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第1页,共26页 第2页,共26页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答 题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

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 9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该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右图所示的文物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印度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2.下列示意图中,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3.某校准备邀请某学者做讲座,右侧图文框中的内容来自该校同学制作的宣传海报。下列选项中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一栏的是( )

A .赏析《天方夜谭》

B .分析雅典民主政治

C .释读楔形文字

D .解读《汉谟拉比法典》

4.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由此推断,该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 )

A .毁灭了东西方文化

B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C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 .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5.观察下图,罗马帝国达到最大规模时,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

A B C D

学术讲座

时间:2018年1月20日 主题:古代希腊的成就 内容:……

第3页,共26页 第4页,共26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A .汉朝

B .三国

C .晋朝

D .隋朝

6.历史上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 A .大和统一日本 B .幕府统治建立 C .大化改新 D .明治维新

7.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实行改革,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一改革是( )

A .伯利克里改革

B .查理?马特改革

C .商鞅变法

D .农奴制改革

8.恩格斯说:“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A .推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C .封建主对市民的剥削加重

D .加速了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9.右图是文艺复兴时期两部经典作品的书影,这两部作品反映出共同的时代思潮是( )

A .现实主义

B .理性主义

C .科学精神

D .人文主义

10.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国家是( ) A .日本 B .德国 C .俄国 D .意大利

11.下面的示意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美洲

出程:用枪支、杂物等

“换取”黑奴 归程:运回烟草、金

欧洲

非洲

中程:运送贩卖黑

第5页,共26页 第6页,共26页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A .哥伦布发现美洲

B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C .三角贸易

D .新航路的开辟

12.“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

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这段材料出自(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13.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 A .林肯 B .玻利瓦尔 C .圣马丁 D .章西女王

14.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标志着( )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巴黎公社的成立

C .国际联盟的建立

D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5.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局势时讲到:“欧洲变成一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粒“火星”是(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来克星顿的枪声

C .苏格兰人民起义

D .三国协约的形成

1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1916年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C .一战中,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D .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17.十月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 .推翻了沙皇俄国的统治 B .成立了巴黎公社

C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7页,共26页第8页,共26页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D.实现了民族独立

18.下面表格反映的是某一条约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条约是()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

19.—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战后世界做出了安排,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该体系是()A.凡尔赛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华盛顿体系

20.右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

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产量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21.右边的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

了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A.股票销售量大

B.持续时间长

C.波及范围广

D.破坏性强

22.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了金融,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了农业,兴建了公共工程。上述措施共同体现了“新政”的突出特点是()A.恢复银行信用

B.国家干预经济

C.发展农业经济

D.吸纳失业人员

23.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被关押的犹太人燃烧中的德国国会大厦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

第9页,共26页 第10页,共26页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A .德国侵略者的罪行

B .欧洲战场的残酷

C .日本侵略者的残暴

D .法西斯的暴行

24.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5.下列图片属于欧盟旗帜的是( )

26.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的共同外部

因素是( )

A .制定正确的发展政策

B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C .美国的援助和扶持

D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7.新航路开辟后,非洲逐渐沦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

非洲人民通过500多年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在20世纪90年

代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其“寿终正寝”的标志是( )

A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B .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

C .阿尔及利亚独立

D .纳米比亚独立

28.某同学同时搜集了关于尼赫鲁、纳赛尔、毛泽东等人物的资料,由此可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

B .两极格局的形成

C .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D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29.下列对东欧剧变实质理解正确的是( ) A .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 B .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C .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 .各国政府推行的社会改革失败

30.1995年1月1日,一个国际组织宣布成立,它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该组织是( )

A .欧洲联盟

第11页,共26页 第12页,共26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

二、综合题(本大题4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第34题16分,共55分。)

31.(13分)历史上人类曾遭受各种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有效地抗击了法西斯集团野蛮的侵略与扩张,最终取得胜利。 (1)梳理线索

下面是学生们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依次将其填写完整。(5分)

(2)解读材料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二战,老师提供了以下材料:

? 文字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英美当局认识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是称霸世界的前奏,苏联如被灭亡,他们自身也难保全。因此,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粉碎希特勒”作为“首要任务”,呼吁齐心协力打击法西斯。1941年10月,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装备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这是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的联合行动。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仅就经济方面互相支援而言,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总额近500亿美元的租借援助物资。英国得到最多,近300亿;苏联其次,约111亿,包括卡车约45万辆(占苏军车总量50%以上);中国约16亿。美国也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盟国提供军需、设施、劳务、资源等得到“逆租借”达78亿美元,其中约67亿来自英国和英联邦。此外苏联还得到英国近20亿美元的物资援助。

——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 图片材料

第13页,共26页 第14页,共26页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①依据文字材料,指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1分)

②上述图片材料中,能反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携手合作的是。(1分)

③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反法西斯国家在哪些领域进行了合作。(2分)

(3)分析图表

(注:以上图表数据来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配套地图册)

观察上述图表,归纳中国抗日战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3分)

(4)反思历史

1945年10月,中、美、英、苏等国领导创建了一个国际

性组织,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请写出这一组织的名称。(1分)

32.(12分)十月革命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它所开拓的社会主义道路伴随着辉煌与荣耀,也伴随着曲折与艰难,同时也留给后人更多的反思与借鉴。

材料一苏联历史年代尺

(1)依据所学,请将年代尺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2分)

材料二《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959》显示,苏联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经济发展数据如下:

表一

图1 图2 图3 图4

1917年 11月 苏

联成立

1922年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1928-

1937年 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1941- 1945年

赫鲁

晓夫

改革

1953年 开始 成立

华沙

条约

组织 1955年

戈尔

巴乔夫改革 1985年 开始

苏联解体

表二表三

5.7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成就。请结合表格内容,为每一个表格起一个恰当的名称以概括相应的成就。(3分)材料三

(3

问题。(2分)

(4

线连接。(3分)

根本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直接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5)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曾谈到:

苏联食品短缺,人民排队购买食品

第15页,共26页第16页,共26页

第17页,共26 第18页,共26页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图1 图2 图3

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苏联

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能吸取哪些教训?(2分)

33.(14分)小华对二战以来的国际局势非常感兴趣,他决定做一本历史画册来展现国际局势的发展。请你和小华一起

来完成。

? 活动一:历史图片连连看

(1)小华找到了五张历史图片,请你帮他连一连,使左侧的图片与右侧的文字解读正确搭配。(5分)

? 活动二:历史图片诗配画

在小华的历史画册里,有这样两张图片放在了一起。

(2)上述图片和诗文中描述的是哪座城市?(1分) (3)小华的诗文中有一处史实错误,请你指出来。(1分)

? 活动三:历史图片我绘制

(4)小华画了三幅示意图来表现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

演变: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

的较量(漫画)

新干线列车 欧盟总部

万隆会议

其中,能够反映二战后至冷战结束前世界政治格局的是:

____;(1分)

(百分比)能够反映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现状的是:____;(1分)

能够反映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的是:____。(1分)

活动四:历史材料我判断

(5)在当今世界格局下,和平与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主

题。围绕这一主题,小华收集了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判断

哪些材料符合该主题。(4分)

①科索沃危机

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③日本右翼势力将钓鱼岛实施所谓的国有化,公然侵犯中

国领土主权

④2017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

会议在越南举行

⑤中国提出并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⑥2017年11月30日,联合国授予中国第五支驻利比里亚

维和警察防暴队全体队员和平勋章

第19页,共26页

第21页,共26页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

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5分)

①公元1-1500年,中国的发明在世界上占据了优势地位,

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

②指南针的改进与传播促进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 )

③雕版印刷术比活字印刷术更省人力。( ) ④印刷术的传入,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 ⑤14世纪初,阿拉伯人将火药技术传给了欧洲,使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

【科技的力量】

材料三 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部分成果

(2)源于欧美的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请依据所学,将下表内容填写完整:(6分)

我们的时代】

材料四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限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当代观察家将这一时代贴上了“联结时代”的标签。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四,概括“一个地球村出现了”的根本原

因。(1分)

(4)作为生活在地球村中的我们,以下场景是我们正在经历的:

珍妮机 “多利”羊 灯泡 早期汽车 “微信” 蒸汽机

第23页,共26页 封 线

① 请结合所学,为“便捷的生活”提供两个不同类型的实例。(2分)

② 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你和同学准备向地球村民发出一份倡议。请在“我们的倡议”处写下你们的宣言。要求:主题正确、逻辑清晰、言之成理。(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4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第34题16分,共55分。)

31.(13分)

(1)①德军闪击波兰②偷袭珍珠港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雅尔塔会议⑤1945年9月2日(5分)

(1)①十月革命。②1991年。(2分)

第25页,共26页 第26页,共26页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4)(3分)

根本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外部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直接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5)经济协调发展;关注民生;改革要符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答出任意两点即,2分)

33.(14分)

(1)(5

分)

(2)柏林。(1分) (3)二战期间。(1分) (4)图2;图3;图1。(3分) (5)②、④、⑤、⑥(4分) 34.(16分)

(1)①√;②√;③×;④√;⑤○。(5分)

(2)(6分)

(3)科技的进步。(1分)

(4)①符合题意的两类实例即得分。(2分)

②赋分标准:主题正确、逻辑清晰、言之成理。(2分)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1.背景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1)19 世纪中期 ,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 1 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治压迫。 1.时间 :19 世纪初(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背景 2.时间 : 1857 年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 3.组成 : 治之下。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杰出代表 :章西女王 3.目的 :反抗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 5.过程 :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4.地区 :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英军虽然武器先进 ,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5.领导人 6.结果 :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1)北部地区 :玻利瓦尔 ;7.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 (2)南部地区 :圣马丁。民族意识的觉醒。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这次起义也是 19 世纪中期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6.结果成部分。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 ,成立了“大第 2 课俄国的改革 哥伦比亚共和国” ,当选总统。一、彼得一世改革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1、背景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 ,俄国盛行农奴制 ,封闭落后。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 ,协同作战 ,南北夹击 ,为民族独立英(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 ,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勇斗争。2、时间 : 18 世纪初 ②有统一的指挥。3、领导 :彼得一世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4、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5、内容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课,古代埃及 1、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2、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3、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4、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5、古埃及文明没能延续。★★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2、“两河流域文明”大体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周围。★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4、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并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 5、《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5、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6、《汉谟拉比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印度河流域。★★★ 2、古印度文明遗址:哈拉巴遗址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 4、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5、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的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6、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世称他为释迦牟尼。★ 7、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7、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古代希腊城邦 1、古代希腊的地理特点:多山、耕地有限、港湾众多。★ 2、希腊最早的文明是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 4、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3、雅典的民主不是充分的民主。★ 三、亚历山大帝国 1、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统一希腊,并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推荐电影:《亚历山大大帝》) 2、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共和国 1、位置:意大利半岛。★ 2、罗马共和国的权力长期掌握在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 3、平民和贵族斗争争取到的政治权利: (1)设立保民官。★★★ (2)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4、罗马通过布匿战争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部地中海地区。★★★

2019全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全新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时间:19世纪初 2.背景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4.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5.领导人 (1)北部地区:玻利瓦尔; (2)南部地区:圣马丁。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6.结果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②有统一的指挥。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时间: 1857年 3.组成: 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 5.过程: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6.结果: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7.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 3、领导:彼得一世 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6、成效: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7、意义及局限性 (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 1、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2、开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地主利益。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5.意义及局限性 (1)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局限性)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

专题四: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次会议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

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 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专题七:人物篇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说课讲解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 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 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 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精编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

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 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新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讲义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部编历史九年级上下册综合试题 带答案

初三历史上下册综合试题201901 考生注意: 1.本科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00分 3. 一、 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50分) 1.被认为是“尼罗河赠礼”的古文明是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希腊文明 2.下列哪一宗教被罗马皇帝定为国教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3.“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 A.基督教产生 B.文艺复兴的发生 C.启蒙运动兴起 D.新航路开辟 4.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世界上最早率船队通过这座“桥梁”到达美洲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5.“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下列对这一“变化”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生涯故事。八年军旅,置生死于度外;八年美国总统,值国家最艰难之时。他的名字已作为一个响亮的精神名词。那提议用他的名字为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智慧了。他是指 A.拿破仑 B.林肯 C.玻利瓦尔 D.华盛顿 7.“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A.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B.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C.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8.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文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学案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导学 单 元 线 索

第1课古代埃及 板块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材料一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 材料二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 简述尼罗河文明发展历史。 答案:(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若干个小国。 课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堂 (3)新王国时代,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探 (4)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 究 过渡语:古代埃及的科学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金字塔是其典型的文明标志。 板块二金字塔 (1)象征古代埃及国王尊严的是图,名为。

A.印度 B.伊拉克 C.埃及 D.伊朗 4.“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凤凰卫视千僖之旅的主题歌。如果他们想去看“法老的陵墓”,应该选择( B ) A.中国 B.埃及 C.印度 D.古巴比伦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堂探究板块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圣经》里被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奴隶制社会状况,请简要介绍。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起,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3)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是在怎样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的呢? 板块二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之一。四大文明古国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试对古巴比伦王国作一简要概述。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发展:汉谟拉比在位时,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 (3)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板块三《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 材料二第1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九上 部编历史 第13课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 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 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2、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3、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 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重难点 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 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 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 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 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 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 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 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 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 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

【历史】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课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 1.在尼罗河西岸,漫漫黄沙吹拂下的金字塔,就像一群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默默诉说着古埃及文明的悠深久远。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 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2.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18世纪初,彼得一世。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1.背景(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2.领导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目的:巩固沙皇的统治。 5.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 ,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6.意义: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③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④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7.局限性: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8.比较两次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是代表地主阶级的改革,强化农奴制;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为总统。 3.领导人:林肯。 4.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南北方矛盾: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反对提高关税、支持扩张奴隶制;北方相反。 5.转折点:1862年9月,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作用: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和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不利的局面。 6.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7.影响:①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重视科教,制定政策要结合国情;要勇于创新,敢于改革。 1.原因: ①幕府统治危机: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 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内忧) ②民族危机:19世纪中期,美国打开日本国门,强行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外患) 1868年,倒幕派“王政复古” 政变,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3.主要内容: 政治上: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 “文明开化”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5.影响:①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行列。 ②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局限性)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一、开始: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 3. 二、成就: 1.电力成为新能源: 前提: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成就: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其他发明:发电机、发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时代特征: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三、影响: 四、补充 三次革命的代表发明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成长。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2.大众教育:19 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二、城市化: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P25图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一、根本原因: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两大军事集团: 1882年组成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20世纪初建立的三国协约(英、法、俄)。 三、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一战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四、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集团) 五、进程: ①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 ②欧洲战场分东线、西线、南线三条战线; ③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④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屠场”之称; ⑤美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 八、影响:①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 ②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③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④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九、重要插图:P44一战前后的欧洲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依然很落后。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要求,反而要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二、十月革命 1.背景:①前线俄军遭遇惨败②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 ③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 ④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完整word版)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 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 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主要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传入中国:公元前1世纪(西汉末),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 4.领导人:彼得一世 5.内容: (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3)文化:①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②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