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悲剧美学思想
浅谈《奥赛罗》悲剧的对比美学
诗穷而后工 . 如果李煜无亡国之思 , 就不会有后期 如果李白一直春风得意 , 就 没有愤世嫉俗的天才诗作传于后世 . 正像李白夫人 " 富贵没有诗 , 隐遁没有诗 , 只有那颗 不能安静的心 , 浇上醉人的酒 , 才能挥洒出不朽奇 文 ! " 说的 是李白 , 其实道出了 千百年来 中国知 识 分子相似的命运 . 见习编辑 姜艺艺
一切去和那她看上去 都要害怕的人发生 恋爱 " ! 这 样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她是多么优秀勇敢 . 她甚至有 "我对命运之 大胆抵抗的行为可以 向世界宣称 , 我 爱那个摩尔 , 我的心已经变得能够追随我的丈夫
2 0 0
狭隘 , 怯懦的讨厌鬼 . � 在他亲手杀死自己清白的妻 勇气面对父亲 , 面对所有的人高呼 子之后 , 人们对他的正面印象轰然倒塌 . 在他身上
�
中 ,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对比是怎样 成
就这一经典名剧的 .
0 剧如此 , � 悲剧更是如此 � . 莎士比亚名剧 奥赛罗 讲述了一个震人心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0 . 2
莎士比亚的
奥赛罗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
的爱情悲剧 . 正直伟大的奥赛罗听信卑鄙邪恶的伊 阿古的谗言 , 杀死了自己美丽清白的妻子 . 显而易 见 ,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 , 而莎士比亚用简单的故 事情节演绎出了非同凡响的艺术力量 . 实际上这种 艺术力量的产生在很大程度是通过人物的对比来辅 助实现的 . 人物个人的性格对比和人物之间的对比 , 使我们领略到对比在造就悲剧过程中所显示出的恒
艺术震撼力 , 在很大程度上人物性格的对比美学为 其增色不少 . 奥赛罗 中的对比随处可见 . 不但
人物自身是 一个矛盾体 , 人物之 间也是对比重 重 . 在对比中使我们对作品的认识更加深刻 , 明晰. 莎 士比亚是一个天才 , 他的天才表现在他善于用对比 勾画 出一个个 精彩绝 伦的 故事 . 法国 作家 雨果在 莎士比亚的天才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悲剧作品
是他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之一。
在他的悲剧中,人物的性格、命运、
情感、道德等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得他的悲剧作品成为了
世界文学的瑰宝。
读完莎士比亚的悲剧集,我深有感触,不禁感慨
万千。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它讲述了丹麦王
子哈姆雷特因父亲之死而陷入痛苦和矛盾之中的故事。
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生活、对自己、对爱情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充满了挣扎和痛苦,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
性的复杂和深沉。
另一部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奥赛罗》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作品讲述了奥赛罗和他妻子德斯德蒙娜之间的爱情故事,
以及由此引发的嫉妒、背叛和悲剧。
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通过
奥赛罗和德斯德蒙娜的命运,展现了人性中的弱点和黑暗面。
读完
这部作品,我对人性的复杂和深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除了这两部作品之外,莎士比亚的悲剧集中还有许多其他经典之作,如《李尔王》、《麦克白》等,每一部作品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不仅对莎士比亚的才华和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人性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莎士比亚的悲剧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过这些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沉,让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启示,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
从_哈姆雷特_看莎士比亚悲剧特点
①2003年11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N ov.2003第24卷 第6期I NNER M ONG O LI A S OCI A L SCIE NCES V ol.24 №.6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周砚芳(内蒙古大学 艺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摘要]仅仅用思想性来分析莎士比亚的剧作是不够的,甚至有可能陷入图解戏剧人物的误区。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以思想性来代替艺术性,导致对作品分析的简单化。
从《哈姆雷特》的戏剧情节及人物塑造我们可以看到莎翁悲剧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
第二,巧妙的多线索组织。
第三,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特点[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281(2003)0620081203一、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可以说,在西方古典文学史上,是莎士比亚全面地将人从神的光环中解放出来。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人物性格的缺陷不是一个缺点,而正是这种带有缺陷的性格使人物性格丰富起来,获得了完美的表现。
随着情节和人物性格的交织,这种性格缺陷的发展,越来越明显,最终导致人物悲剧的发生。
《哈姆雷特》中奥菲莉亚的悲剧是由于她的单纯。
她不能了解哈姆雷特的行为,更不能帮助他,由于单纯反而成了父亲和国王的工具,帮助他们陷害哈姆雷特,然而这一切都不是她愿意做的,甚至她做了他们的工具以后也不知道。
所以当哈姆雷特刺死了波洛涅斯,遭到国王放逐的时候,她心目中最美好的东西毁灭了,她发疯了。
她不明白为什么哈姆雷特会刺死她的父亲,并无法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而死去。
她的死也和她自己一样无辜而单纯。
完整的人物性格的塑造,并不意味着人物性格没有一点缺陷,相反,正像现实中没有完人一样,艺术典型的塑造也应该展示人物性格的缺陷,这样才能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正如著名学者刘再复所说:“性格的‘不可爱处’,是性格的‘缺陷’。
这种性格的缺陷,反映着人的局限性。
简述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的艺术特征
简述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的艺术特征《哈姆莱特》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一部重要悲剧作品。
该剧以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复仇故事为主线,探讨了权力、道德、情感等多重主题。
莎士比亚通过丰富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形象和精湛的语言技巧,展现了悲剧的独特艺术特征。
1. 剧情丰富复杂《哈姆莱特》的剧情错综复杂,充满悬念。
故事发生在丹麦,主要讲述了王子哈姆莱特的父亲被自己的兄弟克劳狄斯杀害后,哈姆莱特为了复仇而设下的一连串计谋与事件。
剧中穿插了爱情、背叛、欺骗等众多元素,使剧情变得扣人心弦,让观众充满了疑问与忐忑。
2. 复杂的人物形象《哈姆莱特》中塑造了许多深刻的、具有多重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个情感丰富、思维敏锐的年轻王子,他犹豫不决、矛盾复杂,既有痛苦的一面,也有机智的一面。
克劳狄斯则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反派角色,他通过谋杀哈姆莱特的父亲,夺取了王位。
其他角色如奥菲利娅、波洛尼厄斯、吉尔登斯特恩等都有各自鲜明的性格和动机。
这种塑造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3. 精湛的语言技巧莎士比亚以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为《哈姆莱特》注入了深厚的艺术气息。
他运用了丰富的隐喻、比喻、押韵等修辞手法,使剧中对话更富有诗意和戏剧张力。
例如,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的独白,表达了哈姆莱特内心的挣扎和思考。
莎士比亚的语言技巧使观众能够深入人物内心,感同身受。
4. 深刻探讨权力和道德《哈姆莱特》通过探讨权力和道德的问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多样性。
克劳狄斯夺取王位的行为暴露了权力的滥用和背叛的阴谋。
哈姆莱特一直犹豫不决的行为也引发了对人性内在的思考。
剧中的人物无一不受到欲望、抱负和情感的驱使,他们的选择与决定也因个体的情感和信仰不同而产生差异。
这种探讨使《哈姆莱特》超越了单纯的复仇故事,赋予了剧作更深刻的内涵。
总结起来,《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在剧情的丰富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精湛的语言技巧以及对权力和道德的深刻探讨等方面,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特征。
基于人文主义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基于人文主义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摘要:人文主义理想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冷酷客观现实产生的剧烈冲突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主题。
本文结合人文主义理论,论述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倡导人性解放和自由,反对一切形式的封建桎梏,谴责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社会价值取向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也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莎士比亚以他的剧作,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为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理论基础(一)人文主义理论人文主义也被译为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它与博爱主义(亦译人道主义)有相通之处。
人文主义发端于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箴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作为对人性的追求,它在文艺复兴时期扬弃了狭隘的哲学体系、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把价值由以神为本转变成以人为本,鼓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以致成为一种普世文化;在20 世纪,它形成了以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为主旨的思想运动。
现在,人文主义泛指关于人的本质、意义、使命、地位、价值、特性等的理论和学说,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人文主义的思想菁华和终极意义在于以人为本,以纯真的爱和天赋的善追求人类的最大福祉。
人文主义的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人文主义偏重人、主体、人生、主观、个体存在、自由意志、价值、直觉、体验、情感等。
与之相对,科学主义则侧重物、客体、自然、客观、普遍规律、因果决定、知识、逻辑、实证、理性等。
二者关注焦点的差异既显示出各自的优势,也是其不足和缺憾之所在。
诚如J·S·赫胥黎爵士所言“科学的心理的害处是理智主义和缺乏对于它种经验的价值的鉴识和推重,过度着重行动而轻视存在和感觉。
莎士比亚悲剧要素
莎士比亚悲剧要素
莎士比亚悲剧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命运与人性: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古希腊悲剧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探讨命运、人性和道德等主题,注重角色和情节的内心冲突和矛盾。
而且,两种悲剧都注重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人性中的善恶、爱恨和恶行中的宽容和原谅等文化价值。
- 人物性格: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物性格更加复杂,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也更符合人们深层次的内心体验和需求。
- 戏剧性、诗意和艺术性:莎士比亚的悲剧中还有戏剧性、诗意和艺术性等方面的表现,如通过暗示和象征性的语言和场景表达情感和思想,以及戏剧结构的重构和复杂性,进一步加深了莎士比亚的悲剧的深度和内涵,也为诗意和艺术性的创造性表现提供了新的发展和探索空间。
- 道德价值观:莎士比亚的悲剧中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不可忽略。
他在悲剧中多次探讨人类本性的善恶与道德内涵,试图从道德的角度审视人类的行为,挖掘人性深处的思想和情感,对社会人伦和政治生态做深刻的描绘和批判。
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追求
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追求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
在文学作品中,美学追求是作品能够感染读者、引发共鸣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学追求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包括了作品的情感表达、艺术形式、意境塑造等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追求。
一、情感表达情感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环。
作家通过对情感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
例如,在小说《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林黛玉的形象塑造和情感描写,展现出了一个深情、多愁善感的女子形象,引起了读者对于爱情、生命和悲剧的共鸣。
在情感的表达中,音乐性的运用也是一种重要手法。
作家可以通过语言的韵律、修辞和节奏感等方式,使得作品有一种音乐般的美感,进而增强读者对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二、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美学追求之一。
不同的文学作品往往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意图。
例如,诗歌以鲜明的形象、凝练的语言、押韵的结构等方式表现出独特的美感;小说以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等方式吸引读者;散文则以自由的行文方式展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形式的运用不仅使文学作品富有张力和审美价值,也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阅读体验。
三、意境塑造文学作品通过意境的塑造,使读者能够进入作品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意境是作品的主旨和气氛在读者心中留下的印象,是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手法而创造出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通过对月色、床前明月光等细节的描绘,营造出了静谧、寂寥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作者所追求的美。
四、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美学追求的重要体现之一。
作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了生动、立体的角色,使读者对他们产生共鸣。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复杂的性格、独到的思想和感情,他们的思考和行为使得作品产生了内在的冲突和张力。
例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矛盾,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使得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和思考。
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
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地翻译和演出,深受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
其中,他的悲剧作品尤为著名,如《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等。
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在于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首先,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在于其深刻的人物形象。
他塑造的角色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思考的复杂人物,他的内心世界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的犹豫、痛苦和愤怒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同样,《麦克白》中的麦克白是一个野心勃勃、内心挣扎的形象,他的堕落和疯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人物形象的丰满和立体性使得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更加生动和感人。
其次,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还在于其复杂的情节。
他的悲剧作品往往涉及到权力、爱情、背叛等多个主题,情节错综复杂,扣人心弦。
例如,《奥赛罗》中的情节就充满了欺骗、嫉妒和背叛。
奥赛罗被自己最亲近的人背叛,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种复杂的情节安排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推测,增加了观剧的乐趣和挑战。
最后,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还在于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他的悲剧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更是通过这些故事来探讨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
例如,《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麦克白》中的权力与道德的冲突等,都是莎士比亚对人类存在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悲剧的形式,让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总之,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在于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思想的探索。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都能够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触动和思考,这正是其魅力所在。
大学美育线上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美育线上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A. 逻辑思维能力B. 审美和创造力C. 语言沟通能力D. 数学计算能力答案:B2. 下列哪项不属于美育的范畴?A. 音乐欣赏B. 绘画创作C. 体育竞技D. 文学阅读答案:C3. 美术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三杰”不包括以下哪位艺术家?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拉斐尔D. 毕加索答案:D4.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工笔”和“写意”分别指的是什么?A. 精细描绘与抽象表现B. 抽象表现与精细描绘C. 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D. 绘画艺术与雕塑艺术答案:A5. 以下哪个选项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A. 强调线条的清晰和明确B. 强调光影效果和色彩变化C. 强调对称和几何形状D. 强调宗教和历史题材答案:B6. 被誉为“音乐神童”的作曲家是以下哪一位?A. 贝多芬B. 莫扎特C. 巴赫D. 肖邦答案:B7.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A. 《哈姆雷特》B. 《罗密欧与朱丽叶》C. 《奥赛罗》D. 《麦克白》答案:B8.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借景”是一种什么样的设计手法?A. 利用自然景观作为园林背景B. 通过建筑遮挡视线,创造私密空间C. 使用雕塑和壁画来装饰园林D. 通过水景和植物来模拟自然答案:A9. 现代设计中,“包豪斯”风格的特点是什么?A. 奢华和装饰性B. 极简和功能性C. 传统和复古D. 自然和手工艺答案:B10. 下列哪项不是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A. 剧本B. 音乐C. 舞蹈D. 摄影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美育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审美情感,创新思维12. 被称为“现代舞之母”的舞蹈家是________。
答案:伊莎多拉·邓肯13. 《蒙娜丽莎》是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达芬奇14.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留白”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它体现了________的美学思想。
《牡丹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美学特征之比较
《牡丹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美学特征之比较[摘要]《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杰出的古典悲剧作品。
两住作者生活年代接近,时间跨度接近,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的爱情主题,但却在戏剧冲突、结构、人物以及结局方面各显异调,表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追求。
[关键词]《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美学比较东西方两位最杰出的戏剧大师――汤显祖(1550―1616)与莎士比亚(1564―1616)在同一年离开人世。
两位大师是同一时代出现在东西方的两颗最耀眼的艺术明星,他们的剧作各自代表着东西方戏剧文化的光辉成就,至今在舞台上盛演不衰。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描写爱情的典范之作,都出现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相差只有三年。
两剧在追求爱情自由、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等方面,有着相似的主题特征。
但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与文化形态的差异,所产生的悲剧精神也不尽相同,反映在悲剧作品中的美学特征也各有千秋。
本文通过对两剧主人公、冲突体现、戏剧结构以及悲剧结局几个方面的美学特征进行比较,揭示中西方悲剧精神及审美观念的巨大差异。
一、悲剧主人公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悲剧往往以悲剧人物的毁灭为突出特征,每到此时,观众心里不仅泛起对悲剧人物的同情与怜悯,随之而来的还有担心自己遭遇同样不幸的恐惧感。
而悲剧主人公,作为在全剧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悲剧人物,其语言、行动、事件深刻影响全局,甚至决定悲剧的属性。
英国戏剧家批评家德莱登说:“怜悯和恐怖之感必须主要地,即使不是全部地,建筑在这个人物身上(指悲剧主人公)。
这个法则是极端需要的,因为恐怖和怜悯之情一经分散到许多人物身上,它们就只能起微小的作用。
”《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人公都是光彩照人的女性叛逆形象:杜丽娘与朱丽叶都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是自由幸福的追求者,都是争取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封建叛逆者。
《奥赛罗》悲剧的美学意义
《奥赛罗》悲剧的美学意义【摘要】《奥赛罗》是一部充满悲剧美学意义的作品。
通过审美的价值,它引发了观众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进而展开对道德与伦理的探讨。
戏剧结构的完美展现和语言的艺术表达更增加了其艺术价值。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不仅被感动,更被启发,审美情感被触发,让我们对人生、情感、人性产生深刻的思考。
这部戏剧永恒的魅力在于它所提出的问题不仅在当代有着重要意义,更在历史长河中持续发酵。
通过对《奥赛罗》的品味和思考,我们可以领略到戏剧所包含的深邃之美,以及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挣扎和真实。
《奥赛罗》的美学意义在于,它将人性的复杂与世界的深邃展现得淋漓尽致,为观众留下了永恒的启示。
【关键词】奥赛罗、悲剧、美学意义、戏剧、审美价值、人性、道德、伦理、戏剧结构、语言表达、审美情感、人生、情感、永恒魅力。
1. 引言1.1 《奥赛罗》悲剧的美学意义"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讲述了军人奥赛罗因误信他人陷害而导致妻子苔米娜的死亡,最终在得知真相时自杀的故事。
这部作品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更在深刻的人性剖析、道德伦理探讨、戏剧结构展现和语言艺术表达上展现出其美学意义。
从戏剧的审美价值来看,"奥赛罗"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和伦理道德的矛盾,引发了观众对人性的深思和审视。
作品中展现的人性善良与邪恶、真实与虚假的对比,让人们深入思考人类的内心世界及其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奥赛罗"通过对道德与伦理的探讨,揭示了人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作品中奥赛罗对自己的犯错感到深深的悔恨和自责,展现了对道德规范的尊重和探究。
戏剧结构的完美展现也为"奥赛罗"的美学意义增添了分量。
作品中情节的起承转合、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悲剧结局的展现,都展现出了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上的高超技巧和艺术造诣。
"奥赛罗"在语言的艺术表达上也足以称得上经典。
莎士比亚巧妙运用戏剧对白和独白,展现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思想和情感。
悲剧的四个发展阶段艺术学概论
悲剧的四个发展阶段艺术学概论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书把悲剧分为复杂情节悲剧,性格悲剧(或命运悲剧),情景悲剧和苦难悲剧等四种类型,其中复杂情节悲剧为最好。
在他之后西方文论界出现的诸多悲剧理论,有的是对亚氏思想的坚持,有的是对亚氏思想的修正,发展.但是,理论关注的议题和理论活动的空间并没有越出《诗学》的理论格局。
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黑格尔就在《美学》中提出了三种类型的悲剧,即命运悲剧(古希腊悲剧),性格悲剧(文艺复兴时期悲剧,尤其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和伦理冲突悲剧(近代悲剧).
稍后的叔本华也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把悲剧分为三种类型,即主人公性格缺陷导致的悲剧,盲目命运导致的悲剧和社会地位相互对立导致的悲剧。
后来也有人把悲剧的类型概括为以下四种:
1,命运悲剧: 神秘力量左右现实人生;
2,性格悲剧: 性格内在矛盾冲突;
3,社会悲剧: 社会不平等,不合理造成人生悲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4,历史悲剧: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矛盾冲突。
忧郁1美学赏析
忧郁1美学赏析忧郁美学赏析。
忧郁美学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它融合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忧郁并不是消极的情感,而是一种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在文学、艺术和音乐中,忧郁美学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审美态度和生活哲学。
在文学作品中,忧郁美学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比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就是一部典型的忧郁美学的作品。
主人公哈姆雷特在作品中面对生活的痛苦和无奈,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理解都体现了忧郁美学的精神。
在作品中,哈姆雷特常常陷入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他对生活的痛苦和无奈常常表现为一种深沉的忧郁情感。
通过哈姆雷特的忧郁情感,莎士比亚成功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从而使作品更加深刻和感人。
在艺术作品中,忧郁美学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比如,莫奈的印象派画作《睡莲》就是一幅典型的忧郁美学的作品。
在这幅画作中,莫奈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成功地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通过画作中富有情感的笔触和深沉的色彩,莫奈成功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从而使作品更加充满了情感和内涵。
在音乐作品中,忧郁美学同样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比如,肖邦的钢琴曲《夜曲》就是一首典型的忧郁美学的作品。
在这首曲子中,肖邦通过悲伤的旋律和深沉的和声,成功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通过曲子中富有情感的音乐语言和深刻的旋律,肖邦成功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从而使作品更加充满了情感和内涵。
总之,忧郁美学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它融合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在文学、艺术和音乐中,忧郁美学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审美态度和生活哲学。
《奥赛罗》悲剧的美学意义共7页word资料
《奥赛罗》悲剧的美学意义《奥赛罗》是英国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四大悲剧之一,在这四大悲剧里,《奥赛罗》的艺术性是最美的,无论是从结构还是语言方面来说都可以相媲美《哈姆雷特》,《奥赛罗》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人文主义精神,整部剧就像是一首充满雄浑魄力的诗歌,激奋人心,这首长诗里展现出了无比丰富的内容,笔力刚劲,色彩浓郁,整部悲剧充满了伤感与悲哀让人无力抗拒,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一《奥赛罗》写的是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悲剧爱情故事,在这部剧里,莎士比亚充分发挥了人文主义者对待爱情和自由的态度。
他将奥赛罗设计成充满冒险精神的勇士形象,面对爱情,奥赛罗勇敢果断而豪迈,他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女主人公苔丝狄蒙娜。
而女主人公苔丝狄蒙娜对奥赛罗也是一往情深,照奥赛罗所说,苔丝狄蒙娜对他抱有同情,她为他的勇敢而感动。
这样的爱情体现出了新时期的爱情观,那就是爱情要建立在互信互爱的基础之上,彼此都要互相理解,这样的爱情观与自古以来的门第观念完全不同,这种完全抛弃了种族、门第与社会地位的爱情观念也是人文主义者全新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态度。
由于完全背离了传统的婚姻爱情观,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的爱情必然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不容,这样的爱情必然会遭到阻拦和破坏。
在《奥赛罗》中,这对恋人在相爱之后首先遭到的打击就是来自苔丝狄蒙娜的父亲,她的父亲极力反对这对恋人的相爱,更因为奥赛罗黑人的身份而不允许他们结婚,加上狡猾而奸诈的伊阿古从中挑拨离间,最终导致了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爱情悲剧。
在这出戏剧当中,虽然伊阿古令人憎恨,但是从整体情节发展来看,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两人的性格特征也直接导致了他们爱情的毁灭。
男主人公奥赛罗容易轻信别人,同时又有很强的嫉妒心,他轻易就相信了他卑鄙的手下伊阿古,并且对苔丝狄蒙娜产生了怀疑。
而苔丝狄蒙娜性格也有缺陷,她粗心大意,由于她的疏忽丢了自己的手帕,让奥赛罗误以为自己的妻子不忠,从而促使了悲剧的爆发。
试比较黑格尔悲剧理论与莎士比亚悲剧思想的异同
恒 真 理 ”的胜 利 。 比如 《 安 提戈 涅 》的 结局 是安 提 戈涅 被处死,国王妻离子散。剧 中的人物都获得了悲惨的下 场 ,然而黑格尔认为 “ 永恒真理”得到了全胜 ,因为安 提 戈涅 维 护 了亲情 ,而 国王 则维 护 了国 家意 志和权 威 。 就悲剧结局而言 , 莎士 比亚所营造 的悲剧都是异乎 寻 常 的毁 灭 和死 亡 。悲剧 人 物 陷入毁 灭 的方 式 大多 数 表 现为 “ 动 机 与结 果完 全悖 反 ” 。指 的是 指 主体 在个 人 动 机的驱动下发出行动 , 而行动的结果却是完全出乎预期 目的 , 得 到 与原 意 图 相反 的 结果 , 这 一 结果 导 致 自我毁 灭。 比如说 《 哈姆雷特 》整部剧 围绕 “ 复仇”展开 ,但 是在复仇的过程 中更多的是主人公内心夹杂着的心理斗 争 。 它 的戏剧 冲 突表 现 在主 人公 哈 姆雷 特 与周 围环 境 、 自我 内心的激烈冲突。而结局却是失败 了,同时 自我毁
四 、总结
综 上所 述 ,黑 格尔 作 为 悲剧学 说 的集 大成 者 ,研 究 的对 象 是古 希腊 悲 剧 ,而莎 士 比亚 作 为文 艺复 兴 时期 的 著 名 剧 作家 ,作 品可 以归 为近 代悲 剧 的范 畴 。既 然二 者 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自 然悲剧思想不尽相同。但是又 由于 同是悲 剧 ,在 悲剧 人 物 的塑造 上 、悲 剧 冲突 的构 成 上 、悲剧 的结局 上 却是 有相 似 之处 的。然 而 由于 理念 的 不同,二者在悲剧思想上又有很大 的区别 。但是莎士比 亚 的悲 剧正 是在 黑 格尔 的悲剧 思想 基础 上 发展 而 成 ,可 以算 是 一脉 相 承 ,所 以我们 在 不 同 的时代 ,可 以看 到不 同 的印记 。 参考 文 献 : … 1黑格 尔 . 美学第一卷 【 M] . 北京 : 商务 印书馆 , 2 0 1 1 . 【 2 】 黑格 尔 . 美学第三卷 【 M] . 北京 : 商务 印书馆 , 2 0 1 1 .
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的悲剧美学意义-文档
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的悲剧美学意义-文档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的悲剧美学意义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奥赛罗》在思想和艺术两个层面与其之前的作品《哈姆雷特》可谓是不分伯仲。
在内容上,《奥赛罗》犹如长诗般气势磅礴,又犹如巨幅油画般拥有对比鲜明且浓郁的色彩以及刚劲有力的笔锋。
方平认为,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里面,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艺术水准上最为卓越的当属《奥赛罗》,而在人物的刻画方面,对于新时代恋爱和婚姻的精神风貌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奥赛罗》。
一作为一部悲剧,《奥赛罗》的情节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苔丝狄蒙娜最终还是被拥有真诚、豪迈、勇敢和开拓精神的奥赛罗这位摩尔人所感动。
奥赛罗说因为自己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所以苔丝给与了他发自内心的同情和爱,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深深地爱上了她,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就是爱情,只有构建了互爱、互相理解才会产生爱情,这也是人文主义者在理解和追求爱情与自由上的全新观念。
从爱情观和美学思想角度来看,人文主义者所秉承的新观念对门第、财富和社会势力进行了彻底的鞭挞。
但是,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是无法接受这种观念和行为的,因此苔丝狄蒙娜的父亲成为了阻止和破坏女儿爱情的第一个人,接着是伊阿古对于她的恋爱也是百般阻挠,最终毁灭了她美好的爱情。
从表面来看,是伊阿古的阴险狡诈、奥赛罗的心胸狭隘和苔丝狄蒙娜的粗心葬送了美好爱情,但其本质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控制着当时人们的命运,这无疑让人们心生恐惧和同情。
在《奥赛罗》中,作者将美学这种崇高的思想渗透进了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等悲剧人物身上,这样一来,该作品就不能看作是简单的悲剧;除此之外,作者利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尖锐的矛盾来描绘人物和故事,更加突出了这部作品的美学意义和复杂性。
对于文艺复兴,恩格斯认为在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巨人,他们不仅拥有渊博的学识和才艺,而且还拥有强大的思维能力以及无比的热情、独特的性格。
当然,那个时代也是残酷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所记载人类历史的文字中充满了血与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的悲剧美学思想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勒斯、索福克里斯及欧里庇得斯合称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悲剧作品显示了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他认为悲剧也是一种美,其悲剧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的美学特征。
悲剧时期的莎士随着对现实认识的加深,感到现实发展和自己人文主义理想之间的矛盾,所以他的悲剧美学价值首先在于美感的具体性。
莎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
《哈姆莱特》取材于古代题材,折光地反映社会现实,它围绕中世纪丹麦宫廷内外所发生的一系列冲突,实则真实
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矛盾。
剧中的王子特别强调老王的德行,反对克劳迪斯的暴行,倘若不夭折,他很可能成为理想的国王。
这样的描写,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进程和人文主义关于国家民族统一的原则。
莎士比亚改造了流血戏剧情节,创造出一部反映时代精神并且附有社会、哲学意味的悲剧,因而具有美感的社会功利性内容,使人们在审美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某些生活真理的启示和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神学中解放,关注起人的自身。
莎士比亚对人的剖析体现在他塑造的悲剧人物上,这些悲剧人物往往拥有超常的情欲。
莎士比亚往往把人的情欲和人性的弱点揭示出来并格外地加以放大,直到产生触目惊心的效果。
奥赛罗的嫉妒是个性的缺陷,但同时也是人类的
缺陷,这个具有原始人气息的摩
尔人,在精神恍惚中失计于人,
从狂热的爱变成狂热的嫉妒,掐
死了无辜妻子,毁灭了一个天使
般的女性。
莎士比亚是第一个把
精神痛苦写到至极的作家,悲剧
所呈现出来的只有真实的人性。
莎士比亚的美学思想还在于反思,他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的悲剧艺术,通过“悲”反射“美”,通过“痛苦”显示崇高,表明了悲剧美的灵魂,体现出真正的悲剧美学价值。
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正是通过内在化心灵辨证法,透彻地剖析了麦克白实现野心的心理过程,因过重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负罪感带来的病态心理。
如:麦克白得到了富贵,取得王权,一如预言一般,但他却失去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平安的心。
“究竟怎么回事?一点点声音都吓得我心惊肉跳……大海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从这一刻起,人生已经失去它严肃的意义,一切都不过是儿戏,荣名和美德已经死了,生命的美酒已经喝完,剩下来的只是无味的渣滓。
”而心狠手辣的麦克白夫人却彷佛无所动:“我手跟你一样染了血,脸却不像你这般苍白!”显示了人物心灵内在化、病态化的倾向。
这也正是在莎士比亚悲剧的重要审美特征。
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提出并倡导
“莎士比亚化”的美学原则,要求艺术创作必须从现实出发,真实地再现历史本来的面目。
19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莎士比亚悲剧的卓越的美学价值,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任何文学流派都从他的作品的母体中吸取过养料,仅此就足以证明,莎士比亚悲剧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