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1

合集下载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曲式分析 (1)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曲式分析 (1)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曲式分析作者:刘泽媛指导教师:徐冉摘要:热情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伟大的创作之一,这部伟大的作品反映了贝多芬对时代的感触和认识。

这部作品受到了全世界人们深深的热爱。

《热情奏鸣曲》共有三个乐章,下面我就对每一乐章的调式调性,曲式结构,乐句结构,节奏节拍进行简要的分析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曲式分析;调式调性;乐句结构分析,节奏节拍分析引言:钢琴奏鸣曲热情是贝多芬创作的奏鸣曲中最为辉煌的作品,从曲式和作曲的角度分析或在乐曲的赏析方面来看,这首曲子感情深厚狂放,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创作曲子的成熟性和严谨性,那紧张热烈的气氛,又反映出贝多芬深深的呼喊和对未来的憧憬。

热情这首奏鸣曲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的调式为 f 小调, 速度是很快的快板。

一、呈示部1- 65 小节,( 一) 主部主题: 1- 16 小节, 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开放性乐段。

主部动机: ①由 f 小调主三和弦, 从五音起向下, 配合动感节奏。

②从第 3 小节后半部分到第 4 小节, 由颤音构成一个宁静的短句, 与①形成呼应。

第二乐句的模仿乐句5- 8 小节, 加固了这一深沉的主题音调并加以扩展。

这两个乐句的和声均以半终止停留在属六和弦上,出现命运般的转机。

③旋律在低音比较庄严、沉稳。

12- 13 小节的速度稍慢, 与“命运”, 徘徊后引发了14- 16 小节“火山般爆发”的第四乐句, 这一强有力的下行显露出激情迸发的威力。

( 二) 连接部: 17- 35 小节, 分为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17- 24 小节,第二乐段25- 35 小节,为副部做准备, 它是采用了三连音的节奏并以属音降 E 做持续低音, 力度相对平稳。

( 三) 副部: 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 35- 39; 40- 50 小节) 。

,旋律的进行刚柔并进, 有一种庄严崇高的气氛,使人感到安静舒心。

( 四) 结束部: 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51- 54; 55- 65小节) , 在六连音分解的织体中, 突出了强劲有力的音调。

曲式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曲式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曲式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曲式的基本结构在曲式分析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曲子的基本结构。

一般来说,一首曲子的基本结构由引子、主体和尾声组成。

引子部分是曲子的开头部分,用来引出主题,铺垫气氛。

主体部分是曲子的核心部分,包括主题的展开和发展。

尾声是曲子的结束部分,用来收束全曲。

在古典音乐中,曲式的基本结构常常采取套曲的形式,即由多个乐章组成。

最常见的套曲形式是奏鸣曲式,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乐章组成。

二、曲式的分类曲式可以根据曲子的结构和形式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曲式分类包括小型曲式和大型曲式。

小型曲式是指曲子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只有一个乐章,包括小步舞曲、圆舞曲、波尔卡等形式。

这些曲子通常是用来表达轻松愉快的情绪,结构简洁明快。

大型曲式是指曲子的结构比较复杂,通常包括多个乐章,如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等形式。

这些曲子的结构丰富多变,主题发展丰富,具有比较雄伟的气势。

除了按照曲子的结构和形式进行分类外,曲式还可以根据其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宗教曲、世俗曲、战争曲等。

三、曲式的特点和发展曲式的特点和发展是曲式分析的重要内容。

曲式的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动机和主题发展等方面。

不同类型的曲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波尔卡的舞曲旋律明快,节奏轻快,而交响曲的交响性和发展主题更加丰富。

曲式的发展是指曲子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变化。

一首曲子的发展需要通过对主题和动机的反复、变化和演绎,来展现出曲子的内在魅力和逻辑。

在交响曲中,曲子通常经历引子、主题1、主题2、发展部、再现部、终结部等部分,通过主题的发展和反复,来展现曲子的丰富内涵和变化丰富。

四、曲式分析的方法在进行曲式分析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分析方法。

常见的曲式分析方法包括分析动机和主题的变化、分析和声和旋律的发展、分析形式结构和节奏的变化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曲子的内在规律和美学意义。

除了上述基本知识点外,曲式分析还需要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掌握曲子的内在逻辑和表现方式。

曲式分析的技巧

曲式分析的技巧

曲式分析的技巧
曲式分析是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描述的过程,其目的是理解作曲家创作的意图并解读音乐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曲式分析的常用技巧:
1. 进行主题分析:确定主题和重复节奏,在整个曲式中寻找主题的再现和变化。

了解主题的构成和发展有助于理解整个曲式结构。

2. 标记和比较乐段:将曲式中的不同乐段进行标记,如使用字母、数字或符号。

比较不同乐段的特征和变化,可以发现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3. 确定转调和过渡:注意曲式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调和过渡段落,这些部分通常具有连接前后乐段的功能。

了解转调和过渡的目的和方式有助于理解曲式的整体结构。

4. 确定高潮和转折点:注意曲式中的高潮和转折点,这些部分通常具有突出和引起情感变化的作用。

高潮和转折点的位置和方式可以影响整个曲式的表达和情绪。

5. 考虑曲式类型和形式:根据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交响曲、奏鸣曲、圆舞曲等),考虑曲式的特点和形式。

了解不同类型的曲式有助于对作品进行更准确的分析和解读。

6. 与作曲家和时代联系:将曲式与作曲家和时代的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联系,了解曲式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的发展和影响。

考虑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观点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曲式的意义和内涵。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曲式分析技巧,但需要根据具体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在实践中,通过反复聆听和与他人的讨论交流,逐渐培养对曲式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曲式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报告概述曲式是音乐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了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发展。

曲式分析是对音乐作品组织和结构的研究,通过分析曲式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以曲式分析的视角对一首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结构和特点。

音乐作品介绍在曲式分析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分析的音乐作品。

这首音乐作品名为《夜的钢琴曲》,是由著名作曲家X创作的一首独奏钢琴曲。

作曲家X在当代音乐界具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常常以独特的曲风和情感表达而著称。

曲式分析第一部分:引子《夜的钢琴曲》以一个缓慢而安静的引子开始,引子部分是音乐作品的开端,通常用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建立起音乐的氛围。

在《夜的钢琴曲》中,引子采用了柔和的琴声和流畅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安静而神秘的氛围,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主题1引子过后,音乐进入主题部分。

主题1是音乐作品中的核心部分,通常具有较为明确的旋律和节奏,是音乐作品中最容易被人们记住的部分。

在《夜的钢琴曲》中,主题1以简单而优美的旋律呈现,节奏感明显,给人一种踏实而温暖的感觉。

第三部分:过渡主题1之后,音乐进入过渡部分。

过渡部分用于引导音乐的发展和衔接各个主题,起到平缓转换的作用。

在《夜的钢琴曲》中,过渡部分采用了变化多样的音乐元素,如快速的音阶、跳跃的音符等,使整个音乐作品更加有层次感和变化。

第四部分:主题2过渡之后,音乐再次进入主题部分。

主题2是对主题1的发展和变化,通常与主题1具有某种关联性。

在《夜的钢琴曲》中,主题2在旋律和节奏上与主题1相似,但情感表达上更加深入和细腻,给人一种沉思和温柔的感觉。

第五部分:高潮主题2之后,音乐进入高潮部分。

高潮是音乐作品的最高潮部分,通常通过音乐元素的积聚和发展达到高潮效果。

在《夜的钢琴曲》中,高潮部分采用了高强度的音符和强烈的强奏,给人一种紧张和激动的情感体验。

第六部分:结尾高潮之后,音乐进入结尾部分。

结尾通常用于音乐的总结和结束,给人以完整和圆满的感觉。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第一章:绪论.曲式分析的原则:单一原则;并置对比原则;再现原则;回旋(循环)原则;变奏原则;奏鸣原则。

.音乐材料及发展手法:重复;变奏;展开;派生对比;并置对比;模仿;模进;分裂;时值的压缩与扩大;调式对比;音程的扩大、压缩与转位;动机贯穿;旋律的自由发展;织体。

音乐的陈述类型:(1)稳定型陈述:呈示型、结束型、引子型。

(2)非稳定型陈述:展开型、过度型。

动机——音乐作品中最小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题——能代表音乐作品的性格和形象音乐的思维。

音乐曲式结构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再现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回旋原则。

一部曲式一部曲式的乐段的特点:(1)由多个乐句组成,有完整的旋律,不是零碎的展开:(2)能表达完整明确的乐思,乐段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3)有明确的终止;(4)一般为稳定陈述。

单二部曲式1.单二部曲式——由两个对比又统一的乐段有机结合形成的曲式。

2.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有再现单二部曲式、无再现单二部曲式(对比式和引申式)。

3.有再现单二部曲式(二段曲式)、四句式上下片乐段(四句式的平行乐段)和起、承、转合式乐段的区别:二段曲式比四句式上下片乐段的第一部分的主调收拢使句读划分更为清晰;二段曲式比起、承、转合式乐段,前两个乐句与后两个乐句的对比性及收拢性使乐段感增强,结构层次更分明。

单三部曲式1.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形成的曲式。

2.基本特征:呈示乐段——中段——再现乐段。

A B A图式:(1)a+a'+a(2)a+b+a(3)a+b+c复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各部分的结构模式A B Aa+b+a c+d+c a+b+a(c+d)A B Aa+b c+d+c a+b(c+d)A B Aa b+c+b a(b+c)A B Aa+b+a c a+b+aA B A a+b+a c+d+c aA B Aa+b c+d aA B Aa+b+a c a。

曲式分析分析报告模板

曲式分析分析报告模板

曲式分析分析报告模板引言在音乐理论中,曲式分析是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

通过分析曲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发展和表达方式。

本报告将对一首音乐作品进行曲式分析,以展示这首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并分析其潜在的音乐意义。

选定曲目首先,我们选定了《Moonlight Sonata》(月光奏鸣曲)这首作品作为分析对象。

这是由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

它被广泛认为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

曲式分析第一乐章- 速度和动态该乐章采用了A-B-A-Coda的曲式结构。

1. A部分(主题A):这部分以降E大调为基调,采用了轻柔、静谧的音乐语言,展示了悠远、安详的意境。

2. B部分(转调):此部分以步行进行的转调,以D大调为基调。

与A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活跃和明亮。

3. A部分(主题A)的回归:此时A部分的再现更加激动人心,强调了主题A 的重要性。

但与一开始的A部分相比,它的音乐语言更加富有力量和深情。

4. 尾声(Coda):该乐章以一个短小的尾声作为结尾,以加强音乐的完整性和结束的感觉。

第二乐章- 速度和动态该乐章采用了A-B-A的曲式结构。

1. A部分:这部分是一个悲伤和优美的主题,以抒情和柔和的音乐来展现。

它以Cis小调为基调,为整个乐章营造了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2. B部分:在B部分中,曲调被转移到了E大调,并以更加活跃和乐观的音乐语言进行表达。

这部分增加了音乐的对比度和变化。

3. A部分的再现:整个乐章以A部分的再现作为结尾,给人一种深情回归的感觉。

第三乐章- 速度和动态该乐章采用了A-B-A-B-A的曲式结构。

1. A部分:这部分以F大调为基调,展现了一个轻快而欢乐的主题。

它的音乐语言明亮而活泼,给人一种快乐和喜悦的感觉。

2. B部分:这个部分以D小调为基调,通过更加严肃和内省的音乐语言,为整个乐章增加了一种对比和变化。

音乐曲式分析课件PPT

音乐曲式分析课件PPT

一段曲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例分析二:肖邦《前奏曲》no.4
一段曲式
里亚多夫《前奏曲》OP.33 no.1
这是一个带扩充的8小节转调乐句结构,这也是最小结构规模的一部曲式。左手十分活跃,旋律化的音型伴奏,丰富了右手非常简单的旋律线条线。
一段曲式
实例分析四:巴托克钢琴小品《保加利亚节奏》选自《小宇宙》
01
全曲除引子和尾声,由四句5小节的乐句构成一个乐段。
2
一段曲式
一段曲式作业
1肖邦《前奏曲》no.2,no3,no.6,No.9(任2首) 2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op.23 no.9 e小调 3格里格《我爱你》 4斯克里亚宾《D大调前奏曲 《bA大调前奏曲 注:标出分析曲目的调性,半终止和完全终止的和声走向,第一小节开始的和弦标记.两段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例如织体手法,和声运用)
乐段结构与一段曲式:
乐段作为较大作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时,称为“乐段”结构。
而用于乐段写成独立作品(或曲目中的一个乐章)时,称为“一段曲式”
一段曲式
和声上必须从本调开始,转调只能在乐段内
部进行,最后必须在本调上完全终止。
结构上(除舞曲与民歌常用方正型以外)器乐曲常用展开方法将曲式扩大,以致出现高潮;
02
全曲结构简明,四句旋律节奏一样,只是音的走向与落音不同,第4句跟第一句进行类似,落音相同,四句音调上有“起承转合”的特点。这首作品分句不靠和声,不靠主题材料的重复,主要是靠节奏,以及每句的长落音。
03
一段曲式
实例分析五:桑桐《东蒙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之六“哀思”
1
第5小节旋律开始跳动幅度变大,由上跳转为下跳,6-7小节是一个叹息式结束,7小节为一个不分句的乐段。下句旋律移到右手,第一乐节延长了1小节,第11小节是一个高潮,最后在主和弦上又延长了2小节,这种重复也是一种发展,运用音区提高,篇幅拉长,加上伴奏织体与句逗之间的连接加密。全曲在羽调上进行,内部没有转调。这种结构重复的手法,常用于民歌主题编写的钢琴小曲,因为民歌本身的短小而致的。

音乐曲式分析

音乐曲式分析

音乐曲式分析音乐曲式是指音乐作品中一段段特定的音乐结构及其排列方式。

通过对音乐曲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发展。

本文将以音乐曲式分析为主题,从基本概念、常见曲式类型以及曲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1.1 音乐曲式的定义音乐曲式是指音乐作品中由一系列乐章或乐段组成的结构和排列方式。

它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整体形态和发展,对于作曲家来说,是构建音乐作品的重要指导。

1.2 曲式的组成要素音乐曲式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主题、副题、转换段、发展段以及回旋部等。

主题是曲式的核心,负责展示作品的主旋律。

副题则是主题的补充和变化,用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二、常见曲式类型2.1 二段曲式二段曲式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曲式类型之一。

它由两个主题组成,分别标记为A和B,通常以A-B的形式排列。

A节是开场段,而B节则是变奏后的重复段。

这种曲式通常用于简短的音乐作品,如小步舞曲等。

2.2 三段曲式三段曲式是另一种常见的曲式类型。

它由三个主题组成,通常以A-B-A的形式排列。

A节和C节是主题段,而B节是过渡段,连接A节和C节。

这种曲式被广泛运用在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中,如莫扎特的交响曲等。

2.3 变奏曲式变奏曲式是一种以主题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变化和重复而构成的曲式类型。

它可以是对主题的音调、节奏、和声甚至结构上的变化。

变奏曲式可以展示作曲家的创造力和技巧,常见的变奏曲包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的第二乐章。

三、曲式的影响曲式对音乐作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曲式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使作品呈现出明确的层次和发展。

其次,曲式对音乐的表达和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曲式类型可能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如快速活泼的曲式适合表达喜悦的情感,而慢板的曲式则更适合表达悲伤和思考。

此外,曲式还对演奏者和听众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演奏者来说,了解曲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意图,从而更好地演绎作品。

对听众来说,曲式的分析可以增强听众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其中。

曲式分析万能模板

曲式分析万能模板

曲式分析万能模板曲式分析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曲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特点,有助于演奏和表达。

下面将介绍一个万能的曲式分析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曲式分析。

一、曲式的基本信息。

在进行曲式分析时,首先需要了解曲目的基本信息,包括作曲家、作品名称、创作年代、曲调、调性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背景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分析奠定基础。

二、曲式结构的分析。

1. 引子部分。

引子部分通常是作品的开端,用以引出主题的出现。

在曲式分析中,需要注意引子部分的长度、旋律特点、和声处理等情况,以及引子部分与主题的关系。

2. 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整个作品的核心,通常包括主题1、主题2和转变部分。

在分析主题部分时,需要注意主题的旋律特点、节奏处理、和声运用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主题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3. 发展部分。

发展部分是作品的高潮部分,通过对主题材料的发展和变化,展现出作曲家的创作技巧和想象力。

在分析发展部分时,需要注意主题的变奏处理、和声的变化、节奏的变化等方面的特点。

4. 再现部分。

再现部分是作品的结尾部分,通常是主题的再次呈现和总结。

在分析再现部分时,需要注意再现部分与主题部分的对比和联系,以及再现部分的结尾处理和结束方式。

三、曲式的特点和风格。

在曲式分析中,除了对曲式结构的分析外,还需要对曲式的特点和风格进行分析。

这包括作品的旋律特点、和声处理、节奏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和特色。

四、曲式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需要对曲式分析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总结。

曲式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特点,提高演奏和表达的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以上就是一个万能的曲式分析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曲式分析。

在实际分析中,可以根据具体作品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更好地分析效果。

希望大家在学习和研究音乐作品时,能够善用这个模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献给孩子们二之7曲式分析报告

献给孩子们二之7曲式分析报告

献给孩子们二之7曲式分析报告曲式加、曲线加。

根据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到,曲式中有不少的加项和减项。

而曲线中所加之项就是曲线加的减项(可以理解为从一个点开始,然后逐步加到另一个点上)。

下面为大家带来曲线加减项的分析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朋友们。

一、曲式分析首先是曲式的加费和减费。

下面,我们以5×2为例,来分析一下。

在对曲式进行加费的时候,要注意,每一项加费不同,并且要进行一个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计算步骤,就会造成计算错误。

1、确定曲式有没有一个是减费的首先,确定5×2有没有一个是减费的。

计算步骤:首先是确定5×2有一个是减费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5×2的基础上,利用小数部分进行加减乘除,然后再把5×2进行分解。

分解时注意:小数部分的两个小数点到第二个小数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小数点的间距。

例如4×2,它本身就是4×2,那么它的4-4=4×2-4-4。

这样做的好处:可以用5×2=2的小数部分去乘除4-4-4-4-4=4×2-4。

2、找出加费为0的曲式的中心点为0,然后计算出加费第一步,我们找出加费为0的曲式的中心点。

然后,我们需要知道这颗珠的数量,以及加费为0的曲式是个什么数。

然后,我们将这个数与这颗珠的个数相乘,得到4×4=10。

我们将这个数放入到5×2内并与上面的四颗珠进行相乘之后,得到6×6=12。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将4×4除以12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个问题:这个数虽然只有8个,但是如果只将4+12相加之后则为11×11。

因为这个数只有8个数的5×5能够算出12×12=17。

3、再根据中心点作为中心点的直线向外移动一步,使得中心点的直线与曲式中心点重合,从而获得加费然后,我们将三个曲式的加费都加入进去,然后看一下。

三个曲式都是四元,根据中心点的直线向外移动一步,使得中心点的直线与曲式中心点重合,从而获得加费。

曲式分析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分析报告1. 引言曲式分析是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旨在通过对曲式结构的分析来揭示音乐作品的内在组织原则和美学特征。

本文将通过对一首经典音乐作品的曲式分析,探讨其结构和音乐要素的运用,以期增进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2. 音乐作品介绍选取的音乐作品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该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分别为:第一乐章:Adagio molto,Allegro con brio;第二乐章:Andante con moto;第三乐章:Scherzo. Allegro vivace;第四乐章:Allegro molto。

3. 第一乐章:Adagio molto,Allegro con brio第一乐章采用了典型的奏鸣曲形式,包括引子、主题发展和再现部分。

引子部分以悠扬的弦乐旋律开场,渐渐引入了主题的素材。

接着,主题在整个乐章中被反复演绎和发展,展示了多变的旋律和丰富的和声。

4. 第二乐章:Andante con moto第二乐章是一首悠扬的行板曲,采用了变奏曲的形式。

开篇处,由木管乐器奏出了轻柔的主题,然后逐渐由其他乐器加入。

整个乐章通过对主题的变奏和发展,展示了贝多芬在和声、旋律和节奏方面的卓越才华。

5. 第三乐章:Scherzo. Allegro vivace第三乐章是一首三段式舞曲,富有活力和幽默感。

乐章以强烈的和弦序列开场,然后引入了欢快的主题。

接着,主题在不同乐器之间进行回合,增添了整个乐章的变化和层次感。

最后,乐章以激昂的音乐结尾。

6. 第四乐章:Allegro molto第四乐章是一首轻快而激烈的快板乐章,采用了奏鸣曲形式。

乐章以强烈的乐队奏鸣曲开始,然后引入了主题的变奏部分。

接着,乐章逐渐加强并展示了大量的音乐动机,最后以激动人心的高潮结束。

7. 总结通过对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进行曲式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在结构和音乐要素的运用上展现出了他的创作天赋和丰富的音乐知识。

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共同构成了这部伟大的交响乐作品。

学习重点音乐曲式分析

学习重点音乐曲式分析

学习重点音乐曲式分析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曲式作为音乐创作的基本框架,对于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学习并分析重点音乐曲式成为音乐学习的关键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学习重点音乐曲式分析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曲式分析曲式分析是对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解析。

通过深入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构造形式、动态变化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呼应,以揭示乐曲的内在逻辑和美感。

二、曲式分析的方法和手段曲式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1.一体式分析法一体式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曲式分析方法之一,它主要通过强调整体性和完整性来分析曲式。

通过剖析整首乐曲的大致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关系,以揭示乐曲的曲式类型和布局。

2.主题和变奏式分析法主题和变奏式分析法主要强调对曲中主题和变奏的分析和解读。

通过深入理解主题及其变奏的表现方式和演变规律,以揭示乐曲的内在发展和变化。

3.轮廓分析法轮廓分析法主要通过描绘乐曲的轮廓来分析曲式。

通过对乐曲的主要节奏、速度、音高和动态的把握,来揭示乐曲的整体格局和形态发展。

三、学习重点音乐曲式的意义学习重点音乐曲式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学习和分析重点音乐曲式,使学习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构造,从而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了解乐曲的结构与发展,才能更好地领略乐曲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2.拓宽音乐表达手段学习重点音乐曲式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

通过深入分析优秀的曲式作品,可以借鉴其中的创作经验和技巧,从而拓宽音乐表达的手段和思路。

3.增强音乐理论知识学习重点音乐曲式是音乐理论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曲式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理论的相关知识。

这对于培养学习者的音乐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学习重点音乐曲式的方法和技巧学习重点音乐曲式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列举几点供参考。

曲式分析(课件整理)1

曲式分析(课件整理)1

曲式与作品分析第一章绪论一、曲式(学)与作品分析“曲式”: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骨架)“曲式学”:研究音乐作品结构规律的学科;“作品分析”:解读音乐语言及其表现手法。

曲式是在音乐发展中形成的,是音乐发展的过程,其有两方面特征..:1、结构的多样性:每首作品的结构(细部结构)都是不相同的。

2、结构的共同性:把作品结构当中共同的东西分类加以归纳,便是各种不同的曲式。

⏹现在讲的曲式学,基本上是西方古典到浪漫时期音乐作品构成规律的总结,其反映了音乐结构的客观规律。

学习曲式的标准:在学习曲式时,要从总体出发,研究各种因素(和声、复调、配器)与构成曲式的关系。

仅仅是简单地划分段落,分清了某一作品是什么曲式,即使划分得十分精确,也不能算学好了曲式。

学习这门课应加强对音乐结构的洞察力,而不只是罗列曲式类型。

二、音乐语言中的要素:(血肉)音乐的主要功能是人的情绪感情的表达,它是依靠听觉来感受的,是音响和时间的艺术,音乐作品所用的各种声音材料,都可纳入音乐语言要素这个总概念中。

但真正音乐语言的生成,常常需要多种音乐要素的相互配合,按照一定的逻辑来综合各种表现手段,以形成一种能够表达情意的体系。

1 旋律线(Melody)音程的连续和进行方向构成的曲调线条,包括“音高”和“音长”两方面。

旋律分析的内容:旋律的外形——它是一条旋律明显可见的外部轮廓,通过它可以初步了解一条旋律的起伏动态、运动趋势、句逗划分和音域空间分布等情况,也能从中感到旋律的某些表情特性。

A冠音型(曲首冠音型、瀑布型):指旋律的最高音出现在最开始处,其他音像“瀑布”一样从这个高度倾泻出来。

这种旋律往往具有夸张的表情,像朗诵抒情诗歌那样,能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B疑问型:与冠音型相反,旋律的最高音出现在最后,从而产生与问话语气相似的“疑问”式外形,带来一种悬而未决的表情状态。

C大山型:音程跨度较大、起落幅度较宽、波峰周期较长的“大山”外形,它常与某种崇高的感情、宽广的歌唱或壮阔豪迈的性格相关。

曲式分析1

曲式分析1

谈湘西土家族的瑰宝音乐打溜子浅析打溜子的节奏的伸张性摘要:在湘、鄂、渝、黔四省交界的武陵大山土家族聚居区,流传着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打击曲牌音乐———打挤钹(又名打溜子)。

用于婚嫁、节日等喜庆场合,喧染气氛,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关键词:土家族打溜子;曲体结构;句式;节奏在写这篇论文之前我与很多湘西人一样,对于打溜子,也就是在我们龙山县俗称的“打家伙”并不以为然,因为司空见惯,所以习以为常的以为这就是一种习俗,没什么特别的。

可是当我自己真正的着手去写一遍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的这样一种习以为常的东西的时候,我才真正的发现这种打击乐的神奇,并开始引以自豪。

因为这是我们家乡的宝贝也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一·打溜子的历史背景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我家乡的音乐打溜子。

我的家乡就在龙山,是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8县市中的一个县城,居住在我们这个县城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土家族和苗族,就土家族的来源,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源于古代的巴人;二说源于湘西土著,三说是“乌蛮”(《中国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概述》杜亚雄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而土家族历代的居住地是森林密布、野兽出没无常的湘西部山区,用敲击石块或木棒,进而用敲锣的方式进行自卫、保护庄稼或狩猎。

土家族生活的环境与方式,产生了“击石以歌”(《龙山县志·风俗》记载)最初的艺术活动。

摆手舞是土家族一种击鼓而舞的古老艺术形式,它的鼓点节奏简单、强弱清晰,如:板冬|点冬|板冬点冬|板点|。

而打溜子众多曲牌的节奏就是来源于摆手舞的鼓点,如打溜子的“绞子”:仓配|仓配|仓配仓配|仓配|……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打溜子也逐步发展成一种曲牌丰富、表演形式多样,同时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打击乐器组合。

打溜子,属于我国古老而特有的打击乐,它是一种锣鼓乐,民间用于结婚娶媳、喜庆祝寿和新年过节等民俗活动,跳摆手舞时也用“打溜子”助兴。

龙山土家人喜欢娱乐,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龙山县的民间喜欢以“打溜子”为乐,认为打“溜子”纯粹、好玩、有趣味,因为它是一种喜乐的渲染,很直接,很简单。

[精品]曲式分析

[精品]曲式分析

[精品]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分析师们更准确地理解一段曲调的
结构。

它的基本思想是,从综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一首曲子的结构,整理出它的内部
关联,建立一个艺术语言与音乐节奏分析它的模式。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首曲子的整体曲式结构。

曲式即主旋律的组织形式,它由一首曲
子演奏开始、高潮部分、转折部分、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分析曲式,可以更好地揭示一首
乐曲的全局情况,以及它的节奏起伏。

其次,分析一首曲子的和弦运动。

每一个和弦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体的发展趋势。

曲式
分析中,需要观察每个和弦的改变,运用和弦表格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弄清一
首曲子的和弦的变化原因,以及它所呈现出的基本和声概念。

再次,要分析一首曲子的经典样式。

每一种经典样式(例如重复、转位、终止等)都
影响着曲调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这些经典样式在每一部分中的作用。


何利用经典样式来调和这些变化,使一首曲子的结构清晰有序,是曲式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

最后,要分析一首曲子的表现样式,这里涉及到演奏技巧等细节问题,如:音阶、力度、节奏等。

每一种技巧都可以为这首曲子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为曲子增添独特的质感,创作出视听色彩丰富的作品。

总而言之,曲式分析是一门深厚且灵活的科学,它服务于古典音乐的研究,也为音乐
创作和演奏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有了曲式分析的帮助,我们就能更深入地进行研究,由
此熟练掌握一首曲子的内涵,创作出古典音乐中精致而温情的绚丽旋律,唱出深情浪漫的
音符。

曲式分析总结1

曲式分析总结1

绪论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

曲式就是指音乐作品的样式,也可以说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MFA。

3、目的:既然课程的名称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的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的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的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材料——音乐语言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的构成,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材料,就是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

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摘要:(旋律的重要性及定义,旋律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旋律的外形、隐伏骨架和高潮。

)一、有关旋律1、从旋律的重要性来说,它是“音乐的灵魂”;从它总是横向的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是“乐音运动的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出发,它是“它是和声的表层”,从欣赏的角度入眼,它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

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

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

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的要点1、旋律的外形广义的旋律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是为了分析的目的,单从旋律的外形来看,我们必须把旋律中的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的价值——音高运动的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曲式分析(1)

曲式分析(1)

如著名琵琶曲《十面埋伏》 如著名琵琶曲《十面埋伏》结 尾的〈奏凯〉 争功〉 尾的〈奏凯〉、〈争功〉、 回营〉三段,即是曲牌〈 〈回营〉三段,即是曲牌〈金 字经〉 五声佛〉 字经〉、〈五声佛〉和〈撼动 的联结。弦索曲《普庵咒》 山〉的联结。弦索曲《普庵咒》 中的〈垂丝调〉 金字经〉 中的〈垂丝调〉、〈金字经〉 五声佛〉的作用也是这样。 和〈五声佛〉的作用也是这样。 当我们把这三个曲牌音乐去掉 后就会发现, 后就会发现,从〈佛头〉到 〈结段〉这部分音乐才是属于 普庵咒音乐的。
弦索十三套
• 弦索,又叫弦索乐,是一种 以弦乐器为主的中国传统乐 曲体裁,因为历史上多流行 于中国北方地区,于是,就 有了“北弦索,南丝竹”之 说。
在中国古代,音乐采用 师徒传授,口口相传的 方法传承。
为了避免古曲谱失传, 为了避免古曲谱失传, 1814年,中国蒙古族 年 音乐家荣斋收集整理 了13套中国古代弦索 套中国古代弦索 曲,把它们编辑成工 尺谱手抄本,定名 尺谱手抄本, 弦索考》 《弦索考》,俗称 弦索十三套》 《弦索十三套》。
本文根据历代保存的多 种乐谱资料 ,以古琴谱为主线 对明清以来的各《普庵咒》乐 谱版本进行音乐形态学的比较 和分析。梳理其产生、发展和 演变的过程并追溯《普庵咒》 一曲古老的原貌。
• 弦索曲《普庵咒》〖注一〗 弦索曲《普庵咒》〖注一〗 》〖注一 的开始是一段冗长的曲牌音 垂丝调〉 接着是“ 乐〈垂丝调〉,接着是“普 庵咒音乐”主部, 庵咒音乐”主部,最后是结 束曲牌〈金字经〉 束曲牌〈金字经〉和〈五声 佛〉。
《普庵咒》是一首佛教咒语 , 普庵咒》 原名《普庵大德禅师释谈章神 原名《 咒》 ,为南宋禅师普庵所作。 为南宋禅师普庵所作。 世人称之为《释谈章》或《普 世人称之为《释谈章》 庵咒》。 庵咒》。

曲式分析知识点总结

曲式分析知识点总结

曲式分析知识点总结一、曲式的基本概念曲式是音乐作品结构的组织方式,它是指音乐作品中不同乐章或段落的排列和发展规律。

曲式通常包括两个层面的结构组织: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宏观结构是指整个乐曲的组织方式,通常包括乐曲的主题、副题、发展和重复等部分的排列和发展规律。

微观结构是指乐曲中不同乐章或段落的组织方式,通常包括不同乐章或段落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

二、曲式的基本类型1. 二部曲式:二部曲式是最简单的曲式类型,由两个部分组成,通常为A-B结构,即第一个部分为A段,第二个部分为B段。

二部曲式通常用于简单的歌曲或小型器乐作品中。

2. 三部曲式: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通常为A-B-A结构,即第一个部分为A段,第二个部分为B段,第三个部分为A段。

三部曲式通常用于复调音乐作品或者一些中型器乐作品中。

3. 二重奏式:二重奏式由两个部分组成,通常为A-A’结构,即第一个部分为A段,第二个部分为A’段,A’段与A段类似但不完全相同。

二重奏式通常用于复调音乐作品或者一些器乐作品中。

4. 三重奏式:三重奏式由三个部分组成,通常为A-B-A’结构,即第一个部分为A段,第二个部分为B段,第三个部分为A’段,A’段与A段类似但不完全相同。

三重奏式通常用于复调音乐作品或者一些器乐作品中。

5. 套曲式:套曲式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通常都是独立完整的乐曲,但它们又以某种形式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套曲式通常用于交响乐、协奏曲、组曲等大型音乐作品中。

以上是常见的曲式类型,不同类型的曲式具有不同的结构组织方式和发展规律,对于学习和理解曲式分析非常有帮助。

三、曲式分析的基本方法1. 主题和变奏:主题和变奏是曲式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分析乐曲中不同部分对主题的发展和变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乐曲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2. 逐段分析:逐段分析是曲式分析的另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分析乐曲中不同段落的结构和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乐曲的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式。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曲式分析(1)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曲式分析(1)

门德尔松《婚礼进⾏曲》曲式分析(1)门德尔松《婚礼进⾏曲》曲式分析-⾳乐论⽂门德尔松《婚礼进⾏曲》曲式分析李虻1826年,17岁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从莎⼠⽐亚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中得到创作灵感,写出了《仲夏夜之梦》序曲,成为标题性⾳乐会序曲的开⼭之作。

时隔17年后,作曲家⼜应普鲁⼠国王邀请,在保留原序曲的基础上,为柏林上演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另创作了12段不同体裁的配乐。

其序曲、谐谑曲、间奏曲、夜曲、婚礼进⾏曲等五⾸被编为《仲夏夜之梦五⾸管弦乐曲》Op.61。

《婚礼进⾏曲》是第四幕与第五幕的幕间曲,因其营造的婚礼⽓氛雍容典雅、富丽堂皇⽽成为家喻户晓的婚礼⾳乐。

本曲采⽤回旋曲式结构,主部的多次呈⽰将充满了兴奋与欢乐情绪的主题贯穿于乐曲始终。

引⼦(1~5):由⼩号奏出富有动感的四⾳节奏型,在全曲中具有穿针引线的作⽤。

这个节奏型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叩门”动机的⾳乐性格⾮常相似,富有弹性和张⼒。

随着单⾳、双⾳、和弦⾳型的变化,声部逐渐加厚,情绪逐渐紧张,把⼀场盛⼤⽽华丽的婚礼场景展⽰在听众⾯前。

例1:门德尔松《婚礼进⾏曲》1-5⼩节主部⼀(6~33):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主调为C⼤调,各乐段均有重复(AABABA),由乐队合奏的ff是主部的基本⼒度,雄壮⽽辉煌,本⾝就是⼀⾸激动⼈⼼的进⾏曲,⽽均衡、对称的结构则将激动的情绪四平⼋稳地表现出来。

A乐段揭⽰了贯穿全曲的婚礼主题,由两个同头异尾的平⾏乐句组成,为4+4⽅整性结构。

第⼀句⼜分为两个乐节:前乐节从向E⼤调的短暂离调开始,增加了不稳定的律动感;由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提琴演奏的旋律并没有按作曲的⼀般规则写作,直接从最⾼的主⾳开始,稳住后以七和弦为衬托,平稳地下⾏;⼆分⾳符、附点四分⾳符组合与四分⾳符的均衡交替,突出了进⾏曲的节奏特征;低⾳乐器平稳向上推进,形成外声部旋律由扩张到收缩的反向进⾏。

后乐节由倚⾳引导的旋律⾳缓缓上⾏,颤⾳与按⽐例缩减的节奏组合,使激动的情绪得到舒缓。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1.乐段的扩充与补充乐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乐段是最小的曲式单位,可以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乐段既可以当做独立的乐曲结构也可以作为较大乐曲相对独立的部分,一个乐段可以运用补充或扩充的手法来延长乐段的长度,补充是外部的延长,扩充则是结构内部的扩展,补充发生在乐段结束终止式之后,通常重复结构的结束部分,以加固基本结构结束的调性和终止式,扩充则是在内部发生的。

所谓扩充就是在本可以结束的地方,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它不能结束,从而使该乐段的结构长度扩展。

2.奏鸣曲式的呈式部结构(1)呈示部往往包括四个部分,即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

将它们都作为独立部分来看,在每一部分都可能分别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主题,也可以说它们分别由不同的主题材料构成,从而在段落之间体现出音乐的对比。

对于呈示部来说,主部和副部是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必不可少的,而连接部与结束部作为独立结构有时会被省略。

在古典作曲家的作品中,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往往重复一次。

(2)作为基本乐思陈述的开始,呈示部中的主部在奏鸣曲式中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主部主题本身也可以由多种对比材料组成,这时它往往蕴含更多的矛盾或配合展开的动力。

主部主题以某一种材料或某一种动机的展开构成。

这时音乐的性质往往一开始就十分明确,需要更为集中的突出某一形象,鲜明的强调某一种情绪。

从主部的结构上看可分为收拢性或非收拢性的两类。

开放性结构的主部更鲜明的体现了奏鸣曲式中音乐不间断发展的特点。

(3)连接部在奏鸣曲式中的作用以及某些与连接部有关的问题前面已经屡次提到,它的功能是由这一部分中对音乐材料的处理以及本身结构的一系列特点所形成的。

连接部的这种三个部分的划分与展开部的情况也有相似之处,这说明连接部也具有音乐展开的意义。

连接部中音乐的发展也是与对副部主题出现的酝酿有联系的。

连接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调性布局,即它本身和声、转调的有计划安排。

由于副部是在与主部不同的调性上出现,因此连接部必须在和声上做好调性过度的准备,这也是使连接部的连接作用表现的最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曲式——音乐作品的结构样式。

(音乐的各要素按照一定逻辑关系和时间关系。

)2.曲式分析——以典型的音乐结构为基础,寻找音乐作品结构的共性化特征及规律。

3.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音色、音区、力度、演奏(唱)、调性、调式、和声、织体、复调、配器等(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基本手法)。

4.曲式分析的原则:单一原则;并置对比原则;再现原则;回旋(循环)原则;变奏原则;奏鸣原则。

5.音乐材料及发展手法:重复;变奏;展开;派生对比;并置对比;模仿;模进;分裂;时值的压缩与扩大;调式对比;音程的扩大、压缩与转位;动机贯穿;旋律的自由发展;织体。

6.音乐的陈述类型:(1)稳定型陈述:呈示型、结束型、引子型。

(2)非稳定型陈述:展开型、过度型。

7.动机——音乐作品中最小的有机组成部分。

8.主题——能代表音乐作品的性格和形象音乐的思维。

9.音乐曲式结构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再现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回旋原则。

第二章:一部曲式1.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结构。

速度、节拍、体裁取决于乐段的长度。

2.一部曲式的乐段的特点:(1)由多个乐句组成,有完整的旋律,不是零碎的展开:(2)能表达完整明确的乐思,乐段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3)有明确的终止;(4)一般为稳定陈述。

3.乐段的内部结构:乐段——乐句——乐节——乐汇。

4.乐段的分类标准:(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划分依据;(2)以句子之间的关系作为依据;(3)以构成乐段乐句的数量2的N次方和句子小节2的N次方为标准,可分为方正型和非方正型;(4)以乐段调性变化和终止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方式作为依据,可分为呈示型乐段和中间展开或连接型的乐段。

第三章:单二部曲式1.单二部曲式——由两个对比又统一的乐段有机结合形成的曲式。

2.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有再现单二部曲式、无再现单二部曲式(对比式和引申式)。

3.有再现单二部曲式(二段曲式)、四句式上下片乐段(四句式的平行乐段)和起、承、转合式乐段的区别:二段曲式比四句式上下片乐段的第一部分的主调收拢使句读划分更为清晰;二段曲式比起、承、转合式乐段,前两个乐句与后两个乐句的对比性及收拢性使乐段感增强,结构层次更分明。

第四章:单三部曲式1.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形成的曲式。

2.基本特征:呈示乐段——中段——再现乐段。

(ABA)图式:(1)a+a'+a(2)a+b+a(3)a+b+c3.中部:发展中段(引申型)、对比中段(并置型)。

4.发展中段(引申型)的特征:第二段和第一段之间的对比较少,更多的是第一段主题的延伸发展。

(第二段采用第一段的材料)5.对比中段(并置型)的特征:既有新材料的对比并置,又有第一段材料的引申发展形成的中段——综合性三段曲式。

(第二段完全采用新主题新材料,形成和第一段明显的并置对比)6.再现段:(1)原样再现(2)变化再现:变奏再现、动力再现、减缩再现。

7.动力化再现:引进新的乐思.第五章:复三部曲式1.复三部曲式(三部曲式)——由三个音乐结构部分按照三部性原则结合在一起的,其中至少有一个部分大于或等于二段曲式的结构。

2.复三部曲式的特征:第一部分(首部)——三声中部(第二部分)——插部(插部型中部)——再现部(第三部分)。

3.第一部分:(1)材料:第二部由第一部引申而来,具有流动性。

(2)和声与调性布局:呈示性和声语汇,转调只限于近关系调。

(3)终止式:古典时期,带有完全终止的独立收拢结构。

19世纪中叶,可主调半终止或不完满终止,也可开放或转调结构,结束于半终止或从属调上,形成和声的不稳定性的贯穿发展。

(4)内部结构:一定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具有方整性、规化性。

4.三声中部:(1)含义:复三部曲式中间部分以完全独立的曲式结构写成。

“Trio”(2)“新主题呈示”是三声中部的重要特征,也是复三部曲式为双主题曲式结构的基础。

(3)特征:1)材料:几乎全新的材料,具有稳定性、歌唱性。

2)和声与调性布局:3)终止式:完全终止收拢于三声中部的起始调。

4)内部结构: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也有乐段结构,每段可独立,界限分明。

5.插部:(1)含义:复三部曲式的中部以不完全独立的曲式结构、无法清晰地划分曲式段落(句读)的方式写作。

(2)特征:1)材料:不断出现新的主题材料。

不断展开中部结构。

2)和声与调性布局:不断转调或移调。

3)内部结构:细分结构多样化。

4)属准备段:6.再现部:原样再现、简单再现、动力化再现。

7.复三部曲式的变体:复三部—五部结构(A+B+A+B+A:第一部分+三声中部+再现部+三声中部+再现部)、双重复三声部曲式(A+B+A+C+A:第一部分+三声中部1+再现部+三声中部2+再现部)。

第六章:变奏曲式1.变奏曲式——当相对独立的曲式结构以变奏手法组合成更高一级的曲式结构。

2.图示:A(主题)+A1+A2+A3......3.结构原则;首先是主题的完整叙述,然后是它的一系列变化重复:A(主题)—A1—A2—A3......(是一种套曲曲式,即由一系列完整的小曲构成)。

4.变奏曲式:(1)按主题数量分:单主题变奏、多主题变奏(二重变奏或双主题变奏或以上)。

(2)按类型分:严格变奏(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性变奏)、自由变奏。

第七章:回旋曲式1.回旋曲式——不断反复的主题段落中插入不同的段落。

2.插部——主题段落成为主部主题或叠部,中间插入的部分。

3.回旋曲式的分类:古回旋曲式、进但回旋曲式。

4.古回旋曲式(小型回旋曲式、低级回旋曲式):(1)主题比较短小,主部和插部都是乐段;(2)段落较多;(3)段落性比较强,主部总是在主调上的收拢段落,插部带有展开性,经常转调,但一定用终止式收拢。

(4)主部在主调上,各插部在近关系调上,全曲的调性布局是“T—D—S—T”。

5.简单回旋曲式(典型回旋曲式、高级回旋曲式、对比主题回旋曲式):(1)主部结构为二部曲式、三部曲式或乐段,一般第一插部小于主部,第二插不大于主部;(2)有五个段落:a+b+a+c+a(主部+第一插部+主部+第二插部+主部)(3)各插部与主部形成对比,插部间又形成对比;(4)主部在主调上,插部在近关系调上;(5)结构上贯穿对比;(6)有尾声。

第八章:奏鸣曲式1.奏鸣曲式——是由三个音乐的结构部分,按照三部性原则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曲式结构,其中第一部分有两主题,即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副部主题一般在从属调上,两主题一般形成性格上的对比称为呈示部;第二部分主要是第一部分两个主题材料的展开,一般在下属调性方向,称为扎开部;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时,副部主题回到主调上,称为再现部。

2.呈示部:主部(主调)—连接部(属方向调或大小调)—副部(从属调性)—结束部。

3.展开部:引入部分、基本展开部分(下属方向调性或降调方向)、属准备段。

4.再现部:主部—连接部—副部(调性回归“主调”)—结束部。

5.呈示部:(1)主部:1)材料;单一性主题或对比性主题;2)和声与调性布局:呈示性,调性明确、稳定,为单一性乐段,也有转调、离调和调性模进;3)终止式:可能是开放性,也可能是收拢性。

4)内部结构:乐段结构,不完整、发散,也有开放性乐句、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

(2)连接部:1)材料;主部材料、新材料或副部材料。

2)和声与调性布局;不稳定性。

3)内部结构:没有固定的结构模式。

(3)副部;1)材料;全新的对比性材料。

2)含有多个主题,即多主题副部。

6.展开部;(1)一般对呈示部出现的材料进行展开,主要是两个主题性格的展示;(2)有时也会用连接部和结束部的动机展开材料展开;(3)展开在下属调性方向的调上,一般不会稳定在某调上;(4)展开不会利用模进或复调模式等手法,通过不断的离调或转调来充分揭示主题的性格,少数情况下,也会引入新材料,在展开部的开始有时会加入导入部,调性在副主题上,结束时有时出现假再现部,并伴随属准备。

7.再现部:(1)对呈示部的再现,有总结全曲的作用。

(2)不同于三段曲式或三部曲式的再现部。

(3)往往表现为主题展开后的一种升华,最典型的是再现部中的副部主题在保持旋律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调性从从属回归或调性服从。

8.假再现——在再现部出现之前出现主题的片段,而且出现在其他调性上。

第九章:奏鸣回旋曲式1.奏鸣回旋曲式——是因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互相影响而形成的。

2.呈示部:主部(主调,具有歌唱性、方整性和收拢性)—连接部(可省略)—副部(也叫“第一插部”从属调性、从属方向或关系大小调)—连接部(展开性)—主部。

3.展开部(中间插部):三声中部(下属方向调性)。

4.再现部:主部(主调)—连接部—副部(调性回归“主调”)—连接部—主部(可省略)。

5.奏鸣回旋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6.回旋曲式的特征:主部呈示四次(至少三次),副部相当于中间的插部,形成对比性,具有歌舞性,曲式结构清晰。

7.奏鸣曲式的特征:呈示部中主部的再现使呈示部成为收拢性结构,在呈示部中副部在从属调上陈述,在再现部中的副部在主调上陈述,符合奏鸣曲式中双主题调性布局原则。

8.奏鸣回旋曲式与奏鸣曲式的区别:(1)呈示部中主部的再现代替了一般走名曲式的结束部,使呈示部成为一个收拢的三部性结构。

(2)中间部分由插部代替了奏鸣曲式的展开部,插部的写法类似于复三部曲式中的三声中部,曲式结构段落分明,呈示性陈述。

9.奏鸣回旋曲式与复三部曲式:相似:(1)曲式结构相似,均有三部性特征。

(2)中部部分均为三声中部写法。

(3)回旋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为调性回归的三段式结构,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典型情况也有可能是有调性回归的三段式结构。

相异:(1)回旋奏鸣曲式B部分大多数情况下是新的对比主题,而复三部曲式的B部分往往是发展性或对比度较小的对比性主题。

(2)回旋奏鸣曲式呈示部中B在从属调上,再现部B在主调上,体现了对置、统一的奏鸣原则;而复三部曲式中,第一部分中段与再现部中段调性应该一致。

(3)回旋奏鸣曲式常有连接部,其第人体连接部常较复杂、庞大,甚至形成高潮;而复三部曲式则不同。

10.回旋奏鸣曲式与回旋曲式:相似:(1)主部都是呈示三次或三次以上,当回旋奏鸣曲式再现部省略B1、A时,类似于五部性回旋曲式。

(2)主部往往保持回旋曲主题一般特性:歌唱性、方整性、收拢性、单二部曲式。

相异:(1)回旋奏鸣曲式的连接部有展开性,与各个部分相连;简单回旋曲式连接部极短,且常位于插部与叠部之间。

(2)回旋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是:AB1A+C+AB2A,B1与B2的主题材料相同或相似,调性由对置到统一;简单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是:ABA+C+A,不是五部性结构的回旋曲式,超出的部分的插部与前面插部常有变化,且盗性布局比回旋奏鸣曲式自由,没有严格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