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总体介绍 (横版页)
最新人教版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

最新人教版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第一讲陶器第二讲瓷器第三讲青铜器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第五讲陶塑第六讲石雕第七讲彩塑第八讲古代人物画第九讲古代壁画第十讲古代山水画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第十四讲宫殿建筑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第十六讲民间美术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第十九讲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第二十一讲现代雕塑第二十二讲近代雕塑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第二十四讲古典主义绘画第二十五讲浪漫主义绘画第二十六讲现实主义绘画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第一讲陶器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
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
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

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课题: 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课时:1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教师:洪艳娟授课班级:高一(12)班授课时间:2004年3月26日教材分析:园林与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与民居”和前一讲“宫殿建筑”代表了中国建筑艺术的两个不同的典型侧面。
园林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亲和的思想传统”,它对现代环保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在授课时应突出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典型的具体的建筑说明共同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个基本的概括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其精神内涵,分辨出精华与糟粕,提高欣赏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以及通过对家乡的民居建筑的了解,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点:1.了解园林与民居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
2.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及分析其精神内涵。
学情分析:园林与民居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对园林与民居建筑有一定的直观了解,且通过上一讲“宫殿建筑”学习,学生对如何欣赏中国建筑有初步的了解,但对其共同的艺术规律、思想内涵缺乏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提问、观察、思维法、比较、归纳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本教材的创造性使用:1.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增加家乡的民居建筑教材,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建筑艺术中的宫殿建筑,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有关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
三、讲授新知识(出示课题: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一)园林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重要门类,大致可分为帝王宫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山林名胜等四种类型。
人教版美术书高中

人教版美术书高中
人教版高中美术书共有四本,分别是《美术鉴赏》、《绘画》、《雕塑》、《电脑美术》和《书法篆刻》。
这些教材涵盖了美术的不同方面和领域,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其中,《美术鉴赏》是学习美术的基础课程,通过欣赏和分析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鉴赏能力。
该教材还介绍了美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的本质和意义。
《绘画》教材主要介绍了绘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包括素描、色彩、速写等方面。
通过实践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雕塑》教材则介绍了雕塑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包括材料、工具、技法等方面。
通过实践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雕塑技能和创作能力。
《电脑美术》教材则是结合了现代科技和艺术的产物,介绍了使用电脑软件进行美术设计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实践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电脑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
《书法篆刻》教材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书法和篆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通过实践和练习,培养学生的书法和篆刻技能和创作能力。
总的来说,人教版高中美术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实践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同时,这些教材也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引领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科技在美术领域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课本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课本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色彩的基本知识1. 色轮和颜色的分类- 基本色:红、黄、蓝- 二次色:橙、绿、紫- 中间色: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2. 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颜色名称- 色度:颜色鲜艳程度- 色调:颜色明暗程度3. 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 同色调搭配- 相邻色系搭配- 互补色搭配第二章图像的构成要素1. 点、线、面的概念及表现方法2. 形的分类及表现方法- 实形- 虚形- 抽象形- 稳定形与变化形3.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创作的意义与主题- 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第三章认识艺术风格1. 古希腊罗马艺术- 建筑- 雕塑- 绘画2. 文艺复兴艺术和巴洛克艺术- 文艺复兴艺术- 神圣的- 人文的- 巴洛克艺术- 宏伟的- 浪漫的3. 现代艺术- 20世纪初期的艺术潮流- 印象派- 野兽派- 立体派- 表现主义- 抽象艺术- 形式语言的重要性- 抽象艺术的主体形态第四章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1. 艺术的表现形式- 绘画- 雕塑- 建筑- 水墨画2. 艺术的客观表现方式- 内容表现- 形式表现- 风格表现- 技法表现3. 艺术的主观表现方式- 情感反应- 意境感受- 美学思考这份文档总结了高中美术必修课本的四个章节的知识点,包括色彩的基本知识、图像的构成要素、认识艺术风格和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对于学习美术的同学,可以作为重要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概括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概括美术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技能以及丰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而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则是在此背景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为核心目标,通过深入浅出的教材内容、系统而完整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
本文将对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概括,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更好地理解教材重点内容。
第一章:创作与表现本章旨在通过对创作与表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绘画语言和绘画表现力、构图和空间表现、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光影和质感表现等。
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全面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第二章:艺术的审美功能本章着重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以及艺术在传达情感和思想方面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包括:艺术欣赏与评价、艺术批评与鉴赏、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文化等。
通过对不同艺术作品的评析与分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提升对艺术的理解与体验。
第三章:西方美术史本章主要介绍西方美术史的重要人物、时期和流派,以及相关作品和艺术风格。
主要内容包括:古希腊罗马艺术、文艺复兴艺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等。
通过对西方美术史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第四章:中国美术史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美术史的重要人物、时期和流派,以及相关作品和艺术风格。
主要内容包括:古代绘画与书法、中国画、国画与西画对比、现当代美术等。
通过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第五章:艺术创作的背景知识本章旨在为学生创作提供深度的背景知识和素材,以丰富他们的艺术创作灵感。
主要内容包括:艺术创作与当今社会、艺术创作与科学文化、艺术创作与自然环境等。
通过探究和分析不同主题与背景的艺术创作,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艺术创作思路与方法。
总结起来,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主要包括创作与表现、艺术的审美功能、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和艺术创作的背景知识。
人教版高中高三美术介绍上册教案(一)

人教版高中高三美术介绍上册教案(一)教案:人教版高中高三美术介绍上册教学目标•了解人教版高中高三美术介绍上册的内容和特点•掌握上册中的重点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教学重点•理解上册内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想•掌握上册涉及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法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人物形象的表现》1.引入:介绍人教版高中高三美术介绍上册的内容和目标2.理论学习:讲解人物形象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了解线条的运用和构图的原则–学习人物的比例和结构–掌握色彩运用和光影效果的描绘3.练习与实践:让学生进行人物形象的素描练习4.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第二课:《风景的描绘》1.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理论学习:讲解风景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学习透视法和远近关系–掌握自然风光的色彩表现技巧–了解不同气候和环境下的风景特点3.练习与实践:让学生进行风景画的创作实践4.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第三课:《静物的写生》1.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理论学习:讲解静物写生的构图和细节表现–学习静物的形状、质感和材质的描绘方法–掌握明暗关系和阴影处理技巧–了解静物的情感表达和寓意3.练习与实践:让学生进行静物写生的绘画实践4.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及其创作思路和表现力•定期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和答辩拓展学习•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和展览,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推荐学生阅读与美术相关的书籍和艺术杂志,拓宽艺术视野参考资料•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上册•课外美术书籍和艺术期刊第四课:《肖像画的表现》1.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理论学习:讲解肖像画的构图和表现手法–学习肖像画的形象塑造和面部特征的描绘–掌握人物的神态和表情的表达–了解人物的服饰和背景的搭配和表现3.练习与实践:让学生进行肖像画的绘画实践4.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第五课:《抽象艺术的探索》1.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理论学习:讲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和风格–了解抽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抽象形式和符号的表达方式–学习抽象元素和构图原则的运用3.练习与实践:让学生进行抽象艺术的创作实践4.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第六课:《美术史与文化的关系》1.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理论学习:讲解美术史与文化的相互影响–了解不同时代和地区的艺术风格和主题–学习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探讨艺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反映3.练习与实践:让学生进行美术史研究和文化分析4.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相交流第七课:《作品欣赏与评论》1.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欣赏与评论:带领学生共同欣赏和评论经典艺术作品–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和意境–探讨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的艺术评论和感受3.总结与讨论: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4.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评论和思考成果总结与展望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全面了解和掌握人教版高中高三美术介绍上册的知识和技巧。
(详细版)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总目录

(详细版)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总目录一、序言本教材是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编写,遵循教育部有关高中美术教学的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力求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21世纪高中美术教育的发展需要。
二、教材结构与内容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共分为四个年级,每个年级包含两个学期,共计8册教材。
具体教材结构与内容如下:第一册:美术鉴赏与批评本册主要介绍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形式鉴赏、风格鉴赏、美术史鉴赏等,同时对一些重要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美术鉴赏与批评的能力。
第二册:绘画本册包括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等绘画形式,教授绘画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第三册:雕塑本册主要介绍雕塑的基本类型,如泥塑、木雕、石雕等,教授雕塑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雕塑能力。
第四册:设计本册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教授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第五册:书法与篆刻本册主要介绍书法与篆刻的基本技法,包括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篆刻等,教授书法与篆刻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书法与篆刻能力。
第六册:摄影本册主要介绍摄影的基本知识与技巧,包括摄影构图、曝光、冲洗等,教授摄影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摄影能力。
第七册:现代媒体艺术本册主要介绍现代媒体艺术的基本类型,如数字绘画、动画、数字摄影等,教授现代媒体艺术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现代媒体艺术能力。
第八册:美术作品集制作与展示本册主要教授学生如何整理与制作个人美术作品集,并学会如何展示与评价自己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自我展示与评价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1.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 建议教师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学生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开展校本课程。
3. 建议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总体介绍(上)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总体介绍
(上)
刘冬辉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教材的主要特点——认真实施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加以具体化,使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价值观、课程模式得到创造性的体现,既遵循又有探索,因此,开拓性、探索性是本教材的首要特点。
——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美术兴趣与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少而精,每个模块之间既协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统一的体系下各有特点。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刘冬辉
【作者单位】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中心,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55
【相关文献】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介绍
2.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总体介绍
3.努力编写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B版)》总体设计思考
4.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
萃》介绍5.从自主创新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看高中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教版高二美术教材解析发展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

人教版高二美术教材解析发展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深入理解,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人教版高二美术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和方法。
本文将对该教材的特点、内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解析和评价。
一、教材特点1. 多样的表现形式: 人教版高二美术教材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表现形式,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体验,并让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
2. 综合的艺术素养培养: 该教材不仅注重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
通过学习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内涵,并从中获得灵感。
3. 强调创造力开发: 人教版高二美术教材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种培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材内容1. 艺术史与艺术欣赏:该教材详细介绍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艺术发展历程,并让学生学习和欣赏各种经典作品。
通过比较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的背景和特点。
2. 创作技法与实践:教材提供了大量的绘画技法和实践指导,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进行创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并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原理。
3. 个性创作与作品展示:人教版高二美术教材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作,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观点和风格。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作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指导。
三、教材的影响1. 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发展历程,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对艺术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2.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艺术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技法和实践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回顾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回顾高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涵盖了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本文将对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
一、素描与写意素描是艺术绘画的基础,它以线条的勾勒和阴影的渲染来表现物体的形状、质感和空间感。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素描包括静物、人物、景物等多种题材。
教材中讲述了素描的基本构图方法、线条运用、阴影处理等技法,学生需通过大量实践来提高素描技巧。
写意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
在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写意画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墨画技法、构图、笔墨运用等方面。
在学习写意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对自然、人物、山水等对象的观察和实践,掌握写意画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二、色彩与色彩搭配色彩是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它能够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并丰富作品的视觉效果。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色彩知识点主要包括色彩的基本属性、色彩的分类、色彩搭配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色彩的实践操作和感性认知,逐步形成自己对色彩的审美观点和创作风格。
在色彩搭配方面,学生需要理解色彩的对比、色彩的相邻关系、色相的组合等,通过实践掌握不同色彩搭配对作品色彩表达的影响,进而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三、立体表现与创新立体表现是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技法,它通过透视、光影等手法,使作品具有立体感和逼真效果。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立体表现内容包括透视原理、实景写生等。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践和模仿,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和技巧,进而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立体表现。
创新是艺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创意构图、非传统材料运用等。
学生需要通过思考、观察和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创作过程中体现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特风格。
四、艺术鉴赏与文化意识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还包含了艺术鉴赏和文化意识的内容。
最新【doc】+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总体介绍(下)名师优秀教案

【doc】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总体介绍(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总体介绍(下)刘冬辉(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中心,北京100081)(三)《雕塑》1.教材结构《雕塑》共4课,18课时.雕塑艺术作为一门知识,一种能力,一项素养,有助于学生的素质以及艺术表现能力的拓展和提高.基于专业特点和基本素质并重的原则,兼顾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学习基础,本书为学生学习雕塑艺术提供了清晰而系统的教程.通过对雕塑基础知识,基本实践的技能掌握,开阔视野,增加学识.第一课《开启雕塑的大门》,图文并茂,概述雕塑的基本概念,基本形式与类别,以及雕塑的要素,表现语言和风格类型.这一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雕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第二课《凸凹起伏的浮雕》,结合作品赏析,对浮雕的艺术特征,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和解释.考虑到取材的因素,本课展示的是石膏和泥材的制作方法,并可以将作业仿制成青铜,石材或其他材料的效果,以扩展学生的表现能力.第三课《塑绘结合的彩塑》,彩塑因其取材和制作方便,很适宜学生学习,而且通过灿烂多姿的中国彩塑赏析,在了解彩塑的基础上,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第四课《各种材料的雕塑》,重在认识多种材料,体会不同材质的美感与魅力,了解雕塑材质的多样性与艺术表现的丰富性.作业安排适宜学生操作,取材方便.2.教材特点(1)既重视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也注重雕塑表现的实践练习;既注重雕塑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造型艺?36?术观念的培养和形成,也强调基本绘画雕塑技能技法和创作过程的体验,尝试与实际应用.雕塑模块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两种学习活动:一种是雕塑作品的欣赏和观摩研究活动;另一种是雕塑表现的实践活动. 雕塑模块课程中的作品欣赏和表现实践这两种学习活动是相辅相成和互有助益的,在欣赏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和观念,情感与态度,知识与修养.可以为雕塑表现活动提供更明确的目标和更高的起点;另一方面, 学生在雕塑表现活动中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又反过来可以提高作品欣赏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体会和理解.(2)力求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雕塑的种类繁多,制作复杂.为了适应高中学生的选修实际情况,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在作业安排上,进行慎重的精选与合理的编排.在目前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必须”广见约取”,也就是要精博兼顾.因此,教材在保持知识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选择材料,制作可行性强的内容作为教材内容,以保持足够的选择学习余地;同时为了体现时代性,对新材料,新技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涉及.(3)重视和加强民族传统绘画教学的同时,也尊重世界多元美术文化.中国雕塑灿烂多姿,是民族文化的奇葩,为此本册教材有意识地编排了相应的内容, 以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能够面对和理解当代世界多元美术文化.(4)注意学习方法和过程,提示参考性的恬动环节要求.为了适应当前美术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雕塑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本教材安排了数量不等的学习活动内容的具体提示,包括学习过程的环节行为要求,研究探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实践操作的要点以及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等.这些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编排的活动提示,虽然仍具有建议和参考的性质,但大体可以体现各课的学习过程,因此也增加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四)《设计》1.教材结构《设计》共分为8课,18课时.设计课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结合实现生活中的具体需要, 根据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预先进行设想和计划.每一课题都要考虑功能,工艺,按形式美的规律去完成,在学习和进行设计作业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务实精神,同时提高审美水平.以设计获取智慧——设计艺术概述,简述设计艺术设计的范畴,构成要素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公交车站牌的设计为例,说明设计的构思与表现的过程和特点.美丽而内秀的小精灵——标志的艺术设计,简介标志的历史发展与分类,通过名师奖标志的设计过程, 说明标志的设计过程.商品无声的推销员——包装设计,包括包装设计艺术概论,包装的构思与表现,通过典型的设计作品分析与欣赏,加深了解,注重与生活和实用功能的结合.创意的王国——海报设计,阐述海报的创意构思与海报,广告的种类及海报的视觉语言,并根据北京20o8年奥运会主题,示范设计过程.美的阅读——书籍设计,包括书籍设计概述,结合众多实际图例,说明书籍设计的构思与表现过程.破蛹成蝶——服装设计,包括服装设计概述,服装设计的构思与表现,通过制作简易的文具袋来体会服装设计的制作过程,简便易行.科技与艺术的交响——工业设计,分析什么是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由来,以及工业设计的创意与设计过程.营造美好宜人的空间——环境艺术设计,阐述环境中的围合实体与空间,以及环境的构成要素,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2.教材特点《设计》模块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结合高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必要的设计学习活动展开的,所涉及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设计观念和制作技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分析,判断,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使大脑和双手协调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它不是简单的复制加工,而是有创意的设计制作.教科书中的作业设计,以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利用比较简单的工具和设备可以进行作业, 选取便于寻找和购买的材料;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能够比较好地掌握和熟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完成创意构思的过程中,强调再动手实践.(五)《工艺》1.教材结构《工艺》共分为10课.所选内容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例题性,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参考,可以从中选择适合本地区学校条件的,能够便于操作和实现的课题,采取相应的变通和拓展,充分考虑教学实效.教学内容和方式,作业的布置与要求,都要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开放性,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为学生提供能够发挥创造性的自由空间.工艺的内涵,主要讲解广义的工艺概念和作为高中美术课程”工艺”的特定概念.简要阐述工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特别强调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今后不同的工作中养成讲求程序,注重方法,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素质.笔插的设计与制作,要求学生建立新的设计和1-艺观念,进行设计时尽量避开原有笔筒的固定形式结构,强调从所涉及物品的用途出发,独立思考,通过预先的设计,准确地完成工艺制作.书籍维护的设计制作,对已有书籍维护,修整,制作封套和精修封面,可以使书籍使用更加方便和耐久,同时便于存放,形式美观.这些方法都比较简单, 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每一步骤都要严格,干净,这样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鸟巢的设计与制作,结合爱鸟活动,先给学生欣赏多种样式和不同材料制作的鸟巢,引起他们的兴趣, 启发思路,促使学生产生设计和制作的想法,进行尝试.石膏造型工艺制作,本课首先让学生了解石膏的性质,掌握操作方法,然后进行自由形体的造型设计制作,把造型能力的培养和工艺技术的掌握结合起来. 靠垫的设计与制作,根据不同的环境,家具和个人爱好,设计印制不同的图案装饰靠垫.要求学生把印成的图案布料进行缝制,以手一为最好,培养细心和毅力.扎染的设计与制作,工艺制作简便,能够出现丰富多样的表现效果,掌握这种方法并进行实践,不仅可完成作业,还会得到很大的乐趣.其作品用于日常生活实用和装饰都很有特点.蜡绘的设计与制作,可以表现很丰富的艺术效果,而且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这种工艺方法比较容易掌握,课中示范图例按照程序进行.学生们可以把自己的图案或装饰绘画作业用蜡绘表现出来,也可以设计新的画面加以表现.纤维艺术的工艺制作,取各种纤维材料,用编法,缠绕,缝缀等多种方法,创造平面或立体的纯装饰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在这一课中进一步扩大纤维艺术的材料领域,利用废报纸,包装袋,旧磁带等多种.37?材料,为教学提供了方便,使学生能有更多的选择,开拓表现思路,会出现许多有创意的纤维艺术作业.陶瓷造型工艺制作,规范几种主要的成型技法,示范图例详尽,强调成型制作的步骤和要领.在本课中提供了用这几种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业,启发学生们打开思路,用掌握的主要成型方法去进行创作设计.2.教材特点《工艺》模块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选取高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必要的手工艺学习活动展开的,所涉及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工艺观念和技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分析,判断和实践的能力,使大脑和双手协调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本教科书所说的“工艺”.是指创造人工制品的手工技艺活动,不同于单纯的”技术”,但又有所联系,其本质的区别在于不是简单的复制加工,而是有创意的手工艺制作.本书中所讲的”工艺”是和设汁分不开的,是实现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也是进一步完善设计意图的必要过程.这是一门非专业性质的手工艺实践课程. 是一项具有较强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创造活动.教科书中的课题选定,以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利用比较简单的工具和设备可以进行作业, 选取便于寻找和购买的材料;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能够比较好地掌握和熟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要求学生通过创意,选材,制作的过程,把握所要创造物品的功能效用,灵活运用”因材施艺”的原则,学会掌握工具和充分利用工具,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这是一门重视创意,技术为体现设计构思的“工艺”课程美术课程《工艺》模块的内容,不同于劳动技术课.工艺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所设定的课题作业, 不断理解所制作物品的功能效用,材料技术和形式美感之间的关系,在完成创意构思的过程中,强调再动手实践的全过程,讲述方法和程序,按照最有效的方法,合理的程序进行作业,必然会比较好地体现设计意图.(六)《书法》1.教材结构在课程设置与分配上,本教材采取知识介绍与技能训练并重的方式,教材分为3个单元共18课时.第一单元内容是书法文化与书体源流知识,分为5课时.通过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基本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的介绍, 并配以大量作品附图,使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 基本原理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获得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基本特点, 着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形成具体的认识,并熟悉书法专用的概念,术语及表述方式.第二单元内容是技法分析与训练,分为ll课时,.38.内容为技能训练.从初学书法的一般规律和各种书体的技巧积极考虑,本教材选择了隶书,楷书和行书三种书体及相应的经典范本(隶书《曹全碑》,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行书《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练习.技能训练的步骤从点画人手到字形结体,再到整体临摹,最后到创作训练,基本体现了由简易过渡到复杂,通过模仿掌握创作方法的学习规律.第三单元内容是综合知识与考察实践,共2课时.综合知识,主要介绍与书法练习和鉴赏有密切关系的”字体知识”“作品种类与形式”及”文房四宝” 等知识,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修养,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及综合素质水平.考察实践,主要通过”展览交流”“参观考察”“调整研究”等方式,组织学生参与书法实践.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有昕应用.2.教材特点本教材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书法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书体的技法原则为基本内容,力求利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形成概括,准确的认识和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常见,常用的隶书,楷书和行书三种书体的书写技法具有基本的理解及实践经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简要地掌握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书体的基本特征及历史上着名书法家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 能够运用书法专用概念,术语结合书法作品进行描述, 评论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独立完成隶书,楷书或者行书的简单作品创作.同时,教材还结合每课的具体内容,适当地介绍Lj书法艺术密切相关的文史知识,历史文物知识及文房四宝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具备欣赏和简单分析古今书法作品的基本能力的目的,为今后能够继续深入从事书法学习与书法实践打下基础.(七)《篆刻》1.教材结构在课程设置上,本教材采取知识介绍与技能训练兼顾的原则,共分为3个单元,l8课时.第一单元内容是对中国印章与篆刻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审美原则的介绍,包括印章艺术的基本原理,种类,各历史时期实用印章的风格特征,印章与篆书的关系,篆刻艺术的形成以及主要流派风格等.分为6课时,第二单元内容是篆书与篆刻的技法训练,包括小篆书体的书写技巧及临摹练习,篆法布局的方法规律等,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基本掌握篆刻的创作原则与具体方法.第三单元内容为观摩考察,共l课时.建议采取通过多样性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调查,了解篆刻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收藏及鉴赏情况,丰富学生的知识修养,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欣赏水平.2.教材特点本教材以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演变历史,篆刻的基本理念与审美原则及初步的篆刻技巧为基本内容, 力求通过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中国历代印章传统,篆刻艺术具有基本的解, 熟悉并掌握篆刻的创作基本原则和方法.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印章的主要种类,风格, 实用印章与篆刻艺术的承接转换;掌握印章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够运用篆刻概念和术语对作品进行概括的评论或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教材还结合篆刻艺术的需要,对篆书书体的基本知识与书写技巧给予必要的介绍分析,并安排了适当的书写练习,以使学生能够具备更丰富的艺术知识,为以后继续从事书法篆刻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八)《电脑绘画?电脑设计》1.教材结构本教材共l2课,18课时.第一课,本课教学时可以与传统绘画作品和技法进行刈’比.町以比较效果和技法,也可以将电脑处理与写生画结合起来输入电脑以增加趣味性.建议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寻找,选择一些照片或者画稿进行自由修改和处理,理解数字图像的特点.第二课,在本课教学中,对设计要素的理解比较重要.由于课时较短,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自己的生活中抓取,搜集一些好的设计作品,自己去分析其中的形式趣味.也可以分小组安排一些集体活动, 如评比或者参观(当地的商场,广告牌等),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课时量.第三课,对立体建模的理解,可以用手工课,雕塑课等教学内容予以补充,对材质和灯光的理解,可以用活动来安排学生收集不同材质的物品,布置出某种光线效果(如砂纸,木纹,玻璃;强光,逆光,反射光).两者还可以结合进行.第四课,游戏对高中生来说是很感兴趣的,教师可以让他们开展游戏美感与优劣的评比,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同时注意介绍健康的民族文化,道德伦理到电脑游戏文化中来.第五课,动画的原理与电脑动画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可以鼓励学生自制翻动的书之类的小动画.民族风格动画片是本课延伸的内容,以引发学生对动画艺术趣味和文化传统关系的思考.第六课,本课内容涉及的专业术语和知识比较多,难点为脚本与原画.可以通过讲故事和现场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视觉表达的特性.第七课,本课重点是Flash操作.如果条件许可,不妨增加学生课余上机活动时间,从简单的配音效做起,结合作品欣赏,提高学生创作的能力与动画意识.第八课,本课重点在于了解DV,难点在于电脑非线性编辑操作.如果条件不具备(设备不足,电脑配置不够等),可以考虑将后者内容缩减或只做介绍.尽量安排学生们接触DV摄像机,掌握基本的拍摄技能. 第九课,本课难点是学习如何制作多媒体.增加课外练习时间可以弥补课时少的问题,如果条件不具备,本课可以只介绍多媒体的概念,欣赏一些作品. 也可以缩减合并到第八课内容中.第十课,本课适宜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作用和能力.教师可以补充设计一些作业或者活动,如”最美的网站评比”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班级或个人的网页也是促进主动性的方法,另外,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方法,学会在网络上下载网页结构,寻找和利用丰富的网上动画图片或者教学课程等资源.自学成分比较大.第十一,十二课,综合本学期教学成果,展示学生的作品,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热情. 建议教师如有可能,一定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和参与感.团体的褒奖与激励也能有很好的效果.建议媒体比赛设置真正的奖品或者证书.2.教材特点(1)电脑艺术是高中课程中一个新的教学领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的课程教学和知识内容紧扣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脉搏,与高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对电脑和信息技术浓厚的兴趣相吻合,有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式和创造式教学.(2)电脑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新世纪人类与世界互动(人机)的新关系,有利于高中生创造力,想象力,逻辑能力的培养. (3)本课程在内容编排上注意处理如何正确理解人脑与电脑,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可以帮助高中生学习正确,健康地使用电脑和网络,有助于提高道德水平.(4)本课程基本以四大模块来进行设计,即基础知识与概念,欣赏,时间,创造与拓展.教师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本地区,本校,学生的实际能力,经济条件,设备情况等予以灵活调整.如软硬件条件不足的学校可以扩大欣赏成分,减少实践课时;或者在机器条件较好时,多分配时间给实践课时,在实践过程中贯穿概念与知识传授等.(5)本教材为教师教学计划实施的主动性留下较多空间,在纵向与横向两方面有较大的延伸空间.比如可以将绘画,设计课与本课结合,也可以与初中时的美术,美劳等课程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高中生进人大学阶段的学习提供一种科学有益的准备.(责任编辑:马立新)?39?。
人教版高三美术教材解读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

人教版高三美术教材解读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人教版高三美术教材解读——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人教版高三美术教材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优质的艺术资源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受益等方面解读人教版高三美术教材,并探讨如何通过该教材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
一、教材内容人教版高三美术教材的内容涵盖了艺术史、美术作品鉴赏和创作实践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涵盖了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经典艺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作品,扩展视野。
同时,教材还通过详细的解析和评论,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创作实践案例和习作指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人教版高三美术教材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体验。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和研究艺术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并且能够通过作品的分析来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作,通过动手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三、学生受益人教版高三美术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学习教材,学生能够对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欣赏,拓宽了自己的美学视野。
此外,教材的实践性指导也帮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探索个人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通过教材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材还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激发了他们对艺术事业的兴趣和热情,为未来从事相关专业提供了良好的素养。
高中美术新教材doc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三、美术鉴赏的意义?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2)意象艺术: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生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3)抽象艺术: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其意义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我们如何才能判定一件作品的意义呢?具象艺术的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功能这两个主要功能就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它的形象和主题(内容)奠定了基础。
具象艺术的意义首先表现在它的记录功能上,它是我们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最重要的形象依据。
使我们可以认识当时的社会和艺术的思想与观念。
另一方面,具象艺术又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构成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意义意象艺术的特点: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
人教版高中绘画教学全套课件汇总

谢谢观赏!
中国画的 笔墨情趣
我们来看一段中国的动画片
点击连接播放
这个动画片中的画面有什么特点?
一、早期的中国写意画
梁楷《泼墨仙人图》
二、名家作品欣赏
李苦禅 《双鸡图》 潘天寿 《露气》
二、名家作品欣赏
郑板桥的《兰竹图》 潘天寿 《 兰 》
二、名家作品欣赏
张大千《荷花》 齐白石的《杂画册》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是唐代画家周昉所画,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绘画作品的 代表作,描绘的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作品人物线条简劲圆 浑,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法和概括能 力。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 品,他在用笔、着色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画面工整精细,线条细润而圆劲,人物衣服纹饰 的刻画严整而简练,对器物的描写真实感强,设 色浓丽又稳重,比例透视有法度可寻。
即 兴 之 作
俄国抽象派 康定斯基
一·古代的西方绘画 古希腊:陶器(黑绘式、红绘式)
古罗马:壁画(采花少女)
造型简洁,向写实转变
二、近代西方绘画(重点) 文艺复兴三杰 (14—16世纪) 达芬奇《蒙娜丽莎》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 拉斐尔《圣母》 (17世纪西班牙)委拉斯凯兹 《教皇英诺森十世 》 (18---19世纪俄国) 列宾《査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草 原 圣 母
作品《英诺森十世像》
人物:17世纪(西班牙) 委拉斯凯兹
人物:(俄国现实主义)列宾
作品:《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三、现代西方绘画
人物:荷兰后印象派 梵高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总目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总目录第一章:素描基础1.1 素描的意义与分类1.2 人体比例与构造1.3 基本线描技法1.4 复杂构图与阴影处理第二章:水彩与水粉画2.1 水彩画的特点与基本工具2.2 色彩的运用与调配2.3 水彩与水粉描绘技法2.4 静物与风景画的绘制第三章:油画与丙烯画3.1 油画与丙烯画的介绍与特点3.2 油画颜料与画布的选择3.3 油画与丙烯画的基本技法3.4 人物与静物的油画表现第四章:国画与写意画4.1 国画的起源与发展4.2 国画的主要画种与题材4.3 国画的基本工具与材料4.4 写意画的基本技法与特点第五章:雕塑与立体构思5.1 雕塑的形式与基本材料5.2 雕塑的造型与表现技巧5.3 石膏雕塑的制作过程5.4 空间构思与立体装置艺术第六章:版画与拓印6.1 版画的历史与流派6.2 版画的基本工具与材料6.3 雕版、凹版与凸版的制作技术6.4 常见版画形式及其表现特点第七章:摄影与数码美术7.1 摄影的发展史与技术特点7.2 摄影的构图与角度选择7.3 数码摄影与后期处理技巧7.4 数码美术的基本概念与制作方法第八章:设计与创意8.1 设计原理与基本概念8.2 平面设计的构图与表现方式8.3 色彩与形式在设计中的运用8.4 墙面装饰与平面设计的应用第九章:海报与插画9.1 海报与插画的定义与分类9.2 海报与插画的创意构思与设计原则9.3 手绘与数码绘制的海报与插画9.4 海报与插画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第十章:展览与艺术鉴赏10.1 展览的起源与发展10.2 展览的策划与布展技巧10.3 艺术品的欣赏与评论10.4 艺术市场与艺术鉴赏的相关知识以上为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总目录,涵盖了素描基础、水彩与水粉画、油画与丙烯画、国画与写意画、雕塑与立体构思、版画与拓印、摄影与数码美术、设计与创意、海报与插画、展览与艺术鉴赏的内容。
高中美术教材概述

高中美术教材概述目录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1)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0)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21)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30)第5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40)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51)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60)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69)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78)第10课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95)第11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104)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108) 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116)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134)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148)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158)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64)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177)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88)第20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201)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高天民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教案全一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目录第一讲陶器 (2)第二讲瓷器 (6)第三讲青铜器 (9)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 (11)第五讲陶塑 (14)第六讲石雕 (16)第七讲彩塑 (19)第八讲古代人物画 (22)第九讲古代壁画 (25)第十讲古代山水画 (28)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 (31)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 (33)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 (37)第十四讲宫殿建筑 (40)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 (42)第十六讲民间美术 (45)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 (48)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52)第二十一讲现代雕塑 (55)第二十二讲近代雕塑 (59)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63)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 (84)第一讲陶器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
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
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
2024年新版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目录

2024年新版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目录一、教材简介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是为了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美术素养和创造力而编写的。
本套教材遵循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强调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贴近学生生活,丰富多样,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美术教育。
二、教材结构1. 美术基础知识- 美术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美术的历史与发展-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2. 绘画- 素描- 水彩画- 油画- 中国画3. 雕塑- 雕塑基本技法- 雕塑创作实践4. 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工业产品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5. 摄影- 摄影基本技巧- 摄影创作实践6. 现代媒体艺术- 数字绘画- 动画与漫画- 数字摄影与摄像7. 美术鉴赏与批评- 美术鉴赏方法与技巧- 美术作品批评与分析8. 美术与生活- 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美术与时尚文化的互动- 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各册教材内容安排1. 第一册《美术基础知识》- 第1课美术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第2课美术的历史与发展- 第3课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2. 第二册《绘画》- 第1课素描基础知识- 第2课水彩画基本技法- 第3课油画创作实践- 第4课中国画技法与创作3. 第三册《雕塑》- 第1课雕塑基本技法- 第2课雕塑创作实践4. 第四册《设计》- 第1课视觉传达设计基础- 第2课工业产品设计实践- 第3课环境艺术设计原理5. 第五册《摄影》- 第1课摄影基本技巧- 第2课摄影创作实践6. 第六册《现代媒体艺术》- 第1课数字绘画技法- 第2课动画与漫画创作- 第3课数字摄影与摄像实践7. 第七册《美术鉴赏与批评》- 第1课美术鉴赏方法与技巧- 第2课美术作品批评与分析8. 第八册《美术与生活》- 第1课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2课美术与时尚文化的互动- 第3课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进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高中美术目录

人教版高中美术目录
第一章:绪论
- 本章主要介绍美术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美术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
第二章:中国古代绘画
-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第三章:西方绘画欣赏
- 本章主要介绍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使学生了解西方绘画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第四章:素描与写生
- 本章主要介绍素描与写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第五章:色彩与绘画
- 本章主要介绍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绘画技巧,使学生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版画与影印
- 本章主要介绍版画与影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巧,使学生了解版画与影印的应用领域和制作过程。
第七章:雕塑与立体造型
- 本章主要介绍雕塑与立体造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立体观察与创作能力。
第八章:绘画创作
- 本章主要介绍绘画创作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
第九章:美术欣赏与鉴赏
- 本章主要介绍美术欣赏与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第十章:美术史与名作欣赏
- 本章主要介绍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代表性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时期和流派的特点。
附录:名家名作赏析
- 附录部分选取了一些国内外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品进行赏析,供学生欣赏和研究。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美术》的目录,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美术学科的发展历程、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分为欣赏、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电脑绘画 /电脑设计、摄影/摄像九个模块编写共9 册。
1.教材结构。
绘画共 7课,18课时。
绘画本来是美术学科中的一个基础性的,门类相当繁多且应用十分广泛的模块,为了适应高中学生的选修实际情况,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进行慎重的精选与合理的编排。
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前一节讲绘画的含义及特征和绘画的种类这两方面,先了解绘画的范围和它的普遍特征;后一节从内容、形式和深层意蕴三方面分析绘画的内在要素。
这一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绘画的内涵与外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
第二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力图结合作品分析,对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中国画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概念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和艺术成就,培养他们热爱民族绘画艺术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学画中国画》:是中国画的实习作业课,本课教材安排的学习活动较多,共需完成4幅作业,建议从中选择完成2幅作业。
第四课《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比较全面而概括地介绍了西方绘画的艺术特征和艺术语言。
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可以和中国绘画作品对比着进行欣赏与研究。
第五课《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 ----线描写生》:(1)对中西方绘画(主要是素描)中的线描造型作了介绍和分析;(2)对线描写生的实践活动作了提示和安排,学生可从静物、景物和人物写生中选择两项进行练习。
本课最后编排的“拓展内容----自由想象”,是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艺术个性而作的尝试,可以作为选修教材使用。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教材总体介绍刘冬辉摘自:《天涯论文网》一、教材的主要特点----认真实施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加以具体化,使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价值观、课程模式得到创造性的体现,既遵循又有探索,因此,开拓性、探索性是本教材的首要特点。
----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美术兴趣与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少而精,每个模块之间既协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统一的体系下各有特点。
----以生动和趣味导入,浅显易懂与深入精到结合,力争深入浅出。
以实践为主,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好理论、活动及实践的关系。
----纵向上,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脉相承,既衔接又有区别,体现一体化和阶段化的结合。
横向上,与历史、文学、音乐、社会相联系,讲求学科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二、教材体系结构和体例结构(一)目标与结构特点按《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分为欣赏、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电脑绘画 /电脑设计、摄影/摄像九个模块编写,共9册。
作为一套完整的教材,在课程与教材的性质上应是统一的,即定性为文化修养课程,体例统一、教学理念统一。
1.以学生为本。
内容选择以学生生活及需要为出发点,方式方法也力求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2.教学互动。
改变以往单纯讲授、满堂灌的模式,提倡给学生以表达的空间。
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性,尤其在作业设计中,强调学生动脑、动手。
3.以提高审美能力、鉴别能力为重要目标。
无论是欣赏还是表现、设计、手工,都作为审美活动,培养“眼力”,提高“品位”。
4.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即使在欣赏模块,也有资料查询、信息处理、考察参观、讨论表达、艺术实践等环节与活动。
但在内容选择与教学系统设计上,充分发挥不同模块的功能作用。
如欣赏系列,重在欣赏评述,理论学习与体验为主;绘画、雕塑系列和工艺、设计系列,以实际训练和创作为主,强调动手和表现;而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摄影/摄像和书法、篆刻等系列,在具体训练与表现为主的前提下,理论与欣赏兼而有之。
(二)体系特点本套教材在体系上,尽可能与九年义务教育体系相衔接。
因此,在体系建构上,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体系的价值取向,与教学活动和美术学科范畴结合。
这一体系在于淡化专业体系,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当然,由于是美术课程,还要以美术的范畴来构建。
其实质是非美术专业的美术教育体系。
在内容选择上,突出作为一种修养必备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其目的并非掌握专业或学科的技能,只是作为理解美术文化的一种载体。
如山水画的临摹与表现,其目的不是掌握山水画技法,而是为了通过训练,对山水画乃至中国画产生感性认识,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
即使是实用倾向很强的书法,要想通过 36课时掌握书法篆刻艺术,并达到一定艺术水平,也是不可能的。
书写训练的目的,也在于提高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进行艺术体验。
(三)体例呈现方式特点本套教材努力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立足改革,使教材真正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功能与面貌。
九个模块教材体例有所差异。
鉴赏优秀作品以介绍为主,也力求突出学生的活动、学生的表达。
教学内容也有拓展。
工艺、设计与绘画、雕塑教材以富有趣味的内容与清晰的示范,设置了一个个生动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参与实践、表现。
书法、篆刻、电脑绘画 /电脑设计、摄影/摄像教材,欣赏和表现结合、图文并茂、脑手并用,使教材呈现出观赏性与实用性统一的面貌。
真正达到体例服从目标、服从教学需要的目的。
三、各册教材结构和特点(一)《美术鉴赏》1.教材结构。
( 1)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
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
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
选择各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该门类的特点。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
工艺美术课程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古代建筑课程涉及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两方面内容。
具体介绍的北京故宫、天坛、苏州园林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宗教雕塑、陵墓雕塑和建筑雕塑、肖像雕塑以及各种民俗性雕塑等。
在近代,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发生中断,现当代雕塑是在接受西方雕塑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
中国画课程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分古代墓室壁画与宗教壁画及传统中国画的人物画(包括肖像画)、山水、花鸟三个主要画种。
涉及古代作品和现代作品。
教学中要尽量结合这几课内容,使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油画作为外来画种,很快在中国得到认同并发展为与中国画齐肩的重要画种,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这不单是一个外来画种的引入问题,而是两种文化背景、两种艺术观念、两种造型观和表现语言的相互碰撞、交融,相互吸收借鉴。
要启发学生对世界文化有兼容并包、取长舍短的胸怀。
木刻与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曾发挥过有力的宣传、鼓动作用,是现代美术史中光辉的一页。
在教学中,可通过这些内容启发学生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应有的使命感。
中国民间美术品类丰富,源远流长,具有独立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调查当地民间美术活动情况,民间美术的产生与发展与当地历史、文化环境、民俗生活的内在关系。
理解作品中包含的朴素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精神,懂得珍惜、保护民间美术遗产。
( 2)外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
外国美术鉴赏共9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
史前美术部分,着重介绍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洞穴岩画和人物小雕像,同时涉及有关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理论,以引发学生对艺术起源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古埃及美术部分,着重介绍古埃及在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加深对古代埃及文明以至整个世界文明的理解。
相关链接部分,是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特别设计的一个内容。
它是作为这一课课程内容的补充与适当延伸,可以作为学生自学或课外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容。
古希腊美术部分,着重鉴赏古希腊美术中最突出、最具影响力的人像雕刻和建筑艺术中的经典作品,包括作为西方古典建筑重要基础的、古希腊人创造的三种模式。
古罗马美术部分,着重鉴赏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古罗马的多种建筑类型,同时鉴赏古罗马雕塑艺术最富有特色的肖像雕塑的代表作。
鉴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达到初步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尤其是了解建筑艺术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的。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特别是被称为“巨人”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每人单列一节,重点分析他们的经典作品,从中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欣赏西方古典美术中的经典作品的方法。
巴洛克艺术、 17世纪荷兰绘画、法国古典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等五个部分,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和园林艺术等领域。
它们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即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美术中具有世界影响的主要艺术流派和主要艺术成就。
对于了解这一时期欧洲美术的演变和发展,特别是了解和初步掌握这些外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进一步学习美术欣赏的方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欣赏对我国美术曾经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一些经典作品。
分成“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们”“以罗丹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雕塑”三部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初步掌握欣赏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它们对后世的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们是使西方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具有关键性的流派。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同时也针对国内有些美术史论书籍中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不确切解释,特地将本课分为:“印象派名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