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化观PPT课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PPT演示课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PPT演示课件
列宁谢世后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 次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把“马克思 主义”与“列宁主义”合称为“ 马克思列宁主义”。
7
2、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来说,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
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
从广义来说,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
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中国化和发展
了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
8
150 多 年 来
,马克思主义传遍全
球,深刻地改变了人
类社会,极大地推动
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的发展
马克思
主义对世界的影响,
不仅表现在社会形态
的变化,而且更深刻
地表现在人们观念的
变化上。 9
20世纪末,在英国BBC举办的 全球性评选活动中,马克思被评为“ 千年思想家之首”。这些发人深思的 现象告诉人们:马克思活在现实世界 中,也必将活在未来世界中。
10Biblioteka “马克思比我们一切 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 ,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 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 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 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 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 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
-1-1 -
马克思理论提出的背景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开始于十六世纪 或更早些,十八世纪后半期,在英国的进展已经很显著 了。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 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 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 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 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 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 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 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 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 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一般认为,蒸汽机、煤、 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

《马列文论》课件

《马列文论》课件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01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反映与建设的工具。
02
文学具有阶级性,无产阶级文学是为无产 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工具。
03
文学具有党性,无产阶级文学是党的文学 ,是党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04
文学具有民族性,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是 无产阶级文学的重要特征。
毛泽东思想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文艺为 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了文学的人民 性和革命性。
斯大林主义时期,斯大林提出了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强调了文学的 民族性和人民性。
古典马克思主义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 提出了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观点,强 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阶级性。
列宁主义时期,列宁提出了文学的党性 原则,强调了文学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 地位。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在社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 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和思想内容,能够影响 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提高人们的审美 能力和思想觉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塑造典型人物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典型人物是历史的产物,要求作家在创作 中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历史进程和人民心声。
表达无产阶级立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要求作家在创作中表达无产 阶级立场,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探讨文学作品 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和阶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列宁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列宁 PPT课件
11
第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文艺遗产放在一 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指出它的历史意义 和局限进。列宁认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 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 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正是把 托尔斯泰的学说和作品放在他所处的186l一1905年 这期间俄国社会历史范围之内考察评价的。肯定托 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反映了时代特点,反映 了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动力,它的力 量和弱点,反映了宗法农民的情绪和要求、弱点和 缺陷。同时还指出时代使托尔斯泰学说具有空想的 性质和反动的一面。
2 无产阶级文学的党性原则
3 A 写作事业是无产阶级整个事业的一部 分
4 B 自由的写作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 务
5 C 党的出版物必须接受党的监督
6 D 写作事业具有特殊性
2
列宁
斯大林
3
二 列宁论列夫·托尔斯泰
1 写作背景
2 A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及其创作
3 B 俄国的历史上三次革命:1825年的贵 族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的农民资产阶级 革命;1905年无产阶级革命
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即使是不发达
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被剥削
劳动群众”
13
“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的社 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但是每个民族也都有 资产阶级的文化”
3 列宁关于“两种民族文化”学说的现实意 义:在对待古代和外国文学遗产的时候, 要反对复古主义的同时也要反对虚无主义 的倾向
12
三 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
四 《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
1 写作背景:20世纪初即第一次世界大战 前夜,欧洲战云密布,俄国革命转入低 潮,在文化战线上许多资产阶级学者鼓 吹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化”,其实质是 资产阶级的骗局,具有欺骗性和反动性, 列宁写作此文正是要批判这种观点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非常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胡文莉 2017年11月9日பைடு நூலகம்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基石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 学基石。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得以存在与发 展的哲学基石。马克思、恩格斯在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揭 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 持从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出发,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0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地位
0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基石
0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政治立场
04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价值目标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 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是一种 科学的、唯物的文化观。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唯物史观为基点,从世界观的 层面来认识和审视社会文化现象,为人们进一步研 究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律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范式。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基石
(一)实践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根本属性 (二)批判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精神实质 (三)发展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显著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政治立场
• 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政治立场 • 所谓“政治立场”,就是人们在观察、分析、处理和解决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基石
• 对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 “哲学正变成文化的活的灵魂”这一富有思辨性的观念。 因而,从哲学视角来解读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其实践 属性、批判属性和发展属性进行哲学层面上的学理分析, 是我们科学理解、准确把握和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 思想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文化观

马克思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基础的一种关于文化本质、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观点。

它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是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创造了文化。

文化的发展与物质基础紧密相连。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影响着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

2. 文化具有阶级性: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文化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观念。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矛盾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通过文化加强对无产阶级的统治;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致力于创建反映自身利益和需求的文化。

3. 文化具有民族性: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

同时,无产阶级文化具有国际性,它旨在消除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隔阂和对抗,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4. 文化具有历史性:文化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的发展受到社会制度、生产力、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无产阶级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代表着先进性和科学性,是对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

5. 文化的革命性和批判性:马克思主义主张对旧文化进行革命性的改造,以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核心特征,它要求人们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对资产阶级文化及其观念进行彻底的揭露和批判,为无产阶级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总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强调文化的社会性、阶级性、民族性、历史性和革命性,为无产阶级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较少使用“文化”概念。

查阅2009 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仅有十八处。

对“文化”一词在全集中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后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马克思把文化当成一个一般的、不证自明的概念使用; 第二,在马克思的文本中,文明使用的频率大大超过文化,而且,在相当的程度上,他所说的文化也就是指文明。

首先,文化概念等同于文明概念,文化泛指人类文明。

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恰恰证明对私有财产的这种扬弃决不是真正的占有。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

”其次,将文化概念限定在文艺领域,用“文学”、“文艺”、“艺术”等词直接表达现在的文化概念。

例如,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说:“……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第三,在比艺术领域和知识教育水平更为宽泛、抽象和处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意义上使用,此时的文化是和意识形态相似的一个概念。

例如,马克思恩格斯都不止一次地使用过“文化斗争”这一概念。

从文本考察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多种意义上使用“文化”一词,他们对文化的基本观点是通过“文明”、“文学”、“艺术”、“观念”、“思想”、“精神生产”、“精神生活”、“意识形态”等概念来阐发的。

马克思文化观的一大贡献就在于实现了研究精神文化问题方法论的重要变革,使研究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这主要体现在把文化与经济、政治看做有机的整体,把精神文化问题的研究与经济、政治的分析相联系,注意文化的整体性的把握。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PPT精品文档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PPT精品文档
知行观和矛盾观

结论

1、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必须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轻视背 离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和孤立研究 马克思主义。

2、正确对待中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批判继承。 尊重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老子. 道德经[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9 3、郭齐勇.中国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9 4、林晓燕.文化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J].理论导刊. 2019年03期

Hale Waihona Puke 2、民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社会的 主人,自身的主人,突出人的主体价值和 主题作用。


儒家的人本意识学说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 人的存在具有其他物不可比拟和取代的地 位和价值。“天地万物,唯人为贵”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 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 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 覆舟。 ———《荀子·王制》

从很大程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
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向联系、与
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冲突、融合和发展的
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哪些文化交流、融 合? 如何交流、融合的呢? 有没有冲突?

《辞海》解释“文化”:
广义上说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综合。 狭义上说是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适应 的制度、思想和风俗等。

马克思主义文论课件

马克思主义文论课件


1、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文艺观:艺术生产 论、艺术意识形态论、艺术掌握论、艺术 发展论;(2课时) 2、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现实主义文论、悲 剧论、文学创作论和批评观等等(3课时) 3、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时俱进的发展:形 成了两条基本线索。东方:俄苏的列宁主 义文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的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文论);(3课时)
关系,
强调文学的现实功利性:文学对现实的政治、经济、文 化等的重要影响。


阶级性问题,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功利性的文学观与马克思主义特定视角的关系。 功利性文学观的局限性。 不同时期对文学的地位的不同认识。

强调审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 意义。

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审美活动 的终极意义、异化及其克服
相互限定,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防止片面理解马克
思主义,文学理论某个特征导致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反映论的文学观如果不加限制,会走向缺乏价值关
怀的自然主义;

工具论文学观的恶性膨胀,则曾经使马克思主义文
学理论的现实主义品格,又容易忽视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唯物论性质及对科学性的追求。




第一,“美的规律”指的是对象的完美的、适宜的、全面的 尺度。 第二,“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与“美的规律”不是等同的。 前者是对人的实践特点的表述,后者则是指对象固有的特征。 二者不能等同和相互代替。 第三,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人还 能进一步按照对象的“内在尺度”衡量对象,表明了人的生 产实践是一种自由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第四,美与“美的规律”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美是人的实 践活动的创造品。美有“美的规律”,人“按照美的规律” 可以创造美、美的产品。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形象地再 现,是主客观的统一。而“美的规律”则是客观的规律,是 对象世界的矛盾运动的表现。“美的规律”是不能创造的, 只能发现它。不能用美的本体论代替美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导论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导论ppt课件

马克思哲学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诞生
近代形而上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空想社会主义批判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套用科学语言,理论层次可分别对应于 语义问题(意义)、语法问题(论证) 与语用问题(应用),而从理论到实验 的整个框架就是语境(context)问题
内外要求
一是内部可靠性,或逻辑证明,是为确 立理论的必要条件
二是外部有效性,或实验证明,是为确 立理论的充分条件
而确立理论的充要条件,就是必须同时 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具体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以理论 体系不断的自我更新和研究方法的自我改进,科学揭示 社会历史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 ,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 观的人民利益标准,反对一切形式的主观主义。
框架
一、文化背景 二、原型方法 三、系统方法 四、逻辑方法 五、历史方法 余论
一、文化背景
纵向考察 横向比较
纵向考察
近代科学的起源 “科学革命”的伟业 启蒙运动以后,科学向社会领域扩展,
向精神领域延伸 科学技术化,科技社会化,是科学主导
现代社会的物质/精神力量所在
牛顿著名的 《原理》
理论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时过境迁,分别考察理论,譬如不同时 期的社会主义理论满足可靠性而不满足 有效性,或者有效性满足了可靠性却不 满足的情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文化观马克思主义概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核心,通过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其中,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概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出发,深入探讨其核心内容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概述马克思主义将文化视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文化是由人类社会的生产和交往活动所创造的,并且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强调文化的阶级性和与社会经济结构的一致性。

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中,文化被看作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文化不仅仅是个别人的思想和精神活动,更是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和共同实践的结果。

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与经济基础存在着密切联系,文化不是超结构,而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还强调文化的变革,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会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核心内容1. 文化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中,文化与经济基础密不可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基础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制度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

2. 阶级性和阶级斗争文化是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表现。

在不同的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具有资产阶级的特点,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则应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化。

3. 人民大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认为人民大众是创造文化的主体,他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大众应当是文化创新的主体,通过广泛参与文化生活和活动来培养和发扬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的进步。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意义和现实价值1. 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框架。

走进历史伟人马克思的世界ppt课件

走进历史伟人马克思的世界ppt课件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 气势磅礴,站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 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前,运用马 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深刻地分析 和破解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为我 们未来直到2020年前完成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乃至整个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 指出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发展道路。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命运和出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民族化、当代化、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பைடு நூலகம்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出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发展、壮大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关。 是否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能力也是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的重要体现。能 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和原则,能否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新发展,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我们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不断提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能力。能否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关 系到我们党能否保持先进性的问题。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 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理论和 路线方针政策关乎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 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所以,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 一个重要任务。
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 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 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 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吸取G.W.F.黑格尔哲 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 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他们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同时批判地继承法国资产阶 级历史学家J.-N.-A.梯叶里、F.-A.-M.米涅等人的阶级斗争思想,创立了历史唯 物主义。马克思1841年柏林大学毕业后,在报刊上发表革命民主主义言论。 从1842年10月至1843年 3月担任《莱茵报》主编,尽力为劳苦大众申辩。他 在实践中第一次遇到要针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促使他去研究经济问题。恩格 斯于1842年底到达英国后也注意研究政治经济学。他们从英国资产阶级古典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D.李嘉图的著作中吸取劳动价值论而摈弃其掩盖资本家 剥削的理论,发现剩余价值剥削的秘密,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 1842年起他们研究C圣西门F.-M.-C.傅立叶和R.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从1843年起分别在英国、法国参加工人运动,通过亲身实践转向工人阶级立 场,并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动揭露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天才 预测中吸取合理因素而摈弃其唯心史观和空想部分,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列文论》课件

《马列文论》课件

列宁对文艺的阐述
列宁认为文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革命,文艺是为了 服务人民阶级利益。
高尔基的文学批评
高尔基认为文学应该深入人民群众,反映大众生活 和共同利益。
中国马列论
1
鲁迅文艺思想的形成
鲁迅是中国文艺革命的先驱,他提出了“文学的社会化”的观点。
2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
毛泽东认为文艺应该为工农兵服务,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
当代马列文论更注重对当代社会、文化、科技变革 的批判和反思,并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变迁过程中 文艺的反映和应对。
结论
1 马列文论的价值与作用
马列文论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使文艺与人民有了更紧密的关系。
2 马列文论的启示与思考
马列文论启示我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理念,不断深化和发展我国文艺的马 列化道路。
盖达尔从影像美学的角度阐 述了黑色电影对社会的批判 和宣泄,强调艺术对社会的 反哺作用。
阿多诺的“审美理论”
阿多诺认为审美是对理想社 会的向往,艺术创作是人类 与他民族精神的表现。
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马列文论
马列理论研究现状
当今对马列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具有广泛的跨学科性 和多样性,如当代艺术领域。
当代马列文论的发展趋势
《马列文论》PPT课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马列文论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以及对当代文艺现实的启 示和思考。
马列理论基础概述
马克思主义与文艺
文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领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
政治与文学关系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作品,还有着深刻的政治含义。
初期马列文论
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的看法
马克思认为文艺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产物,文艺创作 应该为人民服务。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课件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课件

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过度解读与评价
解读过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解读往往过于强调其反叛和颠覆性,忽视了其 中的创新和实验性。
评价过高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评价过高,将其视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彻底颠 覆和超越,忽视了其中的问题和缺陷。
PART 05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未 来发展
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
哲学与社会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可以与哲学和社会学进行交叉研 究,探讨文学与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的关系。
文化研究
结合文化研究的方法,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文 化意义和价值观念。
心理学与文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作家的创作动机和作品人物的心 理活动,揭示文学作品的深层心理结构。
对全球化时代的适应与调整
定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强 调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结合,并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和修正。
特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强调意识形态、文化和心理层面 的分析,同时也关注工人阶级和其他社会群体的主体性和解放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文学作品来揭示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动态。
促进跨学科研究
03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促进了文学、文化和社会学之间的跨学科
研究,推动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PART 04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局 限性
过于强调阶级意识与政治立场
阶级意识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过于强调阶级意识,认为文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忽视了文学的其他价值和功能。
1 2 3
20世纪初欧洲社会政治背景 一战后欧洲社会动荡不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 运动高涨,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学习马克思主义PPT模板-2024鲜版

学习马克思主义PPT模板-2024鲜版
9
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指导人们正确地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高思维能力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提高 人们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
合、判断、推理等能力。
促进个人成长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自由全 面发展,有助于个人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
个人成长。
2024/3/28
10
0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024/3/28
11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交 换价值
02
01 03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04
2024/3/28
05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12
剩余价值学说与资本主义剥削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实 现过程
03
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8
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与挑战
2024/3/28
左翼政党的联合与合作 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冲击
29
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与挑战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民主制度与社会主义的融合问题
2024/3/28
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2024/3/28
学习马克思主义PPT模板
2024/3/28
1
CATALOGUE
目录
2024/3/28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发展 •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PPT课件(2024)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PPT课件(20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024/1/30
22
06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应用
2024/1/30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应用
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 了理论支撑和哲学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深入人心。
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全社 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的良好风尚。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推动文化事业全 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024/1/30
2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用
03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 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推动建立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 生态环境。
2024/1/30
26
07
总结与展望
Hale Waihona Puke 2024/1/3027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意义及影响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无产阶级革 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 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16
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的概念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 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 价值。

马克思主义五观之民族观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五观之民族观ppt课件
5
民族政策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首先必须了解 党的民族政策体系,并认真遵守执行。
(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二)、民族识别政策
(三)、少数民族社会改革政策
(四)、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六)、保障杂居、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
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6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首先必须了 解党的民族政策体系,并认真遵守执行。
(八)、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九)、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事业 政策 (十一)、民族人口政策 (十二)、民族文化教育政策
(十三) 、对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的统 一战线政策
7
今年69岁的新疆奇台 县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阿 力马洪和丈夫阿比包(去 世)共养育了19个不同民 族的孩子,其中10个孩子 是他们收养的汉、回、维、 哈4个民族的孤儿,加上塔 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 婿、儿媳,全家共由6个民 族组成。阿尼帕夫妇以博 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人 间至真至纯的旷世奇爱。 2009年2月28日,阿尼帕 获得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 亲称号。
马克思主义五观之 民族观
1
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朵花
2
马克思主义“五观”
3
一、马克思主义“五观” 的内容
祖国观 民族观 宗教观 历史观 文化观
4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 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 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 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8
向民族团结的楷 模致敬,并说一 句话来表达自己 的崇敬之情。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基石
(一)实践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根本属性 (二)批判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精神实质 (三)发展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显著特征
.
6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政治立场
• 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政治立场
• 所谓“政治立场”,就是人们在观察、分析、处理和解决有 关社会问题时所处的政治地位及其所持的政治观念与政治 态度。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创立和发展唯物史观和科学 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科学唯物的群众史观,认 为人民群众的意愿、利益从根本上体现和决定着整个社会 发展的未来方向,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发展的推动主体和社 会历史的创造主体。
.
11
非常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胡文莉 2017年11月9日
.
12
科学的、唯物的文化观。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唯物史观为基点,从世界观的
层面来认识和审视社会文化现象,为人们进一步研
究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律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范式。
.
3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基石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的哲学基石。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最根 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得以 存在与发展的哲学基石。马克思、恩格斯在运用唯 物史观分析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 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从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出发,
.
9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政治立场
• (一)阶级属性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政治目的 • (二)人民属性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服务对象
.
10
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价值目标
• 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价值目标 (一)文化解放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价值目标的起始点 (二)文化塑造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价值目标的过渡点 (三)文化发展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价值目标的终极点
.
4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基石
• 对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提 出“哲学正变成文化的活的灵魂”这一富有思辨性的 观念。因而,从哲学视角来解读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对其实践属性、批判属性和发展属性进行哲学层面 上的学理分析,是我们科学理解、准确把握和有效 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逻辑 起点。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
1


0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地位
0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基石
0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政治立场
04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价值目标
.
2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
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场
•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马克思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所有理论和政策
都要围绕其政治立场和服务对象来制定和实施。所以,作
为无产阶级运动产物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也应确立和坚守
这一鲜明的政治立场,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提供信念支撑与理论支持,进而不断推动无产阶级解放事
业向前发展。
.
8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政治立场
• 在这里,我们需要指出,从政治立场方面来解读马 克思主义文化观,就是要明确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 阶级属性和人民属性。阶级属性明确了马克思主义 文化观的政治目的,人民属性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文 化观的服务对象,两者是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 想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条主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