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课文记叙的内容。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3、感受细腻生动的描写,了解清晰明了的思路。

4、积累词语,背诵全文。

学能目标1、培养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2、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写法。

德育审美目标1、感受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

感受古人写作语言的简约及营造广阔的想像空间的技巧。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了解写法,品味语言,培养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洛桑学艺》光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

学生:查阅有关口技的音像资料,记录整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可做口技练习,体会口技表演。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总体把握文章结构,了解主要内容,感知“善”字在全文的统领作用。

教学设计表演激趣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

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一张嘴,竟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得惟妙惟肖,令人神往,可真是叹为“听”止。

这就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艺术。

洛桑如此,那林嗣环笔下的那位口技艺人和他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整体感悟1、检查预习,把握读音。

教师范读。

朗读过程中设“陷阱”(故意读错),学生在教师朗读过程中挑错误,加以改正。

2、讨论学习,了解大意。

学生讨论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词及不同阶段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归纳: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感知语言,领悟特点。

学生从描写中找出每一个场景刻画了哪些声响,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

教师明确:(具体声响略)声音由少而多、杂,也越来越大,三个场景声音变化情形:小——大——小——大。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当我们观看一场表演时,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引导:首先确定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表演者表演的内容表演的道具观众看表演的反应师生讨论得出结论:最精彩的表演=最复杂的内容+最简单的道具+最热烈的观众反应。

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最新5篇)

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最新5篇)

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最新5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 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 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④ 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1、精心导入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 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 还可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

例如:a.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下,好吗?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看云识天气3、感知内容①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 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 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a.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初一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二、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三、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

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

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ao)、项为之强、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模板6篇良好的教学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1、理解寓言的含义;2、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

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

”其实,有失也比有得。

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

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四、体味感知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六、拓展延伸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七、巩固练习课文下的习题第二课时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

初一上人教版语文教案5篇

初一上人教版语文教案5篇

初一上人教版语文教案5篇初一上人教版语文教案1欢迎大家来到崭新的语文课堂,上次我们已经接受了小初中衔接的辅导,同学们拿到这本七年级上的语文课本也有很长时间了,已经翻阅过的请举手?你们感觉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不进入我们的课文学_,我们不妨先进行一场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的的欢迎仪式,或者说是语文学_的启动仪式。

这场欢迎仪式将分为三个主题: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二、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乐园;三、确定语文学_的目标。

切入主题之前,我首先要讲一下学_上的要求:⒈准备四本本子:①笔记本(学_日志):每一天都记号日期,记下错题、基础字词知识、上课要求、作业要求、课堂重点内容,来不及先记书上,课后整理,课下反反复复多回顾。

②作业本③听写默写本④作文本⑤课余读书摘抄本读书札记⒉准备好语文学_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⒊上课要求:①双手放桌上②除规定的讨论朗读时间外,保持教室安静,不讲和上课内容无关的话,树立公共课堂的公共意识,上课不认真不守纪律由课代表扣分记入期末总评成绩③主动答疑:课上完之后,都可以到办公室提出疑问。

⒋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字写端正,第二天到校立即上交小组长,没有做完的(包括听默写没有通过)中午到办公室检查,完成后回家预_:字词摘录、课文熟读、思考课后问题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我们看到幻灯片上特别凸显了这个“大”字,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两个字的解释是:语言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学。

它有一个很大的彰显其特色的学_范围,你的视野会变得非常开阔。

初中语文的学_内容:⒈课文:现代诗歌、现代散文、民间传说、说明文(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新闻通讯、人物传记、小说节选、微型小说、文言文、古典诗词。

人物分析、语言分析、情感分析、段落分析、语义分析、自我启发和感悟⒉语言文字基础:现代文:注音、字形、多音字、成语、熟语、造句、词义、句型、修辞、语法、标点符号。

2024年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和短语,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章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对文章情感色彩的体会和表达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流畅朗读并模仿文章的语气和语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提问讨论: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明确目标:清晰告知学生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的进入学习状态。

2. 课文学习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语速和停顿。

词汇学习:重点讲解文章中的新词汇和短语,通过例句和练习加深理解。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问解答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3. 拓展探究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角色扮演: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创新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课堂总结总结归纳: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点和学习成果。

情感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布置作业: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读后感、仿写等,巩固所学知识。

5. 反馈与评价即时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建设性的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作品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最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做到节奏分明,读准重音,读出感情,并能背诵。

2.了解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并能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复述,运用比较法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诗歌,运用比较法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老师激情导入,设计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最喜欢做的一个动作——两手大母指按在太阳穴,闭上眼睛,静静地轻揉。

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有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现在请一位同学有节奏、有感情的背诵李白的《静夜思》问:诗人看见了什么?(月光)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

3.放录音,整体感知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朦胧的宁静的静夜中,仿佛见到了模糊的天河岸边有鲛人对月流珠。

4.模仿声音,齐声朗读老师纠正字音、重音、节奏。

附板书:模糊(mó)(hu), 鲛(jiāo),怕会有/鲛人在岸5.学生自由朗读分组讨论,自由、合作、探究地学习,想想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像的诗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师生讨论归纳,板书6.配乐范读,领悟旋律配以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老师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读。

问:①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感悟到了什么旋律?(学生讨论、归纳:忧伤、迷惘、追寻……)②哪些诗句充满了忧伤?(学生讨论、归纳: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③请同学们用散文笔法叙说书中的静夜景,(学生讨论、归纳:淡淡的月光就是淡淡的忧愁,故乡的松林啊,依稀在梦中,点点落在笔下,可能身处他乡的缘故,仿佛看到了故乡的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勾起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学会运用描写手法表现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 学会运用描写手法表现情感。

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

2. 运用描写手法表现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秋天的怀念》课件、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思念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秋天、关于母爱的课文——《秋天的怀念》。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圈画出不懂的词语,勾画出好词好句。

2.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起已故的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四、深入分析1. 教师提问: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哪些情感?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对母亲的怀念、感激、愧疚、思念等情感。

五、朗读感悟1.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2. 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课文《秋天的怀念》,体会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写作指导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想对父母说的话?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写作时,我们可以运用描写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8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8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意义。

2.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方法。

能力培养点: 1.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

2.围绕中心,选取富有表现力的同类材料进行表述。

情感体验点: 体验生活,爱惜生灵,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言字词,掌握诵读方法。

背诵全文。

课型:朗读课 教学方法:采用四轮诵读的方法,层层推进不断提高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投影片、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正音、指导朗读、反复朗读。

2.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体会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如何的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请一学生讲讲。

(备学生)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可以讲讲自己童年时的快乐时光。

三、指导朗读,了解文意。

(目标1)(15分钟) 1.教师正音。

藐( )小项为之强( )鹤唳( )怡( )然 土砾( ) 壑( ) 虾( )蟆( ) 2.教师提示、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翻译课文。

(目标2)(23分钟) 1.幻灯显示,先根据课文注释完成练习提纲,再翻译全文。

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字词的识记、积累,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写作技巧的掌握。

2.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进度1.第一单元:4课时2.第二单元:4课时3.第三单元:4课时4.第四单元:4课时5.第五单元:4课时6.第六单元:4课时7.第七单元:4课时8.第八单元:4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第二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第三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第四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第五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第六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第七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7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7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7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篇一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壹五2班、壹五3班语文教学。

现将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养成语文学习的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道科学太度,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教材内容1、第一单元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状物散文。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状物类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欣赏这类文章;其次是让学生掌握状物文章的写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特征,以叙述、描写为主,学习托我=物言志或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再次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于状物之中所言之志、所抒之情,培养键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2、第二单元这四篇课文在体裁上属于传记,既有自传,也有评传,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搞清传记与写入的记叙文的关系。

介绍传记的特点、写作的手法,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名人传记,让学生受到情感教育,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3、第三单元四篇童话都具有情节曲折跌宕、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童趣十足而蕴含的主题又健康积极,真正是“寓教于乐”,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好就材。

在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同时练习学生的说、写童话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中蕴含的人文思想,熏陶、纯洁心灵。

4、第四单元本单元是诗歌,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

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现代诗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这种文体,使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话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通过朗读、背诵、比较阅读把握诗的内在感情,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5、第五单元本单元为说明文,在教学中使学生初步事物说明文档特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把重点放在说明文档语言特点、说明方法上,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认真反复阅读课文,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新编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新编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新编人教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1.2掌握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1.3学习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2学会欣赏课文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3.2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课文内容的理解。

1.3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2.1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2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下课文《春》。

2.自主学习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的生字词,并在旁边做上标记。

3.课堂讨论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分享一下你们对课文的理解。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成果。

4.课文解析现在,我们一起来解析一下课文。

我们来学习生字词。

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下这些生字词,并注意书写。

我们来分析课文的结构。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春天里的各种活动;第三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5.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春》这篇课文,了解了春天的美景和活动,感受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希望大家课后认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春》这篇课文,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课文内容,分享一下你们的收获。

2.修辞手法学习我们来学习一下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请大家找出课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写作训练4.课堂讨论写作完成后,请大家互相交流,分享一下你们的写作心得。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成果。

5.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了写作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复习导引(一)复习目标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二)复习重点1.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2.品位赏析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三)复习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强化训练以实现理解,,互动探究以寻求规律。

第21课风筝1、在本单元的5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应该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宜从多种角度加以引导,拓展思维空间。

2、训练探究文意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难点较多,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

教师教学用书里提出并解答了的九个问题,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点,可以一次性提出来;同时,在“有关资料”中精选部分有助于探究课文主题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将问题整理一下,根据材料和课文,有步骤地研究。

3、课文研读要以难为乐,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彻。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是收获,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将来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讲深讲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鲁迅的人格、胸怀。

第22课羚羊木雕1、可以分角色朗读。

2、课文从孩子的眼光和心态看待——场家庭矛盾,叙事角度和叙事语气与学生很接近,据此,教师应设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可以提问: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恰当?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发生?2、这场矛盾没有一个完满的结局,留下一个空白,正好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比如探讨人物语言后的许多删节符号所蕴涵的意味:比如指导学生分组,分别代表矛盾的三方,讨论这场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发展变化的几个层次。

4、抓住人物内心变化发展的线索。

第23课散步1、先要求学生跳读课文,思考:“文章讲述的是什么事?表现哪个方面的话题?以此来整体把握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的: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浓浓的亲情。

2、探究、品味,理解文章多样的美。

3、增强感恩意识,珍爱亲情。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探究、品味文章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难点唤醒感恩意识,激发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情境熏陶法;听、说、读、写训练法;自主、合作探究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为妈妈洗脚”广告片〕疲惫的妈妈仍不辞辛苦地为母亲洗脚,稚气的儿子也端来了一盆水,泼泼洒洒蹒跚走来,一声“妈妈洗脚”感动了多少敏感的心。

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

散文《漫步》,质朴地展现了牧歌式的情景,同样感动着你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漫步》。

二、正音、释词嫩芽( nèn ) 熬( áo )霎时( shà ) 分歧( qí )拆散( chāi ) 水波粼粼( lín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宜的安排。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异。

三、整体感知听朗读,考虑:〔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漫步。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明确:“和美”。

四、朗读、探究1、朗读课文1-4段:〔1〕、问题探究一:“我”决定出来漫步的原因是什么?〔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3〕、问题探究二:第4段写了哪些景物?你感悟到了什么?明确:景物: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感悟:蓬勃的活力,珍爱生命。

2、轻声朗读5-7段,考虑以下问题:A、漫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B、“我”是怎么解决的?C、结果又是如何?D、假设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一个?为什么?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新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新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新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的古诗和散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课文篇目:《秋天的雨》、《夜雨寄北》、《山行》、《静夜思》等;2.语法知识点:修辞手法、句子成分、词性等;3.写作训练:看图作文、描绘性写作、抒情性写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的古诗和散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秋天的雨》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感;(2)提问:你们觉得秋天的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课文学习(1)自主学习:学生自读《秋天的雨》,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2)课堂讨论: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3)重点讲解:讲解修辞手法、句子成分、词性等语法知识点;3.课后作业(1)背诵《夜雨寄北》、《山行》、《静夜思》等古诗;(2)完成课后练习题;(3)写一篇描绘性作文,题目:《我眼中的秋天》。

4.第二课时(1)检查背诵情况,巩固古诗知识;(2)讲解课后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3)课堂讨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4)写作训练: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进行描绘性写作。

5.第三课时(1)课堂讨论:如何抒情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2)写作训练:以《我的家乡》为题,进行抒情性写作;(3)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3.测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4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4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4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

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1. 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释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1 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 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

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 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

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__”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法,品析文章关键字词、语句,体会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握文章中景物特征,表达阅读感悟;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注意诵读时语调的轻重缓急,准确流利地朗读文章;3.通过诵读、批注,体会作者对美丽神奇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圈点批注”,能够品析文章关键字词、语句,感受文章的画面美,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遣词造句之妙,学习文章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技巧;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诵读赏析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反复诵读,使学生对文章的文辞美、画面美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理解;2.圈点批注,让学生在诵读理解之后,通过对关键字词、语句进行批注分析,能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3.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分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探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说到“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说“雨”是天使的眼泪,是文人墨客的宠儿。

古人写下了很多关于雨的诗歌,春雨温柔润物无声,杜甫写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千古名句;夏雨热烈动人心魄,苏轼写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传世佳作……雨在古人笔下被写得如此多情,这般美丽,那在当代诗人的眼中,它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领略“雨”的魅力。

展示课件并展示图片素材“春雨润物图、夏雨临湖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雨”的多情与美丽,激发学生对“雨”和大自然的认知兴趣,同时激起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一起看看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1
1.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1.重点: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难点:初步领悟课文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

(1)痴想(chī):
(2)隐秘:隐蔽,不外露。

(3)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4)凝成(nng):凝结成。

(5)诱惑(yu):吸引,招引。

(6)喧腾(xuān):喧闹沸腾。

(7)漫湿:水满湿润。

(8)枯干(kū):失去水分,没有水。

(9)一瞬间(shn):一眨眼之间。

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

1992年去英国。

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2.导语。

童年时代,每个人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我们可以从诗中找到答案。

三、正课
1.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老师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课文。

5.探究质疑:“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讨论并归纳;“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

6.探究质疑: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7.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讨论并归纳:“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8.探究质疑:“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

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第二课时
9.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讨论并归纳: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

10.探究质疑: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诗中的“山”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比喻重重困难。

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难,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境界才能实现。

11.探究质疑:“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讨论并归纳:“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

山那边是海。

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

12.探究质疑:为什么说一座座山顶会“诱惑”着我?
讨论并归纳: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13.探究质疑:“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
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

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

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

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

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