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春曰-孟子-滕文公下-阅读答案翻译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原文及翻译译文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原文及翻译译文1、《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原文及翻译译文《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原文及翻译孟子原文: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
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
邪说暴行有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
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吾为此惧,闲①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不得作。
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
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②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有删改)译文:公都子问:“别人都说您喜欢辩论,请问为什么?”孟子回答说:“我哪里喜欢论辩,我是迫不得已!国家产生已经很久了,总是一时太平,一时混乱。
在尧那个年代,大水横流,在国中泛滥,毒蛇和蛟龙占据其中,百姓没有安身的地方。
“尧舜死后,圣人之道衰微,残暴的国君接连出现。
他们毁坏民宅把它作为玩乐的池塘,百姓无处安居繁衍。
毁弃良田把它变成苑囿,使百姓没吃没穿。
邪恶的言论和残暴的行为又随之兴起。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阅读答案及翻译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事齐乎?事楚乎?”阅读答案及翻译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事齐乎?事
楚乎?”阅读答案及翻译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
6处)(6分)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
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选自《孟子》)
20.写出一个世间流传的与孟子求学经历有关的成语。
(2分)
21.依据文意,说说孟子认为滕这样的小国谋求自
保的方法。
(2分)
参考答案:
19.(6分)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每对一处1分,错一处扣一分)
20.(2分)孟母三迁
21.(2分)构筑工事(自力更生),与民共守(团
结百姓)
附:参考译文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投靠齐国呢,还是投靠楚国呢?”
孟子回答说:“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
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
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
”。
中考文言文《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知识详解
这一章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值得注意的是,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可见他对于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张仪、公孙衍的歆羡甚至崇拜。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孔伋)的门人,主张“仁政”。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
[作品]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作品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辨认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宋代朱熹把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上。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知识详解
《贵不能淫》
(《孟子》)
【文言文】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翻译及出处
【文言文】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翻译及出处富贵不能淫是指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接下来分享具体的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翻译及出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首位,是妇人家遵循的行为准则。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滕文公下》是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
《滕文公下》创作于前372年-前289年,隶属于先秦散文。
作品通过孟子和其他人交谈的语录来讲明道理,形象生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孟子·滕文公下》原文及翻译译文
《孟子·滕文公下》原文及翻译译文1、《孟子·滕文公下》原文及翻译译文《孟子·滕文公下》原文及翻译孟子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最大原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与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2、《晋文公攻原》原文及翻译译文《晋文公攻原》原文及翻译韩非子原文: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解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
《孟子三则》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孟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孟子三则》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孟子》三则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②公孙衍:著名的说客。
③张仪:纵横家。
④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6)广居、正位、大道: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参考答案:(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②往之女家()2.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上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 _____.义和。
参考答案1.①的确,确实;②到.往2.富贵不能使他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他节操改变。
威武不能使他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3.仁礼。
三:[注释] ①景春:战国时纵横家。
②公孙衍:魏国人,号犀首,当时著名的说客。
张仪: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连横,为秦扩张势力。
《孟子·滕文公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孟子·滕文公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6·1 陈代曰①:“不见诸侯,宜若小然②;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且《志》曰:‘枉尺而直寻③。
’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④,不至,将杀之。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⑤。
孔子奚取焉? 取非其招不往也。
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
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⑥,终曰而不获一禽。
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⑦。
’或以告王良。
良曰:‘请复之。
’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
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
’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⑧。
’谓王良。
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⑨,终曰不获一;为之诡遇⑩,一朝而获十。
《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11)”我不贯与小人乘(12),请辞。
’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
如枉道而从彼,何也? 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注释〕①陈代:孟子弟子。
②宜若:似乎。
小:小节。
③枉:屈。
直:伸。
寻:八尺。
④旌: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按礼仪,以旌召大夫,以皮冠招虞人。
齐景公做法不合礼节,所以虞人没有来。
⑤元:脑袋。
⑥赵简子:晋国的卿。
王良:著名的御者。
⑦贱工:拙劣的工匠。
⑧掌:专执掌。
⑨范:规范,法度。
⑩诡遇:不合规范、法度。
(11)“《诗》云”以下两句:出自《诗·小雅·车攻》。
(12)贯:同“惯”。
6·2 景春曰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②?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③。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④,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⑤:‘往之女家⑥,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⑦,贫贱不能移⑧,威武不能屈⑨,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①景春:孟子时的纵横家。
《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
《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1楚人学齐语【原文】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选自《孟子·滕文公下》)【参考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
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
”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国王的身边,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
国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阅读训练】1、解释:①善:向善,成为善人②明:明白地,清楚地③使:让④挞:鞭打⑤引:带,带着⑥居:居住3、本文给人的启示是: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_滕文公下_阅读附答案
孟子·滕文公下阅读附答案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英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1)以下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春对公孙衍等名噪一时的纵横家崇拜不已,认为他们一怒而诸侯惧,威震八方,叱咤风云,着实让人羡慕不已,是男子汉大丈夫之所为。
B、孟子则嘲讽公孙衍等人只会摇唇鼓舌,在诸侯眼前竟像妻妾顺从丈夫同样,不问是非,一味顺从,没有仁义道德的准则,只是妾妇之道,根本称不上大丈夫。
C、孟子的语言涵蓄而幽默,他以礼设譬,通过对女子出嫁时母亲的训导,来讲明把顺从当做正理的做法很不可取。
D、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观点不约而同。
(2)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孟子的大丈夫的理解。
(3分)答:参考答案:(1)(3分)D(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英武不能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只能算是实现大丈夫之道的条件。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阅读附答案】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阅读附答案。
)(2)(3分)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要心怀仁德,践行礼义,志在天下;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守仁义道德,不得志时,独自践行自己的主意;并能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扭转自己的寻求。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莫非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惧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顺,一定要小心,不要违抗丈夫!把顺从当做最大原则,是妇人家遵守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眼前竟也像妇人同样!)。
富贵不能滛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翻译
这句话译文: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这句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原文如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扩展资料:故事背景: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
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氏。
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
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景春曰-孟子-滕文公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景春曰-孟子-滕文公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景春曰|孟子?滕文公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阅读《孟子?滕文公下》一文,完成8~11题。
(14分)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⑤。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
张仪:魏国人,与苏秦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
致力于游说各国连横去服从秦国,与苏秦“合纵”相对。
②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③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④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⑤独行其道:行:固守,坚持。
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妾妇之道(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10.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11.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8、(1) ①方法②这,这样的人③居住④违背 (2)A9、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10、(1)金钱和地位不能使其迷惑(或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其改变(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
《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
《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欢迎阅读参考!楚人学齐语【原文】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选自《孟子·滕文公下》)【参考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
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
”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国王的身边,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
国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阅读训练】1、解释:①善:向善,成为善人②明:明白地,清楚地③使:让④挞:鞭打⑤引:带,带着⑥居:居住3、本文给人的启示是: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范文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以下是分享的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
富贵不能淫
先秦佚名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
《孟子·滕文公下》原文注释及翻译【精品文档】
《孟子·滕文公下》原文注释及翻译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孟子·滕文公下》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④。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
行天下之大道的翻译
行天下之大道的道是大道;道路的意思。
行天下之大道的意思是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该句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如下: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的翻译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的翻译
意思: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出处: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节选: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
扩展资料
《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
而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是深恶痛绝的。
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
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春曰|孟子?滕文公下|阅读答案翻译
阅读《孟子?滕文公下》一文,完成8~11题。
(14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⑤。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
张仪:魏国人,与苏秦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
致力于游说各国连横去服从秦国,与苏秦“合纵”相对。
②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③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④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⑤独行其道:行:固守,坚持。
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
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10.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11.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
8、(1) ①方法②这,这样的人③居住④违背(2)A
9、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10、(1)金钱和地位不能使其迷惑(或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其改变(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
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丈夫!(2)略
11、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分)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
景春问孟子:“我想象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完全可以配得上大丈夫之名了吧?他们两人不安则天下必有难眠之诸侯,他们两个人不闹了天下人民才能安生安眠。
”
那么什么是大丈夫?在我看来,它应该是需要具备这样一个人格属性:就是要“有大志”。
他要有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怀,要有以天下人为亲的伟大情怀;要有为太平天下而立大正的社会主人之理想和觉悟,要有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务德于道的人生努力和奋斗事迹。
时势适宜,大丈夫会与百姓同行其道而务德;时势不宜,大丈夫一样会秉志独行其道而务德。
内在的心中之志立于道德,它无比坚硬、无比牢固、无比梗直,所以内部因素之人的复杂欲望的干扰、外部因素比如说权力和金钱诱惑等等,都不能浸润软化它;所以不论外
部环境如何恶劣,都不能非道不德地移动和改变它;所以不论什么样的力量,不论是软势力或者是硬实力,都不能让它被动弯曲-----心中立有这样的志的人,才是我们所谓的真正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