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韩东:太多的词语被污染了

合集下载

温情的寓言生命的故事——韩东《我们的朋友》细读

温情的寓言生命的故事——韩东《我们的朋友》细读

温 情 的 寓
生 命 的 故 事
韩东 《 我们 的朋友 》 细读
● 齐丽梅 张 鹏
握 ,并把戏剧创作 的意念在 舞台美术设计 中 充分地体现和深化 。上海戏剧 学院周本义 教 授设 汁的作品 《 》中,把 整个文本丰 富的 蛾 表现力、对演员和角色思维 的理解 以及个性 塑造 , 美设计深沉 的哲理性 的形象构思 和 舞
年戏剧危机的原因之一吗?过度强调戏剧 教 域情感 天地之间 ,令我们胸 中涌 出阵阵感动。 育 的政治功能 ,用所渭的深刻 的方式去 教育 韩东说过 ,“ 写诗似乎不单单是技巧和心智的活动 , 它和诗人 的整个生命有 关。 (《 者 ” 作
和揭示本质 ,作品往往脱离观众 。没有 了观 的话 》 )这种眷顾 生命的诗论 主张也是韩东主盟的 “ 他们 ”社 的共 同心声 。韩东 与 “ 他们 ”高 众 ,戏剧何来生存 的余 地。作为一个视 觉艺
整体把握 ,使该剧构成 了一 个 比较有机 的整 体样式 。
求新求 异的艺术手段有 机统一于文本 内 涵的阐述。和思维敏捷 、整 体把握能力 的导 演的合作也能使设计 师的好的创意得 以淋 漓
《 我
们的朋友》这首诗 的风调与韩东笔下很多被诗评家所说 的 “ 倦、枯淡 ,在平 静 慵
的外表下潜藏着 阴沉 的绝望感”的诗作有所不同,它如一阵 阳春 -A的惠风 ,吹 - 拂着令人陶醉的温情 , 给我们渐趋干涸萎谢的心灵一种 润物无 声的慰藉 。我们 沉
尽致 的发挥 , 使得戏剧 的本 休产生更大 的生 命力和 震撼 力。舞 台设 计 作 为一 利视 觉 艺 醉于诗 中构建的情感的立体 空间,我们感 受到弥漫 于诗 中的平 淡却真挚 、看似 随意却充满 宽 ・
以忘怀 。该剧用喜剧 的形 式来表现 当代 人在 点缀。而在此诗当 中,一个 善 良、体贴 、温柔 、热情 的 “ 好妻 子”形 象在 开篇便 款然 出现 , 人性与兽性的压抑与冲突中所引起 的悲删命 且成 为整个故 的结构核心与叙述脉络 。一个懂得 “ 理解与尊重 ” ,一个不 吝于 “ 与同情 ” 爱 运 。设计师充分理解 了剧本 的内涵,以一部 的 主人使家庭充满温馨 , 女 使那些 “ 命途 不佳” 的 身汉找到一 个可 以流 泪可 以诉说 的栖 身 打开 的笔记本电脑为主要造 型元素 ( O 9 年代 -  ̄ 最时髦 的流行语 言 ) ,该剧 的人物 调度 、场 之所 。-X恩爱的夫 妻、一 个可爱 的儿子 ,接纳 了那些 漂泊孤 独的灵 魂。这样 的写法殊 于传

[转]韩东《你见过大海》赏析

[转]韩东《你见过大海》赏析

[转]韩东《你见过⼤海》赏析韩东《你见过⼤海》赏析(2007-07-28 14:50:46)转载▼标签:韩东分类:好诗赏析刘春⽂化《你见过⼤海》◎韩东你见过⼤海你想象过⼤海你想象过⼤海然后见到它就是这样你见过了⼤海并想象过它可你不是⼀个⽔⼿就是这样你想象过⼤海你见过⼤海也许你还喜欢⼤海顶多是这样你见过⼤海你也想象过⼤海你不情愿让海⽔给淹死就是这样⼈⼈都这样李青果赏析:本诗以海为喻,揭⽰⽇常所见与⽂化想象之间的反差和我们与世界真实联系的空缺。

诗的开篇就指出了全诗的中⼼话题:“见”和“想象”这两种与⼤海发⽣联系的⽅式,及两者间可能存在的冲突。

“见”即亲历,是⽇常⽣活的直接体验;“想象”是虚构,是⼀种⽂化参与意义⽣成的⽅式,然后诗歌写到我们⼀般体验⼤海的⽅式,先想象,后亲见。

从第九⾏开始,诗歌的叙述从两种与⼤海的联系⽅式转到主体与⼤海的关系,由于我们只能想或看⼤海,由于我们只是与⼤海建⽴了⼀种外部的和虚构的联系,所以我们终究⽆法像⽔⼿那样接近⼤海,因此我们也⽆法更多地说出⼤海。

这样,主体与⼤海就构成这样两种关系,⼀种是见和想,它使⼤海成为⼀⽚审美的风景——“也许你还喜欢⼤海”;⼀种是进⼊⼤海,但结局是被淹死,事实上⼜形成了对⼤海的另⼀种想象,这种想象⽐见和想更恐怖,因为它是接触到真实就意味着死亡。

所以,我们与⼤海之间事实上不存在任何真实的关系。

这⾸诗在⼝语式语⾔的运⽤上堪称经典,特别在语⾳上,它通过“你”、“见”、“想象”和“就是这样”的反复使⽤,造成快速的节奏和回环的旋律,表明⼝语词汇也能达到丰富的表达效果。

从篇章上看,这⾸诗篇幅短⼩,结构简洁⽽意蕴丰富,它表明现代汉语也能像古代汉语那样,在简短的篇幅中容含丰富的内容。

(转⾃《诗歌经典鉴赏》)。

对真实的还原——谈韩东《有关大雁塔》

对真实的还原——谈韩东《有关大雁塔》

读·闻·观121《有关大雁塔》是中国第三代诗群核心诗人韩东的代表作。

韩东一反朦胧诗崇高宏大的语言风格,使用平实的、生活化的语言,对诗歌中被赋予太多意义的意象进行还原,以使大雁塔作为真实的存在而再现。

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诗坛还是朦胧诗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朦胧诗带着浓郁的浪漫主义对之前的文学进行批判与反思。

朦胧诗将属人的情感、理想注入意象,在诗歌中人们看到了遥远却仿佛触手可及的理想。

然而,朦胧诗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也使诗歌渐渐远离它的发源地——生活,诗歌成了少数人迷狂的所在。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韩东的诸多诗歌应时而生,针对朦胧诗进行解构与批判。

《有关大雁塔》便是这些诗歌中极为重要的一首。

一、对意象的还原大雁塔是西安古城著名的景点之一,自唐朝建塔以来,便有传奇故事相伴。

而历代骚人墨客也为大雁塔写下了许多传唱至今的诗词。

当代诗人杨炼便写过一首长诗《大雁塔》。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一位久经沧桑的历史见证者的姿态,面对广阔无边的大地,面对浩瀚的历史长河,也面对自己的灵魂。

大雁塔在诗歌中得到升华,成为身经百战、历经沧桑的战斗者,成为作者崇高的影子。

然而韩东恰好看到在这首诗中,大雁塔作为西安古老的建筑,它所代表的不再是伴随着无数西安人一起成长、一起生活的大雁塔了,而是作为杨炼本人理想抱负、情感意志的象征。

“大雁塔”的本真性被消解了,就如同海德格尔笔下的“农鞋”一样,农鞋不再是一位每日穿它劳作、沾满泥土的农夫的农鞋,而是作者现象学“还原”后生搬硬套式的存在主义解读。

理念式重构之后,大雁塔便不再为大雁塔了。

在杨炼的大雁塔中,饱含的理想、抱负、情思,竟未有为真实的大雁塔留下一丝存在的空间。

韩东写就《有关大雁塔》一诗,正是对杨炼《大雁塔》的回复。

《有关大雁塔》里,大雁塔不再是朦胧诗中高大的见证者,作者通过消解权威与个人英雄形象来消解大雁塔被赋予的种种意义,将大雁塔还原成日常生活里的那个建筑。

所以,诗歌一开始,便开始询问“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被污染的语言现代文阅读答案

被污染的语言现代文阅读答案

题目阅读议论文《被污染的语言》,完成下面小题。

被污染的语言高低杠①最近几天的社交媒体,差不多都被“后浪”这个词刷屏:以“前浪”和“后浪”两个词,代表所谓的“老一代”和“年轻人”。

②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含义逐步简化,最后直接使用”的语言处理方式,开始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乃至日常生活中泛滥,让我们的语言和思考日渐分离。

所谓“语言污染”,或者说“语言腐败”,也就此产生。

③“语言污染”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语言学家陈原就已经在《语言与社会生活》中提出,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语言,其实是可以被污染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看起来很正确,但实际上已不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那么语言有什么用呢?这是我们经历到的一种污染灾难。

”④被污染的语言,是什么样子的?⑤最容易被观察到的特征,是语言丰富性的丧失:一些简单化、符号化、便于记忆的词汇被大量使用,概括的却是一些复杂到并不适用的事物,比如人类社会,人的思想。

个人领域的简单化的语言习惯泛滥成灾,我们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力就会变得匮乏。

而在公共领域,则会导致公共讨论和公共理性的缺失:分析事实、提出观点,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进而寻求更多人的认同,如今,这样的正常实践却被“带节奏”和“夹带私货”等词汇遮蔽。

⑥语言污染的第二重特征,是一些词汇的词义变得歪曲或空洞。

本来,对于任何一门语言来说,词义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是再正常不过的规律。

然而,如果这种变化带来的改变,是让我们的认知更加狭隘而不是更加丰富的时候,语言的污染,或者说腐败也就发生了。

⑦是什么在污染语言?我们的语言之所以被污染至如此地步,原因是多方面的。

⑧首先,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让“社交”和“讨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我们每个人都被卷入与陌生人的交往当中,却并没有为此做好准备。

导致让我们感觉到的不再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是“舒适的日常社交环境被打破、被冒犯了”,我们自然会本能地去追求快准狠地回应别人,而不会主动反思自己参与的对话是否有助于增进对事物的认识。

再读韩东的《有关大雁塔》

再读韩东的《有关大雁塔》

再读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作者:田戌春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18期田戌春内容摘要:《有关大雁塔》是新生代作家韩东的成名作之一,对于它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拟从内容方面对它进行新的赏析。

关键词:《有关大雁塔》内容赏析《有关大雁塔》是韩东的成名作之一,对这首诗歌的解读早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下面我想从诗歌的内容方面对它作一个新的诠释。

首先,诗人的一句问话,嘲笑了人类的自以为是。

我们常常认为自己能对客观存在的大自然,一切外在于自身的事物都能有很好的了解和把握。

在这种了解与把握中,我们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从而我们将把握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操纵这个世界,让世界的一切都围绕着人类而运转———这就是人类主体的自大狂!韩东在这里对日常习焉不察的东西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提问:“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在这句诗中,表明了诗人对上述自信主体的一种反诘:对于外在于我们的“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呢?我们对于它的一切理解都是人类自己强加的,我们只不过在“大雁塔”这个客体上理解了我们自己。

而真正的“ 大雁塔”———这个静静地矗立的庞然大物,“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我们与“大雁塔”始终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我们彼此永远不能进入对方。

“大雁塔”只是用它的无言与沉默来表示它的拒绝与排斥和一种不可解读的轻蔑!不只是“大雁塔”如此,所有的事物之间、主体之间、主客之间,“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诗人在这里对人类能力的极限与边界表现了一种清醒的自觉认识与反省。

但是,“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千里迢迢来登这个大雁塔。

他们心目中的大雁塔已经不是大雁塔的本身,而是一种象征,一种无意识的文化符号,一个每个人心目中潜在欲望的代替物。

他们并不了解大雁塔,他们了解的大雁塔是书本上的传奇,是图片上的风景。

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

登上大雁塔可以使他们有一种英雄的幻觉,并且让这种英雄的欲望得到满足!人类需要一个个替代物的出现来宣泄他们潜在的欲望要求,大雁塔成了他们的自慰道具。

统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统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B. 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C. 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D. 老态龙钟(lǎo tài lóng zhōng)2、请用正楷字抄写以下句子,注意字迹工整,笔顺正确。

“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横北郭。

白鹭上青天,纷纷暮雪下辕门。

”3、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相同的是()A. 皎洁皎洁B. 妙不可言妙手偶得C. 沉鱼落雁沉默不语D. 雕梁画栋雕虫小技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过错)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殆:危险)C.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笃:坚定)D. “朝闻道,夕死可矣。

”(夕:晚上)5、题目: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不仅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其他同学产生了影响。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 他的成绩提高了,这完全是因为他努力的结果。

D. 在我国,每年都有很多志愿者参与植树造林的活动。

6、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漫步(màn bù)B. 峰巅(fēng diān)C. 潮汐(cháo xī)D. 沉默(chén mò)7、()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中有一首题为《泊船瓜洲》,其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描绘了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水天相接漫天飞舞腰缠万贯B. 鸿雁南飞漫步青石衣衫褴褛C. 瑞雪纷飞漫不经心纷至沓来D. 世外桃源一帆风顺腰缠万贯9、【题目】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风驰电掣(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B. 莫衷一是(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C. 惊弓之鸟(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的鸟,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D. 精卫填海(精卫填海:精卫鸟每天从发鸠山取来树枝和石子,决心填平大海)二、阅读理解(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5分,共30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当代诗歌如何面对公共生活与重大事件

当代诗歌如何面对公共生活与重大事件

当代诗歌如何面对公共生活与重大事件摘要公共生活以及重大事件只有真正进入诗人的个体经验,谈论是否应该介入才有意义。

在中国当代诗坛,一些诗歌无意识地受到写作惯性的影响,缺乏探索性,当公共事件与个人生活相遇时,优秀的当代诗歌所努力呈现的多是个体经验被媒体语言以及其它集体符号遮盖与篡夺的痕迹,恰恰反对表达的过度流畅性。

关键词:当代诗歌写作惯性个体经验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面对公众生活以及重大事件,当代诗歌是否应该介入?应如何介入?这类话题在近年来屡被提及。

如最近有一篇关于谢冕先生与洛夫先生在深圳大学举行的关于诗歌对话的报道,谢冕先生认为,当代诗歌“应有社会承担”,接着提出“为什么老百姓不爱读现代诗?因为拿不出能引发共鸣的好作品。

这么多年,能让大家记住的现代诗有几句”。

他还指出:“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就记住了两首诗。

两首都不是专业诗人的作品。

一首是《生死不离》,还有一首是《孩子,快拉住妈妈的手》。

至于‘9·11’,中国诗人几乎是失言失语。

我不知道台湾那边怎么样,大陆没有让我们记住的诗句。

”谢冕先生由他对近年来诗坛的关注提出他对当代诗歌的期许是可以理解的,但此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

我们且来看《孩子,快拉住妈妈的手》:“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当然,如果以歌曲类通俗易懂的规范来要求当代诗歌写作的话,那么这首诗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当代诗,我们不能否定这种审美观存在的合理性。

但在笔者看来,这首诗是一种应和集体声部的个人演唱,是一种被异化的情感表达,看起来很动人,看起来是个人的声音,但在表达过程中无意识地被他虚造出来的集体声音所裹挟,因为这样表达起来最没有危险、“最正确”、最不需要个人挣扎,诗中的真情成了一种可以自由交换的符号与表情样本。

精品解析: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精品解析: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台州市2024年九年级教学质量评估试题语文亲爱的考生: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全卷共6页,17小题。

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要求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

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参与。

活动一:拟新年书单1. 阅读《新周刊·新年的第一份书单》的序言,完成各题。

为什么要坚持阅读?这是老生cháng 谈的话题。

当热搜频繁更新,短视频高度qīn 占人们的时间,直播成为最大的公共话题策源地……阅读似乎退到了国人精神生活的角落。

但如果仔细聆听,还是能在公共cáo 杂的背后,听到流动的文学性。

诗人韩东的一首《温柔的部分》,大概能概括书本对我们精神世界的锚(A. máo B. miáo)定作用:“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它形成了我生活中温柔的部分,每当厌倦的情绪来临,就会有一阵风为我解脱,至少我不那么无知,我知道粮食的由来。

”书页是( ) ,字行是( ) ,书写是耕耘,阅读是收获,这永远是“精神粮食”的重要由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老生cháng ____ 谈qīn ____ 占cáo _____ 杂(2)给文段中的加点字“锚”选择正确的读音()A. máoB. miáo(3)根据语境,为空白处选出恰当的词语()A. 田垄田地B. 田地田垄【答案】(1)①. 常②. 侵③. 嘈(2)A (3)B【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老生常谈,lǎo shēng cháng tán,原指老书生经常讲的话。

后指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意的话。

中国新诗百年小结「中」

中国新诗百年小结「中」

诗人李瑛自50年代起,到70年代中期,全国报刊杂志上开始出现大量的现实主义诗歌,讴歌新时代,反映翻身后的工农兵生活。

他们的创作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上都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并逐渐形成几种表现形态,主要有生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叙事诗,生命抒情诗四种,这四种诗歌表现形态基本反映了建国后近三十年的诗歌风尚。

现实生活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工农兵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已成为当时诗歌创作的主要表现内容,而单纯,明朗,华丽,热烈则成了它最突出的艺术特征,该阶段诗歌创作的美学风格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颂歌”和“战歌”则构成了这一阶段的主旋律。

诗人臧克家1957年1月,臧克家等诗人在北京成立专业性文学刊物《诗刊》;与此同时,《星星》诗刊也在成都创刊,二者皆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诗学刊物。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有,穆旦【查良铮】臧克家,闻捷,李季,李瑛,郭小川,贺敬之,公刘,张志和,流沙河,邵燕祥,蔡其矫,食指,昌耀等。

诗人纪弦而在宝岛台湾,此时却发展出了另一种不同风格的诗歌。

1953年2月,纪弦【路易士】创办的《现代诗》季刊出版,参加该诗刊的还有杨唤林,泠元思,羊令野,郑愁予等人;1954年,蓝星诗社开始组建,由余光中等人成立,代表诗人还有覃子豪,钟鼎文,罗门,蓉子等;1954年10月,洛夫,张默,痖弦等发起创世纪诗社,出版《创世纪》诗刊。

1956年,纪弦号召诗坛同仁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主义,掀起自由诗运动及现代诗运动。

新现代主义源自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诗群,就是在现代主义盛极而衰后,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粹和净化处理。

它既是1930年代现代诗的延续,同时也标志着台湾现代诗歌运动的崛起。

诗人余光中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有,周梦蝶羊令野方思余光中洛夫罗门蓉子痖弦,林泠,郑愁予任洪渊,叶维廉杨牧等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大陆又出现大批优秀诗人,他们仿佛刚刚脱壳的凤蝶,发表风格崭新的现代意象诗,形成所谓的朦胧派,朦胧派诗歌由此大盛。

自由地写诗

自由地写诗

诗人的诞生——韩东的诗歌课工整的诗韩东:大家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就进入具体的作品。

理发刘天远推子嗡嗡响理发师正漫不经心地收割我的头发我不怪他一颗头颅有十万根头发一百颗就是一千万这枯燥的数字,堆成一个个黑色的山包死神果真身穿黑袍手执镰刀?漫无止境地收割啊再勤勉的农夫也难免疲劳我想他也有一把嗡嗡响的推子漫不经心间而我们成片地倾倒韩东: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说说自己读完这首诗以后的感觉。

自由地写诗韩东 刘天远 李冠男 谢晓莹 徐全韩东的诗歌课Y O U T H李冠男:我发现他押韵了,你是有意识的押韵,还是写完才发现的?刘天远:我现在再看这首诗,才注意到一些地方押韵。

李冠男:那你是自然的还是有意的?我也好奇,有时候我看自己的诗,也会突然发现押韵了,但我没有意识到。

是不是从小学习古诗,会有下意识。

我在想押韵是好事,还是一种阻碍。

我们是需要顺一点的诗,还是有阻碍的诗歌?刘天远:我不知道,我觉得押韵只要不是故意可能就没什么问题吧。

韩东:是的,没有必要刻意注意。

可以先写完,放到修改阶段再解决其他问题。

写诗刚开始不用那么谨慎,好诗是修改出来的。

在这首诗里,你把理发师和死神进行了类比,我觉得这个类比没太大的新意。

语言还不错,只是大的想法弱了一些。

开始读,我以为你是在写实,写一个理发的过程。

“推子嗡嗡响\理发师正漫不经心地\收割我的头发”,刚想问你为什么用“收割”这个词,然后就读到“死神果真身穿黑袍\手执镰刀\漫无止境地收割啊”,才明白你的呼应在这里。

当时我在“收割”这个地方愣了一下,觉得用得不好。

为什么你不直接说“剃去我的头发”呢?我明白你的意图,你是要前后呼应,和死神的收割呼应。

但如果你不玩花样,剔掉收割的意象,核心内容仍然是存在的。

如果我们剔除“收割”,再看这首诗,它就没什么意思了,问题就暴露无遗了。

如果是个小学生,将理发师和死神进行类比,涌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应该说想象力还不错。

可你是个博士生(我开玩笑哈),这首诗里的想法缺少一个孩子因天真带来的反差,就不成立了。

《大雁归来》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大雁归来》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大雁归来》一、选择题1.选出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A.蓬蒿(gāo)牟取(móu)狼藉(jí)B.缄默(jiān)窥探(kuī)狩猎(shǒu)C.媲美(pì)挑衅(tiǎo)笃信(dǔ)D.吞噬(shì)干涸(hé)裸露(kē)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撤回沙滩黎明冰雪溶化B.闲荡滑翔溅起目空一切C.夜暮喧嚷衡量树木凋零D.频繁水洼辨论偷偷摸摸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将“交往”改为“交流”)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

(在“审美”后加上“价值”)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将“探访”改为“探究”)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

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

一声锣响,早已_ 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

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好不热闹!A.因地制宜迫在眉睫拍手称快B.因地制宜迫不及待欢声雷动C.因人而异迫在眉睫欢声雷动D.因人而异迫不及待拍手称快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大雁归来》标题中“归来”意味着曾经离去,在离去与归来中蕴涵着生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

B.《大雁归来》一文表达了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

C.《大雁归来》一文做到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D.利奥波德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个有着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被称为“英国的先知”。

韩东:给汉语小说加把柴火的人

韩东:给汉语小说加把柴火的人

韩东:给汉语小说加把柴火的人1961年生。

80年代中期,他与李亚伟等人推出一股“先锋派”诗歌新潮,发表了《有关大雁塔》等诗作,其中一部分被收入多种探索、实验诗歌选本。

“先锋派”诗歌也被人称为“后现代主义”诗歌,是继“朦胧诗”与“寻根诗”之后出现的一种诗歌现象。

1998年,他与朱文发起“断裂:一份问卷”的调查,言辞激烈地与现存的文学秩序宣告决裂:“如果我们的小说是小说,他们的就不是;如果他们的是小说,则我们的就不是”。

在文学界掀起轩然大波。

近年来,韩东出版小说集《西天上》《我的柏拉图》《我们的身体》,长篇小说《扎根》《我和你》等。

其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

扎根:打捞知青记忆大概是2002年,韩东从成都返回南京,曾参与创办的“橡皮网”到了南京也就变成了“他们网”。

现在回头看,那应该是文学在网络上最后一股暖流。

“他们网”延续着“他们”文学团体的血脉,以韩东为首汇聚了一批有写作和阅读兴趣的人。

如果中国当代存在文学传统一说的话,那么从朦胧诗到民间写作,这里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脉络可以追寻。

而这股脉络中,“他们”坚持的时间算长的,从1985年一本民刊的诞生,到2002年的“他们网”出来,可以看成在新技术、新观念下一群文学狂徒的心未死的一件事实。

问题是,这里无需什么坚持,用兴趣就可以发现事情诞生、发展的轨迹。

韩东那一年参与文学网站,并随之参与几场纷争,但这些好像并不真实发生的,至少没有对他产生什么影响,因为次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扎根》问世了。

《扎根》里朴实无华的写作,成了韩东对知青记忆的第一次长篇大论地打捞。

我以为韩东这样一次爆发是有备而来的,包括多年的中短篇小说操练,对小说技艺的捶打,到心智年龄的成熟以及诗人特有的敏感神经,让在看似粗糙的语言中找到了一种温柔细腻的长篇小说样式。

即便《扎根》没有为韩东赢来的诸多荣誉,韩东就此转向长篇小说创作也应该是一种必然。

短篇小说不是没有读者,而是缺乏市场卖点,对于以写作为生的作家来说,写短篇小说不免为一种奢侈。

再论韩东的“诗到语言为止”

再论韩东的“诗到语言为止”

92百家评论 2019年第4期 总第41期“诗到语言为止”是韩东的名言。

他以此名世,也因此而被误读,并成为后人认知诗人韩东的主要标签。

因而,如何理解其真正内涵,客观分析其正负得失,是读解韩东及其诗歌的基本前提。

然而,到目前为止,针对这一话题的论文虽然甚多,但论析理路和观点依然存在偏差,千篇一律的解读并未充分触及问题的实质。

作为新时期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同时,作为悬而未决的文学史遗留问题,我认为,即使在今天,也确有再做梳理与阐释的必要。

新文学史上有不少以提出某个文学口号或某种文学理念而蜚声文坛,既而以其创作引领文学革新潮流的先知者、革命者。

胡适、陈独秀、鲁迅、郭沫若、闻一多、胡风、赵树理、汪曾祺、北岛、韩东、马原……他们为新文学的创生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每逢社会动荡或大转型时期,那些言简意赅的口号或理念往往因顺应整体文化发展趋向而为万众瞩目,并以此为中心快速生成某种文学思潮、风格。

无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三大主义”、郭沫若的“情绪的体操”、闻一多的“三美”主张,还是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都是这方面的绝佳例证。

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新文学史就是依靠这些主将们的文学理念和作品形成了一个个文学史的高峰。

韩东也是这样一位最初以提出文学口号并以其独树一帜的口语诗创作而被文学界所熟知的。

这一内容提要:韩东因提出“诗到语言为止”而名世,也因此而遭受巨大误读。

它作为口号的意义远大于其本身的理论价值。

有关这一口号的理解和阐释,须限定于具体历史语境中,也就是说,任何脱离具体语境的认定或阐释都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对韩东而言:宣言与创作经常脱节;语言不是目的,而仅是开始。

这一口号虽极端而尖锐,且经不住细细推敲,但它是新诗继续“革命”的宣言书(或宣战书)。

其最大意义就在于,它不仅为诗歌回到语言本体和为“第三代诗人”集体登场而摇旗呐喊,而且还为我们讨论与之相关的诗歌与口语、诗歌与语感、诗歌与真理、诗人与诗歌等诸多诗歌命题提供了典型案例。

【高中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罅.隙(xià)山峦.(lán)闺.阁(guī)酣.畅淋漓(hān)B.嚣.鸣(xiāo)荡漾.(yànɡ)脂.膏(zhī)不事雕.琢(diāo)C.揳.入(qì)铆.钉(mǎo)倾.吐(qīng)清辉洋溢.(yì)D.霓.虹(lí)衷.心(zhōng)消融.(róng)霞蔚.云蒸(wèi)3.下列关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诗人郭沫若对于力的赞歌,可以看作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B.这首诗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可以“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呼喊和喊叫。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节奏感很强,随着感情的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发生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D.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一名女乘客晕倒在公交车内,司机当机立断,和4名热心乘客一起将患者送到医院,患者很快转危为安,司机和乘客的爱心之举迎来了网友一片点赞。

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侃”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谈成的。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一、填空题 1.读拼音,写词语。

yī jīn gē da fèng xì jì qì bào yuàn( ) ( ) ( ) ( ) ( ) 2.辨析组词。

莹( ) 遭( ) 综( ) 喧( )丧sàng( ) 萤( ) 糟( ) 踪( ) 宣( ) sāng( ) 3.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 )色( )流 ( )( )一筹 ( )钟( )吕 汹涌( )( ) ( )歌( )舞 ( )山( )海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中国的全红婵、陈芋汐在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中 ,完美的动作战胜了对手赢得了金牌,获得在场观众 般的掌声。

4.根据学习积累和课文内容填空。

(1)夸张是诗人常用的手法,如《长征》一诗中,诗人想象奇特,夸张至极,把藐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以此衬托出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 。

”(2)中华儿女满怀爱国热情,“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 ”是鲁迅唤醒民二、句子训练6.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修改病句)7.渔夫对安娜说:“你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改成第三人称转述)8.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使再生资源不能再生。

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9.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仿写例句,试着写一写“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10.“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07《大雁归来》分层作业 原卷版+解析版

07《大雁归来》分层作业     原卷版+解析版

《大雁归来》分层作业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滑翔.(xiáng) 顾忌.(jì) 赌.注(dǔ) 弥.漫(mí)B.瞄.准(miáo) 雾霭.(ǎi) 枯燥.(cào)沼.泽(zhǎo)C.狩.猎(shóu)稀疏.(shū)凋.零(diāo)缄.默(jiān)D.窥.探(guī) 迁徙.(xǐ) 邀.请(yāo)盘旋.(xuán)【答案】A.【解析】 B项,“燥”应读“zào”。

C项,“狩”应读“shòu”。

D 项,“窥”应读“kuī”。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撤回沙滩黎明冰雪溶化B.闲荡喧闹溅起有益无损C.夜暮喧嚷衡量树木凋零D.频繁水洼辨论不可预期【答案】B.【解析】 A项,冰雪溶化-冰雪融化。

C项,夜暮-夜幕。

D项,辨论-辩论。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B.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C.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D.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景观巧夺天工....。

【答案】D.【解析】 D项,“巧夺天工”的意思是“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日出”属于自然景观,使用对象错误。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大雁归来》标题中“归来”意味着曾经离去,在离去与归来中蕴含着生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

B.《大雁归来》一文表达了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

C.《大雁归来》一文做到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D.利奥波德是英国的生态学家,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个有着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

从对立走向共生

从对立走向共生

第44卷第3期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Vol.44No.32024年5月Academic Forum of Nandu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ay 2024收稿日期:2024-01-13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中国 第三代 诗歌的跨界书写研究 (项目编号:2021BWX026);南阳师范学院2022年国家社科类培育项目 中国 第三代 诗人的跨界书写研究 ;南阳师范学院2020年度博士专项项目 生态文艺学视野中的诗人韩东研究 (项目编号:2020ZX022)㊂作者简介:郭海玉(1982 ㊀),女,河南省周口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研究㊂从对立走向共生:韩东诗歌人与自然关系书写的嬗变郭海玉(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南阳473061)㊀㊀摘要:近40年韩东诗歌内容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整体上经历了从人与自然对立到人与自然共生的转变㊂其转变的内在依据与韩东的自然观从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人文主义,审美观从人化自然的审美观转向生态审美观,感知视角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艺术经验从象征㊁拟人转向感官化的叙述方式有关㊂这种嬗变轨迹表明韩东的诗歌精神从现代精神逐渐走向了后现代精神㊂韩东诗歌人与自然关系书写的价值在于不仅包含了人本主义和物本主义两种自然书写模式,而且从弃绝我执的大我视角来书写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使人与自然都回归到生态本性,暗示了宇宙间神秘力量的存在,可增强人们对宇宙的敬畏之心㊂关键词:韩东诗歌;人与自然;生态人文主义;文本细读中图分类号:I207.2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6320(2024)03-0055-06㊀㊀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自然的怀抱中繁衍生息㊁放飞性灵,也在艺术的王国里谱写自然的多彩风韵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都是文人骚客们倾心书写的一个重要话题㊂ 中国文学作品历来是 自然与灵魂之间的精神通道 ㊂ [1]从远古的神话传说中人与自然的 混沌 一体,到‘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中人与自然的 谐振 [2],再到一些近现代诗歌中自然沦为诗人自我表现的符号和一些后现代诗歌中自然与人的共生共荣,文艺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总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沉浮起落㊂韩东是中国 第三代 诗歌的代表诗人,也是2022年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㊂由于他的童年是在风景秀美的洪泽湖水乡地区度过的,因此他很早便与大自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㊂自然不仅滋养了韩东淳朴的生命性情,而且孕育了他的自然美感和艺术趣味㊂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成了他诗歌书写的一个重要内容㊂然而,近40年对诗人韩东的研究主要是探析韩东诗歌的整体特征和价值㊁诗学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以及诗歌行为的影响等㊂至于韩东诗歌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问题则属于少人问津的领域㊂本文将以韩东所有诗歌为解读对象,使用文本细读法,探究韩东诗歌人与自然关系书写的嬗变轨迹和动因,发掘其书写的价值和意义㊂㊀㊀一㊁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书写1980 1981年,韩东一直在追随北岛㊁多多等‘今天“诗人结社办刊㊁仿写朦胧诗㊂后来,韩东发现朦胧诗的写法无法表现他们这代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复杂生命意识㊂于是从1982年开始,南都学坛2024年第3期韩东走上了反叛朦胧诗的诗歌革命之路㊂这一时期他创作的著名诗作‘山民“即被视为 第三代诗的开山之作㊂诗中,人与 山 构成了对立的关系㊂连绵起伏的群山正是山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是它的封闭㊁落后㊁凶险也成为新一代山民实现看 海 愿望的最大障碍㊂当小山民意识到他若率领子孙后代不顾一切出山看海的话,不仅过程无限漫长和险远,而且最后看到海的必定不是他自己,因而产生了疲倦和遗憾的感受㊂韩东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通过口语式的叙述性语言和冷态的叙事抒情模式来表现个体生命的真实感受,以解构朦胧诗和主流诗歌的意象抒情模式以及愚公移山故事的复杂内涵㊂荷兰汉学家柯雷就指出,‘山民“体现了 ‘愚公移山“的寓言及其在红色年代的接受情况 [3]㊂在韩东的‘海啊,海“中, 大海 不仅是世世代代的渔夫们的生存环境,而且是夺走渔夫的父亲㊁爷爷们生命的刽子手㊂在与人构成对立关系的大海面前,人的生命短暂而珍贵,人际矛盾不值一提㊂此一时期韩东之所以总是聚焦人与庞大自然物代表的生存环境的对立来展开诗风转型的尝试,是由于他这一代诗人的个体生存与社会常常构成对立的关系㊂因此诗中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也可被视为人与社会对立关系的隐喻㊂韩东也有一些诗歌通过如实描述雨㊁雪㊁雾㊁雷等恶劣天气带给人的生理感受来表现诗人在社会生存中的心理感受㊂如在‘雪粒“(1987)中,韩东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㊁触觉和听觉能力,描述了某天夜晚急骤而降的细小雪粒带来的寒冷㊁干涩㊁清脆㊁残忍的生命感受;接着诗人由早晨天花板上 雪的反光 和屋顶的 积雪 联想到 道路依然是昨天的泥泞 ,并由田野上风吹雪粒的自然景象联想到丧葬中 骨头的粉末 和 白色的易逝的花 ;眼前这开阔㊁凌乱㊁死寂㊁阻碍人出行的雪景最终引发了诗人对人事的感慨: 这被诅咒的一年啊㊂ [4]42此外,‘奇迹“‘雨季“等也都使用了与‘雪粒“类似的将写实和象征并存和转化的手法㊂这种手法使自然气象唤起的生理感受与个人生存境遇导致的忧郁㊁迷惘㊁苦闷等心理感受完全融合,给人一种情境繁复㊁回味无穷的感觉㊂韩东这类书写恶劣天气与人的美好生存构成对立关系的诗歌不断地问世,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㊂1979 1989年,韩东的父亲㊁外公㊁外婆㊁嫂子先后去世;1988 2006年,韩东在离婚㊁失恋中几多辗转,苦闷㊁忧郁㊁迷惘成为他精神世界的情感主调㊂而 情感抒发 和 生活 正是他诗歌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5]㊂因此,他诗歌中的自然才大多带有 情化 的特征㊂韩东不仅善于抒写雾㊁雨㊁雪㊁雷等自然事物引起的生理感觉和情感体验,而且长于描述自然事物在现代社会悲剧性的存在处境㊂例如任人宰杀㊁娱乐㊁役使或实验的鱼㊁马㊁猴子以及被污染的城市空气㊁被破坏的盐田和林场等㊂这类诗篇中人与自然事物的关系也呈现出对立的特点㊂例如‘节日“(1989)一诗叙述的是诗人为准备过节而宰杀清洗两条鱼的过程㊂这一美味佳肴的诞生过程原本很常见,但诗人以反讽手法重叙之: 病态的心灵使我/将细节描绘 我杀鱼一万 绳子穿过它们的嘴/我就听到了从未听过的/鱼的叫喊/丧失了鳞片的鱼/并列在钩子上 两条鱼在风中变干㊂ [6]韩东以佯称 我 的心灵 病态 的方式反讽了常人麻木不仁的心灵㊂此外,‘白蚁“‘马和日光的赞歌“让我们看到,在人们的居住㊁出行和生产活动中,昆虫和牲畜也难逃被无辜杀害㊁过度役使的命运㊂‘马“揭示了草原上的马濒临灭绝的悲惨命运以及马的灭绝对子孙后代未来的生存㊁精神和文化活力的伤害㊂‘马尼拉“描述了掌灯时分菲律宾马尼拉街头的一匹马仍拉着西班牙时代的华丽车厢被困在原地的可怜场景㊂而在现代科学实验中,为了证实 爱,特别是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爱 是婴儿的正常成长所必需的,心理学家竟然拿幼猴做实验,强行分开母猴和幼猴,致使幼猴们或抑郁㊁自闭,或绝食而死㊂‘孤猴实验“一诗巧妙地从布母猴的视角对这一实验进行了想象和重叙,不动声色地批判了自私㊁冷酷㊁残忍的人性㊂韩东的‘这儿那儿“‘盐田“‘三叶林场“还揭露了当地人对可以疗愈人心的优美的自然生态㊁古朴的村庄的破坏行为,表达了自己对生态环境恶化的深深忧虑㊂以上诗歌的问世与现代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引发的生态危机有关㊂韩东显然已意识到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和伦理观带来了灾难性的生态后果,因此他才在这些诗歌中揭示现代人虐待动物和破坏自然生态的罪行,目的在于唤起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和生态责任㊃65㊃2024年第3期郭海玉:从对立走向共生:韩东诗歌人与自然关系书写的嬗变意识㊂由上可知,韩东通过人与恶劣的天气㊁动植物的对立关系的诗性书写,展示了人与社会㊁人与自然对立的严峻后果㊂这些诗歌基本上呈现的都是人的主体性的世界㊂自然事物被视为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在韩东的一些诗歌中自然事物沦为诗人表现自我情感体验的工具㊂但是在韩东另一部分生态诗歌中,自然却开始成为拥有主体性的自然事物本身㊂这些自然事物令人担忧的存在处境表明:诗人韩东的写作立场由最初的人类中心主义开始转向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㊂㊀㊀二、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书写韩东许多讴歌自然之美的诗篇,意在表现大自然唤起的美妙感觉以及和悦感情㊂如‘明月降临“(1985)以充满直觉意味的语言叙述了诗人的灵魂与明月深度交融的奇妙过程㊂诗人先是调动视觉感官,发现今晚的月亮 特别大 很高 很明亮 肤色金黄 ;接着想象它是一个可爱㊁调皮的小天使, 背着手 把翅膀藏在身后 飞过的时候 有 一种声音 ,但是它 不飞 不掉下来 ,只是 静静地注视我 ;最后月与人就这样深情地对视,诗人逐渐产生了自我被明月之光所触动㊁感染与消融的感觉 开头把我灼伤/接着把我覆盖/以至最后把我埋葬㊂ [4]21-22这其实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化的过程,自然已经化为人的家园般的所在,人与自然的神秘的内在节律合为一体,人仿佛回到了 生命之始的原乡 [7]㊂可以说这首诗是当代诗歌 整体语境语感 [8]写作方式的典范,它还展现出了全感官参与这种全新的审美方式㊂此外,韩东还有许多诗都意在表现自然之美引起的丰富的生命感觉,如‘雨夹雪“表现了语音与天籁所唤起的美妙的听觉感受,‘此刻城市有雾“和‘写景“则以风景速写手法从视觉角度再现了海上的奇幻雾景和晴天海景韩东还有一些叙述性很强的诗歌热衷于发掘自然事物对于人的美好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如为人的生命提供能量和物质资源,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审美对象和创作灵感等㊂一方面,韩东赞美伟大的自然事物㊂比如‘我们的一切都源于太阳“中就以景㊁情㊁理交融的诗句赞美了能量无穷的太阳: 我们的一切都源于太阳,/包括随意吐出的一口痰㊂/一切金光闪闪,/一切皆可膜拜㊂ [9]73的确,没有太阳,一切生命都将凋零,地球将会荒芜得不可想象㊂另一方面,韩东还赞美了普通的自然物㊂如‘记忆“从桔子的角度展开联想,以拟人修辞描述了一只桔子 隐藏 在纸袋中㊁ 移入/一个胃 ㊁一棵桔树 脱离了所有的果实/停留在/一扇窗前 的几幕场景[4]139㊂这些主动性动词的无修饰使用,瞬间赋予了桔子㊁桔树以人的意志和性情,使人意识到了桔树对人的深情厚谊和诸多恩惠,读来自然也会唤起读者对桔树的感恩之情㊂再比如‘树多于人“直接使用排比㊁对比和复沓修辞,融写景㊁叙事和说理于一炉,突出了树林对于人的美好生存的实用价值以及审美价值㊂‘时尚摄影师“则旨在表明大自然是人类艺术品灵感的源泉,你看那又黑又瘦的摄影师 赤脚亲近草地/爬梯子就像爬树 ,手握现代摄像机, 眼神却来自远古/因此才有了和你们不一样的作品 [4]399㊂韩东另有书写动物的诗歌视动物为与人平等的叙述对象,表达的多是动物们的存在㊁延续与人的精神健康息息相关的主题㊂这类主题又可分为如下三种情况㊂一是动物无根的现实处境使诗人领悟到人与动物实则同根同源共命运㊂如在‘和爱犬共命运“一诗中,诗人由狗是狼的幼崽,联想到它生活在高楼大厦却远离 草原 的漂泊命运,进而产生了对自我孤独痛苦的现实处境和漂泊无依的精神困境的反省: 适应了天空下大地上的生活/被环绕和拥抱㊁蹂躏和痛殴/我的梦也醒来就忘 , 我又是谁的遗物? [4]410反问式的句式和诗题暗示了人与动物实则同根同源共命运㊂二是关照和呵护动物可以培育人的慈爱心和责任感,净化人的心灵,使人体会到与万物共生的欢喜㊂比如,在美好的夏夜, 我们 在沟里抓了很多又凉又滑㊁睡着的鱼,尽兴之后,又全都放回了沟里㊂这一放生行为使 我 感觉就好像自己被放了回去一样,身心都感到轻松而自在(‘抓鱼“)㊂三是动物是现代社会单子式的个人克服孤独寂寞的情感伙伴,人与动物间的爱与信任有益于满足人的归属与爱的需要,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㊂比如韩东于2018年7月14日在 诗锚 微信公众号发表的‘写给动物的诗“中有一首‘有关爱与信任“,该诗将狗对人的无比信任和人对狗的浓浓爱意表现㊃75㊃南都学坛2024年第3期得生动㊁细腻又分外感人: 他是我的小狗,肚皮朝天/睡在我身边的垫子上㊂/突然,毫无来由地/一个恶念升起:/我挥刀砍向他的爪子 //我这么想的时候他仍然在酣睡/脚爪弯曲,毛茸茸的㊂/我握住它们/他仍然没有醒㊂/就像我一旦松手,脚爪就会掉落㊂/握着这完好无损却布满隐秘刀口的狗爪/我亲了又亲㊂ 诗中的狗是对 我无比信任的宠物,而 我 是偶生恶念的主人,当狗的绝对信任打动了 我 后,那布满隐秘刀口的狗爪重又唤起了我更深的爱意和深情,人与狗俨然已成为挚爱的亲人㊂韩东的一些精神境界更为高远的诗歌还原了自然事物的生态本性,使人与自然在生态存在论层面都回归了自身,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㊂受佛教 空性 世界观和众生平等思想的影响,韩东近些年诗歌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质疑了人的认知视角和能力,还原了自然事物的生态本性㊂比如‘一匹马“揭示了人的认知很容易受经验支配以致遮蔽了事物的真实存在本相的主题;‘你见过大海(二)“告诉我们事物的形象取决于人的观看位置㊁视角或方式,人无法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自在样态;‘湿地“则通过变换视角写景的手法,说明了世界是人和白鹭㊁天鹅等眼睛和意识中的世界,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本性为空;‘石头开花“则揭示了宇宙㊁自然所拥有的神秘造化力量的存在㊂正因为认识到了宇宙的神奇奥妙和人的有限渺小,所以韩东在处理自然事物时才力求还原事物的生态本性㊂如‘起大早“中 我 起大早去河滩边洗脸,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是 脏 的, 脏 只是人的评价视角,大自然中的一切实际上都 不洗自净 ,甚至 根本就没有任何东西存在 ,只有太阳出来后那神秘的 明亮的东西 是存在着的,而 我们保持不存在 [9]167㊂也即人应该摒弃 我执 ,让事物如其所是显现自身,如此那神秘的造化力量才会显现㊂既然不同的生命体各有其本性,它们的存在与神秘的造化力量相关,那么作为共居于地球的成员,人类就应该对宇宙怀有敬畏之心,肩负起关照其他生灵的责任,与其和谐共处㊂‘生命常给我一握之感“中的 一握之感 其实就是不同生命体之间亲密㊁和谐㊁友爱关系的体现㊂不论握着的是 某人的胳膊 ,还是爱犬的 小身体 ,或者轻拍正奋力爬坡的 马的颈肩 ,这种身体的触感都能够将生命之间的距离拉近,获得信任㊁扶持㊁和谐的喜悦之感;而骑马进入 密林 , 密林 也以其广阔阴凉的空间 温和地握住我们 [10]㊂这首诗可以说准确地传达了韩东关于人与其他生命体彼此共生共荣㊁亲密友善的生态理想㊂综上所述,韩东通过人与自然事物在物质与精神层面密切关系的诗性书写,展现了自然事物对人的审美㊁生存和精神健康的重要意义㊂在这些诗歌中,自然事物都褪去了隐喻㊁象征含义,扯去了情化的面纱,呈现了自身的自在状态,与人类共生共荣于一个世界,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㊂在生态文明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今天,韩东诗歌对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书写,表现出了与西方海德格尔等存在论生态哲学家相似的思想质素,美学倾向也与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生态美学有颇多契合之处㊂可以说,韩东诗歌在思想和美学两方面都具有世界性的意义㊂㊀㊀三、从对立到共生的内在依据韩东诗歌人与自然关系书写的内容从 对立 走向 共生 ,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㊂外因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㊁韩东个人命运的坎坷㊁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和佛教坐禅修行思想的影响等㊂内因则包括韩东的自然观㊁审美观㊁感知视角和艺术经验等的不同程度的转变㊂由于内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下面将重点分析韩东诗歌人与自然关系书写嬗变的内在依据㊂首先,韩东的自然观从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转向生态人文主义自然观是其人与自然关系书写从对立走向共生的思想依据㊂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把自然看作是人类需要征服的对象,将其视为与 主体 相对立的 客体 ㊂诗人持有这样一种自然观必然要对人与自然的 对立 关系予以审美观照㊂韩东在青少年时代曾多少受到强调人定胜天的斗争哲学㊁‘今天“诗歌 人本主义 或 人道主义 思想[11]的影响,因而曾习惯于以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人与社会㊁人与他人的关系,生命感受也多呈现出对立性的特征㊂这种思维方式和生命感受自然会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所以他的一部分诗歌中就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对立关㊃85㊃2024年第3期郭海玉:从对立走向共生:韩东诗歌人与自然关系书写的嬗变系的思考和反省㊂而生态人文主义自然观从平等的角度看待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把通常意义上作为客体的自然视为与人类地位平等的主体,而把作为主体的人类也视为相对于自然事物的客体㊂持有这样一种自然观的诗人必然要从 和谐共生 的角度去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㊂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一向亲和自然㊁热爱小动物㊁长期学佛的韩东逐渐深刻地认识到主客二分的传统认识论㊁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和伦理观存在很多不足,他将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生态人文主义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因此成为他诗歌书写的一个重心㊂其次,自然观的转变影响了韩东的审美观,他的审美观从人化自然审美观转向 人在自然世界中美好生存的生态审美观 [12]㊂其诗歌感知世界的方式也从人的主体性视角转向开阔的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视角,这是韩东人与自然的关系书写从对立走向和谐共生的审美依据㊂从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出发,自然事物之美来自诗人从主体性视角出发对自然的人化,比如韩东的‘黄昏或悲哀“就以拟人修辞赋予黄昏以人的情感,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颜色,这里体现的正是一种典型的人化自然审美观㊂韩东那些通过描述雨㊁雪㊁雾㊁雷等恶劣天气来表现人消沉生命感受的诗篇,体现的也是这种审美观㊂与之不同,从生态人文主义自然观出发,自然事物之美来自诗人从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视角出发对人在自然世界中美好生存的关照㊂例如‘生命常给我一握之感“中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利益都得到了合理的观照, 我 轻拍正奋力爬坡的马的颈肩㊁密林温和地握住我们等,体现的正是人凭借身体感官与自然统一融合的思维,即一种生态审美思维㊂最后,韩东在诗歌创作中表现自然事物的方式从象征化逐渐向感官化的方向转变,这是其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从对立走向共生的艺术根据㊂与人化自然的审美观相对应,韩东从朦胧诗人那里学得的隐喻㊁象征修辞往往是其在表现自然事物与人的对立关系时首选的艺术手段㊂如‘山民“‘海啊,海“中人与 山 海 等自然事物的对立隐喻的正是人与社会的对立㊂而此后的‘雪粒“‘阴郁的天气“‘奇迹“‘雨季“等多以自我的相类生命感受为中介和依据,把对自然气象的感官体验与个人的人事感受相关联,在写实的基础上营造出整体象征的效果,自然事物也因此被人化㊂与生态审美观相对应,韩东受法国作家勒㊃克莱齐奥小说艺术的影响掌握了表现自然事物的 感官化的叙述方式 [13]㊂这种叙述方式指诗人写诗不从抽象概念出发,而是直接从看㊁听㊁闻㊁触㊁尝五感入手,以饱含丰富的生命感觉和意味的语词来状物写景或叙事抒情㊂如在‘明月降临“‘黄昏的羽毛“中叙述者㊁感知者 我 与宁静的黄昏㊁明月对视,通过全感官参与实现了物与我的瞬间交融㊂此外,韩东描写小动物的诗歌多视小动物为与人平等的叙述对象,重点叙述的是它们与人在生存和情感上的关系㊂这类诗歌也常常使用感官化的叙述方式,恰如其分地传达韩东对人与动物依存关系的思考㊂㊀㊀四、结语韩东诗歌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内容从呈现 人与自然的对立 到表现 人与自然的共生 ,体现出其诗歌精神逐渐从 现代精神 走向 后现代精神 ㊂在当代哲学中,人 统治㊁征服㊁控制㊁支配自然的欲望 [14]5被视为现代精神的中心特征之一;而人以自然为家园, 把其他物种看成是具有其自身的经验㊁价值和目的的存在 ,并能感受到同它们的 亲情关系 ,这种家园感和亲情感反映出的 有机主义 世界观正是 后现代精神 的一个突出特征[14]22㊂韩东诗歌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书写主要以现代精神为主,而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书写体现的主要是一种后现代精神㊂和同代诗人相比,韩东诗歌人与自然关系书写的精神特质在不同阶段都具有先锋性的意义㊂而从现代诗歌艺术史的角度看,现代诗人 自然景观的书写都倾向于将自然内在化,人文化,寓言化 ,孙维民等当代诗人则创造了颠覆人类中心的 物本意识 或 物本主义 自然书写模式[15]㊂韩东诗歌人与自然的关系书写在包含以上两种书写模式的同时,最突出的个人特色在于他近年秉持自然与人平等亲和的立场,既颠覆了人本视角,也颠覆了物本视角,以弃绝 我执 之后拥抱宇宙的既个人化又非个人化的 大我 视角来叙述,在使人和自然回归生态本性的同时,也突出了宇宙间神秘造化力量的存在,增强了人对宇宙的敬畏之心㊂韩东这种深邃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审㊃95㊃。

诗人韩东:太多的词语被污染了

诗人韩东:太多的词语被污染了

《你见过大海》是著名诗人韩东写于1982年的诗作,30多年间,不少评论家、读者都撰文给出解读,并视之为韩东的代表作。

7月11日,韩东受邀作为“第一朗读者”第四季第二场诗歌活动的主题诗人,现身深圳胡桃里音乐酒馆海上世界店,讲述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他说,《你见过大海》并不是针对那些以大海为题写作的诗人及其作品的,但它针对一种语言文化或使用的积垢。

“太多的词语被污染了”“因为我们所受的文化教育,词语积淀的意思太多了,太多的词语被污染了,一些本来是中性的词,通通变成了象征,比如一提到大海,浪漫、广阔都来了,但真正的大海是什么,我们反而忘了。

诗人对词语非常敏感,应当清除这种语言使用的积垢。

”韩东回忆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1982年,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西安,先后写下《有关大雁塔》和《你见过大海》。

“这两首诗的方式和指向有其相似处,都有拨乱反正的意思,都有针对性的大概念,最后都企图将凌空蹈虚归于实处。

只不过《你见过大海》针对的概念是‘大海’,《有关大雁塔》针对的是‘大雁塔’。

前者的概念更大、更为抽象,也由于借喻更多被污染得更严重。

后者则和特定的人文历史幻象有关。

我更喜欢抽象,这是我更喜欢《你见过大海》的原因之一。

再就是语言层面的呈现。

《你见过大海》有显然的节奏回旋,虽然单调乏味,但我喜欢的就是这种单调、枯燥乃至没完没了的重复。

有点像咒语,或者念经。

超越诗歌指向之上的语言自觉在这首诗里已经可以清晰地感觉到。

”本次诗歌活动的学术主持是评论家沈奇,他高度评价了韩东的诗歌写作,“韩东是改变了现代汉语新诗历程的诗人,是诗人中的诗人。

36岁的时候我第一次读到《你见过大海》,一读倾心,它让我从伪浪漫主义的泥沼里走出来,走向真实,改变了对诗的认识。

”“我心目中的好诗尚未写出”写诗多年,韩东如何评价自己的诗歌?在现场互动环节,有读者抛出这样的问题。

韩东对此真诚作答:“不太好评价啊。

”他转而分享了自己的诗歌写作理念。

“我对诗歌有自己的理解,一直想要写出我自己理解的好诗,但这不是一种理论,也不是一个标准。

江居及其他(组诗)

江居及其他(组诗)

-005-开卷说犬子他不知道我们会走多久不知道我们何时回来。

每一次分别都突然而至每一次重逢都无法预期。

不吃不喝,焦虑等待但维持不了几天他需要生存下去。

开始时还有记忆渐渐就模糊了养育者的形象。

我们不可能捎信给他或者让他读懂画面任何虚拟的信息他都无感除非你的真身出现。

在他的眼中只有真实(存在为实)一种动物般自然而然的感情被瞬间点燃。

回到工作室经过一段时间我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无论经历如何可怕或是狂喜都无法撼动这里的平静。

阳光透过密密的竹林江居及其他(组诗)韩 东韩东,1961年生,诗人、小说家,“第三代诗歌”标志性人物,“新状态小说”代表。

著有诗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随笔言论集等四十余本,导演电影、话剧各一部。

-006-诗刊把光影投在大片玻璃上我斜靠在沙发上可以踏实地睡了。

一本没有读完的书被再次捡起。

现在,这本书遮着我的脸而我的身体不用覆盖。

如果我没有从那儿回来呢?这里也不会有任何不同。

桌椅无人搬动盆栽缺水直到枯死。

细腻的灰土上有一些鞋印一个闯入者梦见了无家可归的人。

江居七首之一:洪水来了洪水来的时候他们在江边钓鱼眼看着江面渐渐开阔。

他们从江堤临江的那面后撤在坝顶的公路边继续垂钓后来又撤至身后的汽车打开车门,伸出钓竿。

他们想象是在江里的一条船上。

有很多这样的船一字排开直到深夜,渔火已到了江心。

他们把钓到的鱼再放回水里因为已没有陆地。

再钓,再放回去……我从楼上的窗口看见他们的执着漆黑的江流中垂下高低不等的鱼钩就像冰凉的雨水从天上落下。

灯光隐去,因果滔滔不绝。

之二:看晚霞每天傍晚我赶回家和你一起看晚霞。

有时我们在一辆车上就向晚霞开过去。

如果我们站在楼顶上晚霞便在窗前自动升起。

下面的夹江岸边有一些人在钓鱼这些人只看水面。

直到一条鱼被拎了出来死去以前看了一眼晚霞。

而钓鱼人看见鱼鳞上反照的霞光。

我们看见昏暗中的鱼肚白刀光似的一闪。

上帝看见一片血海。

然后,谁也看不见了。

鱼的魂魄返回江底。

之三:隧道我习惯过江每天至少两次通过长长的隧道。

海南省儋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海南省儋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儋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范围:前3单元;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你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上面的书法作品从书体上看属于()(1分)A.篆书B.隶书C. 楷书D.行书(2)请用简化楷体,按现代汉语书写顺序,将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在米字格里。

(2分)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A 追溯孕育焦燥不安风雪在途B.哺育滑翔天衣无缝草长莺飞C.邀请调零目空一切夜墓降临D.譬如天崖周而复始难以置信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yàn)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大雁顺着弯曲(qū)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shòu)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D.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qiào)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xī)大浪。

3.下列这四个句子,没有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B.《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中学生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表层含义,更要透过文字进入作品意境,体验阅读快乐。

4.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①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

②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黑漆漆的煤炭。

③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韩东:太多的词语被污染了
2015年07月14日09:16 晶报
诗人韩东
《你见过大海》是著名诗人韩东写于1982年的诗作,30多年间,不少评论家、读者都撰文给出解读,并视之为韩东的代表作。

7月11日,韩东受邀作为“第一朗读者”第四季第二场诗歌活动的主题诗人,现身深圳胡桃里音乐酒馆海上世界店,讲述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他说,《你见过大海》并不是针对那些以大海为题写作的诗人及其作品的,但它针对一种语言文化或使用的积垢。

“太多的词语被污染了”
“因为我们所受的文化教育,词语积淀的意思太多了,太多的词语被污染了,一些本来是中性的词,通通变成了象征,比如一提到大海,浪漫、广阔都来了,但真正的大海是什么,我们反而忘了。

诗人对词语非常敏感,应当清除这种语言使用的积垢。

”韩东回忆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1982年,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西安,先后写下《有关大雁塔》和《你见过大海》。

“这两首诗的方式和指向有其相似处,都有拨乱反正的意思,都有针对性的大概念,最后都企图将凌空蹈虚归于实处。

只不过《你见过大海》针对的概念是‘大海’,《有关大雁塔》针对的是‘大雁塔’。

前者的概念更大、更为抽象,也由于借喻更多被污染得更严重。

后者则和特定的人文历史幻象有关。

我更喜欢抽象,这是我更喜欢《你见过大海》的原因之一。

再就是语言层面的呈现。

《你见过大海》有显然的节奏回旋,虽然单调乏味,但我喜欢的就是这种单调、枯燥乃至没完没了的重复。

有点像咒语,或者念经。

超越诗歌指向之上的语言自觉在这首诗里已经可以清晰地感觉到。


本次诗歌活动的学术主持是评论家沈奇,他高度评价了韩东的诗歌写作,“韩东是改变了现代汉语新诗历程的诗人,是诗人中的诗人。

36岁的时候我第一次读到《你见过大海》,一读倾心,它让我从伪浪漫主义的泥沼里走出来,走向真实,改变了对诗的认识。


“我心目中的好诗尚未写出”
写诗多年,韩东如何评价自己的诗歌?在现场互动环节,有读者抛出这样的问题。

韩东对此真诚作答:“不太好评价啊。

”他转而分享了自己的诗歌写作理念。

“我对诗歌有自己的理解,一直想要写出我自己理解的好诗,但这不是一种理论,也不是一个标准。

它存在于一种想像中,很模糊。

就像你梦中梦到一首好诗,觉得非常好,但醒来却忘了句子是怎样的了。

我的努力,就是要让这模糊变得清晰,就是要努力写出那梦中的好诗。

读自己的诗,有时会觉得这首诗似乎有点梦中好诗的影子,那首诗似乎也有点梦中好诗的影子,但是,我心目中完美的好诗尚未写出,这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原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