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doc

合集下载

关于防排烟的一些设计问题

关于防排烟的一些设计问题

防烟系统有关建筑专业常用的要求(民用建筑)1、防火规范8.5.1条摘选: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具体要求见防排烟规范3.1.2、3.1.3条,可以看图示帮助理解)2、防排烟规范3.1.3-2条摘选: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反之,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3、防排烟规范3.1.4条摘选: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4、防排烟规范3.1.6条摘选: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5、防排烟规范3.2.1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6、防排烟规范3.2.2条: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 m²,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 m²。

7、防排烟规范3.2.4条: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应在距地面高度1.3m~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可开启装置。

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加压送风计算案例

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加压送风计算案例
风速取7m/s则每个风口的截面积 选300x400mm规格的风口
实际速度 符合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垂百叶送风口,平时常开,火灾时均开启
管道采用土建混凝土风道,风道尺寸为:950×600=0.57m²,风速v=15m/s.校核混凝土风道的风速:
风管实际风速 符合
同理每隔2层设置一个送风口,共设置15个(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错的
(《民用暖通技术措施p71》20层及20层以上,每隔3层设置一个,20层以下每隔2层设置一个
2)合用前室加压送风口的截面积。
层层设置正压送风口,共需要设置30个风口
送风口风速取7m/s时,火灾时开启3个风口,则风口的截面积为
,选择600x600mm规格风口
实际速度 符合
合用前室采用常闭型正压送风口,平时常闭,火灾时开启着火层和着火层上下两层
机械加压送风计算案例
(1)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情况。
例:某商务大厦办公防烟楼梯间13层、高48.1 ,每层楼梯间1个双扇门 。楼梯间送风口均为敞开风口;前室也是1个双扇门1.6mx2m
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1)着火层疏散门开启时为保证门洞处风速所需的送风量 确定:
开启门的截面积 ;
门洞断面风速取 ;
门洞断面风速取 ;
常开风口,开启门的数量 ;(高度大于24 )
取门缝宽度为0.004 ,每层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
;
门开启时的压力差取 ;
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因此设计风量不应小于
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
当楼梯间至合用前室的门和合用前室至走道的门同时开启时,机械加压送风量为:
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因此设计风量不应小于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若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600mm的操作空间。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

防 烟 楼 梯 间 及 前 室 和 合 用 前 室 的 防 烟 设 计
武 小媛 高 强 武 晓飞
( 晋中市建筑 勘察设计 院, 山西 晋 中 0 3 0 6 0 0)

要: 对建筑 内防烟楼梯 问、 消防 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防烟系统设计 中遇 到的一些 问题进行 了论述 , 依据相 关规范 , 提 出 了对应
火灾现场人员逃生难 , 救援人员救灾难的两难现象 。
时应开启着火层及其上层共计 2层 的加压送风 风, 发生火灾 时 , 应 开启着 火层 近些年来 , 随着高层建 筑设 计 的高速发 展 , 高 层建 筑 的防火 的地下楼层 , 及其上层共计 2层的加压送风风 口。 设计 已成为建筑 设计 中不可 缺失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在 建筑 设计
因此进行风量计算 时 , 地上 、 地下楼层 部分应分 ̄ J l l t - t 算( 地上 中, 不仅需要 妥善考虑 防火 方面 的种种 问题 , 而且 必须 慎重 研究 >2 0层 时 应 注 意 ) , 现以地上 、 地 下 共 用 楼 梯 间 的加 压 送 风 系 和 处 理 防排 烟 问题 , 一 旦发 生火 灾 , 逃 生 通 道 内必 须 阻 止 烟 气 进 楼 层 t 统设计 为例做出相应说明解释 : 入, 使 得建 筑中的人员 能沿 着安 全通道顺 利 的 向安 全地 带疏 散。 高层建筑 中在防烟 楼梯 间及其 相应前 室设 置加压 送风 系统 的 目 由于《 高层 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 规范》 6 . 2 . 8条 规定 , 在 层 地
地 下 2个 , 系统 全 开 时 : 其 前室 、 消防电梯 间前室 或合用 前室 应设 防烟设 施。《 高层 民用 风 口 9个 ,
建 筑设计 防火规范》 8 . 3 . 1 . 2中规定 , 采用 自然排烟措施 的防烟楼 梯间, 其不具备 自然 排烟条件 的前 室应 设防烟设 施。

建筑防烟计算(楼梯间加压送风)

建筑防烟计算(楼梯间加压送风)

楼梯间高度及形式楼梯间24m以下加压送风形式楼梯间门截面面积Ak(㎡)门洞断面风速v(m/s)楼层数量N1楼梯间送风量L1(m³/s) 3.1512 6.3前室送风量L1(m³/s)独立前室不送风楼梯间疏散门的总面积A1(㎡)Ag为前室疏散门的总面积(㎡)v3.15 3.15 1.2N1:设计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公式:楼梯间各层疏散门形式双扇门疏散门数量1疏散门高(m) 2.1疏散门宽(m)1.5每个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A(㎡)计算漏风量的平均压力差△P(pa)指数n0.0372122漏风疏散门的数量N2漏风总量L2(m³/s)20.266427519加压楼梯间的总门数(层数)N1楼层数上的总门数N2422单个送风阀门的面积Af(㎡)漏风阀门的数量N3漏风总量L3(m³/s)独立前室不送风1独立前室不送风楼层数4对楼梯间L1(m³/s或m³/h)对前室L1(m³/s或m³/h)L2(m³/s或m³/h)L3(m³/s或m³/h)6.3独立前室不送风0.266427519独立前室不送风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量Lj(公式计算)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Ls(公式计算)23639.13907独立前室不送风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量Lj(规范限定)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Ls(规范限定)楼梯间负责系统高度(m)前室负责系统高度(m)按计算按计算15.315.3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量Lj(计算)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Ls(计算)23639.13907独立前室不送风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量Lj(设计)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Ls(设计)28366.96688独立前室不送风公式:L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m³/s)L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m³/s)A:每个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注:疏散门的门缝宽度取0.002-0.004m△P:当开起门洞风速为0.7m/s时,取值6pa△P:当开起门洞风速为1m/s时,取值12pa△P:当开起门洞风速为1.2m/s时,取值17paN2: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取值为计算公式为下:公式: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L3N3:漏风阀门的数量,前室采用常闭风口取值如下:公式:楼梯间或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m³/s)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L2楼梯间及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计算(地上楼梯间)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L1Ak:一层内开启门的截面面积(㎡),对于住宅楼梯前室,可按一个门的面积取值。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防排烟要求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防排烟要求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防排烟要求防烟楼梯间和前室是建筑物中必备的安全设施,它们在火灾发生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和防止烟雾蔓延,防烟楼梯间和前室需要满足一定的防排烟要求。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烟气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合理设置烟雾排放口和通风设备,并确保其位置和数量能够满足疏散人员的需求。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消防通道的大小和高度,确保人员能够顺利疏散。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通风系统要能够快速有效地排除烟雾。

通风系统应具备足够的风量和风速,能够快速将烟雾排放至室外,以减少烟雾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通风系统的运行还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一旦火灾发生,系统能够自动启动,并及时调整通风量和风速,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烟雾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通风系统还应具备一定的过滤功能,以减少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通风系统应配备过滤设备,能够有效去除烟雾中的颗粒物和有毒气体,确保排放至室外的烟雾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最小化。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通风系统还应具备一定的灭火功能。

在火灾发生时,通风系统可以通过引入大量新鲜空气,有效增加氧气含量,从而加速燃烧物质的燃烧速度,使火势得到控制。

通风系统还应能够自动检测火灾烟雾,并通过灭火装置进行灭火,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危害。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通风系统还应具备一定的监控和报警功能。

通风系统应配备烟雾和火灾探测器,能够实时监测火灾烟雾和火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应能及时向消防部门发送报警信号。

同时,系统还应具备远程监控功能,消防人员可以通过监控设备实时了解火灾的情况,以便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防排烟要求包括合理的设计、快速有效的排烟、过滤和灭火功能以及监控和报警功能。

只有满足这些要求,防烟楼梯间和前室才能在火灾发生时起到应有的作用,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功能和性能达到预期效果。

防排烟规范

防排烟规范

防烟系统设计一般规定3.1.1 建筑防烟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高度、使用性质等因素,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或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1.2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1.3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防烟系统的选择,尚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采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2)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m2,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3.0m2。

二、当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仅有一道门连通走道时,且其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三、当防烟楼梯间在裙房高度以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时,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裙房的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送风口的设置方式应符合本条第2款的要求。

3.1.4 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1.5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采用独立前室且其仅有一个门与走道或房间相通时,可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楼梯间、独立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2 、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3 、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排烟窗的相关规范

排烟窗的相关规范

排烟窗的相关规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5防烟和排烟设施8.5.1设置防烟设施部位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小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和凹廊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8.5.2厂房、仓库排烟厂房或仓库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场所,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丁类生产车间;3、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4、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库)房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通道,其他厂(库)房内长度大于40m的疏散通道。

8.5.3 民用建筑排烟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措施:1 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2 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和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2 中庭;3 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4 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2 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5 建筑内长度大于20m 的疏散走道。

8.5.4 地下建筑排烟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解读一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解读一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解读一本人从事暖通设计十多年,根据新的标准及结合工程实际对标准进行解读,与大家共同探讨,不足之处往指正。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下文中简称为《标准》。

2018.8.121.《标准》3.1.3中的第2条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解读:当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时需满足前室的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送风口设置在顶部是想形成风幕隔断烟气,设在在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是想通过送风阻止烟气侵入前室,这个前室入口是指从走道或房间进入前室的那个口,而不是从前室进入楼梯间那个口,这个住宅较难满足,一方面有的住宅开向前室的门多,另一方面住宅层高小于3m而不能设置顶送式风口,所以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楼梯间也需加压送风。

2.《标准》3.1.4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解读:这条有别于之前的做法,只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在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墙上加余压阀的做法不适用于地下了。

因此强调了地下部分的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也需加压送风。

3.《标准》3.1.5中的第1条当采用独立前室且其仅有一个门与走道或房间相通时,可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楼梯间、独立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解读:住宅的前室一般是一个以上的户门不满足此条,所以前室也得加压送风而不能采用之前的通过余压阀向前室送风。

4.《标准》3.1.5中的第2条和第3条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防排烟整理

防排烟整理

系统设置➢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当无法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的前室或合用前室,且前室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m2,合用前室分别不小于3.0m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当前室的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防烟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前室可不设;⏹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裙房高度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裙房等高范围内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该高层建筑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只对前室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必须限制前室的送风口的位置,防止前室产生烟气与新风混合并进入楼梯间。

➢地下、半地下建筑(室)楼梯间与地上部分楼梯间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宜分别独立设置。

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与地上部分的楼梯间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应分别计算地上、地下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且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地上、地下的送风量的要求。

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oc

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oc

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oc《DGJ 08-88-2000》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防烟设计3.1.1 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系统:1 疏散楼梯间;2 消防电梯前室;3 避难层(间)。

3.1.2 公共建筑中高度超过100m的电梯井宜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3.1.3 下列楼梯间或前室可以不设置防烟系统:1 防烟楼梯间设有机械加压送风时的独立前室;2 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作为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前室,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可开启外窗的楼梯间;3 建筑高度低于100m的居住建筑,前室设有符合要求可开启外窗的楼梯间:十八层或十八层以下的居住建筑,楼梯间设有符合要求可开启外窗的前室或前室设有符合要求可开启外窗时的楼梯间;4 消防电梯井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的消防电梯前室;5 走道和前室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的楼梯间。

3.1.4 防烟方式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3.1.5 地下建筑或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中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二者合用前室的防烟系统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3.1.6 建筑高度低于100m的居住建筑,其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二者合用前室的防烟系统宜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方式,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宜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3.1.7 高层建筑的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并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当不能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3.1.8 加压送风机的送风量应由保持加压部位规定正压值所需的送风量、门开启时保持门洞处规定风速所需的送风量以及采用常闭送风阀门的总漏风量三部分组成。

风机的全压不宜小于300Pa。

3.1.9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部位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或百叶窗。

3.2.1 靠外墙的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00m2,并应保证该楼梯间顶层设有不小于0.80m2的自然通风面积。

3.2.2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楼梯间和前室的知识

楼梯间和前室的知识

楼梯间和前室的知识楼梯间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疏散楼梯以及剪刀楼梯几种。

敞开梯间是低、多层建筑常用的基本形式。

楼梯典型的特征是,楼梯与走廊或大厅直接相通,未进行分隔,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阻挡烟气进入,而且可能成为向其他楼梯蔓延的主要通道,其特点是安全可靠程度不大,但方便使用。

封闭楼梯间是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比敞开楼梯间安全,但因其只设有一道门,在火灾情况下人员进行疏散通道时难以保证不使烟气进入楼梯间,所以应对封闭楼梯间的使用范围加以限制。

防烟楼梯间是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阳台、凹廊,通向前室、阳台、凹廊和楼梯间的门均为防火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进入楼梯间。

防火楼梯间设有两道防火门和防排烟设施,发生火灾时能作为安全疏散通道,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楼梯间形式。

剪刀楼梯又称叠合楼梯或套梯,是在同一个楼梯间内设置了一对相互交叉、又相互隔绝的疏散楼梯。

其特点是同一个楼梯间内设有两部疏散楼梯,并构成两个出口,有利于在较为狭窄的空间内组织双向疏散。

室外楼梯是指在建筑外墙设置全部敞开的室外楼梯。

下面给大家提供图片给大家区分一下:1、前室面积在了解前室的面积之前,首先要知道的是什么是前室?即设置在人流进入消防电梯、防烟楼梯间或者没有自然通风的封闭楼梯间之前的过渡空间。

那下面图片举例:凹廊里面的一起占地面积都属于前室前室主要设于消防电梯出口处,供人员通行、疏散用的小房间或设于防烟楼梯间进口处防止火灾烟气进入防烟楼梯间的小房间。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消防电梯前室、防烟楼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的合用前室的面积大小作了严格的规定。

前室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前室面积的大小也是历年必考点之一。

涉及到各类前室的面积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个表格如下:详细介绍如下:1>其中消防电梯前室设计面积大小不应小于6.0m2;(仓库连廊、冷库穿堂或谷物简仓除外)2>防烟楼梯前室的使用: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m2,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里的面积大小不应小于6.0m2;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时,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m2,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m2;3>当剪刀楼梯间的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时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楼梯间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楼梯间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m2,切短边不应小于2.4m。

扩大电梯前室及扩大防烟楼梯前室

扩大电梯前室及扩大防烟楼梯前室

2.3.3 核心体组成
电梯,电梯前室,楼梯,楼梯前室,走廊,防火门,设 备间(强电、弱电,水表,管道井,垃圾间等)
2.3.4 各部分设计要求
1、电梯 2、楼梯 3、强电、弱电竖井或室 4、其他设备管井
1、电梯
电梯数量——舒适型住宅每部电梯服务30—60户, 且12层以上住宅不应少于2台电梯, 其中一部必须兼作消防电梯。
的效果比防烟楼梯间差。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宜直接天然采 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设置(独立的机械加 压送风系统);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若此楼梯间在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内, 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 道和房间隔开。
12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其楼梯间必须设前室、阳台 或凹廊以利排烟,前室及楼梯间均设乙级防火门。
塔式住宅宜设一个防烟的剪刀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18层、每层 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 消防电梯时,可只设一座防烟普通楼梯间——即不必做剪刀梯)。
高层建筑若设置两个以上安全疏散出口,应分散设置,且安全出 口间距不应小于5米。
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必须设具有防烟功能的前室,其前室大小应能容纳消 防器材和营救伤员的担架,独用防烟前室面积最小4.5平米,与防烟 楼梯合用前室时前室最小6平米。且消防电梯前室宜靠外墙设置, 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米的通道通向室外; 消防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但合用前室的门不能 采用防火卷帘。消防电梯应设独立机房,其机房与相邻其他电梯机 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隔开,若必须在此隔墙 上开门,则应设甲级防火门。
注意:普通电梯与消防电梯并列时,电梯井内应设耐火极限不低于2个小时 的防火墙隔开,井壁一般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或框架填充墙,为减少自重和对 基础的压力,其厚度越到高层越薄,(井道内表面应为一连续、垂直的表 面),但画图时可为100mm。

防排烟设施及要求

防排烟设施及要求

防排烟设施及要求机械防排烟系统由排烟风机、排烟防火阀、排烟风道或排烟风管设施、排烟口等组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规定如下:8.5 防烟和排烟设施8.5.1 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 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 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2 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8.5.2 厂房或仓库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 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²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 建筑面积大于5000m²的丁类生产车间;3 占地面积大于1000m²的丙类仓库;4 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其他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8.5.3 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 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²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2 中庭;3 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m²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4 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²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5 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8.5.4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²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²,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条文说明:8.5 防烟和排烟设施火灾烟气中所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氯化氢等多种有毒成分,以及高温缺氧等都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防烟楼梯间的要求

防烟楼梯间的要求

防烟楼梯间的要求《防烟楼梯间的要求》篇一:防烟楼梯间的要求引言:在建筑设计中,防烟楼梯间可是相当重要的存在。

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楼梯间是人员疏散的重要通道。

要是没有防烟措施,浓烟滚滚的,人在里面根本就走不了,那可就成了死亡通道喽。

为了保障人们在紧急时刻能够安全疏散,就必须对防烟楼梯间有严格的要求。

主体要求:一、建筑结构方面1. 楼梯间必须独立设置,就像一个独立的小天地一样。

它不能与其他使用功能的空间合用,什么储物间、配电室之类的,统统不行。

这就好比是给疏散人员单独开辟的一条“专用高速公路”,不能被别的车占用。

2. 楼梯间的墙啊,得是防火墙,耐火极限不能低于2.00小时。

这就像是给楼梯间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防火铠甲,大火来了也能抵挡一阵子。

而且墙上除了疏散门和送风口等必要的设施外,不能随便开洞。

要是乱开洞,就像铠甲上有了漏洞,那还怎么防火呢?二、门的要求1. 楼梯间的门必须是乙级防火门。

这门啊,质量得过硬,得能在火灾中坚持一段时间。

而且门要向疏散方向开启,就像迎接疏散人员的热情怀抱一样。

你要是装反了,那可就麻烦了,人在紧急情况下跑出来,门还挡着道,这不是添乱嘛。

2. 门关闭后应具有防烟性能。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要是门关上了还漏烟,那和没装门有啥区别呢?这就好比是你想把烟挡住,结果门却像个筛子一样,那可不行。

三、通风排烟方面1. 防烟楼梯间必须有自然通风或者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如果是自然通风,那么每5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平方米,且顶层不应小于0.8平方米。

这就像是给楼梯间开了几个小烟囱,让烟有地方跑出去。

要是达不到这个面积,烟就会在楼梯间里打转,人就会被呛死。

2. 如果是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呢,它的送风量得满足一定的标准。

具体来说,根据不同的建筑高度等因素有不同的数值,这都是经过科学计算的,可不是随便定的。

就像给楼梯间注入一股强大的“清风力量”,把烟都给吹走。

结尾:这些要求对于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那可是至关重要的。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武小媛;高强;武晓飞【摘要】对建筑内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防烟系统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依据相关规范,提出了对应的处理方法,并对高层建筑中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5(041)005【总页数】2页(P110-111)【关键词】防烟楼梯间;前室;压力值;风口形式;自然排烟【作者】武小媛;高强;武晓飞【作者单位】晋中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山西晋中030600;晋中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山西晋中030600;晋中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山西晋中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34.27当今世界很多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主要是火灾现场中的浓烟与烈焰。

两者之间危害更大的还是浓烟。

浓烟给火灾现场受困人员向外逃生增添了很多艰难险阻,乌黑的浓烟使人视线不清,找不到逃生之路,呼吸困难,吸入浓烟还会中毒,甚至窒息死亡,逃不出火场。

另外,浓烟还给进入火场进行救援的人员增加障碍,使人看不见前进道路,行动延缓,搜救目标看不见,错过了很多救人的时间和机会。

有时甚至救人未成,反而被烟火所困,危及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

造成火灾现场人员逃生难,救援人员救灾难的两难现象。

近些年来,随着高层建筑设计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已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需要妥善考虑防火方面的种种问题,而且必须慎重研究和处理防排烟问题,一旦发生火灾,逃生通道内必须阻止烟气进入,使得建筑中的人员能沿着安全通道顺利的向安全地带疏散。

高层建筑中在防烟楼梯间及其相应前室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建筑物着火时,阻挡烟气进入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降低建筑物本身由于热压差而产生的烟囱效应,从而减慢烟火垂直蔓延的速度,保持疏散通道安全无烟。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1.2中规定,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防烟设施。

第三篇 建筑消防设施 第十章 防烟排烟系统(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第三篇 建筑消防设施 第十章 防烟排烟系统(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第三篇建筑消防设施第十章防烟排烟系统知识框架考点解析考点一: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场所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建筑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应设置防烟设施。

1,民用建筑中应设置排烟设施的有:①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2和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②中庭。

③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

④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⑤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2,工业建筑中应设置排烟设施的有:①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

②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③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丁类生产车间。

④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

⑤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库)房中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其他厂(库)房中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3,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和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考点二:自然通风与自然排姻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是建筑火灾烟气控制中防烟排烟的方式,是经济适用且有效的防排烟方式。

一、自然通风方式(一)自然通风方式的选择对于建筑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的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1,当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相关条件时,楼梯间可不设防烟系统。

①当采用敞开的凹廊、阳台作为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时。

②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具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m2,合用前室分别不小于3.0m2。

2,当加压送风口设置在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以下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1.3民用建筑以下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以下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外表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假设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构造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600mm的操作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