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ppt课件
23
(4)黑格尔哲学的成就和它的历史 地位
----“哲学在黑格尔那里终结了”
第一个成就,在于它集以往哲学之大成,涉及到 广阔的领域,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大厦里面有 无数珍宝。
第二个成就,为哲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途径— —建立包揽一切的体系是错误的。
24
4、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的出现(11—18)
黑格尔 (1770-118331)
1、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1—2)
“正象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一样,在 十九世纪的德国 ,哲学革命也作了政 治变革的先导。”(2段开头)
14
两个哲学革命的不同:
法国哲学革命
旗帜鲜明,而德国 哲学革命却是藏头缩尾、
掩掩盖盖的,它的革命
由此使得在两国哲学
革命中哲学家和哲学著
“但是这里必须指出一点: 黑格尔并没有清楚地作出如上的阐述 的”。(8段)。因为按照传统,哲 学家必然建立一个穷尽一切的绝对真 理的体系,黑格尔也遵循了这个传统。
20
(2)矛盾表现
一方面,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限发展 的,而他的体系则是唯心主义的,不是 事物的发展,而是“绝对观念”的发展, 而“绝对观念”的发展不是无限的,而 是有一个终点。
主讲:李玉良
1
内容介绍 一、恩格斯为什么要写这部著作? 二、这部著作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是
什么? 三、学习这部著作有何意义?
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 古典哲学的终结》
又称《费尔巴哈论》(以下 简称《终结》)。
恩格斯写于1886年,最初发 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杂 志《新时代》刊物上(第四 期·第五期)。
费尔巴哈(1804~1872年)德国古典哲学最后的 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 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等。在他 的著作里,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 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 资本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 主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 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始终未能摆脱机械 唯物主义的缺陷。
(4)黑格尔哲学的成就和它的历史 地位
----“哲学在黑格尔那里终结了”
第一个成就,在于它集以往哲学之大成,涉及到 广阔的领域,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大厦里面有 无数珍宝。
第二个成就,为哲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途径— —建立包揽一切的体系是错误的。
24
4、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的出现(11—18)
黑格尔 (1770-118331)
1、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1—2)
“正象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一样,在 十九世纪的德国 ,哲学革命也作了政 治变革的先导。”(2段开头)
14
两个哲学革命的不同:
法国哲学革命
旗帜鲜明,而德国 哲学革命却是藏头缩尾、
掩掩盖盖的,它的革命
由此使得在两国哲学
革命中哲学家和哲学著
“但是这里必须指出一点: 黑格尔并没有清楚地作出如上的阐述 的”。(8段)。因为按照传统,哲 学家必然建立一个穷尽一切的绝对真 理的体系,黑格尔也遵循了这个传统。
20
(2)矛盾表现
一方面,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限发展 的,而他的体系则是唯心主义的,不是 事物的发展,而是“绝对观念”的发展, 而“绝对观念”的发展不是无限的,而 是有一个终点。
主讲:李玉良
1
内容介绍 一、恩格斯为什么要写这部著作? 二、这部著作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是
什么? 三、学习这部著作有何意义?
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 古典哲学的终结》
又称《费尔巴哈论》(以下 简称《终结》)。
恩格斯写于1886年,最初发 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杂 志《新时代》刊物上(第四 期·第五期)。
费尔巴哈(1804~1872年)德国古典哲学最后的 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 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等。在他 的著作里,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 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 资本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 主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 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始终未能摆脱机械 唯物主义的缺陷。
德国古典哲学
哥白尼式的革命:人为自然立法
• ―人为自然立法”说明人类的认识就是创造,
而决不是被动反映。这种创造不仅创造出 关于对象的知识,而且还创造了知识的对 象。当然这种创造是有限的,只能对于现 有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综合改造, 赋予其一定的形式与规律,使这些本来只 是无规律的、偶然的材料构成一个按照普 遍必然规律而存在的经验对象,从而为知 识的可靠性提供基础。
理性的限度
• 对于人类而言认识到理性的限度是理性的
一个标志,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产生 一种儹妄(Anmassung,assumption)),试图 去认识超越经验的物自体,但是对于物自体 这些存在物的最后根据(灵魂、宇宙、上 帝等),人们不可能有任何直观,也不可 能有丝毫经验,这样就会产生先验的幻象或 者二律悖反。
经验的必要性
• 如果我们超出了经验的范围,那么我们肯
定不会遭到经验的反驳。6 • 柏拉图也因为感官世界对知性设置了这样 严格的限制而抛弃了它,并鼓起理念的双 翼冒险飞向感官世界的彼岸,进入纯粹知 性的真空。他没有发觉,他尽其努力而一 无进展,因为他没有任何支撑物可以作为 基础,以便他能撑起自己,能够在上面用 力,从而使知性发动起来。7
知识(知)与信仰(思)的二分
• 我们必须悬置知识,以便为信仰腾出位置。22 • Ich musste also das Wissen aufheben,um zum • •
Glauben Platz zu bekommen. I have therefore found it necessary to deny knowledge, in order to make room for faith. 康德认为科学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人类的道德 与价值问题,“科学甚至不能解释一只毛毛虫。” 因而对于人类的实践而言形而上学是必要的。
德国古典哲学
在康德去世的1804年,出生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期的代表人物: 费尔巴哈(1804~1872)Feuerbach,Ludwig Andreas
哲学家简序
康德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 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 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 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 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 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三大批判 : “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 “实践理性批判” (1788年)“判断力批判”(1790年)。 康德的批判哲学既批判封建神学,又批判唯物论、无神论,试图调和唯 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使两者妥协。总的说来,康德哲学具有二元论 二元论的 二元论 性质。 康德的认识论具有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折中特征,既包含唯物论和辩 证法的因素,又在总体倾向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谢林 ——德国唯心主义发展中期的主要人物
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冯·谢林 (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 1775年1月27日-1854年8月20日)德国客观唯 心主义哲学家 。一般在哲学史上,谢林被认为是 德国唯心主义发展中期的主要人物,处在费希特 和黑格尔之间。解读他的哲学通常不太容易因为 它哲学中关于自然的定义总是不确定的。一些学 者认为他是伟大但又捉摸不定的思想家,因为他 在观点间的跳跃对于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来说缺 少一些将它们连接起来的力量。另一些人认为谢 林总是关注一些常见的话题,尤其是自由、绝对 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同一哲学”体系 对自然、客观世界的重视成为谢林早期哲学的起点 在谢林哲学中,哲学的根本任务是要求对绝对的理智、直观 在谢林看来人对于善和恶的自由只是上帝启示其自身作为至善的手段,而 恶和善一样也是自由的产物,所以恶是无法消除的。
西方哲学史专题五 :德国古典哲学01
康德以前,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把这一问 题推给上帝: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一致,因为这是上 帝愿意这样安排的。
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上帝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就 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17
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 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 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 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 “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 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 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作为我们感官对象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物 是已有的,只是这些物本身可能是什么样子, 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们的现象, 也就是当它们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在我们之 内所产生的表象。”
20
-“事实上,既然我们有理由把感官对象仅仅看作是现 象,那么我们就也由之而承认了作为这些现象的基础 的自在之物,虽然我们不知自在之物是怎么一回事, 而只知道它的现象,也就是只知道我们的感官被这个 不知道的什么东西所感染的方式。”
15
(一)对纯粹理性的考察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 知道什么?
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 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 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 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 是无解的。
16
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 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 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 的头脑当中?如果人们不甘于接受这一观点该怎么办? 也许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确实存在,那我们又 该怎么办?
13
--康德墓碑铭文: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 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 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 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上帝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就 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17
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 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 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 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 “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 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 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作为我们感官对象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物 是已有的,只是这些物本身可能是什么样子, 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们的现象, 也就是当它们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在我们之 内所产生的表象。”
20
-“事实上,既然我们有理由把感官对象仅仅看作是现 象,那么我们就也由之而承认了作为这些现象的基础 的自在之物,虽然我们不知自在之物是怎么一回事, 而只知道它的现象,也就是只知道我们的感官被这个 不知道的什么东西所感染的方式。”
15
(一)对纯粹理性的考察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 知道什么?
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 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 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 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 是无解的。
16
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 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 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 的头脑当中?如果人们不甘于接受这一观点该怎么办? 也许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确实存在,那我们又 该怎么办?
13
--康德墓碑铭文: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 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 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 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德国古典哲学
• 杨祖陶先生在《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一 书中,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矛盾为纲, 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 1、康德阶段:康德为了解决近代认识论中出 现的思维和存在的巨大矛盾,首先将认识与实 践割裂并对立起来,以便能在人的主观认识范 围内通过赋予认识以主观能动性而达到思维和 存在的同一。但这只是主观范围内的同一,真 正的客观存在(物自体)被宣称为认识不能达 到的,只能在实践(道德)的范围内才可以设 想。这是主体和客体的根本对立批判地揭示出 来的阶段。
• 第二个阶段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他继承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人本主义精神,用 以自然为基础的感性物质的人代替德国古典唯心 主义的“自我意识”的“人”,并在此基础上彻 底否定了“神”,从而完成了近代德国资产阶级 批判宗教的历史任务。 •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者在批判神学的同时又公开抨 击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们同情和肯定法国 启蒙运动,特别欣赏卢梭关于自由和平等的学说, 甚至还赞扬法国唯物论者批判传统神学的革命精 神。但他们又说唯物论哲学是“肤浅思想、抽象 思想,”责难唯物论挖掉了道德和宗教的“柱 石”。这就突出地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和妥协精神。
二、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一般线索
•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交织着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的矛盾和斗争。有四条主线:第一条线 是德国古典哲学同宗教神学的矛盾;第二条线是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同法国唯物论的矛盾;第三条 线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者之间的可知论和不可知 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矛盾;第四条线是德国 古典哲学中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同德国古典唯 心主义的矛盾。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实际发展过程 中,这些矛盾始终是纵横交错的。
• 2、费希特阶段:他把认识和实践统一为个别思 维主体即“自我”的能动的设定活动(行动), 认为主体的这种行动就能建立起与之对立的客体 并实现主客的同一。真正的客观存在(非我)被 他公开地取消了,实际上却仍在幕后与主体(自 我)尖锐地对立着。这是在行动的主观主义条件 下主体和客体的对立达到极端的阶段。
最新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PPT课件
2、错误:
(1)不符合哲学发展的事实 (2)不符合逻辑 (3)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
3、原因 :对庸人的偏见做了不可饶恕的 让步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 自然科学前提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 接理论来源
(1)青年黑格尔派是黑格尔哲学的分支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真正结出果 实的派别 A、马克思主义哲学按照世 界的本来面貌去理解世界,从事实本身 的联系来把握事实 B 、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记:中国药典规定硭硝的内 服剂量不超过10克,超过这 个定量就会损害人体健康甚 至危及生命,这些甚至在医 学圣典《本草纲目》中都有 记载,而你给病人一开就是 几百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什么?
胡:中国药典、《本草纲目》 根本不科学,都是胡说。硭 硝是个好东西,是个补药。 我的生命运动医学就是要整 个推翻《本草纲目》的伤寒 论。
第二,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 教条。
密立根在做实验时选择数据
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进行了著名的 “油滴实验”,第一次测出了氢比一个电子重 1836倍,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与 此同时,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学家埃伦哈夫特 也在进行相同的实验,但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 事隔60 年后,史学家发现,密立根发表的58次 观测结果,并非如他信誓旦旦所说的那样是 “没有经过选择的”,而是从140次观测中挑 选出来的!他只采集那些对他有利的漂亮数据, 而不利的数据则一概删去。
1975年,物理学家约翰·麦克格维对16634名科学家及6475名 政治家的生日做了统计,结果表明他们并不是集中在某个星座中, 而是平均分布于各个星座。
高格林的实验
把10位罪犯的出生时间寄给当地有声望的占星 术大家,不久得到准确的内容。其中一名亲手 杀害63名无辜者的马塞尔·彼蒂奥的评价是: “此人生在木星所在处女座,因而天性便对人 充满热情极富爱心。同时,此人必有聪明才智, 智慧过人,性情耿直,处事能力极强……他不 仅热爱财富,更热衷于公益事业,中感情而懂 回报,为了他人宁可牺牲自己……他热爱他的 家,是位优秀男人,其家常朋友庆贺、活动之 所。
(1)不符合哲学发展的事实 (2)不符合逻辑 (3)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
3、原因 :对庸人的偏见做了不可饶恕的 让步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 自然科学前提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 接理论来源
(1)青年黑格尔派是黑格尔哲学的分支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真正结出果 实的派别 A、马克思主义哲学按照世 界的本来面貌去理解世界,从事实本身 的联系来把握事实 B 、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记:中国药典规定硭硝的内 服剂量不超过10克,超过这 个定量就会损害人体健康甚 至危及生命,这些甚至在医 学圣典《本草纲目》中都有 记载,而你给病人一开就是 几百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什么?
胡:中国药典、《本草纲目》 根本不科学,都是胡说。硭 硝是个好东西,是个补药。 我的生命运动医学就是要整 个推翻《本草纲目》的伤寒 论。
第二,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 教条。
密立根在做实验时选择数据
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进行了著名的 “油滴实验”,第一次测出了氢比一个电子重 1836倍,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与 此同时,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学家埃伦哈夫特 也在进行相同的实验,但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 事隔60 年后,史学家发现,密立根发表的58次 观测结果,并非如他信誓旦旦所说的那样是 “没有经过选择的”,而是从140次观测中挑 选出来的!他只采集那些对他有利的漂亮数据, 而不利的数据则一概删去。
1975年,物理学家约翰·麦克格维对16634名科学家及6475名 政治家的生日做了统计,结果表明他们并不是集中在某个星座中, 而是平均分布于各个星座。
高格林的实验
把10位罪犯的出生时间寄给当地有声望的占星 术大家,不久得到准确的内容。其中一名亲手 杀害63名无辜者的马塞尔·彼蒂奥的评价是: “此人生在木星所在处女座,因而天性便对人 充满热情极富爱心。同时,此人必有聪明才智, 智慧过人,性情耿直,处事能力极强……他不 仅热爱财富,更热衷于公益事业,中感情而懂 回报,为了他人宁可牺牲自己……他热爱他的 家,是位优秀男人,其家常朋友庆贺、活动之 所。
康德 哲学.ppt
反题:没有自由,世界上的一切都服从于 自然因果律
对现象领域的规定
四、实践理性批判
人类 理性
理论理性:认识功能
自然法则
人 不得不服从
应该遵从
实践理性:意志功能
道德法则
四、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是把实践范畴引入哲学的第一人,其实 践仅限于伦理学范围
自然法则体现为以“是”为系词的叙述式, 理性法则乃是由“应该”联结的命令式
五、判断力批判
美学
康德是西方美学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从 他之后美学才真正成为独立的学科
康德的美学贡献与其审美经验无关,完全 是出于其哲学理论需要的纯粹理论思辨的 结果。
五、判断力批判
美学 审美判断不同于逻辑判断,它基于美
感而不是范畴 审美判断关涉的是主体对事物的纯粹
形式的把握,与被把握的对象没有直 接关系(事物之美与事物本身的性质 无关,而是因为它符合了主体的某种 形式,引想主观上愉快的美感)
知识以判断为基本单位,而判断就是以某种形式把不 同的表象或概念联结(综合)在一起。
综合的三重作用:直观中把握性的综合;想象中再现 性的综合;概念中认知性的综合
认识的对象只是表象,即把不同的表象结合于一身的 同一性(对象概念)→意识的同一性→自我的同一性 为其基础和前提→一切认识之最高的根据就是先验主 体的自我同一性。
先验分析论 三、纯粹理性批判
客观演绎:从自我的先验同一性出发,通 过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之间的关系说明范 畴对经验的客观有效性
自我的先验同一性:我思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 自我意识还必须以对象之综合的统一性为前提 范畴作为先验自我之综合统一功能的体现乃是
自我与对象之间的“中介” 知性范畴是形成经验对象的先天条件
对现象领域的规定
四、实践理性批判
人类 理性
理论理性:认识功能
自然法则
人 不得不服从
应该遵从
实践理性:意志功能
道德法则
四、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是把实践范畴引入哲学的第一人,其实 践仅限于伦理学范围
自然法则体现为以“是”为系词的叙述式, 理性法则乃是由“应该”联结的命令式
五、判断力批判
美学
康德是西方美学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从 他之后美学才真正成为独立的学科
康德的美学贡献与其审美经验无关,完全 是出于其哲学理论需要的纯粹理论思辨的 结果。
五、判断力批判
美学 审美判断不同于逻辑判断,它基于美
感而不是范畴 审美判断关涉的是主体对事物的纯粹
形式的把握,与被把握的对象没有直 接关系(事物之美与事物本身的性质 无关,而是因为它符合了主体的某种 形式,引想主观上愉快的美感)
知识以判断为基本单位,而判断就是以某种形式把不 同的表象或概念联结(综合)在一起。
综合的三重作用:直观中把握性的综合;想象中再现 性的综合;概念中认知性的综合
认识的对象只是表象,即把不同的表象结合于一身的 同一性(对象概念)→意识的同一性→自我的同一性 为其基础和前提→一切认识之最高的根据就是先验主 体的自我同一性。
先验分析论 三、纯粹理性批判
客观演绎:从自我的先验同一性出发,通 过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之间的关系说明范 畴对经验的客观有效性
自我的先验同一性:我思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 自我意识还必须以对象之综合的统一性为前提 范畴作为先验自我之综合统一功能的体现乃是
自我与对象之间的“中介” 知性范畴是形成经验对象的先天条件
《康德及其哲学》PPT课件
h
8
二、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登上哲学舞台的时候,正是以启
蒙主义为主导精神的近代哲学陷入困
境之时。康德批判地继承了启蒙主义
的基本精神,并且将启蒙主义推向了
一个新的阶段。康德哲学被誉为哲学
史上的一场革命,通常被人们称之为
“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上的革命意
味着哲学方向的转变,而康德的确扭
转了哲学的方向。
这就是康德所面对的哲学问题:
在一个严格遵守自然法则的世界上, 人究竟有没有自由,有没有独立的价 值和尊严。
h
6
康德说:“我坦率地承认,就是休谟 的提示在多年以前首先打破了我的独 断主义的迷梦,并且在我对思辨哲学 的研究上给我指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 方向。” 卢梭对于启蒙主义的反思则
使康德意识到科学知识的局限和自由 问题的重要意义。为了阅读卢梭的著 作,他甚至打破了自己严格的生活规 律,放弃下午散步的习惯。
唯理论则从理论科学出发,认为感觉 经验是个别、相对和偶然的,因而不 足以充当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的坚实 基础,知识乃是由理性固有的天赋观 念推演出来。
两派哲学家各执一端,展开了激烈的 争论。
h
12
休谟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观念 之间关系的知识,一类是关于外在事 实的知识。前者只要符合自己的法则 而不矛盾就一定是普遍必然的。后者 必须建立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之上,所 以这类知识只能是或然的。由此可见, 经验论的理想破灭了,唯理论的理想 也一样陷入了困境。
1770年成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
h
5
康德1770年的教授就职论文《论感觉 世界与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在他 的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 义,通常人们以此为标志,将康德哲 学划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 期”两个阶段。实际上,12年后《纯 粹理性批判》发表之时,他的批判哲 学才真正达到成熟。在康德批判哲学 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人起了重要的 作用,一个是休谟,一个是卢梭。
第六章 德国古典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时代背景:
一、经济方面:
恩格斯:“这是一堆正在腐朽和解体的讨厌的东西。没有一个人感 到舒服。国内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农民、手工 业者和企业主遭到双重的苦难——政府的搜刮,商业的不景气。贵 族和王公都感到,尽管他们榨尽了臣民的膏血,他们的收入还是弥 补不了他们的日益庞大的支出。一切都很糟糕,不满情绪笼罩了全 国。没有教育,没有影响群众意识的工具,没有出版自由,没有社 会舆论,甚至连比较大宗的对外贸易也没有,除了卑鄙和自私就什 么也没有;一种卑鄙的、奴颜婢膝的、可怜的商人习气渗透了全体 人民。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 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 量都没有。”
想象力:
想象力是天才心理机能中最活跃的力量,它始终活动在 直观的感性表象之中。康德认为:“想象力(作为生产的 认识机能)是强有力地从真的自然所提供给它的素材里 创造一个像似另一自然来。”想象力通过象征、类比等手 法,把观念的东西具体化,或者把经验的东西完全具体 化,同时,想象力是形成审美观念的重要心理因素。
第五,天才的想象力和知性两种能力之间的自由的比例 和协调是天生的,是由主体的自然本性造成的。
最后,天才除了具有卓越的鉴赏能力之外,更具有通过 表象对审美观念的传达能力。“评定美的对象作为美的对 象要求着鉴赏力,对于美的艺术自身,产生美的艺术却 要求着天才”。
三、审美理念
审美理念是康德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
第一节 康德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和德 国古典美学创始人,以《纯粹理性批判》(1781)、 《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 建立了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康德的文艺思想从属于其 哲学美学体系,主要表现在《判断力批判》中。
西方哲学史(非常全面的课件)
四、爱利亚学派
奠基人是克塞诺芬尼,主要代表是巴门尼 德和芝诺。
(一)克塞诺芬尼
批评了希腊传统的多神观念,认为神 是唯一的。在他看来,神无所不能,神是 永恒的。
(二)巴门尼德
爱利亚学派的中坚人物。他学说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讲“存在”、“真理”;二是讲“非存 在”、“意见”。
1、关于“存在”和“非存在”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三章 中世纪经院哲学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第五章 近代英国经验论哲学 第六章 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唯理论哲学 第七章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第八章 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讲清西方哲学史的对象和学习西方 哲学史的目的及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 握本课程所要讲授的内容,明确为什么 要学习西方哲学史。
具有原始的“物活论”思想。
(二)阿那克西曼德
认为万物的始基是一种比水稀薄而又 比空气浓厚无定形的东西,他把这种东西 称为“阿派朗”,意既“无限者”。
他还第一次提出了始基与万物之间关 系的必然性思想,他称这种必然性为“命 运”。
另外,他也最早提出了对立物的思想。
(三)阿那克西美尼
认为气是万物的始基。 他还用气的稀散和浓聚两种对立的性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
指公元前7至6世纪——公元5世纪希腊罗马奴 隶制社会的哲学。
产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条件:奴隶制的确定;农业和手工业进
一步的分离;自然和社会知识的积累。
思想来源:希腊神话和东方的科学知识。
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一)泰勒士
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西方哲学史上 第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提出了水是万物 的始基的观点。
德国古典文艺美学ppt课件90页PPT
(哈曼)‘康德这个人对于真理与人际关系两 者的爱好不相上下。’” • “康德是个喜好交游的人,社会性很强,不是 许多人认识的孤单、闭塞甚至滑稽的人物。”
康德
• 爱好 • 台球、打牌、吸烟 • “吸烟斗的时间也是他沉思的时间。康德为自
己订下了只吸一斗烟的准则,但据说他的烟斗 一年比一年大。”
康德
• 生活规律的变化 • 康德青年之后受好友格林(Joseph Green)
德国古典哲学
• 恩格斯《德国状况》:
• “这是一堆正在腐朽和解体的讨厌的东西。没有一个人 感到舒服。国内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 。农民、手工业者和企业主遭到双重的苦难——政府的 搜刮,商业的不景气。贵族和王公都感到,尽管他们刮 尽了臣民的膏血,他们的收入还是弥补不了他们的日益 庞大的支出。”
康德
• 学习思考 • 康德:“你们不是要跟我学哲学,而是要学习
如何作哲学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去思考 。”“刚才所读到的东西应该放在哪一个篮子 里面?”
康德
• (康德)“他对选课的学生说,他要教的不是 哲学(哲学是不可以教的),而是如何进行哲 学思考:‘哲学教育的真正方法是如古人所谓 的探索式的(zetetisch)方法(源自古希腊的 zetein),也就是‘探究’的意思。’”
• 车尔尼雪夫斯基: • “只有德国的美学才和美学之名相称。”
德国古典哲学
• 综合经验派和理性派两大美学思潮 • 康德 • 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美的无概念的普遍性,美
的无利害的愉悦性,美的无概念的必然性,美是主 观合目的的形式,美是道德象征;
德国古典哲学
• 席勒 • 美是现象中的自由,美是综合感性冲动和理性
康德
• 哲学与生活 • (康德)“他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授哲学理论,同
康德
• 爱好 • 台球、打牌、吸烟 • “吸烟斗的时间也是他沉思的时间。康德为自
己订下了只吸一斗烟的准则,但据说他的烟斗 一年比一年大。”
康德
• 生活规律的变化 • 康德青年之后受好友格林(Joseph Green)
德国古典哲学
• 恩格斯《德国状况》:
• “这是一堆正在腐朽和解体的讨厌的东西。没有一个人 感到舒服。国内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 。农民、手工业者和企业主遭到双重的苦难——政府的 搜刮,商业的不景气。贵族和王公都感到,尽管他们刮 尽了臣民的膏血,他们的收入还是弥补不了他们的日益 庞大的支出。”
康德
• 学习思考 • 康德:“你们不是要跟我学哲学,而是要学习
如何作哲学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去思考 。”“刚才所读到的东西应该放在哪一个篮子 里面?”
康德
• (康德)“他对选课的学生说,他要教的不是 哲学(哲学是不可以教的),而是如何进行哲 学思考:‘哲学教育的真正方法是如古人所谓 的探索式的(zetetisch)方法(源自古希腊的 zetein),也就是‘探究’的意思。’”
• 车尔尼雪夫斯基: • “只有德国的美学才和美学之名相称。”
德国古典哲学
• 综合经验派和理性派两大美学思潮 • 康德 • 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美的无概念的普遍性,美
的无利害的愉悦性,美的无概念的必然性,美是主 观合目的的形式,美是道德象征;
德国古典哲学
• 席勒 • 美是现象中的自由,美是综合感性冲动和理性
康德
• 哲学与生活 • (康德)“他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授哲学理论,同
第十五章 黑格尔的哲学(《西方哲学史》PPT课件)
• 1808年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担任 文科中学校长,期间完成了第二部 著作《逻辑学》(1812—1816,通 称“大逻辑”)。1816年被聘为海 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写作出版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简称“哲 学全书”,其中逻辑学部分通称 “小逻辑”),从而完成哲学体系 创建,1818年任柏林大学教授, 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 年,他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 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
二、意识
1. 感性确定性 (1)黑格尔认为,感性认识实际上是最抽象、最贫乏的知识,只能 用简单语言表达出它是“这个”、在“这里”和“这时”等关于感 性对象存在的真理,他把这样的真理称为感性确定性。 (2)他认为表达感性确定性的语言包含意谓的矛盾,“因为那感性 的‘这一个’是语言不能达到的,而语言是属于意识范围,亦即属 于本身是共相或具有普遍性的范围。”。 (3)感性的确定性说能确定的是:“这一个”、“这时”、“这里” 的语词可以用在任何东西身上,它本身是空洞的、抽象的共相。
• 辩证法的形式就其实质内容来说是否定的原则,反题是对正 题的否定,合题是对反题的否定;
• 而当合题表现为正题时,立即又会为更高一级的反题所否定, 否定原则是辩证法的轴心,正反合的三段式不过是否定原则 的表面形式。
(2)“扬弃”:
• 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的否定不是 单纯的否定,而是获得具体规定 性的“扬弃”(Aufheben)。
② 费希特肯定自我对立的非我表明自我“并不是真正自由的、自发 的活动”,更不是绝对自我。在他看来,真正的绝对是自我意识 与客观存在相统一的绝对精神,只有绝对精神才能说明范畴和世 界的矛盾运动的统一。
3. 对谢林的继承与批判
(1)继承:谢林的先验唯心论是黑格尔哲学的直接先驱。他肯定谢林看 到真实的东西或真理是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认为这是哲 学思维唯一正确的出发点。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费希特从自我意识出发来解决主体与客 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但是他最后设 定的“绝对自我”已经预示着从主观唯心主 义向客观唯心主义的转化。
4
3、谢林用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同一”来实 现对立面的同一,但是这种“绝对同一”却 不能有效说明自身的运动,具有神秘的色彩。
4、黑格尔用“绝对精神”的自否定运动来 超越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 在绝对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辩证地实现了思维 与存在的同一性。
6
二、“前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
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
A、“星云假说”——将பைடு நூலகம்史引入到自然界 的时间中,取消了牛顿世界观中的“第一推 动”。
B、“原始星云”与“原始原因”、物质世 界与生命世界、宇宙在时空上的无限性与宇 宙的中心和开端、机械论世界观与目的论上7
2、批判哲学的形成
A、对独断论的批判:
显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表现 为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的关系问题)
隐性: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自觉地突出了主体的能动作 用,对理论与实践、自由与必然、理性与信 仰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3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
1、康德明确地提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 问题,但是他的哲学最后却造成了主体与客 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系列对立。
a、在知觉之外存在着作为经验来源的“自在之 物”,在知觉背后存在着作为知识前提的“先验自 我”
b、数学和自然科学原理具有普遍必然性
关键问题:
数学和自然科学原理的普遍必然性从何而来?
哥白尼式的革命:
这种普遍必然性来自于主观的先天知识形式和原 理,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从“观念符合对象”到“对象符合观念”的转 变——“人给自然立法”。
10
三、康德的认识论
康德认识论的中心问题: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11
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
认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先天综合判断 认识从感性进到理智
12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3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在没有事先考察人类理性的范围和限度之前就 a、断定理性自身的原理和范畴就是客观事物本身 的规定, b、断定理性仅仅凭借自身力量就能认识事物的真 相和世界的根本实在, c、由此导致了理性的唯我独真的独断态度。
两种独断论:
莱布尼兹-沃尔夫体系(唯心主义独断论) 法国18世纪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独断论)
8
B、对休谟怀疑论的批判: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14
9
C、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
a、批判哲学的出发点: 在认识之前批判地考察人类理性或认识能力的形式和 原理、范围和限度——“批判哲学”和“先验哲学”
b、批判哲学的关键: 先天的知识形式与经验的知识质料相结合,才能形成 既有普遍必然性、又有新内容的科学知识。 c、批判哲学的重要前提: 由于认识的过程是一面形成知识的对象,一面形成关 于对象的知识,因此认识的范围仅限于打上主观烙印 的“现象”,而纯粹客观的“自在之物”不可知。
5、费尔巴哈用感性的人取代了黑格尔的抽 象精神,在人本主义基础上实现了思维与存 在的统一。
5
第二节:康德
一、生平及主要著述
1、四个人的影响: 牛顿与卢梭、休谟与莱布尼兹
2、三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 批判》、《判断力批判》
3、两对矛盾: 思维与存在 理性与信仰
伊尔努尔·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德国古典哲学
1
第一节:概论
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三十年战争以后的德国 封建状态——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 2、思想背景:路德开创的注重内在自由 的精神传统,从雅各布·波墨到莱布尼兹-沃尔夫主义的思辨传统。 3、英法启蒙思潮与德国虔敬主义的双重 影响:理性与信仰的关系
2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
4
3、谢林用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同一”来实 现对立面的同一,但是这种“绝对同一”却 不能有效说明自身的运动,具有神秘的色彩。
4、黑格尔用“绝对精神”的自否定运动来 超越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 在绝对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辩证地实现了思维 与存在的同一性。
6
二、“前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
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
A、“星云假说”——将பைடு நூலகம்史引入到自然界 的时间中,取消了牛顿世界观中的“第一推 动”。
B、“原始星云”与“原始原因”、物质世 界与生命世界、宇宙在时空上的无限性与宇 宙的中心和开端、机械论世界观与目的论上7
2、批判哲学的形成
A、对独断论的批判:
显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表现 为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的关系问题)
隐性: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自觉地突出了主体的能动作 用,对理论与实践、自由与必然、理性与信 仰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3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
1、康德明确地提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 问题,但是他的哲学最后却造成了主体与客 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系列对立。
a、在知觉之外存在着作为经验来源的“自在之 物”,在知觉背后存在着作为知识前提的“先验自 我”
b、数学和自然科学原理具有普遍必然性
关键问题:
数学和自然科学原理的普遍必然性从何而来?
哥白尼式的革命:
这种普遍必然性来自于主观的先天知识形式和原 理,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从“观念符合对象”到“对象符合观念”的转 变——“人给自然立法”。
10
三、康德的认识论
康德认识论的中心问题: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11
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
认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先天综合判断 认识从感性进到理智
12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3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在没有事先考察人类理性的范围和限度之前就 a、断定理性自身的原理和范畴就是客观事物本身 的规定, b、断定理性仅仅凭借自身力量就能认识事物的真 相和世界的根本实在, c、由此导致了理性的唯我独真的独断态度。
两种独断论:
莱布尼兹-沃尔夫体系(唯心主义独断论) 法国18世纪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独断论)
8
B、对休谟怀疑论的批判: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14
9
C、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
a、批判哲学的出发点: 在认识之前批判地考察人类理性或认识能力的形式和 原理、范围和限度——“批判哲学”和“先验哲学”
b、批判哲学的关键: 先天的知识形式与经验的知识质料相结合,才能形成 既有普遍必然性、又有新内容的科学知识。 c、批判哲学的重要前提: 由于认识的过程是一面形成知识的对象,一面形成关 于对象的知识,因此认识的范围仅限于打上主观烙印 的“现象”,而纯粹客观的“自在之物”不可知。
5、费尔巴哈用感性的人取代了黑格尔的抽 象精神,在人本主义基础上实现了思维与存 在的统一。
5
第二节:康德
一、生平及主要著述
1、四个人的影响: 牛顿与卢梭、休谟与莱布尼兹
2、三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 批判》、《判断力批判》
3、两对矛盾: 思维与存在 理性与信仰
伊尔努尔·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德国古典哲学
1
第一节:概论
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三十年战争以后的德国 封建状态——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 2、思想背景:路德开创的注重内在自由 的精神传统,从雅各布·波墨到莱布尼兹-沃尔夫主义的思辨传统。 3、英法启蒙思潮与德国虔敬主义的双重 影响:理性与信仰的关系
2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