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荷包(山西)
曲牌【绣荷包】流变研究
0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01谱例1歌词记载及曲调记载,均认为在明清时期便已流传甚广。
(二)【绣荷包】之共性音乐特征研究关于共性音乐特征的研究中,学者们是以部分地区《绣荷包》曲谱为样本,对音乐要素上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找到共同特征,进而阐释“绣荷包”家族在音乐上存在的内在联系。
刘正维先生在《令人惊叹的共同音乐特征—鸟瞰民歌“绣荷包”》一文中,曾对【绣荷包】共同音乐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作者通过对歌词、曲式、主干音等分析总结,将“绣荷包”从音乐特征上分为两类——主流类与地方类。
主流类【绣荷包】传唱广泛,为人们所熟知,存在着多种共性的特征,并且这一类的“绣荷包”与《小慧集》中的“湖广腔”《绣荷包》有着亲缘关系。
地方类则是当地其他曲调发展而来的,具有独特音乐特征的一类,如采用“龙船调”进行演唱的湖北西南部的《绣荷包》,这一类通常都在本地传唱,因此流传并不广泛。
广西艺术学院的马卓周也曾就《绣荷包》小调的共性音乐形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虽然“绣荷包调”在歌词文本上有着相同的诉说内容,其曲调方面和演唱方式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对音乐的诠释也都是不同的。
因此对于声乐曲牌【绣荷包】的共性特征分析中,更多得是从歌词内容方面相似度更高,流传到各地随着时间的发展、与风土人情融合,在旋律、调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但是影响最大、流传范围最广的应是与母体【绣荷包】曲调相关的主流类【绣荷包】。
二、声乐曲牌【绣荷包】与器乐曲牌【南绣荷包】音乐形态之比较在我国传统的曲牌音乐中,有声乐曲牌和器乐曲牌两种形式,各自呈现独立的音乐形态但是相互之间又存在吸收借鉴,相互移植运用,其中在声乐曲牌移植成器乐曲牌并生成曲牌变体音乐的结构时,有两种形态的变体移植改编:1、在保持声乐曲牌中的主题、特性音调、调式、音阶、旋律等特点,除了不伴随歌唱的音乐结构上一般不作大的扩充或压缩改变,但是在乐曲曲牌中对于音乐结构做出加花式或隐去高低移动器乐化的变异,从而发挥演奏乐器的性能特点。
绣荷包(山西)-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绣荷包(山西)-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领会绣荷包歌曲的歌词意思和主题。
2.学生能够动情地演唱绣荷包歌曲,提高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3.了解山西民间物语和工艺品绣荷包,提高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绣荷包图片,向学生介绍绣荷包的来历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绣荷包这种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感性认识。
同时,介绍绣荷包的制作工艺和图案意义。
2.学习歌曲1.教师播放绣荷包歌曲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2.教师念读歌词,让学生跟读,同时解释生词和难点。
3.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学唱绣荷包歌曲,鼓励学生发扬音乐天赋和表现能力。
3.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绣荷包歌曲MV,让学生观看。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内容和主题,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课堂练习1.游戏互动:学生分成小组,模拟制作绣荷包的过程,体验山西民间工艺品的魅力。
2.创意表演:学生自由发挥,用歌曲和舞蹈等形式表演绣荷包的故事和意义,展现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课后作业1.学生制作一份绣荷包资料,介绍绣荷包的来历、意义和制作工艺。
2.学生回家听绣荷包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和意义。
三、教学反思绣荷包不仅是山西地区的民间手工艺品,还是贯穿山西民间故事和歌曲的重要主题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引领山西文化和音乐表现,同时也扩展了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把课堂互动和创意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和文化多样性的感知和理解。
相信,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会动情地演唱绣荷包歌曲,提高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并且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山西民间文化和绣荷包的制作工艺。
《绣荷包(山西)》-完整版课件
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
• 唱词:云南《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自由。 山西《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规整。
• 旋律:云南《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 山西《绣荷包》规 整,为“五五七”式。
小调的概念
• 小调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在艺术 上有较多的加工。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 婉柔。
小调的特点
• (1)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点。 • (2)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而强烈。 • (3)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 • (4)唱词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
民歌
•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 而形成的。
• 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 民歌按题材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 • 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调。
荷包
• “荷包”是青年那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 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四年和期盼之情。
山西民歌绣荷包
Part/2
歌曲背景
歌曲背景
1
《繡荷包》起源于中 国的山西省,是一首 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民
歌
2
这首歌曲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融合了 山西方言和地方特色的音乐元素, 通过简单的旋律和歌词,生动地表 现了山西人民淳朴、真挚的感情
Part/3
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繡荷包》的旋律优美、流 畅,具有山西民歌的典型特 点
Part/6
歌曲的演唱和表演
歌曲的演唱和表演
01
02
《繡荷包》通常由山西的地方歌手演唱, 他们以其独特的嗓音和表演风格,赋予了 这首歌曲更丰富的表现力。在演唱过程中, 歌手们会运用山西方言和地方特色的音乐 元素,以贴近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此外,《繡荷包》的表演形式也十分丰富, 除了传统的独唱、合唱等形式,还会加入 舞蹈、戏剧等元素,使其更具观赏性和艺 术性。在表演中,歌手们会通过表情、动 作和服饰等手段,生动地展现出山西人民
的风俗习惯和情感世界
Part/7
歌曲的改编和创新
歌曲的改编和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繡荷包》这首经典的歌曲也不
断被改编和创新。一些音乐人将现代音乐元素与 《繡荷包》相结合,赋予了这首歌曲新的生命力和
01
表现形式。例如,有些版本加入了电子音乐、爵士
乐等元素,使其更具有现代感和国际化特色
此外,还有一些艺术家将《繡荷包》与其他文化元
这首歌曲不仅传递了爱情的信息,也展示了山西地区的民俗风情和 文化特色
2
3
在未来的发展中,《繡荷包》这首经典的歌曲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光 大,为更多的人们带来美妙的音乐体验和深厚的文化感悟
-
THANKS
意,通过描述女子为心上人 绣荷包的过程,表达了她对 爱情的执着和期盼
《绣荷包》的地域性艺术特征分析
山西的《绣荷包》在演唱时音色比较沙哑、暗淡,运用了山西民歌中的润腔,采用了“五--五--七”体,使用五声调式商调式,属四个乐句的单乐段曲式结构,旋律平稳,级进以小跳为主,围绕22 56 | 21 2的应用使旋律进行平稳,婉转柔美,更具有叙述性。抒情性句中切分音的采用使旋律更加活泼,表现出晋中、晋北典型的西北音乐风格。歌词生动含蓄,或隐或现,以细腻、曲折的小调手法,展现了女子的深切、真挚的思念期盼之情。词曲搭配均匀,一字一腔,演唱均匀,曲调搭配合理有序,高潮过渡自然,整曲变音变调不变情。此曲后来被作曲家王方亮改编成无伴奏女声合唱。
云南弥度的《绣荷包》,由陕西、山西渐传过来,在心理刻画、感情处理、演唱技巧方而比其他的《绣荷包》又有提高了,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细腻的情歌,运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勾画了一位美丽善良、热情奔放的女子在荷包上绣制牡丹花来追求自己爱情的美好愿望。它融进了当地的民族因素,属于云南花灯调,在音乐表现功能与演唱场合、舞台艺术上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唱腔方而主要以抒情为主,如第一句后半部分“双丝双飘带”、“小是小情哥”的五言体发展到“妹绣荷包挂郎腰”的七言体,既保留了原来的曲风,又融进了云南民间花灯载歌载舞的节奏欢快、鲜明细腻的音乐特点。全曲属于两段七句式的结构,每段三句,每句两小节,羽调式。轻快活泼的因素,与北方吟唱期盼、西部小调的苍凉悲苦为主的歌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歌曲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歌唱家黄虹演唱过,听过后耳口一新,到了20世纪80年代又由著名青年歌唱家张也演唱,可以说风靡全国,家喻户晓。
结语
尽管各地的《绣荷包》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孕育出来的精品,从音乐风格上讲黄河流域的民歌具有深沉、宏伟刚健的色彩,反映出中国北方民歌的粗狂曲风;而长江流域较倾向于清丽、明快、婉转,代表了南方的细腻风格;珠江流域则流露出古朴苍劲的气息它们体裁形式多样,风格色彩各异,使得中国民歌呈现出源远流长的历史性、鲜明独特的民族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流光溢彩的艺术性。
山西歌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歌曲《绣荷包》新民歌新创作歌曲《黄土高坡》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学校第4周八年级山西歌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歌曲《绣荷包》新民歌新创作歌曲《黄土高坡》教案课型:欣赏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一、通过聆听西北民歌能在音乐的探索、联想等过程中,感悟到西部民族音乐与民歌所表达的情感。
二、能用不同情感和自然优美的歌声演唱本课歌曲。
三、能赏析民歌节奏组合、旋律走向、调式特色,并能结合青海的风土人情,探索西北民歌形成的风格特色。
四、能根据西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创编自己的“西北风”并能逐渐会正确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感悟西部民歌所表达的情感,用不同情感唱本课歌曲。
教学难点:探索西北民歌形成的风格特色。
课前准备:钢琴、多媒体平台、教学光盘一、组织教学二、导入:导语,我们已经领略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民歌的风格、特色,这些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民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的侧面,也把我们带入他们的生活中。
今天我们进一步通过民歌作品来了解一下西部音乐艺术。
、三、学习山西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歌曲《绣荷包》新民歌新创作歌曲《黄土高坡》1、欣赏山西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师):我们来听这首民歌作品是如何将“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展现出来的。
聆听: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播放录音议论:对《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这首歌的感受是怎样的?音乐主要用了什么乐器?音乐的结构是怎样的?复听: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播放录音议论:节奏规律、速度、力度、采用何种演唱形式?2、欣赏山西民歌《绣荷包》(师):注意这首民歌是属于哪一类?聆听:山西民歌《绣荷包》播放录音议论:对民歌《绣荷包》体裁上进行分析,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聆听:用山西民歌《绣荷包》改编的管弦乐《绣荷包》的录音议论:对改编的管弦乐《绣荷包》分析,采用了民歌《绣荷包》中的哪些音乐素材进行发展,从中感悟到哪些音乐情绪的变化?跟音乐伴奏录音唱一遍3、欣赏新民歌新创作的歌曲《黄土高坡》(师)通过学习欣赏西北各地的民歌,我们对西北民歌风格特点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感情真挚、朴实、高亢、豪放、短小、多为5调式。
声乐演唱中作品风格的把握以山西民歌《绣荷包》为例
《戏剧之家》2019年第13期 总第313期77音乐研究声乐演唱中作品风格的把握——以山西民歌《绣荷包》为例金雨尧(佳木斯大学 音乐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本文通讯作者:杨少昆,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摘 要】中国的民族唱法从产生和发展到趋于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演唱曲目的丰富性、演唱方法的科学性、演唱风格的多样性诸方面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本文以山西民歌《绣荷包》为例,诠释声乐演唱中作品风格的把握。
【关键词】声乐演唱作品风格;《绣荷包》中图分类号:J64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077-01要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除个人条件及特点之外,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了解和熟悉作品的基本风格,再将作品的风格特点,通过自己的演唱,即运用歌唱方法、技巧及艺术表现手段,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风貌和格调,同时形成自己特有的演唱风格。
一、声乐演唱中作品风格的把握歌曲表现中,首先应注意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容与情感。
通过认真细致地分析作品,找准作品的音调特点和风格特色,从作品的音乐风格、情感等出发把握好作品的演唱基调以及方式、方法。
并在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调动一切可行的声乐手段,准确地表达出歌曲作品的内容、情感及其思想内涵。
歌唱艺术主要通过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来塑造其音乐形象。
准确地塑造歌曲的音乐形象,是成功演唱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应对作品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背景进行认真了解,对作品的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歌曲表现中,准确地掌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非常重要。
歌曲的音乐风格,主要指歌曲的风貌与格调,它包括歌曲的曲式结构、旋律走向、音乐语言特点等。
作品的演唱风格则是指歌者的音质、行腔特点、个人性格、音乐修养以及对声乐上的美学原则所追求的着力点等。
总之,歌曲表现是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它需要经过比较周全的构思和安排。
山西民歌《绣荷包》简介
山西民歌《绣荷包》简介
山西民歌《绣荷包》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通常被认为属于小调体裁。
歌曲表现了少女为情人绣荷包时的喜悦心情和对情人的思念,曲调秀丽,情绪委婉,结构完整。
《绣荷包》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版本,如四川的《绣荷包》、山西的《绣荷包》、东北的《绣荷包》等。
这些版本在歌词和曲调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都保留了这首小调的基本特征,如曲调的旋律和节奏等。
需要注意的是,《绣荷包》是一首历史悠久的民歌,虽然流传广泛且有许多版本,但它并不代表任何特定地区的官方或传统音乐。
在使用《绣荷包》等相关作品时,应尊重原创者的版权,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分析山西与云南两地《绣荷包》的比较
分析山西与云南两地《绣荷包》的比较1 《绣荷包》的历史渊源及流传1.1 《绣荷包》的创作背景《绣荷包》一曲可能有上百个版本,就我熟悉的有云南版的《绣荷包》、山西版的《绣荷包》等等。
这里之所以用“等等”是因为就湖北一省就有二十多个版本的《绣荷包》,说不定云南、贵州、山西还有很多个版本的《绣荷包》。
可以说,中国的民歌版本最多的就是这首《绣荷包》了。
为什么《绣荷包》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为什么她能深入到中国的各个乡村和角落呢?这就得从荷包本身来谈了。
荷包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设计玲珑、刺绣精美。
常常被一些农村青年作为传递爱情的信物。
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姑娘或者是已出嫁的妇女都有绣荷包的特长和爱好,当她们绣制着各式各样精美的荷包时,往往把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对情人的思念、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对传说故事或历史人物的描绘都绣在荷包上,每件绣品上无不倾注着她们的感情和心血。
荷包的花样繁多,而各地的小调和情趣也各不相同。
久而久之,那伴随着姑娘们绣制荷包而唱出的荷包调就流传开来。
这就解释了为何《绣荷包》能传播的如此广泛而深入。
因为,无论是达官还是贬臣,无论是贵人还是乞丐,无论是何种身份,何种地位,何种职业,爱情都是他们永恒的话题!久而久之,绣荷包成为我国传统民间歌曲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1.2 《绣荷包》的流传及发展在历史的河流中,《绣荷包》负载着无数春秋。
据考证,《绣荷包》为清代中叶民间最流行的一种“时调”小曲。
自乾隆末期道光年间流传甚广,凡城市农村,无不唱此曲。
最早记载在清乾隆60年,由天津三和堂曲师颜有德辑曲,王廷绍点订的俗曲总集《霓裳续谱》中载有绣荷包。
19世纪初,绣荷包已在京都“满街齐唱”。
《绣荷包》按音乐体裁的不同特点划分属于小调类。
小调,也称小曲,属于民歌的一种。
由于它的结构比较规格,旋律通俗流畅,唱词所反映的内容也多为人们感兴趣的民间故事或社会生活体裁。
易于向外交流传播。
是我国民歌中流传时间长、社会阶层广泛、流传地域广的一种题材。
绣荷包(山西)-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绣荷包(山西)-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课堂背景本课程是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中的一节课,主要教授学生绣荷包这首山西民歌的演唱和演奏。
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山西民歌的传统和特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演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山西民歌的特色和传统。
2.学习并掌握绣荷包这首山西民歌的歌词和曲调。
3.练习绣荷包这首山西民歌的演唱和演奏。
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绣荷包这首山西民歌的歌词和曲调。
2.练习绣荷包这首山西民歌的演唱和演奏。
教学准备1.绣荷包这首山西民歌的歌词和曲谱。
2.山西民歌的介绍材料。
3.音乐教学录音机和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1. 欣赏山西民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山西民歌的传统和特色,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山西民歌的音乐,让学生听到山西民歌的优美旋律和独特风格。
2. 学习绣荷包的歌词和曲调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山西民歌绣荷包的起源和背景,然后教授学生绣荷包的歌词和曲调。
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唱几句绣荷包的歌词,然后让学生跟随曲谱练习绣荷包的曲调。
3. 练习绣荷包的演唱和演奏在学生掌握了绣荷包的歌词和曲调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练习,分别练习绣荷包的演唱和演奏。
在演唱方面,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唱,然后逐句让学生进行单独演唱,帮助学生矫正发音和节奏。
在演奏方面,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演奏,让学生掌握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配合。
4. 集体表演在学生熟练掌握绣荷包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集体表演,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和艺术魅力。
课后作业1.回忆山西民歌的特色和传统。
2.练习绣荷包的歌词和曲调,准备下一节课的集体表演。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山西民歌的特色和传统,掌握了绣荷包这首山西民歌的歌词和曲调,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演能力。
同时,本节课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山西、云南《绣荷包》的比较研究
冬寒夏暖, 四季分明。由于地理环境的特 点, 山西民歌具有 自
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晋东南壶关 、 晋城 、 阳
3 _ 3山西 、 云南《 绣荷 包》 的音乐差异 受地域文化 、历史文化及人们 的生活习惯等各种 因素 的
晋 中祁县、 太谷、 寿阳、 太原地 区的 民歌 , 则灵活 自由、 富于变 子走西 口做工 , 妻子为他绣制荷包表达思念之情 的曲子 ; 云南 化 。总体看, 山西的民歌 , 曲调优美, 易于传 唱, 感情真挚 , 情 《 绣荷包》则是描写未 出嫁的姑娘们 , 背着人暗暗绣制荷包送 真意切 , 具有 山西人 民独特 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 给意 中人 , 表现 了对 自由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 感情奔放、 大胆
的《 绣荷包》 就成了中华 民族传统 民歌 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 “ 荷包” 亦称香囊、 香袋 、 香球 、 佩伟 、 容臭等, 是随身佩戴 的小囊 , 用 以装钱或零星物 品, 也可作 装饰物 , 是传统 女性寄
托 情 感 的承 载 物 。
歌不断反复以叙事 的特点 。
3 . 2云南民歌《 绣荷 包》
她们用手 中的五彩丝线, 各种布料 , 编制 出五彩斑斓的荷包 , 两个乐句组成 的单乐段、分节歌形式 。第一乐句含 两个相对 来表达她们 自己长期被压抑 的情感, 和对美的事物 的追求。 精 应的短句, 词格为十字句, 第二乐句的词格有多种变化, 每句
心 地 制作 荷 包 的 同时低 声 吟 唱 , 时 间长 了, 劳 动 妇 女 自己创 作 为 四 小 节 , 疏 密均 匀 , 整个 结 构 规 整 严谨 , 短 小精 悍 , 具 有 分节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绣荷包(山西)教学设计 湘教版
绣荷包(山西)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民歌的一般特点。
能够哼唱个别地区的民歌旋律。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云南和山西的民歌《绣荷包》音乐特点。
通过欣赏山西、云南、山东和宁夏四个地方的民歌《绣荷包》,了解中国民歌小调的特点。
通过学习,能够熟练演唱山西民歌《绣荷包》。
过程与方法:1. 以问题引导式的方法贯穿课堂,帮助学生自己分析各地《绣荷包》的音乐特点。
2. 用参与式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云南、山西《绣荷包》旋律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音乐素养。
通过上学期对《泥土的歌(一)》学习,对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山歌、劳动号子也有所了解。
所以学习此单元相对容易些。
要注意的是,小调歌曲旋律是缠绕型的,比较绕口,学生学唱时可能会有些小问题。
3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云南、山西《绣荷包》的特点,并熟唱山西《绣荷包》。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音乐特点。
解决措施:通过问题的引导(提问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和学唱歌曲,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来达到完成总结音乐特点的目的。
4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演唱《放马山歌》引出上学期“泥土的歌(一)”内容,回顾山歌和劳动号子。
(帮助学生回顾中国民歌按体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引出新课。
)环节二、欣赏云南民歌《绣荷包》活动一:(根据问题的讨论情况,可以多放几遍音乐或老师范唱)问题思考:歌曲演唱的是什么内容?(此问题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讲荷包是何物)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旋律写法有什么特点?旋律主音是哪个音?(以上两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音乐特点。
)环节三、欣赏山西民歌《绣荷包》活动二:(以下问题想先回答哪一个都可以)哪位同学会哼唱旋律?(对哼唱准确的同学加平时成绩“优”一次)山西《绣荷包》能分就几个乐句?它的主音是哪一个音?(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看歌谱或者老师唱歌谱引导学生思考)哪位同学总结一下山西《绣荷包》的特点?(教师做最后的总结)环节四、欣赏山东《绣荷包》、宁夏《绣荷包》活动三:云南、山西、山东和宁夏四个地区的《绣荷包》有共同的特点吗?(教师可以范唱云南、山西的绣荷包让学生回顾比较总结共同点)教师总结小调的特点。
山西民歌《绣荷包》的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
山西民歌《绣荷包》的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1.演唱技巧把握(1)演唱中对于倚音的处理在山西民歌《绣荷包》中的几个乐句,如"初一到十五"和"杨呀杨柳梢"这两句中,乐句末尾的"五"与"梢"二字,都运用了倚音的技巧。
倚音它是音乐中常用的装饰音,可以分为单倚音和复倚音这样基本的两种。
在音乐作品中,通过对倚音的使用,可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在对于带倚音的这种特殊音型的演唱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它的时值问题,它本身属于装饰音的一种,时值上并不是非常容易把握,演唱中,要将它短促的一带而过,不能增加原来节拍的时值。
演唱的风格上要灵活,注意气息的把握。
寻找往头腔的感觉,才能更好的把握,将民歌的特色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2)演唱中对于真假声的处理在民歌演唱中,真声和假声都是需要正确运用的演唱技巧。
真声的音乐色彩比较明亮,更加的饱满。
假声的音乐色彩则比较的特殊,它呈现出一种紧张感。
而真假声的混合则为真声与假声的混合运用。
在演唱山西民歌《绣荷包》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中的音域变化,重难点是全曲的最后一句"郎你要早回来",音乐的音高较高,在演唱中要特别注意,需要十分灵活的将真假声融为一体,并适当调整气息。
(3)演唱中对于呼吸的把握在声乐的演唱中,呼吸是最根本的需要演唱者很好的去把握的地方。
特别是对于山西民歌《绣荷包》,这种声与韵结合十分紧密的歌曲,更是要在咬文吐字之间做好呼吸的把握。
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的来进行气息上的改变与处理。
要在自己的演唱经历中寻找正确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到支撑点,才能不至于在歌唱中到脸红脖子粗的境地。
"初一到十五"与"十五的月儿高"中间就需要气口的切入。
将抒情的感觉在呼吸之中相融合进去,感情才能更好的得以抒发。
(4)演唱中对于收音的处理在对于山西民歌《绣荷包》的演唱中,收音是对于咬文吐字而言所必须做好的一项声乐技巧,每个字的韵的发音对它非常重要,它需要正确的归韵,找到每个字韵的正确着力点。
“多元一体”民族格局与蒙汉音乐交流(上)——试论蒙汉民歌中的同宗曲调与同类曲调
收稿日期:2021-4-12 项目基金:本文为 2017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20 世纪中蒙俄马头琴音乐文化跨界比较研究”(项目编号 17ED235)系
77
谱例 9
《毛葫芦眼窝短腿腿》这首爬山调,从其旋律、 调式、节奏和结构等方面来看,和陕北信天游《想 妹妹》雷同,可以看作是同宗民歌曲调。同时,
谱例 10
它和另一首陕西民歌《圪梁梁上的二妹妹》,[5](151) 又叫《那就是要命的二妹妹》,明显存在着内在 联系,也属于同宗民歌范畴。
相对而言《,金色夜莺》和《毛葫芦眼窝短腿腿》、 《圪梁梁上的二妹妹》的差距则稍大,但仍可以看 出两者存在亲缘关系,应属于同宗民歌曲调范畴。
74
结构。《小鹿之歌》则不同,第一句是 5 小节, 第二句则是 4 小节,形成不对称的非方整型结构; 从节奏方面来看,《绣荷包》的节奏律动较为均 衡平稳,但《小鹿之歌》的节奏则自由舒展,细 小的变化较多。内容决定形式,两首民歌曲调之 所以和而不同,原因在于题材不同。《绣荷包》 的内容是表达少女的美好爱情,其意境以优美抒 情为主。《小鹿之歌》的内容则是表现母鹿和幼 崽生离死别,其意境悲怆凄凉,充满矛盾冲突, 从而需要自由节奏和不对称的结构。但《绣荷包》
结论:同源分流,超越时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变中守恒,不离其宗,比较音乐学研究方面有所创见,填补了
一项学术空白。
关键词:同宗民歌;同宗曲调;蒙古族;汉族;匈牙利;音乐交流
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绣荷包(山西)》教案1 湘艺版
《绣荷包(山西)》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山西《绣荷包》,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2、认识民歌的一种创作方法——“同头换尾”,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3、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完整地学唱《绣荷包》,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聆听《采茶灯》等体验感受其音乐,并能总结出小调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师:“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民歌按题材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民歌的两种体裁——山歌、劳动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调。
”三、出示目标:(一)通过聆听《绣荷包》,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二)认识民歌的一种创作方法——“同头换尾”,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三)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四、新课教学:山西民歌《绣荷包》1、分别聆听这首民歌。
2、“荷包”: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
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
3、学唱这首《绣荷包》。
4、师:“唱完这首《绣荷包》,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讨论)生:…(山西的《绣荷包》,旋律明媚缠绵,唱词段式结构规整,为“五五七”式。
)5、小调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
五、活动与练习听完了这么多小调,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民歌小调的一些特点。
1、小调的歌唱内容:A、情感生活B、劳动生活C、社会现象阶级矛盾2、曲调旋律:A、高亢开阔B、跌宕起伏C、较委婉流畅3、节奏:A、自由B、规整4、情感表达:A、率真直白B、细腻曲折2。
浅谈晋、鲁两省汉族民歌《绣荷包》的音乐风格
浅谈晋、鲁两省汉族民歌《绣荷包》的音乐风格作者:邢晓萌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5年第10期[摘要]据统计,在我国汉族各地区大约流传有近百首《绣荷包》同名小调,在如此庞大的体系中,每一首《绣荷包》的艺术风格却各具特色。
本文在阐述《绣荷包》的历史渊源后,以晋、鲁两省具有代表性的《绣荷包》为例,从调式、旋法、歌词、衬词等几个方面浅析不同地区《绣荷包》的地域风格,从地形地貌、气候、方言等几个方面浅谈影响其形成不同地域风格的原因。
借此窥探地域对民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绣荷包;地域风格;汉族民歌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5)10-0030-03“荷包”是我国民间女子赠与心上人的爱情信物,它寄托着爱人的情思。
少女们在缝制过程中轻声吟唱,将自己的情感绣入一针一线里,久而久之发展成一首首民间小调——《绣荷包》。
作为一首传统的民间小调,《绣荷包》的流传范围十分宽广。
然而,在民歌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与同化,各地流传的《绣荷包》虽然同名,但其音乐风格却是异彩纷呈,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与《绣荷包》情况相同的民歌小调还有《茉莉花》、《孟姜女》、《走西口》、《对花》等。
一曲民歌《绣荷包》,因其表达的情意而被人们传唱大江南北。
如今,“绣荷包”既存在于小调的时调当中,如山西的《绣荷包》;也存在于小调的谣曲中,如山东苍山的《绣荷包》;还有的存在于山歌中,如河北平山县的《半斤莜面推窝窝》就是绣荷包调家族中的一员。
正如上文所说,各地流传的《绣荷包》由于融入了各地的地方特色,从而使各地《绣荷包》充满了浓郁的地域风格。
由此可见,地域风格的学习探索与研究对民歌初学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本文从晋、鲁两省的汉族民歌《绣荷包》着手,在众多的《绣荷包》中挑选两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粗略分析,初步了解两省汉族民歌《绣荷包》的地域风格。
一首为山西河曲《绣荷包》,一首为山东苍山《绣荷包》。
浅析南北方民歌《绣荷包》的腔词分类
浅析南北方民歌《绣荷包》的腔词分类贺宇【摘要】【摘要】中国民歌《绣荷包》的题材流传于全国各地,文章就部分地区的《绣荷包》进行了分析与概括,包括民歌《绣荷包》的流传地区、不同地区的不同曲调以及不同地域内的歌词类型。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关键词】【关键词】《绣荷包》;中国民歌;歌词类型;曲调类型在中国各省的民间歌曲选中,都能找到大量的《绣荷包》小调。
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人文风情有着较大的差异,还有作者的生活遭遇、感受和情趣不同,因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歌词内容、不同的旋律、不同的速度、不同调式调性、不同节奏和不同表情的《绣荷包》,也有不少数量的《绣荷包》是由一个母曲繁衍成很多大同小异的子曲,形成各种变体。
这些众多的同类小调,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了不同的情趣,在演唱时,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本文就以南北方各地《绣荷包》为例,从地域、唱词、曲调三方面分析,进一步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影响。
一、历史语境下的《绣荷包》中国民歌《绣荷包》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清乾隆六十年间(1795年)的天津,只有唱词没有曲谱(唱词:姐在房中绣荷包,忽听门外闹吵吵,推开纱窗往外瞧,一对礼貌凤凰交……)。
在嘉庆九年间(1804年)在山东同样也记载着只有唱词没有曲谱的《绣荷包》(唱词:姐在房中正描花,忽然想起俏冤家,临行嘱咐你几句话,再三叮咛,莫要忘了咱……)。
最珍贵的要数道光年间(1837年),出现了用工尺谱记载的《绣荷包》。
唱词与嘉庆年间流传的唱词相同(唱词:姐在房中正描花,忽然想起俏冤家,临行嘱咐你几句话,再三叮咛,莫要忘了咱……),这是目前找到的第一首有词有谱的《绣荷包》。
《绣荷包》这首民歌主要是小调体裁为主,在民间传唱过程中,形成了在旋律、节奏、调式等方面殊异的特点,其中以山西、四川、云南、湖北等地的《绣荷包》传唱最为广泛,它是一首具有典型性的群众创作歌曲。
不同地域《绣荷包》体现的女性情感特点分析
不同地域《绣荷包》体现的女性情感特点分析摘要:《绣荷包》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传统小调,在我国各个地区分别流传着数百首《绣荷包》。
由于各个地区的差异性,各地至今仍流传着保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民歌。
这些民歌大体上语言生动、内容丰富、方便传唱。
这其中有很多民歌包含了女子对男子特殊感情的传递,是男女之间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爱情信物。
本文首先通过对《绣荷包》的历史演变进程、流传与现状作简要介绍,然后分析我国各个地区不同地域《绣荷包》的差异,结合具体的民歌,选取了五个地区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中国传统女性从中展现的相同与不同的个性特点。
关键词:《绣荷包》中国传统女性个性特点不同地域《绣荷包》作为一种民间流传的民歌,已经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了。
《绣荷包》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短小整齐的结构、千家万户的认同得到传诵。
它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工具,表达了人们最真挚的感情,加强了人们的交流。
因此,《绣荷包》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一、《绣荷包》的历史演变荷包是一种刺绣文化,是过去人们为了方便存放小物品而随身携带的一個小包,类似于现代印有刺绣图案的小布袋子。
[1]这种荷包除了具有装饰性和存放东西的实用价值外,还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风俗、情感、价值取向等特征。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荷包以其便利实用和精巧灵活的形式成为民间交流活动的典型礼物。
这种荷包不仅具有存放物品的实用功能,还具有点缀服饰、象征意义的功能,因而,当时民间各地大街小巷都盛行荷包刺绣,绣好的荷包既可以拿来自用,也可以馈赠他人。
荷包也可以是青年男女用来传递爱情、表达心意的信物,寄托了一种深厚的情感。
因此,荷包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佳物。
中国刺绣文化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其历史悠久、分布广阔、类型众多,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
制作荷包是中国古代女红技巧的代表之一,也是女性从事社会和家庭生产的重要活动。
制作荷包的手艺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从农业文明时期发展而来的刺绣技艺已形成独特的文化形式和特征。
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2、欣赏《绣荷包(山西)》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
安排
导课
新课
(一)
(二)
(三)
结课
播放自制PPT
引导学生说说
对山西的了解
山西民歌特点
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风格各异
源远流长
分类介绍
山歌
讲解
范唱
小调
教唱
小结
民歌走向世界
只有民族的
课时设计首页
课题
绣荷包
课型
综合
第几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认识了解山西民歌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2.通过欣赏、学唱山西民歌,感受山西民歌的粗犷,辽阔和婉转、细腻等风格各异之美。
3.积极参与民歌的赏析和学唱,体会民歌之美,从而喜爱民歌。
重点
难点
1.对比欣赏学唱几首民歌,能基本区分山歌与小调的特点。
2.学唱时能否大胆地运用方言,把握歌曲韵味。
当然泛泛而谈的学习山西民歌,能引发学生兴趣是前提,虽然无法让学生完全声情并茂的演唱,但在接下来的学习训练中,相信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继续完善自己,最终达到继承和传播的的目的。
《交城山》是清朝或者更早年代开始流传于文水、交城一带,歌曲语言朴实,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音乐简洁,由上下两句构成,四、五度的大跳和下行的级进旋律法,使曲调既具山区高亢嘹亮的特点,又有凄凉、哀怨的内涵。
《绣荷包》流传的历史很久远。表现了对自由婚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类词曲有的温柔内在、细腻含蓄; 有的感情奔放、大胆热情; 有的天真活泼、欢乐俏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统民歌的翻唱与改编
1、传统民歌的翻唱 例:韩红《北京的金山上》 斯琴格日勒《山歌好比春江水》 呼斯楞《鸿雁》
2、传统民歌的改编 例: 周笔畅《又唱浏阳河》 韩磊《掀起你的盖头来》
二、传统民歌的借鉴与吸收
1、民间曲调的借鉴 例:《好汉歌》—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白毛女》—河北民歌《小白菜》、山西民歌
3、能通过认真欣赏、了解和学唱代表性的传统 民间小调,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民歌的兴趣和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信念。
小调
“小调”:又称“小曲”,民歌的一种 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 曲,在艺术上有较多加工,多产生于 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其音乐结 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流 畅,感情委婉细腻。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 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冼星海
民 歌 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口 耳相传、不断加工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 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 的结晶。
民歌 的体裁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绣荷包》《采茶灯》《采茶调》 等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认识和 了解民歌小调及其基本特点。
2、通过对比、感知、讨论和思考,能认识到民 歌对音乐创作的重要作用。
《捡麦根》 《思乡曲》—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
2、民歌特色的吸收(特性节奏、地域特色、音调发展 等)
例:《青藏高原》《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那东山顶上》—西 藏民间歌曲和民间音乐;
《黄土高坡》《信天游》—西部民歌特点 《怀念战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新疆民 歌的特殊节奏和曲调
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他们是最优美 旋律的宝库。他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 注意到不同的民族性格。——舒曼
思考:听到这首民歌,你联想到哪首民歌和他 相似?
《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有哪几句相似?
分析
《好汉歌》是一首创作歌曲,它的创作素材就 来源于《王大娘钉缸》。我们现在的很多创作歌
曲的素材就来源于民歌。
讨论:现代音乐对民歌元素的借鉴。
中国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民 间音乐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 民歌不仅是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 也是作曲家进行各种类型作品创作 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