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博传播模式特点透析公众话语权回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微博传播模式的特点透析公众话语权的回归
摘要:近两年微博客作为网络媒介的新兴势力,在短时间内风靡中国大陆。

本文试图从大陆微博客传播模式的特点着眼,结合公民社会和公众话语权的理论,解析微博所带来公众话语权回归,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微博;公众话语权;碎片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影响力渐超传统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途径。

在继博客、人人网等诸多im和社区交流工具之后,微博正在迅速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

据新浪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中的披露,去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突破6500万个,2013年国内微博市场将进入成熟期。

微博在事实性的信息传播方面,解构了大媒介的地位。

微博在全社会的兴起必然会掀起一场媒介传播方式的变革和民主化运动,从而在公众与媒体之间引发关于话语权的争夺。

一、微博的定义及其特点
1、微博的定义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手机以及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即时分享信息。

字数的限制给予精英和草根平等的发言权,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和全社会文化的变革。

2、微博的传播特点
(1)传播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交互性
微博传播信息具有即时性,其内容短小、精炼,更加契合今日人们快餐化的生活节奏。

博主可以发表微博,查看微博,添加关注,参与评论。

传播速度优于传统媒体。

在重大事件、防灾救灾、公民权益等各个领域,微博都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

(2)微博文本的碎片化
以往的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某一主流媒体,而现在随着传统媒介的日渐式微,其权威和效能也在不断降低。

与此同时先进的新媒介使得传播途径拓展、信息量激增,话语权不再集中于少数媒体或精英手中。

由于微博字数的限制,其所生产、传播的信息,满足个人碎片化倾诉与沟通的需要。

(3)去中心化,自媒体性凸显
传统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至少要通过记者和编辑的把关才向社会大众传播,而微博所传递的信息都来源于公众。

微博开辟了个性化的信息源并通过转发功能将话语权下放给公众,实现了海量信息的重新组织。

媒介议程不再是由媒体设置,热点完全是大众选择的结果,从而削弱了社会话语权和信息传播权的中心化状态。

自媒体就是指个人在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之外,还同时成为了互联网的生产者。

博主在分享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获取信息,自媒体性凸显。

(4)单向的跟随方式
这一特征被比喻为”背对脸”,是单向跟随与关注的方式,拉近了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名人与平民之间的距离。

微博摒弃了社
交网站双向互动的紧密人际关系,跟随者可以单向关注某一微博客,而被关注者可以不去理会跟随者,对跟随者的评论可以自主选择回复与否。

(5)与移动终端相结合
微博客的信息发布整合了网页、客户端、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等多种平台实时发布简短消息。

打通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间的界限,降低了微博使用者的门槛,摆脱了工具的限制。

使手机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和媒体价值进一步被释放,由此也催生了传播方式的变革,使沉默的公众找回了自己的话语权力。

二、公共领域和公众话语权的回归
微博的传播特性使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博主可通过微博随时随地分享任何信息,形成了新的传播形态。

它是一种最为接近理想状态的传播方式,也较为符合哈贝马斯所描绘的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是介于私人领域和政治系统之间的一个领域,是独立自主的个体及由其所组成的自治社团进行自主交往和自由辩论的一种非官方的文化批判领域。

自由、理性、开放和批判性的讨论构成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

在当代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已成为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一领域是公众反映社情民意的最佳场所,而微博的出现就使这种公共领域真正从理想变为了现实。

在传统媒体中,传播资源大都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一般公众接近和使用传播媒介的机会很少。

然而微博从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公众在
信息发布中的被动地位,它开始把媒体的话语权交到一般公民的手中,民众找回丢失已久的”话语权”,赋予了社会成员更多的利用媒介发表言论以及开展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都是由官方媒体决定的,而现在公众也可以发布信息,是一种更加大众化的传播方式。

中国现今民意表达和沟通的渠道不够通畅,导致微博操作的简便性和高速传播等优点爆发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微博拉近了信息传播与普通大众的距离,它给大众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和与他人分享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众话语权,模糊了精英和大众的区别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媒体掌握的舆论主导权,形成干涉现实的力量。

例如微博中对于李刚案和宜黄”强拆”导致自焚案的讨论报道,都反射出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它真正开启了公民话语权的回归。

三、话语权回归所带来的隐忧
网络中所包含的信息是鱼龙混杂的,所以微博的传播也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甚至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

微博的信息传播者和发言者用假姓名隐匿身份,其观点的表达一般少有约束,往往传播和表达的是带有个人倾向的观点和思想情绪。

从现实情形看,微博中的言论,既有符合事实真相、反映正确意见、促进社会和谐的,也有歪曲事实真相、编造虚假信息、传播错误观点的言论。

微博也导致谣言的滋生。

近日由于日本地震海啸所引发的核辐射会扩散到中国的谣言以及由于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所造成的抢盐
现象,新浪微博也开通了虚假消息辟谣官方账号对于此事进行辟谣。

通常谣言的产生多半是由于事件的重要性和信息的不透明。

日本9级强震的重要性和关注度非常高,核辐射问题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既神秘又可怕并缺乏核知识,所以有关核辐射的流言盛行。

由于微博较低的准入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开微博将信息发布出去,缺少把关人的筛选,使消息真假难辨。

加之微博的自媒体性,使公众容易成为谣言的”二传手”。

另外微博中的内容多数都是些内容空洞,毫无价值的信息,成了人们泄愤抱怨的垃圾桶。

在如今快速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发布和接收的信息也呈现碎片化,微博是碎片化沟通时代的产物。

一个灵感,一个感叹,都可以被随时记录下来。

微博聚集了各种言论,少数有价信息和多数生活琐事掺杂在一起。

四、结论
从微博的传播特点来看,微博的出现和博兴极大解放了公众的话语权,促进了公众话语权的回归,开创了一个更加扁平化的传播模式,从而掀起了一场草根化平民化的传播革命。

但这场公民话语权革命背后仍然存在隐忧。

在缺少把关人的信息传播模式中,在自媒体的传播盛世之下如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仍需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j].新媒体,2010(2).
[2]赵蒙旸.”推”出的公民社会--微博在大陆的发展探究[j].东南传媒,2010年(4).
[3]张力.浅析微博的传播形态[j].青年记者,2010(4).
[4]程刚.微博:在”乌合”与组织之间[j].今传媒,2010(5).
[5]喻国明.微博的影响力[j].国际公关,2010(3).
[6]常凌翀.微博开启全民写作时代[j].现代视听,2010(1).
[7]刘扬.微博客:自媒体时代的话语快乐[j].今传媒,2010(1).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安畅(1987-),女,汉族,天津市,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1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文化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