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视频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7-09-26T15:48:24.50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4期作者:王素芳
[导读] 微视频教学成为一种新的化学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河南省襄城县斌英初级中学452670
摘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微视频运用在新课导入、创设教学情境、突破重难点、归纳总结、进行拓张延伸等诸多环节,不但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也逐渐改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提高了学习能力,同时使微视频成为一种新的化学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视频化学教学教学手段学习能力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电脑、手机等的使用越来越熟练,录制的微视频不但直观、实用、形象,还由于其简短,可暂停、回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课堂中运用,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还可以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反复观看、揣摩,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也逐渐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同时使微视频教学成为一种新的化学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视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导入新课——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妙趣横生、别出心裁的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的环节。微视频具有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特点,利用具有化学相关知识作为新课的导入,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先有情”的意境,不仅可避免呆板、千篇一律的导言,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一上课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带着疑问去探究学习。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时,我利用电影《赤壁》中的“火烧连营”微视频作为导入。震撼的镜头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起了学生思考燃烧和灭火相关知识。也可利用学生熟悉的广告、新闻、趣事等素材,将其与教学内容结合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分子和原子》一节,我利用2016年里约奥运会飞碟比赛微视频,当运动员击中飞碟时,由于分子运动,人们会看到红色的烟。这样导入的方式使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恰当地利用微视频,可达到“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伊始,意境既生”的效果,必将使得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从而带着对化学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进入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
二、创设教学情境——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当学生被老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所吸引,或思维进入预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时,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运用微视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节《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由于这是化学启蒙课,我们把课本上的非实验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上播放,直观地给学生展现出化学世界的奇妙和有趣,还可以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如火箭发射升空的视频资料,以及“烧不坏的手帕”、“雨落红花现”和“雨落红花消失” 等微视频资料,通过这些展示,把同学们带进了神奇、有趣的化学世界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视频通过模拟生活情境,把课堂模拟成各种场所,创设对应的情境。如在学习《氧气》一节时,播放“模拟酸雨实验”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达到“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现了抽象的化学事物和化学现象的形成过程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记忆和理解能力。既能给学生无声的影响和熏陶,又能给学生无穷的活力。
三、突破重难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初中化学教学要解决好“突出重难点”这一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和知识目标,有一定的难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化学教师常用生动的事例来启发学生,为学生演示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现象,加深记忆,此时,如果再运用微视频,引起学生质疑,使其思想碰撞,讨论后,将问题得以解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重点、理解难点。例如,在学习“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液体倒吸,试管炸裂,如果先把导气管移离澄清石灰水,生成的铜遇空气重新被氧化,造成实验失败,如果为了突破该难点,我将这两种操作出现的结果制成视频课件并播放,引起学生质疑,并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问题好像达到了僵局,经过反复讨论,学生在橡胶管添加一止水夹,所有问题迎刃而解。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微视频能补充文字教材无法传递的空白,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减少教师的“喋喋不休”,使课堂更加精彩。(下转第38页)
(上接第35页)
四、课堂总结——课虽终,思未了
良好的课堂总结不是课堂的结束,而是高效课堂教学可待续发展的开始,好的课堂总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源动力。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效果、强化兴趣,并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达到“课虽终,思未了”的良好效果。传统的课堂小结方式有由老师或学生完成的概括式总结、提示规律性总结等。这样的总结方式只是由老师或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显得枯燥无味,若改变方式,用三至五分钟的视频来总结,则不但能再次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还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原子的构成”时,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点抽象,语言表达不容易理解,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总结相关知识,使课堂在最后时刻又一次达到高潮。
五、进行拓展和延伸——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课程标准提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化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离不开生活,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化学回归生活。在日常教学中,由于课时限制,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一一告诉学生。若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以微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既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较丰富、有趣的化学现象,而且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