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间音乐与中国民族声乐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感想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感想在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门课程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一堂音乐课,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入探究和了解,让我对中国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风格以及民俗民间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从古老的宫廷音乐到广大的农村民间音乐,每一种音乐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课程中,我最深受启发的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传统音乐的演变。
在古代,中国音乐是与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表演形式,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古代的音乐不仅受到宫廷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民间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这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和创新,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多彩。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了解了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比如西南地区的苗族、彝族音乐文化,东北地区的锡伯族、朝鲜族音乐文化,华北地区的汉族音乐文化等。
每个地区的音乐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有的倾向于舞蹈音乐,有的注重器乐音乐,有的侧重声乐音乐,每种音乐文化都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更加全面地认识了中国的音乐文化多样性,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不同地区的音乐传统和特色。
在课程中我还学习了民俗民间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民俗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生活为主题,以民间为载体,表达了民间的生活情感和历史文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民俗民间音乐的真挚和淳朴,也更加全面地认识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浅谈民间音乐的特点及审美特征
浅谈民间音乐的特点及审美特征一、什么是民间音乐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
它与专业音乐的不同,主要在于创作方式,即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和专业音乐的笔头创作方式的不同,以及由于不同的创作方式而生发出的不同的创作手法、创作风格、创作特征等。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而专业音乐创作又起始甚晚(本世纪初期),因此除了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外,我国音乐中还有一个“传统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在我国,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为传统音乐的范畴。
传统音乐中包括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间音乐,也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
具体到民间音乐来说,传统音乐中包括传统的民间音乐,但不包括新兴的民间音乐。
传统音乐中民间音乐与非民间音乐的区分,要比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的区分复杂得多。
首先,许多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与民间音乐有着亲源关系。
它们或者发源、取材于民间音乐,在进入其他社会阶层后产生了音乐气质和风格上的种种变化;或者并未经过许多加工改造,显示出浓重的民间音乐的印记。
其次,许多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创作方式,还保留着作为其源头的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的种种特征。
例如在书面乐谱的基础上,保留着作较大即兴变化的余地,地域性流派的产生,以及一曲多用的创作方式,等等。
以古琴音乐为例。
在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古琴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
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都以擅弹古琴著称。
在长达3000年的艺术发展过程中,许多文人琴师为之付出了心血,创造了辉煌成就,形成了一系列从传谱、师承到演奏风格都各成体系的琴派,并有专用乐谱,这乐谱叫“减字谱”,唐代即已创立,一直沿用至今。
而且,与古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技艺一同发展的,还有古琴音乐的理论。
汉代蔡邕的《琴操》一书,是关于琴曲题解的著作。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出了独特的演变路径:融合、复兴、多元化。
一、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中国历史上,原始社会就出现了最初的歌舞表演和声乐曲调,随着历史的推移,到汉代文化的融合、到明清以来的声乐唱法的发展,再到现代形成的流行音乐,都展示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长久以来的演变历程。
①合进程从古至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融合变革。
古代文人把民间音乐融入文艺表演中,形成了极具华夏文化特色的民间音乐。
汉代以来,随着中外文化混合,民族音乐中吸收了外来文化,古代曲调不断演变出新的曲风和乐曲,能反映出当时时代的风格和地域特色。
②复兴进程清末以后,中国民间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方面,改革开放使一些古典曲调重新流行起来,把当时人们的思想内涵融入其中,使民间音乐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另一方面,以群众为主的公益演出,把经典曲调演绎出美妙的音乐,让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③多元化进程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结合了流行音乐、现代音乐和电子音乐等元素,表现出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文化特点,丰富了中国民歌的音乐表现形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二、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同时也受到了新的影响。
一方面,一些古老的民族音乐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中,中国民族文化得以在广大民众中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一些原有曲调也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形成了新的民族风格音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中国社会的文化氛围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尽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某些曲调的传播较少,缺乏新的创作和发展,使得部分民间音乐的传播比较有限;二是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出渠道有限,对民间音乐的流传和唱响也存在一定的障碍;三是部分传统民族曲调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可能丧失原有曲调的特色。
浅谈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
40刘粉仙:浅谈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传统民歌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学价值。
我国当代的民族声乐的发展需要对传统民歌进行发展的、扬弃的、推陈出新的继承,在进行民族声乐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对传统的、原生态的民歌的保护,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重视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对当前提高民族声乐发展水平,促进传统民歌的继承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当代民族声乐继承传统民歌的必要性(一)促进当代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发展。
当代民族声乐是在继承与发扬传统的民歌、说唱、戏曲等演唱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西洋唱法的优点和理论,逐渐形成的一套具有独特艺术特点的学术体系,成为当前新时代的一种民族歌唱艺术,在世界音乐舞台闪耀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依靠国家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政策的指导,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得到极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院校开始开设民族声乐专业。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也需要发展教学新思路,实现教学发展多样化。
在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对声乐人才多样化、差异化培养。
(二)传统民歌与当代民族声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起源于传统民歌的曲调和民族特性,不同民族的传统民歌是不同的民族声乐教学的基础教学内容,它几乎涵盖所有的民族声乐教材。
因此,传统民歌是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基础。
同时,在当代民族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对传统民歌的传播、发展,在继承传统民歌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新,极大的推动了传统民歌的发展。
二、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一)当代民族声乐是在传承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发展的。
传统民歌是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源头和动力,在当代民族声乐的起源与发展中,传统民歌都深深地渗透其中。
传统民歌作为经典艺术文化的代表,不仅是当代民族声乐的音乐基础,还是其不断发展向前的无穷动力。
传统民歌与民族声乐的关系及传承意义
传统民歌与民族声乐的关系及传承意义作者:刘婧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5期【摘要】随着大众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的意识日益增强,这一现象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时代背景下,音乐文化领域中传统民歌以一个重要板块的身份存在,自然有其重要的价值。
无论当代民族声乐如何发展,始终脱离不开传统民这块基石。
本文将对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民歌;当代民族声乐;价值意义【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一、当代民族声乐继承传统民族的必要性当代民族声乐在很多地方都继承了传统民歌的特点,当代民族声乐继承传统民歌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这是当代民族声乐教学多样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当代民族声乐包含了传统民歌,是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传统民歌作为民族声乐的源头,传统民歌所独有的经典曲调和民族性都将成为当代民族声乐发展的动力、源泉;第四,当代民族声乐是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当代民族声乐也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民歌的发展与进步,为继承传统民歌和音乐文化提供了新的方式。
二、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一)传统民歌是当代民族声乐不断发展的生命力现如今,当代民族声乐发展如此之好的原因要从传统民歌进行追溯,传统民歌在经历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之后蕴含了经典的传统文化,就是这些传统文化推动着民族声乐的发展。
传统民歌还具备传承的价值,从当代民族声乐演唱的曲目来看,很多出自于传统民歌,大多是在传统民歌曲调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
目前,很多当代民族聲乐的教学都涵盖了传统民歌的成分。
在民族声乐中,歌曲的创作和曲调都离不开传统民歌,融入了当地的民风民情,很多经典的唱段也是在传统民歌中取材改编的。
(二)传统民歌是当代民族声乐发展的导向从指导运营方面来看,传统民歌一直是当代民族声乐发展的指导方向。
最初的当代民族声乐就是源自传统民歌,传统民歌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到清朝时期的曲子,历史悠久,类别众多,特色鲜明。
论中国民族声乐对民间音乐的吸收与融合
论中国民族声乐对民间音乐的吸收与融合作者:李洪才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22期【摘要】中国民间音乐有着鲜明的特色,是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元素。
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吸收并融合民间音乐,以创造提出民族声乐的民族特色和民间特色。
本文从曲调创作、歌词创作和演唱方式三方面探索了民族声乐对民间音乐的吸收与融合。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民间音乐;吸收;融合【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民间音乐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是劳动人民的艺术创举,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不仅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其艺术价值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因此,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吸收并融合民间音乐中的优秀元素,以实现自身文化内涵丰富和艺术价值的提高。
而民族音乐的曲调创作、歌词创作、演唱方式等能够为民族声乐的发展增添活力,需要民族声乐进行吸收和融合。
研究民族声乐对民间音乐的吸收与融合不仅能够促进民间音乐元素的传承,而且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一、民族声乐曲调创作对民间音乐的吸收与融合在上世纪初期,民族声乐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民间戏曲、民歌、说唱、小调、吟诗词等音乐形式的曲调创作进行和吸收与融合,将民间音调融入到民族声乐之中,使民族声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例如,赵元任根据无锡方言创作的《卖不谣》,根据家乡的古诗音调创作的《听雨》等,这些民族声乐作品都具有深邃、古朴的风格。
又如,聂耳对号子曲调进行创新,创作了《打长江》《大陆歌》等歌曲。
再如,歌剧《白毛女》中的音乐是根据山西《青阳传》、河北民歌《小白菜》等曲调创作而来的。
在我国近代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很多艺术家就十分重视曲艺和戏曲等民间音乐的艺术价值,将戏曲和曲艺作为我国艺术发展的重要宝库。
而曲艺和戏曲也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民族声乐从曲艺和戏曲中吸收了大量的音调素材。
例如,陈啸空根据京剧中青衣唱腔旋律创作了《湘累》,赵元任在吸收京剧《西皮原板》旋律的基础上创作了《叫我如何不想他》。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与中华民族声乐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与中华民族声乐第一篇:浅谈中国民间音乐与中华民族声乐浅谈中国民间音乐与中华民族声乐作者: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08级声乐班徐炜然指导教师: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赵鹏程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民歌、曲艺说唱、戏曲、民族唱法引言: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他民族文化现象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里素质和审美情趣,具有强烈的民族心里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世界上所有民族,无论大小,都以其独有的民族音乐,丰富着国际乐坛,使之色彩纷呈、绚丽多姿。
一、中国民间音乐1、关于民族民间音乐什么是民族音乐?从词义上解,民族的音乐就是民族音乐。
从广义上讲,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全部音乐就是该民族的民族音乐。
在中国,应该包含自古至今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以及“西乐东渐”以后发展起来的近现代专业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新音乐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
狭义的民族音乐则专指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是借其而衍生。
“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摘自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2、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民间音乐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片,具有以下特性① 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从创作角度观察,民间音乐不同于专业音乐的是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
口头性是指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情之所至即兴讴歌,见啥想啥就唱啥奏啥;唱词是口头文学,音乐是口头音乐,都不用笔头书写成的。
集体性即集体创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人口头创作出“原型”后,在传播过程中经他人改造逐步定型,成为集体创作的成果。
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
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1.丰富多样的音色:中国民族声乐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风格。
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地区,其声音有着显著的差异。
有的声音柔和清澈,如苏州评弹;有的声音浑厚有力,如蒙古族的呼麦;有的声音高亢激昂,如西北地区的陕北民歌。
这些音色的多元性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显著特点之一2.独特的音乐体系:中国民族声乐有着独特的音乐体系和音阶。
中国传统音乐采用的是十二律的体系,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不同的声音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旋律和和声,使得中国民族声乐有着别具一格的音乐魅力。
3.深受民间文化影响:中国民族声乐常常融入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元素。
这些歌曲通常以采集自农民、牧民等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为素材,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自然、亲情、爱情等的独特感悟和体验。
因此,中国民族声乐在情感上更贴近于普通民众,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
4.突出节奏感和韵律:中国民族声乐强调节奏感和韵律的表达。
在演唱时,歌唱者通常会加强节拍的强弱和变换,以及声音的推拉和重音的运用,从而展现出丰富的节奏感。
这种强调节奏感和韵律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声乐的表现力,也丰富了听众的听觉体验。
5.独特的装饰音技巧:中国民族声乐常常采用一些装饰音技巧来丰富旋律和音乐表达。
常见的装饰音技巧包括颤音、滑音、颤音滑音组合等。
这些装饰音技巧使得音乐更具变化性和表现力,也为演唱者展示技巧和个人风格提供了机会。
6.多元的演唱方式:中国民族声乐有着多种多样的演唱方式。
有的民族是以独唱形式进行演唱,如蒙古族的呼麦和藏族的多声部低吟等;有的民族是以合唱形式进行演唱,如壮族的锣鼓合唱和回族的劳动歌等。
不同的演唱方式展示了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和表达方式,丰富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多样性。
总之,中国民族声乐以其独特的音色、音乐体系和民间文化元素,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民族声乐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中国民族声乐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世界人民提供了了解中国音乐和文化的窗口。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全曲共45段,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广陵散》其中包括了聂政刺韩与嵇康遭大刑而亡两个历史典故。其中聂政刺韩表现了聂政宁死不屈,立志报仇的英勇事迹与对反抗统治者残暴统治的赞美。而嵇康遭大刑而亡则体现出嵇康认同聂政精神,反抗统治者的精神。两者都应证了此曲的内涵与思想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故而使得《广陵散》成为中国古琴曲中唯一体现杀伐思想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从而被焚
烧琴谱。但因其所含思想的不屈,使得人们广泛传播,直到今日。
此外还有就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对其影响。在中国古代,文人以“不知乐”为耻,
而皇帝以
“性知音”
为荣。
故而在音乐的发展长河中文人对音乐的发展做出巨大
贡献。同时文人在乐理,乐谱,音乐著作等许多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明
代具有领先世界的
“十二平均律”
文人音乐的特点:
文人音乐,与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音乐的总体,指
的是由历代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创作或参与创作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琴乐和词调音乐。
文人音乐的共同特征是创作过程的个体性、
创作表达方式
的书央性、音乐曲调的相对稳定性。
影响音乐形成的外界因素: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是建立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上,故而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内容摘要;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 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悠悠历史数千年,多少风风雨雨易朝换代,音乐总和人们相伴 世世代代的人民用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音乐来表达他们的爱憎情仇喜怒哀乐。岁月无情 大浪淘沙 民间歌曲非但未被风吹雨打击 且如千年陈酿 弥久弥香。时至今日 当我们打开这座丰富多姿的旋律宝库时 依旧会
民间歌曲在民族声乐中的传承与创新——以《拔根芦柴花》《咕噜山歌》为例
2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2民间歌曲在民族声乐中的传承与创新——以《拔根芦柴花》《咕噜山歌》为例谢文娟/方潇梅摘 要:民间歌曲歌词通俗,曲调优美,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各地的民间音乐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其风格、题材、曲调、演唱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
本文主要以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及贵州民歌《咕噜山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创作背景、音乐风格以及在教学中的演唱体会,从多方位视角审视民间歌曲在民族声乐中的重要性,并为演唱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见解。
关键词:民间歌曲;民族声乐;传承与创新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谢文娟(1988-),女,硕士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助教;方潇梅(1985-),女,硕士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助教。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音乐学院资助科研项目《民间歌曲在民族声乐中的传承与创新——以<拔根芦柴花>、<咕噜山歌>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YXS2018007)。
幅员辽阔的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56个民族文化、地域、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得我国民歌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民间歌曲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歌词通俗、曲调优美,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民族民间歌曲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历史变迁、生产劳动、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民族语言的不同,各地的民间音乐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其风格、题材、曲调、演唱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
一、传承(一)民间歌曲的创作背景民间歌曲《拔根芦柴花》出自江苏扬州,这是当地劳动人民为缓解疲劳,提高生产效率,在水田中劳作时即兴编唱的“秧歌号子”。
秧田歌流传于江淮一带,在地貌上介于黄河长江之间,受到南北方文化的影响,其音乐风格既有北方民歌的豪爽、奔放,又有南方民歌的委婉、细腻。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的意义和途径论文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的意义和途径论文一、传统音乐文化的进展及其独特魅力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必定少不了历史时代沉淀下来的珍贵遗产。
在原始时期,我国古代的音乐就有了肯定的进展,只是那时还不算成熟,无体系而言,它多数产生于广阔劳动者的生产劳动。
鼓、箫、磬等都属于古乐器。
自步入奴隶社会后,我国的传统音乐得到了肯定的进展,宫廷乐开头进展起来。
在封建社会时期,各种民俗音乐及乐器得到了传播和普及,风格迥异,有其肯定的音乐结构和音乐特色。
当然,古代的文人雅士,他们对传统音乐的传播和进展也都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气,西汉唐宋的赋与词,谱曲传唱都给传统民间音乐给予了新的活力,注入了新的生气。
明清时期,说唱、昆曲和以皮黄腔为主要盛强的新剧种京剧消失和流行,全国各地消失了不同的弹词曲种和代表本地文化特色的唱曲方式。
那么究竟传统音乐文化又有着怎样的魅力呢?我们又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精髓呢?首先,我们在意识层面上必需熟悉到传统音乐文化是经过长时间历史的进步和文明的进展演化而来,独特的风俗文化对我们了解传统文化有着不行忽视的重要性,它在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中,自然能起到推动新的音乐文化跨越式进展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传统音乐有着全新的艺术形式,在观赏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艺术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所散发的人文气息,这是我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
二、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一)高校音乐教育进展的需要其实我们不乏音乐教育的丰富资源,但是我们缺少一双擅长发觉的眼睛,我们看不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把握不了给高校音乐教育注入新血液的方法,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始终得不到进展。
我们始终在用西方的那种音乐模式在教学,不知道离开了根终究什么都是学不到的。
另外,我们当前的这种学习模式是单一的,一旦注入传统音乐文化,必将能够从多方面打造教学的独特性和有效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强化品行系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继承我国声乐艺术的优良传统。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古代以及现代传统音乐的一种形式,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格和独特的地域特点。
它是中国大量的少数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总称,包含了中国各地的传统音乐、民间乐曲以及舞蹈音乐等。
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地域特色鲜明。
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音乐传统。
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如云南的傣族音乐、陕西的秦腔、四川的川剧音乐等,它们都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音乐特色。
二、丰富的节奏和音调。
中国民间音乐的节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它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在古代的悠扬的曲调中,往往带有明显的旋律特点和抒情情感。
其中部分音乐是根据古代诗词创作的,旋律和音调都很优美。
而在现代的一些民间音乐中,节奏更加活泼和多变,体现了现代人对音乐的更高要求和多样化的审美。
三、表演形式独特多样。
中国民间音乐有着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既有独奏演唱,又有合奏合唱。
例如,古琴、古筝等乐器的独奏,能够表现出古典音乐的雍容高雅。
而民间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的合奏则能带给人们更加热烈和舒畅的感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表演形式,比如舞蹈音乐等。
四、注重情感表达和社会意义。
中国民间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体现。
它不仅能够表达个体的情感和心情,更能表达社会的风貌、民俗以及历史和文化等。
中国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能够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等。
五、秉承着古代文化的延续。
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在当今社会,虽然有很多新的音乐形式,但中国民间音乐仍然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之一、它延续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种传统形式,承载了人们对过去文明的回忆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格和独特的地域特点。
它丰富多样的节奏和音调、独特的表演形式、注重情感表达和社会意义,并秉承着古代文化的延续,使其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包括古代的古代民族声乐和现代的民族声乐。
古代民族声乐
是指我国古代各民族的声乐艺术形式,包括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的声
乐表演形式。
现代民族声乐是指中国各民族在现代社会中创作和表演的声乐作品,包括古韵、民歌、合唱等。
1. 音乐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音乐特征多样,包
括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节奏和独特的音色。
民族声乐常常采用各民族独特的音阶和音律,
表现出独特的音乐美。
2. 语言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语言表达。
不同民族的声乐作品,通常使用本
民族的语言来表达感情和思想。
这种语言表达能够通过声音的改变和音乐的配合来达到情
感共鸣的效果,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3. 文化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表演形式和内容中注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不同
民族的声乐作品通常表达着他们的民族文化特征,包括民族的历史、传统、习俗和价值观。
民族声乐艺术通过表演形式和演唱技巧来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广泛,包含古代民族声乐和现代民族声乐。
其主要美学特征
包括音乐特征、语言特征、文化特征和情感表达特征。
通过这些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
既展示了音乐的美感,又传递了文化和情感的内涵,丰富了我国的音乐文化。
[精品]我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
[精品]我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特征、主要形式和传承保护等方面,阐述个人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在中国境内,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音乐艺术形式。
它既包括各民族的传统音乐,也包括在民间流传的现代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出的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
从秦汉时期的乐府到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音乐体系,再到现代的民间音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和艺术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1.地域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点,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迥然不同。
例如,江南水乡的音乐清新秀美,北方草原的音乐粗犷豪放。
2.民族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
例如,汉族的音乐多采用五声音阶,旋律优美;少数民族的音乐则多采用七声音阶,节奏明快。
3.群众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它既可以在田间地头、工厂矿井等场所流传,也可以在舞台表演中展示。
4.传承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在不断吸收新的元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5.多样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包括民歌、戏曲、说唱、歌舞等多种形式。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风格。
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1.民歌: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广泛流传的歌曲,具有韵律优美、节奏明快的特点。
它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等多种类型。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从古至今,中国民族音乐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拥有浓厚的传统特点,如古老的旋律、传统的乐器等。
中国民族音乐也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新的面貌,融入了现代元素和国际影响,展现出多样性和跨界融合的特点。
在创新的历程中,中国民族音乐不仅保留了传统风格,还不断进行创新实践,开拓新的领域和形式。
中国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它将继续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发光发亮,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深入探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特点、传统、现代、多样性、跨界融合、创新历程、独特魅力、未来发展、世界音乐舞台、定义、重要性1. 引言1.1 中国民族音乐的定义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
这些音乐作品包括了广泛而丰富的曲调、旋律、节奏与歌词,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和感情。
中国民族音乐通常采用传统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也包括了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如哈萨克族的马头琴、藏族的手鼓等。
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声音色彩和表现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民族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中国民族音乐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歌、舞曲等民间音乐形式,还包括了古典音乐、戏曲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中国民族音乐的形式和风格各异,充分展现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体现在其能够传承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
通过歌曲、乐曲等形式,民族音乐传承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历史故事,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浅谈民族民间音乐
化 的 发 展 。 民族 民间 音 乐 不 是 静 止 的 , 凝 族 民间 音 乐 的 能 力 。
固不变的 , 随着时 间、 空间的变化 , 其 内容
作、 协 调动 作 的作 用 , ~ 人领 唱 , 众 人 合 和形式处于不断的演变之 中。 在历史的长
河 中, 民族 民间音 乐既延续 又演变的流动 统 民族 音乐之 中 , 就 更容 易使学生 接受 。
学 习 中 国 民族 民 间音 乐 , 既 能 使 学 生
热 爱 和 熟 悉 中 国音 乐 文 化 , 从 而 继 承 和 弘
、
流行 乐与 民族音乐 的融合 。 对 当
现在随着文化交流 的不 断发展 , 做好 扬 中 国 民族 文 化 , 使 我 中华 民族 音 乐 能 屹 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 又能培养学生爱国主 义精神 , 增强民族 自尊心和 民族 自豪感。 中国是一个 多民族 的国家 ,拥有 5 6
在 音 乐 教 学 过 程 中 , 因 学 生 的 审 美 与 接
是每一个 音乐教 育工作 者神圣 的、义不 容辞的职责 。 关键词 : 民族音 乐
兴趣 传承
二、 民族音乐 的传承 。 功在 当代 。 利在 表 演等为表现 手段 的综 合艺 术。学 习戏 民族民间音乐是 当今世界各 国、 各民 有 的专业素养。 族传统 音乐文化 中 ,存 见的 一部分 既古
音乐 的发 展起促进 作 用。 民族 民间音 乐 音乐的形式将民族歌 曲进行演 唱。
是一个 民族优秀 的文化 故事和 历史 的记 录者 ,所 以做好 民族 民间音乐 的传承 工
中 国民族 民间音 乐的 种子 播 向下 一代 ,
音 乐教师应该 学会一 门乐器 ,因为音 乐
【浅议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议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
这不仅造就了中国人民勤劳、质朴、坚韧与善良的优秀品质,同样也造就出中国非凡灿烂的民族文化。
我国的民族声乐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一样,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是用民族的语言和音乐来记录民族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表达各民族的思想情感。
民族声乐的美既存在于表演之中,也存在于欣赏之中。
本文着重从表演和欣赏两个方面,就我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范畴民族声乐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民族的文化发展和传承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时间性和地域性的客观因素,论述起来较为复杂。
从广义上讲,我国民族声乐涵盖了包括传统戏曲演唱、曲艺说唱、民间歌曲、现代民族唱法、新歌剧的演唱以及西洋演唱方法民族化等范畴。
从狭义上讲,民族声乐就是“民族唱法”,是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唱法。
现代民族声乐是一门独立的、具有专业音乐性质的歌唱艺术形式。
在本质上,现代民族声乐与传统民族声乐一脉相承,具有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审美习惯和艺术特征;在演唱上,现代民族声乐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唱法的精华,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声乐元素,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的新的民族歌唱形式,以民族语言为演唱基础,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为原则,表现出了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新的歌唱形式。
本文所讨论的民族声乐,属于狭义范围上的概念。
二现代民族声乐的特点现代民族声乐不只是民族与美声的结合,同时还体现在民族与通俗的结合,它是新时代民族声乐发展的产物,顺应了现代人对艺术的审美与追求。
概括地讲,现代民族声乐主要有3个特点。
1 内容的时代感和流行性。
现代民族声乐在保持了民族特点的基础上,不但在旋律上琅琅上口,在歌词上也明显地具有时代感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论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
论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论有关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民歌是与劳动人民联系最为密切、表现人民现实生活最为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
下面是小编整理提供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大家采纳!论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一、悠久的民族声乐艺术我国民族声乐是在传统民歌、曲艺、说唱、戏曲中发展起来的,它的演唱方式深深扎根于民间音乐的沃土之中,演唱内容深刻体现着不同时代人民的心声,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歌是与劳动人民联系最为密切、表现人民现实生活最为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以质朴的语言、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劳动、斗争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新的音乐体裁,如秧歌剧、新歌剧等。
中国曲艺是由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曲艺的艺术特征,是通过说唱复演故事和刻画人物形象来表现的。
它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内容,因此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一直以来受到大众的欢迎。
说唱的种类也很多,且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如:京韵大鼓、河西大鼓、河南坠子、山东琴书、陕北道情、四川清音、祁东渔鼓、东北二人转等。
它们在润腔、歌唱技法、演唱风格、发音部位及咬字吐字等的运用上,为民族声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是由原始的戏剧形式“参军戏”“杂剧”“大戏”等发展而来的。
随着我国戏曲剧种的不断成熟,相互借鉴、吸收,在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上逐渐总结出用嗓方法,也出现了不少有关演唱方法的理论文献,表演中强调以声传情,讲究语言运用中的语气、声调、语势,以达到语言感人的目的。
由于地域环境的影响,戏曲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北方嘹亮、豪放,南方婉转、细腻等。
民族声乐继承了戏曲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并在表演、声腔、吐字、韵味、技巧、声音的装饰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融合提高。
二、美声唱法的民族化歌唱这门艺术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土生土长的歌唱艺术。
民族歌曲与民间音乐
民族歌曲与民间音乐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曲调时长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和传唱。
民族歌曲和民间音乐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韵律圆润动听、给人以愉悦感受,甚至可以有效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族歌曲是指反映民族特点和生活情趣的歌曲,多为少数民族所创作,常用的乐器有马头琴、民族鼓、民族吹管等。
在不同少数民族中,歌曲的创作和演唱都有不同的形式。
其中蒙古族的歌曲以其雄浑的旋律和激昂的情感著称,曲调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节奏感,歌词用蒙古语表述,有时会配以马头琴和其他乐器来演奏。
而藏族的歌曲则以其柔美的旋律和沉郁的情感为特色,常常演唱有关神话、祈祷和轮回的故事。
同样的,维吾尔族的歌曲也具有非常丰富的样式和多样性,旋律优美,歌词动人,一般会配以弹唱自如的乐器伴奏。
不仅少数民族通过歌曲的形式表达着对自己生活情趣的演绎,汉族也有许多经典的民族歌曲,包括《茉莉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这些曲子流传广泛,深入人心,成为经常在嘉年华、新春联欢等集体活动中传唱的歌曲。
民间音乐则是指不属于古典音乐的、传统的、以口头传承为主的音乐,它强调情感性、个体性,不受限于音乐库和音乐理论等方面的规范。
最常见的民间音乐形式是乡村歌谣、山歌、茶园歌曲等,这些歌曲中常常融合着传统的古典文学和当地的民间传说。
山歌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民间音乐之一,他们通常表达对农作物、家庭、爱情等方面的建议和解释,是在日常生活中传唱的一种意见交流方式。
山歌通常用被打击的布团来演奏,因为它的共振效果能够增加音乐的和谐之处,让歌声更加动听开阔。
另有一种数量较少,不同于其他民间音乐的模式,被赞誉为“谣曲”。
“谣曲”是一种风俗音乐,过去经常在婚礼等节日庆祝活动中被演唱。
它的表达方式特别是为了呈现贺新等活动,与山歌时常出现的政治主题完全不同。
在这些活动中,演唱者通常都是由家庭成员或邻居选出来的,仍然延续着传统习俗和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身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与中国民族声乐作者: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08级声乐班徐炜然指导教师: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赵鹏程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民歌、曲艺说唱、戏曲、民族唱法引言: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他民族文化现象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里素质和审美情趣,具有强烈的民族心里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世界上所有民族,无论大小,都以其独有的民族音乐,丰富着国际乐坛,使之色彩纷呈、绚丽多姿。
一、中国民间音乐1、关于民族民间音乐什么是民族音乐?从词义上解,民族的音乐就是民族音乐。
从广义上讲,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全部音乐就是该民族的民族音乐。
在中国,应该包含自古至今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以及“西乐东渐”以后发展起来的近现代专业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音乐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
狭义的民族音乐则专指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是借其而衍生。
“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摘自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2、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民间音乐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片,具有以下特性①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从创作角度观察,民间音乐不同于专业音乐的是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
口头性是指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情之所至即兴讴歌,见啥想啥就唱啥奏啥;唱词是口头文学,音乐是口头音乐,都不用笔头书写成的。
集体性即集体创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人口头创作出“原型”后,在传播过程中经他人改造逐步定型,成为集体创作的成果。
一种是在原创作时就有二人以上参与,一人一句凑合而成,在集体劳动、集体生活中,二人对唱或集体歌唱的民歌,数人接唱的上个中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变异性是民间音乐在传播过程中被再创作时,原型发生了变异,有时是局部变异,有时因变异较大,而由母体产生了子体。
因此在民间音乐中,同一首民歌或乐曲在不同的演唱或演奏着的唱、奏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一曲多变,或许多曲调大同小异、小同大异的状况,这是民间音乐创作中变异性的体现。
②传承性和演变性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观察,民间音乐具有传承性和演变性。
传承性是传统与继承的特性,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观念、音乐形式、表现手法等,通过口传心授在世代相传中作历时性传递;这些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因素就是传统。
后代继承前代的传统,据此继续先前发展,就是继承性。
演变性是指民间音乐的传承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
在各历史时期政治、社会的变迁和战争、迁徒所引起的文化传播等影响下,在原有的传统中融入新的因素,因此民间音乐的传承是动态的,是处于不断更新和演变之中的。
民间音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演变,从而获得不间断的发展,从远古一直走到今天,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不断更新,始终焕发着旺盛的、富于活力的生命力。
③人民性和民俗性从民间音乐反映的内容来观察,民间音乐具有人民性和民俗性。
人民性指民间音乐直接反映人民的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直接表达人民的心声、感情和愿望;成文人民表达情意最直接、最有效的艺术形式,人民的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从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民俗性指民间音乐因和民俗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体现的特性。
3、民间音乐的价值民间音乐是人类音乐中作丰富的矿藏,其中蕴藏着历史上沉淀下来的无数宝贵音乐资料;它随历史进程发生、发展、演变,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具有独特的价值: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
①人文价值指民间音乐反映的历代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生活习俗等文人资料。
对人文学科(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特别在编写地方或民族史、志时,民间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广西盛传的有关太平天国的民歌,是历史事件的有力佐证。
四川九寨沟的《闹五更》是清代康熙年间“金川之役”的佐证……②学术研究价值民间音乐自身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音乐观念、形态特征、风格特点等都是音乐理论研究的对象;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有利于建立中国音乐理论体系。
诸如中国的音乐美学、律学、音乐形态学、音乐民俗学、音乐社会学、音乐考古学等等。
③审美价值民间音乐积累了丰富的优秀曲目,它们按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在流传中千锤百炼、凝聚成富有高度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有的催人泪下,令人肝肠寸断,有的令人心旷神怡,有的令人兴奋、愉悦,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④音乐创作的素材价值20世纪50年代至今,深受群众喜爱的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等,电影《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的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交响诗《嘎达梅林》……以及大量脍炙人口的歌剧,无不从民间音乐资料库中吸收了有益的营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通俗音乐,由早期模仿港台、外国风格开始,之后相继刮起了“西北风”、“东北风”,至今已涌现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二、民间音乐的分类中国民间音乐浩如烟海,形式多种多样。
(一)民歌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集体穿创作、口头创作,在口头传播中不断变异,并能表达人民心声的特点。
它源于生活,对人民生活有着广泛深入的作用。
它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
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短小精干、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1、艺术特点①诗与乐的高度结合从诗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
②长于抒发人的内心感情,具有人民性民歌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炼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2、分类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根据认识或者研究民歌的不同要求和角度,可以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①社会上常见的是按民族或者行政区划来分类。
将民歌分成XX族、XX省、XX地区。
②按历史时期可分为传统民歌、革命民歌和新民歌等。
③按民歌歌词内容,可将民歌分成劳动类、叙事类、爱情类、社会时政类、生活类、革命类、风俗类、儿童生活类等。
④目前在民族音乐理论界,在汉族民歌分类上,常用的是地方色彩区分类法和体裁分类法。
(二)曲艺说唱说唱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古已有之。
1949年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成立的“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委员会”,首次以“曲艺”一词概称我国的说唱艺术。
说唱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表演艺术的总称。
它以带有表演的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包括说故事、说笑话、说唱故事和唱故事,其中前二类只说不唱,后二类有唱有音乐伴奏,具有音乐性,称说唱音乐,又称曲艺音乐。
它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唱音乐和民歌的差别在于:民歌是人民自我抒发感情的自娱性艺术形式,而说唱音乐是以说、唱、做(即表演)来讲述故事供人们娱乐消遣的表演艺术。
说唱和戏曲虽同为表演艺术,前者是不化妆为剧中人的、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唱故事;后者是多人分角色扮演故事。
因此,说唱和民歌、戏曲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曲艺音乐的释文是:“中国音乐体裁的一种,具有以叙述性为主、兼有抒情性与语言音调密切结合的音乐特征……”这是从音乐体裁的角度对说唱音乐的解释。
1、艺术特点①说唱音乐和民歌在创作、传播、传承方面有相似之处,即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只是说唱音乐的创作多为民间艺人的创作,并有部分文人的笔头创作。
传承则以师徒相传为主。
②长于叙事,在叙事中抒情,更多地反应市民生活情趣、意识和愿望。
③文学与音乐的高度结合,说与唱的高度结合。
④简便灵活的表演形式。
2、分类①1952年叶德均先生著《宋元明讲唱文学》,从文学角度将唐宋以来的说唱分为乐曲系与诗赞系两大类。
②1960年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编《鼓曲研究》一书,将曲艺归为三大类:说故事、说笑话、唱故事。
③1964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一书,在《鼓曲研究》分类的基础上,将说唱音乐分为八类:鼓词、弹词、渔鼓、牌子曲、琴书、杂曲、走唱、版诵。
④《中国大百科全书·曲艺、戏曲卷》将汉族曲艺分为评话、相声、鼓曲、快板四大类。
(三)戏曲音乐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是以文学剧本为主体,以音乐、舞蹈、表演(含武术、杂技、舞美)等为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戏曲音乐也是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
戏曲音乐源于民歌、说唱、歌舞和器乐等,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1、艺术特点中国戏曲艺术的主要特点是:高度的综合性、强烈的戏剧性、特殊的时空光和艺术手法上的程式性。
2、戏曲音乐的组成戏曲音乐有声乐、器乐两部分。
声乐包括念白和唱腔,器乐包括不同乐曲组合的小型民族管弦乐(又称文场)和打击乐(又称武场)。
三、中国民族声乐1、民族唱法何谓“民族唱法”呢?我个人认为,如今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来讲,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同时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形式繁多,十分丰富。
而民族唱法简单地说,就是发展更新,进步了的民间民歌演唱。
它是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唱法。
这种唱法强调真假声结合,要求有较深的呼吸支托,重视声音的统一,流畅和语言的清晰,字正腔圆,讲究混合共鸣的运用和演唱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民族艺术风格。
2、中国民间音乐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民族声乐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它与传统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这处,既有联系又名有特点。
①民歌对专业音乐的影响历史上,民歌曾哺育过文人、音乐家和职业艺人,今天仍然是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养料。
“五四”以来优秀音乐家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曾从民歌中吸取了营养:聂耳的《塞外村女》、《码头工人》、《大陆歌》,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黄河谣》等。
中国具有民族风格的歌剧更是和民歌有不解之缘:白毛女的主题取材自河北民歌《小白菜》、《青阳传》、山西民歌《捡麦根》;《洪湖赤卫队》采用了湖北省洪湖地区的民歌《襄河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