放性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等。 2.1 构建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 1)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组织学常用基本技术有:石蜡组织切片技术、染色技术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术等。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技术及其原理,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重视客观验证性实验。客观验证性实验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常见实验,它可对学生进行生命原理探讨的科学思想观和方法论的训练。验证实验是奠基石,每位学生都不应跨过,否则欲速则不达。在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课堂教学有效性意义及体现

◆课堂教学有效性意义及体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没有公共的标准,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同时也会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所以,要把握好操练的“度”。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更要有所影响。而旧式教学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都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教师彻底失去作用。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有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就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和做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我校成立了以年级为单位的数学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时,一人主讲,其他教师各抒已见,大家献计献策,达成共识,完善教学设计,然后上课,其他教师听。课后大家想一想,议一议,相互交流,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改动,认真做好教学反思记录,改动后再进入课堂教学,从而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一轮的教学需要。但不能千篇一律,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上出自己的特色、个性。有效的备课应是备有用的,应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有效备课重要的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个体进行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比如备《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时,力争这样备课:1、确定目标:这节课从不同角度来诠释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2、确定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3、关注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都有所收获,并知道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4、课后反思:“精炼提升",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实施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课是由若干个问题贯穿起来的,学生掌握如何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表述型的问题,少让学生直接用“是”或“不是”来答题。 1、提问要有针对性

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办法

济宁学院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和科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规范我校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开放性实验室是指具有学校正式建制,在完成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能够面向学生开放使用的实验室。 第三条学校各教学单位要重视实验室的开放工作,把实验室开放工作纳入教学改革。各实验室应本着实验教学改革的精神,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或创造必要的条件,积极开展实验室开放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开放。 第二章实验室开放的原则 第四条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室,都要充分挖掘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潜力,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实现开放。 第五条实验室开放要注重实效。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选做基本训练的实验,也可选做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开放项目可以是教学计划要求的课内实验,也可以是课外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第六条实验室开放要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训练其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重在培养其工程意识和科研能力。 第七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主要采取教师提供实验项目让学生选择内容和时间进行开放的方式;专业课教学实验室主要采取吸收优秀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或支持学生完成自立科研课题、与学科竞赛相关实验(实践)训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等方式进行开放。 第三章实验室开放的形式 第八条开发性实验室要保障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的开放。 (一)时间开放可以分为: 1.全面开放; 2.定时开放; 3.预约开放; 4.其他。 (二)内容开放可以分为: 1.学生选择指定实验内容的实验; 2.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等学生自立题目、自行设计的实验; 3.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 4.学生参加有关学科竞赛的实验(实践)训练;

[实验教学,开放性,简谈]简谈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简谈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是医学、药学、化学、化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实验技能,而且还应当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安排学时较少,实验内容单薄且较为陈旧,只能使学生大体了解有机化学实验,而远远达不到上述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参考和比较了多所学校化学课程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实施情况,开展了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的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我校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介绍了实验的安排与管理、实验教学内容的一些具体实例以及对改革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一些思索。 一、实验的安排与管理 在每一个学期末,有机化学的任课教师根据实验室可供使用的时间、仪器设备等条件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一些开放性实验项目,实验室汇总后在校园网上公布,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先报名,然后在相应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活动。我校开设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大体可以分为了解和学习使用新型仪器的实验、教学实验的扩展性实验、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的开放性实验这三种类型。 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具体实例 1.了解和学习使用新型仪器的实验 我校为药学、化工等多个专业的学生开设现代有机合成仪器的使用这一开放性实验。在实验课上由教师讲解数字熔点仪、旋转蒸发仪、集热式磁力搅拌器、有机合成装置等仪器的使用。然后由学生进行样品熔点的测定,减压回收溶剂等实验操作。实验时间约为3学时,实验室一次性容纳学生数约为20人。这一实验与传统的熔点测定、减压蒸馏等实验相比,使用了一些新型的仪器,学生积极性较高,因此报名参加这一类型实验的学生人数最多。该实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帮助并不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抱着走马观花的心态来参与,不过也有学生反映这一类型的实验对他们自己提出的大学生创新计划很有帮助。 2.教学实验的扩展性实验 我校为学生开设了多种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和乙酸苯酯的合成研究等开放性实验。这些实验可以认为是对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乙酸乙酯的合成等常规教学实验的一种拓展。在多种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这一开放性实验中,学生需要将普通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器回流提取法与教学中的直接升华法进行比较讨论。在乙酸苯酯的合成研究这一开放性实验中,学生需要比较乙酸酐与苯酚反应及乙酸酐与苯酚钠反应这两种常见文献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大学各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这一类型的开放性实验。这种类型的实验相当于让学生进行几个较为简单的文献实验,所需时间一般为10~20学时。 3.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的实验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整版)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

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 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

开放性实验项目教学文稿

开放性实验项目 ●实验的目的 该实验的开设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综合运用该课程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按实验目的自行选择测量装置,确定试验方案,搭建测试系统,,在指导教师审查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完成测试任务。 ●仪器库仪器设备 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激振设备:电磁式接触式激振器、非接触事激振器、冲击力锤; 测量仪器: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各种传感器相应的调理设备;信号采集与分析设备:采集卡、信号分析处理软件、计算机; 实验台模型:北京东方所振动教学实验系统可以开设三十多个实验项目,根据现有情况我们从中选择综合性的8个项目作为开放性实验项目供同学们选作。 ●实验项目 实验一强迫振动特征研究 各种机车车辆、汽车和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大量的工程振动问题不断出现,而在这些振动问题中,强迫振动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个实验可以使得学生掌握振动测试的试验方法,熟悉强迫振动引起的原因及其特征,为以后工作中解决实际的工程振动问题打下基础。 实验台如图1所示,在一个简支梁上安装有一个偏心电机,要求完成下述内容: 1)拟定实验方案,搭建测试系统,测量在电机工作状态下简支梁的振动,并作出规律性的分析, 2)请举出至少一个可以用该模型来描述的工程实例。 3)写出实验报告。 图1

实验二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试 各种桥梁、建筑等土木工程,各种机械设备的关键零部件的振动和结构的动态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会振动系统动态特性参数的测量很有必要。 实验台如图2所示,为一个简支梁,要求完成如下的工作: 1)拟定一种实验方案,搭建测试系统,测量该简支梁的固有频率; 2)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测量该简支梁的固有频率; 3)如果需要测量该梁的刚度如何测定; 4)请举出至少一个可以用该模型来描述的工程实例。 5)写出实验报告。 图2 实验三拍振现象研究 在机械设备振动监测中,经常会观测到拍振现象。了结拍振产生的原因,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很有帮助。 实验台如图3所示,对一个安装有偏心电机的简支梁施加简谐激振,要求完成如下工作: 1)拟定一种实验方案,搭建测试系统,在电机转速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激振频率,分别测量简支梁的振动。观察拍振。 2)通过对拍振产生原因的了解,请举出一个可能产生拍振的工程实例。 3)写出实验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XX学校:方正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基本性质首先是“工具”,是人们用语言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用语文来学习知识,用语文来学习与交流的工具。 有效教学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提出并加以实践了,主要的实践者之一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结合我国现如今的教育来理解这句话,意思就是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两者间的相互作用,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需要恰当地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以小学语文这一科目的特点为教学前提,制定适合小学生理解学习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教学计划得到有效实施,使得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双倍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近年来,过高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功能,这是对语文教学的片面认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所有课程所担负的共同任务,决非仅仅指语文一个学科;语文教材具有人文性,语文学科的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思想教育,但这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根

本指向。所以,语文学科的性质应首先定位于工具性,渗透人文性。基于此,我在近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时效性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语文教学的改革一直不停地在进行着,但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之所以要研究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因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不足,这些问题急待被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偏离了语文课的本质。 语文课的特点是重视语文的熏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却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比如,有的老师把《三顾茅庐》上成了历史课;把《七颗钻石》上成了思品课;把《人类的“老师”》上成

语文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doc

语文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心得体会_ 心得体会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也往往感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热情不高,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学心里。 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除了帮助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之外,还应改革教学方法,将组织教学的着眼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上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带给学生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需求。情感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教学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情境进入最佳状态。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卡罗纳》一文。 在讲解课文,学习语文知识前,可先介绍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曾在19世纪轰动了意大利文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里边的一篇故事《卡罗纳》。进一步诱导学生展开联想,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学生由此及彼,就更能理解课文中“关爱”,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带着一种情感需求去学习课文,并在学习过程中去满足这种情感需求。 三、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最基本的一种阅读方式,是语文学习的物质外壳,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感情朗读又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而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反作用于课文的理解,当学生能够把本来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通过朗读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则说明已经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有许多学生不愿张口,或张口就错,这样的朗

关于高中开展化学开放性实验的思考探索

关于高中开展化学开放性实验的思考探索 作者:张荣娟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2年8期 摘要:目前,高中化学课程正在逐步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通过分析开放性化学实验的涵义、特点,并根据教学实际构建了有效实施高中化学开放性实验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开放性;涵义;特点;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新课程标准要求:“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要鼓励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化学实验仪器的研制和开发。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设计富有特色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在化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最初都是来自于实验,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也依赖于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而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更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一、化学开放性实验的涵义 所谓的化学开放性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之一,主要内容为将化学实验室开放,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出现,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与化学相关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选择一个主题,设计方案,完成实验过程。化学开放性实验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更好地检查学生对书本各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高中化学开放性实验的特点 高中化学教学阶段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性实验教学与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够更好地符合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通过观察等方式被动地接受化学知识和技能。这样一来,就造成学生缺乏设计和准备实验的能力,对化学实验的运行原理等理解不透,甚至失去进行化学实验的兴趣。而在高中阶段开展开放性实验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能够凸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开放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实验教师的角色都进行了转换,不再是实验教学的主体,而更多地扮演学生进行实验的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亲自来选定实验课题,选择实验设备,并且制定实验步骤,最后还能够分析实验结果。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化学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学习者。 2.突出实际性和探究性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理论性和内容的单一性,由于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材存在滞后性,造成教材中的实验往往与生活相脱离,不具有实际性。另外,一些教材将实验原理、步骤以及某些实验现象都给学生展现出来,造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部就班,缺乏思考和探究精神。高中化学开放式实验内容往往由学生根据所学章节自行选择实验主题,一方面,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更好的结合;另一方面,由于学生需要设计化学实验,对实验的原理、步骤等环节都需要进行思考,从某种程度上讲高中化学开放性实验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与自然课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课程目标的重大调整,由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例如执教《纸的观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有的讲课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要研究纸的特点,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总结纸的特点;第二个活动的重要价值是学习用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去经历观察活动,拓展观察的途径,而有的教师就非要学生计算出准确数据不可。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目标追求是有很大偏颇的。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测→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三年级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教学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级教学重点是

开放性试验

辽宁工业大学 2015 —2016 学年第一学期 开放性实验 题目:沈阳今旅酒店ERP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会计122 学号:121610027 学生姓名:付洋 指导教师:张彩虹 日期:2015.12.15

目录 第1章沈阳今旅酒店ERP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1) 1.1 企业现状分析 (1) 1.2酒店管理目标 (1) 1.3 今旅酒店管理信息系统 (2) 1.3.1今旅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2) 1.3.2今旅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2) 1.4 企业信息化的5W分析 (3) 第2章沈阳今旅酒店ERP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4) 2.1.今旅酒店ERP信息管理系统流程 (4) 2.1.1 业务流程 (4) 2.1.2 系统处理流程 (5) 2.2 系统功能结构图 (7) 2.3 今旅酒店对系统的要求 (7) 第3章今旅酒店ERP系统维护方案及总体分析 (9) 3.1系统维护 (9) 3.1.1 使用维护 (9) 3.1.2 应急维护 (9) 3.1.3 适应维护 (9) 3.2 总体规划和系统分析 (9) 3.2.1 总体规划 (9) 3.2.2 系统分析 (10) 第4章沈阳今旅酒店ERP信息管理系统实施 (12) 4.1 系统运行环境 (12) 4.1.1 软件环境 (12) 4.1.2 硬件环境 (12) 4.2 系统首页的实现 (12) 4.2.1 系统首页概述 (12) 4.2.2 酒店管理系统登录实现过程 (14) 4.3 系统测试 (14) 4.3.1 软件测试的目标 (14) 4.3.2 软件测试的方法 (15) 4.3.3 软件测试的步骤 (15) 4.4系统实施 (16) 参考文献 (17)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结题报告 巴彦县德祥乡中心小学蒋玉梅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德祥乡中心小学蒋玉梅 一、研究背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德祥乡中心小学蒋玉梅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农村的教师缺乏专业引领;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综合素质较为薄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益将成为研究的核心。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用最经济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到最实用、最有效的东西,教学必得有效。实施“有效教学”,因此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本实验目的是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从而实现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最终实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本实验目的是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从而实现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

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最终实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课堂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3、支撑性理论:一是有效教学理论,其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它关注和研究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与有效教学的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已有经验和理论基础;二是建构主义理论,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与课程理念,而贯穿于建构主义所形成的众多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三是新课程理念,是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如何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中进行情感体验

如何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中进行情感体验 发表时间:2011-03-14T13:11:49.84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兴会[导读] 情感体验是音乐艺术的本质要求,是审美心理的要求。张兴会(兖州市高级实验中学,山东济宁272100)音乐欣赏作为美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知识传授,重共同感受而轻情感体验和个人感受的疏漏。新的中学音乐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对于从人本出发,通过音乐欣赏的审美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必要性 情感体验是音乐艺术的本质要求,是审美心理的要求。要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能够养成感知美的耳朵,就必须了解音乐对现实的反映和对感情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情感形态的丰富多变,纷繁复杂,使作为情感艺术表现的音乐作品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音乐以形象的感性方式抒发着作者曾经体验过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情感以肯定和否定的态度表达了人类对审美理想的追求。要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能够养成感知美的耳朵,既要了解和掌握作品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还要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加以认识。音乐家通过声音的节奏、旋律、和声及乐曲的变幻和低回咏叹进行表情和描绘,进而塑造艺术形象。音乐的描绘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对自然音调作逼真的模拟,如我国民乐中的《百鸟朝凤》以及欧洲古典歌剧中的喧叙调等。另一种是间接地由统觉和通感所构成的非定象描绘,它能够引起千万个不确定的联想,从而在欣赏者脑中形成许许多多变幻不定的视觉场面。要感知这种描绘中所蕴藏的丰富的内容,其主要方式就是主体的情感体验。要训练学生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就必须了解审美心理的养成规律。 就音乐欣赏而言,认识是音乐欣赏和审美的基础,情感体验是审美知识内化的动力,意志品质是音乐审美力进步的扶梯,行则是审美力养成后所表现出的创造力。音乐作为美的艺术,欣赏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愉悦的过程,是学生曲情感体验和作品表现的交融的过程,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被优秀作品的表现力所提升、拉高的过程。由此可见,情感体验是作家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桥梁。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理解力,并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创造力,就必须重视和强化其情感体验。 二、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音乐欣赏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的由表及里的过程。教师作为审美活动的主导,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再现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直觉力、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力等,更好地完成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听、唱、想、说是引导学生参与进行体验的主要手段。 1.听是音乐艺术的关键 “提问法”是调动学生体验的基础:在听前教师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在个体体验中掌握听的技巧。“对比法”是体验的深入,倾听中关于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乐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也可以在不同作品间进行,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 节奏练习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再创造,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的不同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甚至使生理产生变化。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在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节奏练习,使学生体会这些变化对人的情感的影响,进而初步掌握节奏在表达情感上的运用。 2.静思遐想 在欣赏中调动、丰富和充实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通过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蓝色多瑙河》等,让学生通过静思遐想的方式,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充分调动学生的体验和想象,进而实现欣赏者和作者之间的情感交融与交流。 如古曲《长恨歌》中的男生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歌词的描绘起伏叠荡,内心蕴含的激愤等因素都应该进行说明。 同时还可以调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刺激调动他们的审美体验。如在《京剧欣赏》中运用京歌《唱脸谱》,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静思聆听,进而遐想。遐想之后把自己所体验到的,作品中所表达的,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加以表达,实现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理性升华。来自情感、视觉、动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的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的心理过程,而且与感受作品、理解作品、表现作品是交替进行,相辅相成的。在螺旋式上升的审美实践中,不仅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掌握和提高,而且音乐美的形式和内涵滋润了心田,陶冶了情操,促使了审美教育效果的增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是过程、是方法,是审美活动的一种手段,情感体验虽具有情感教育的性质,但最终还需升华为理性的觉悟。

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成员:贾玉瑛王臣崔桂梅江杰陈波 获奖时间及等级:2007-2008年度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成果简介 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和关键。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建立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性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重视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信息学院从本院实际出发,以学院已有的六个专业为基础,以自动化专业为试点,将开放的经验向其它专业辐射。实验室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开放性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促进学生科技活动开展的有效机制,激发学生创新的主动性。通过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实现了实验室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形成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新体系。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科研、各种电子大赛学习、研究实践的平台,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1.实践教学管理与建设 完善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完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认真研究实验教学,开发研究出足够多优良适用的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依据新的教学大纲,修订实验大纲,修编实验指导书;依据自动化专业办学特色,整合相关课程设计为设计综合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今天我看到一篇余文森先生的文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感觉很有收益,所以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对应的品质。能够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 得到什么? 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一、有效性的界说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升、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 就其内涵来说,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个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提供优质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使用,才能得到提升;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有的价值。总来说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

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而有所侧重。就教学来说,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静态、凝固、共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态、流动、个性)。 就其层次来说,发展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理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关于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因为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点。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解决智力任务。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尚处于形成状态,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协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事,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所谓教学促动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持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就其形式来说,发展存有“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内在发展,为此,在教学基本任务和目标方面,应该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而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而使他们从小懂得没有哪一种知识是不需要质疑和发展的,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永远值得注重和学习。 就其机制来说,发展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是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能够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

开放性实验

计算机科学学院关于开展2012-2013年度 学生课外开放实验立项申报的通知 各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 为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按照《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课外开放实验管理办法》(西南石大设[2012]6号)要求,我院第十二期(2012-2013年度)大学生课外开放实验立项申报工作从即日开始,本次开放实验分为校级普通项目和校级重点项目二个层次,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请人资格 1.计科院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及教师。 2.申请项目的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所承担的项目每年度只能有一项。 3.已获其他资助(如“盛特杯”)立项的项目不得重复申请。 4.项目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研究与组织能力。 二、选题要求 1.目标明确,有一定的理论或现实意义,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合理可行。 2.了解所研究科学领域的情况,预期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创新性。 3.应围绕所学专业、个人兴趣等方面进行选题。 4.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 5.研究内容既可以是学科发展前沿领域,也可以是当前研究热点。 三、项目申报 1.普通项目由学生自发申报,申请人自行联系指导教师,自主管理项目; 重点项目由教师组织申报,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原则上一位指导教师负责一个项目。 2.每个项目参加的学生人数一般为3-5人。 3.申请人必须填写《西南石油大学课外开放实验普通项目立项申请表》(1 份书面和电子版),《西南石油大学课外开放实验校级重点项目申请书》(2份书面和电子版),严格按照具体要求逐项填写并报送各年级辅导员处。 4.学院将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同时学校还将组织专家对重点项 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方能立项。 四、项目验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