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复习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学案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终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终生:升官发财!)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2.教师提问:材料一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3.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
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4.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5.问题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提示: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6.图片展示:展示陈独秀照片和《青年杂志》和《新青年》封面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
提示: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想革命1.材料展示:材料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2.教师提问: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还有哪些主张?(学生讨论)3.教师总结: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文档资料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2、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导入新课】中国人以前是说古文的,之乎者也,很难懂。
那么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说容易明白的白话文的呢?导入第12课《新文化运动》【自主学习】一、兴起1.标志:________年陈独秀在_________创办《_________》(后改称《新青年》)。
2.代表人物:_________、李大钊、_________、鲁迅3.主要阵地:《_________》杂志4._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二、内容和意义1.主要内容:提倡_________,反对独裁专制;提倡_________,反对迷信盲从;提倡_________,反对旧道德;提倡_________,反对旧文学。
2.代表作品: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________________和陈独秀的_______________。
3、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合作探究】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
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当堂达标】1.“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
在此背景下( ) A.义和团运动兴起 B.辛亥革命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国民大革命兴起2、胡适说过:“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学案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二、自主预习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 和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3.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与。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1.材料展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设问:(1)“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2)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3)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四、随堂演练1.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提倡“民主”与“科学”B.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C.提倡文学革命D.传播马克思主义2.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A.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C.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4.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A.继续反封建B.向西方学习C.反对尊孔复古D.主张民主共和定5.材料展示:材料一萧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材料二“这柯(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我的路!”来!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亦掘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3.史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课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历史意义等相关资料。
3.史料: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特点。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联系现实生活,探讨新文化运动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历史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____________。
(4)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
课堂总结对本课知识结构进行有机整合
背景: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博爱等思想广受欢迎,与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增强学生的minzhu与科学意识,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学法指导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40-P42,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课堂导学
(一)复习导入
快速阅读课本41页最后一段和42页2段,回答下列1--3题:
1、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2、新文化后期的发展主要以什么内容为主?
3、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
知识点5: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提示: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的分析)材料一:《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畅所欲言:新文化运动的四个代表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他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2)掌握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贡献。
(3)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运用比较、综合等方法,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族未来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2. 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贡献。
三、教学难点:1.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2.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近代化的探索。
(2)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代化的探索,这些探索为什么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提问: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原因、过程和结果。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原因、过程和结果。
(2)讲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贡献。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6. 课堂小结:(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教师点评并补充。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 结合新文化运动,思考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和特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社会变革,让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2.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新文化运动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以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的历史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
学生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历史意义。
2.难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内涵和意义。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引导学生关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
2.呈现(10分钟)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以及他们对中国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间的关系。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新文化运动的问题,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新文化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认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和主要思想,从而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新文化运动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学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
此外,学生对本课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思想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资料查询来加深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和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流派的辨析,以及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3.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4.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
2.参考资料:相关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图片、图表、文献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情况。
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动》复习学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动》复习学案第9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与难点本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本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二、教法建议(一)讲述本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以此导入新。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是怎样被袁世凯窃取的。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一斗争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的情况怎样呢?以此导入新。
(二)本第一个子目的内容是“《新青年》的创办”。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要指导学生观看本导入框中的《青年杂志》封面,有条的还可加以放大,让学生对《新青年》杂志有一直观印象,并指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核心杂志。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含答案)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学习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3)、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4)、新文化运动的旗号有哪些?5)、说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6)、:新文化运动的意义?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
2.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1)袁世凯打着“尊孔复古”的旗号,利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维护独裁专制统治。
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旧道德,有利于促进社会思想的解放。
(2)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浏览教材P40~42,依据课本内容和下表中的相关知识点提示完成表格。
时间开始标志主阵地两大旗帜代表人物主要内容评价1915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①②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四提倡,四反对)1.进步性: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④。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1917年颂扬十月革命,宣传③。
活动二:阅读材料,加深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新文化运动全面反封,将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都归归于需要“反”的行列,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摘自《百度百科》结合材料请回答:(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
”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2)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在今天还适用吗?【检测反馈】()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中华民国的建立B.《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C.《青年杂志》的诞生D.《敬告青年》的发表()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A.科学、民主B.民主、自由C.科学、博爱D.平等、博爱()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时间、代表人物及著作;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内容;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2.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自主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面对中华民国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反思认识到:仅有_________________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中国必须进行一场____________的革新运动。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_______________,发表_______________,正式吹响了_________________的号角。
3.发展:1917年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______________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____________杂志社迁往北京。
《_________》和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4.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_________等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1)抨击_________和_________。
针对_________逆流,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揭露了_________的吃人本质。
(2)提倡___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_与_______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陈独秀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他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___________:1917年胡适发表在《新青年》发表_____________,主张以_________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__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2.评价:(1)积极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_____________的洗礼;为_________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4.12新文化运动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12课新文化运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解读史料,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唯物史观: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评价新文化运动。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尊孔复古逆流,改造国民思想亟待进行”说明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什么?陈独秀首先认识到什么?他认为实现的途径是什么?为此他创办了什么杂志?(1)斗争矛头: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2)陈独秀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3)实现途径:改变国民思想,创办杂志。
(4)“杂志”的名字是《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它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 “我们”指的是哪些人?(1)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2)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
2.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依据“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原因:新文化运动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课堂训练】1.1920年春,蔡元培率先在北大开放大学女禁,招收九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进入各地大学,蔚成风气。
据此可知,当时的大学()A.营造兼容并包的氛围B.注重聘请不同政见的教师C.重视国民教育的普及D.倡导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2.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各地刊物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
这些刊物宣传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民主科学,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新文化运动》学案2 鲁教版
第10课《新文化运动》学案一、【学习目标】(2分钟)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应重点掌握。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二、【自主先学】(12分钟)1.1分钟浏览课本绿标题及正文,快速写出本课主要讲述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1)(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新文化运动(1 )时间______;代表____、 _____、 _____ 、_____;阵地《_____》杂志;(2)内容: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斗争锋芒集中指向封建正统思想——_____之道。
发展:宣传____主义,先驱是________(3)评价:新文化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展示点拨】(15分钟)(一)分组探究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个?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吗?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阵地是什么?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4.阅读4课本四幅图片,想一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他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5.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6.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组织学生“接龙” ),7.你怎样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提示:要一分为二的分析)8.总结本课内容。
八上册412新文化运动导学案(配套)2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三、自主学习:导入新课: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表格展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过程出示《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图片、陈独秀和蔡元培图片并进行介绍。
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出示鲁迅和《狂人日记》、《祥林嫂》节选内容和图片,体现鲁迅是如何反对旧道德的。
探究: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9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主要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梳理】
一、从1915 年起,、、、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
1、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提倡,反对,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后期: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2、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3、作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的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图二图三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
(2)图二是《青年杂志》,该杂志从第二卷即改名为什么?它在这场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3)图三中的人物给这场运动添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色彩,他是谁?
(4)从整体来说,这场运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认为主要产生了什么影响?。
八年级历史第8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第8课新文化运动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相关考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兴起标志,主要内容、意义教学方法演示、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表格学习、师生交流多法结合。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什么?2、这一单元我们讲述了中国的爱国人士想西方学习的那几件事情?结果如何?教师导语:二、引导学生,明确目标三、指导学生,完成目标活动一、自主学习1、兴起标志:2、主要阵地: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4、运动口号:——5、内容:前期————————,后期————————。
活动二、交流展示:谁认得快?.依次写出上图四位历史人物的名字。
活动三、据材料抢答(看材料,说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活动四、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一)、看材料,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二)、并完成一下填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性质:——————————2、它高举————与————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扫荡3、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的觉醒4、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最大)活动五、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课堂小结四、检测学生,反馈目标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B、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C、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D、1917年,《青年杂志》迁到北京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民主与法治B、民主与科学C、科学与技术D、科学与进步3.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A、反对尊孔复古B、继续反封建C、主张民主共和D、向西方学习4、新文化运动的“新”主要是相对什么而言的A、儒家伦理思想B、封建传统文化C、程朱理学思想D、封建君主思想5、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A、宣传马克思主义B、与洋务派论战C、与立宪派的论战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6、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新青年》B、《中外纪闻》C、《民报》D、《申报》9、拓展延伸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复习学
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
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教案)第12课<wbr><wbr>新文化运动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
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内容
诠释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
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3.教师展示材料: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
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学生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4.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
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
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