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博传播模式特点透析公众话语权回归

合集下载

《2024年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范文

《2024年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范文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博这一社交媒体平台日益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交流观点的重要渠道。

作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微博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视野出发,对微博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传播特点、影响机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微博的传播特点1. 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微博具有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特点,使得用户可以迅速获取并分享最新信息。

这种即时性不仅体现在新闻事件的快速传播,还表现在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

2. 传播方式的裂变式微博的传播方式呈现出裂变式特点,一条微博可以通过用户的转发、评论等方式迅速传播,形成病毒式传播效果。

这种传播方式使得信息能够迅速扩散,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信息失真。

3. 多元化的传播内容微博的传播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用户可以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内容使得微博成为一个信息丰富的平台。

三、微博的影响机制1. 舆论引导与形成微博在舆论引导与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关注热点话题、引导舆论走向,微博可以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同时,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和网红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往往能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 社会关系的构建与维护微博在构建和维护社会关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关注、转发、评论等方式,用户可以建立和维系社会关系,形成社交网络。

同时,微博上的群体认同和情感共鸣也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

四、微博存在的问题及挑战1. 信息真实性问题由于微博的裂变式传播方式和用户素质的差异,微博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

这给公众获取真实信息带来了挑战,也影响了微博的公信力。

2. 信息安全问题微博用户在享受便捷的社交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风险。

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可能被泄露,给用户带来损失。

因此,微博需要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3. 商业利益与内容质量的矛盾为了吸引用户和增加收益,一些微博平台可能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忽视内容质量。

从媒介隐喻窥探微博娱乐化对公众话语的暗示

从媒介隐喻窥探微博娱乐化对公众话语的暗示
关 于 这 个 世 界 的 明 确 具 体 的说 明 ,但 是 我 们 的媒 介 , 包 括 那
( 一) 微博成为娱 乐事件的发声源和传播场:各 种 隐喻 ,用一种隐蔽但有力 的暗示来定 义现 实世界 。不管我 种娱 乐化事件通过微博发 声并传播
些使会 话得 以实现的符号 ,却没有这个 功能。它们更像是一
作者简介:汪雅倩,女,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 学院新 闻学专业硕士研 究生,主要从事新 闻理论研 究。
有 明确 的倾 向,即要被用作语言媒介。微博也有 自己的倾 向, 了新欢 田朴瑁 。最终这 一事件“ 水落石 出” ,网友纷纷调侃王 即被用 作互动媒介 。微博不仅可 以发布新 闻,它的最大特点 石 为田朴瑁做“ 红烧 肉” ,王石与 田朴瑁相差 3 0岁“ 父 女恋” 也
是 为公众提 供一个意见交流市场 。微博这 种新兴媒介也 同样 是 外 界 热 议 话 题 。 给 公众提供 了思考 、表达思想 、抒发情感的新方式和新定位 , 隐喻,用一种隐蔽但 有力的暗示来 定义 、重构现 实世 界。
今传 媒
2 0 1 4 年第 1 2 期

媒 介批 评

汪雅倩
( 南京师 范大 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7 )
摘 要 :在 《 娱乐 至死》一书 中,北美媒介 生态学之父尼 尔. 波兹曼首先提 出了媒介 即隐喻的著名论断。他 认为,媒介就像 一
种隐喻 ,蕴藏着强大的暗示力,能够影响 、定义乃至重构现实世界。如今 ,我们 已从 电子 时代跨越到 网络 时代 、新媒体 时代 ,而 媒介隐喻依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影响。本文将 以微博为例 ,运用媒介 隐喻理论分析微博 的娱乐 化倾 向及其 给公 众话语 带来 的暗示 意义。这种理论话语对于反 恩新媒体 时代 的微博娱乐化 给大众 带来 的影响有着警惕 和启发 意义,特别 能够提 醒媒介 受众时刻保 持

重拾话语权——《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实证分析

重拾话语权——《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实证分析

重拾话语权——《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实证分析邮件等功能。

除此之外,在发布信息的方式上,用户可以用文字,也可以通过“表情”,还可以通过“@”的提醒和转发来实现各种形式的迅速扩散传播。

在微博上分享信息、进行社交、表达个人感受,往往都能够得到其他微博网友即时、迅速的反馈。

这种网状传播方式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式传播。

因此拥有高度的灵活性,同时也因为不同网友的转发而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在这种传播模式下,微博实现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兼容。

在这种传播模式的下,传统媒体开始纷纷开设微博账号。

除了发布一些自身媒体相关新闻报道,还试图构建一批网络受众群体,以此推广母报品牌,再者,也是借用自媒体的特点,实现文字、图片、视频三面的传播,弥补自身传播方式上的缺陷。

(三)《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诞生2012年,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线。

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微博账号的登陆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原本是定于7月26日上线,北京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得微博提前四天上线。

“北京暴雨,整夜无眠。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与大家共同守望。

为每一位尚未平安到家的人祈福,向每一位仍然奋战在救援一线的人致敬!北京,加油!”7月22日凌晨4点26分,@人民日报与每一个人同在,第一时间以“气象播报”、“第一现场"、“救援动态”的形式报道暴雨信息,并提供援助。

随后还转发了一名网友制作的《北京暴雨时微博传递爱》的视频。

首条微博发出后,加v转发人数即达203,其中各大主流媒体对其进行的迅速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23人民日报非常巧妙的借助这一时机开通微博,称得上是顺应民心。

作为中国第一党报,人民日报微博从成立初就已经明确了自己应当的社会责任。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民日报以良好的政治和新闻敏感,最大化地利用网络传播的高速快捷,积极报道最前线新闻。

党的十八大,全国两会这些重大的国内政治事件,“上访妈妈’’唐慧被劳教案,陕西“表哥”杨达才事件,宁波PX事件、H7N9禽流感……这一系列重大、突发、敏感事件,@人民日报都做到了23明廷栋,王琪,沈阳.@人民日报:对接两个舆论场的有益尝试[J].新闻实践,2012,10:15~17.12第二章官方微博的出现直面热点话题,引导舆论。

微博崛起:城市电视台的坚守与救赎

微博崛起:城市电视台的坚守与救赎

微博崛起:城市电视台的坚守与救赎摘要:微博的崛起,颠覆了以往的新闻制作和传播模式,公众借助网络和手机走上了新闻事件传播的前台,极大扩展了“记者”的内涵和外延。

有学者甚至预言,微博有可能诱发“公共领域”的第三次结构转型。

而作为传统媒体的城市电视台,在“公共领域”的构建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久把持着“话语权”。

面对微博的崛起,在公共领域再次构建的大环境下,两者在“公共话语权”方面的碰撞、竞争、合作、发展引人关注。

关键词:微博城市电视台话语权一、微博崛起:公共话语权的回归(一)微博的定义及使用现状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手机以及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即时分享信息。

字数的限制给予精英和草根平等的发言权,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和全社会文化的变革。

截止2011年底,中国微博运营商市场活跃账户规模为2.54亿,较2010年增长150.7%。

对微博平台而言,站内信息的转发量、评论和微博平台产品间内容共享量是用户活跃度的存量,是其活跃度的基础保证。

由于微博内容交互、内容分享和用户互动的门槛相对较低,这就使得微博成为互联网用户信息获取渠道变得顺理成章。

(二)微博的传播特征与话语权回归简言之,话语权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

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就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

网络的话语权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权力,具有双重属性。

微博的传播特征使得其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1、传播的及时性、便捷性和交互性微博传播信息具有即时性,其内容短小、精炼,更加契合今日人们快餐化的生活节奏。

传播速度优于传统媒体。

在重大事件、防灾救灾、公民权益等各个领域,微博都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

2、微博文本的碎片化由于微博字数的限制,其所生产、传播的信息,满足个人碎片化倾诉与沟通的需要。

3、去中心化,自媒体性凸显传统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至少要通过记者和编辑的把关才向社会大众传播,而微博所传递的信息都来源于公众。

微博的传播特点及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微博的传播特点及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微博的传播特点及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微博,即微型博客。

它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最初在美国兴起,2009年被腾讯引进中国。

由于其更贴近生活,更符合当代信息传播的需求,深受众人喜爱,因而写微博被亲切的称为“织围脖”。

截止2010年1月份,全球共有75000万注册用户.2012年1月,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

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

以下我就微博的特点和对传统传媒的影响,做出一些有限的分析。

微博的特点:1.即时性。

微博,可以用电脑,也可以用手机。

而在当今或许电脑并未普及,但手机的用户绝对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并且手机可以随身携带,因此微博的用户可以通过随身的手机就身边发生的事件及对该事件的自我感受随时发出信息,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悟。

2.自发性。

这个特点是就他的使用者而说的,信息的发布者已经不是传统的信息工作者,而可能是任何一个社会中的人。

信息的发布也不再是有组织和明确目的的。

3.价格低廉。

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你在微博上可以做广告,进行商业营销,而不需要过多的广告费用,以及其他的费用。

正是如此现在一些公司和学校已经就微博的商业功能做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和探讨。

4.简短随意富有情感。

微博仅需要140个字,它没有具体的文体和格式的要求,不像博客和报纸等的文字那么书面化,长篇大论。

它的语言可以很生活化,随性而感、随意而发,不需要过多的文化的要求,更易被平民大众所接受并且使用。

5.平民化。

微博的价格低廉,而且语言文字的要求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它的平民化特征。

每一个人都可以就生活中的点滴,发出自己的心情和看法,这个特点对于政府和一些公司高层的决策有着很大的意义。

这已经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和现实的生活中也得到了很深的诠释。

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传播模式浅析范文

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传播模式浅析范文

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传播模式浅析两微一端传播模式浅析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基本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化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科技的发展越发增加了人们对信息的渴望,信息的传递需要介质来实现。

与传统媒体相比“两微一端”的出现,及时、便捷、丰富、海量的信息大大弥补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1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基本概况微信是腾讯公司推推出的一款智能应用程序序。

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快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图片和文字,将精彩内容容传递到微信好友或微信信朋友圈。

同时,用户可可以通过“摇一摇”、“号码搜索”、“查找附附近人”、“扫描二维码码”等多种方式添加好友友和关注公众平台。

微博是一种允许用户及及时发布文本并可以公开开发布的微型博客形式。

同时,也可以传递图片片、分享视频等,微博允允许任何人阅读用户所发发布的信息或者只能由用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

相对于微博和微信,,新闻客户端起步较晚。

但其发展迅速,逐渐得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内容容涵盖了新闻、体育、科科技、娱乐、财经等多个个资讯类别。

2微信、微微博、新闻客户端传播模模式的相同之处“两两微一端”的出现都是时时代的产物,都是为了满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和提供便利服务的软件。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喜好下载PC版或移动版版APP进行信息的传递递和交流,即时性随着4G或5G时代代的到来再加上智能化电电子产品的出现,人们可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在第第一时间知晓天下事。

互动性传统的大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强的传播活动,互动机制制较弱,只有简单的读者者来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式进行信息反馈,并且反反馈大多是滞后的,缺乏乏即时性和直接性。

微信信可以通过朋友圈或公众众号对发布者的内容进行行评价、点赞或转发;微微博具有同样的功能,只只要用户对微博的发布者者进行关注就可以看到微微博里发布者所发内容。

用户还可以对内容发布布者进行跟帖,对于自己己喜欢或不谋而同的内容容进行转发;新闻客户端端与微信、微博同理,用用户可以对新闻客户端所所发内容进行跟帖和实时时评论;微信、微博、新新闻客户端很好地满足了了人们的自由言论,实现现了实时的互动性。

《关于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研究》

《关于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研究》

《关于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研究》关于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而微博则以其开放、自由、互动、共享、便捷等特性成功吸引了广大民众。

微博是一个公共话语空间,普通民众也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

在传统媒体时代,公众的话语权很难得到充分地保障,而在微博时代,每个人不仅仅只是受传者,同时也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公民的话语权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和提升。

微博赋予了公民更多地话语权,拓展了公民的话语空间,而与此同时,话语权的滥用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因此,分析微博与公众话语权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

二、概念界定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以信息链的实时更新为连接的信息分享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最先由博客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等人于2006年创办,推出了Twitter服务,Twiter的诞生标志着微博时代的来临。

2007年Twitter 开始走红并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被广泛接受的新媒介。

紧跟着Twiter的发展,现在中国国内的大多门户网站设有自己的微博主页。

2009年,新浪网推出自己的微博,吸引大量名人注册,用户数量迅速增长。

随后,搜狐网易等也开始试探开发自己的微博产品。

2010年,微博参与到了各种公共事件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微博并参与其中,我国的微博事业正是进入全盛时代。

话语权是指公民有就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是一种表达权和参与权的体现,也是公民选举权和参政权等其他政治权利实现的基本前提,即控制舆论的权力。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它属于表达权的一部分,是公民个人对于他所关心的公共事务及各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享有的民主权利;从群体的角度来看,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

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

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

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殷俊,何芳(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重庆400067)摘要:微博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它整合了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是博客与即时传播信息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传播现象。

2007年微博在我国兴起,它以其多样化的发布方式,快捷、广泛的即时交流特点,迎合了现代人碎片化生活背景下的心理交流需求,加上写作门槛的降低,强化了网民的参与度,使其在我国发展迅速:2010年以来,它已成为个人的广播站、企业的“营销利器”、新闻单位获取新闻线索和新闻发布的平台。

微博传播改变了媒介生态,大大缩小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将新媒体传播效能更大化,深化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网络传播的内涵,其自主传播个性日益明显。

关键词:微博;发展现状;传播特征;社会效应中图分类号:G210收稿日期:2011一0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一5242(2011)03—0124—06作者简介:殷俊(1978一),男,四川成都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教授,传播学博士;何芳(1977一),女,四川西昌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副教授。

一’2010年微博在国内开始普及,作为一种网络传播现象,目前微博行业的商业模式与商业价值成为一个高关注度的话题,但对于它的学术探讨却很有限。

据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查询,发现相关方面的研究仅20篇左右,研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微博传播特点和传播机制的介绍上,对于它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以及有关传播特征的学理分析几乎没有。

本文愿对此做一些探讨。

一、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微博”,这一概念译自英文micro—blogging,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

在维基百科中,微博被描述为“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140字)并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用户可将文字、图片、视频、链接都嵌入其中,并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

微博建立了全国向世界联结的传播交际系统,把人们碎片状的生活拼接成了整体,其用140字以内的字数(网易微博可以发163个字)构建了网络人际交流的新空间、新平台。

《2024年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范文

《2024年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范文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观点、分享生活的重要平台。

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凭借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庞大的用户群体,逐渐成为了传播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视野出发,探讨微博的传播机制、特点及影响,以期为社交媒体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微博的传播机制微博的传播机制主要依赖于其独特的社交网络结构和信息传播途径。

首先,微博通过关注、转发、评论等互动行为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使得信息能够迅速传播。

其次,微博的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碎片化、全球化的特点,使得用户能够快速获取和分享信息。

此外,微博还通过算法推荐、热门话题等方式,将重要信息推送给用户,进一步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三、微博的传播特点1. 多元化传播主体:微博的传播主体包括个人、企业、政府机构等,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这使得微博上的信息来源丰富,观点多样,为用户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2. 碎片化信息传播:微博的信息通常以短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信息碎片化程度高。

这种传播方式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用户能够快速获取和分享信息。

3. 互动性强:微博的互动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用户可以通过关注、转发、评论等方式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形成了一个活跃的社交环境。

4. 影响力广泛:由于微博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使得其上的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到全球范围内,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四、微博的影响1. 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微博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对社会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途径,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发表观点、交流意见的平台。

在许多社会事件中,微博成为了舆论的发酵地,推动了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2. 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微博上的信息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文化、艺术、科技等。

这使得微博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微访谈:受众话语权力的伪回归——论微博访谈类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其传播学思考

微访谈:受众话语权力的伪回归——论微博访谈类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其传播学思考
与 公 众 之 间 的 隔 阂 感 , 得 更 多 的 支 持 和 关 注 , 从 多 家 微 件 的疑惑( 获 这 许云鹤事件详 见注 释 )。 [ 访谈中多数问题都 是涉及 6 1 如 法 博 运 营 商 对 “ 访 谈 ” 嘉 宾 与 网 友 之 间 的 零 距 离 交 流 ” 定 案件 细节 的询 问 , “ 院 判决 的依 据 是 什 么?是 否 有 录 像 或 微 “ 的
谈” 界定 为 :微 访谈 ” “ 是建 立在微博 平台基础 上的 文字访谈 通 过 微 博 发 布 来 维权 。 不 过 , 由于 新 闻 当 事 人 在 其 个 人 微 博
类 产 品 , “ 访 谈 ” 全 部 问题 由 普 通 网 友 实 时 提 问 , 访 上 能提供 的信 息是相 当有 限的 , “ 在 微 中 由 而 微访 谈 ” 是汇集 民智 、 则 谈 嘉 宾 选 择 并 直 接 进 行 回答 , 建 了名 人 和 普 通 人 之 间 的线 汇 聚 民 意 的 一 个 公 共 访 谈 平 台 , 过 网友 直 接 向 社 会 热 点 事 搭 通

蔫 {
位 也可见一斑。对于 受众来 说 , 他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望 与公众人物 有更深 证人证 明是许 云鹤撞 的? 、 法院认定 了你 4 %责任 , ”“ 0 为什 么
层 次 的 交 流 与 沟 通 , 是 依 靠 “ 注 ” 众 人 物 的 微 博 , 很 算钱 不 是 1 0 4 x . 是 1 7 7 3 2 x ., 这是 什 么 道 仅 关 公 在 8 0 04而 1 0 1 + 7 2 04 1
用广泛的产品之一。

微 博 影 响 力 不及 其 它 四 家 , 限制 了其 微 访 谈 的 发 展 。

微博——实现民众网络话语权的“助推器”

微博——实现民众网络话语权的“助推器”

首先微博 的字数是 “ ” 微 的核心 。4 字 10个 符的 限制 降低 了发言 的阻力 , 任何 人都不必顾 忌 言论 的逻 辑性 、 理性 和价值 , 以用最 简 合 可 单的话语尽 情的表达 , 日常化 成为微博交 流的 主基 调 。 次 , 博 “ 其 微 允许 人们 通 过它 实现 跨 We 、 Q MS G a 、 bI M( Q, N, t k) 手机短信等方式 进 l
的考虑 , 政府应该采取某些 措施对微博 加 以管 制, 然而 国家和政 府却 没有遏 制其 发展 。 这是
因为政 府一方 面希 望微 博这种 新形 式可 以成
为 “ 客上 的形 象仍然是化 妆后 的表演 , 客 博 博
创作需要考 虑完整 的逻辑 , 这样 大的工作量对 于博 客作 者成 为很重 的负担 。 相反 , ”⑤ 微博 这】 微博 的出现 不仅仅是传播手段的变革, 它同样也是 实现 民众话 语权
的c t 助推器” 因为民众话语权的实现要考量到民众自身的话语权实践热情、 。 国
家的 包容力以及渠道的表达力度 和畅通程度 , 而微博的崛起 , 某种程度上恰好 在
满足这三个方面的要 求, 以民众 网络话语权的 实现 将会借此 获得新 的助推 力。 所
微 博技 术 的发 展对 于人 类传 播 活动 的影
改, 传统 的 “ 话语权 垄断逐步消失”。 而 ti r ① wt t e 出现 后 , 微博 风潮 随之而起 , 话语 的平 权化 使 理念植入人心 , 人都可 以借微博 的力量发表 人 言论 ,随时 、随地且不受 任何 限制。“ 就像在 tie wtr的发 明者 杰克 ・ 尔西 斯 眼里 ,‘ i r t 多 tt wt e 的氛 围感更 强 ,你基本 上是在一堵墙 上涂 写 ,

微博的传播特点和趋势

微博的传播特点和趋势

微博的传播特点和趋势微博的传播特点和趋势微博既是信息传播的中介,又是社会动员的网络,借助公共平台进行的信息发布使“自媒体”成为可能。

同时,微博的网状结构和病毒式扩散方式,是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

微博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报道流程和营销方式。

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和趋势包括:1.传统媒体的专业把关能力仍然是核心竞争力首先,与快相对,微博上信息的准确性值得打个问号。

发布新闻的人可能怀有特定目的:不管是打击自己的竞争对手还是获得更多的粉丝关注。

即使排除这些因素,不具备辨析、鉴别信息真伪的精力和能力,容易发布或帮助扩散一些虚假的信息。

对于微博上的信息,大多数人都存在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因此,专业处理信息的新闻媒体,仍然承担着验证信息真假的把关职能。

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不能被快速淹没,这两方面的要求是相辅相成的。

大事发生,人们还是期待传统媒体发出权威的声音,这种经过审查和核实的'新闻才是人们能够消解不确定性的新闻。

社会的要求在于对新闻真实性的期待,信息有一种覆水难收的特性,一旦传递出去,很难匡正。

微博上爆出的假新闻传播力量大,危害性也大,我们也看到常有专门的人士来纠正说法,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先前接触到错误信息的人都能得到纠正的信息。

2.信任是传媒的关键词,公信力是成功的基石微博是即时的发布平台,而媒体或媒体人的页面又是一个“简历”。

透过这些“简历”,受众选择自己的把关人。

受众选择媒体,乃至选择媒体的记者,都建立在相信媒体可以提供反映世界的真实场景的基础上。

不论什么技术条件下,公信力仍然是新闻传播的大前提。

在微博的世界中,信任链更加清晰,体现在转发数、粉丝数之中。

建立自身的可信形象,维护公信力,无论对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发展的基石。

3.微博传播有其局限,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任何媒体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发挥功效的,微博的动员功能还需传统媒体接力和有关部门介入才能延续。

社会、政治、经济对于新闻报道都是有要求的:经济方面,虽然发出信息的人并不需要经济上的回馈,不存在二次销售而被经济权力掌控的局面,但是,微博运营商作为运营主体,必须考虑经济上的保障;而与此相应的,就是政治上的正确和审慎,因为这是在中国乃至任何国家进行商业活动的根本要求。

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提升

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提升

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提升作者:陈晨来源:《新媒体研究》2018年第09期摘要以新浪微博为例浅析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提升。

首先阐述了话语权理论,然后以微博人气排行前20位的人物和事件为例,浅析社会性媒体时代公众尤其是微博人气排行榜靠前用户的话语参与方式,分析得出微博排名靠前用户的话语参与方式主要包括4种,名人通过微博扩大影响力、普通民众通过微博直播突发事件、通过微博参与公共事件决策和通过微博进行舆论监督,为了更加充分发挥微博的影响力,提出了提高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途径,提高公众对于微博话语权功能的认识,强化公众对于微博使用的道德自律和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社会性媒体;微博;公众;话语权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9-0103-02现代社会,手机和互联网的快速进步让更多的人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也有可能成为谣言的散布者。

微博作为社会性媒体的代表,它最大的功能就是让用户方便、快速、简捷地通过电脑网页或手机等移动终端来更新和发布信息,而且我国的政府部门、大型企业、明星、专家学者往往都有自己的实名微博。

下面就以使用最为广泛的新浪微博为例,阐述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公众话语权的概念,以及公众使用微博参与表达话语的途径和方式。

1 微博与公众的话语参与1.1 话语理论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社会科学理论就是话语权理论[1]。

其中巴赫金、福柯等思想家发表了很多意义深远的言论,是当今话语权理论的理论基础。

巴赫金理论的落脚点是语言的社会性,特别强调交往在语言中的独特地位。

费尔克拉夫对“话语”做了比较明确的、详细的界定,被众多学者所引用[2]。

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说话的权利。

从公民个人权利的角度看,它是表达权的一种,是公民对于自身以及外部事物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话语代表着一个社会团体根据某些规定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在此基础上奠定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接受、认识的过程”[3]。

微博世界话语权论文

微博世界话语权论文

微博世界的话语权摘要:随着网络世界的发展,在网络世界中各种话语表现形式层出不穷,交流的路径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从qq到facebook,从博客到人人到微博,公众的话语表达权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

福柯曾说,话语指的是一个社会组织在某些规则的基础上传达其对社会的意义并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建立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其他群体的识别过程。

伴随着全新话语形式的开拓与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迅速的话语表述形式,特别是在近年来网络舆论对于现实的作用力越来越强的情况下,这种网络话语权的表现释放体现出了极大的社会价值、商业价值或文化娱乐价值。

关键词:微博;话语权;价值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39-02“当代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话语实践的盛行,一切意义的产制,协商以及权力的争夺无不是以“话语”作为利器。

利用传媒对现实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强大表示力与建构力。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方式在话语权的表述上有了全新的突破和进步。

微博是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得来的一种称谓,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最初是twitter的出现把世人的眼光引入了一个叫微博的小小世界里。

到2009年,微博这个全新的名词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他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开来,横扫整个世界。

伴随而来的,是一场微博世界话语权的争夺战,大批量的名人被各大网站招揽,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也都积极的加入其中,无论是金融或是社会学家教育家娱乐名人等各路人士都以微博为平台,在网络世界里聚集人气,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辨明立场,关注社会动态。

在微博的世界中,每个人的话语权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每个人作为信息传播主体都可能成为舆论的导向,与人们在社会这种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娱乐的价值追求息息相关。

一、社会价值从其社会价值来看,作为一种全民参与的网络世界的自我表达和展示的平台,微博在把话语权全面的交还给大众的同时给了人们更便利快捷且原创性强的空间,在这里你可以发布信息,可以转发你认为有意义的消息,可以对你所关注问题进行评论表达出你的观点,发表你的意见和建议。

浅析微博时代的大众话语权

浅析微博时代的大众话语权

浅析微博时代的大众话语权【摘要】微博,作为自媒体时代的典型代表,它正以最短的时间,最大的影响力,触及个人和社会众多层面。

本文以“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为例,通过这个事件来阐述微博时代的大众话语权并非已步入话语权均等阶段,名人效应以及“把关人”的角色在微博这一虚拟的网络世界同样适用,他们更容易占领“金字塔尖”的话语权。

【关键词】微博时代;大众话语权;舆论领袖一、微博,媒介融合时代下的一匹黑马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特指新浪微博)只用了15个月。

(1)在中国,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显示微博用户量达3.27亿,人数达到世界第一。

微博在中国井喷式的发展令人始料未及。

因此,在这个“媒介即讯息”的时代,微博以其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集成化和开放化的特点,为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和深化注入新鲜动力。

微博的“触角”伸及社会各个角落。

它成为21世纪之初从互联网媒介军团中杀出的一匹黑马。

二、微博时代,大众的话语权并非“人人生而平等”在传播学中,话语权是“信息传播者通过对媒介的控制并拥有传播主体信息的权利”,其中蕴含着某种支配力量。

(2)那么,就话语权而言,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垄断信息源、独享话语权,而因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自媒体的信息源则遍布民间,每一个公众只要有手机或网络,都可以将其所想要发布的消息发布,而接收消息的人又可能成为下个发布消息的人。

此外,消息的传播路径也不再是单一的一对多,而是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

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在今天,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成为一个可以在论坛、微博、博客等个媒体上发声的写手、版主、意见领袖们。

每个人都可以毫不费力的成为一个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

但是以“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为例,整个事件的发生到被“直播”再到得到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发起“直播”的媒体记者和关注并转发事件的众多知名人物,是必不可少的推动人。

《2024年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范文

《2024年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范文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以其短小精悍的信息内容和广泛的用户基础,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视野出发,对微博进行研究,探讨其传播特点、影响及挑战。

二、微博的传播特点1. 信息传播速度快微博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条微博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用户转发、评论和点赞。

这种快速的传播速度使得微博成为新闻事件的第一手信息来源,也使得舆论的生成和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2. 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微博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传播,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直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同时,微博还支持@功能、话题标签等互动方式,增强了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社交属性强微博的社交属性非常强,用户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或机构,获取其发布的最新信息。

同时,微博还支持私信功能,使得用户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

这种强社交属性使得微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交平台。

三、微博的影响1. 舆论引导与监督微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舆论的引导和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微博上的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另一方面,微博上的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对事件进行监督和引导。

2. 商业价值微博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许多企业和机构都在微博上开展营销活动。

通过微博的广告投放、品牌合作等方式,企业和机构可以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销售额。

同时,微博还为许多个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平台,如网红、自媒体等。

四、微博面临的挑战1. 信息真实性问题由于微博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容易产生虚假信息、谣言等问题。

这给微博的信誉和用户的信任带来了挑战。

因此,微博需要加强信息审核和管理,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 竞争压力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其他社交平台也在不断涌现。

这些平台在功能、用户体验等方面与微博相似,给微博带来了竞争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微博传播模式的特点透析公众话语权的回归
摘要:近两年微博客作为网络媒介的新兴势力,在短时间内风靡中国大陆。

本文试图从大陆微博客传播模式的特点着眼,结合公民社会和公众话语权的理论,解析微博所带来公众话语权回归,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微博;公众话语权;碎片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影响力渐超传统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途径。

在继博客、人人网等诸多im和社区交流工具之后,微博正在迅速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

据新浪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中的披露,去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突破6500万个,2013年国内微博市场将进入成熟期。

微博在事实性的信息传播方面,解构了大媒介的地位。

微博在全社会的兴起必然会掀起一场媒介传播方式的变革和民主化运动,从而在公众与媒体之间引发关于话语权的争夺。

一、微博的定义及其特点
1、微博的定义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手机以及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即时分享信息。

字数的限制给予精英和草根平等的发言权,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和全社会文化的变革。

2、微博的传播特点
(1)传播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交互性
微博传播信息具有即时性,其内容短小、精炼,更加契合今日人们快餐化的生活节奏。

博主可以发表微博,查看微博,添加关注,参与评论。

传播速度优于传统媒体。

在重大事件、防灾救灾、公民权益等各个领域,微博都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

(2)微博文本的碎片化
以往的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某一主流媒体,而现在随着传统媒介的日渐式微,其权威和效能也在不断降低。

与此同时先进的新媒介使得传播途径拓展、信息量激增,话语权不再集中于少数媒体或精英手中。

由于微博字数的限制,其所生产、传播的信息,满足个人碎片化倾诉与沟通的需要。

(3)去中心化,自媒体性凸显
传统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至少要通过记者和编辑的把关才向社会大众传播,而微博所传递的信息都来源于公众。

微博开辟了个性化的信息源并通过转发功能将话语权下放给公众,实现了海量信息的重新组织。

媒介议程不再是由媒体设置,热点完全是大众选择的结果,从而削弱了社会话语权和信息传播权的中心化状态。

自媒体就是指个人在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之外,还同时成为了互联网的生产者。

博主在分享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获取信息,自媒体性凸显。

(4)单向的跟随方式
这一特征被比喻为”背对脸”,是单向跟随与关注的方式,拉近了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名人与平民之间的距离。

微博摒弃了社
交网站双向互动的紧密人际关系,跟随者可以单向关注某一微博客,而被关注者可以不去理会跟随者,对跟随者的评论可以自主选择回复与否。

(5)与移动终端相结合
微博客的信息发布整合了网页、客户端、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等多种平台实时发布简短消息。

打通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间的界限,降低了微博使用者的门槛,摆脱了工具的限制。

使手机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和媒体价值进一步被释放,由此也催生了传播方式的变革,使沉默的公众找回了自己的话语权力。

二、公共领域和公众话语权的回归
微博的传播特性使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博主可通过微博随时随地分享任何信息,形成了新的传播形态。

它是一种最为接近理想状态的传播方式,也较为符合哈贝马斯所描绘的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是介于私人领域和政治系统之间的一个领域,是独立自主的个体及由其所组成的自治社团进行自主交往和自由辩论的一种非官方的文化批判领域。

自由、理性、开放和批判性的讨论构成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

在当代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已成为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一领域是公众反映社情民意的最佳场所,而微博的出现就使这种公共领域真正从理想变为了现实。

在传统媒体中,传播资源大都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一般公众接近和使用传播媒介的机会很少。

然而微博从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公众在
信息发布中的被动地位,它开始把媒体的话语权交到一般公民的手中,民众找回丢失已久的”话语权”,赋予了社会成员更多的利用媒介发表言论以及开展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都是由官方媒体决定的,而现在公众也可以发布信息,是一种更加大众化的传播方式。

中国现今民意表达和沟通的渠道不够通畅,导致微博操作的简便性和高速传播等优点爆发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微博拉近了信息传播与普通大众的距离,它给大众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和与他人分享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众话语权,模糊了精英和大众的区别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媒体掌握的舆论主导权,形成干涉现实的力量。

例如微博中对于李刚案和宜黄”强拆”导致自焚案的讨论报道,都反射出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它真正开启了公民话语权的回归。

三、话语权回归所带来的隐忧
网络中所包含的信息是鱼龙混杂的,所以微博的传播也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甚至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

微博的信息传播者和发言者用假姓名隐匿身份,其观点的表达一般少有约束,往往传播和表达的是带有个人倾向的观点和思想情绪。

从现实情形看,微博中的言论,既有符合事实真相、反映正确意见、促进社会和谐的,也有歪曲事实真相、编造虚假信息、传播错误观点的言论。

微博也导致谣言的滋生。

近日由于日本地震海啸所引发的核辐射会扩散到中国的谣言以及由于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所造成的抢盐
现象,新浪微博也开通了虚假消息辟谣官方账号对于此事进行辟谣。

通常谣言的产生多半是由于事件的重要性和信息的不透明。

日本9级强震的重要性和关注度非常高,核辐射问题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既神秘又可怕并缺乏核知识,所以有关核辐射的流言盛行。

由于微博较低的准入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开微博将信息发布出去,缺少把关人的筛选,使消息真假难辨。

加之微博的自媒体性,使公众容易成为谣言的”二传手”。

另外微博中的内容多数都是些内容空洞,毫无价值的信息,成了人们泄愤抱怨的垃圾桶。

在如今快速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发布和接收的信息也呈现碎片化,微博是碎片化沟通时代的产物。

一个灵感,一个感叹,都可以被随时记录下来。

微博聚集了各种言论,少数有价信息和多数生活琐事掺杂在一起。

四、结论
从微博的传播特点来看,微博的出现和博兴极大解放了公众的话语权,促进了公众话语权的回归,开创了一个更加扁平化的传播模式,从而掀起了一场草根化平民化的传播革命。

但这场公民话语权革命背后仍然存在隐忧。

在缺少把关人的信息传播模式中,在自媒体的传播盛世之下如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仍需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j].新媒体,2010(2).
[2]赵蒙旸.”推”出的公民社会--微博在大陆的发展探究[j].东南传媒,2010年(4).
[3]张力.浅析微博的传播形态[j].青年记者,2010(4).
[4]程刚.微博:在”乌合”与组织之间[j].今传媒,2010(5).
[5]喻国明.微博的影响力[j].国际公关,2010(3).
[6]常凌翀.微博开启全民写作时代[j].现代视听,2010(1).
[7]刘扬.微博客:自媒体时代的话语快乐[j].今传媒,2010(1).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安畅(1987-),女,汉族,天津市,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1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文化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