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一、总则
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提高全县经济整体竞争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时期;是努力把阳新县建设成经济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更加宽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新型城市的重要时期。

矿产资源是阳新县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物质基础,矿业是全县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国家和湖北省、黄石市矿产资源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强对我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和对矿产资源保护、勘查和开发利用活动的调查、监测与监督,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管理条例》、《湖北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湖北省地质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上级矿产资源规划、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相关标准和规范、《阳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县内相关行业和部
门发展规划的要求,特制定《2001—2010年阳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县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所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是县政府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限,基准年2001年,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

《规划》适用范围为本县所辖行政区域。

二、矿产资源形势
(一)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阳新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幕埠山脉北麓,地理坐标:东经114°43′—115°30′,北纬29°30′—30°09′。

总面积2780Km2,2001年末人口95.5476 万人。

辖龙港、富池、三溪等16个乡镇和金海开发区、荆头山、半壁山、综合三个农场。

境内峰峦叠嶂,河湖交织,长江流过县东北边缘。

县内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区内最高点处为南岩岭,海拨860米;最低点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拨8.7米。

全县岗地丘陵面积占67.60%,中低山区占1.50%,湖泊平原区占30.90%。

阳新县地处鄂东南,东北与蕲春、武穴市隔江相望,东南与江西瑞昌县相邻,西南接通山县和江西武宁县,西北连咸宁市、大冶市。

阳新县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

106、316国道呈“人”字型穿境而过,省、市、县公路干线沟通城乡;武九铁路纵贯全境,北有黄金水道长江,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网络。

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6.9℃,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14.9℃;年平均蒸发量1568.6mm。

阳新县在湖北省则位于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宜昌、襄樊为顶点,以江汉平原为腹地的湖北“金三角”地区的头部,是鄂东南经济区铁、铜、金多金属冶金与非金属建材经济区的重要基地之一。

2001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71800万元。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9500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19800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178800万元。

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纺织、煤炭等为重点的四大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体系。

是鄂东“冶金走廊”、“建材走廊”的重要支柱。

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进一步扩大内需政策为契机,2002年—2010年,阳新县经济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调整,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将加速推进,对外开放进程将明显加快,经济和社会法制化程度也将明显提高。

(二)矿产资源主要特点
1.矿产资源种类多,金、铜、水泥石灰岩、煤优势明显。

全县矿产资源种类多,已发现矿产资源35种。

金、铜、水泥石灰岩、煤炭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于湖北省的前列。

其中,铜探明储量110.93万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25.33%,是全国八大铜生产基地之
一;金探明储量68.17吨,位居全国前列,年产值占全省的27.46%。

煤探明储量4152.87万吨,是全国百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建材资源以水泥用石灰岩为主,其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2.主要金属矿产共、伴生元素多,综合利用程度低。

全县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20处,其中共、伴生矿占35%。

主要共伴生矿产有钨、钼、铅、锌及伴生有益元素铼、镉、硒、碲等,具有分布集中,含量高、储量大的特点,但由于赋存状态复杂,采、选、冶技术难度大,目前均未综合利用。

3.资源分布广,主要矿产地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

全县主要矿产分布集中,地域差异明显,呈现“北煤、建材;南煤、硫;金,铜多金属贯东西”的基本格局。

占全县矿业总产值78%的金、铜及铅、锌、钼、钨等矿产集中分布于白沙(镇)—浮屠(镇)—富池(镇)一带,形成阳新县横贯东西的矿业黄金走廊。

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粘土等一般非金属矿产,分布广泛,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

4.中小型矿床、矿点多,主要金属矿产储量相对集中。

全县大型矿床只有2处,中小型矿床97处占29%,矿点229处占70%。

已探明储量的主要矿床中,铜、金、铅、锌、钼、钨等主要金属矿产分布于阳新岩体内外接触带,资源储量相对集中。

5.主要优势矿种品位(含量)高。

县内铜、石灰岩、膨润土等矿产富矿居多。

铜矿中含铜品位>1%的富矿在50%以上,水泥灰岩Ⅰ级品占80%以上,膨润土中钠基土占64%。

6.水泥石灰岩、冶金石灰岩、白云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

阳新县优质水泥用灰岩和冶金熔剂白云岩资源蕴藏量巨大,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必将成为我省东部以水泥石灰岩为主的建材、冶金熔剂开发基地(附表1)。

(三)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现状
阳新县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程度较高,采矿历史悠久。

但系统的地质勘查工作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工作,现已全部完成1/20万重力测量、区域化探扫面;1/5万区域地质调查、航空磁测、航空电测、地球化学测量已覆盖全县95%以上国土面积。

基本查明了全县地质构造特征和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阳新县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不够均衡。

全县共发现35种矿产,探明储量的有22种。

达到勘探的21 %,详查21 %,普查58 %;金、铜、铅、锌等主要矿产达到详查、勘查的达到47%以上。

但石灰岩、白云岩、高岭土、方解石等非金属矿产,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低,占60%以上的一般建筑石料、砖瓦粘土等,仅达到概查或简测程度。

通过1984、1994、1998年三轮成矿远景区划工作,总结出阳新县存在6个成矿系列,共划分出2个Ⅳ级成矿区,9个Ⅴ级成矿远景区。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截止2001年,阳新县实际利用矿产20种,其中有14种为上表矿产,占矿产总数的70%;未上表矿产主要为建筑石料、砖瓦粘土及其它非金属矿产。

另外,锰、黄铁矿、铁、钨、建筑河砂等矿产因市场因素、开采利用条件等原因,多已停采,铟、铼、镉、硒、碲6种伴生矿产,因采、选、冶技术难度大,均未回收利用。

全县矿床(点)总计354个(含共、伴生矿),其中开采、在建的矿区223处,占63%;停采闭坑66处,占19%;未开发利用的矿床65个,占18%。

在未开发利用的矿产中(水泥用灰岩、冶金白云岩),可供开发利用的矿床7个,占矿产总数的2%。

一方面,说明矿产资源开发程度总体水平较高,但具有突出优势的水泥石灰岩、冶金白云岩等建材非金属矿产,实际利用程度并不高;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矿山的停产、闭坑,说明部分矿产后备可利用资源不足。

阳新县2001年共有各类矿山企业281家,从业人员12189人;其中国有企业15家,从业人员4939人;集体矿山企业148家,从业人员1618人;私营及其它经济类型矿山企业118家,从业人员
5632人。

全县仅有大冶有色金属丰山铜矿和湖北省鸡笼山金铜矿二家大型国有矿山企业,其余全部为小型矿山企业。

(附表4) 2001年全县生产矿石总量334.18万吨,工业总产值26310.06万元。

其中国有矿山企业生产矿石量129.83万吨,工业产值18375.32万元,占69.84 %。

其它矿山企业生产矿石量241.26万吨,工业总值7934.74万元,占30.16 %。

2001年阳新县铜、金、煤、水泥石灰岩等主要矿产品的产量分别占全省的比例是:32.32%、27.46%、3.04%、2.99%,产值分别占全省的比例是:38.14%、16.64%、3.81%、0.74%。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阳新县金、铜矿开发利用程度高,产值、产量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资源占优势的水泥石灰岩矿,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蕴藏巨大潜力。

截止2001年,阳新县矿业产值已达26310.06万元,矿产品加工业年均24322.49万元,矿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13.3%,矿业、矿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5.0%,说明矿业、矿产品加工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五)矿业开发的经济社会背景
实现阳新县经济快速发展,要求矿业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十五”时期,阳新县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建设新阶段。

到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将在1999年基础上翻一番,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大多数居民
过上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实现撤县建市目标。

到2015,国内生产总值在200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经济总量、综合经济效益达到全省上游水平,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城乡一体的区域经济结构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富裕。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要求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冶金、建材、能源等支柱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矿业经济应该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全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同步调整优化。

“十五”期间阳新经济结构调整要按照“立足市场、注重效益、突出特色、全力创新”的总体要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为适应这一总体要求,同时满足后续加工业及矿业自身发展需要,矿业必须加大调整力度,合理布局,优化矿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

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同高技术产业群结合部的开发,向新冶金、新能源、新建材等领域开拓。

冶金工业要联合县属中小型矿山,组建铜业股份集团公司,形成矿产品采、选、冶、加工一条龙。

其次要加快铜、金矿山的扩建和采掘技术的更新,扩大规模,提高金铜等主导产品的产量。

建材工业要按照“建大放小,建大限小,建大汰小”的要求,组建一批大型建材集团。

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灰砂砖、工业废渣砖、煤矿石砖、页岩砖和加气混凝土空心砖等产品的开发,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煤炭工业要立足乡镇煤矿行业管理,扶持壮大金海开发区的发展,发展多种经营,实现煤炭工业的合理开发和有序健康发展。

经济全球化要求建立开放的矿业格局。

我国加入“WTO”,加速了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进程,矿业领域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一方面,可利用外资勘查,开发县内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另一方面,也将打破原有格局,给矿业带来严重冲击。

我县矿业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整体竞争力。

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矿业必须以最新的科技成就改造和提升这一传统产业尽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控制资源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矿产资源创造的价值不断提高,走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矿业发展道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矿业,加强矿产资源和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一方面有效保护和集约利用矿产资源,走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之路,有效控制矿产品生产和消费总量;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发展“绿色”矿业,全面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与保证程度分析
阳新县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以铜、金、煤、石灰岩矿为主,除煤炭资源外、其他矿产资源产量自给有余,铜矿石产量与社会需求有较大缺口。

煤炭资源:“八五”期间和“九五”前期,阳新县年均产煤100
万吨,是全国百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九五”末期随着煤炭生产“关井压产”,年产量逐年下降,1998年煤产量37.36万吨,2000年全县煤产量不足20万吨。

“十五”期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矿井建设,煤炭产量会有所回升,2005年产量达到35万吨。

全县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4152.87万吨,截止2001年底,保有煤炭资源储量3522.57万吨,其中可采储量1296.80万吨。

按年产煤35万吨计算,资源储量与产量比为101,可采储量的储采比37,说明煤炭资源潜力较大,储量保证程度较高。

本县煤炭主要作生活用煤,多销往安徽、浙江、江苏及省内武汉、黄冈地区,少量本地民用。

本县2005年预计煤炭需求量65万吨,需购入30万吨,主要为发电、冶金、化工、建材、轻纺等工业用煤。

铜矿资源:“九五”以来阳新县铜矿产量在100-120万吨之间波动,2001年铜矿石产量108.59万吨(金属铜9875.43吨)。

“十五”期间部分矿山经扩建、改造。

铜矿产量年均递增7.4%,至2005年年产量达到130万吨。

阳新县累计探明资源储量铜110.75万吨,2001年底保有资源储量75.92万吨,其中可采储量54.87万吨;以2001年产量9875.43吨(金属铜)计算,资源储量与产量比为77,可采储量的储采比为56,说明全县铜矿资源仍有较大潜力,储量保证程度较高。

丰山-鸡笼山地区,铜的保有储量(金属铜)54.86万吨,铜保有储量占全县的72%,铜产量占全县的78%,为阳新县的主要产铜地区。

资源储量与产量比为71,储采比为54,说明该区铜有充足的
后备资源。

浮屠-陶港地区,现有矿山开采规模小,年产量与矿床规模不相协调,通过矿山挖潜、改造,铜产量将有一定提高。

本县铜精矿绝大部分由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加工,随着大冶有色金属冶炼公司15万吨铜冶炼技改工程的完成,2005年粗、精铜冶炼能力将达到双15万吨,加工处理铜矿石1000万吨。

届时,阳新县乃至整个黄石地区铜矿石的供需缺口仍达60%。

金矿资源:阳新县金矿资源储量基本稳定在50-60吨,集中分布于富池镇鸡笼山-丰山洞一带,并主要以共生,伴生矿产形式赋存于铜金矿床、铜矿床和铅锌矿床中。

全县累计探明金金属储量68488.20千克,保有资源储量53052.00千克;2001年产金矿石40.27万吨,生产金854.05千克,资源储量与产量比为62,其中可采储量43558.00千克,储采比为51,说明全县金矿资源可保证规划期及今后较长时间的开采需求。

“十五”期间,主要金矿山处于发展中期阶段,金矿生产将继续稳定并略有增长。

水泥石灰岩资源:2001年水泥产量11.50万吨,水泥石灰岩产量41.00万吨。

“十五”期间,县‘十五’规划提出建材工业要“建大放小,建大限小,建大汰小”的方针,充分发挥本县水泥石灰岩为龙头的非金属建材优势,新建华新水泥有限公司6号炉水泥熟料生产线及东山水泥厂,扩建富阳、浙兰等三大水泥厂,预计到2005年全县水泥生产突破350万吨,水泥石灰岩总量预计达到420万吨以上。

阳新县水泥石灰岩保有储量(含未上表矿山)22281.00万吨,可采储量20240.60万吨,以“十五”末年产350万吨计算,资源储
量与产量比为53,储采比为49,储量潜力大,储量保证程度高。

除下纬山水泥石灰岩矿山外,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山大多为中小型规模。

为适应今后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应加速对现有矿山外围和新矿山的调查评价、勘查,继续寻找一批质优量大的水泥石灰岩矿山。

硫铁矿资源:县内硫铁矿总体质量一般,规模偏小,加工产品单一(以硫酸为主),成本偏高且污染环境,近几年硫铁矿产量呈明显下滑趋势,“九五”末县内所有硫铁矿山均已停采。

截止2001年底全县硫铁矿保有资源储量334.80万吨,以年产3万吨计算,资源储量与产量比为111,说明资源有一定潜力。

全县硫铁矿床(点)5处,已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枫林镇宽长山井田。

硫铁矿为我省短缺矿产资源,为促进阳新矿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远期适度开发宽长山硫铁矿井田,但要提高炼硫工艺降低污染,加强矿区及周边地区地质灾害的治理。

建筑石料用灰岩资源:现有矿山133处,年产量65.00万吨。

建筑石料用灰岩绝大多数经初加工为不同规格的碎石,少数用做石材。

随着阳新县建筑业的迅速发展,预计“十五”末期年产量达80万吨。

2001年保有储量3956.00万吨,随着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的调整和新区块的开采,是可以长期保证的矿产资源。

砖瓦粘土资源:现有矿山61处,主要分布于交通干线及小城镇附近。

2001年砖瓦粘土产量59.44万吨。

根据国家保护基本农田的要求和黄石市规划2010年前砖瓦粘土全部退出的目标,规划期内全县砖瓦粘土矿山需作重大结构性调整。

但由于新型墙体材料尚处于起
步阶段,阳新县于2010年前全部取代粘土砖尚有一定难度,为此规划期内严格限制开采总量,停止审批新的矿山,矿山分阶段逐步退出。

2005年产量50万吨,2010年控制在30万吨以下。

县内除少数矿山外,绝大多数砖瓦粘土未做地质工作,资源储量不清。

但根据矿山核定的面积和近年开采情况,资源量可以满足规划期间的需求。

上述分析表明,金、铜、煤硫铁矿、水泥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在省内占有重要地位,为本县优势矿产。

为保持阳新县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十五”期间应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增加资源储量,保障矿石供给。

继续稳步提高金、铜产量,稳定煤炭生产、加快以水泥石灰岩为主的新型非金属矿产的发展。

本县与金属矿床伴生的稀有元素有铟、铼、镉、碲等,其储量占省内已探明储量80%-100%。

但因选冶技术难度大,目前均未综合回收,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应加大对上述稀有元素选冶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尽早加以开发利用。

此外,锰、钨、铅锌、膨润土、熔剂白云岩等,开采规模小,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全县“十五”期间主要矿产品供需预测见(附表5)。

(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及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
勘查投入逐年减少,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不断降低。

阳新县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作了大量工作,总体工作程度较高,相继勘查、发现和探明了煤、铜、金、铅、锌、钨、锰、水泥石灰岩等
一大批矿产资源。

但近十年来,由于地质工作重心的转移及地勘单位体制的改革,国家对阳新县投入的地勘费用不足,商业性地质勘查机制尚未建立,因此,矿产勘查工作逐年萎缩,新发现矿产地明显减少,矿产资源新增储量不足,保有储量下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不能满足矿山生产发展的需要。

矿业结构不合理,矿山小而分散,效率低下,与矿产资源规模不相称。

全县仅有大型矿山2家,绝大多数为小型矿山。

矿山年开采矿石量平均只有1.32万吨,其中铜矿平均年产量只有6.32万吨,煤矿平均年产量只有0.30万吨。

大矿小开,一矿多开,无序抢占与分割现象较为严重,矿业纠纷时有发生。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三率”指标低。

阳新县金属矿产多具共生、伴生特点,由于矿山企业采选技术和装备水平较低,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较多共、伴生矿产及有益组份均未综合利用。

鸡笼山、丰山洞两个大型矿山,除金、铜、银(伴生)、硫(伴生)被利用外,其它重要伴生矿产均未利用。

矿产品加工程度低,原矿初级加工产品多,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差。

部分矿山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及乱采滥挖现象突出,矿山“三率”失控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矿业秩序和矿业权市场不完善。

矿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滞后,矿政管理格局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矿业法规、规划、政策,标准体系尚未形成。

矿业投资不活跃,矿业权流转不规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

冶金矿产后续加工产业生产能力较大,开发利用程度高。

而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目前开发
利用的非金属矿产仅限于煤、膨润土、石灰岩、砂等少数几种,有的矿产品如熔剂白云岩、高岭土等目前尚未开发利用。

非金属矿产品以出卖原矿或低附加值建筑石料为主,资源利用效益差。

矿山经济发展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矿山的采掘和矿产品加工生产诱发了诸多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现有地质灾害尚未得到有效治理,而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发生。

全县尚未建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数据库,矿山“三废”达标率、土地复垦率低,乱占林地现象时有发生,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存在恶化趋势。

三、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认真落实《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黄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以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矿业对阳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保障阳新县矿产资源供给、发挥优势、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主线,以实现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为总要求,发挥优势,构筑高度开放、有竞争力的矿业体系,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
资源、两个市场”,提高矿产资源的供给能力,保障全县今后五到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跨跃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方针,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本县矿业经济发展规划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协调一致,与湖北省、黄石市矿业经济带布局相一致。

根据县内社会经济发展和矿产资源实际,突出发展金、铜等县内具有较大优势的主导矿产品,加大以水泥石灰岩为主的优质高效非金属矿产开发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为具潜在优势的溶剂白云岩、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作好开发利用前期准备,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挥矿业经济的基础作用。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调节作用,改善投资环境。

引进国内外资金和科学技术,吸引和鼓励有经济实力、先进技术的外资企业来我县投资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推动全县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对县内保有资源储量不足的矿产,加强并超前进行矿产资源的评价和勘查,不断开发新产品、开发新用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节约使用资源,降低资源消耗速度,实现矿产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