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题目

合集下载

民族调式曲式分析题目

民族调式曲式分析题目

民族调式曲式分析题目民族调式曲式分析题目「篇一」第八章民族调式教学目标:学习和认识五声调式的概念,了解七声调式、中古调式;掌握同宫音系统,运用民族调式分析各种歌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五声调式、七声调式、同宫音系统、民族调式的分析、中古调式。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钢琴教学时数:18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讲五声调式(2课时)找个学生演唱民歌《茉莉花》,让同学聆听民族歌曲的特点,感受民族歌曲的调式,导入本课五声调式。

一、五声调式1、概念:由五个音按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排列起来的“1、5、2、6、3、7、4”组成的。

也可以说由五个音组成的各音级间没有小二度音程关系的调式,叫做“五声调式”。

讨论民歌《茉莉花》的音阶,调式、从而引出五声调式的各个音,1、2、3、5、6、在五声调式中叫做“宫、商、角、徵、羽”。

2、五声调式中的各调式:由于“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都可以作为调式主音并构成调式,故有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

宫调式: 宫、商、角、徵、羽、宫。

1 1 商调式:商、角、徵、羽、宫、商。

1 2 角调式:角、徵、羽、宫、商、角。

1 2 3 徵调式:徵、羽、宫、商、角、徵。

1 2 3 5 羽调式:羽、宫、商、角、徵、羽。

1 2 3 5 6 课堂练习:写出D商、B徵的五声调式的音阶。

课后作业:1、写出下列各调式音阶bG宫调式 #c商调式 E角调式G徵调式 F羽调式第二讲五声调式的音阶特点(2课时)1、没有小二度音程。

第二讲五声调式的音阶特点(2课时)一、五声调式的特点:1、相邻两音级之间的音程有三处是大二度、两处是小三度。

2、只有一处是“大三度音程”(即宫角之间、下方为宫、上方为角),可以看作是五声调式的特征音程。

3、没有小二度音程。

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小三度二、五声调式的骨干音:Ⅰ、Ⅴ、Ⅵ级。

Ⅰ、Ⅴ、Ⅵ课堂讨论:G宫调式的骨干音Ⅰ、Ⅴ、Ⅵ级是那几个音。

曲式分析考研的真题和答案

曲式分析考研的真题和答案

曲式分析考研的真题和答案曲式分析是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和组织方式的深入研究。

考研中的曲式分析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对给定的音乐作品进行结构上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论证。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曲式分析考研真题及答案。

真题:请分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并说明其特点。

答案:开头: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是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其正式名称为《C#小调钢琴奏鸣曲》Op.27 No.2。

这一乐章以其宁静而深沉的旋律著称,是贝多芬早期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主体:1. 曲式结构:该乐章采用的是一种变奏曲式,即主题与变奏的形式。

主题首先出现,随后是一系列的变奏,每个变奏都对主题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发展。

2. 主题特点:主题以三连音的节奏型开始,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主题的旋律线条流畅,和声简洁,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3. 变奏一:第一个变奏在保持原有主题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装饰音和变化节奏,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和动感。

4. 变奏二:第二个变奏进一步发展了主题,通过改变和声和节奏,以及引入新的音型,使得音乐更加复杂和深邃。

5. 变奏三:最后一个变奏是对前两个变奏的总结和升华,它在保持主题旋律的同时,通过更加大胆的和声变化和节奏处理,将音乐推向高潮。

结尾:贝多芬在《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中巧妙地运用了变奏曲式,使得整个乐章既有统一性,又充满变化和发展。

这种曲式结构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对音乐形式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创新精神。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模拟的真题和答案,实际的考研题目和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考生在准备考研时应参考历年真题和专业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练习。

分析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

分析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

分类号:J6 密级:公开艺术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分析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名:**学号: Y1214学院:音乐学院专业: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师:***二〇一六年五月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作品,知识产权归属西北民族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民族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西北民族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2016.3.24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6.3.24中文摘要德沃夏克•安托宁(Dvorak Antonin)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创作领域广泛,成果颇丰。

在他一生创作的九部交响乐中,《e小调第九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时期的作品,在德沃夏克的交响乐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德沃夏克民族化表现手法形成的三大条件基础,即捷克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欧洲民族乐派音乐创作氛围的推动、个人音乐创作思想的促成。

本文以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为研究对象,由微观角度着眼,来进行整体分析,从作品的主题一动机角度出发,对全曲整体的结构进行了横向、纵向以及纵横结合的贯穿分析。

我的我的祖国 曲式 -回复

我的我的祖国 曲式 -回复

我的我的祖国曲式-回复曲式是音乐作品的通用结构,它规定了不同部分的长度、排列顺序和主题的发展。

《我的祖国》是一首流行歌曲,它的曲式也遵循了一定的规律。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逐步回答关于《我的祖国》曲式的问题,并探讨它的艺术意义。

首先是题目中提到的“我的我的祖国曲式”。

这首歌的曲式可以简单归纳为:A-A-B-A。

这意味着歌曲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前三个部分是相同的,最后一个部分与前面三个部分相比有所不同。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个曲式。

正如曲式所示,这首歌包含三个相同的部分,我们可以将其标记为A1,A2和A3。

这三个部分在音乐结构上是相似的,在旋律上也有类似的变化。

这种重复的结构使得歌曲既有连贯性又有变化,让听众感到熟悉又不会感到枯燥。

A1部分以“我的祖国”为主题,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从歌词到旋律,都充满了对祖国的美好描绘。

这部分的音乐通常是欢快的,令人振奋,通过鲜明的旋律和节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A2部分在旋律上和A1类似,但歌词内容略有变化。

这部分通常用来表达对祖国的希望和祝福。

通过与A1部分的相似之处,A2部分营造出一种回旋的效果,让听众感到歌曲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是B部分,这是与前三个部分不同的一个部分。

B部分在旋律和和声上有所变化,并且歌词内容更加深刻。

这部分通常用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通过与前三个部分的对比,B部分带来了一种戏剧性的转折,使整首歌更加富有张力。

最后,回到A部分,这次是A3部分。

与A1和A2部分类似,A3部分在旋律上和A1部分相同,但歌词内容有所变化。

这部分通常用来总结前面的内容,重申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通过再次回到A部分,歌曲给人一种闭环的感觉,让听众感到满足和完整。

这样,通过对《我的祖国》曲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歌以A-A-B-A 的结构进行组织,通过重复和变化的方式展示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关注。

这种曲式设计既有连贯性又有变化,使听众在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到祖国的美好,同时也能通过B部分带来的戏剧性转折感受到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音乐欣赏初中音乐欣赏题目及解析

音乐欣赏初中音乐欣赏题目及解析

音乐欣赏初中音乐欣赏题目及解析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欣赏则是培养人们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题目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细观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初中音乐欣赏题目及其解析。

题目一:听音乐A,判断音乐风格并简要描述你的判断依据。

解析:这种题型旨在测试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辨别能力和根据音乐元素进行分析的能力。

在回答该题时,首先应通过听觉辨别分辨出音乐的风格,如古典、流行、摇滚等,然后通过对音乐的节奏、旋律、曲式、和声等要素的分析,给出具体的判断依据。

例如,如果音乐采用了复调和巴洛克风格的旋律、运用了复杂的节奏变化,则可以判断该音乐为古典音乐。

题目二:听音乐B,指出音乐起伏部分的曲式特点,并简要解释其音乐表达意义。

解析: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准确识别音乐的起伏部分,如引子、主题、发展、高潮等,并对每个部分的曲式特点进行描述。

同时,还要理解音乐表达意义与曲式特点之间的关联。

例如,如果音乐的发展部分为变奏曲式,表达了情感的更加复杂和丰富,进一步推动了整个曲谱的发展,那么学生可以解释说这种曲式特点增强了音乐的表达力,使乐曲更加生动、富有情感。

题目三:听音乐C,配合乐曲内容写一段情感描写。

解析:这种题型要求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产生的情感和感受,进行文字表达。

学生需要准确捕捉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如喜悦、愤怒、忧伤等,并通过形容词、动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自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例如,如果音乐C给人以宁静、欢快的感受,学生可以运用形容词“轻盈的旋律”、“欢乐的节奏”描述音乐,同时使用动词“流淌”、“躁动”来强调音乐所传达的情绪。

题目四:听音乐D,根据乐曲内容,推断音乐的背景故事并写一段故事情节。

解析: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氛围、情绪、节奏等特点,推断出音乐可能表达的意境和背景故事,并通过文字叙述一段与音乐相呼应的故事情节。

学生需要准确捕捉音乐中的情感线索,如激情、哀愁、浪漫等,然后通过设定场景、描写人物和事件的方式来构建故事情节。

曲式学基础题集

曲式学基础题集

曲式学基础题集一.选择题1.曲式(Form,musical)指的是什么?A. 音乐的音色变化B. 乐曲的结构形式C. 演奏乐器的技巧D. 音乐的情感表达答案:B2.以下哪一项不是曲式的基本原则?A. 对比B. 展开C. 重复D. 跳跃答案:D3.“方整性的乐段”通常由几个乐句组成,且每个乐句有几小节?A. 一个乐句,四小节B. 两个乐句,四小节C. 三个乐句,八小节D. 四个乐句,十六小节答案:B4.哪种曲式是由一个乐段构成的?A. 一部曲式B. 二部曲式C. 三部曲式D. 变奏曲式答案:A5.将某一主题,运用各种方法变化奏出新乐段的乐曲形式称为?A. 变奏曲B. 回旋曲C. 奏鸣曲D. 圆舞曲答案:A6.奏鸣曲式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A. 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B. 引子、中部、尾声C. 叠部、插部D. 动机、副动机答案:A7.下列哪个不是传统音乐分类中的小型曲式?A. 一部曲式B. 二部曲式C. 回旋曲式D. 三部曲式答案:C8.“再现部”在奏鸣曲式中主要起什么作用?A. 展示新主题B. 发展主题C. 重复呈示部内容D. 结束全曲答案:C9.下列哪项不是曲式附属部分?A. 引子B. 展开部C. 问奏D. 尾声答案:B10.“起承转合”原则在曲式中主要体现什么?A. 主题的对比B. 结构的平衡C. 情绪的起伏D. 旋律的变奏答案:B11.哪种曲式需要包含五个以上的相对独立部分?A. 变奏曲式B. 奏鸣曲式C. 回旋曲式D. 一部曲式答案:C12.哪种曲式强调三部性结构?A. 奏鸣曲式B. 变奏曲式C. 回旋曲式D. 一部曲式答案:A13.下列哪个不是音乐结构的陈述类型?A. 稳定的陈述类型B. 展开型C. 过渡型D. 跳跃型答案:D14.“乐段”通常由什么构成?A. 动机B. 乐句C. 乐节D. 乐汇答案:B15.哪种曲式具有循环和交替性组合特点?A. 奏鸣曲式B. 变奏曲式C. 回旋曲式D. 一部曲式答案:C16.“乐段”内部结构可划分为哪些结构部件?A. 乐句、乐节、乐汇B. 动机、副动机C. 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D. 叠部、插部答案:A17.下列哪个是复三部曲式的另一种称呼?A. 三段式B. 回旋曲式C. 奏鸣曲式D. 变奏曲式答案:A18.“收拢性结构”指的是什么?A. 用主调性和声终止的结构B. 用不稳定功能终止的结构C. 展开部中的结构D. 尾声的结构答案:A19.下列哪个不是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A. 照应原则B. 展开原则C. 跳跃原则D. 奏鸣原则答案:C20.“复三部曲式”的中部主要起什么作用?A. 重复主题B. 发展主题C. 引入新主题D. 结束全曲答案:B21.奏鸣曲式中最典型的结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A.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B. 呈示部、发展部、对比部、再现部C. 动机、副动机、展开、回归D. 叠部、插部、过渡、尾声答案:A22.奏鸣曲式中,哪个部分用于展示主要和次要主题?A. 展开部B. 呈示部C. 再现部D. 尾声答案:B23.奏鸣曲式的“展开部”主要目的是什么?A. 重复呈示部的主题B. 引入新的主题C. 发展呈示部中的主题材料D. 结束整个奏鸣曲式答案:C24.奏鸣曲式中的“调性布局”通常遵循什么原则?A. 主调-属调-主调B. 主调-下属调-主调C. 主调-属调-下属调-主调D. 任意调性转换答案:C25.下列哪一项不是奏鸣曲式“呈示部”中的典型结构?A. 主部B. 副部C. 展开部D. 连接部答案:C26.奏鸣曲式中,“再现部”与“呈示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主题顺序颠倒B. 调性变化C. 省略了某些部分D. 增加了新的主题答案:B27.在奏鸣曲式中,如果副部主题出现在主部的属调上,这被称为什么?A. 调性统一B. 调性对比C. 属调呈示D. 调性模进答案:B28.下列哪种情况在奏鸣曲式中较为罕见?A. 展开部包含大量技术性的模进B. 呈示部直接连接到再现部,无展开部C. 尾声部分长且复杂D. 呈示部中的主部与副部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答案:B29.奏鸣曲式的“连接部”主要作用是什么?A. 引入副部主题B. 重复主部主题C. 展开主题材料D. 结束呈示部答案:A30.哪种奏鸣曲式可能不包含完整的“展开部”?A. 古典奏鸣曲式B. 浪漫奏鸣曲式C. 微型奏鸣曲式D. 巴洛克奏鸣曲式答案:C31.奏鸣曲式中的“尾声”通常具有什么功能?A. 引入新主题B. 重复主部主题C. 总结全曲,加强终止感D. 展开主题材料答案:C32.下列哪种奏鸣曲式特征体现了浪漫时期的风格?A. 严格的调性布局B. 宏大的展开部C. 简短的连接部D. 统一的节奏模式答案:B33.奏鸣曲式中,如果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在性格上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什么原则?A. 调性对比B. 主题对比C. 结构对比D. 节奏对比答案:B34.哪种类型的奏鸣曲式常见于室内乐作品?A. 微型奏鸣曲式B. 交响奏鸣曲式C. 钢琴奏鸣曲式D. 弦乐四重奏奏鸣曲式答案:D35.奏鸣曲式中的“调性回归”通常发生在哪个部分?A. 呈示部B. 展开部C. 再现部D. 尾声答案:C36.下列哪项不是奏鸣曲式中的典型特征?A. 主题的对比与统一B. 调性的布局与发展C. 固定的节奏模式D. 结构的清晰与平衡答案:C37.奏鸣曲式中的“插部”通常出现在哪种类型的奏鸣曲式中?A. 交响奏鸣曲式B. 微型奏鸣曲式C. 回旋奏鸣曲式D. 室内乐奏鸣曲式答案:C(注意:传统奏鸣曲式中不直接称为“插部”,但此处为了题目需要而设定)38.哪种奏鸣曲式在古典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A. 巴洛克奏鸣曲式B. 古典奏鸣曲式C. 浪漫奏鸣曲式D. 现代奏鸣曲式答案:B39.奏鸣曲式中,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什么?A. 完全相同B. 严格模仿C. 对比与联系D. 相互独立答案:C40.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奏鸣曲式的“展开部”中?A. 主题的完整重复B. 新主题的引入C. 调性的频繁转换D. 以上都是可能情况答案:D(但严格来说,A选项较少见,主要强调C和D)41.回旋曲式中最基本和标志性的结构是什么?A. A-B-A-C-AB. A-B-A-C-DC. A-B-A-B-AD. A-B-C-D-E答案:A42.回旋曲式中,“A”部分通常代表什么?A. 主部B. 插部C. 过渡段D. 尾声答案:A43.在回旋曲式中,哪个部分可以多次出现,并作为结构的核心?A. 主部B. 插部C. 过渡段D. 尾声答案:A44.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回旋曲式中插部(B、C、D等)的功能?A. 重复主部主题B. 引入新的主题材料C. 结束整个曲式D. 巩固调性答案:B45.回旋曲式中的插部数量是固定的吗?A. 是,总是三个B. 是,但可以是两个或更多C. 不是,根据作品需要而定D. 总是两个答案:C46.下列哪种情况在回旋曲式中较为常见?A. 插部之间调性保持一致B. 插部在主部的下属调上出现C. 插部在主部的属调或关系调上出现D. 插部不使用调性对比答案:C47.回旋曲式中的过渡段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引入插部B. 重复主部C. 巩固调性D. 结束曲式答案:A48.下列哪种作品类型常采用回旋曲式?A. 交响曲B. 奏鸣曲C. 舞曲D. 协奏曲答案:C(但需注意,回旋曲式也出现在其他类型作品中,如管弦乐、室内乐等)49.回旋曲式中,尾声部分通常具有什么功能?A. 引入新的主题B. 重复主部主题C. 总结全曲,加强终止感D. 展开主题材料答案:C5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回旋曲式的典型特征?A. 主部的多次再现B. 插部的对比与多样性C. 固定的节奏模式D. 结构的循环性答案:C51.在回旋曲式中,如果插部在主部的属调上呈现,这通常如何影响整体结构?A. 增加调性对比B. 减弱结构清晰度C. 无需调性对比D. 使结构更加复杂答案:A52.下列哪种回旋曲式变体在古典音乐中较为少见?A. 回旋奏鸣曲式B. 双重回旋曲式C. 严格回旋曲式D. 自由回旋曲式(在特定历史时期或风格中)答案:D(注意:这取决于具体的历史时期和风格)53.回旋曲式中,主部与插部之间的调性关系通常如何设计?A. 完全相同B. 严格对比C. 根据需要灵活设计D. 总是属调关系答案:C54.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回旋曲式的展开性插部中?A. 主题的完整重复B. 主题的展开变形C. 固定的节奏模式D. 无需与主部形成对比答案:B55.回旋曲式中的尾声部分是否必须出现?A. 是,所有回旋曲式都有尾声B. 不是,根据作品需要而定C. 总是很短小D. 必须包含新的主题材料答案:B56.下列哪种回旋曲式变体在巴洛克时期较为常见?A. 古典回旋曲式B. 浪漫回旋曲式C. 巴洛克回旋曲式(如古组曲中的舞曲)D. 现代自由回旋曲式答案:C57.回旋曲式中,插部的数量对整体结构有何影响?A. 插部越多,结构越复杂B. 插部数量固定,不影响结构C. 插部越少,结构越清晰D. 插部数量与结构清晰度无关答案:A(但需注意,适量和恰当的插部也能增强结构的多样性)58.下列哪种作品采用了回旋曲式作为其结构基础?A.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B. 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第二乐章C. 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D. 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答案:B(这是一个例子,实际答案可能因作品而异)59.回旋曲式中,过渡段与插部之间的关系如何?A. 过渡段总是直接连接到插部B. 过渡段与插部在材料上完全相同C. 过渡段可能包含对插部的预示D. 过渡段与插部在调性上必须一致答案:C60.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回旋曲式在大型音乐作品中的作用?A. 总是作为独立乐章出现B. 仅用于舞曲和轻音乐作品C. 可以作为大型音乐作品中的一个乐章,也可独立存在D. 总是作为作品的开头部分答案:C二、简答题1. 题目:什么是曲式?答案:曲式(Form, musical)是指乐曲的结构形式,是音乐在时间延续上的组织方式,通过不同的段落和规律性形成的结构框架。

2017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解析第四批幼儿弹唱 《小蜡笔》.doc

2017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解析第四批幼儿弹唱 《小蜡笔》.doc

2017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解析第四批幼儿弹唱《小蜡笔》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歌曲:《小蜡笔》【技能指导】1.曲目分析这首歌曲是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活动,从内容上来看:(1)曲式结构:歌曲为一段体的分节歌,四个乐句。

(2)音域:旋律在八度内浮动。

(3)节奏:2/4拍,包括: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4)速度:轻快、活泼,气口处明显。

综上所述:这首歌曲适合于中班幼儿演唱。

既考查考生组织教学的能力又考查考生的弹奏技能。

歌曲《小蜡笔》描绘了小蜡笔的功能和特点,歌曲丰富了幼儿对绘画工具知识经验,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2.弹唱建议(1)弹:歌曲为C调,调性简单,中音区和高音区的变换比较频繁,手位应随之灵活变换;小蜡笔是幼儿喜爱的文具,建议选用半分解和弦表现幼儿对小蜡笔的喜爱和可爱。

(2)唱:演唱前可用琴弹出歌曲中的第一个音,以最快适应歌曲中F调的音准,避免人声和琴声不统一;注重高低声区的转换;以表现幼儿的可爱为主,注重说辞。

【活动设计指导】中班音乐活动:《小蜡笔》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歌词内容,学习反复记号。

2.技能目标:完整演唱歌曲,尝试创编儿歌中的歌词。

3.情感目标: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养成正确绘画的姿势。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知道歌曲中的不同颜色的画笔分别画出了什么。

2.活动难点: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创编。

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小蜡笔人手一支;画纸人手一份;小蜡笔的音乐;小蜡笔的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已对蜡笔的认识四、活动过程(一)儿歌导入1.复习儿歌《小蜡笔》,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画苹果苹果香、画小鸟小鸟唱,画星星星星亮、小蜡笔你真棒。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我们再一起练习打节奏吧。

2.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练习并初步感知2/4拍节奏。

师:我们来玩一个打节奏的游戏,画小嘴巴的地方我们以用嘴来打节奏,画小手的地方用手来打节奏。

(二)基本部分1.欣赏儿歌,理解掌握歌词师:先听老师来演唱一遍,听后告诉老师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师:歌曲中的太阳、月亮、山岗、海洋都是什么颜色的,你记得它们的出场顺序吗?2.结合图片“小蜡笔”巩固学习歌词。

曲式分析考研的真题及答案

曲式分析考研的真题及答案

曲式分析考研的真题及答案曲式分析是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对音乐作品结构的分析与理解。

考研中,曲式分析的真题通常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真题及答案示例。

真题一:请分析以下乐段的曲式结构,并说明其特点。

答案:该乐段采用的是二部曲式结构。

二部曲式通常由两个对比鲜明的主题组成,每个主题都由一个或多个乐句构成。

在这段音乐中,第一部分(A段)以柔和的旋律开始,通常在主调上进行,而第二部分(B段)则在调性上有所变化,旋律更为活泼。

A段和B段之间的对比,不仅体现在旋律上,还可能体现在和声、节奏和动态等方面。

A段在乐段的最后可能会有一个明确的终止,而B段则可能以一个半终止或开放性结尾结束,为可能的再现部分做准备。

真题二:分析以下乐段的变奏曲式,并指出每个变奏的特点。

答案:变奏曲式是一种以主题为基础,通过变化主题的某些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来创造不同变奏的音乐形式。

在这段音乐中,我们可以看到主题在不同变奏中的变化。

第一个变奏可能在旋律上保持了原主题的轮廓,但在和声或节奏上有所创新。

第二个变奏可能会改变旋律的某些部分,同时在配器上引入新的乐器,为音乐增加色彩。

接下来的变奏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主题,甚至引入新的动机,使得每个变奏都具有独特的个性。

在分析时,考生需要指出每个变奏中的变化,并解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整体的音乐效果。

真题三:请根据以下音乐片段,判断其曲式结构,并给出理由。

答案:这段音乐采用的是回旋曲式结构。

回旋曲式是一种由一个主题(称为“回旋主题”)和几个不同主题(称为“插段”)交替出现构成的音乐形式。

在这段音乐中,我们可以看到回旋主题在不同插段之间反复出现,每次出现时都可能在旋律、和声或节奏上有所变化。

插段则提供了与回旋主题形成对比的元素,它们在音乐中起到连接和推动作用。

考生在分析时,需要识别出回旋主题和插段,并说明它们在音乐中的功能和作用。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鉴赏与曲式分析报告 (1)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鉴赏与曲式分析报告 (1)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Op.13第三乐章鉴赏及曲式分析报告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又被称作《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顶峰之作,其戏剧性优美旋律,为世人所知。

无论是内容,旋律,或者结构,都有着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

这首曲子技巧不难,所以被多数人所演奏。

此曲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宏伟的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如歌似的慢板。

第三乐章是回旋奏鸣曲式。

它的命名与贝多芬的后半生的感人肺腑且凄惨的生活无太多关系,因为它创作于贝多芬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

此曲洋溢着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而在欢笑的背后,是微微的不安和骚动。

悲怆》奏鸣曲是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人生的雄伟诗篇。

全曲充满着斗争的力量和热烈追求的激情。

【注】此曲下文简称《悲怆》《悲怆》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顶峰之作,史科托把这部作品与《罗米欧舆《朱丽叶》比较,指出两者间存在共通的《青春哀伤感》第23号钢琴奏鸣曲由于前后两个乐章如暴风雨般有万钧一发之势而为出版商命名为热情,而[华尔斯坦]是在贝多芬制作最辉煌阶段的作品,给人以一种辉煌与壮丽的效果,钢琴大师54年在美国录制的这盘唱片,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作品中动人心强的人生激情。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

关于"悲怆"这个辞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看“悲怆”的谱子时,发现谱子的开始处只记着Grave——重板,音乐中更多的是英雄气概而非“悲怆”。

而在听到肯普夫、施纳贝尔、巴克豪斯、巴伦波伊姆等人演奏的这首乐曲录音时,我就更想探究这首气势磅礴的奏鸣曲何以会有一个与其音乐精神并不很符合的名字了。

原来,这个形容词是贝多芬自己写上去的。

在这首作于1798—1799年间的标号为op.13的钢琴奏鸣曲初版扉页上,贝多芬写着“Grande Sonata Pathetique”(悲怆大奏鸣曲)。

曲式分析试题【范本模板】

曲式分析试题【范本模板】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多声部音乐领域包括______和复调。

2.比例分析法是指“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调性的本质在于对______的肯定.5。

当代音乐理论普遍认为,音乐“首先是时间和时间的划分组成的”,音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东西就是______.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中心对称”2。

主题的“特征”3。

织体 4.旋律 5.曲式三、划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连接起来(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魔鬼凯旋进行曲》斯特拉文斯基2。

《黄河颂》穆索尔斯基3.《侏儒》冼星海4。

《为什么》贝多芬5。

《第三交响曲》(“英雄”)舒曼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在主题形象分析中,概括性主题可分为哪三种?3.决定音色的因素有哪些?4。

“主题分析”和“曲式分析”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什么?5.关于节奏意义的三种不同认识是什么?五、论述题(本大题20分)为什么说和声是音乐分析者最熟悉最依赖的因素?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音乐作品的主题与作品的具体内容或作曲家的表现目的相关,因此,一部音乐作品的主题就具有______的唯一性。

2.比例分析法包括“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

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4.节奏的密度是指单位时间里______个数的多少。

5.爵士乐、布鲁斯、______的结合,是格什温“交响爵士”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中心对称”2.音色4。

音乐学试题乐曲分析题

音乐学试题乐曲分析题

音乐学试题乐曲分析题本文将对一首乐曲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风格特点。

一、介绍乐曲这首乐曲是来自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G小调小前奏曲》(Prelude in G Minor)。

该曲是巴赫在其《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中的一部分,艺术上代表了德国巴洛克音乐的巅峰。

二、乐曲的结构《G小调小前奏曲》采用了ABA三段式结构。

下面分别对每一段进行分析:A段:这一段采用了单声部进行,音调较为宽广,通过连续的音符运动,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氛围。

巴赫运用了大量的音阶和琶音手法,使得旋律流畅而富有变化,展现出他卓越的技巧和对和声的精准把握。

B段:B段的音调变为G大调,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段的旋律更加明快活跃,采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和跳跃音程,使得音乐具有了强烈的动感和活力。

与此同时,伴随和弦的丰富性也为乐曲增加了厚重的音色。

A段:在这一段中,乐曲回到了G小调,与开头的A段相呼应。

整个乐曲以同一旋律线进行,但在不同的调性中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A段的回归使得整首曲子产生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结构,也给人以旋转木马般的循环感。

三、乐曲的风格特点1. 巴洛克风格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具有复杂的和声结构、变化丰富的装饰音和强烈的对位法特点。

《G小调小前奏曲》里的琶音、音阶和装饰音等元素都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体现。

2. 对位法对位法是指两个或多个声部之间以相同或相似的旋律进行交织,创造出具有丰富和谐效果的音乐。

《G小调小前奏曲》中的单声部进行就是一种对位法的形式,巴赫通过声部间的交错与组合,展现了他高超的对位技巧。

3. 艺术自由性巴赫的作品充满了艺术自由性,他运用了多样化的音符和和声手法,无拘无束地展示了他对音乐的掌控力。

《G小调小前奏曲》通过表现技巧和复杂的音符组合,使得乐曲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总结:通过对《G小调小前奏曲》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巴赫作品的独特魅力。

上海音乐学院乐理考级试题

上海音乐学院乐理考级试题

上海音乐学院乐理考级试题一、听力测试1. 听音辨音(10分)请听下面的乐曲,将标有字母的音符对应填入下表中。

曲目:《春江花月夜》A. ___B. ___C. ___D. ___E. ___2. 听音辨调(10分)请听下面的旋律,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适合的调式。

A. 多调B. 短调C. 阳调D. 徽调3. 听音弹奏(10分)请听下面的音阶,根据所听到的音程,选择正确的选项。

音阶:C大调A. 度B. 3度C. 5度D. 7度E. 8度二、乐理基础4. 音的时值(10分)请将以下音符排序,从长到短。

A. 八分音符B. 四分音符C. 十六分音符D. 二分音符5. 音名记谱(10分)请将以下音名写在谱表的相应位置上。

音名:G A B C D谱表:6. 节奏记谱(10分)请根据给出的节奏,完成以下谱表。

节奏:按住四分音符并保持两拍。

谱表:三、乐曲分析7. 调式判断(10分)请分析以下旋律的调式,并写出符合该调式的主音。

旋律:C-D-E-F-G-A-B-C调式:_____主音:_____8. 和弦辨析(10分)请听下面的和弦进行,选出符合所听音程的选项。

和弦进行:C大和弦 - F大和弦 - G大和弦A. 大三度B. 小三度C. 完全四度D. 增四度9. 曲式分析(10分)请听以下乐曲,并根据所听曲调和结构,判断该乐曲的曲式。

曲目:《小夜曲》A. 三段小曲B. 二段小曲C. 协奏曲式D. 行板曲式四、作曲技巧10. 和声异名同音(10分)请根据下列和声,将其改写为同音不同名的写法。

和声:E大三和弦同音不同名:_____11. 曲调转音技巧(10分)请根据以下旋律,将其改写为转音技巧的写法。

旋律:C-D-E-F-G-A-B-C转音技巧:_____12. 节奏同音不同长(10分)请根据下列节奏,将其改写为同音不同长的写法。

节奏:四分音符 - 八分音符 - 八分音符 - 八分音符同音不同长:_____五、作品分析13. 作品欣赏(10分)请听下面的作品片段,根据所听到的特征,判断该作品的风格。

历年曲式和声考研真题

历年曲式和声考研真题

历年曲式和声考研真题历年曲式和声考研真题考研是许多音乐专业学生追求的目标,其中曲式和声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历年的曲式和声考研真题涵盖了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通过对这些真题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巴赫是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经典之作。

在曲式和声考研中,经常会出现与巴赫相关的题目。

考生需要熟悉巴赫的作品,了解他的曲式结构和和声特点。

同时,还要注意巴赫音乐中的对位法和复调技巧。

二、贝多芬的交响曲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交响曲在曲式和声考研中也经常出现。

考生需要熟悉贝多芬的交响曲,了解其曲式结构和和声特点。

同时,还要注意贝多芬音乐中的动态变化和表现力的要求。

三、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另一位重要作曲家,他的钢琴作品也是曲式和声考研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了解其曲式结构和和声特点。

同时,还要注意勃拉姆斯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技巧要求。

四、现代音乐的曲式和声在曲式和声考研中,也会出现一些现代音乐的题目。

现代音乐的曲式和声较之前的时期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考生需要了解现代音乐的曲式结构和和声特点,同时还要注意现代音乐中的音色和技巧要求。

总之,历年曲式和声考研真题涵盖了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考生需要广泛涉猎不同时期和不同作曲家的作品,熟悉其曲式结构和和声特点。

同时,还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巧的掌握。

只有全面准备,才能在曲式和声考研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备考,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弹唱曲目解析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弹唱曲目解析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弹唱曲目解析考题解析幼儿园中班弹唱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主要活动过程(一)音乐导入1.幼儿跟随音乐自由舞动,激发研究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点点头,扭扭腰,转个圈。

2.教师提问,引出活动主题。

师:你们喜欢的玩具有什么?它们有怎样的动作?你们知道XXX跟洋娃娃是怎样跳舞的吗?(二)活动展开1.欣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

(1)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熟悉歌词。

师:歌曲名字叫什么?它们跳舞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它们喊的口号什么?(2)教师出示洋娃娃和小熊布偶,巩固歌词内容。

师:洋娃娃邀请小朋友们玩游戏,可是小朋友们还不会唱这首歌,现在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后跟着洋娃娃和小熊玩耍吧。

2.学唱歌曲。

(1)教师轻声演唱,幼儿随乐哼唱。

师:老师想跟小朋友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老师唱歌词,小朋友用“la”音为老师伴唱旋律。

(2)教师以小声带唱的体式格局,引导幼儿将歌曲完全地唱一遍。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要是小朋友们能把歌词也唱出来,洋娃娃和小熊一定很开心。

大家勇敢的唱起来吧。

(3)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歌唱,并匡助幼儿找出唱的缺乏的地方,改正错误,幼儿根本掌握歌曲后,采用分组接唱的游戏体式格局,巩固歌曲。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棒!老师记得洋娃娃在玩游戏的时候,还配有动作,我们也给这首歌曲配上动作吧!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觉得洋娃娃和小熊是怎样样跳舞的呢?3.研究音乐律动,尝试表演双人舞。

(1)按乐句研究舞蹈动作,根据歌词帮助幼儿将动作串联起来。

师:两个人面对面站好。

洋娃娃和XXX见面后高兴的拍起手来,两个人对着“拍拍手;两个小朋友拉起手来,小跑步转一圈再回到自己位置上;两只手食指指着自己的小脸蛋。

微笑的看着你对面的洋娃娃。

(2)幼儿站好双圈。

①学跳双圈舞。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站好圆圈,找自己的舞伴面临面站好。

研究怎样变换位置,交换舞伴。

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炉边》曲式结构分析

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炉边》曲式结构分析

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炉边》曲式结构分析柴科夫斯基的《四季》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一月—炉边》是全曲中最能代表寒冷冬季气氛的一首曲子。

本文将对它的曲式结构做出分析。

1. 前奏部分(Lento)整首曲子使用的是快板(Allegro),但开头的前奏部分很有节拍急躁感的慢板(Lento),通过这种对比,营造出一个宁静而且神秘的氛围。

2. 主题A部分主题A部分是曲子的主要主题,是大部分曲子都具有的三段式结构。

每段音乐都由一个基本的题目构成,这个主题的特点是跳跃、激情和动力十足,有点像一个在寒冷中奋勇前进的精神形象。

第一段主题是C小调的起始句(fourth P), 第二段主题在C小调的第一反复部分出现(third P),第三段主题在C小调主题的结尾部分(second P,在C小调的结束上)。

A部分的长度是32小节。

3. 反复部分B(L'istesso tempo)B部分的体现是两个相似的A部分,但它们使用了不同的调性。

第一个A部分是在a小调下演奏的,而第二个A部分在F大调下演奏。

两个部分都以与C小调的主题相反的方式开始,以示区别。

B部分的长度也是32小节。

发展部分是曲子的高潮,在这里你会听到Composer将B部分的主要元素引入A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变化。

在这段音乐中,曲子的速度变得更快,起伏更大,并且添加了更多的音乐元素(在乐曲四度上连线),这些元素可以像一个白雪飘落的画面一样让你感受到冬季的清寒。

5. 再现部分(Allegro)再现部分是曲子的结尾,最后以C小调主题的反复作为成结。

在40小节的部分中,节奏变得更加快节攻势更加明显,让整个曲子以一个强有力的、似乎有点冻结、一再细节问题的形式结束。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调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调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调式题目: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调式引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中国军旅乐曲的代表之一,以其威武雄壮的曲调和激昂激励的旋律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从曲调的深层意义、曲式的构成要素、曲调的历史演变以及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调式的分析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这支乐曲的独特之处。

一、曲调的深层意义:1. 表现英勇坚毅的军人形象: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以威严庄重的演奏方式和较快的节奏展示出军人的威武英勇,彰显了中国军人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

2. 引发民族自豪感和集体凝聚力:作为一首集体荣誉的象征,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团结,唤起了民众的爱国情感和荣誉感,增强了国家凝聚力。

二、曲式的构成要素:1. 引子部分:由低沉的贝斯和鼓点构成,奏出了军人行军的节奏感和庄严氛围。

2. 主部分:以威武豪迈的旋律为主,通过不断上升的音调和强烈的音乐张力,表现出军人的勇猛形象和斗志昂扬。

3. 过渡部分:通过较柔和的音乐转换,将主部分与后续的重复部分相连接,使乐曲更具层次感。

4. 重复部分:主要展示了主部分的再现,以加强音乐效果和气势。

5. 尾声部分:通过再度诠释引子部分的元素,加上铿锵有力的乐音,使乐曲有一个威严的结束。

三、曲调的历史演变:1. 1949年版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最早版本由聂耳于1949年创作。

这个版本以优美的旋律和充满情感的演奏方式展现了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斗志和磅礴气势。

2. 演奏团队版本:在历经时间的演变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开始有了更多的版本,加入了管弦乐队和军乐队的不同演奏方式,为曲调增添了更多的韵味和表达方式。

3. 简化版本:为适应不同场合和需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还衍生出一些简化版本,使得乐谱更加易读和乐器演奏更加简便。

四、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调式的分析:1. 调性特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调式大部分为大调,展现了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2. 节奏感:该曲调的旋律极具节奏感,通过较快的速度和连奏强调了军人行进的决心和气势。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学号:080109101 姓名:贺德恒一.【作曲家简介】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

就文体而论,柴科夫斯基是一名涉及范围普遍的作曲大师。

他在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和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题目交响曲, 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

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绩。

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阻碍庞大的作品,普遍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

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富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歌曲《六月船歌》简介】“船歌”是一种音乐文体,是浪漫派作曲家们喜爱采纳的作曲方式。

“船歌”的曲调淳朴流畅、悠游自在,大多用三拍子摇曳的节拍来表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强拍和弱拍有规那么地交替和起伏,刻画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

《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闻名、最优美的一首。

1875年冬,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之约,用诗歌作背景,每一个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

《六月——船歌》配合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创作的诗歌《六月》刊登,是一首充满着无穷魅力的钢琴小品。

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和摇曳的节拍,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搭船荡漾。

它以诗一样美的意境和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无数乐迷为之倾倒,《船歌》一经问世,名望便超过了与其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

单二部曲式结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单二部曲式结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单二部曲式结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单二部曲式结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题目】
【作文题目】单二部曲式结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根据某一段落中两个时间点,将其各自独立成篇,形成并列结构,然后按照内容的逻辑关系有序组合起来。

【评析】分析:第一句开头省略了副词“总之”,与下面的内容
不是同一个概念。

第二句话可以在第一句话的基础上加上补充说明的成份,也可以在第一句话的基础上直接叙述或转述别人的话。

第三句可以使用倒装手法,即表示推测,也可以对前两句进行具体阐述。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做适当的限制,例如:从无数个方面都证明了这件事情……还有什么…总之,从很多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来……。

【评分
标准】(1)语言通顺,表达简明,无错别字。

(2)结构完整,符合规范,语言准确流畅。

(3)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4)条理清晰。

(5)字数
符合要求。

【满分】 25分。

【写作提示】本题是一道小作文。

这则材料围绕着“从……”这个关键词展开叙述。

先摆出论据“无数个方面都证明了这件事情……”然后运用总——分的结构方式,得出结论:无数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来……。

然后再用总——分的结构方式,最后做总结。

开头首句应为陈述句,或者疑问句,而且一定要是肯定性的语气。

正文开头要注意把握好时间的先后顺序,用语也要相应地变化。

注意语言风格的协调和统一。

比如前面的论述就应该是叙述性的语气,而结尾处应是抒情性的语气。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
1. 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2.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构成曲式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乐段),
4.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以自身主功能完全终止,是收拢性结构。

5.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乐句可以分为乐节,乐汇,若干乐音
6.曲式发展的主要原则:呼应,变奏,起承转合,三部性,回旋。

7.音乐的陈述类型广义可以分为:稳定型陈述,非稳定型陈述。

调式布局公式为;T-D-S-T
8.
名词解释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起承转合原则
起承转合原则也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
起、承、转、合这四个阶段,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
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
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
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

三、简答题
四、 1.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2.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乐段的和声的布局格式,显示出欧洲古典音乐的规范结构形式,上句停止在半终止,下句结束于全终止,上下、主属遥相呼应。

同样,这种和声进行的功能结构关系也是不可逆转的。

3.乐汇与动机的异同点在哪里
答动机与乐汇一样,至少包含一个主要重音,尤其是小节的强拍的强音,若干乐音围绕该重音在1小节或不超过2小节的长度内运动,变形成动机的规模。

但并不是所有的乐汇都能成为动机,只有在乐汇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才称为动机。

因此,动机是一种具有性格特点的乐思材料,而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构成分。

4.二段式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答:二段式分类的依据是第二段后句的写法。

第二段后句的写法延续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就是对比二段式,如果第二段后句隔时再现第一段的材料则是再现二段式。

(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
5.三段式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答:三段式的分类。

主要取决于中段写法的不同类型
三段式中段的写法十分多样,但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
(1)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可称之为引伸型;
(2)以新主题材料写成,称之为并置型;
(3)兼用呈示段主题及新材料写成,可称之为综合型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乐段)。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二、名词解释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

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
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

其长度一般约为4至8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

乐节内若能再细分,则可以划分出乐汇。

乐汇是由两个以上的乐音结合成的音组,它往往环绕一个主要重音运动,其节奏、音型的组合形成一定的特点。

3.什么是呈示型乐段结构
答:呈示型乐段结构是指按照稳定性的音乐陈述语言构成的乐段结构,它有三个基本特点:(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4.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反映在哪几各方面
答: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主题材料的变换或派生性的进一步展开的关系;
(2)和声、调性的对置;
(3)音乐织体、节奏以及和声的结构陈述方式的相异;
(4)体裁的不同;
(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
5.作品中从属部分起到什么作用
答:作品中的从属部分基本部分外部扩展所附加的结构部分,如前奏,具有某种引入的功能;尾声,体现出补充性和结束性的陈述;间奏,起连接过渡的作用。

前奏的写法常表现出以下特点:对乐曲的主要材料作概括性的陈述,或提出主题材料中某些有特征的音调或节奏,暗示音乐的主要性格,并引入主题部分;和声上强调属和弦或属功能和弦,形成期待感。

尾声则强调和声的主功能方面,常给出完整的和声完全终止,显示出某种应答的意味;尾声的材料一般也来自于乐曲的主题,但引向结尾,体现出收束的特点。

前奏与尾声常形成一种远距离的遥相呼应的关系。

前奏、尾声和间奏的主要结构功能,在于加强全曲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它们是乐段的外部扩展,不会改编乐段的基本结构性质。

做曲式分析题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啊需要注意些什么啊,求详解!
1 把整个曲子的小节数统计出来,并加以标记。

2 划分乐段:除了把曲子的大乐段看出来外,还有一些细小的乐段。

(如:前奏、尾奏、小连接,小扩充等)
3 划分乐句:以乐段为单位划分乐句。

(一般以8——16小节为一个单位)(功能一定要考虑进去,有一些曲子旋律部分并不是很明显的相同,所以要考虑和声功能上的走向)。

4 划分曲式:找相同的或变化的乐句或乐节。

划分曲式。

(一般以套用的曲式看适合哪种)
5 注意主题变化和是否有第二主题等变化。

(根据曲子的发展做最后的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