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纳米材料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传感器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业已经步入了纳米级别的时代,而纳米科学和技术可以制造出各种纳米材料。

这些材料有着很小的尺寸,但具有非常强大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些特性为制造传感器提供了绝佳的材料选择。

传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技术,它可以用来检测任何形式的物理量,例如光线,热量,声波等等。

在传感器的制造中,纳米材料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为传感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无数机会。

一、纳米材料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很广,例如碳纳米管、量子点和金纳米粒子等,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制造传感器。

(一)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由纯碳组成,具有强大的电学和热学特性。

因此,碳纳米管可用作晶体管和热传感器。

碳纳米管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甚至可以检测非常微小的变化。

它们的能力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例如环境监测、生物医学研究、传感器技术、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器件等等。

(二)量子点量子点是一种非常小的半导体材料,大小约为5至50纳米。

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包括半导体内嵌缺陷,量子现象和量子隧穿效应等等,使得它们在传感器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量子点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传感器中,例如光传感器、电荷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

此外,量子点的极佳物理性质也使其成为探索新型传感器的一个可能的研究方向。

(三)金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具有极小的尺寸和强大的化学特性。

因此,纳米金可以用于制造各种传感器,例如光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电传感器。

纳米金粒子可以使传感器更加灵敏和快速,因为它们的特性使它们能够更准确地探测到物质的存在。

二、纳米材料在传感器中的优点纳米材料在传感器中有很多优点。

首先,由于纳米材料极其微小,因此它们可以更快地响应感测器。

其次,纳米材料还可以增强传感器的灵敏度,嗅觉准确度和稳定性。

此外,纳米材料可以使传感器的尺寸更小,使之更易于集成到各种设备中。

三、纳米材料在传感器制造中的挑战虽然纳米材料在传感器领域中有很多优点,但它们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葡萄糖传感器的电极材料

葡萄糖传感器的电极材料

葡萄糖传感器的电极材料葡萄糖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葡萄糖浓度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其中,电极材料是葡萄糖传感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葡萄糖传感器的电极材料及其特点。

1.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葡萄糖传感器中常用的电极材料之一。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能够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纳米材料包括金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和二维纳米材料等。

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制备高灵敏度的葡萄糖传感器。

银纳米颗粒也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并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制备具有抗菌功能的葡萄糖传感器。

二维纳米材料如石墨烯、二硫化钼等具有出色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能够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2.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传统葡萄糖传感器中常用的电极材料之一。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铂、银和金等。

这些金属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反应。

铂是最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能够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3. 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是葡萄糖传感器中独特的电极材料。

这些材料通常是通过将生物分子固定在电极表面来实现对葡萄糖的检测。

例如,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电极表面,通过测量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氧化产生的电流来测量葡萄糖浓度。

这种生物材料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常用于医学领域的葡萄糖监测。

4. 碳材料碳材料是一类新型的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常用的碳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碳纳米球等。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能够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单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具有出色的电导率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制备高灵敏度的葡萄糖传感器。

碳纳米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能够增强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葡萄糖传感器的电极材料是实现葡萄糖检测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电极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

葡萄糖检测传感器的制备和性能优化

葡萄糖检测传感器的制备和性能优化

葡萄糖检测传感器的制备和性能优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身体健康成为了人们非常重视的问题,而葡萄糖的监测显然是人们常常需要关注的问题。

当前的葡萄糖检测技术存在许多的局限和不足之处,这也为人们研发更加快速、准确、方便的葡萄糖检测传感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与发展机遇。

一、葡萄糖检测传感器的制备:葡萄糖检测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其制备需要选取合适的纳米材料,并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实现材料的修饰。

以下是葡萄糖检测传感器的制备流程:1. 选择纳米材料。

目前,常用作葡萄糖检测传感器的纳米材料包括金纳米棒、量子点、二维纳米材料等,不同的纳米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纳米材料。

2. 材料修饰。

针对不同的纳米材料,需要采用不同的化学方法实现其表面的修饰。

例如,金纳米棒可以通过修饰其表面的胶乳层来实现对葡萄糖的高灵敏度检测。

3. 制备电极。

传感器的电极部分需要制备,一般来说,用玻碳电极或金电极作为基底,在其表面制备上葡萄糖检测所需的纳米材料以进行检测。

4. 构建传感器。

将上述制备的材料进行整合,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制备的电极上浸入葡萄糖样品,然后以计时、计量方式获取检测结果并与标准曲线对照,从而完成整个传感器的制备。

二、葡萄糖检测传感器的性能优化:传感器中的纳米材料类型和性质、电极制备的质量等等都会影响检测传感器的性能,因此,仅仅制备出传感器还不够,还需要对其进行性能优化,提高其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等等。

1. 优化材料选择。

材料的选择是实现传感器性能优化的重要一步,不同种类的纳米材料在性能表现中也会有所不同。

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出合适的纳米材料进行制备和修饰。

2. 优化电极制备。

传感器中的电极制备质量直接决定了检测信号的强弱程度,应当对制备工艺进行有效的优化。

例如,可以通过控制电极沉积时间、改变电解液制备方式等方法来优化电极制备。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工作原理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工作原理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工作原理概述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的葡萄糖传感器主要是基于酶促反应的方法,但是酶促反应方法存在使用寿命短、易受交叉反应等问题。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主要是基于材料的传感器,可以解决酶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短、易受干扰等问题。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主要使用的是葡萄糖氧化物和电极材料。

原理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葡萄糖的氧化反应和电极的催化反应。

第一个方面是葡萄糖的氧化反应。

在传统的酶传感器中,酶被用于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反应。

无酶传感器则不需要酶,而是使用一种被称为葡萄糖氧化物的物质,其可以将葡萄糖氧化成氢离子和电子。

葡萄糖氧化物的化学反应如下:C6H12O6 + 2H2O + O2 → 6H+ + 6e- + CO2第二个方面是电极的催化反应。

电极催化反应也被称为电催化反应,其是指在电极表面进行的催化反应。

最常用的电极材料是白金(Pt),其是一种优秀的电极催化剂。

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电子和氢离子在电极上催化反应,得到电流。

电催化反应的化学反应如下:2H+ + 2e- → H2基于这两个方面,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下:葡萄糖氧化物被放置在电极表面。

当葡萄糖进入传感器时,氧化反应开始发生,产生的电子被传递到电极表面。

在电极表面,电子和氢离子反应,产生的电流反映了葡萄糖浓度的变化。

优点1. 使用寿命长:酶在高温下或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失活,从而影响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则没有酶,不易失活,因此使用寿命更长。

2. 抗干扰性强:酶传感器易受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准确度降低。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使用材料作为传感器,因此抗干扰性更强,准确度更高。

3. 同时检测多种物质:无酶传感器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电极材料来检测多种物质,而酶传感器则只能检测一种物质。

4. 设计灵活:无酶传感器的设计相对灵活,可以底部电极、顶部电极等多种方式,不需要局限于酶传感器的设计。

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中,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功能性纳米材料具有超小的尺寸和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成为生物传感器的理想材料。

本文将介绍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一、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种类功能性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线、纳米片等。

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和形状被应用于生物传感器中。

例如,金属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可以用于生物分析和荧光标记;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纳米线可以用于传统电化学传感器的增强灵敏度等。

二、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1. 生物分析和诊断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为生物分析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例如,功能性纳米颗粒可以用于DNA、RNA和蛋白质的检测。

通过与特定的生物分子结合,功能性纳米颗粒可以在传感器中产生特定的信号,并用于检测目标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此外,功能性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生物标记和细胞成像,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

2. 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提高纳米材料的独特特性使其能够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功能性纳米材料可以通过表面改性、功能化等方法,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增强传感器对目标分子的检测能力。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的表面积和导电性,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使其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微量的生物分子。

3. 生物传感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提高功能性纳米材料还可以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传统的生物传感器通常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功能性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增强传感器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生物样品中稳定工作。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提高传感器的耐久性,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纳米材料在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上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上的应用
电极 : 0 H2 2— 0 + 2 + 2 一 1 — 3 2 H e( )
L—蓐I—/ 卜]… l物J鸯反 l 石I 被 (_应 电 /一 —]酶生— {— l —/膜物信 器信 翟 分 —] 能— — 膜— 息 号 析 )— — 卜 学 — — —
第一代 葡萄糖 氧化 酶传感 器存在 以下 一些缺 点: ①溶解氧的变化可能影响电极响应 的波动; 氧 ② 的 溶 解 度 有 限 , 溶 解 氧 贫 乏 时 , 应 电 流 明 显 下 当 相 降 , 而 影 响检 出 限 ; 生 物传 感器 的 响应 性 能受 溶 从 ③ 图 1 葡 萄糖 生 物 传 感 器原 理 图 液中 p H及 温度 的影 响很 大 。 l 葡萄 糖 氧化 酶传 感器 第二 代酶 生 物传 感器 是 以媒 介体 葡 萄糖 氧 化 酶 (lcs xds, O ,98年 g oeoiae G D) 12 u 修饰 剂 为基 础 的 电催 化 由 M l r等 发 现 , 后 , ea t 、 oea Y si ul e 此 N kma u K nl 、 oho s i 酶 层 :O 。+ G D 葡萄糖— O R + De 葡萄糖酸( — ) d 1 4 等先 后对 其作 了大 量 的研 究并 投人 生产 ,i ue Fe rk和 d 修 饰层 : O R +M。 G D d 一 G D。+MR ( 5 O 】一 ) d R gl i oa k 等对酶单位的增加做 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 s 尤
[ 收稿 日期 ]0 7—1 —1 20 1 0 ’
】 5・ 0
[ 作者 简介]彭颐 (9 1 , , 17 一) 女 湖北孝感人 , 硕士 , 湖北职业技术学 院医学院讲师 , 主要研 究分析化学 。

维普资讯

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检测生物分子和生物过程的工具,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而纳米材料的出现,为生物传感器的性能提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纳米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已经成为生物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纳米材料之所以在生物传感器中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一些突出的特性。

首先,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体积下,纳米材料能够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物分子的吸附和反应效率。

例如,纳米金颗粒的比表面积比普通金颗粒大得多,能够更有效地结合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其次,纳米材料的电学和光学性质也十分独特。

一些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和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荧光特性。

这些特性可以被巧妙地利用来实现生物分子的检测。

例如,当生物分子与量子点结合时,其荧光强度会发生变化,通过检测这种变化就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

再者,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也是其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的一个重要优势。

许多纳米材料对生物组织和细胞的毒性较低,能够在生物体内稳定存在而不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

这使得它们可以直接用于体内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实现实时、原位的生物检测。

在众多的纳米材料中,纳米金颗粒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尤为广泛。

纳米金颗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光学性质。

基于纳米金颗粒的比色生物传感器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例子。

当纳米金颗粒在溶液中分散时,溶液呈现红色;而当它们聚集时,溶液颜色会变为蓝色。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通过检测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在检测 DNA 时,可以设计特定的 DNA 探针与目标 DNA 结合,导致纳米金颗粒的聚集,从而实现对目标 DNA的可视化检测。

碳纳米管也是一种备受瞩目的纳米材料。

由于其出色的导电性,碳纳米管可以作为电极材料用于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将生物分子,如酶或抗体,固定在碳纳米管表面,可以显著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纳米金属氧化物在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

纳米金属氧化物在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

纳米金属氧化物在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作者:李治李彩红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9期李治1 李彩红2(1.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2.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 714026)0引言在已经报道的各种不同种类的纳米材料中,纳米金属氧化物(NMOs)作为酶固定基质促进传感器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3]。

金属的纳米结构的氧化物比如锌,铁,铈,锡,锆,钛,镁等金属,被发现具有功能化的生物相容性,高的表面反应活性,高的催化效率,无毒和催化特性,并且还表现出增强的电子转移动力学和很强的吸附能力,且对生物分子的固定化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微环境,因此纳米金属氧化物逐渐被用来固定生物分子来构建含酶的生物传感器。

用NMOs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构建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有很多方法,一种方法为使具有高的等电点(IEP)的NMOs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来固定具有低IEP的酶,而使用此方法来改善葡萄糖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是这个领域的研究焦点,以下综合介绍几种常见的NMOs在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

1 锌、铈、钛、铁、镁、镍等纳米氧化物在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现状梳状形貌的单晶氧化锌(ZnO)可通过气相沉积法制备出来,其具有的三维多孔网络提供了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得GOx的负载量达到了很高的密度,基于这种NMOs的葡萄糖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达到15.33μA mM-1 cm-2,GOx对葡萄糖的亲和性也很高,米氏常数(Km) 为2.19mM[4]。

通过化学蚀刻ZnO纳米棒并且电沉积到金表面制备的ZnO纳米管阵列也能很好的固定GOx,此方法构建的葡萄糖传感器同样展示了良好的性能,其优点是不需要电子介体,且有很宽的线性范围,很低的检测限(1μM),灵敏度和米氏常数分别为21.7μA mM-1cm-2和21.7mM[5]。

基于氧化锌纳米纤维(直径195-350nm)的连续血糖监测的电流型传感器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来,由于氧化锌纳米纤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对酶的负载容量,使得GOx较完整地保持了其生物活性并且在20-85℃之间增强了其热稳定性,此葡萄糖传感器的灵敏度为70.2μA mM-1 cm-2[6]。

基于纳米材料的葡萄糖传感器测试系统设计

基于纳米材料的葡萄糖传感器测试系统设计
( .齐齐哈尔大学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 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 10 ;2 1 60 6 .齐齐哈尔大学 理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 10 60 6)
摘要 :研究 了一种基于纳米材料 的新 型电化学非酶葡萄糖传感器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 。在 2 M 的 K H溶液 中, O P — i iWs 钯一 硅纳米线 )电极在脉 冲扫描电压作用下 ,对溶液中葡萄糖分 子有 良好 电催化氧化作用 ,回路 d N/ N ( 镍, S 中会产生催化氧化 电流 ,可 以通过峰值 电流保持器对 回路电流进行监控 ,把 回路中与葡萄糖催化氧化过程相对应
基 于
A 95 T8 S 2
液品显示电路
1 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如图 1 所示 。首先是一个可以提供多种电压输 出的系统电源 , 主要为 A 8S l T 9 5 单片机提供+ V工作电压, 5 为峰值采 样电路中运算放大器提供 ±1V工作 电压 。 D C 82 5 为 A 0 3 芯片提供一个
葡萄糖是 自 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 ,它是一种多羟基醛 。葡萄糖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 地位 , 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中间产物。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它在糖果制造业和医 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生物工程 、日常生活以及医疗领域 ,葡萄糖浓度的检测对于生物工程生产、人或 者动物疾病的治疗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Pr 等人 20 年在 A a t a h i c 上介绍了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a k 06 nli i e A t yc C m a a 具体讨论了 无酶葡萄糖 电化学传感器的优点及其研制难点 ,阐述了葡萄糖在铂 电极 、金电极 、铜电极、镍电极等电极 材料上的电催化氧化机理,并根据电化学检测方法的不同将无酶葡萄糖 电化学传感器作了简单的分类 ,主 要分为 3 ,分别是 :电位式、伏安法和电流式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 类 l 。 16 92年,英国学者 L .. a . CL r c l k和 Los yn 开始电流式葡萄糖传感器研究 ,它采用一薄层葡萄糖氧化酶 覆盖在氧化电极表面 , 通过氧化电极检测溶液 中溶解氧的消耗量来间接测量葡萄糖浓度。16 年 , pi 97 Ud e k 和 Hcs i 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第一只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17 年 ,Y lw Sr g su et k 95 eo pi sI t m n 公司首次将 l n nr 葡萄糖酶电极市场化 。 ~ 在国内,唐芳等采用 F, e 纳米颗粒构建高灵敏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其实验结果显示该传感器的灵 O 敏度达 1. ・ -m ~3 14 c 2 M 1 5 m. 1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采用固定化生物活性物质作催化剂研制出 S A- C B -0 4

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新研究

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新研究

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新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纳米技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众多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潜力。

其中,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更是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感知生物体内外物质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可测量信号的装置,对于疾病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纳米技术的引入,为生物传感器的性能提升和功能拓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纳米技术,顾名思义,是指在纳米尺度(1 100 纳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和操纵的技术。

在这个尺度下,物质会展现出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例如,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增强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纳米粒子的量子限域效应使得其光学、电学等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为生物传感器的信号转换和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生物传感器中,纳米材料被广泛用作传感元件。

其中,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量子点等是最为常见的纳米材料。

金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独特的光学性质和易于表面修饰等优点。

通过在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特定的生物分子,如抗体、核酸等,可以实现对目标分析物的高特异性识别。

当目标分析物与修饰后的金纳米粒子结合时,会引起粒子的聚集或分散,从而导致溶液颜色的变化或光学信号的改变,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和机械强度,其可以作为电极材料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将生物分子固定在碳纳米管表面,能够有效地促进电子传递,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用于构建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通过检测生物分子与碳纳米管之间的电荷转移来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

量子点是一种尺寸在纳米级的半导体晶体,具有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发射光谱可调等优点。

将量子点与生物分子结合,可以构建荧光生物传感器。

在检测过程中,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或发射波长会随着目标分析物的浓度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目标物的定量检测。

除了作为传感元件,纳米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进生物传感器的信号放大策略。

葡萄糖传感器中的纳米技术(三):金纳米线

葡萄糖传感器中的纳米技术(三):金纳米线

葡萄糖传感器中的纳米技术(三):金纳米线2016-08-25 12:56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可用磁铁调控的GOD传感器 Zhang等通过氧化铝模板法制备了多孔的和实心的金纳米线,并比较了两者在修饰GOD 后对葡萄糖的检测能力。

实验表明,多孔金纳米线具有与GOD更好的结合能力和对H2O2更好的催化能力,由此制得的第一代GOD传感器只需要5s的响应时间,而线性范围在50μM-20mM,相关系数为0.99906,检出限为46μM。

同时,在低电势下,可以排除尿酸和抗坏血酸等影响,通过检测GOD催化葡萄糖的产物H2O2来实现检测葡萄糖的目的。

Wang等制备了长20μm、直径为200nm的金镍纳米线。

这种纳米线具有磁性,可由外界的磁铁控制纳米线的方位。

在纳米线金端修饰上GOD,通过磁铁控制纳米线与表面修饰有二茂铁衍生物的金电极接触的方式,发现平躺情况下得到最大的相应电流。

此法实现了对葡萄糖测量的可控性,通过外界的宏观操作就可调节葡萄糖测量的方式,具有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等优点,并且能够达到很好的检出限和线性范围。

俞汝勤教授课题组利用聚碳酸酯膜,通过电沉积法制备金纳米线。

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壳聚糖,水分挥发后,滴上金纳米线和GOD孵化过夜的混合物,制备出葡萄糖传感器。

由于金纳米线具有良好的催化能力、电性能和导电性,因此制得的传感器对H2O2有很好的检测能力,对葡萄糖的检测限达到5μM,并具有很好的重现性,30天后仍能保持初始电流的80%。

唐芳琼教授课题组将GOD与金纳米棒的混合物滴涂在铂电极上,再用戊二醛交联,最后使用混有金纳米棒的醋酸纤维素固定。

此法可以不需要电子媒介体直接对葡萄糖进行检测。

该传感器对葡萄糖浓度具有很好的线性电流关系,并具有很好的重现性,一个月后仍能保持初始电流的80%。

Hrapovic等通过电化学刻蚀和电化学共沉淀固定化酶,制备了单根纳米铂丝生物传感器,在对葡萄糖含量的检测中背景电流低于1×10-12A,响应时间仅为2s,检测下限达到20μM。

纳米材料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学和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环境监测、医疗诊断、食品安全等。

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纳米材料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介绍其在不同类型传感器中的作用和优势。

一、光学传感器中的纳米材料应用光学传感器是利用光学信号进行物理量检测的一种传感器技术。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可以用于增强光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例如,金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可以增强传感器对光信号的捕捉和转换效率,提高检测灵敏度。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调控其表面等离子共振频率来实现对不同波长光信号的选择性检测。

二、电化学传感器中的纳米材料应用电化学传感器是利用电化学反应来检测目标物质的一种传感器技术。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增加电极表面积和提高电化学反应效率。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增加与目标物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传感器对目标物质的检测灵敏度。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增加电子传输速率和扩散速率来提高电化学传感器的响应速度。

三、热学传感器中的纳米材料应用热学传感器是利用温度变化来检测目标物质的一种传感器技术。

纳米材料在热学传感器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提高热传导性能和增强热辐射效果。

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可以提高传感器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调控其表面等离子共振频率来实现对不同波长的热辐射的选择性检测和控制。

四、化学传感器中的纳米材料应用化学传感器是利用化学反应来检测目标物质的一种传感器技术。

纳米材料在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增强反应速率和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短的传质路径,可以提高反应物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和传质速率,从而提高传感器对目标物质的检测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与应用一、内容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科学领域中都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特别是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中,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为生物传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

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主要得益于纳米材料的独特结构和优异性能。

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数量,可以增强生物分子的吸附和反应;纳米结构具有优良的电导性和优异的渗透性,有助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中,研究者们通过深入探索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表面修饰技术以及与生物分子的结合方式等,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实时监测和高稳定性等优点的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这些成果为疾病诊断、环境监测和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目前对于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和规模化生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开发新型的功能纳米材料,优化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并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价值,以推动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的更快发展和广泛应用。

1. 纳米材料的概念及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个背景下,纳米材料作为一种独具优势和特色的材料,备受关注。

纳米材料是指具有尺寸在1100nm范围内的材料,由于其特殊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展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成为推动科学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对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选择性和恢复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纳米材料的概念及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使其能够有效调控物质的电子结构和表面性质。

无机化学在新型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有哪些

无机化学在新型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有哪些

无机化学在新型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有哪些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检测生物分子和生物过程的工具,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为新型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无机化学在新型生物传感器中的一些主要应用。

一、无机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1、金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由于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金纳米粒子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会产生强烈的吸收和散射,这种光学特性使其在生物传感器中被广泛用于比色检测。

例如,通过抗体或适配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可以特异性地与目标生物分子结合,导致粒子聚集,从而引起溶液颜色的变化,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2、量子点量子点是一种具有优异荧光性能的纳米材料。

它们具有窄而对称的发射光谱、宽的激发光谱以及良好的光稳定性。

量子点可以作为荧光标记物用于生物分子的检测,通过与目标分子的特异性结合,改变其荧光强度或发射波长,从而实现高灵敏度的检测。

3、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具有出色的电学性能和大的比表面积。

它们可以作为电极材料,用于构建电化学传感器。

例如,将酶固定在碳纳米管表面,可以提高酶的负载量和稳定性,增强传感器的性能。

二、无机金属配合物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1、钌配合物钌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和光化学性质。

在电化学传感器中,钌配合物可以作为电子传递媒介,加速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在光化学传感器中,钌配合物的发光可以被目标分子所调控,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

2、铂配合物铂配合物在催化和生物检测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铂配合物可以催化一些生物化学反应,产生可检测的信号。

同时,铂配合物也可以与 DNA 等生物分子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用于 DNA 检测和基因测序。

三、无机离子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1、钙离子钙离子在细胞信号传导和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钙离子传感器通常基于钙离子与特定荧光染料或化学指示剂的结合,从而引起荧光或颜色的变化。

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孙芳;夏玉国;张宇鹏;郑皓心;朱健宇【摘要】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临床医学、食品分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以及反应速度快、不受自身条件限制等特点.因此,该文重点论述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所使用的各种类型的电极材料,总结近些年各种新型结构材料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研制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展望.【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年(卷),期】2013(029)003【总页数】4页(P87-90)【关键词】生物传感器;环境监测;电极;葡萄糖【作者】孙芳;夏玉国;张宇鹏;郑皓心;朱健宇【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生物传感器一般由生物分子识别元件、换能器和检测器3部分构成,其中分子识别元件上的敏感膜内含有一种或数种能与目标物进行选择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原、抗体、核酸、激素、细胞器等),通过换能器可将这些生物活性表达的信号转换为电、声、光等可检测的物理信号,再使用现代微电子和自动化仪表技术将所得的信号在检测器上显示或记录下来,由于其信号大小与分析物含量或浓度存在定量关系,从而实现在复杂的体系中对待测物质进行快速、定量、在线、连续监测的作用,因此,生物传感器是生物学、医学、电化学、光学、热学及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产物[1-2].生物传感器不仅可以对环境中的染物(如农药、废水、废气等)[3-6]、对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如食品添加剂、有毒物、激素、胆固醇、尿素等)[7-9]进行监测,在临床诊断和药物分析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0-11].由于葡萄糖是生命过程中主要的特征化合物,精确分析与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葡萄糖的测定是发酵控制的重要依据,被应用于化工和食品工业的检测之中,因此,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是最早研制并应用的生物传感器之一.按照电化学检测方法的不同,即电活性物质的浓度可以由电位或者电流模式进行测定,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可以分为电位型和电流型两类.电位型生物传感器是指电极与参比电极间输出的电位信号与被测物质之间服从能斯特关系,这样葡萄糖与敏感物质反应会使得电位发生变化,从而来检测溶液中的葡萄糖;电流型生物传感器是反应所引起的物质量的变化转变成电流信号输出,输出电流大小直接与底物浓度有关.与电位型传感器相比,电流型生物传感器具有更简单、直观的效果,且灵敏度较高,是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中研究最多的一类[12].随着当今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材料的应用已经从最基础的性质研究拓展到许多范畴,其中一个新兴的并引起高度关注的就是其在生物传感器制备方面的应用.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吸附能力强、表面亲水性强等优异性质.研究者将纳米材料应用到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中,实现了生物活性物质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提高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电信号响应灵敏度及稳定性.目前,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最多的还是含酶纳米生物传感器,即利用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提高的特点,增强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其次,纳米材料的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能促进酶的氧化还原中心与电极间通过纳米粒子进行电子传递.然而,含酶纳米生物传感器的显著缺点在于酶的活性会受到温度、毒性和p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13],从而使酶分析法存在着稳定性和重现性差,不宜微型化,大大缩小了含酶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范围.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研发一种新型的、不含酶的纳米葡萄糖传感器体系,利用一些具有催化性质的纳米材料制备电极、研究其对葡萄糖的传感性能,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纳米材料被用于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研制:(1)基于铂和金的纳米材料构建的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铂和金是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中最早使用的电极材料.特别是铂电极在酸性[14]、中性[15]和碱性[16]溶液中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机理已作了详细的研究.但是铂电极和金电极在电催化氧化葡萄糖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在电催化氧化过程,铂电极和金电极的表面容易吸附中间产物而使电极中毒,需要用其它电化学方法将吸附在其表面的物质除去以获得新鲜的表面才能继续用于分析检测,且检测灵敏度较低[17,18],该类电极不能用恒电位计时电流法对葡萄糖进行检测;其次,铂电极和金电极对葡萄糖的检测缺乏选择性,很多碳水化合物都可以在相同的电位下在铂电极及金电极上与葡萄糖一起被催化氧化[19];另外,该类电极都容易受到氯离子的毒化而丧失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活性[19].由于在铂电极和金电极上,抗坏血酸、尿酸和醋氨酚等葡萄糖测定时的干扰物质的电催化氧化仅受电极表观几何面积的影响,因此,提高铂电极和金电极的表面粗糙度可以增加铂电极和金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灵敏度和选择性[20].(2)基于过渡金属铜、镍及其化合物的纳米材料构建的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过渡金属铜和镍也被用于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电极的研制[21-23].与铂电极和金电极相比,用铜和镍制备的电极其优点在于可以直接用恒电位计时电流法对溶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检测,且电极材料的价格低廉.在该类电极上,随着电化学反应的进行,电极表面也将逐渐被腐蚀而钝化,并且铜电极和镍电极同样对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的电催化氧化没有选择性.因此,根据铜、镍及其化合物修饰的电极在葡萄糖电化学检测中的优缺点,人们应用各种技术制备了各种修饰有铜纳米颗粒和镍纳米颗粒的修饰电极,以改善该类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性能,以期能够进一步改进该类电极在葡萄糖检测中存在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问题,并不断探索该类电极的实际应用价值.Liu等人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裹的铜纳米颗粒修饰到金电极表面上,在葡萄糖检测过程中,由于在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的铜离子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酰氨基结合形成络合物而避免电极表面的腐蚀和溶解,因而增加了电极的稳定性[24].Zhuang等人用液相法在铜电极表面上合成了氢氧化铜纳米线,将该纳米线转化为氧化铜纳米线后用于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实现了对葡萄糖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并能用于实际的血糖样品分析[25].Sun等人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类柱状结构的铜纳米薄膜,并将其用于检测葡萄糖,检测灵敏度高,且检测速度快[26].Zhang等人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备了氧化亚铜和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备简单,并且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可用于构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27].Christopher等人采用水热法,以聚乙二醇-20000为添加剂制得氧化铜纳米棒,并将其应用于检测碳水化合物和过氧化氢,效果良好[28].(3)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构建的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碳纳米管由于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亲和性,是一种较理想的电极材料,将其经过羧基化作为电极使用时,其优良的导电性将会很好地促进生物电活性分子的电子传递,是一种良好的传感器的材料,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构建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但单独应用碳纳米管来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氧化还原能力不足,灵敏度不够等.因此,利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提高电化学传感器与生物传感器的电催化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性能,可以作为修饰电极的极佳修饰材料,另一方面,它还具有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性质,可以糅合两种物质的性质,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和性能可设计性.目前,利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来发展和构建新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修饰电极及传感器已经成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Male K B [29]等人将制备好的铜纳米粒子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在Nafion的作用下超声分散,所得悬浮液滴到GC电极上,该电极可用于检测碳水化合物.KangXing[30]等人将多壁碳纳米管在Nafion的作用下超声分散,所得悬浮液滴到GC电极上,然后采用循环伏安的方法沉积铜纳米簇(电解液为0.1MNa2SO4+2.0 mM Cu-SO4),所制备的Cu-CNTs-GCE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时间短,检测限低,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广,并且该传感器的重现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可应用于无酶葡萄糖传感器.Li Xin[31]等采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多壁碳纳米管组织到ITO电极上,再电位阶跃沉积Cu,从而组装得到Cu/CNT/ITO电极,该电极对葡萄糖有较好的电催化性能,可应用于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开发.Sun Fang[32]等利用电解液中铜离子和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SWNTs)的吸附作用,采用一步电沉积的方法在ITO基体上制备了Cu/SWNTs纳米复合薄膜,该方法只需要较低的电压,不同于需要高压的电泳沉积,电化学测试表明Cu/SWNTs/ITO电极对葡萄糖有较好的电催化性能并且可用于构建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随着生物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含酶生物传感器由于酶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会受到温度、pH及毒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已经不能符合现代生物科技的要求.目前,无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纳米材料以其比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高等优点,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化学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科学家们开始将纳米材料用于制备无酶生物传感器,各种铂及金的纳米多孔结构、铂纳米管阵列、金及铂纳米颗粒、过渡金属铜、镍及其氧化物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基复合材料等修饰的电极都被用于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修饰电极的研制,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系统的稳定性,开启了生物传感器系统的新时代,为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制注入了新的活力[33-36].参考文献[1]武宝利,张国梅,高春光,等.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65-69.[2]司士辉.生物传感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4.[3]王建龙,张悦,施汉昌,等.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生物技术通报,2000,3:13-18.[4] Tamiya H S E,Karube I.An amperometric sensor for carbon dioxide based on immobilized bacteria utilizing carbon dioxide.Anal Chim Acta,1987,199:85-91.[5] Mazzei F,Botre F,Montilla S,et al.Alkaline phosphatase inhibition 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for the detection of pesticides.J Electroanal Chem,2004,574:95-100.[6] Roberto Francisco F,Barnes Joni M,Bruhn Debby F.Evaluation of a GFP reporter gene construct for environmental arsenic detection.Talanta,2002,58:181-188.[7] Campanella L,Cocco R,Sammartino M P,et al.New enzyme inhibition sensor for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analysis.Science Total Environment,1992,123:1-16.[8] Swindlchurst C A,Nieman T A.Flow-injection determination of sugars with immobilized enzyme reactions and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Anal Chim Acta,1998,205:195-205.[9] Guilbault G G,Lubrano G J,Kauffmann J M,et al.Enzyme electrodes for the sugar substitute aspartame.Anal Chim Acta,1998,206:369-374.[10] Hashimoto K,Ho K,Ishimori Y.Microfabricated disposable DNA sensor for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Sensor Actuat B,1998,46:220-225.[11] Anthony N B,Nestor K E,Marks H L.Short-term selection for four-week body weight in Japanese quail.Poultry Science,1996,75:1192-1197. [12]庄贞静,肖丹,李毅.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21:1486-1493.[13] Wilson R,Turner A P F.Glucose oxidase:an ideal enzyme.Biosens Bioelectron,1992,7:165-185.[14]Popovic’K D,Tripkovic’A V,Adžic’R R.Oxidation of glucose on single-crystal platinum electrodes:A mechanistic study.J Electroanal Chem,1992,339:227-245.[15] Ernst S,Heitbaum J,Hamann C H.The electrooxidation of glucose i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s Part I.Reactivity and kinetics below 350mV/RHE.J Electroanal Chem,1979,100:173-183.[16] Beden B,Largeaud F,Kokoh K B,et al.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the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glucose:Identification of reactive intermediates and reactionproducts.Electrochim,Acta,1996,41:701-709.[17] Gebhardt U,Luft G,Richter G J,et al.Development of an implantable electrocatalytic glucose sensor.Bioelectrochem Bioenerg,1978,5:607-624.[18] Gough D A,Anderson F L,Giner J,et al.Effect of coreactants on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oxidation. Anal Chem,1978,50:941-944. [19] Vassilyev Y B,Khazova O A,Nikolaeva N N.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glucose electrooxidation on different electrodecatalysts.Part I.Adsorption and oxidation on platinum.J Electroanal Chem,1985,196:105-125.[20] Park S,Chung TD,Kim H C.Nonenzymatic glucose detection using mesoporous platinum.Anal Chem,2003,75:3046-3049.[21] Luo P,Zhang F,Baldwin R parison of metallic electrodes for constant-potential amperometric detection of carbohydrates,amino acids and related compounds in flow systems.Anal Chim Acta,1991,244:169-178.[22] Nagy L,Nagy G,Hajós P.Copper electrode based amperometric detector cell for sugar and organic acid measurements.Sensor Actuat B,2001,76:494-499.[23] Casella I G,Desimoni E,Cataldi T R I.Study of a nickelcatalys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for detection of carbohydrates in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flow injection analysis.Anal Chim Acta,1991,248:117-125.[24] Liu H Y,Su X D,Tian X F,et al.Preparation and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functionalized copper-based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the gold surface.Electroanal,2006,18:2055-2060.[25] Zhuang Z,Su X,Yuan H,et al.An improved sensitivity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or based on a CuO nanowire modified Cu electrode.Analyst,2008,133:126-132.[26] Sun F,Li L,Liu P,Lian Y.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sensor based on novel copper film.Electroanalysis,2011,23:395-401. [27] Zhang X,Wang G,Zhang W,et al.Fixure-reduce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Cu2O/MWNTs nanocomposites and its application as enzyme-free glucose sensor.Biosens Bioelectron,2009,24:3395-3398.[28] Christopher B M,Yi D,Gregory G W,et al.The use of copper oxide nanorod bundles for the non-enzymatic voltammetric sensing of carbohydrates and hydrogen peroxide.Sensor Actuat B,2008,135:230-235.[29] Male K B,Hrapovic S,Liu Y,et al.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carbohydrates using copper nanoparticles and carbon nanotubes.Anal Chim Acta,2004,516:35-41.[30] Kang X,Mai Z,Zou X,et al.A sensitive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or in alkaline media with a copper nanocluster/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Anal Biochem,2007,363:143-150.[31] Li X,Zhu Q,Tong S,et al.Self-assembled microstructure of carbon nanotubes for enzymeless glucose sensor.Sensor Actuat B,2009,136:444-450.[32]Sun F,Liu P,Li L,et al,Non-enzymatic glucose biosensor based on the Cu/SWNTs composite film fabricated by onestep electrodeposition.Chem.Res.Chinese Universities,2011,27:1049-1054.[33] Chen J,Zhang W D,Ye J S.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sensor based on MnO2/MWNTs nanocomposite.Electrochem Commun,2008,10:1268-1271.[34] Hsiao M W,Azdic R R,Yeager E B.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glucose on single crystal and polycrystalline gold surfaces in phosphate buffer.J Electrochem Soc,1996,143:759-767.[35] Zhang X,Wang G,Liu X,et al.Different CuO Nanostructures: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and Applications for Glucose Sensors.J Phys Chem C,2008,12:16845-16849.[36] Myung Y,Jang D M,Cho Y J,et al.Nonenzymatic amperometric glucose sensing of platinum,copper sulfide,and tin oxide nanoparticle-carbon nanotube hybrid nanostructures.J Phys Chem C,2009,113:1251-1259。

高分子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引言近年来,高分子材料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高分子材料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质,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调控的表面性质、灵活的结构设计等,使得其在生物传感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高分子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包括高分子材料的选择、表面修饰、纳米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1. 高分子材料的选择1.1 天然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如蛋白质、多糖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因此在生物传感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将蛋白质修饰在电极表面,可以实现对特定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此外,多糖材料能够与生物分子特异性结合,成为生物传感器的生物识别层。

1.2 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除了具备天然高分子的优异性质外,还可以通过结构设计及合成方法的调控,实现更多的功能。

例如,通过合成具有特定功能分团的聚合物,可以实现对特定分子的选择性检测。

2.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修饰高分子材料的表面修饰是实现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生物传感器的关键。

通过对高分子材料表面进行修饰,可以调控其亲疏水性、电荷性质等,从而实现与目标生物分子的特异性相互作用。

常用的表面修饰方法包括共价键修饰、离子键修饰、物理吸附等。

例如,通过共价键修饰将特异性的抗体固定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可以实现对特定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3. 高分子纳米生物传感器高分子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和大比表面积使其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质,如高灵敏度、高比表面积等。

高分子纳米生物传感器结合了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的优势,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例如,将金纳米颗粒修饰在聚合物纳米颗粒表面,可以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4. 高分子材料在特定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4.1 葡萄糖传感器葡萄糖传感器是最常见的生物传感器之一,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监测等领域。

高分子材料在葡萄糖传感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通过用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实现葡萄糖的选择性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