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土衬石:位于绞脚石面上的规则条石,一般呈 厚板形,以大面向上,以承放上层石料;土衬石 已露出地面。 5. 侧塘石(台帮石、陡板石):土衬石上面侧立 放置的塘石,主要为遮挡内部的结构,美化台基 立面,层受上层石板荷载。 6. 阶沿石:侧塘石上面沿台基外围四周平放的厚 石板,称尽间阶沿石或正阶沿石。尽间阶沿石与 室内地面基本相平,略向台基外围四周倾斜,以 利排水。 7. 磉板石:位于柱下、与室内地面相平的厚石板, 主要作用为传递结构荷载至基础底面。 8. 磉鼓:也称柱顶石、鼓磴,是位于磉板石上承 受柱底的鼓形、方形或复盆、莲花等形状的石雕 构件。
(一)埋头和台明 古建筑的台基从地下到地上一般分成八个部分,下 面,我们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分述如下: 1. 领夯石:位于柱脚最下层的基础石。 2. 叠石:领夯石以上第一皮基础石,如建筑物较大 或基础条件较差时,可以设置2~3皮,按皮数之多 寡称之为一领一叠石、一领二叠石和一领三叠石。 (1)、磉墩:柱下接柱顶石的独立基础砌体。 (2)、拦土:磉墩之间的基础墙。 3. 绞脚石:砌于叠石之上、沿整个建筑的台基四 周布置的基石;按选料的不同分别称为塘石(规则 条石)、乱纹绞脚石(毛石)和糙砖绞脚(砖)。
1、常用砖料 我国古建筑所用砖料,规格较多,浙江省古建筑 砖细工程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方砖、望砖、黄 道砖等。 方砖是用优质粘性泥经脱胚,放入窑内烧制而成, 色泽青白,常用的规格有300×300×40mm、 400×400×50 mm、500×500×70 mm、 630×630×80 mm等。 望砖、黄道砖的加工方法和方砖相似,但形状尺 寸不同。目前常用的望砖规格一般为 210×105×14mm和210×115×30mm两种;黄道 砖规格一般为170×80×34mm、165×75×30 mm 和150×75×25mm 三种。
(6)、抛枋:原系指位于外墙体的上部、用清
水砖细做成形似木枋的枋子;后引申为矩形带线 脚或各种图形砖雕的砖细装饰块。(P98 9-24、 9-25平面抛枋、P98 9-26、9-27带枭混线抛枋、 P98 9-28、9-29台口抛枋、P98 9-30、9-31圆线台
口砖附图:砖细抛枋 台口枋)
台口:石栏杆、柱下面的锁口石,外边挑出去 的距离称为台口,砖细工程中系借用此名称,一 般指砖细外挑的部分。
砖细抛枋 台口枋
(7)、月洞:指墙面辟有不装窗的砖细窗洞。
(见图2-2-2a)
(8)、地穴:指墙面辟有不装门的砖细门洞,如
图2-2-2b。
图2-2-2a
月洞
图2-2-2b
地穴
(9)、垛头:山墙伸出廊柱外部分,或墙门两边 的砖磴,定额中的垛头为墙上面装饰部分。垛头 分上、中、下三部分,中、下为墙的上身及勒脚。 如图2-2-3。(P114 9-103、 9-105)
图2-2-3
砖细垛头
垛头拖泥、锁
口:拖泥即垛
头最下部和地 面接触部分; 锁口为勒脚顶 部的收头。
(见附图)
附图
(10)、三飞砖:用方砖三皮,逐步挑出做装饰 线。如图2-2-4。(P116 9-117、9-118、9-119)
图2-2-4
三飞砖
(11)、亚面:线脚一种,断面为凹带圆。如图 2-2-5(a) (12)、浑面:线脚一种,断面为凸出呈半圆形。 如图2-2-5 (b) (13)、文武面:线脚一种,断面为亚面与浑面 之组合。如图2-2-5(c) (14)、木角线(海棠线):线脚一种,断面在 转角处成相连两小圆。如图2-2-5 (d)
图2-1-4 栏杆组成
图2-1-5
垂带上栏板柱子
(四)台阶(踏跺、副阶沿石) 因台明与室外地面有高差,因此,台明必须设置 台阶、以便上下。江南古建筑的台阶称为“副阶 沿石”,而北方清官式叫法称为“踏跺”。副阶 沿石有三种布置方法,一种是每级阶长均一致, 在台阶的两侧安放两块三角形的菱角石,以封闭 两侧的端头;有些做法是将菱角石加工成低于台 阶棱边一块石板厚度的形状,再在菱角石上面复 以斜置的条状石板,石板面与台阶棱边齐平,下 口插入与第一档台阶接壤的地坪石板(称锁口 石),称垂带,该台阶称为垂带式台阶(垂带踏 跺);
图2-2-3 五山屏风墙
如果山墙由下檐成曲线状砌至脊顶并高出屋脊 80~110cm,形状似观音头巾的,称为观音兜山 墙,观音兜山墙分全观音兜及半观音兜两种,前 者从廊桁处开始弯曲,也有在廊桁檐口以上先砌 垛头,然后再作观音兜的;后者则从金桁处开始 弯曲。详见图2-2-4所示。 2)、悬山山墙:悬山山墙前后无垛头。山尖一直 砌到椽子和望板的底部,桁条挑出山尖以外,桁 条头以博风板封闭。详见图2-2-5所示。
(4)、船蓬轩顶弯望:望砖带弓形,铺在船篷顶
弯弧形椽子上。(图2-2-1b)(P94 9-4)
(5)、鹤颈轩顶弯望:椽子呈弯形仙鹤颈,望砖
铺在仙鹤颈的椽子上。(图2-2-1c)(P94 9-4)
图2-2-1a 茶壶档圆口望
图2-2-1b 船蓬轩顶弯望
图2-2-1c 鹤颈轩顶弯望
(5)、砖细:指青砖经截、锯、刨、磨等加工 后的成品材料。
图2-2-4
半观音兜山墙
全观音兜山墙
图2-2-5
悬山山墙
3)、歇山山墙:在歇山建筑上,两山的下面有时
做廊,有时没有,没有廊时就有山墙。结构的做
法与前后檐墙做法完全一样。但歇山建筑的山墙 常常自下而上略有内倾斜,这种倾斜称之为收水。
收水一源自文库以高一丈收进一寸为标准。收水的目的
是与外围柱子的“生起”保持一致,一般山墙倾
具体详见图2-1-1a、b所示。
图2-1-1 台基的构造 1
a 磉墩和拦土
图2-1-1 台基的构造2
b 埋头和台明
此外,在台基内部柱与柱之间还设有分隔墙体, 称为拦土,主要目的为在地坪回填土时减轻土体 对台基外围结构的压力,同时承受上部隔墙的荷 载。
(二)须弥座
须弥座多为石作,石须弥座自下而上的基本构成 是:土衬、圭(gui)角、下枋、下枭、束腰、上 枭和上枋(图2-1-2)。如果高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 将下枋和上枋做成双层,必要时还可将土衬也做 成双层,但应有一层土衬全部露明。重要建筑的 须弥座上往往带有栏板望柱 (图2-1-3)。
第二种是每级台阶长度都不一样,从第二级开始 呈“门”字形和台明相接,形成三面均为台阶的 形状;此类台阶不设垂带,称为如意式台阶(如 意踏跺);第三种台阶常用于高级别古建筑,这 种台阶特别宽,中间设石刻雕花板或礓石察板, 在两侧设台阶和垂带,这种台阶称为左右式台阶 (御路踏跺);此类台阶的左面为主人所用,右 面供宾客通行。
A 亚面
b 浑面 图2-2-5
c 文武面 砖细线脚
d 木角线
(15)、单、双线:方砖花纹凸线形成线框的根 数,如图2-2-6。 (16)、单、双出口:单块砖凸出墙面的边数, 二边都凸出墙面为双出口,一边凸出墙面为单出 口。 (P102 9-43、9-44、9-45、9-46、9-47、948)
图2-1-2 石须弥座的基本构成
图2-1-3
带栏板望柱的须弥座
(三)台基石栏杆
古建筑的石栏杆称栏板望柱或栏板柱子,由地袱、
栏板和望柱组成(图2-1-4)。台阶上的栏板柱子由地
袱、栏板、望柱和抱鼓组成(图2-1-5)。台阶上的栏
板、柱子等因在垂带之上,故称为“垂带上栏板 柱子”,分别有“垂带上柱子”、“垂带上栏 板’’和“垂带上地袱”。
古建筑基础知识 (二)
因上传文件大小所限,人为划分为九个部分。 这是第二部分
第二章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构成
中国古建筑一般由台基、墙体、木构架、屋面、 装折五个部分所组成,和当代建筑的分部工程划 分类似。所不同的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门窗不单 列,而是包括在装折部分中。 一、台基构成 在中国古建筑中,台基是整座建筑的承台基座, 它必须有足够的支承力来保持建筑物的稳固平衡。 台基的地上部分称为台明、阶台,地下部分称为 埋头 (也作“埋身”,“埋深”)。台明与室外地 坪的高差视建筑物的等级和规模不尽相同。台基 上可设栏杆,一般以石栏杆居多。
(28)、将板砖:砖细门楼中套住荷花柱之顶, 与斗盘枋紧密相连接的构件。(P117 9-122 )
(29)、褂芽砖:也称“插穿”, 砖细门楼中附
在荷花柱旁边的装饰物。(P117 9-123 详见砖细
门楼图)
二、墙体构成
(1)、檐墙:在房屋前后檐下开间的方向、前后 檐柱之间的的墙,称为檐墙,分前檐墙和后檐墙。 (2)、垛头(马头墙):硬山式山墙墙体位于廊 柱以外部分,在《营造法原》中称之为垛头(图 2-2-1)。垛头是山墙的延续部分,是硬山式山墙 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结构,而悬山和歇山等建筑都 没有这一结构。如果硬山式建筑的前、后檐都有 出檐部分;则前、后都有垛头。如果后檐墙不出 檐,则后檐无垛头,只前檐有垛头。
图2-2-7
砖细门景
(20)、半墙:矮墙,砌于半窗或坐槛之下。 (21)、兜肚:垛头之中部,成方或长形之部分, 有时上雕刻各种花纹。如图2-2-8。(P114 9-104)
图2-2-8 砖细兜肚
(23)、砖细屋脊头:用砖料雕刻,放在正脊两 个端头的装饰物。如图2-2-9。
纹头脊
图2-2-9
哺鸡脊
砖细屋脊头
哺龙脊
(24)、博风板头:山墙博风板下端的两个端头。 (见附图)
(25)、宿塞(束细、束色、束编细):门楼(墙门)上 下托浑的中间,带矩形条。(P114 9-108)
(26)、大镶边:门楼兜肚四周所圈围的长边。
(27)、五寸堂:上枋上面第一根横隔条,是上
枋与其上构件之间的过渡物体,高不超过5寸。 (P116 9-116 )
2、砖细常用做法
(1)、粗直缝:对望砖最简单的加工,只对拼缝
面进行粗加工,望砖之间能合缝即可。(P94 9-1) (2)、平面望:铺在直椽之间,代替望板,要求 底面平整,望砖间拼缝紧密,其加工面在三个面 以上。(P94 9-2)
(3)、茶壶档圆口望:望砖带圆口,主要用于茶
壶档轩顶的转角处。(P94 9-3)(图2-2-1a)
图2-2-6砖细单、双线
(17)、八角景:用八角形的方砖贴墙面,用线 砖围成景框,一种艺术形式的砌筑。 (18)、六角景:用六角形的方砖贴墙面,用线 砖围成景框,一种艺术形式的砌筑。 (19)、门景:门户框宕,满嵌做细清水砖,门 景上端有方、圆、联回纹做纹头,联数圆为曲弧, 式样很多。如图2-2-7。
(3)、山墙:位于房屋开间方向的两端,沿进深 方向包住山柱的墙,称为山墙。山墙一般可按屋 面形式的不同分为硬山山墙、悬山山墙和歇山 (庑殿)山墙三类。 1)、硬山山墙:硬山的山墙(图2-2-2)是指山墙 屋面瓦以下的部分,它包括:砖线脚、博风板等。 硬山的山墙由台基上皮直达山尖顶上。若出檐则 前后山墙要出到台基边上,这部分在檐柱以外的 山墙就叫做垛头。如果山墙超出屋面、依着柁梁 和瓜柱的位置砌成为阶梯形、每级顶上设有墙肩, 墙肩与各梁的下皮平,墙顶盖瓦的叫做屏风墙, 屏风墙有三山屏风墙和五山屏风墙两种,俗称三 花山墙和五花山墙。五山屏风墙详见图2-2-3 所示。
斜度控制在0.5%~0.7%。详见图2-1-6所示。
图2-1-6
歇山山墙
三、砖石工程施工内容
(一)、砖细工程内容
用优质细泥经过滤、澄浆等工序,制胚烧制成 的砖料经刨、磨加工等工序后,为细清水砖。细 清水砖有它细腻、朴实、精美的特点,被广泛应 用在古建筑的民居的砌体及饰面中,如墙体、墙 面、墙门、门楼、门窗洞、檐墙、照壁、垛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